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那些準備畢業的學生吃完了畢業聚餐之後,張超卻沒有讓他們馬上離開,而是把他們單獨流了下來。這個讓那些四門學的畢業生都非常意外,因為他們都不知道張超到底還有什麽事情要做。
“張博士,你還留著我們做什麽?今天今天休息完成,我們明天也就要各奔東西了,而我們有一部分學子將會留下來進行科舉考試,然後剩下的人都會迴到各自的家鄉,然後自己謀生路。張博士,你還有什麽要指教的嗎?”馬上有學子問道。
張超卻說;“我今天耽誤你們一個晚上的時間,那是希望給你們上最後一次課程。”
“張博士,還有最後一次課程?”大家不解的問道。
“是的,這個最後一次課程,我相信是對你們影響最深的一次課程,能夠讓你們受益一生reads();。所以,我建議你們還是聽一下,如果不聽,那你們將會損失很大,所以我建議你們聽一下。”張超說道。
“張博士,請指教!”為首的的李天涯問道。
張超馬上問:“你們雖然有人能夠有機會去參加科舉考試,可是據我所知能夠參加科舉考試的有七八百人,而我們四門學有三十多個名額,而你們一百多人裏麵隻有三十多個能夠參加考試。可是考試能不能夠通過,這個還是一個未知的情況。因為每次考試,錄取的人數不過是絕對不到五十人。所以你們想過以後如果考不中,那會有什麽計劃嗎?”
張超不得不吐槽這個唐朝的科舉製度,唐朝的科舉製度隻是給寒門學子打開了一條裂縫。可是這個裂縫並不大。要知道一個國家的官員,那可是需要很多的。唐朝的科舉每年隻有不到五十個錄取名額,而絕大多數時候隻有十幾二十個而已。這個其實也就是類似於“打發要飯”的那種態度了,專門用來打發那些寒門子弟,讓他們能夠有一條裂縫。而這種情況到了唐朝中後期才會對科舉進行“擴招”。而比起明朝清朝的科舉每次錄取三四百人,甚至五六百人的情況那根本無法比。哪怕明朝清朝是三年一次,可是平均下來每年也都有兩百多人。
這個固然和明朝清朝人口多有關係。可是這個也都足以說明明朝清朝已經是沒有了士族的時代,並沒有任何人能夠壟斷官場。那可是真正的“逢進必考”的規則了,比起後世的公務員考試嚴格了很多。明清時期太多的官員後代因為無法能夠考過科舉,最後家族都沒落。不得不說明清時期的科舉製度還是抓得很嚴格的,比起後世的公務員考試雖然僵化。可是卻保證了很大可能性的公平。張超也都沒有興趣質疑後世的公務員考試,因為後世公務員考試也都越來越正規,至少比起剛設立的時候正規了很多,而且各種國企和政府之間的政商旋轉門現象也都越來越少,並且各種規章製度也都越來越完善。張超作為一個官員,對於各種製度的理解寬容很多,因為任何製度都是從不完善到完善,從簡單到複雜。就好比樓房也都不是一日能夠搭建起來的,一個製度體係也都不是說完善也就完善的。
唐朝初年的科舉製度固然坑爹。隻不過是一條裂縫,可是卻一旦打開了裂縫,卻能夠讓洪水逐步湧入。很多時候大堤壩隻要有有了一個管湧。那距離潰壩也都不遠了。所以張超知道科舉製一旦實行,那接下來這個口子會越來越大。不過,這一切都是要時間,隻要有了足夠的時間,那才能夠真正的實現這個過程。至於接下來,張超要的也就是在這個小小的“裂縫”裏麵狠狠的砸一拳。讓他裂開更大,這樣士族這個大壩也都會飛快的崩潰。
不過。目前張超還要顧及這些學生的前途,尤其是那些沒有能夠考中科舉的學生的前途。張超需要保證他們能盡快的出人頭地,不論他們做什麽,從事什麽行業的工作,他們都是讀過書,都是經曆了大唐最高級別的學府的畢業生。雖然他們學習的是儒學,是各種的所謂聖人學問。可是張超並不認為聖人學問無用,相反他認為單純的聖人學問反而是一個啟迪人生的好東西。
張超沒有打算在大唐弄什麽太多的科技發明,因為張超這個關於,尤其是經濟官員,他深刻認識到科技發明隻不過是經濟生產力達到了一定水平的自然產物罷了。張超是從曆史宏觀的角度來看問題,他認為一個科技發明也許能夠引起一定的蝴蝶效應,可是對於曆史進程的變化並不大。而科技發明是生產力達到了一定地步的促進了人類社會進步,社會進步了自然也都會讓這個社會產生了巨大的變革,科技發明將會是猶如潮水一樣噴湧而出。
而後世公認的資本主義的開端,那是起源與文藝複興。可是文藝複興是如何來的,他是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資本階級開始崛起。而資本階級的崛起,那是起源於一定而足夠的生產力。歐洲也都不是一開始也就重視發明創造和科學研究的,他們是在文藝複興時候才開始的。而文藝複興,那樣是文藝上的事情,表麵上看起來和科技並沒有關係reads();。可是這裏麵內在的聯係多了去了,所以張超重視的不是什麽科技,科技是人類生產力達到了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如果在生產力沒有達到的情況下,也許你能造就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可是卻永遠無法讓人類走進科技社會。當年的魯班,墨翟,不都是一個個的科學家,可是他們並沒有能讓人走入集體發明創造的過程。
所以,張超不會抨擊什麽聖人學問無用。反而他讚同研究聖人學問,這個是對人生的啟迪。
“張博士,如果我們沒有考中。我打算迴家,然後好好經營我們的田產!”李天涯說道。
張超問:“你打算如何經營自己的田產,有什麽計劃嗎?你這輩子,打算把家裏麵的田產擴充到什麽地步?”
“這個,我還沒有想好!”李天涯說道。
張超迴答:“你是應該想想了,你打算當一個大地主,還是安分守己的把家裏麵的土地守護好。不敗了家業?”
“這個,到時候再說吧!人生漫漫。怎麽可能能那麽容易的解決呢?”李天涯說道。
可是張超卻說;“你也應該聽說過,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如果你連自己這輩子定計劃都沒有一個完整的規劃。那你如何能夠真正的把自己的人生走好呢?雖然規劃的人生未必能夠實現,可是我卻認為,沒有經過規劃的人生,那可能更會失敗。你知道士族除了教育、財力、官場特權、姻親關係網等等東西之外,他們還有哪一些東西領先我們嗎?”
張超沒有等他們迴答,而是自己自問自答的說:“其實很簡單,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也就是人生職業生涯規劃。何為人生職業生涯規劃,也就是規劃你的一生。把你的一生都給做一個粗略的計劃,然後把你的未來的目標,還有自己想要從事的職業。根據自己的計劃來規劃自己的人生。然後你按照你的計劃盡力的走下去,然後這樣你能有了一個準備。其實,這個人世間到處都是充滿了機會,可是有些人抓住了,有些人抓不住,這個是為何?其實。這個也就是有沒有做好準備,做好一個抓住機會一飛衝天的準備。你有了對人生的規劃。當你人生遇到了機會到時候,你可以順利的抓住機會,一飛衝天。如果你沒有對你的人生進行規劃,那你也許一輩子渾渾噩噩,你根本看不到你的機會,看不到你的一飛衝天的機會。我相信,哪怕在這個士族統治的世界,也都有很多寒門的機會,可是為什麽寒門也就是抓不住呢?”
李天涯馬上主動鞠躬對張超說;“請張博士指教!”
“在這裏,我告訴你們。每一個士族的孩子,從他出生開始,家族也都開始按照他們的血緣親近程度,能力是否強大,性別因素,還有各種的情況綜合的來製定一個計劃。他們的人生從小也都是被製定好了計劃,從吃了母親第一口奶開始,他們的人生也都被家族製定好了。幾歲開始啟蒙,然後幾歲開始讀書。然後根據你讀書的能力,然後將會再次進行第二次分流。有一批優秀人,作為家族的頂尖人才進行培養,然後根據他們的能力將會有一批人負責研究學問,有些人負責進入官場,甚至能力差的會被打發到處理家族產業。而那些研究學問的,進入官場的,也都還有第三次的計劃。他們進入官場,會從哪個地方起步,從哪一個部門起步,最後目標是什麽。根據他們的能力和血統嫡庶長幼等等原因綜合,選拔出來一個家族在官場上的領袖,然後所有家族在官場的成員也都圍繞著他來轉。最後,一個家族都可以在這個過程當中逐步穩步提升。”
“這個也就是那些大家族的子弟,也可以說是幸福,也可以說是不幸福。幸福那是因為他們一生下來也就錦衣玉食,可是不幸福也就是他們的人生充滿了被人擺布,他們一出生也就被家族安排好了reads();。他們就像是一個產品,從一個人手裏麵都愛另一個人手裏麵,不斷地被揉捏然後最終成為一個合格的工具,而在這個過程當中他們沒有任何反抗的餘地。”
“而雖然這種模式非常無情,可是卻維護了一個家族的長期穩定。每一個士族家庭都是如此,他們家族已經幫助他們製定好了人生規劃,雖然人生不由著他們選擇,可是卻讓他們有了準確的目標,有了努力的方向,有了對未來的計劃。所以他們不會迷茫,在人生的旅途當中知道自己要做什麽,必要的時候放棄什麽,而什麽東西必須要拚了命也要活得的。而這些。也就是一個士族的根基所在。所謂三代人才能成為貴族,那是因為構建這麽一個完善的體係,沒有數代人的磨礪那是無法搭建一個這個體係的。雖然我不認可士族壟斷社會資源。可是我卻不得不承認他們這個體係卻維持了他們的長生不衰。”
聽了張超的話,然後李天涯這些學生也都是若有所思。他們都是聰明人,他們非常清楚這個士族的體係到底是如何。雖然他們士族這些人生不是由著自己自有規劃的,可是卻讓他們明白了自己的人生。他們明白了自己人生未來的計劃,知道什麽事自己人生當中重要的東西,什麽東西是可以酌情放棄,什麽東西是碰都不能碰的東西。這些都是士族對他們後代的規劃。而這個是從他們剛出生就開始有了的計劃。
這個也就是好比一篇小說,必須要有大綱。有了大綱的時候才知道什麽東西是自己必須要寫的。什麽東西是盡量不要碰到的,什麽東西是酌情考慮放棄的。如果沒有大綱,那這篇小說的進度也都會變得非常混亂,根本看不清楚主題。一篇小說大綱。也就是對主要角色的人生規劃,規劃他們的人生。而小說都是如此,那人生更應該如此。
這個世界上太多庸人不知道規劃自己的人生,最後才會變得一輩子一事無成。一個有了計劃的人生,那他能夠明白自己人生當中什麽是寶貴的,必須要拿到。什麽東西是可有可無的,什麽東西是必須放棄甚至不能碰的。有了完善的規劃,人生的進程將會順利很多。雖然未必能完全實現,可是如果沒有規劃的人生。成功的可能性太低了。
“你們在這裏,根據你們自己的能力,寫一份對於自己人生的規劃。然後我幫你們審核。然後我提出修改意見。然後你們可以嚐試著朝著你們的人生規劃開始走。不得不說,你們是不幸的,你們沒有出生在富貴家庭,無法一生下來就能夠享受榮華富貴。可是,我也要說你們是幸運的,因為你們獲得了這個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那也就是自由。我曾經說過,不自由毋寧死。你們也許羨慕那些士族的子弟。可是你們何嚐未必知道,那些富貴人家的子弟,其實未必也不是在羨慕你們。因為你們獲得了自由,獲得了自己人生的選擇權。他們很多士族子弟,一輩子都沒有能夠真正的為自己選擇過一次,而安心為自己選擇的士族子弟,我隻是見過一個,而她是我的摯友。她深刻知道士族的悲哀,所以她不甘心當一個士族,願意和我一起共創大業。”張超說道。
大家都好奇,張超所說的這位士族的“摯友”是誰,可是張超沒有跟他們說這個是一個女人,是鄭麗琬。鄭麗琬是士族的人,還是滎陽鄭家的人,她不甘心被安排好的命運,自然也就是有勇氣跳出來。可是太多人沒有這個能力,沒有這個勇氣,所以他們一輩子過得渾渾噩噩,無法真正的為自己而活。士族是一個幸運的,也是一個悲哀的,他們很多都是一個包裝精美的產品,雖然看起來很漂亮,可是可是一輩子也都是在流水線上度過,無法真正的體會人生。
張超一點都不羨慕那些士族,哪怕他在後世也都沒有羨慕過那些國內的頂級政治豪門,因為他們的人生其實和古代的士族差不都,都是一個流水線的產品罷了。人生隻有一次,如果一輩子當一個流水線的產品,那是不是太悲哀了?張超能夠選擇自己的人生,這個何嚐不是一個幸事,能夠為自己的年輕而輕狂,能夠為自己的精彩,能夠感受自己人生的躁動,能夠真正的為自己而活。不用考慮什麽家族,不用考慮什麽家族命運,單純的為了自己的事業而拚搏,這個何嚐不是一個幸事?
“張博士,我寫好了,我希望能夠把我的家裏麵的土地,從現在的八百畝土地繼續擴充一倍,達到一千六百畝土地reads();。這樣也就是我這輩子的希望,我如果無法能夠考上科舉,那我也就希望能夠獲得一個擴充土地的機會。這樣,對得起我的祖先留給我們的土地,然後成為一個擁有土地千萬頃的人。”李天涯說道。
張超看了這個李天涯的人生規劃,還算是中規中矩,沒有太多太細致的計劃。不過這個也是正常的,因為普通人一個人的力量,很難對自己的人生每一個步驟都如此規劃很細致。士族那些規劃的人生,是有一套班子專門為士族子弟規劃人生的人,他們規劃非常細致,甚至能夠精確到每一個十天應該做什麽,人生的每一個十天都被規劃了,這個何嚐不是一種悲哀呢?
至於這個想要擴充土地,當一個大地主的理想,張超也都不會阻止。因為張超不可能勉強這個時代的人,去當什麽大工業家,什麽大企業家。在這個時代,絕大部分人的理想一個是當官,一個也就是當一個大地主。每一個人從小都是向往著這兩個方向的,而當他們在這兩個方向立馬碰的頭破血流之後,他們才會嚐試走別的道路。張超不會主動去打擊這個李天涯,他想要當大地主的想法是這個時代流行的想法,張超不可能強行扭轉。
“好的,這份人生職業生涯規劃,我也算是通過了,我可以給你一個乙等。你知道為什麽給你一個乙等,而不是甲等嗎?”張超問道。
“請張博士指教!”李天涯說道。
張超迴答:“因為你沒有真正的想到,為這個世界留下一些什麽,沒有想到為這個世界留下什麽真正有意義的‘財富’。這個財富不光是物質的,也就是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也有有可能是非物質的,比如說一個精神思想,或者是一個新鮮的管理製度,甚至可能能夠造福我們人類的。你隻是考慮了自己,卻沒有真正的有什麽為人類造福,為這個世界上留下什麽的理想。人過留影,雁過留聲,難道你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沒有想過為這個世界做些什麽,為無數人做些什麽嗎?你哪怕獲得了更多的土地,那又有什麽用呢?”
而李天涯頓時非常尷尬,他剛才隻是想要為自己考慮了,可是卻沒有想到張超這個老師居然會這麽評價,這個讓他頗有些後悔。自己在原先的課程當中考試非常不錯,獲得了甲等畢業,可是在最後一課裏麵居然隻是獲得了一個乙等,這個讓他有些後悔。而他感覺自己之前在四門學學習的課程,每一門課都是甲等,可是在最後這門課裏麵,居然隻是獲得了一個乙等,這個讓他感覺頗有些不完美。
“張博士,我能夠重寫一份嗎?”李天涯哀求道。
可是張超卻隻是說:“人生能夠從來嗎?這個世界上有後悔藥嗎?如果你能夠迴答,那我可以讓你重來!”
張超在這份李天涯的人生職業規劃規劃上麵印了一個乙等的印記,然後重新給迴了他。
“你以後,做任何事情,都要三思而行!人生沒有重來,所以這次算是一次不大不小的教訓,明白了嗎?雖然你寫了這份規劃,可是我卻不會勉強你必須要按照這份規劃來進行。可是,你這次最後一課的考核,隻是獲得了乙等,希望你真正的體會一下這裏麵的教訓。”張超說道。
李天涯馬上鞠躬說;“張博士,雖然你沒有親自教導過我一節課,可是你卻絕對是對我這輩子影響最大的導師,沒有之一。”
很快,那些一百多名畢業生也都對張超行禮,算是對張超最後這一節課的感謝。因為,他們知道這一節課,足以改變他們一輩子。(未完待續)
“張博士,你還留著我們做什麽?今天今天休息完成,我們明天也就要各奔東西了,而我們有一部分學子將會留下來進行科舉考試,然後剩下的人都會迴到各自的家鄉,然後自己謀生路。張博士,你還有什麽要指教的嗎?”馬上有學子問道。
張超卻說;“我今天耽誤你們一個晚上的時間,那是希望給你們上最後一次課程。”
“張博士,還有最後一次課程?”大家不解的問道。
“是的,這個最後一次課程,我相信是對你們影響最深的一次課程,能夠讓你們受益一生reads();。所以,我建議你們還是聽一下,如果不聽,那你們將會損失很大,所以我建議你們聽一下。”張超說道。
“張博士,請指教!”為首的的李天涯問道。
張超馬上問:“你們雖然有人能夠有機會去參加科舉考試,可是據我所知能夠參加科舉考試的有七八百人,而我們四門學有三十多個名額,而你們一百多人裏麵隻有三十多個能夠參加考試。可是考試能不能夠通過,這個還是一個未知的情況。因為每次考試,錄取的人數不過是絕對不到五十人。所以你們想過以後如果考不中,那會有什麽計劃嗎?”
張超不得不吐槽這個唐朝的科舉製度,唐朝的科舉製度隻是給寒門學子打開了一條裂縫。可是這個裂縫並不大。要知道一個國家的官員,那可是需要很多的。唐朝的科舉每年隻有不到五十個錄取名額,而絕大多數時候隻有十幾二十個而已。這個其實也就是類似於“打發要飯”的那種態度了,專門用來打發那些寒門子弟,讓他們能夠有一條裂縫。而這種情況到了唐朝中後期才會對科舉進行“擴招”。而比起明朝清朝的科舉每次錄取三四百人,甚至五六百人的情況那根本無法比。哪怕明朝清朝是三年一次,可是平均下來每年也都有兩百多人。
這個固然和明朝清朝人口多有關係。可是這個也都足以說明明朝清朝已經是沒有了士族的時代,並沒有任何人能夠壟斷官場。那可是真正的“逢進必考”的規則了,比起後世的公務員考試嚴格了很多。明清時期太多的官員後代因為無法能夠考過科舉,最後家族都沒落。不得不說明清時期的科舉製度還是抓得很嚴格的,比起後世的公務員考試雖然僵化。可是卻保證了很大可能性的公平。張超也都沒有興趣質疑後世的公務員考試,因為後世公務員考試也都越來越正規,至少比起剛設立的時候正規了很多,而且各種國企和政府之間的政商旋轉門現象也都越來越少,並且各種規章製度也都越來越完善。張超作為一個官員,對於各種製度的理解寬容很多,因為任何製度都是從不完善到完善,從簡單到複雜。就好比樓房也都不是一日能夠搭建起來的,一個製度體係也都不是說完善也就完善的。
唐朝初年的科舉製度固然坑爹。隻不過是一條裂縫,可是卻一旦打開了裂縫,卻能夠讓洪水逐步湧入。很多時候大堤壩隻要有有了一個管湧。那距離潰壩也都不遠了。所以張超知道科舉製一旦實行,那接下來這個口子會越來越大。不過,這一切都是要時間,隻要有了足夠的時間,那才能夠真正的實現這個過程。至於接下來,張超要的也就是在這個小小的“裂縫”裏麵狠狠的砸一拳。讓他裂開更大,這樣士族這個大壩也都會飛快的崩潰。
不過。目前張超還要顧及這些學生的前途,尤其是那些沒有能夠考中科舉的學生的前途。張超需要保證他們能盡快的出人頭地,不論他們做什麽,從事什麽行業的工作,他們都是讀過書,都是經曆了大唐最高級別的學府的畢業生。雖然他們學習的是儒學,是各種的所謂聖人學問。可是張超並不認為聖人學問無用,相反他認為單純的聖人學問反而是一個啟迪人生的好東西。
張超沒有打算在大唐弄什麽太多的科技發明,因為張超這個關於,尤其是經濟官員,他深刻認識到科技發明隻不過是經濟生產力達到了一定水平的自然產物罷了。張超是從曆史宏觀的角度來看問題,他認為一個科技發明也許能夠引起一定的蝴蝶效應,可是對於曆史進程的變化並不大。而科技發明是生產力達到了一定地步的促進了人類社會進步,社會進步了自然也都會讓這個社會產生了巨大的變革,科技發明將會是猶如潮水一樣噴湧而出。
而後世公認的資本主義的開端,那是起源與文藝複興。可是文藝複興是如何來的,他是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資本階級開始崛起。而資本階級的崛起,那是起源於一定而足夠的生產力。歐洲也都不是一開始也就重視發明創造和科學研究的,他們是在文藝複興時候才開始的。而文藝複興,那樣是文藝上的事情,表麵上看起來和科技並沒有關係reads();。可是這裏麵內在的聯係多了去了,所以張超重視的不是什麽科技,科技是人類生產力達到了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如果在生產力沒有達到的情況下,也許你能造就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可是卻永遠無法讓人類走進科技社會。當年的魯班,墨翟,不都是一個個的科學家,可是他們並沒有能讓人走入集體發明創造的過程。
所以,張超不會抨擊什麽聖人學問無用。反而他讚同研究聖人學問,這個是對人生的啟迪。
“張博士,如果我們沒有考中。我打算迴家,然後好好經營我們的田產!”李天涯說道。
張超問:“你打算如何經營自己的田產,有什麽計劃嗎?你這輩子,打算把家裏麵的田產擴充到什麽地步?”
“這個,我還沒有想好!”李天涯說道。
張超迴答:“你是應該想想了,你打算當一個大地主,還是安分守己的把家裏麵的土地守護好。不敗了家業?”
“這個,到時候再說吧!人生漫漫。怎麽可能能那麽容易的解決呢?”李天涯說道。
可是張超卻說;“你也應該聽說過,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如果你連自己這輩子定計劃都沒有一個完整的規劃。那你如何能夠真正的把自己的人生走好呢?雖然規劃的人生未必能夠實現,可是我卻認為,沒有經過規劃的人生,那可能更會失敗。你知道士族除了教育、財力、官場特權、姻親關係網等等東西之外,他們還有哪一些東西領先我們嗎?”
張超沒有等他們迴答,而是自己自問自答的說:“其實很簡單,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也就是人生職業生涯規劃。何為人生職業生涯規劃,也就是規劃你的一生。把你的一生都給做一個粗略的計劃,然後把你的未來的目標,還有自己想要從事的職業。根據自己的計劃來規劃自己的人生。然後你按照你的計劃盡力的走下去,然後這樣你能有了一個準備。其實,這個人世間到處都是充滿了機會,可是有些人抓住了,有些人抓不住,這個是為何?其實。這個也就是有沒有做好準備,做好一個抓住機會一飛衝天的準備。你有了對人生的規劃。當你人生遇到了機會到時候,你可以順利的抓住機會,一飛衝天。如果你沒有對你的人生進行規劃,那你也許一輩子渾渾噩噩,你根本看不到你的機會,看不到你的一飛衝天的機會。我相信,哪怕在這個士族統治的世界,也都有很多寒門的機會,可是為什麽寒門也就是抓不住呢?”
李天涯馬上主動鞠躬對張超說;“請張博士指教!”
“在這裏,我告訴你們。每一個士族的孩子,從他出生開始,家族也都開始按照他們的血緣親近程度,能力是否強大,性別因素,還有各種的情況綜合的來製定一個計劃。他們的人生從小也都是被製定好了計劃,從吃了母親第一口奶開始,他們的人生也都被家族製定好了。幾歲開始啟蒙,然後幾歲開始讀書。然後根據你讀書的能力,然後將會再次進行第二次分流。有一批優秀人,作為家族的頂尖人才進行培養,然後根據他們的能力將會有一批人負責研究學問,有些人負責進入官場,甚至能力差的會被打發到處理家族產業。而那些研究學問的,進入官場的,也都還有第三次的計劃。他們進入官場,會從哪個地方起步,從哪一個部門起步,最後目標是什麽。根據他們的能力和血統嫡庶長幼等等原因綜合,選拔出來一個家族在官場上的領袖,然後所有家族在官場的成員也都圍繞著他來轉。最後,一個家族都可以在這個過程當中逐步穩步提升。”
“這個也就是那些大家族的子弟,也可以說是幸福,也可以說是不幸福。幸福那是因為他們一生下來也就錦衣玉食,可是不幸福也就是他們的人生充滿了被人擺布,他們一出生也就被家族安排好了reads();。他們就像是一個產品,從一個人手裏麵都愛另一個人手裏麵,不斷地被揉捏然後最終成為一個合格的工具,而在這個過程當中他們沒有任何反抗的餘地。”
“而雖然這種模式非常無情,可是卻維護了一個家族的長期穩定。每一個士族家庭都是如此,他們家族已經幫助他們製定好了人生規劃,雖然人生不由著他們選擇,可是卻讓他們有了準確的目標,有了努力的方向,有了對未來的計劃。所以他們不會迷茫,在人生的旅途當中知道自己要做什麽,必要的時候放棄什麽,而什麽東西必須要拚了命也要活得的。而這些。也就是一個士族的根基所在。所謂三代人才能成為貴族,那是因為構建這麽一個完善的體係,沒有數代人的磨礪那是無法搭建一個這個體係的。雖然我不認可士族壟斷社會資源。可是我卻不得不承認他們這個體係卻維持了他們的長生不衰。”
聽了張超的話,然後李天涯這些學生也都是若有所思。他們都是聰明人,他們非常清楚這個士族的體係到底是如何。雖然他們士族這些人生不是由著自己自有規劃的,可是卻讓他們明白了自己的人生。他們明白了自己人生未來的計劃,知道什麽事自己人生當中重要的東西,什麽東西是可以酌情放棄,什麽東西是碰都不能碰的東西。這些都是士族對他們後代的規劃。而這個是從他們剛出生就開始有了的計劃。
這個也就是好比一篇小說,必須要有大綱。有了大綱的時候才知道什麽東西是自己必須要寫的。什麽東西是盡量不要碰到的,什麽東西是酌情考慮放棄的。如果沒有大綱,那這篇小說的進度也都會變得非常混亂,根本看不清楚主題。一篇小說大綱。也就是對主要角色的人生規劃,規劃他們的人生。而小說都是如此,那人生更應該如此。
這個世界上太多庸人不知道規劃自己的人生,最後才會變得一輩子一事無成。一個有了計劃的人生,那他能夠明白自己人生當中什麽是寶貴的,必須要拿到。什麽東西是可有可無的,什麽東西是必須放棄甚至不能碰的。有了完善的規劃,人生的進程將會順利很多。雖然未必能完全實現,可是如果沒有規劃的人生。成功的可能性太低了。
“你們在這裏,根據你們自己的能力,寫一份對於自己人生的規劃。然後我幫你們審核。然後我提出修改意見。然後你們可以嚐試著朝著你們的人生規劃開始走。不得不說,你們是不幸的,你們沒有出生在富貴家庭,無法一生下來就能夠享受榮華富貴。可是,我也要說你們是幸運的,因為你們獲得了這個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那也就是自由。我曾經說過,不自由毋寧死。你們也許羨慕那些士族的子弟。可是你們何嚐未必知道,那些富貴人家的子弟,其實未必也不是在羨慕你們。因為你們獲得了自由,獲得了自己人生的選擇權。他們很多士族子弟,一輩子都沒有能夠真正的為自己選擇過一次,而安心為自己選擇的士族子弟,我隻是見過一個,而她是我的摯友。她深刻知道士族的悲哀,所以她不甘心當一個士族,願意和我一起共創大業。”張超說道。
大家都好奇,張超所說的這位士族的“摯友”是誰,可是張超沒有跟他們說這個是一個女人,是鄭麗琬。鄭麗琬是士族的人,還是滎陽鄭家的人,她不甘心被安排好的命運,自然也就是有勇氣跳出來。可是太多人沒有這個能力,沒有這個勇氣,所以他們一輩子過得渾渾噩噩,無法真正的為自己而活。士族是一個幸運的,也是一個悲哀的,他們很多都是一個包裝精美的產品,雖然看起來很漂亮,可是可是一輩子也都是在流水線上度過,無法真正的體會人生。
張超一點都不羨慕那些士族,哪怕他在後世也都沒有羨慕過那些國內的頂級政治豪門,因為他們的人生其實和古代的士族差不都,都是一個流水線的產品罷了。人生隻有一次,如果一輩子當一個流水線的產品,那是不是太悲哀了?張超能夠選擇自己的人生,這個何嚐不是一個幸事,能夠為自己的年輕而輕狂,能夠為自己的精彩,能夠感受自己人生的躁動,能夠真正的為自己而活。不用考慮什麽家族,不用考慮什麽家族命運,單純的為了自己的事業而拚搏,這個何嚐不是一個幸事?
“張博士,我寫好了,我希望能夠把我的家裏麵的土地,從現在的八百畝土地繼續擴充一倍,達到一千六百畝土地reads();。這樣也就是我這輩子的希望,我如果無法能夠考上科舉,那我也就希望能夠獲得一個擴充土地的機會。這樣,對得起我的祖先留給我們的土地,然後成為一個擁有土地千萬頃的人。”李天涯說道。
張超看了這個李天涯的人生規劃,還算是中規中矩,沒有太多太細致的計劃。不過這個也是正常的,因為普通人一個人的力量,很難對自己的人生每一個步驟都如此規劃很細致。士族那些規劃的人生,是有一套班子專門為士族子弟規劃人生的人,他們規劃非常細致,甚至能夠精確到每一個十天應該做什麽,人生的每一個十天都被規劃了,這個何嚐不是一種悲哀呢?
至於這個想要擴充土地,當一個大地主的理想,張超也都不會阻止。因為張超不可能勉強這個時代的人,去當什麽大工業家,什麽大企業家。在這個時代,絕大部分人的理想一個是當官,一個也就是當一個大地主。每一個人從小都是向往著這兩個方向的,而當他們在這兩個方向立馬碰的頭破血流之後,他們才會嚐試走別的道路。張超不會主動去打擊這個李天涯,他想要當大地主的想法是這個時代流行的想法,張超不可能強行扭轉。
“好的,這份人生職業生涯規劃,我也算是通過了,我可以給你一個乙等。你知道為什麽給你一個乙等,而不是甲等嗎?”張超問道。
“請張博士指教!”李天涯說道。
張超迴答:“因為你沒有真正的想到,為這個世界留下一些什麽,沒有想到為這個世界留下什麽真正有意義的‘財富’。這個財富不光是物質的,也就是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也有有可能是非物質的,比如說一個精神思想,或者是一個新鮮的管理製度,甚至可能能夠造福我們人類的。你隻是考慮了自己,卻沒有真正的有什麽為人類造福,為這個世界上留下什麽的理想。人過留影,雁過留聲,難道你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沒有想過為這個世界做些什麽,為無數人做些什麽嗎?你哪怕獲得了更多的土地,那又有什麽用呢?”
而李天涯頓時非常尷尬,他剛才隻是想要為自己考慮了,可是卻沒有想到張超這個老師居然會這麽評價,這個讓他頗有些後悔。自己在原先的課程當中考試非常不錯,獲得了甲等畢業,可是在最後一課裏麵居然隻是獲得了一個乙等,這個讓他有些後悔。而他感覺自己之前在四門學學習的課程,每一門課都是甲等,可是在最後這門課裏麵,居然隻是獲得了一個乙等,這個讓他感覺頗有些不完美。
“張博士,我能夠重寫一份嗎?”李天涯哀求道。
可是張超卻隻是說:“人生能夠從來嗎?這個世界上有後悔藥嗎?如果你能夠迴答,那我可以讓你重來!”
張超在這份李天涯的人生職業規劃規劃上麵印了一個乙等的印記,然後重新給迴了他。
“你以後,做任何事情,都要三思而行!人生沒有重來,所以這次算是一次不大不小的教訓,明白了嗎?雖然你寫了這份規劃,可是我卻不會勉強你必須要按照這份規劃來進行。可是,你這次最後一課的考核,隻是獲得了乙等,希望你真正的體會一下這裏麵的教訓。”張超說道。
李天涯馬上鞠躬說;“張博士,雖然你沒有親自教導過我一節課,可是你卻絕對是對我這輩子影響最大的導師,沒有之一。”
很快,那些一百多名畢業生也都對張超行禮,算是對張超最後這一節課的感謝。因為,他們知道這一節課,足以改變他們一輩子。(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