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康海豐的巔峰賽體驗
綜影之我的角色我做主 作者:不會飛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康海豐無恥這事兒,康姨媽早就知道,甚至王老太太也知曉一二。
康姨媽信裏都寫了,懷疑康海豐偷她嫁妝,王老太太啟程進京的初衷就是為康姨媽撐腰。
隻是沒想到意外來的這麽突然,沒來得及撐腰,康姨媽就先躺下了。
睡的那麽安詳。
王老太太一心撲在女兒身上,也顧不得什麽嫁妝不嫁妝,偶爾想起來,看到康海豐二十四孝的好模樣,就算有疑慮,也無法宣之於口。
但紙終究包不住火。
按宋律,女子嫁妝屬於私產,丈夫不可隨意挪用,且不參與夫家財產繼承。
這是人活著的規矩,若是人死了,妻家不得追理,當並與夫家。
意思就是,康姨媽死了,王家不能索要嫁妝,都歸康家,康海豐可隨意支配。
康姨媽並非無嗣,有一子二女,那她留下的嫁妝又有額外的要求:
女兒得兒子的一半。
也就是說,康海豐可以支配康姨媽的嫁妝,但是不能全給兒子,必須有兩個女兒的份兒。
正是基於此律,就給了王家插手的理由。
或許是沒意識到人能不要臉到這個地步,所以康海豐說沒錢辦葬禮,華蘭和王大娘子也沒有多想。
可王老太太不一樣。
康姨媽在信裏說的很清楚,嫁妝少了,並不是沒了,王老太太隻是故意不戳破罷了。
總不能真的讓康家砸鍋賣鐵吧,那大女兒留下的外孫和外孫女還怎麽活?
反正盛家和國公府家大業大,又不缺這點兒,全當是救急了。
雖然不好聽,但符合實際,何況外人又不知內情。
不得不說,王老太太屬實自信。
自信到以為隻要有她這根定海神針在,王大娘子就翻不起風浪。
可是她忽略了華蘭作為女兒的感受。
如今的華蘭,可不是在忠勤伯爵府忍氣吞聲度日的華蘭。
她是朝廷敕封的二等郡夫人,是國公府的當家大娘子,是京城人人羨慕的存在!
她的背後,有官人遼國公的鼎力支持,有娘家盛家全力相助,還有趙官家和皇後的青睞有加!
虛假的囂張:
太子之位非本王莫屬!
真實的低調:
來,寶寶叫皇爺爺~
別說在禦街上走螃蟹步了,大內都是出入無阻!
華蘭不顯擺,那是家教好,素質高,是顧及親娘的臉麵。
可要是欺人太甚,那華蘭也不介意撒撒野。
更何況她也沒衝著王家去不是?
是沒劍指王家,可王老太太卻並不覺得有多麽好受。
華蘭不鳴則已,一出手就讓康海豐獲得了巔峰強度體驗。
人在家中坐,熱搜天上來。
大街小巷全是關於康家的討論,鋪天蓋地一般,將康海豐扒的徹徹底底,無所遁形。
王老太太真是想不知道都難!
康海豐這大半年表現的很好,王老太太本來是很安心的,可市井坊間的流言喧囂塵上,她又不得不防。
於是就以外孫和外孫女為借口,想要點驗嫁妝,一是為了驗證流言真假,二是為了防康海豐重子疏女。
金小娘毒害康姨媽,可是讓王老太太厭惡極了康家的妾室,一點兒都不想讓庶子庶女沾光,打算趁著自己和王世平在,將康姨媽留下的嫁妝給康晉、康允兒、康元兒三個分配好。
康海豐一下子亞麻呆了!
康姨媽的嫁妝確實還有,這沒錯,隻不過早已被康海豐視作囊中之物,康姨媽殯天當日,康海豐就命心腹偷偷給轉移了,準備著以後用來討好心肝寶貝小甜甜,實在沒料到王老太太還能來這一手。
送迴去?
舍不得。
不送迴去?
沒法交待。
康海豐陷入了兩難,索性牙一咬,眼一閉,就兩個字:
沒有!
王家舅母都震驚了:“沒了?”
康海豐倒是理直氣壯:“沒了。”
王世平又急忙追問:“都沒了?”
康海豐點點機靈的腦袋瓜:“都沒了!”
王老太太麻了。
我當你是裝窮,合著你是真窮啊!
可是這也不對啊,我閨女明明說了還有呢!
“哪裏去了?”
“賠給外甥女婿了。”
“不對!”
王老太太拿出了康姨媽死前寫給她的信,可康海豐咬死了不承認,給王老太太來了個一鍵三連。
我不是,我沒有,別瞎說!
好險給王老太太氣過去!
王世平也顧不得往日推杯換盞的交情,幾乎就要翻臉,可康海豐絲毫不慌。
開玩笑!
以前顧忌你王家,那是因為有所求。
可如今再看,你王家還有啥?你王世平還是個啥?
得罪了兗王,還得罪了邕王,又惹得官家和遼國公不喜,都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了,他還怕個鳥!
康海豐通透了,也支棱了。
反正銀子已經到手了,康海豐索性不裝了,攤牌了。
王家現在就是落毛兒的鳳凰不如雞,可他康海豐還有康老王爺這個靠山,倒不如趁著王若予的死,徹底跟王家劃開界限,既能避免被兗王和邕王記恨,說不定還能討得遼國公的歡喜。
大家都看不慣王世平,這怎麽不算誌同道合呢?
有王世平在中間,太耽誤聯絡感情了!
更何況康海豐已經打定主意要給小甜甜贖身,恢複良家身份,然後娶作繼室,有王家在中間,說不得還要從中作梗。
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王老太太有多疼王若予,康海豐是再清楚不過,他擔心的一定會出現,所以必須先解決掉王家。
而現在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撕破臉的機會,保住嫁妝,交好兗王、邕王、遼國公,根除娶小甜甜進門的阻撓,簡直一舉好幾得啊!
康海豐是美了,王老太太卻是難受極了。
俗話說,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比的就是誰更有豁出去的勇氣。
現在康海豐豁出去了,王老太太卻是顧慮重重。
無他,康家還有康姨媽的一子二女。
她要是進宮告狀,康海豐固然要付出慘重的代價,可康姨媽的兒子女兒又能好過到哪裏去?
愛屋及烏,王老太太先輸了一籌!
康姨媽信裏都寫了,懷疑康海豐偷她嫁妝,王老太太啟程進京的初衷就是為康姨媽撐腰。
隻是沒想到意外來的這麽突然,沒來得及撐腰,康姨媽就先躺下了。
睡的那麽安詳。
王老太太一心撲在女兒身上,也顧不得什麽嫁妝不嫁妝,偶爾想起來,看到康海豐二十四孝的好模樣,就算有疑慮,也無法宣之於口。
但紙終究包不住火。
按宋律,女子嫁妝屬於私產,丈夫不可隨意挪用,且不參與夫家財產繼承。
這是人活著的規矩,若是人死了,妻家不得追理,當並與夫家。
意思就是,康姨媽死了,王家不能索要嫁妝,都歸康家,康海豐可隨意支配。
康姨媽並非無嗣,有一子二女,那她留下的嫁妝又有額外的要求:
女兒得兒子的一半。
也就是說,康海豐可以支配康姨媽的嫁妝,但是不能全給兒子,必須有兩個女兒的份兒。
正是基於此律,就給了王家插手的理由。
或許是沒意識到人能不要臉到這個地步,所以康海豐說沒錢辦葬禮,華蘭和王大娘子也沒有多想。
可王老太太不一樣。
康姨媽在信裏說的很清楚,嫁妝少了,並不是沒了,王老太太隻是故意不戳破罷了。
總不能真的讓康家砸鍋賣鐵吧,那大女兒留下的外孫和外孫女還怎麽活?
反正盛家和國公府家大業大,又不缺這點兒,全當是救急了。
雖然不好聽,但符合實際,何況外人又不知內情。
不得不說,王老太太屬實自信。
自信到以為隻要有她這根定海神針在,王大娘子就翻不起風浪。
可是她忽略了華蘭作為女兒的感受。
如今的華蘭,可不是在忠勤伯爵府忍氣吞聲度日的華蘭。
她是朝廷敕封的二等郡夫人,是國公府的當家大娘子,是京城人人羨慕的存在!
她的背後,有官人遼國公的鼎力支持,有娘家盛家全力相助,還有趙官家和皇後的青睞有加!
虛假的囂張:
太子之位非本王莫屬!
真實的低調:
來,寶寶叫皇爺爺~
別說在禦街上走螃蟹步了,大內都是出入無阻!
華蘭不顯擺,那是家教好,素質高,是顧及親娘的臉麵。
可要是欺人太甚,那華蘭也不介意撒撒野。
更何況她也沒衝著王家去不是?
是沒劍指王家,可王老太太卻並不覺得有多麽好受。
華蘭不鳴則已,一出手就讓康海豐獲得了巔峰強度體驗。
人在家中坐,熱搜天上來。
大街小巷全是關於康家的討論,鋪天蓋地一般,將康海豐扒的徹徹底底,無所遁形。
王老太太真是想不知道都難!
康海豐這大半年表現的很好,王老太太本來是很安心的,可市井坊間的流言喧囂塵上,她又不得不防。
於是就以外孫和外孫女為借口,想要點驗嫁妝,一是為了驗證流言真假,二是為了防康海豐重子疏女。
金小娘毒害康姨媽,可是讓王老太太厭惡極了康家的妾室,一點兒都不想讓庶子庶女沾光,打算趁著自己和王世平在,將康姨媽留下的嫁妝給康晉、康允兒、康元兒三個分配好。
康海豐一下子亞麻呆了!
康姨媽的嫁妝確實還有,這沒錯,隻不過早已被康海豐視作囊中之物,康姨媽殯天當日,康海豐就命心腹偷偷給轉移了,準備著以後用來討好心肝寶貝小甜甜,實在沒料到王老太太還能來這一手。
送迴去?
舍不得。
不送迴去?
沒法交待。
康海豐陷入了兩難,索性牙一咬,眼一閉,就兩個字:
沒有!
王家舅母都震驚了:“沒了?”
康海豐倒是理直氣壯:“沒了。”
王世平又急忙追問:“都沒了?”
康海豐點點機靈的腦袋瓜:“都沒了!”
王老太太麻了。
我當你是裝窮,合著你是真窮啊!
可是這也不對啊,我閨女明明說了還有呢!
“哪裏去了?”
“賠給外甥女婿了。”
“不對!”
王老太太拿出了康姨媽死前寫給她的信,可康海豐咬死了不承認,給王老太太來了個一鍵三連。
我不是,我沒有,別瞎說!
好險給王老太太氣過去!
王世平也顧不得往日推杯換盞的交情,幾乎就要翻臉,可康海豐絲毫不慌。
開玩笑!
以前顧忌你王家,那是因為有所求。
可如今再看,你王家還有啥?你王世平還是個啥?
得罪了兗王,還得罪了邕王,又惹得官家和遼國公不喜,都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了,他還怕個鳥!
康海豐通透了,也支棱了。
反正銀子已經到手了,康海豐索性不裝了,攤牌了。
王家現在就是落毛兒的鳳凰不如雞,可他康海豐還有康老王爺這個靠山,倒不如趁著王若予的死,徹底跟王家劃開界限,既能避免被兗王和邕王記恨,說不定還能討得遼國公的歡喜。
大家都看不慣王世平,這怎麽不算誌同道合呢?
有王世平在中間,太耽誤聯絡感情了!
更何況康海豐已經打定主意要給小甜甜贖身,恢複良家身份,然後娶作繼室,有王家在中間,說不得還要從中作梗。
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王老太太有多疼王若予,康海豐是再清楚不過,他擔心的一定會出現,所以必須先解決掉王家。
而現在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撕破臉的機會,保住嫁妝,交好兗王、邕王、遼國公,根除娶小甜甜進門的阻撓,簡直一舉好幾得啊!
康海豐是美了,王老太太卻是難受極了。
俗話說,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比的就是誰更有豁出去的勇氣。
現在康海豐豁出去了,王老太太卻是顧慮重重。
無他,康家還有康姨媽的一子二女。
她要是進宮告狀,康海豐固然要付出慘重的代價,可康姨媽的兒子女兒又能好過到哪裏去?
愛屋及烏,王老太太先輸了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