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朕不想做亡國之君!
我!大梁活閻王,女帝勸我善良 作者:子率以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薑承的命令下達,宮人迅速將命令傳到了安仁修與蘇寧府上。
兩人匆匆出府進宮,恰好在宮門前相遇。
兩人對視一眼,四目通紅,滿是苦澀與無奈。
“蘇兄!”
“安兄!”
兩人拱手互相見禮後,共同朝門內走去。
“安兄,你說陛下召見我們,是不是已經有了主意?”
蘇寧跟在安仁修身旁,紅著眼眶小聲問了一句。
安仁修歎了口氣,搖頭道:“我也不知道,不過陛下性子剛烈,向來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隻怕……唉~”
安仁修話說到一半,又忍不住歎了口氣。
他是純粹的武人,但並不迂腐。
常年領兵之人,都知道勝敗乃兵家常事這句話,乃是真正的至理名言。
尤其戰事靡亂之時,果斷棄車保帥,保存實力,才是真正的明智之選。
因為隻有人活著,一切才有可能。
在他看來,以大魏如今的情況,若能放棄神都,命舉國之兵退守幽燕之地,背靠遼東平原為補給,未必沒有一戰之力。
再不濟,退守兩淮,倚仗淮河與秦嶺天險,背靠南齊姻親之國,仍可與大梁來迴拉鋸。
但留守神都,則必敗無疑。
因為神都平原,實在太平了,並且,沒有任何天險可守。
唯一的天險,就是潼關。
但……四年前,潼關沒能攔住大梁。
他毫不懷疑,大梁的大軍一旦東出潼關,甚至都不需要任何戰術,隻需一路平推,早晚都能推到神都城下。
四年前,神都城破,便是最好的教訓。
可惜,陛下的性子太烈,三日前提出遷都的朝臣,無一例外,都被陛下訓斥了一頓。
就連他和蘇寧也不能例外。
一旁,蘇寧聽出安仁修的言外之意,也不禁歎了口氣。
他神色黯然,搖頭道:“陛下是君,我等是臣,陛下的決定,也不是我等能置喙的,無非,便是君臣一齊赴死罷了。”
說完,他忍不住再歎口氣。
安仁修也是滿臉黯然,眼中滿是絕望。
他們的敵人,太強大了。
強大到令人絕望。
幾年前,他們便已經絕望過數次。
如今,敵人再度襲來,他們甚至已經絕望到沒有了死戰的決心。
兩人唉聲歎氣的進了薑成所在的皇宮大殿。
就這麽片刻功夫,薑承已經歸於平靜。
他換上了代表皇權至高無上的五爪金龍冕服,頭戴九旒冕,胡子也精心打理了一番。
高座龍椅之上,仿佛睥睨眾生的神靈。
此刻,他又成了那個至高無上的皇。
“參見陛下!”
進入大殿,兩人的表情也恢複正常,恭敬的朝龍椅上的薑承行禮。
“平身!”
薑承揮動大袖,示意兩人起身,旋即淡淡道:“賜座!”
宮人為兩人抬上了兩個蒲團,兩人謝恩一句,便一左一右在大殿之中坐下。
一君,兩臣,六目相對,眼神之中滿是複雜之色。
氣氛沉默了一會兒,薑承主動開口打破了氣氛。
他緩緩出聲道:“蘇卿,安卿。”
“臣在!”
兩人趕忙應聲。
薑承喚了兩人一聲,旋即再度陷入了沉默。
安仁修與蘇寧對視一眼,亦是默然不語。
又是良久的沉默,薑承才滿臉疲憊的出聲道:“大魏,要亡了!”
這話一出,兩人頓時臉色一變。
安仁修趕忙出聲道:“陛下莫要如此悲觀,此次大梁雖舉兵二十萬犯我大魏,但我大魏的將士們也不是吃素的,論軍隊數量,我朝還比大梁要多上許多,隻要我朝君臣上下一心,百姓鼎力支持,我朝定能打贏這一仗。”
聽著安仁修的安慰,薑承沉默一下,忽然古怪的咯咯一笑。
他反問:“安卿所言,我朝大軍數量多過大梁,是指戍衛神都的十幾萬大軍,還是指四年前從各地召迴的九萬邊軍,亦或者,是指防備南齊的三萬水師,再或者,指鎮守遼東的六萬邊軍,以及,各地團練?”
安仁修怔了怔,旋即陷入沉默。
的確,即便經曆過數年前的梁魏之戰,使得大魏損失了二十多萬大軍。
現在的大魏舉國之兵,總數仍舊逾越四十萬。
但……這四十萬大軍裏,曾有三分之二,早在數年前,便已然成了大梁的手下敗將。
大魏從各地召迴的九萬邊軍與六萬仆從軍,曾在潼關城下損兵折將。
戍衛神都的禁衛,有三萬人在潼關城外被打得潰不成軍。
有兩萬人,全軍覆沒在終南山下的洛水河邊。
神都周邊這二十幾萬大軍,能創造奇跡嗎?
或者,他該將希望寄托在其它軍隊上?
他,迷茫了!
一句話將安仁修問得啞口無言,薑承並沒有半點成就感。
他仰起頭,再一次重複道:“安卿,蘇卿,大魏,要亡了啊!”
蘇寧張了張嘴,想要勸兩句,但話到嘴邊,就變成了一聲冗長的歎息。
他深吸口氣,朝薑承拱手道:“陛下若欲死守神都,則微臣願領兵,戰至我大魏最後一兵一卒,若神都城破,則臣當以身殉國。”
蘇寧的聲音驚醒了安仁修。
他迴過神來,也朝薑承拱手道:“陛下,臣願請纓,領兵拒敵與大河之外。”
薑承沉默,並未應答兩人之言。
又是良久的沉默,他古怪一笑。
“不!”
他突然出聲,古怪的眼神在兩人臉上掃過。
安仁修與蘇寧齊齊一愣,神色浮現些許疑惑。
不等兩人開口詢問,薑承便主動出聲道:“大魏要亡了,但朕不願做亡國之君!”
兩人又是一愣,隨即駭然抬頭。
“陛下此言何意?”
安仁修語氣顫抖,心中陡然生出一股不好的預感。
蘇寧也意識到了什麽,一雙眸子陡然變紅,迅速彌漫起悲傷之意。
“陛下,您……到底有什麽打算?”
薑承還是沉默,眼前這兩人,曾是他最看好的青年才俊,更是整個大魏朝,為數不多的幾個將才。
尤其是安仁修,更是有成為帥才的潛力。
若非他生不逢時,遇見了林時,恐怕他如今早已功成名就,而不是落得個連封號都被褫奪的下場。
這樣的兩個人,他無論如何,也不能讓他們白白死在林時手裏。
可……盡管他心裏已經做出決定,但到了真要做出決定之時,仍舊有些難以開口。
畢竟,生死之事,從來難以麵對。
更別說,他還是帝王,他擁有無盡的權勢與財富。
他,真的很不甘心。
蘇寧與安仁修靜靜的等待著薑承開口,心中不詳的預感越來越濃。
“陛下……”
安仁修的語氣有些急切起來,但話音剛起,便被薑承打斷。
他搖頭道:“安卿勿言,朕……朕心裏的確已經有了打算。”
安仁修話音一頓,點頭道:“還請陛下直言。”
“唿~”
薑承長長吐出一口濁氣,終於不再賣關子。
他道:“安卿,朕欲命你統率戍衛神都的十五萬禁軍統帥。”
安仁修一愣,旋即黯然垂首。
盡管,他早已猜到這個結果……
隻是不等他一口氣歎完,便聽得薑承繼續說道:“然後,率大軍十五萬,護送太子薑琦退到兩淮之地,與淮水之上三萬大軍合兵一處,據淮水而守,以待來日。”
安仁修又是一愣,旋即滿臉駭然的起身:“陛下!”
薑承擺手,示意安仁修不要多言。
扭頭望著同樣滿臉震驚的蘇寧吩咐道:“蘇卿,我要你統率駐紮在潼關堡壘處的九萬大軍,護送三皇子薑元,退入幽燕之地。”
頓了頓,薑承繼續說道:“遼東還有六萬邊軍,你與其合兵一處,便是十五萬大軍,有遼東平原作為依靠,養活十五萬大軍,不成問題。”
言罷,薑承再次陷入沉默。
直到安仁修與蘇寧麵麵相覷,已經沒了耐心,準備抗命之時。
他才像是下定了決心一般,沉聲道:“三皇子薑元,能力比起太子稍遜一籌,不堪為君,待神都城破,你可奉其為王,或自立,或與太子南北輝映,一切,皆可由你自行而定。”
“咕嘟~”
薑承話音落下,安仁修與蘇寧便忍不住齊齊吞了口口水,眼中滿是震驚與駭然。
他們本以為,陛下今日叫他們過來,是為了商議迎戰之事。
卻是萬萬沒想到,陛下竟是要托孤。
不僅托孤,甚至連舉國之軍,都托付給了他們?
這是何等的信任,又是何其的悲涼?
兩人互相對視,迴神之後,卻是已經淚流滿麵。
“陛下,臣何德何能,敢當此大任?”蘇寧眼淚像是斷線的風箏,堂堂大男人,愣是哭得像是月子裏的孩子。
安仁修也是一臉淚水,他已經記不清楚,他已經多少年未曾流過淚。
即便是曾經在護送公主迴國的路上遭遇大梁搶劫,即便是曾在潼關城外戰敗,他都未曾流過一滴眼淚。
可今日,他是真的已經泣不成聲。
無盡的悲傷彌漫在大殿之中。
反倒是薑承,說完自己的決定之後,心情反而灑脫起來。
他擺擺手,淡淡道:“你們莫哭了,大梁之亡,非朕之罪,更非爾等之罪,舉國之兵與兩位皇子,朕便托付給你們了。”
兩人哽咽,不能自已。
蘇寧急切道:“陛下,我朝仍有大軍數十萬,仍有千萬百姓殷切期盼,陛下何不舍棄神都,率大軍或退至遼東,或南下淮南,假以時日,未必沒有還於舊都之時啊。”
薑承果斷搖頭,淡然道:“朕已經說過,朕不願做亡國之君,這泱泱百年基業,需要有人為之殉葬,朕留下大軍,留下我薑氏血脈,便是留下了宗廟,留下了社稷,至於朕之性命,最不足惜!”
“陛下!”
兩人嚎啕大哭起來,為薑承的決心感到悲傷,也為薑承的安排感到絕望。
陛下死了,他們即便統領幾十萬大軍,又有什麽意義?
“陛下,何至於此啊,我大魏還有一戰之力,您為君,豈可如此輕言放棄?”
安仁修淚流滿麵,不斷勸說。
蘇寧亦是悲傷大哭,哽咽道:“我等唯願陛下萬年,能攜臣等共抗強敵!”
望著哭得不能自已的兩人,薑承臉上浮現一抹釋然的微笑。
他道:“二位愛卿,勿複多言,朕死不足惜,若朕能早日明白大梁之危,朕當年定然會選擇不惜一切代價滅掉大梁,可惜,一步錯去,步步錯,一招不慎,滿盤皆輸,大魏,已經沒有機會了,縱然負隅頑抗,也隻是讓將士們無辜枉死!”
“你們,去吧!”
“陛下?”
兩人神色不甘,還欲再勸。
薑承語氣陡然嚴厲起來:“爾等欲抗旨乎?”
兩人神色一怔,眼中盡是不甘之色。
“速去,速去,晚了林時反應過來,你們便走不了了,去吧,朕會命各地團練做出疑兵之計,為爾等拖延逃命的時間。”
薑承說完,一張臉上已盡是釋然之色,仿佛卸下了多年重擔一樣。
事實上也是如此。
沒有人知道他這幾年,內心有多煎熬,有多絕望,有多不甘。
他自甘墮落,他聲色犬馬,也不過是絕望之下的自我欺騙。
如今一朝做出決定,反倒輕鬆了不少!
蘇寧與安仁修滿臉不甘,可迎上薑承不容置疑的眼神兩人終是不敢再勸。
互相攙扶著,無聲淚流,起身出了大殿,各自奔赴各自的位置。
不論如何,陛下既然將重任交給他們,他們哪怕拚上性命,也要為大梁保留東山再起的火種。
想當年,太祖開國之時,所據不過半州之地,麾下兵不過數萬。
如今,大魏還有遼東,還有兩淮,俱是人口密集,富饒豐產之地,還有四十多萬大軍。
局勢比起太祖開國時,好上何止是一星半點?
他們也俱非無能之輩!
蚍蜉撼樹,不自量,又如何?
目送兩人走遠,薑承收迴目光,臉上的釋然之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疲憊,像是突然間蒼老了十歲!
他招手喚過角落裏的老太監,淡然道:“朕不戰而退,最對不起的,便是這幾年為我大魏夙興夜寐的公輸先生,可惜,朕已經沒有機會當麵同他說一聲抱歉,你去內庫支應一些財貨,務必親自送到他手裏,然後告訴他,是朕對不起他。”
話說到一半,薑承麵色痛苦道:“他拿了錢之後,你需問清楚,若是他有地方可去,便隨他去,若是無地方可去,便安排人手,將其安全送進大……大梁境內,他的才能,放在我大魏,實在是浪費了!以林時唯才是舉的性格,他跟著林時,能發揮的作用最大!”
兩人匆匆出府進宮,恰好在宮門前相遇。
兩人對視一眼,四目通紅,滿是苦澀與無奈。
“蘇兄!”
“安兄!”
兩人拱手互相見禮後,共同朝門內走去。
“安兄,你說陛下召見我們,是不是已經有了主意?”
蘇寧跟在安仁修身旁,紅著眼眶小聲問了一句。
安仁修歎了口氣,搖頭道:“我也不知道,不過陛下性子剛烈,向來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隻怕……唉~”
安仁修話說到一半,又忍不住歎了口氣。
他是純粹的武人,但並不迂腐。
常年領兵之人,都知道勝敗乃兵家常事這句話,乃是真正的至理名言。
尤其戰事靡亂之時,果斷棄車保帥,保存實力,才是真正的明智之選。
因為隻有人活著,一切才有可能。
在他看來,以大魏如今的情況,若能放棄神都,命舉國之兵退守幽燕之地,背靠遼東平原為補給,未必沒有一戰之力。
再不濟,退守兩淮,倚仗淮河與秦嶺天險,背靠南齊姻親之國,仍可與大梁來迴拉鋸。
但留守神都,則必敗無疑。
因為神都平原,實在太平了,並且,沒有任何天險可守。
唯一的天險,就是潼關。
但……四年前,潼關沒能攔住大梁。
他毫不懷疑,大梁的大軍一旦東出潼關,甚至都不需要任何戰術,隻需一路平推,早晚都能推到神都城下。
四年前,神都城破,便是最好的教訓。
可惜,陛下的性子太烈,三日前提出遷都的朝臣,無一例外,都被陛下訓斥了一頓。
就連他和蘇寧也不能例外。
一旁,蘇寧聽出安仁修的言外之意,也不禁歎了口氣。
他神色黯然,搖頭道:“陛下是君,我等是臣,陛下的決定,也不是我等能置喙的,無非,便是君臣一齊赴死罷了。”
說完,他忍不住再歎口氣。
安仁修也是滿臉黯然,眼中滿是絕望。
他們的敵人,太強大了。
強大到令人絕望。
幾年前,他們便已經絕望過數次。
如今,敵人再度襲來,他們甚至已經絕望到沒有了死戰的決心。
兩人唉聲歎氣的進了薑成所在的皇宮大殿。
就這麽片刻功夫,薑承已經歸於平靜。
他換上了代表皇權至高無上的五爪金龍冕服,頭戴九旒冕,胡子也精心打理了一番。
高座龍椅之上,仿佛睥睨眾生的神靈。
此刻,他又成了那個至高無上的皇。
“參見陛下!”
進入大殿,兩人的表情也恢複正常,恭敬的朝龍椅上的薑承行禮。
“平身!”
薑承揮動大袖,示意兩人起身,旋即淡淡道:“賜座!”
宮人為兩人抬上了兩個蒲團,兩人謝恩一句,便一左一右在大殿之中坐下。
一君,兩臣,六目相對,眼神之中滿是複雜之色。
氣氛沉默了一會兒,薑承主動開口打破了氣氛。
他緩緩出聲道:“蘇卿,安卿。”
“臣在!”
兩人趕忙應聲。
薑承喚了兩人一聲,旋即再度陷入了沉默。
安仁修與蘇寧對視一眼,亦是默然不語。
又是良久的沉默,薑承才滿臉疲憊的出聲道:“大魏,要亡了!”
這話一出,兩人頓時臉色一變。
安仁修趕忙出聲道:“陛下莫要如此悲觀,此次大梁雖舉兵二十萬犯我大魏,但我大魏的將士們也不是吃素的,論軍隊數量,我朝還比大梁要多上許多,隻要我朝君臣上下一心,百姓鼎力支持,我朝定能打贏這一仗。”
聽著安仁修的安慰,薑承沉默一下,忽然古怪的咯咯一笑。
他反問:“安卿所言,我朝大軍數量多過大梁,是指戍衛神都的十幾萬大軍,還是指四年前從各地召迴的九萬邊軍,亦或者,是指防備南齊的三萬水師,再或者,指鎮守遼東的六萬邊軍,以及,各地團練?”
安仁修怔了怔,旋即陷入沉默。
的確,即便經曆過數年前的梁魏之戰,使得大魏損失了二十多萬大軍。
現在的大魏舉國之兵,總數仍舊逾越四十萬。
但……這四十萬大軍裏,曾有三分之二,早在數年前,便已然成了大梁的手下敗將。
大魏從各地召迴的九萬邊軍與六萬仆從軍,曾在潼關城下損兵折將。
戍衛神都的禁衛,有三萬人在潼關城外被打得潰不成軍。
有兩萬人,全軍覆沒在終南山下的洛水河邊。
神都周邊這二十幾萬大軍,能創造奇跡嗎?
或者,他該將希望寄托在其它軍隊上?
他,迷茫了!
一句話將安仁修問得啞口無言,薑承並沒有半點成就感。
他仰起頭,再一次重複道:“安卿,蘇卿,大魏,要亡了啊!”
蘇寧張了張嘴,想要勸兩句,但話到嘴邊,就變成了一聲冗長的歎息。
他深吸口氣,朝薑承拱手道:“陛下若欲死守神都,則微臣願領兵,戰至我大魏最後一兵一卒,若神都城破,則臣當以身殉國。”
蘇寧的聲音驚醒了安仁修。
他迴過神來,也朝薑承拱手道:“陛下,臣願請纓,領兵拒敵與大河之外。”
薑承沉默,並未應答兩人之言。
又是良久的沉默,他古怪一笑。
“不!”
他突然出聲,古怪的眼神在兩人臉上掃過。
安仁修與蘇寧齊齊一愣,神色浮現些許疑惑。
不等兩人開口詢問,薑承便主動出聲道:“大魏要亡了,但朕不願做亡國之君!”
兩人又是一愣,隨即駭然抬頭。
“陛下此言何意?”
安仁修語氣顫抖,心中陡然生出一股不好的預感。
蘇寧也意識到了什麽,一雙眸子陡然變紅,迅速彌漫起悲傷之意。
“陛下,您……到底有什麽打算?”
薑承還是沉默,眼前這兩人,曾是他最看好的青年才俊,更是整個大魏朝,為數不多的幾個將才。
尤其是安仁修,更是有成為帥才的潛力。
若非他生不逢時,遇見了林時,恐怕他如今早已功成名就,而不是落得個連封號都被褫奪的下場。
這樣的兩個人,他無論如何,也不能讓他們白白死在林時手裏。
可……盡管他心裏已經做出決定,但到了真要做出決定之時,仍舊有些難以開口。
畢竟,生死之事,從來難以麵對。
更別說,他還是帝王,他擁有無盡的權勢與財富。
他,真的很不甘心。
蘇寧與安仁修靜靜的等待著薑承開口,心中不詳的預感越來越濃。
“陛下……”
安仁修的語氣有些急切起來,但話音剛起,便被薑承打斷。
他搖頭道:“安卿勿言,朕……朕心裏的確已經有了打算。”
安仁修話音一頓,點頭道:“還請陛下直言。”
“唿~”
薑承長長吐出一口濁氣,終於不再賣關子。
他道:“安卿,朕欲命你統率戍衛神都的十五萬禁軍統帥。”
安仁修一愣,旋即黯然垂首。
盡管,他早已猜到這個結果……
隻是不等他一口氣歎完,便聽得薑承繼續說道:“然後,率大軍十五萬,護送太子薑琦退到兩淮之地,與淮水之上三萬大軍合兵一處,據淮水而守,以待來日。”
安仁修又是一愣,旋即滿臉駭然的起身:“陛下!”
薑承擺手,示意安仁修不要多言。
扭頭望著同樣滿臉震驚的蘇寧吩咐道:“蘇卿,我要你統率駐紮在潼關堡壘處的九萬大軍,護送三皇子薑元,退入幽燕之地。”
頓了頓,薑承繼續說道:“遼東還有六萬邊軍,你與其合兵一處,便是十五萬大軍,有遼東平原作為依靠,養活十五萬大軍,不成問題。”
言罷,薑承再次陷入沉默。
直到安仁修與蘇寧麵麵相覷,已經沒了耐心,準備抗命之時。
他才像是下定了決心一般,沉聲道:“三皇子薑元,能力比起太子稍遜一籌,不堪為君,待神都城破,你可奉其為王,或自立,或與太子南北輝映,一切,皆可由你自行而定。”
“咕嘟~”
薑承話音落下,安仁修與蘇寧便忍不住齊齊吞了口口水,眼中滿是震驚與駭然。
他們本以為,陛下今日叫他們過來,是為了商議迎戰之事。
卻是萬萬沒想到,陛下竟是要托孤。
不僅托孤,甚至連舉國之軍,都托付給了他們?
這是何等的信任,又是何其的悲涼?
兩人互相對視,迴神之後,卻是已經淚流滿麵。
“陛下,臣何德何能,敢當此大任?”蘇寧眼淚像是斷線的風箏,堂堂大男人,愣是哭得像是月子裏的孩子。
安仁修也是一臉淚水,他已經記不清楚,他已經多少年未曾流過淚。
即便是曾經在護送公主迴國的路上遭遇大梁搶劫,即便是曾在潼關城外戰敗,他都未曾流過一滴眼淚。
可今日,他是真的已經泣不成聲。
無盡的悲傷彌漫在大殿之中。
反倒是薑承,說完自己的決定之後,心情反而灑脫起來。
他擺擺手,淡淡道:“你們莫哭了,大梁之亡,非朕之罪,更非爾等之罪,舉國之兵與兩位皇子,朕便托付給你們了。”
兩人哽咽,不能自已。
蘇寧急切道:“陛下,我朝仍有大軍數十萬,仍有千萬百姓殷切期盼,陛下何不舍棄神都,率大軍或退至遼東,或南下淮南,假以時日,未必沒有還於舊都之時啊。”
薑承果斷搖頭,淡然道:“朕已經說過,朕不願做亡國之君,這泱泱百年基業,需要有人為之殉葬,朕留下大軍,留下我薑氏血脈,便是留下了宗廟,留下了社稷,至於朕之性命,最不足惜!”
“陛下!”
兩人嚎啕大哭起來,為薑承的決心感到悲傷,也為薑承的安排感到絕望。
陛下死了,他們即便統領幾十萬大軍,又有什麽意義?
“陛下,何至於此啊,我大魏還有一戰之力,您為君,豈可如此輕言放棄?”
安仁修淚流滿麵,不斷勸說。
蘇寧亦是悲傷大哭,哽咽道:“我等唯願陛下萬年,能攜臣等共抗強敵!”
望著哭得不能自已的兩人,薑承臉上浮現一抹釋然的微笑。
他道:“二位愛卿,勿複多言,朕死不足惜,若朕能早日明白大梁之危,朕當年定然會選擇不惜一切代價滅掉大梁,可惜,一步錯去,步步錯,一招不慎,滿盤皆輸,大魏,已經沒有機會了,縱然負隅頑抗,也隻是讓將士們無辜枉死!”
“你們,去吧!”
“陛下?”
兩人神色不甘,還欲再勸。
薑承語氣陡然嚴厲起來:“爾等欲抗旨乎?”
兩人神色一怔,眼中盡是不甘之色。
“速去,速去,晚了林時反應過來,你們便走不了了,去吧,朕會命各地團練做出疑兵之計,為爾等拖延逃命的時間。”
薑承說完,一張臉上已盡是釋然之色,仿佛卸下了多年重擔一樣。
事實上也是如此。
沒有人知道他這幾年,內心有多煎熬,有多絕望,有多不甘。
他自甘墮落,他聲色犬馬,也不過是絕望之下的自我欺騙。
如今一朝做出決定,反倒輕鬆了不少!
蘇寧與安仁修滿臉不甘,可迎上薑承不容置疑的眼神兩人終是不敢再勸。
互相攙扶著,無聲淚流,起身出了大殿,各自奔赴各自的位置。
不論如何,陛下既然將重任交給他們,他們哪怕拚上性命,也要為大梁保留東山再起的火種。
想當年,太祖開國之時,所據不過半州之地,麾下兵不過數萬。
如今,大魏還有遼東,還有兩淮,俱是人口密集,富饒豐產之地,還有四十多萬大軍。
局勢比起太祖開國時,好上何止是一星半點?
他們也俱非無能之輩!
蚍蜉撼樹,不自量,又如何?
目送兩人走遠,薑承收迴目光,臉上的釋然之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疲憊,像是突然間蒼老了十歲!
他招手喚過角落裏的老太監,淡然道:“朕不戰而退,最對不起的,便是這幾年為我大魏夙興夜寐的公輸先生,可惜,朕已經沒有機會當麵同他說一聲抱歉,你去內庫支應一些財貨,務必親自送到他手裏,然後告訴他,是朕對不起他。”
話說到一半,薑承麵色痛苦道:“他拿了錢之後,你需問清楚,若是他有地方可去,便隨他去,若是無地方可去,便安排人手,將其安全送進大……大梁境內,他的才能,放在我大魏,實在是浪費了!以林時唯才是舉的性格,他跟著林時,能發揮的作用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