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1章 玄武神將,仙家帝王
家族修仙:我以子嗣登仙 作者:勤勞的大蜜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景安迴神的功夫,玄武聖靈的聲音在耳畔響起。
“聖王,聖王……”
直至看見陳景安的雙目恢複清明,玄武聖靈這才鬆了口氣。
它開口道:“聖王您已經陷進去七日七夜了。”
“這東西果然邪門得緊,都怪屬下考慮不周,給聖王帶去麻煩了。”
陳景安搖了搖頭,從指間分出一滴血液,沒入其體內。
“這事情你做得很好。”
“接下來的時間,我可能要全力準備閉關,守護西洲的事情就交給你了。”
說話間,他們已經迴到了陳氏族地。
陳景安從乾坤袋中取出了那具來自“玄龜村”的玄龜甲殼。
這甲殼早年間被他祭煉成了“披甲神通”。
這神通本就是脫胎於玄武一族。
當陳景安化作純血玄武之後,這等從前無往不利的神通就失去了作用。
不過甲殼他仍然保留著。
以陳景安目前的眼力來判斷,當初留下這具甲殼的水玄龜,其實力也達到了化神境的層次。
隻是其內部殘留的靈性都用作護持“玄龜卵”,這才導致靈性喪失。
現在,隻需要將“玄龜殼”與“機關術”相結合,製造出一件暫時能夠承載“玄武聖靈”力量的軀體,就能護持西洲的安寧。
陳景安直接選擇了[子母至寶:天工魔方]。
他身兼[鬼斧神工]與[玄武聖骨],在這兩方麵都有極好的基礎。
[天工魔方]的作用不過是給他提供思路,並且從這些思路中尋找最優解,不會花太多的時間。
半日過去。
陳景安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方案,其名“玄武神將”。
顧名思義,這是以他作為既定的錨定,玄武聖靈可以在相應的範圍內,靠著這具名為“玄武神將”的機關肉身進行活動。
一旦對敵之時,玄武聖靈可以在最短時間內,獲得陳景安的加持,施展出元神之力。
假持化神!
有了這等實力做保證,除非是遇到登天盟那樣的大勢力來襲,否則庇護西洲範圍內的陳氏領地已經綽綽有餘了。
陳景安閉關之前,又準備將陳青雉和陳青立招來。
然而,他隻見到了陳青立一人。
至於陳青雉。
這小子正在衝擊元嬰境。
陳景安微微驚訝,陳青立簡要闡述了事情的經過。
早先,陳青雲率先迴到族裏,並將族人們從洞天搜羅來的乾坤袋全部發放下去。
那些乾坤袋囊括了來自界河各地的寶貝。
其中就有陳青雉需要的凝嬰寶物。
他平日修行與治家兩不誤,根基本就打得很紮實。
如今突破的條件已經具備,自然立刻閉關。
臨去之前,他針對自己不在可能發生的情況,又做了幾套預備的方案。
這些隻是以防萬一。
事實上,陳青雉這一百多年的族長生涯,已經規劃好了仙族內各部分的職能,確保一切流程不會因為個別人員的變動受到影響。
族長的作用隻是隨時進行糾錯。
相比之下——
負責處理外朝的陳青立,身為大景帝王,是借助國運甚至足以比肩元嬰道君的大修。
但他仍熱衷於與底下那些沒有修為的朝臣勾心鬥角。
因為壽命悠長,陳青立往往能把一個胸懷壯誌的新科進士,一直熬到對方年老乞骸,辭官還鄉。
他依舊還是龍椅上那位年輕的帝王。
這樣的例子,哪怕放在仙族治下的國度,同樣顯得不可思議。
以西麵的大唐仙國為例子。
“張”與“李”共治天下,而且兩家全部專精天機術,按理說最清楚如何防患於未然。
他們的解決方法同樣是仙凡分離。
凡人朝拜國公與唐帝,修士朝拜國師與皇祖。
而且,李家的國公位置與張家的皇帝之位都設定了最高的任職年限。
一旦到了時間,即便掌權者尚在人世,也要主動放棄一切世俗權利,將位置傳給下一代。
這是他們調整外朝權力的方法。
原因也很簡單。
凡人的壽命短暫,因而內心也更容易腐朽。
這具體可以表現為晚年對權力的貪戀,以至於模糊了“仙凡分離”所遵循的敬畏。
這是引起仙族禍亂的根源。
反觀大景。
他們最初也是采用凡人帝王的模式,直至出現了陳青立這位修行帝道的仙家帝王。
事情的畫風才逐漸偏離了正軌。
帝王,權力。
這兩者都是引起不安分的根源,但陳景安對陳青立還是比較有信心的。
這小子做過凡人,而且打小在官場曆練。
他的政務能力毋庸置疑。
陳青立比仙族中的任何一個人,都知道怎樣能做一個符合仙族利益的帝王。
唯一需要擔心的地方在於。
陳青立的腐化與怠惰。
這些凡人帝王都要麵臨的問題,對於一位有修為在身的帝王倒是理想得多。
因為前者進無可進。
凡人帝王希望千秋萬代,長生於世,但世上沒有屬於他們的道路。
仙家帝王則不然。
帝道的本質就是將國朝與個人修行捆綁,帝道靠著國朝壯大得以反哺,從而推著陳青立的實力登上新的台階,獲得更長的壽數。
這可以極大衝淡歲月的影響。
再加上來自仙族的製衡,都足以讓陳青立三思而後行。
陳景安想到這,目光落在陳青立身上,笑著道:“為父這一路上,時常聽聞大景聖皇喜歡與民同樂,看來青立你是找到了修持心境的法門。”
陳青立點了點頭:“爹有所不知,這龍椅的位置當真叫人如履薄冰。孩兒曾幻想過成為逍遙自在的仙人,奈何帝道成了我修行的唯一路徑。”
“我因帝道而受長生,卻不願淪為帝道的奴仆。迴顧往昔,這輩子最無憂無慮的日子,莫過於在藏書閣的那些年。”
陳景安頓時了然。
他思索片刻,開口道:“既然是磨礪心境,為父這裏倒有些心得。以你的情況,可以嚐試‘分神’之法。”
陳景安想到當初的老楚,一個人的身上承載著多個人格。
這在過去看來,顯得匪夷所思,甚至厲害到讓人覺得忌憚。
可隨著[六欲天魔]的底蘊加深。
歸根結底,這其實就是“幻魔道”與“吞魔道”兩者結合的雛形。
那位創立了種道的幻魔教主“易天行”,大概率也有從吞魔功裏吸收靈感。
這就屬於陳景安早年的盲區。
“聖王,聖王……”
直至看見陳景安的雙目恢複清明,玄武聖靈這才鬆了口氣。
它開口道:“聖王您已經陷進去七日七夜了。”
“這東西果然邪門得緊,都怪屬下考慮不周,給聖王帶去麻煩了。”
陳景安搖了搖頭,從指間分出一滴血液,沒入其體內。
“這事情你做得很好。”
“接下來的時間,我可能要全力準備閉關,守護西洲的事情就交給你了。”
說話間,他們已經迴到了陳氏族地。
陳景安從乾坤袋中取出了那具來自“玄龜村”的玄龜甲殼。
這甲殼早年間被他祭煉成了“披甲神通”。
這神通本就是脫胎於玄武一族。
當陳景安化作純血玄武之後,這等從前無往不利的神通就失去了作用。
不過甲殼他仍然保留著。
以陳景安目前的眼力來判斷,當初留下這具甲殼的水玄龜,其實力也達到了化神境的層次。
隻是其內部殘留的靈性都用作護持“玄龜卵”,這才導致靈性喪失。
現在,隻需要將“玄龜殼”與“機關術”相結合,製造出一件暫時能夠承載“玄武聖靈”力量的軀體,就能護持西洲的安寧。
陳景安直接選擇了[子母至寶:天工魔方]。
他身兼[鬼斧神工]與[玄武聖骨],在這兩方麵都有極好的基礎。
[天工魔方]的作用不過是給他提供思路,並且從這些思路中尋找最優解,不會花太多的時間。
半日過去。
陳景安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方案,其名“玄武神將”。
顧名思義,這是以他作為既定的錨定,玄武聖靈可以在相應的範圍內,靠著這具名為“玄武神將”的機關肉身進行活動。
一旦對敵之時,玄武聖靈可以在最短時間內,獲得陳景安的加持,施展出元神之力。
假持化神!
有了這等實力做保證,除非是遇到登天盟那樣的大勢力來襲,否則庇護西洲範圍內的陳氏領地已經綽綽有餘了。
陳景安閉關之前,又準備將陳青雉和陳青立招來。
然而,他隻見到了陳青立一人。
至於陳青雉。
這小子正在衝擊元嬰境。
陳景安微微驚訝,陳青立簡要闡述了事情的經過。
早先,陳青雲率先迴到族裏,並將族人們從洞天搜羅來的乾坤袋全部發放下去。
那些乾坤袋囊括了來自界河各地的寶貝。
其中就有陳青雉需要的凝嬰寶物。
他平日修行與治家兩不誤,根基本就打得很紮實。
如今突破的條件已經具備,自然立刻閉關。
臨去之前,他針對自己不在可能發生的情況,又做了幾套預備的方案。
這些隻是以防萬一。
事實上,陳青雉這一百多年的族長生涯,已經規劃好了仙族內各部分的職能,確保一切流程不會因為個別人員的變動受到影響。
族長的作用隻是隨時進行糾錯。
相比之下——
負責處理外朝的陳青立,身為大景帝王,是借助國運甚至足以比肩元嬰道君的大修。
但他仍熱衷於與底下那些沒有修為的朝臣勾心鬥角。
因為壽命悠長,陳青立往往能把一個胸懷壯誌的新科進士,一直熬到對方年老乞骸,辭官還鄉。
他依舊還是龍椅上那位年輕的帝王。
這樣的例子,哪怕放在仙族治下的國度,同樣顯得不可思議。
以西麵的大唐仙國為例子。
“張”與“李”共治天下,而且兩家全部專精天機術,按理說最清楚如何防患於未然。
他們的解決方法同樣是仙凡分離。
凡人朝拜國公與唐帝,修士朝拜國師與皇祖。
而且,李家的國公位置與張家的皇帝之位都設定了最高的任職年限。
一旦到了時間,即便掌權者尚在人世,也要主動放棄一切世俗權利,將位置傳給下一代。
這是他們調整外朝權力的方法。
原因也很簡單。
凡人的壽命短暫,因而內心也更容易腐朽。
這具體可以表現為晚年對權力的貪戀,以至於模糊了“仙凡分離”所遵循的敬畏。
這是引起仙族禍亂的根源。
反觀大景。
他們最初也是采用凡人帝王的模式,直至出現了陳青立這位修行帝道的仙家帝王。
事情的畫風才逐漸偏離了正軌。
帝王,權力。
這兩者都是引起不安分的根源,但陳景安對陳青立還是比較有信心的。
這小子做過凡人,而且打小在官場曆練。
他的政務能力毋庸置疑。
陳青立比仙族中的任何一個人,都知道怎樣能做一個符合仙族利益的帝王。
唯一需要擔心的地方在於。
陳青立的腐化與怠惰。
這些凡人帝王都要麵臨的問題,對於一位有修為在身的帝王倒是理想得多。
因為前者進無可進。
凡人帝王希望千秋萬代,長生於世,但世上沒有屬於他們的道路。
仙家帝王則不然。
帝道的本質就是將國朝與個人修行捆綁,帝道靠著國朝壯大得以反哺,從而推著陳青立的實力登上新的台階,獲得更長的壽數。
這可以極大衝淡歲月的影響。
再加上來自仙族的製衡,都足以讓陳青立三思而後行。
陳景安想到這,目光落在陳青立身上,笑著道:“為父這一路上,時常聽聞大景聖皇喜歡與民同樂,看來青立你是找到了修持心境的法門。”
陳青立點了點頭:“爹有所不知,這龍椅的位置當真叫人如履薄冰。孩兒曾幻想過成為逍遙自在的仙人,奈何帝道成了我修行的唯一路徑。”
“我因帝道而受長生,卻不願淪為帝道的奴仆。迴顧往昔,這輩子最無憂無慮的日子,莫過於在藏書閣的那些年。”
陳景安頓時了然。
他思索片刻,開口道:“既然是磨礪心境,為父這裏倒有些心得。以你的情況,可以嚐試‘分神’之法。”
陳景安想到當初的老楚,一個人的身上承載著多個人格。
這在過去看來,顯得匪夷所思,甚至厲害到讓人覺得忌憚。
可隨著[六欲天魔]的底蘊加深。
歸根結底,這其實就是“幻魔道”與“吞魔道”兩者結合的雛形。
那位創立了種道的幻魔教主“易天行”,大概率也有從吞魔功裏吸收靈感。
這就屬於陳景安早年的盲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