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無懈可擊
讓你寫猴子,你現場寫大鬧天宮 作者:浮遊1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呂蒙身上披著毯子,咳嗽了幾聲:“身體抱恙,未能行動。”】
【陸遜細膩笑道:“吾有小方,能治將軍之病。”】
【“不知將軍之意如何?”】
【呂蒙借坡下驢:“伯言有何良方,快請賜教。”】
【陸遜更加確信呂蒙是在裝病,以此拖延主公命令:“據我看,將軍身體其實無病。”】
【“隻是……”陸遜指著自己心髒,笑而不語。】
【呂蒙愣住,慚愧至極。】
【陸遜用一雙看透一切的眼睛看向呂蒙:“將軍向吳侯討來令旨,願去攻取荊州。”】
【“卻不料荊州城池整肅,沿江設有烽火台,無懈可擊。”】
【“將軍恐無法迴複吳侯之命,故而托病不出。”】
彈幕:
——“壞了,東吳鼠輩真的要對荊州動手?”
——“關二哥在樊城跟曹仁死磕,荊州空虛,這不是要壞事了嗎?”、
——“穩住啊,關二哥快迴來守城!”
——“安啦,沒看到陸遜和呂蒙都說荊州城池整肅,沿江設有烽火台嗎?東吳鼠輩沒辦法的。”
——“還得是關二爺啊,外出打仗,家裏也安排得妥妥當當的。”
【“這……”呂蒙被當場拆穿,很是難堪。】
【陸遜自信笑道:“我有一計,可令沿江烽火台不能起火,可使荊州兵士束手歸降。”】
【“不知能治將軍之病否?”】
【呂蒙聽後,當即放下毯子站起拱手:“伯言所說,如見我肺腑,願聞良策。”】
【陸遜同樣站起,拱手迴禮:“將軍,關羽自視天下無敵,向來藐視我江東眾將。”】
【“眼下其所慮者,唯將軍一人而已。”】
【“將軍正可乘此機會,托病辭職,以陸口之任讓於他人。”】
【“兵設法取悅關羽,以驕其心。”】
【“如其是,關羽必抽調荊州之兵助攻樊城。”】
【“那時,便可乘荊州空虛無備,出奇兵襲之!“】
【“豈不一戰成功?”】
——“三國人均有一計。”
——“呂蒙:你小子看上我的位置了就直說。”
——“陸遜這小子,一肚子壞水兒~”
——“看懂了,捧殺之計。”
——“東吳又有新人物了嗎?咱們劉備集團呢,都當上漢中王了,沒其他人才被選拔出來嗎?”
【呂蒙聽後連連點頭:“真是絕妙之策!”】
【“我即刻上書,辭職。”】
【……】
【許都。】
【樊城前線戰報傳來,曹操在得知於禁被水淹七軍,怒極反笑。】
【“好!好啊!”】
【“好一個關羽!好一個漢壽亭侯!”】
【“果然是天下無敵,所向披靡!一場大水,把於禁的七軍都給淹沒了!”】
【隨後,曹操看向群臣,語重心長道。】
【“如今樊城戰事不利,四麵城牆,有三麵都浸在水中,城池恐難保。”】
【“關羽連連戰勝,損我大將,威震華夏。”】
【“子孝倘若不測,丟失樊城……”】
【“樊城至許都之間,又無堅城重兵。”】
【“關羽若繼續北上,這許都不堪設想!”】
【“諸位,孤有意遷都,暫避其鋒芒。”】
【“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一幫大臣被關羽嚇破了膽,均讚同曹操的遷都之意:“主公遠見,我等欽佩之至。”】
【司徒華歆甚至出列獻計:“主公,洛陽城池堅固,又是光武帝建業興邦之地。”】
【“主公不妨將天子遷到洛陽。”】
【禦史中丞陳群出列反對道:“不可,正因為洛陽是舊都。”】
【“當初魏王移聖駕到許昌,如今再遷迴,有失威望,不利於事。”】
【“依臣之見,鄴城離此不遠,又是魏王封地,最適宜做新都。”】
【又反對陳群道:“中丞所言,莫非是要害主公不成?”】
【陳群問道:“這話從何說起?”】
【道:“遷都至鄴城,天下會以為主公意欲篡權,必然反聲四起。”】
【“如今外患未除,再添內亂。”】
【“若非陷害主公,又是何意?”】
彈幕:
——“呂蒙已經準備有所行動了,曹老板不知道?”
——“那是人家東吳的內政,曹老板怎麽會知道。”
——“水淹七軍都過去多久了,關二哥都中了曹仁一箭,刮骨療傷了,曹老板怎麽現在才得到消息。”
——“嗨,古代又沒有電話,軍情哪能第一時間傳迴都城。不然的話,怎麽有的那一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水淹七軍影響這麽大嗎,曹老板居然想遷都了。”
——“要不放棄天子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代已經結束了。群雄割據的時候還有點用,現在剩下的另外兩家諸侯,你令得動嗎?”
——“遷都到我們村吧,讓我們村也好好發展發展。”
——“遷都可是個大工程,我租房搬個家都麻煩得要死,更別說遷都這樣的國家大事了。”
【一幫大臣為遷都新址吵得不可開交,曹操的一雙眼睛,卻看向一直沉默不語的司馬懿。】
【曹操抬手,止住眾人的爭論:“仲達,你為什麽不說話?”】
【司馬懿低著頭,出列拱手道:“臣不敢忤逆大王。”】
【曹操盯著他:“但講無妨。”】
【司馬懿低頭拜了拜,道:“臣以為,此次不必遷都。”】
【“關羽軍勢雖盛,但他過不了樊城。”】
【“哦?”曹操來了興致,“關羽水淹七軍,樊城不日就可破。”】
【“卿為何說關羽過不了樊城?”】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司馬懿。】
【司馬懿道:“關羽此次出兵,皆因前日主公結好孫權,其乃轉守為攻之計也。”】
【“然,曹仁善守,樊城再守數日可也。”】
【“主公此時應再派援軍,支援樊城,切不可因於禁之失,喪了鬥誌。”】
【曹操眯起眼睛,狐疑地看向司馬懿:“再派援軍?”】
【“你是嫌我折在關羽手中的兵馬還不夠多嗎?”】
【司馬懿低頭再拜了拜:“非也。”】
【“主公切不可因於禁之失而喪了鬥誌。”】
【“隻需再堅守數日,荊州必然有變。”】
【“荊州有變?”曹操笑了,“我邀請孫權共取荊州的信箋都送過去多久了,孫權他何時有動靜。”】
【“孫劉聯盟,已有十年之久。”】
【“孫權若願出兵,又怎會等到現在?”】
【陸遜細膩笑道:“吾有小方,能治將軍之病。”】
【“不知將軍之意如何?”】
【呂蒙借坡下驢:“伯言有何良方,快請賜教。”】
【陸遜更加確信呂蒙是在裝病,以此拖延主公命令:“據我看,將軍身體其實無病。”】
【“隻是……”陸遜指著自己心髒,笑而不語。】
【呂蒙愣住,慚愧至極。】
【陸遜用一雙看透一切的眼睛看向呂蒙:“將軍向吳侯討來令旨,願去攻取荊州。”】
【“卻不料荊州城池整肅,沿江設有烽火台,無懈可擊。”】
【“將軍恐無法迴複吳侯之命,故而托病不出。”】
彈幕:
——“壞了,東吳鼠輩真的要對荊州動手?”
——“關二哥在樊城跟曹仁死磕,荊州空虛,這不是要壞事了嗎?”、
——“穩住啊,關二哥快迴來守城!”
——“安啦,沒看到陸遜和呂蒙都說荊州城池整肅,沿江設有烽火台嗎?東吳鼠輩沒辦法的。”
——“還得是關二爺啊,外出打仗,家裏也安排得妥妥當當的。”
【“這……”呂蒙被當場拆穿,很是難堪。】
【陸遜自信笑道:“我有一計,可令沿江烽火台不能起火,可使荊州兵士束手歸降。”】
【“不知能治將軍之病否?”】
【呂蒙聽後,當即放下毯子站起拱手:“伯言所說,如見我肺腑,願聞良策。”】
【陸遜同樣站起,拱手迴禮:“將軍,關羽自視天下無敵,向來藐視我江東眾將。”】
【“眼下其所慮者,唯將軍一人而已。”】
【“將軍正可乘此機會,托病辭職,以陸口之任讓於他人。”】
【“兵設法取悅關羽,以驕其心。”】
【“如其是,關羽必抽調荊州之兵助攻樊城。”】
【“那時,便可乘荊州空虛無備,出奇兵襲之!“】
【“豈不一戰成功?”】
——“三國人均有一計。”
——“呂蒙:你小子看上我的位置了就直說。”
——“陸遜這小子,一肚子壞水兒~”
——“看懂了,捧殺之計。”
——“東吳又有新人物了嗎?咱們劉備集團呢,都當上漢中王了,沒其他人才被選拔出來嗎?”
【呂蒙聽後連連點頭:“真是絕妙之策!”】
【“我即刻上書,辭職。”】
【……】
【許都。】
【樊城前線戰報傳來,曹操在得知於禁被水淹七軍,怒極反笑。】
【“好!好啊!”】
【“好一個關羽!好一個漢壽亭侯!”】
【“果然是天下無敵,所向披靡!一場大水,把於禁的七軍都給淹沒了!”】
【隨後,曹操看向群臣,語重心長道。】
【“如今樊城戰事不利,四麵城牆,有三麵都浸在水中,城池恐難保。”】
【“關羽連連戰勝,損我大將,威震華夏。”】
【“子孝倘若不測,丟失樊城……”】
【“樊城至許都之間,又無堅城重兵。”】
【“關羽若繼續北上,這許都不堪設想!”】
【“諸位,孤有意遷都,暫避其鋒芒。”】
【“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一幫大臣被關羽嚇破了膽,均讚同曹操的遷都之意:“主公遠見,我等欽佩之至。”】
【司徒華歆甚至出列獻計:“主公,洛陽城池堅固,又是光武帝建業興邦之地。”】
【“主公不妨將天子遷到洛陽。”】
【禦史中丞陳群出列反對道:“不可,正因為洛陽是舊都。”】
【“當初魏王移聖駕到許昌,如今再遷迴,有失威望,不利於事。”】
【“依臣之見,鄴城離此不遠,又是魏王封地,最適宜做新都。”】
【又反對陳群道:“中丞所言,莫非是要害主公不成?”】
【陳群問道:“這話從何說起?”】
【道:“遷都至鄴城,天下會以為主公意欲篡權,必然反聲四起。”】
【“如今外患未除,再添內亂。”】
【“若非陷害主公,又是何意?”】
彈幕:
——“呂蒙已經準備有所行動了,曹老板不知道?”
——“那是人家東吳的內政,曹老板怎麽會知道。”
——“水淹七軍都過去多久了,關二哥都中了曹仁一箭,刮骨療傷了,曹老板怎麽現在才得到消息。”
——“嗨,古代又沒有電話,軍情哪能第一時間傳迴都城。不然的話,怎麽有的那一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水淹七軍影響這麽大嗎,曹老板居然想遷都了。”
——“要不放棄天子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代已經結束了。群雄割據的時候還有點用,現在剩下的另外兩家諸侯,你令得動嗎?”
——“遷都到我們村吧,讓我們村也好好發展發展。”
——“遷都可是個大工程,我租房搬個家都麻煩得要死,更別說遷都這樣的國家大事了。”
【一幫大臣為遷都新址吵得不可開交,曹操的一雙眼睛,卻看向一直沉默不語的司馬懿。】
【曹操抬手,止住眾人的爭論:“仲達,你為什麽不說話?”】
【司馬懿低著頭,出列拱手道:“臣不敢忤逆大王。”】
【曹操盯著他:“但講無妨。”】
【司馬懿低頭拜了拜,道:“臣以為,此次不必遷都。”】
【“關羽軍勢雖盛,但他過不了樊城。”】
【“哦?”曹操來了興致,“關羽水淹七軍,樊城不日就可破。”】
【“卿為何說關羽過不了樊城?”】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司馬懿。】
【司馬懿道:“關羽此次出兵,皆因前日主公結好孫權,其乃轉守為攻之計也。”】
【“然,曹仁善守,樊城再守數日可也。”】
【“主公此時應再派援軍,支援樊城,切不可因於禁之失,喪了鬥誌。”】
【曹操眯起眼睛,狐疑地看向司馬懿:“再派援軍?”】
【“你是嫌我折在關羽手中的兵馬還不夠多嗎?”】
【司馬懿低頭再拜了拜:“非也。”】
【“主公切不可因於禁之失而喪了鬥誌。”】
【“隻需再堅守數日,荊州必然有變。”】
【“荊州有變?”曹操笑了,“我邀請孫權共取荊州的信箋都送過去多久了,孫權他何時有動靜。”】
【“孫劉聯盟,已有十年之久。”】
【“孫權若願出兵,又怎會等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