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辛夷嶺下寨
江挽的後事料理妥當,三人便準備離開星迴村。如今正值多事之秋,諸多急事還懸而未決。
秦念淑瞧了瞧沈亦行,又瞅瞅池願,眉頭輕皺,說道:“你倆這頭發……”
這些年,沈亦行身邊總有個孩子跟著,江湖上便有傳言,說池願是他的孩子。如今兩人一頭銀發,倒真像傳言裏說的那般。
“好看。”池願麵無表情地迴。
“那是因為你這丫頭生得好看。”
池願搖了搖頭,指著沈亦行說道:“秋哥好看。”
“那確實。”秦念淑點頭附和。
她能數落沈亦行別的不是,可這張臉,實在挑不出毛病。
“你不跟我們走?”
“嗯。”
“你自己在這兒,都沒人跟你玩兒。”
“阿公。”
話音剛落,三人的目光齊刷刷投向那片銀杏林,尤其是林中最高大粗壯的那一棵。銀杏樹既然存活了,說不定平仲也迴來了。
沈亦行像是想起什麽,盯著池願問道:“她可曾見過阿公?”
池願聞言,立刻扭過頭,伸手撓了撓耳後,“沒有的。”
撒謊。
休矣。
“走了。”沈亦行說道。
三人穿過銀杏林,一陣秋風吹來,像是在推著他們前行,又似陪伴他們走完這一段路。
沈亦行迴頭望去,風在他轉身時拂過發絲,輕擁著他的肩膀,溫暖而安心。恍惚間,路的那頭,少女仍站在那裏,笑著向他揮手,喊道:“一路小心,早些迴家。”
出了星迴村地界,三人施展縮地陣,各自前往目的地。
江洵自然是迴三閣。
剛到獻歲山腳下,便瞧見守在長階口的一眾弟子,他不禁微微挑眉。平日裏,這兒也就三四個弟子值守,今日怎麽這麽多人?便是弟子大會那幾日,也沒安排這麽多人站崗。
江洵還未走近,小弟子們整齊劃一地向他行禮,齊聲說道:“問三閣主安。”
江洵抬手示意不用多禮,溫聲問道:“山上出事了?”
“還不是那些門派,欺人太甚!”一個小弟子抱怨道。
“就是!”
江洵思索著近日之事:江挽自爆白榆人身份,隨後離世,他與沈亦行、秦念淑當眾帶走江挽。
他不在的這段時間,那些人定會來獻歲閣討個說法,要麽索要江挽的遺體,要麽讓獻歲閣交出他。
“中律司的人可來過?”江洵追問道。
“沒有,真是皇上不急太監急。”
中律司的人都沒來找麻煩,他們瞎湊什麽熱鬧。
江洵心想:中律司不是沒來,而是自身難保,內部恐怕已經亂成一團,哪有閑工夫管獻歲閣的事。
那小弟子見江洵沒有迴應,以為自己說錯了話,趕忙說道:“弟子失言,三閣主莫怪。”
江洵這才將目光投向少年,隨手扔給他一瓶破障丹,意味深長地說:“何曾失言?我倒覺得你說的很對,賞。”
少年知道這是好東西,雙手穩穩接過,而後笑著向江洵道謝:“謝三閣主!”
江洵從眾人身旁徑直走過,剛要踏上石梯,又迴頭叮囑:“若再有人來找事,別攔著,帶他們去三閣找我。”
“啊……這不太好吧。”為首的弟子麵露難色。
他並非是擔心那些人衝上去擾了江洵的寧靜,而是擔心江洵下手沒個輕重,把人打傷了可如何是好?
“有什麽不好,我們哈哈可是好久沒開葷了。”
聽聽,他就知道他們三閣主沒有外表看起來那般良善。
但轉念一想,來這兒鬧事的,不過是些烏合之眾,想借此彰顯自己的大義凜然,真要請他們去三閣走一趟,他們定不願意去。
江洵理解江湖中人對白榆人喊打喊殺的緣由,也明白那些被感染的大陳人屬實無辜,但這並不意味著誰都能在他麵前說上兩句江挽的不是。
且不說江挽如今已不在人世,就算真被他藏在三閣,他也不怕那些人挑釁,更不會迫於無奈而交出江挽。
三閣的院門虛掩著,江洵伸手推開一些。院內眾人聽到動靜,紛紛抬頭望向門口。
陳叔看到江洵走進來,立刻快步迎上去,聲音哽咽:“怎得才迴來?你知道我們等得多著急嗎?有沒有受傷?有沒有人欺負你?小挽她……”
江洵看著滿目滄桑的陳叔,又看了看坐在石桌前略顯疲憊的眾人,聲音沙啞:“沒受傷,也沒人欺負我,師父她,她已經迴家了,就葬在星迴村。”
江挽離去的那一瞬間,眾人心中猛地一疼,隨後是悵然若失的恍惚,仿佛心裏有個地方缺了些什麽,空落落的,卻又說不清楚到底是少了什麽。
若隻是一人有這種感覺,或許沒什麽,可能隻是身體不適。可幾人都如此,就不免覺得蹊蹺,就連躺在床上的秦在錦,食指都微微一顫。
唯一合理的解釋,便是江挽出事了。
因為他們都曾服過江挽給的護心丹。
眾人不敢細想,開啟縮地陣就往摘星嶺趕去,抵達時,恰好是江洵等人前往星迴村的時候。若不是南宮姐弟一直勸大家冷靜,他們早就和摘星嶺的人拔刀相向了。
那些人還妄想找三閣要江挽,三閣沒找他們償命,已經是仁至義盡。
他們好好的姑娘去執行任務,一轉眼人就沒了,這說得過去?
“我們也想見她最後一麵,送她最後一程,可我們不知道星迴村在哪兒,我們沒去過,我們找不到她。”瑤卿抽泣著說。
江洵覺得這幾日裏,自己哭得已經夠多了,仿佛這輩子的眼淚都搶著要在這幾天宣泄出來一般。他本想故作輕鬆地安慰大家,讓他們別難過,可情緒還是會不由自主地被他們牽動著。
他低下頭,深吸一口氣,笑著說:“等這陣子風頭過了,我帶你們去看她。”
“我可以把這個也帶去嗎?” 趙玉洲懷裏抱著一個木雕,刻的是江挽。
少年手上是數不清楚的劃傷,可眼神中流露的卻是毫不掩飾的哀傷。
“可以。”
“那桂花糕也可以帶去嗎?”
“可以,她會喜歡的。”
“那她會想洲洲嗎?”趙玉洲說完,背過身去,用袖子擦拭眼角的淚水。
江洵看著趙玉洲顫抖的肩膀,輕聲迴答:“會的。”
她會的。
在接下來的幾日裏,三閣憂鬱的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眾人皆是默不作聲,沉浸在自己的思緒裏,做著分內之事。
即便是到了用飯的時辰,飯桌上也是一片死寂,無人開口言語,唯有碗筷碰撞瓷碗發出的細微聲響,更添幾分落寞。
趙玉洲,身為三閣中年紀最小的那一個,他覺得這樣下去絕對不行,他不喜歡這樣的三閣,他喜歡以前那個歡聲笑語,有人情味兒的地方,那才是家。
師祖是不在了,他也很難過,就像阿娘走的時候,他也很不舍。
師祖曾經說過,人之所以會在去世後變成星星,是因為要給還在世上的親人照明。
所以,等星星出來了,他們就又能見麵啦。師祖肯定是阿娘旁邊的那一棵,他認得的。
於是,他當即做了個大膽的決定,那就是跑去中律司,領了五份任務書迴來。
他還沒跟三閣的前輩們一起出過任務呢!
眾人用過晚飯,正準備離席散去。就在這時,趙玉洲鼓足勇氣,“啪” 的一聲,猛地站起身來,與此同時,將手重重拍在桌子上。
這突如其來的聲響和舉動,打破長久以來的寂靜,讓在場幾人為之一驚。
這可是趙玉洲來三閣這麽長時間以來,第一次在他們麵前表現得如此沒禮貌。
但此刻的趙玉洲,已然顧不上這麽多了,心裏想著,沒禮貌就沒禮貌吧,反正方先生也不在這兒,反正師父和師祖也都沒禮貌。
師傳的,就這樣了,愛咋咋吧,左右也打不死他!
江洵雖皺了下眉,但麵上並無不悅,問道:“怎麽著?造反?”
趙玉洲微微紅著臉,略顯緊張地從懷裏掏出五個相同的信封,將其放在桌上。
接著,他輕咳一聲,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能鎮定一些,朗聲道:“咱去做任務吧!”
江洵的目光落在那孩子臉上,雖神情緊張,可那雙眼眸卻盛著藏不住的期許,像極了年少時的自己。
隻是他少時沒敢做的事,趙玉洲做了。
江洵開口說道:“拿來看看。”聲音溫和,帶著幾分對趙玉洲的縱容。
趙玉洲一聽這話,雙眸一亮,有戲!他趕忙拿著任務書快步走到江洵身前兒,雙手遞過。
江洵伸手接過,目光落在信封上,隻見上麵工工整整地寫著三個字:嶺下寨 。
——
懷德九年十月初,嶺下寨現一妖物。據村民所言,初時,此妖僅於夜間潛至,偷吃家養之公雞,眾人皆以為乃黃鼠狼入寨。及村裏公雞盡被咬斃之後,詭事接踵而至,時有活人被生生咬死。死者之中,無論男女老幼,皆未能幸免 。
今將此案移送中律司,切望選派賢能之士,於十月二十五日之前,趕至嶺下寨。?此任務初判為戊級,待任務完成,賞白銀十兩、縮地符十張、辟穀丹十顆。
任務如下:
其一,查出遇害者死因,安撫周遭百姓之心,保全周遭百姓之命。
其二,若此案乃人為謀害,當將行兇之人押解迴中律司受審;若非人為作惡,需溯源明晰後先予渡化,冥頑不靈者,可就地誅之。
其三,若此任務等級評判有誤,還望道友量力而為。中律司自會選派距此地最近且與之能力相稱者前往襄助。
願諸道友此去一路順遂,平步青雲,萬事皆安!
——
江洵低頭看完任務書,手中動作未停,頭也不抬地輕聲問道:“所以,五份任務書,你打算不讓誰去呢?”
欸?
這話問的,讓趙玉洲瞬間呆立在原地。
他滿心隻想著能和大夥一同去做任務,卻壓根兒沒考慮到任務隻需五人,可三閣裏的人數遠遠不止於此。
這……不讓誰去似乎都不合適,感覺無論怎麽抉擇,都會得罪人。
“那我換個問題,你想讓誰陪你去呢?”江洵這才抬眸,將視線放在趙玉洲身上。
他雙眼微微眯起,眼角噙著一絲笑意,帶著幾分捉弄的意味。
這不都一個意思麽!都得罪人!
趙玉洲在心裏暗暗嘀咕,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行啦,你欺負小孩兒做什麽。”
陳叔出來給趙玉洲解圍,隨後,一臉和藹的同趙玉洲說道:“阿公都這把年紀了,對任務早就沒了興致,再說三閣也總得有人守著,阿公就留在山上看家,不去了昂。”
千寒在一旁輕輕點頭,附和道:“老閣主安排我去校場帶新入門的弟子,這幾日我也實在走不開。”
“我……”瑤卿剛想張嘴說自己也有事要忙,可餘光瞥見趙玉洲那委屈巴巴望著眾人的神情時,話到嘴邊,又愣是被她生生憋了迴去,改口道:“我,我沒問題。”
“那咱就陪孩子出去走一趟唄。”郜林上前拿起兩個信封,同時將其中一個分給慕語。
就這樣,此次任務的人員便敲定了下來:江洵、瑤卿、郜林、慕語、趙玉洲。
嶺下寨位於辛夷城,明日一早啟程時間也綽綽有餘。幾人又圍坐在那裏閑聊了幾句,這才各自起身,迴房休息。
江洵沐浴完畢,正穿著衣服,忽然聽到門外傳來一陣腳步聲。他下意識地以為是趙玉洲那小子,畢竟方才他吩咐趙玉洲幫他取一個凝神的香囊來。
可當那人連門都沒敲,便直接推門走進來時,江洵無奈地搖了搖頭,輕聲歎道:“你現在真是越發沒規矩了。”
吃飯時拍桌子也就罷了,現在居然連進屋都不敲門了。
“是麽,喜歡規矩的?”
江洵正在穿衣服的手猛地一頓,隨後迅速轉身,看向距離自己僅一步之遙的傅鉞。
“你來做什麽。”
“你同我,就隻剩這一句能說的?”傅鉞眸光暗淡,語氣中帶著些許不滿。
上次見麵時,江洵問的也是這句話,聽在耳裏,莫名讓人心裏煩躁。
江洵剛要張嘴迴懟傅鉞幾句,卻察覺出對方的神情有些異樣。那微微低垂的眼眸,緊抿的嘴角,竟給他一種受了委屈,特意來找他尋求安慰的感覺。
真是奇了怪了,方才洗澡的時候也沒把水往腦子裏倒啊。
江挽的後事料理妥當,三人便準備離開星迴村。如今正值多事之秋,諸多急事還懸而未決。
秦念淑瞧了瞧沈亦行,又瞅瞅池願,眉頭輕皺,說道:“你倆這頭發……”
這些年,沈亦行身邊總有個孩子跟著,江湖上便有傳言,說池願是他的孩子。如今兩人一頭銀發,倒真像傳言裏說的那般。
“好看。”池願麵無表情地迴。
“那是因為你這丫頭生得好看。”
池願搖了搖頭,指著沈亦行說道:“秋哥好看。”
“那確實。”秦念淑點頭附和。
她能數落沈亦行別的不是,可這張臉,實在挑不出毛病。
“你不跟我們走?”
“嗯。”
“你自己在這兒,都沒人跟你玩兒。”
“阿公。”
話音剛落,三人的目光齊刷刷投向那片銀杏林,尤其是林中最高大粗壯的那一棵。銀杏樹既然存活了,說不定平仲也迴來了。
沈亦行像是想起什麽,盯著池願問道:“她可曾見過阿公?”
池願聞言,立刻扭過頭,伸手撓了撓耳後,“沒有的。”
撒謊。
休矣。
“走了。”沈亦行說道。
三人穿過銀杏林,一陣秋風吹來,像是在推著他們前行,又似陪伴他們走完這一段路。
沈亦行迴頭望去,風在他轉身時拂過發絲,輕擁著他的肩膀,溫暖而安心。恍惚間,路的那頭,少女仍站在那裏,笑著向他揮手,喊道:“一路小心,早些迴家。”
出了星迴村地界,三人施展縮地陣,各自前往目的地。
江洵自然是迴三閣。
剛到獻歲山腳下,便瞧見守在長階口的一眾弟子,他不禁微微挑眉。平日裏,這兒也就三四個弟子值守,今日怎麽這麽多人?便是弟子大會那幾日,也沒安排這麽多人站崗。
江洵還未走近,小弟子們整齊劃一地向他行禮,齊聲說道:“問三閣主安。”
江洵抬手示意不用多禮,溫聲問道:“山上出事了?”
“還不是那些門派,欺人太甚!”一個小弟子抱怨道。
“就是!”
江洵思索著近日之事:江挽自爆白榆人身份,隨後離世,他與沈亦行、秦念淑當眾帶走江挽。
他不在的這段時間,那些人定會來獻歲閣討個說法,要麽索要江挽的遺體,要麽讓獻歲閣交出他。
“中律司的人可來過?”江洵追問道。
“沒有,真是皇上不急太監急。”
中律司的人都沒來找麻煩,他們瞎湊什麽熱鬧。
江洵心想:中律司不是沒來,而是自身難保,內部恐怕已經亂成一團,哪有閑工夫管獻歲閣的事。
那小弟子見江洵沒有迴應,以為自己說錯了話,趕忙說道:“弟子失言,三閣主莫怪。”
江洵這才將目光投向少年,隨手扔給他一瓶破障丹,意味深長地說:“何曾失言?我倒覺得你說的很對,賞。”
少年知道這是好東西,雙手穩穩接過,而後笑著向江洵道謝:“謝三閣主!”
江洵從眾人身旁徑直走過,剛要踏上石梯,又迴頭叮囑:“若再有人來找事,別攔著,帶他們去三閣找我。”
“啊……這不太好吧。”為首的弟子麵露難色。
他並非是擔心那些人衝上去擾了江洵的寧靜,而是擔心江洵下手沒個輕重,把人打傷了可如何是好?
“有什麽不好,我們哈哈可是好久沒開葷了。”
聽聽,他就知道他們三閣主沒有外表看起來那般良善。
但轉念一想,來這兒鬧事的,不過是些烏合之眾,想借此彰顯自己的大義凜然,真要請他們去三閣走一趟,他們定不願意去。
江洵理解江湖中人對白榆人喊打喊殺的緣由,也明白那些被感染的大陳人屬實無辜,但這並不意味著誰都能在他麵前說上兩句江挽的不是。
且不說江挽如今已不在人世,就算真被他藏在三閣,他也不怕那些人挑釁,更不會迫於無奈而交出江挽。
三閣的院門虛掩著,江洵伸手推開一些。院內眾人聽到動靜,紛紛抬頭望向門口。
陳叔看到江洵走進來,立刻快步迎上去,聲音哽咽:“怎得才迴來?你知道我們等得多著急嗎?有沒有受傷?有沒有人欺負你?小挽她……”
江洵看著滿目滄桑的陳叔,又看了看坐在石桌前略顯疲憊的眾人,聲音沙啞:“沒受傷,也沒人欺負我,師父她,她已經迴家了,就葬在星迴村。”
江挽離去的那一瞬間,眾人心中猛地一疼,隨後是悵然若失的恍惚,仿佛心裏有個地方缺了些什麽,空落落的,卻又說不清楚到底是少了什麽。
若隻是一人有這種感覺,或許沒什麽,可能隻是身體不適。可幾人都如此,就不免覺得蹊蹺,就連躺在床上的秦在錦,食指都微微一顫。
唯一合理的解釋,便是江挽出事了。
因為他們都曾服過江挽給的護心丹。
眾人不敢細想,開啟縮地陣就往摘星嶺趕去,抵達時,恰好是江洵等人前往星迴村的時候。若不是南宮姐弟一直勸大家冷靜,他們早就和摘星嶺的人拔刀相向了。
那些人還妄想找三閣要江挽,三閣沒找他們償命,已經是仁至義盡。
他們好好的姑娘去執行任務,一轉眼人就沒了,這說得過去?
“我們也想見她最後一麵,送她最後一程,可我們不知道星迴村在哪兒,我們沒去過,我們找不到她。”瑤卿抽泣著說。
江洵覺得這幾日裏,自己哭得已經夠多了,仿佛這輩子的眼淚都搶著要在這幾天宣泄出來一般。他本想故作輕鬆地安慰大家,讓他們別難過,可情緒還是會不由自主地被他們牽動著。
他低下頭,深吸一口氣,笑著說:“等這陣子風頭過了,我帶你們去看她。”
“我可以把這個也帶去嗎?” 趙玉洲懷裏抱著一個木雕,刻的是江挽。
少年手上是數不清楚的劃傷,可眼神中流露的卻是毫不掩飾的哀傷。
“可以。”
“那桂花糕也可以帶去嗎?”
“可以,她會喜歡的。”
“那她會想洲洲嗎?”趙玉洲說完,背過身去,用袖子擦拭眼角的淚水。
江洵看著趙玉洲顫抖的肩膀,輕聲迴答:“會的。”
她會的。
在接下來的幾日裏,三閣憂鬱的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眾人皆是默不作聲,沉浸在自己的思緒裏,做著分內之事。
即便是到了用飯的時辰,飯桌上也是一片死寂,無人開口言語,唯有碗筷碰撞瓷碗發出的細微聲響,更添幾分落寞。
趙玉洲,身為三閣中年紀最小的那一個,他覺得這樣下去絕對不行,他不喜歡這樣的三閣,他喜歡以前那個歡聲笑語,有人情味兒的地方,那才是家。
師祖是不在了,他也很難過,就像阿娘走的時候,他也很不舍。
師祖曾經說過,人之所以會在去世後變成星星,是因為要給還在世上的親人照明。
所以,等星星出來了,他們就又能見麵啦。師祖肯定是阿娘旁邊的那一棵,他認得的。
於是,他當即做了個大膽的決定,那就是跑去中律司,領了五份任務書迴來。
他還沒跟三閣的前輩們一起出過任務呢!
眾人用過晚飯,正準備離席散去。就在這時,趙玉洲鼓足勇氣,“啪” 的一聲,猛地站起身來,與此同時,將手重重拍在桌子上。
這突如其來的聲響和舉動,打破長久以來的寂靜,讓在場幾人為之一驚。
這可是趙玉洲來三閣這麽長時間以來,第一次在他們麵前表現得如此沒禮貌。
但此刻的趙玉洲,已然顧不上這麽多了,心裏想著,沒禮貌就沒禮貌吧,反正方先生也不在這兒,反正師父和師祖也都沒禮貌。
師傳的,就這樣了,愛咋咋吧,左右也打不死他!
江洵雖皺了下眉,但麵上並無不悅,問道:“怎麽著?造反?”
趙玉洲微微紅著臉,略顯緊張地從懷裏掏出五個相同的信封,將其放在桌上。
接著,他輕咳一聲,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能鎮定一些,朗聲道:“咱去做任務吧!”
江洵的目光落在那孩子臉上,雖神情緊張,可那雙眼眸卻盛著藏不住的期許,像極了年少時的自己。
隻是他少時沒敢做的事,趙玉洲做了。
江洵開口說道:“拿來看看。”聲音溫和,帶著幾分對趙玉洲的縱容。
趙玉洲一聽這話,雙眸一亮,有戲!他趕忙拿著任務書快步走到江洵身前兒,雙手遞過。
江洵伸手接過,目光落在信封上,隻見上麵工工整整地寫著三個字:嶺下寨 。
——
懷德九年十月初,嶺下寨現一妖物。據村民所言,初時,此妖僅於夜間潛至,偷吃家養之公雞,眾人皆以為乃黃鼠狼入寨。及村裏公雞盡被咬斃之後,詭事接踵而至,時有活人被生生咬死。死者之中,無論男女老幼,皆未能幸免 。
今將此案移送中律司,切望選派賢能之士,於十月二十五日之前,趕至嶺下寨。?此任務初判為戊級,待任務完成,賞白銀十兩、縮地符十張、辟穀丹十顆。
任務如下:
其一,查出遇害者死因,安撫周遭百姓之心,保全周遭百姓之命。
其二,若此案乃人為謀害,當將行兇之人押解迴中律司受審;若非人為作惡,需溯源明晰後先予渡化,冥頑不靈者,可就地誅之。
其三,若此任務等級評判有誤,還望道友量力而為。中律司自會選派距此地最近且與之能力相稱者前往襄助。
願諸道友此去一路順遂,平步青雲,萬事皆安!
——
江洵低頭看完任務書,手中動作未停,頭也不抬地輕聲問道:“所以,五份任務書,你打算不讓誰去呢?”
欸?
這話問的,讓趙玉洲瞬間呆立在原地。
他滿心隻想著能和大夥一同去做任務,卻壓根兒沒考慮到任務隻需五人,可三閣裏的人數遠遠不止於此。
這……不讓誰去似乎都不合適,感覺無論怎麽抉擇,都會得罪人。
“那我換個問題,你想讓誰陪你去呢?”江洵這才抬眸,將視線放在趙玉洲身上。
他雙眼微微眯起,眼角噙著一絲笑意,帶著幾分捉弄的意味。
這不都一個意思麽!都得罪人!
趙玉洲在心裏暗暗嘀咕,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行啦,你欺負小孩兒做什麽。”
陳叔出來給趙玉洲解圍,隨後,一臉和藹的同趙玉洲說道:“阿公都這把年紀了,對任務早就沒了興致,再說三閣也總得有人守著,阿公就留在山上看家,不去了昂。”
千寒在一旁輕輕點頭,附和道:“老閣主安排我去校場帶新入門的弟子,這幾日我也實在走不開。”
“我……”瑤卿剛想張嘴說自己也有事要忙,可餘光瞥見趙玉洲那委屈巴巴望著眾人的神情時,話到嘴邊,又愣是被她生生憋了迴去,改口道:“我,我沒問題。”
“那咱就陪孩子出去走一趟唄。”郜林上前拿起兩個信封,同時將其中一個分給慕語。
就這樣,此次任務的人員便敲定了下來:江洵、瑤卿、郜林、慕語、趙玉洲。
嶺下寨位於辛夷城,明日一早啟程時間也綽綽有餘。幾人又圍坐在那裏閑聊了幾句,這才各自起身,迴房休息。
江洵沐浴完畢,正穿著衣服,忽然聽到門外傳來一陣腳步聲。他下意識地以為是趙玉洲那小子,畢竟方才他吩咐趙玉洲幫他取一個凝神的香囊來。
可當那人連門都沒敲,便直接推門走進來時,江洵無奈地搖了搖頭,輕聲歎道:“你現在真是越發沒規矩了。”
吃飯時拍桌子也就罷了,現在居然連進屋都不敲門了。
“是麽,喜歡規矩的?”
江洵正在穿衣服的手猛地一頓,隨後迅速轉身,看向距離自己僅一步之遙的傅鉞。
“你來做什麽。”
“你同我,就隻剩這一句能說的?”傅鉞眸光暗淡,語氣中帶著些許不滿。
上次見麵時,江洵問的也是這句話,聽在耳裏,莫名讓人心裏煩躁。
江洵剛要張嘴迴懟傅鉞幾句,卻察覺出對方的神情有些異樣。那微微低垂的眼眸,緊抿的嘴角,竟給他一種受了委屈,特意來找他尋求安慰的感覺。
真是奇了怪了,方才洗澡的時候也沒把水往腦子裏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