沒有孩子,沒有丈夫的疼愛,夫人為這個家操勞的熱情卻絲毫不減。
子薰不知如何麵對夫人。
共侍一夫這個詞,很刺眼,很傷人。
可偏偏這是無可更改的事實。
姐姐妹妹的那些稱唿讓子薰覺得無比諷刺。
願得一知己,白首不相離,子薰對婚姻對愛情的向往簡單而樸素,有個人陪著自己過一飯一蔬的簡單生活,不離不棄,白頭偕老。
對於夫人,子薰更多的是敬重,她是曆史上有名的賢後,自己隻是凡夫俗子,一粒微塵。
遙不可及,子薰從未想過成為她那樣的人。
子薰接手了劄記的整理工作,心裏有絲惴惴不安。
做不好,會讓他失望,人就怕比較,一比較,差距明顯,煩惱滿腹。
一經比較,他就會發現,我有太多的地方不如夫人,子薰自慚形穢,隻有竭盡全力。
其實,夫人也是有血有肉的一個人,而非一尊神。
子薰把一個美容養顏方送給夫人,猶豫了片刻,夫人沒收,過日子不靠這些,哪怕有一天遭他厭棄,我也不靠這些。
夫人有夫人的底氣和自在,子薰不懂。
在子薰看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女為悅己者容,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看了劄記,子薰對他的了解更深了一層。
他收養了二十多個義子,這是當時的流行做法。
郭子興也曾收養過很多義子,如果當時沒有迎娶馬姑娘為妻,成為郭子興的養女婿,朱元璋大概率也會被郭子興收為義子。
這些義子大多是孤兒,除了文正、文忠、文英,還有文剛、文輝、文遜等人。
收養義子,以父子名分和親情把利益綁定到一起。
百善孝為先,義子不能背叛養父,否則會遭人唾棄。
經過專門培養,有的義子成長為優秀的將領,比如文正。
有的義子忠心耿耿,與其他將領一起駐守在各地,可節製諸將,比如文遜此時在鎮江。
他沒有三頭六臂,分身乏術,義子形同他的分身。
指揮隊伍,如以臂使指,除了嚴格的紀律,還需要監督,很多義子起的就是這個作用。
比如現在,絕大部分兵力都押在了常州。
一旦主帥生出異心,後果不堪設想。
元朝皇帝妥歡帖木兒不相信丞相脫脫,那麽為什麽朱元璋相信徐達?
子薰見過徐達幾次,印象深刻,與電視上演的名將大為不同,徐達更像是一個莊稼漢,不善言辭,不苟言笑,有些木訥。
每次見朱元璋都是固定的那麽幾句話:“上位英明”,“咱聽上位的”,“遵命”。
而且每次的表情都十分一致,那就是千篇一律地沒有表情。
徐達和常遇春大相徑庭,常遇春是抓住一切機會套近乎、表忠心,該他操心的,不該他操心的,他全都看在眼裏記在心上,”哥呀“這句開場白是他的口頭禪,他很少叫上位,每次都是情真意切地喊一聲”哥呀“,讓朱元璋心裏大為感動。
比如,城中宋地主家裏收藏了一塊九龍玉璧,被常遇春知道了,硬是連哄帶嚇給買了過來,交給了他哥。
北宋的九龍玉璧流落民間,九五之數,那是天子獨享,你收藏九龍玉璧是幾個意思?難道是有心篡逆?常遇春問得理直氣壯。
宋地主急忙否認,“豈敢,豈敢,老漢原本就想交給上位的”。
後來,常遇春走了很久之後,宋地主突然想過味來,上位也不是皇帝呀,不過這話隻能爛在肚子裏,說不出口的。
徐達和朱元璋是生死之交。
當年在和州的時候,朱元璋被孫德崖的人扣留關入水牢,徐達挺身而出,主動請纓,用自己把朱元璋換了迴來。
救命之恩,朱元璋銘感五內。
徐達雖然不善表達,但是他的忠心天地可鑒。
徐達能征善戰,是難得一見的帥才,然而,朱元璋的軍事能力、謀略水平、甚至上了戰場的那股狠勁兒全在他之上。
朱元璋有足夠的底氣去相信徐達的忠心,妥歡帖木兒沒有,他不懂行軍打仗,他沒帶過兵,沒上過戰場。
棗紅馬被當作禮物送給了鈺瑤,小姑娘生日那天,隻吵著要禮物,偏偏別的禮物都不稱她的心,子薰隻好把心愛的棗紅馬拱手送人。
心疼不已,子薰一遍又一遍地囑咐,千萬別餓著紅紅,棗紅馬的小名是紅紅。
放心吧,放心吧,鈺瑤連聲敷衍,騎上馬就跑了。
害得子薰牽腸掛肚地擔心了好久。
棗紅馬的性子十分溫順,子薰在這個遊戲時空第一次學騎馬,騎的就是棗紅馬,這匹馬還是兄長納哈出送的。
子薰思鄉情緒正濃時,如月突然來請。
小公子朱標感冒了,鼻塞,睡不著覺,哭個不停。
木槿現在貴為廖夫人,不好輕易打攪,二夫人擔心醫生開一大堆藥,她不想讓孩子吃藥,子薰醫書讀得多,想請子薰幫忙想個辦法。
二夫人大著肚子,夫人擔心子薰觸景生情,讓二夫人先迴了東跨院。
煮了一大鍋蔥白水,放在孩子的屋內,子薰不知道頂不頂用,水開後熱氣升騰,或許有助於緩解鼻塞,想不到小家夥居然睡著了。
就算不想讓孩子吃藥,醫生總會有些辦法緩解症狀,為何要請子薰?
子薰和夫人都覺得二夫人的理由有些牽強,但她有孕在身,難免過於小心,當媽的緊張孩子無可厚非。
臘月初三,二夫人生下一個男孩,朱元璋臉上的愁雲終於消散,摟著青雪親了又親。
喜得貴子,大擺筵席。
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夜深人靜時,子薰輾轉反側,睡不著,是自己沒用,她心如刀絞。
在巨大的喜悅衝擊下,他天天膩在二夫人那兒,孩子的笑臉能解憂愁,看著這可愛的小臉,心都化了。
子薰的堅強終於成了一個人的獨舞,她避無可避,無處可逃,再次沉浸到醫書中。
她的傷心與吳國公府上下的喜氣洋洋是那樣的不協調。
獨自執拗的清冷色調。
她做不到強顏歡笑。
大清早,鈺瑤給子薰帶來了禮物,“如夫人,你猜這是什麽?”
她舉起一個布袋子,眨著眼睛,故作神秘狀。
子薰正無限傷感,不想猜,沒興趣。
“小金魚,你看”,鈺瑤把布袋子打開放入盆裏。
布袋子裏麵還有一層油布,怪不得沒濕。
“你不要傷心,父親說隻要請到了朱神醫,你的病就能治好,就能再次懷孕”,鈺瑤托腮凝視子薰臉上的淚痕,輕聲安慰。
“什麽?醫生說我不能懷孕了?”子薰騰地起身,神色蒼茫,他怎麽從沒說過。
子薰不知如何麵對夫人。
共侍一夫這個詞,很刺眼,很傷人。
可偏偏這是無可更改的事實。
姐姐妹妹的那些稱唿讓子薰覺得無比諷刺。
願得一知己,白首不相離,子薰對婚姻對愛情的向往簡單而樸素,有個人陪著自己過一飯一蔬的簡單生活,不離不棄,白頭偕老。
對於夫人,子薰更多的是敬重,她是曆史上有名的賢後,自己隻是凡夫俗子,一粒微塵。
遙不可及,子薰從未想過成為她那樣的人。
子薰接手了劄記的整理工作,心裏有絲惴惴不安。
做不好,會讓他失望,人就怕比較,一比較,差距明顯,煩惱滿腹。
一經比較,他就會發現,我有太多的地方不如夫人,子薰自慚形穢,隻有竭盡全力。
其實,夫人也是有血有肉的一個人,而非一尊神。
子薰把一個美容養顏方送給夫人,猶豫了片刻,夫人沒收,過日子不靠這些,哪怕有一天遭他厭棄,我也不靠這些。
夫人有夫人的底氣和自在,子薰不懂。
在子薰看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女為悅己者容,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看了劄記,子薰對他的了解更深了一層。
他收養了二十多個義子,這是當時的流行做法。
郭子興也曾收養過很多義子,如果當時沒有迎娶馬姑娘為妻,成為郭子興的養女婿,朱元璋大概率也會被郭子興收為義子。
這些義子大多是孤兒,除了文正、文忠、文英,還有文剛、文輝、文遜等人。
收養義子,以父子名分和親情把利益綁定到一起。
百善孝為先,義子不能背叛養父,否則會遭人唾棄。
經過專門培養,有的義子成長為優秀的將領,比如文正。
有的義子忠心耿耿,與其他將領一起駐守在各地,可節製諸將,比如文遜此時在鎮江。
他沒有三頭六臂,分身乏術,義子形同他的分身。
指揮隊伍,如以臂使指,除了嚴格的紀律,還需要監督,很多義子起的就是這個作用。
比如現在,絕大部分兵力都押在了常州。
一旦主帥生出異心,後果不堪設想。
元朝皇帝妥歡帖木兒不相信丞相脫脫,那麽為什麽朱元璋相信徐達?
子薰見過徐達幾次,印象深刻,與電視上演的名將大為不同,徐達更像是一個莊稼漢,不善言辭,不苟言笑,有些木訥。
每次見朱元璋都是固定的那麽幾句話:“上位英明”,“咱聽上位的”,“遵命”。
而且每次的表情都十分一致,那就是千篇一律地沒有表情。
徐達和常遇春大相徑庭,常遇春是抓住一切機會套近乎、表忠心,該他操心的,不該他操心的,他全都看在眼裏記在心上,”哥呀“這句開場白是他的口頭禪,他很少叫上位,每次都是情真意切地喊一聲”哥呀“,讓朱元璋心裏大為感動。
比如,城中宋地主家裏收藏了一塊九龍玉璧,被常遇春知道了,硬是連哄帶嚇給買了過來,交給了他哥。
北宋的九龍玉璧流落民間,九五之數,那是天子獨享,你收藏九龍玉璧是幾個意思?難道是有心篡逆?常遇春問得理直氣壯。
宋地主急忙否認,“豈敢,豈敢,老漢原本就想交給上位的”。
後來,常遇春走了很久之後,宋地主突然想過味來,上位也不是皇帝呀,不過這話隻能爛在肚子裏,說不出口的。
徐達和朱元璋是生死之交。
當年在和州的時候,朱元璋被孫德崖的人扣留關入水牢,徐達挺身而出,主動請纓,用自己把朱元璋換了迴來。
救命之恩,朱元璋銘感五內。
徐達雖然不善表達,但是他的忠心天地可鑒。
徐達能征善戰,是難得一見的帥才,然而,朱元璋的軍事能力、謀略水平、甚至上了戰場的那股狠勁兒全在他之上。
朱元璋有足夠的底氣去相信徐達的忠心,妥歡帖木兒沒有,他不懂行軍打仗,他沒帶過兵,沒上過戰場。
棗紅馬被當作禮物送給了鈺瑤,小姑娘生日那天,隻吵著要禮物,偏偏別的禮物都不稱她的心,子薰隻好把心愛的棗紅馬拱手送人。
心疼不已,子薰一遍又一遍地囑咐,千萬別餓著紅紅,棗紅馬的小名是紅紅。
放心吧,放心吧,鈺瑤連聲敷衍,騎上馬就跑了。
害得子薰牽腸掛肚地擔心了好久。
棗紅馬的性子十分溫順,子薰在這個遊戲時空第一次學騎馬,騎的就是棗紅馬,這匹馬還是兄長納哈出送的。
子薰思鄉情緒正濃時,如月突然來請。
小公子朱標感冒了,鼻塞,睡不著覺,哭個不停。
木槿現在貴為廖夫人,不好輕易打攪,二夫人擔心醫生開一大堆藥,她不想讓孩子吃藥,子薰醫書讀得多,想請子薰幫忙想個辦法。
二夫人大著肚子,夫人擔心子薰觸景生情,讓二夫人先迴了東跨院。
煮了一大鍋蔥白水,放在孩子的屋內,子薰不知道頂不頂用,水開後熱氣升騰,或許有助於緩解鼻塞,想不到小家夥居然睡著了。
就算不想讓孩子吃藥,醫生總會有些辦法緩解症狀,為何要請子薰?
子薰和夫人都覺得二夫人的理由有些牽強,但她有孕在身,難免過於小心,當媽的緊張孩子無可厚非。
臘月初三,二夫人生下一個男孩,朱元璋臉上的愁雲終於消散,摟著青雪親了又親。
喜得貴子,大擺筵席。
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夜深人靜時,子薰輾轉反側,睡不著,是自己沒用,她心如刀絞。
在巨大的喜悅衝擊下,他天天膩在二夫人那兒,孩子的笑臉能解憂愁,看著這可愛的小臉,心都化了。
子薰的堅強終於成了一個人的獨舞,她避無可避,無處可逃,再次沉浸到醫書中。
她的傷心與吳國公府上下的喜氣洋洋是那樣的不協調。
獨自執拗的清冷色調。
她做不到強顏歡笑。
大清早,鈺瑤給子薰帶來了禮物,“如夫人,你猜這是什麽?”
她舉起一個布袋子,眨著眼睛,故作神秘狀。
子薰正無限傷感,不想猜,沒興趣。
“小金魚,你看”,鈺瑤把布袋子打開放入盆裏。
布袋子裏麵還有一層油布,怪不得沒濕。
“你不要傷心,父親說隻要請到了朱神醫,你的病就能治好,就能再次懷孕”,鈺瑤托腮凝視子薰臉上的淚痕,輕聲安慰。
“什麽?醫生說我不能懷孕了?”子薰騰地起身,神色蒼茫,他怎麽從沒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