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封賞
綜影之我的角色我做主 作者:不會飛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狄青匆匆而迴,又匆匆而歸。
帶走了邢澤的授命和彈藥,接收遼陽府,並將炸魚陣線東移至鴨綠江。
遼河的魚鱉迎來了喘息之機,盡皆歡欣鼓舞。
鴨綠江卻被大魔王折磨的不能安寧。
高麗心裏苦啊!
先前不知道哪裏來的海賊,人多勢眾,船堅兵利,實力頗為強悍,強行霸占了屬地平島。
高麗王氏數次想要奪迴,皆敗兵,還連累的濱海州城遭遇報複性襲擊,被擄走許多人口和財產,無奈隻能派人商談。
孰料那海賊不講武德,俘虜不肯歸還也就罷了,連派往島上的使者也被扣押不能歸。
端得是不當人子!
也罷,不過是一個孤懸之島,不要就不要。
彼時大遼在雲州一敗塗地,幾十萬大軍連帶著皇帝都交代了,高麗便想趁兩虎相爭之機,把江東六州的領地再拓展一下,將鴨綠江變為內河,索性也不再跟平島的海賊糾纏。
高麗王氏放過了海賊,但平島的海賊顯然不想放過高麗。
從那時起便四麵出擊,頻繁襲擊沿海州城,南攻開京,東擊西京,甚至順江而上,侵擾江東六州,劫財擄民,堪稱喪心病狂。
好像有什麽大仇一樣,就挑著高麗搞,往死裏搞,對同樣臨海的遼國東京道開州城、蘇州城不屑一顧。
八方起火,四麵防敵,以至於高麗根本不能施行侵占計劃,無奈隻能暫緩。
這一緩,就把大遼給緩沒了。
高麗王氏聞之欣喜若狂!
隻覺得是天上掉餡餅的好時機,頓時賊心再起,磨刀霍霍向江東!
然後!
大軍剛動身,都城開京就又被趁虛而入的平島海賊給打了。
這次跟以往不一樣,平島海賊沒有打了就跑,反而擺開了架勢,開京幾乎就要淪陷。
開拔北上的高麗大軍隻能調頭迴轉防衛都城,渡江行動再次宣告破滅。
正是因此,平島海賊的大名響徹整個半島,因首領姓王,人們親切的稱之為“海賊王”。
又因和高麗國姓相同,民間還流傳出不少“海賊王”和王室之間的恩怨情仇。
高麗國王王氏百思不得其解。
這海賊數量之巨,實力之強,聞所未聞,究竟是自家哪位“莫欺少年窮”的祖宗?
若是能迴歸宗室,便如虎添翼,開疆拓土指日可待呀!
隻可惜遍翻族譜,也沒找到出處。
但無所吊謂!
你強任你強,論偷我最狂!
找不到還不能編嗎?
隻要膽子大,孔聖人也得改國籍!
國王命令下達,各部門協調運作,文化盜竊產業鏈立馬就動了起來。
尋出處、造身世、編經曆,將仇恨之舉化為家國大義和少年意氣,散播謠言,煽動輿論,引發民間熱議。
貓冬嘛,反正沒事幹,事關王室隱秘的八卦自然受歡迎。
隻是令高麗王氏沒想到的是,他們沒事幹,遼東卻是狀況百出。
東京遼陽府降了!
大宋太行軍東進鴨綠江!
原本還想著以高官厚祿金銀女人籠絡結交平島海賊,以待來年。
可現在,狄青在鴨綠江放炮炸魚,令高麗侵占江東的算盤徹底落空。
辛辛苦苦忙一遭,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心中怎能不苦?
邢澤看著王虎從平島傳迴來的消息,嗤笑一聲。
苦嗎?
那就對了!
這才是剛開始,往後的形勢,會更加困難。
郡公大人當即提筆疾書,發出指示:
別停,再大力!
……
臘月二十,邢澤命狄青率眾將士迴轉上京臨潢府,共同迎接朝廷旨意的到來。
趙官家也是有心了,趕在年前將封賞落定,讓有功將士能過個好年。
“門下!”
“……除燕雲路之稱,改山西、北平兩路,山西路以雲州為府,北平路以幽州為府,遷北京於幽州。”
“……念太行軍之勇,感太行軍之忠,加賜鎮海、靖北二軍之名……”
“……新納之疆,設靖北路,以臨潢府為州城,立靖北大都督府,掌靖北路諸事。”
“茲有燕雲節度使、太行軍都統製、柱國大將軍、招討使、忠勇郡公邢澤,善戰機謀,功勳卓越,特授信都郡開國公、上柱國大將軍,食邑五千五百戶,食實封三千戶。”
“解燕雲節度使、太行軍都統製之職,改太行、鎮海、靖北三軍節度使,擢靖北大都督,提舉靖北路諸軍民事。”
“解招討使之責,召任樞密副使,參讚國事。”
“加光祿大夫,賜紫金魚袋,望爾悉心努力,再創嘉績!”
邢澤叩謝領旨。
“皇恩浩蕩,不敢相負,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邢澤並沒有很驚喜,其實早在擬定之前他就已經知道,這些內容可以說是官家和各位宰執同他一起商量出來的。
燕雲太大了,中間還有太行山阻隔,地情、風俗多有不同,拆分才能便於管理。
將北京從大名府遷到幽州,也能加強朝廷在燕雲地區的存在感,更是便於管理。
沒了燕雲,自然也不需要有燕雲節度使,靖北大都督便是給邢澤的補償。
其實就是變相的換了個地方當節度使。
畢竟對於塞外之地,朝廷並不是很感興趣,拿來跟邢澤置換關內的燕雲,那真是一點兒都不心疼。
這樣不僅讓關內真正的迴歸了朝廷,還有了長城之地利,倘若關外有變,亦可防備一二。
在太行軍之外又多了鎮海和靖北二軍,但隻是多了名字,需要太行軍分而填充,如此便可降低以武脅國的潛在危險。
哪怕邢澤沒有反意,可朝廷不能不防,畢竟趙氏就是這麽起家的。
這也是經過邢澤同意的。
他早就想拆了,朝廷不提他也要把太行軍的海陸功能拆開,現在正好。
不過拆歸拆,說到底還在邢澤手裏。
後麵的旨意裏,狄青受封開國侯,遙領幽州刺史、幽州防禦使,接任太行軍都統製。
齊十三受封開國伯,遙領雲州刺史、雲州觀察使,升任靖北軍都統製。
韓敢受封開國伯,領錦州刺史、錦州團練使,升任鎮海軍都統製。
餘者嶽渙、何南、騰程、季博達等有功之人,或子或男,皆各有封賞。
北伐一戰,可謂是造就了一係實權新貴!
帶走了邢澤的授命和彈藥,接收遼陽府,並將炸魚陣線東移至鴨綠江。
遼河的魚鱉迎來了喘息之機,盡皆歡欣鼓舞。
鴨綠江卻被大魔王折磨的不能安寧。
高麗心裏苦啊!
先前不知道哪裏來的海賊,人多勢眾,船堅兵利,實力頗為強悍,強行霸占了屬地平島。
高麗王氏數次想要奪迴,皆敗兵,還連累的濱海州城遭遇報複性襲擊,被擄走許多人口和財產,無奈隻能派人商談。
孰料那海賊不講武德,俘虜不肯歸還也就罷了,連派往島上的使者也被扣押不能歸。
端得是不當人子!
也罷,不過是一個孤懸之島,不要就不要。
彼時大遼在雲州一敗塗地,幾十萬大軍連帶著皇帝都交代了,高麗便想趁兩虎相爭之機,把江東六州的領地再拓展一下,將鴨綠江變為內河,索性也不再跟平島的海賊糾纏。
高麗王氏放過了海賊,但平島的海賊顯然不想放過高麗。
從那時起便四麵出擊,頻繁襲擊沿海州城,南攻開京,東擊西京,甚至順江而上,侵擾江東六州,劫財擄民,堪稱喪心病狂。
好像有什麽大仇一樣,就挑著高麗搞,往死裏搞,對同樣臨海的遼國東京道開州城、蘇州城不屑一顧。
八方起火,四麵防敵,以至於高麗根本不能施行侵占計劃,無奈隻能暫緩。
這一緩,就把大遼給緩沒了。
高麗王氏聞之欣喜若狂!
隻覺得是天上掉餡餅的好時機,頓時賊心再起,磨刀霍霍向江東!
然後!
大軍剛動身,都城開京就又被趁虛而入的平島海賊給打了。
這次跟以往不一樣,平島海賊沒有打了就跑,反而擺開了架勢,開京幾乎就要淪陷。
開拔北上的高麗大軍隻能調頭迴轉防衛都城,渡江行動再次宣告破滅。
正是因此,平島海賊的大名響徹整個半島,因首領姓王,人們親切的稱之為“海賊王”。
又因和高麗國姓相同,民間還流傳出不少“海賊王”和王室之間的恩怨情仇。
高麗國王王氏百思不得其解。
這海賊數量之巨,實力之強,聞所未聞,究竟是自家哪位“莫欺少年窮”的祖宗?
若是能迴歸宗室,便如虎添翼,開疆拓土指日可待呀!
隻可惜遍翻族譜,也沒找到出處。
但無所吊謂!
你強任你強,論偷我最狂!
找不到還不能編嗎?
隻要膽子大,孔聖人也得改國籍!
國王命令下達,各部門協調運作,文化盜竊產業鏈立馬就動了起來。
尋出處、造身世、編經曆,將仇恨之舉化為家國大義和少年意氣,散播謠言,煽動輿論,引發民間熱議。
貓冬嘛,反正沒事幹,事關王室隱秘的八卦自然受歡迎。
隻是令高麗王氏沒想到的是,他們沒事幹,遼東卻是狀況百出。
東京遼陽府降了!
大宋太行軍東進鴨綠江!
原本還想著以高官厚祿金銀女人籠絡結交平島海賊,以待來年。
可現在,狄青在鴨綠江放炮炸魚,令高麗侵占江東的算盤徹底落空。
辛辛苦苦忙一遭,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心中怎能不苦?
邢澤看著王虎從平島傳迴來的消息,嗤笑一聲。
苦嗎?
那就對了!
這才是剛開始,往後的形勢,會更加困難。
郡公大人當即提筆疾書,發出指示:
別停,再大力!
……
臘月二十,邢澤命狄青率眾將士迴轉上京臨潢府,共同迎接朝廷旨意的到來。
趙官家也是有心了,趕在年前將封賞落定,讓有功將士能過個好年。
“門下!”
“……除燕雲路之稱,改山西、北平兩路,山西路以雲州為府,北平路以幽州為府,遷北京於幽州。”
“……念太行軍之勇,感太行軍之忠,加賜鎮海、靖北二軍之名……”
“……新納之疆,設靖北路,以臨潢府為州城,立靖北大都督府,掌靖北路諸事。”
“茲有燕雲節度使、太行軍都統製、柱國大將軍、招討使、忠勇郡公邢澤,善戰機謀,功勳卓越,特授信都郡開國公、上柱國大將軍,食邑五千五百戶,食實封三千戶。”
“解燕雲節度使、太行軍都統製之職,改太行、鎮海、靖北三軍節度使,擢靖北大都督,提舉靖北路諸軍民事。”
“解招討使之責,召任樞密副使,參讚國事。”
“加光祿大夫,賜紫金魚袋,望爾悉心努力,再創嘉績!”
邢澤叩謝領旨。
“皇恩浩蕩,不敢相負,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邢澤並沒有很驚喜,其實早在擬定之前他就已經知道,這些內容可以說是官家和各位宰執同他一起商量出來的。
燕雲太大了,中間還有太行山阻隔,地情、風俗多有不同,拆分才能便於管理。
將北京從大名府遷到幽州,也能加強朝廷在燕雲地區的存在感,更是便於管理。
沒了燕雲,自然也不需要有燕雲節度使,靖北大都督便是給邢澤的補償。
其實就是變相的換了個地方當節度使。
畢竟對於塞外之地,朝廷並不是很感興趣,拿來跟邢澤置換關內的燕雲,那真是一點兒都不心疼。
這樣不僅讓關內真正的迴歸了朝廷,還有了長城之地利,倘若關外有變,亦可防備一二。
在太行軍之外又多了鎮海和靖北二軍,但隻是多了名字,需要太行軍分而填充,如此便可降低以武脅國的潛在危險。
哪怕邢澤沒有反意,可朝廷不能不防,畢竟趙氏就是這麽起家的。
這也是經過邢澤同意的。
他早就想拆了,朝廷不提他也要把太行軍的海陸功能拆開,現在正好。
不過拆歸拆,說到底還在邢澤手裏。
後麵的旨意裏,狄青受封開國侯,遙領幽州刺史、幽州防禦使,接任太行軍都統製。
齊十三受封開國伯,遙領雲州刺史、雲州觀察使,升任靖北軍都統製。
韓敢受封開國伯,領錦州刺史、錦州團練使,升任鎮海軍都統製。
餘者嶽渙、何南、騰程、季博達等有功之人,或子或男,皆各有封賞。
北伐一戰,可謂是造就了一係實權新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