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之後,張超來到了一家小酒館的包廂裏麵,然後在這裏和幾個官場上的熟人一起在一起聚會。而現在他們也都也都有些緊張,因為大家接下來也都知道這次召集會議的人是張超,而張超的目的也都跟他們初步溝通過了,而這些人也都是經過了一些是深思這才來這裏聚會的。而他們聽到了張超的話,也都考慮過來了。而那些不來的人,張超已經決定和他們絕交,沒有二話。
“兩位劉兄,還有周兄。”張超說道。
而來這裏參加會議的人,除了張超之外,還有劉仁軌,也就是前幾天張超剛剛推薦他到左千牛衛任職的人。而接下來還有劉純,也就是張超當時推行考成法時候的重要助手,而剩下以為周兄就走周揚,是這次進士科考試的第二名,是自己的同僚了。而現在劉仁軌在左千牛衛裏麵擔任鎧曹參軍,負責管理軍隊裏麵的鎧甲,相當於後世的裝備部長,不過這個時代卻屬於文官的編製,並不是軍官。而劉純目前是大理評事,是負責審理參與案件的官職,相當於後世最高法院的一個高級審判員,而他的品級和張超一樣,都是從八品下。而最後一個周揚,職位是中書省主事,而這個也就是相當於後世中央辦公廳的高級科員了。
而他們幾個人地址為可都是不低的,因為他們別看他們都是在一些級別很低的官員,可是都是在中央機構裏麵任職。張超是管理人事的不多說,而劉仁軌是靠近皇帝的,長期在宮裏麵任職,誰知道什麽時候也就會被皇帝重用,隱性權利不小。至於劉純雖然是在大理寺,可是大理寺雖然目前這個時代級別不高,可是在後世可是最高法院,擁有案件的最高審判權。而如果什麽人落到了劉純的手裏麵,那恐怕很容易被劉純給收拾了,因為他有資格在案件裏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後這個周揚也都是一個中書省的高級科員,可是中書省比起後世的中央辦公廳地位隻高不低,因為中書省的官員有資格在國家大事上麵發表意見。而如果這個周揚在上司麵前說兩句什麽話,那很容易影響到宰相的判斷,然後進一步影響到皇帝的判斷,最後讓國家也都產生了巨大的蝴蝶效應了。
所以,如果讓人知道這些人在這裏開會,那恐怕也都足以讓人嚇一跳了。這些人加在一起的能量,那也都不低了,哪怕他們隻是一些剛剛加入官場的官員,可是他們如果一起發力那足以影響到不少的範圍之內,甚至大唐的國策都要有所偏轉。
“各位,今天我招唿你們來開會,其實是有著我自己的想法的。我們都不是什麽高門士族出身,而我們在官場之上,一直都是要受到士族的排斥,然後一步步的往上走,非常的艱難的!”張超說道。
而接下來,劉純還有周揚這兩個“嫩鳥”也都開始吐苦水,說什麽士族打壓之類的話reads();。要知道在唐朝初年,還是有很多當年的遺風的,從漢朝時期士族也就開始把持官場,然後絕大多數官員也都是士族出身,普通寒門庶族根本不可能能夠走上高位,而哪怕偶爾有一個走上高位的人,那也都是現象級的情況,不是普遍性。而他們幾個人這段時間在大唐的官場裏麵,也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因為這個時候他們也都感受到了士族的壓力,凡是高層的人也都是士族,而士族在這個時代的影響力非常巨大。
而士族自從當年曹魏實行九品中正製開始,那也都走上了巔峰。士族的地位非常崇高,他們也都非常自傲,他們看不起普通庶族,他們甚至家族聯姻也都不屑於和庶族進行聯姻。他們隻是在自己士族範圍之內聯姻,他們一個個自命清高,顯然是非常的看不起庶族,認為庶族都是賤民,沒有資格和他們一起平等交流。在這個時代,士族也就是不折不扣的特權階級,他們擁有不用交稅的特權,也都擁有不用考試直接為官的特權。而科舉考試隻不過是為了那些庶族走上統治階級打開了一條裂縫,並不意味著庶族開始崛起。
士族的壓力權力地位在這個時代簡直是龐大無比的,哪怕普通百姓也都認可了這個士族的權力地位,沒有任何反抗的意思。可是張超不同,他來自於後世那個共和國,共和國講究人人平等,尤其是法律麵前人人平等。他自然無法能夠容忍這個唐朝是如此不平等的存在,尤其是士族擁有無盡的特權,甚至在法律上麵都有特權。而張超心裏麵的改革癮頭再次發作了,他自然不甘心看著士族一直享受特權。而他來自於一個共和國,自然認為士族這種玩意是臭狗屎,是屬於要打倒的人。作為後世共和國的官員,對於當年革命曆史誰不是如數家珍?不都是踩著那些一個個世家大族,一個個世代傳承的家族的屍體上麵建立的共和國。所以作為後世共和國的官員,自然不可能能夠容忍這些世代公侯的落後體製的存在,更是不會允許這些特權階級的存在。
而這個是在古代最大的落後,所以張超這個職業改革家將會用盡自己權力在這輩子內改革完成,然後讓這個國家實現能者上庸者下,能在法律上平等的國家。而至於為什麽不是任何方麵都平等,這個張超認為不可能。因為階級將會是長期存在的,任何方麵都平等,這個絕對是共.產主義了,這個張超沒有信心能實現。可是能夠實現每個人法律麵前平等,張超還是會盡力去做到。隻要做到了法律上平等,那等於是這個社會的公平正義能得到保持,那也都是可以達到了最後的效果了。至於以後,那就看個人的奮鬥,能夠實現自己的前途了。
“張主事,你難道要打倒士族嗎?”劉純問道。
張超肯定的說:“士族已經是一個腐朽落後的東西,他們的存在有意義嗎?他們限製我們這些寒門之中有才華的認走上統領國家的道路,然後為了維護他們能夠欺壓百姓,能夠一直活得特權的權力,然後他們排斥我們這些寒門。而我們這些寒門之人讀了那麽多書,可是能走上仕途的沒有幾個。而士族卻可以靠著天然的血統,然後世世代代的想要為官就為官,想要享受就享受,每天靠著寄生在寒門的身上吸血。他們沒有能夠為百姓創造什麽東西,他們也都是靠著壟斷土地,然後出租給百姓獲得田租,接著日複一日的靠著這些土地的收入來享受奢侈生活,可是自己卻根本沒有創造任何的價值。”
“而我們這些寒門子弟,每天辛勤勞作的同時,還要拿出不多的時間來進行讀書,這個何其艱難啊!而劉仁軌劉兄,你從小平日要勞作,然後才能夠抽出不多的時間來進行讀書,甚至你還在拿著手在空中寫寫畫畫,來鞏固知識。”
而劉仁軌迴憶起了這段往事,然後說:“當年天下大亂,哪怕是不但要忙活農田裏麵的勞作,還要一邊忙裏偷閑讀書,而那段日子可真是起早貪黑的進行努力,現在想想當年才是真正的被打熬了誌向,能讓我真正在苦難中成長,那段日子才是我最艱苦的時候,可是也都是我成長最快的時候。”
“可是,這麽努力讀書,然後這些有意義嗎?你們讀書,恐怕也都沒有多少人能為官,也都沒有多少人能使用到一身所學reads();。最後恐怕這一身所學最終也都是最多能夠浪費在田間地頭,甚至可能混得不好還要去給商人打工,然後做一些記賬盤賬的事情。而一身所學,難道就要這麽浪費嗎?”張超問道。
“這個……”劉仁軌馬上有些猶豫的說道。
張超所說不錯,雖然他們在這裏麵能夠為官,可是他們隻是這些寒門學子裏麵的“幸運兒”而已,屬於現象級人物。可是絕大多數寒門都讀書人,那最後隻能夠把自己的學識浪費了,一輩子都留在了土地裏麵,負責耕種農田。甚至最多也就是給商人打工,然後這輩子成為一個雇員,最多也就是成為掌櫃。可是他們也都不敢去經商,雖然他們有文化,經商起來一定能夠獲得不俗的成就。可是在這個普遍性歧視商人的時代,沒有人敢去經商,那一旦經商了恐怕地位也就更低。而商人在古代是不能夠考科舉的,一旦有人當了商人,哪怕以後不當商人了,那也要三代之內不能夠考科舉。所以他們哪怕自己不能夠當官,也都不敢去經商,這樣他們害怕斷了自己後代的前途。
可想而知這些寒門讀書人,除了那麽千分之一以內的人能夠走向統治階級的官員身份,而剩下的絕大多數人這一輩子的才華也都必然會浪費了。他們無法能夠成為那些官員,無法能成為統治階級中的一員,獲得足夠的身份地位。
“是什麽原因造成的?其實還不是士族堵塞了我們的上進道路嗎?如果真的能夠放開科舉,如果全部官位也都是以科舉考試為標準,然後能者上庸者下,那這樣能夠有多少士族還能在官場上呢?而我們寒門學子千萬萬,其中才俊也都絕對不少的。而士族他們人數能夠有多少,他們所占人口不到全國的千分之分之一,可是卻能夠占有了全國九成以上的官職地位。並且他們世世代代的為官,可以直接為官不用考試,我們這些寒門子弟早在數十年之前根本沒有一個為官的渠道。這樣我們寒門都是被統治,哪怕空有一身才華也都是懷才不遇的。難道,我們就這麽讓那些士族這麽下去嗎?將相本無種,憑什麽讓他們能夠世世代代的這麽下去呢?”
張超深刻知道這是士族其實也就是中國版本的種姓製度,而他們士族內部不會和庶族聯姻,而且士族擁有直接當官的權力,不用通過考試。並且他們在法律上擁有特權,能夠在土地上麵擁有特權,不用交稅,甚至利用公共權力來進行壓迫普通百姓。這個簡直是和印度的種姓製度是一路貨色,沒有什麽區別。並且他們人數不到全國的千分之一,可是卻能夠擁有全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官職,甚至越是高層也都越是如此,在過去也都有過上品無寒門的說法。而他們還通過對於各種所謂儒家經典的解釋權,然後不斷地為他們統治百姓,愚弄統治奴役百姓找到了理論依據,這個和那些印度的婆羅門有什麽區別?隻不過一個是宗教,一個是假借古代儒家經典而已。
所以這一切也都是士族造成的,士族為了維護他們的特權,不斷的打擊那些普通寒門出身的優秀人才,不讓他們走上高位。而這樣他們也就造成了統治階級的固化,最後一步步的讓統治階級掌握在那麽幾個大家族手裏麵。所以這個是張超不能夠容忍度,張超作為後世人,尤其是深刻得到了革命思想的教育,自然不能夠容忍這種統治階級固化在幾個家族手裏麵的。他講究是能者上庸者下,必須要從一大群人裏麵選擇一些優秀的人才來統治。這樣才是代表了絕大多數人利益的官員,而不是讓一些極少數人來利用公權來統治大多數人。
所以,現在張超已經決定了,他這輩子的想法也就是打敗這些士族,然後讓這個國家能夠能者上庸者下,能夠讓官場裏麵的官員代表絕大多數人的利益,不是代表一小撮士族的利益。
而這一切,他必須要糾集一些誌同道合的“同誌”來進行努力,所以他目前召集了這幾個人,一起商量準備成立一個誌同道合的“同誌會”來進行對抗士族。
“兩位劉兄,還有周兄。”張超說道。
而來這裏參加會議的人,除了張超之外,還有劉仁軌,也就是前幾天張超剛剛推薦他到左千牛衛任職的人。而接下來還有劉純,也就是張超當時推行考成法時候的重要助手,而剩下以為周兄就走周揚,是這次進士科考試的第二名,是自己的同僚了。而現在劉仁軌在左千牛衛裏麵擔任鎧曹參軍,負責管理軍隊裏麵的鎧甲,相當於後世的裝備部長,不過這個時代卻屬於文官的編製,並不是軍官。而劉純目前是大理評事,是負責審理參與案件的官職,相當於後世最高法院的一個高級審判員,而他的品級和張超一樣,都是從八品下。而最後一個周揚,職位是中書省主事,而這個也就是相當於後世中央辦公廳的高級科員了。
而他們幾個人地址為可都是不低的,因為他們別看他們都是在一些級別很低的官員,可是都是在中央機構裏麵任職。張超是管理人事的不多說,而劉仁軌是靠近皇帝的,長期在宮裏麵任職,誰知道什麽時候也就會被皇帝重用,隱性權利不小。至於劉純雖然是在大理寺,可是大理寺雖然目前這個時代級別不高,可是在後世可是最高法院,擁有案件的最高審判權。而如果什麽人落到了劉純的手裏麵,那恐怕很容易被劉純給收拾了,因為他有資格在案件裏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後這個周揚也都是一個中書省的高級科員,可是中書省比起後世的中央辦公廳地位隻高不低,因為中書省的官員有資格在國家大事上麵發表意見。而如果這個周揚在上司麵前說兩句什麽話,那很容易影響到宰相的判斷,然後進一步影響到皇帝的判斷,最後讓國家也都產生了巨大的蝴蝶效應了。
所以,如果讓人知道這些人在這裏開會,那恐怕也都足以讓人嚇一跳了。這些人加在一起的能量,那也都不低了,哪怕他們隻是一些剛剛加入官場的官員,可是他們如果一起發力那足以影響到不少的範圍之內,甚至大唐的國策都要有所偏轉。
“各位,今天我招唿你們來開會,其實是有著我自己的想法的。我們都不是什麽高門士族出身,而我們在官場之上,一直都是要受到士族的排斥,然後一步步的往上走,非常的艱難的!”張超說道。
而接下來,劉純還有周揚這兩個“嫩鳥”也都開始吐苦水,說什麽士族打壓之類的話reads();。要知道在唐朝初年,還是有很多當年的遺風的,從漢朝時期士族也就開始把持官場,然後絕大多數官員也都是士族出身,普通寒門庶族根本不可能能夠走上高位,而哪怕偶爾有一個走上高位的人,那也都是現象級的情況,不是普遍性。而他們幾個人這段時間在大唐的官場裏麵,也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因為這個時候他們也都感受到了士族的壓力,凡是高層的人也都是士族,而士族在這個時代的影響力非常巨大。
而士族自從當年曹魏實行九品中正製開始,那也都走上了巔峰。士族的地位非常崇高,他們也都非常自傲,他們看不起普通庶族,他們甚至家族聯姻也都不屑於和庶族進行聯姻。他們隻是在自己士族範圍之內聯姻,他們一個個自命清高,顯然是非常的看不起庶族,認為庶族都是賤民,沒有資格和他們一起平等交流。在這個時代,士族也就是不折不扣的特權階級,他們擁有不用交稅的特權,也都擁有不用考試直接為官的特權。而科舉考試隻不過是為了那些庶族走上統治階級打開了一條裂縫,並不意味著庶族開始崛起。
士族的壓力權力地位在這個時代簡直是龐大無比的,哪怕普通百姓也都認可了這個士族的權力地位,沒有任何反抗的意思。可是張超不同,他來自於後世那個共和國,共和國講究人人平等,尤其是法律麵前人人平等。他自然無法能夠容忍這個唐朝是如此不平等的存在,尤其是士族擁有無盡的特權,甚至在法律上麵都有特權。而張超心裏麵的改革癮頭再次發作了,他自然不甘心看著士族一直享受特權。而他來自於一個共和國,自然認為士族這種玩意是臭狗屎,是屬於要打倒的人。作為後世共和國的官員,對於當年革命曆史誰不是如數家珍?不都是踩著那些一個個世家大族,一個個世代傳承的家族的屍體上麵建立的共和國。所以作為後世共和國的官員,自然不可能能夠容忍這些世代公侯的落後體製的存在,更是不會允許這些特權階級的存在。
而這個是在古代最大的落後,所以張超這個職業改革家將會用盡自己權力在這輩子內改革完成,然後讓這個國家實現能者上庸者下,能在法律上平等的國家。而至於為什麽不是任何方麵都平等,這個張超認為不可能。因為階級將會是長期存在的,任何方麵都平等,這個絕對是共.產主義了,這個張超沒有信心能實現。可是能夠實現每個人法律麵前平等,張超還是會盡力去做到。隻要做到了法律上平等,那等於是這個社會的公平正義能得到保持,那也都是可以達到了最後的效果了。至於以後,那就看個人的奮鬥,能夠實現自己的前途了。
“張主事,你難道要打倒士族嗎?”劉純問道。
張超肯定的說:“士族已經是一個腐朽落後的東西,他們的存在有意義嗎?他們限製我們這些寒門之中有才華的認走上統領國家的道路,然後為了維護他們能夠欺壓百姓,能夠一直活得特權的權力,然後他們排斥我們這些寒門。而我們這些寒門之人讀了那麽多書,可是能走上仕途的沒有幾個。而士族卻可以靠著天然的血統,然後世世代代的想要為官就為官,想要享受就享受,每天靠著寄生在寒門的身上吸血。他們沒有能夠為百姓創造什麽東西,他們也都是靠著壟斷土地,然後出租給百姓獲得田租,接著日複一日的靠著這些土地的收入來享受奢侈生活,可是自己卻根本沒有創造任何的價值。”
“而我們這些寒門子弟,每天辛勤勞作的同時,還要拿出不多的時間來進行讀書,這個何其艱難啊!而劉仁軌劉兄,你從小平日要勞作,然後才能夠抽出不多的時間來進行讀書,甚至你還在拿著手在空中寫寫畫畫,來鞏固知識。”
而劉仁軌迴憶起了這段往事,然後說:“當年天下大亂,哪怕是不但要忙活農田裏麵的勞作,還要一邊忙裏偷閑讀書,而那段日子可真是起早貪黑的進行努力,現在想想當年才是真正的被打熬了誌向,能讓我真正在苦難中成長,那段日子才是我最艱苦的時候,可是也都是我成長最快的時候。”
“可是,這麽努力讀書,然後這些有意義嗎?你們讀書,恐怕也都沒有多少人能為官,也都沒有多少人能使用到一身所學reads();。最後恐怕這一身所學最終也都是最多能夠浪費在田間地頭,甚至可能混得不好還要去給商人打工,然後做一些記賬盤賬的事情。而一身所學,難道就要這麽浪費嗎?”張超問道。
“這個……”劉仁軌馬上有些猶豫的說道。
張超所說不錯,雖然他們在這裏麵能夠為官,可是他們隻是這些寒門學子裏麵的“幸運兒”而已,屬於現象級人物。可是絕大多數寒門都讀書人,那最後隻能夠把自己的學識浪費了,一輩子都留在了土地裏麵,負責耕種農田。甚至最多也就是給商人打工,然後這輩子成為一個雇員,最多也就是成為掌櫃。可是他們也都不敢去經商,雖然他們有文化,經商起來一定能夠獲得不俗的成就。可是在這個普遍性歧視商人的時代,沒有人敢去經商,那一旦經商了恐怕地位也就更低。而商人在古代是不能夠考科舉的,一旦有人當了商人,哪怕以後不當商人了,那也要三代之內不能夠考科舉。所以他們哪怕自己不能夠當官,也都不敢去經商,這樣他們害怕斷了自己後代的前途。
可想而知這些寒門讀書人,除了那麽千分之一以內的人能夠走向統治階級的官員身份,而剩下的絕大多數人這一輩子的才華也都必然會浪費了。他們無法能夠成為那些官員,無法能成為統治階級中的一員,獲得足夠的身份地位。
“是什麽原因造成的?其實還不是士族堵塞了我們的上進道路嗎?如果真的能夠放開科舉,如果全部官位也都是以科舉考試為標準,然後能者上庸者下,那這樣能夠有多少士族還能在官場上呢?而我們寒門學子千萬萬,其中才俊也都絕對不少的。而士族他們人數能夠有多少,他們所占人口不到全國的千分之分之一,可是卻能夠占有了全國九成以上的官職地位。並且他們世世代代的為官,可以直接為官不用考試,我們這些寒門子弟早在數十年之前根本沒有一個為官的渠道。這樣我們寒門都是被統治,哪怕空有一身才華也都是懷才不遇的。難道,我們就這麽讓那些士族這麽下去嗎?將相本無種,憑什麽讓他們能夠世世代代的這麽下去呢?”
張超深刻知道這是士族其實也就是中國版本的種姓製度,而他們士族內部不會和庶族聯姻,而且士族擁有直接當官的權力,不用通過考試。並且他們在法律上擁有特權,能夠在土地上麵擁有特權,不用交稅,甚至利用公共權力來進行壓迫普通百姓。這個簡直是和印度的種姓製度是一路貨色,沒有什麽區別。並且他們人數不到全國的千分之一,可是卻能夠擁有全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官職,甚至越是高層也都越是如此,在過去也都有過上品無寒門的說法。而他們還通過對於各種所謂儒家經典的解釋權,然後不斷地為他們統治百姓,愚弄統治奴役百姓找到了理論依據,這個和那些印度的婆羅門有什麽區別?隻不過一個是宗教,一個是假借古代儒家經典而已。
所以這一切也都是士族造成的,士族為了維護他們的特權,不斷的打擊那些普通寒門出身的優秀人才,不讓他們走上高位。而這樣他們也就造成了統治階級的固化,最後一步步的讓統治階級掌握在那麽幾個大家族手裏麵。所以這個是張超不能夠容忍度,張超作為後世人,尤其是深刻得到了革命思想的教育,自然不能夠容忍這種統治階級固化在幾個家族手裏麵的。他講究是能者上庸者下,必須要從一大群人裏麵選擇一些優秀的人才來統治。這樣才是代表了絕大多數人利益的官員,而不是讓一些極少數人來利用公權來統治大多數人。
所以,現在張超已經決定了,他這輩子的想法也就是打敗這些士族,然後讓這個國家能夠能者上庸者下,能夠讓官場裏麵的官員代表絕大多數人的利益,不是代表一小撮士族的利益。
而這一切,他必須要糾集一些誌同道合的“同誌”來進行努力,所以他目前召集了這幾個人,一起商量準備成立一個誌同道合的“同誌會”來進行對抗士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