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 洞天殘景,四世之選
家族修仙:我以子嗣登仙 作者:勤勞的大蜜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景安應了下來,玄武聖靈立刻將那一部分的片段剝離。
陳景安的視線範圍內出現了一個小小的光點,最初就像是牆壁上開出的一個小孔,隱約能看到小孔的另一端傳來亮光。
他逐漸走近,這光點也逐漸變大,直至耀眼的光芒覆蓋了周圍的一切。
陳景安的麵前出現了一株巨大的葫蘆藤條。
葫蘆藤下,大片的青煙霧靄繚繞,其上一朵朵蒲團懸浮。
一群身著製式服袍的弟子,閉目掐訣,人妖混雜,指尖時而變化出雷光,時而衍生出黃庭篆字。
角落裏,有位少女以發簪點地,青磚裂縫間蜿蜒的苔痕竟隨簪尖遊走,化作推演周天星鬥的算籌。
弟子之間互不幹擾,倒像是全然為道而生。
外界的事情早已影響不到他們。
這樣純粹向道的修行,在外界隻存在於傳說之中。
因為當今的世道,不論是登天盟的書院,還是陳氏的族學,說到底都是奔著“前程”二字。
有前程期盼,有利益驅動,所以免不得要一爭高低。
兩者相比並無優劣。
陳景安站在一族老祖的位置上,不能隻談理想,還得兼顧現實。
他們開辦族學的本質是培養人才,而培養人才的目的是進一步擴大自身勢力,向外獲取更多的資源,持續夯實仙族發展的根基。
付出是為了收獲。
他沒有餘錢去支撐這樣理想化的仙道修行。
看明白了這點,陳景安帶著幾分惋惜,戳破了這一切在他看來並不實在的洞天虛影。
下一秒。
一位腰間掛著葫蘆,手持拂塵,看起來仙風道骨的老者出現在他麵前。
那老者的目光就這樣落在他的身上。
陳景安顯得有些詫異。
上一個能通過天機的反向感應,直接從天機畫麵中走出來的人,還是饕餮神君。
而今,這仙葫聖君的手段好像更為新奇。
他竟然能從記憶裏走出來。
即便這可能得益於他在仙葫洞天的順手布置,瞞過了玄武聖靈,這才能被送到陳景安的麵前。
仙葫聖君緩步走近,看向陳景安,開口道。
“明月,可還記得老爺?”
陳景安沒有說話。
仙葫聖君的立場尚不明確。
他祭出了自己的“太罡葫蘆”和“金銀葫蘆”,隨時做好離開的準備。
仙葫聖君沒能得到迴應,神色不見喜怒,語氣悠悠:“這般模樣,看來還是記得的。”
“你也無需懷疑老爺的心跡。”
“我這人,即便卑劣那也能做到光明正大。隻可惜了,鬼車不成氣候,如今連我也不被界河容忍。”
“後生,你永遠不會知道,我這一生是如何的波瀾壯闊。”
說著,仙葫聖君轉過身去。
那模樣好像要重新迴到仙葫洞天裏,繼續培養著那些隻存在於記憶中的徒弟,經營著這座隻屬於他的囚牢。
陳景安的目光移向別處。
他的目力所到之處,先前那些談論道法的弟子已經消失,原本綠意盎然的葫蘆藤也不知何時凋零。
一朵兩朵的枯葉散落在地上。
陳景安來到這葫蘆藤下,目光望向前方,又看到了一座已經荒涼的道門大殿。
他腦海中不覺浮現出過往的畫麵。
仙葫大殿前的廣場上,矗立著七十二根直衝雲霄的鍾乳石柱,其頂端懸著七十二琉璃心燈,裏麵盛放著世間的奇特火焰。
杏黃道袍的弟子腳踏禹步,繞柱而行,步伐過處就有青蓮虛影,蓮瓣墜地時化作清越磬音。
此乃踏罡步鬥之術!
仙葫大殿的構造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坐北朝南和坐西朝東,而是呈現出眾星拱月的態勢,四麵八方皆有門戶,石階,可供弟子步行前往。
大殿之內,正前方有一尊八角壇台,左四麵盛著丹爐,右四麵點著香爐。
另有灰衣童子參照掛盤,手持草扇,演算火候。
仙葫聖君穩居中台,迎接來自四麵八方弟子的朝拜!
此刻,陳景安的目光所及,仙葫聖君正緩緩沿著石階往上登去。
每走一步,它的身影都變得更為透明。
仿佛下一刻就要徹底消失了。
陳景安歎了口氣,終究是沒能忍住好奇心,想要親眼旁觀,這位古強者的內心世界。
[九世之魂]!
隨著他鎖定了目標,第四世原本黯淡的位置,如今散發出一道墨綠光芒。
那光芒全部源於一顆青色的葫蘆。
隻看賣相,再普通不過了。
然而,這就是曾經名動一時的仙葫聖君。
陳景安的第四世歸位。
他再度望向前方,已然空無一物,甚至周圍的景象都在這一刻開始坍塌。
陳景安仍然處於仙葫聖君記憶中的一角。
他本來是打算離去。
這時,第四世的位置忽然傳來一縷念頭。
“他曾留下了東西,準備交給有緣人。”
陳景安心念一動,繞過了仙葫大殿,穿過了那些破滅的景象,最終來到了一處屋舍前。
這小屋的造型再尋常不過了。
然而,即便外界的一切場景全部坍塌,這裏也紋絲不動。
陳景安推開屋門,就看到了裏麵擺放著一排排的手抄典籍,竟然沒有使用玉簡。
這倒是讓人感到稀奇。
陳景安察覺到了這部分記憶的不同。
就仿佛,仙葫聖君已經事先將其單獨剝離了下來,隨時可以取用。
這就可以解釋為何它們能夠獨善其身。
其上記載了各種妙法與見聞,其中甚至包括了化神階段的修行經驗。
這是當初明月天君沒來得及接觸的部分。
沒想到,今日竟然以這樣的形式將其補全了。
陳景安挑選其中的部分進行觀閱,緊接著再與自身的修行相互印證。
他不知道別人是怎麽做的。
陳景安對此有自己的一套理解。
他認為每位元嬰的修行都是有其獨特性的,無法照本宣科。
前人的經驗不見得能適應他的情況。
所謂的化神之法,更多是基於自身的修行經曆,同樣無法原封不動照搬給第二個人。
最大的作用,就是像今日這般,將其作為完善自身化神法的資糧。
陳景安的視線範圍內出現了一個小小的光點,最初就像是牆壁上開出的一個小孔,隱約能看到小孔的另一端傳來亮光。
他逐漸走近,這光點也逐漸變大,直至耀眼的光芒覆蓋了周圍的一切。
陳景安的麵前出現了一株巨大的葫蘆藤條。
葫蘆藤下,大片的青煙霧靄繚繞,其上一朵朵蒲團懸浮。
一群身著製式服袍的弟子,閉目掐訣,人妖混雜,指尖時而變化出雷光,時而衍生出黃庭篆字。
角落裏,有位少女以發簪點地,青磚裂縫間蜿蜒的苔痕竟隨簪尖遊走,化作推演周天星鬥的算籌。
弟子之間互不幹擾,倒像是全然為道而生。
外界的事情早已影響不到他們。
這樣純粹向道的修行,在外界隻存在於傳說之中。
因為當今的世道,不論是登天盟的書院,還是陳氏的族學,說到底都是奔著“前程”二字。
有前程期盼,有利益驅動,所以免不得要一爭高低。
兩者相比並無優劣。
陳景安站在一族老祖的位置上,不能隻談理想,還得兼顧現實。
他們開辦族學的本質是培養人才,而培養人才的目的是進一步擴大自身勢力,向外獲取更多的資源,持續夯實仙族發展的根基。
付出是為了收獲。
他沒有餘錢去支撐這樣理想化的仙道修行。
看明白了這點,陳景安帶著幾分惋惜,戳破了這一切在他看來並不實在的洞天虛影。
下一秒。
一位腰間掛著葫蘆,手持拂塵,看起來仙風道骨的老者出現在他麵前。
那老者的目光就這樣落在他的身上。
陳景安顯得有些詫異。
上一個能通過天機的反向感應,直接從天機畫麵中走出來的人,還是饕餮神君。
而今,這仙葫聖君的手段好像更為新奇。
他竟然能從記憶裏走出來。
即便這可能得益於他在仙葫洞天的順手布置,瞞過了玄武聖靈,這才能被送到陳景安的麵前。
仙葫聖君緩步走近,看向陳景安,開口道。
“明月,可還記得老爺?”
陳景安沒有說話。
仙葫聖君的立場尚不明確。
他祭出了自己的“太罡葫蘆”和“金銀葫蘆”,隨時做好離開的準備。
仙葫聖君沒能得到迴應,神色不見喜怒,語氣悠悠:“這般模樣,看來還是記得的。”
“你也無需懷疑老爺的心跡。”
“我這人,即便卑劣那也能做到光明正大。隻可惜了,鬼車不成氣候,如今連我也不被界河容忍。”
“後生,你永遠不會知道,我這一生是如何的波瀾壯闊。”
說著,仙葫聖君轉過身去。
那模樣好像要重新迴到仙葫洞天裏,繼續培養著那些隻存在於記憶中的徒弟,經營著這座隻屬於他的囚牢。
陳景安的目光移向別處。
他的目力所到之處,先前那些談論道法的弟子已經消失,原本綠意盎然的葫蘆藤也不知何時凋零。
一朵兩朵的枯葉散落在地上。
陳景安來到這葫蘆藤下,目光望向前方,又看到了一座已經荒涼的道門大殿。
他腦海中不覺浮現出過往的畫麵。
仙葫大殿前的廣場上,矗立著七十二根直衝雲霄的鍾乳石柱,其頂端懸著七十二琉璃心燈,裏麵盛放著世間的奇特火焰。
杏黃道袍的弟子腳踏禹步,繞柱而行,步伐過處就有青蓮虛影,蓮瓣墜地時化作清越磬音。
此乃踏罡步鬥之術!
仙葫大殿的構造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坐北朝南和坐西朝東,而是呈現出眾星拱月的態勢,四麵八方皆有門戶,石階,可供弟子步行前往。
大殿之內,正前方有一尊八角壇台,左四麵盛著丹爐,右四麵點著香爐。
另有灰衣童子參照掛盤,手持草扇,演算火候。
仙葫聖君穩居中台,迎接來自四麵八方弟子的朝拜!
此刻,陳景安的目光所及,仙葫聖君正緩緩沿著石階往上登去。
每走一步,它的身影都變得更為透明。
仿佛下一刻就要徹底消失了。
陳景安歎了口氣,終究是沒能忍住好奇心,想要親眼旁觀,這位古強者的內心世界。
[九世之魂]!
隨著他鎖定了目標,第四世原本黯淡的位置,如今散發出一道墨綠光芒。
那光芒全部源於一顆青色的葫蘆。
隻看賣相,再普通不過了。
然而,這就是曾經名動一時的仙葫聖君。
陳景安的第四世歸位。
他再度望向前方,已然空無一物,甚至周圍的景象都在這一刻開始坍塌。
陳景安仍然處於仙葫聖君記憶中的一角。
他本來是打算離去。
這時,第四世的位置忽然傳來一縷念頭。
“他曾留下了東西,準備交給有緣人。”
陳景安心念一動,繞過了仙葫大殿,穿過了那些破滅的景象,最終來到了一處屋舍前。
這小屋的造型再尋常不過了。
然而,即便外界的一切場景全部坍塌,這裏也紋絲不動。
陳景安推開屋門,就看到了裏麵擺放著一排排的手抄典籍,竟然沒有使用玉簡。
這倒是讓人感到稀奇。
陳景安察覺到了這部分記憶的不同。
就仿佛,仙葫聖君已經事先將其單獨剝離了下來,隨時可以取用。
這就可以解釋為何它們能夠獨善其身。
其上記載了各種妙法與見聞,其中甚至包括了化神階段的修行經驗。
這是當初明月天君沒來得及接觸的部分。
沒想到,今日竟然以這樣的形式將其補全了。
陳景安挑選其中的部分進行觀閱,緊接著再與自身的修行相互印證。
他不知道別人是怎麽做的。
陳景安對此有自己的一套理解。
他認為每位元嬰的修行都是有其獨特性的,無法照本宣科。
前人的經驗不見得能適應他的情況。
所謂的化神之法,更多是基於自身的修行經曆,同樣無法原封不動照搬給第二個人。
最大的作用,就是像今日這般,將其作為完善自身化神法的資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