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年少無知
讓你寫猴子,你現場寫大鬧天宮 作者:浮遊1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關羽拆開書信,隻見信裏寫道:“亮聞將軍欲與孟起分別高下。”】
【“以亮度之……”】
【關羽看完,激動地點頭:“軍師知我心也,哈哈哈哈……”】
【關羽驕傲地將書信遞給周圍其他大臣:“列位請看。”】
【馬良接過書信,周圍幾名大臣都圍了上來。】
【隻見信中寫道{孟起雖雄略過人,亦乃呂布、彭越之徒耳。}】
【{孟起可與翼德並駕齊驅,然遠不及美髯公之絕倫超群也!}】
【{公今身受荊州重任,萬以國事為重。}】
【{若公入川,荊州失守,罪莫大焉……}】
彈幕:
——“美髯公,阿亮這一頓誇的阿關那叫一個舒服。”
——“亮亮是懂得如何誇人的。”
——“關羽怎麽跟個小孩兒一樣,還要人誇才不打架。”
——“這大概也是一種赤子之心吧。”
——“張飛感到有些冒犯。”
——“…村夫也是,直接讓關平告訴二爺還三郡是計策不就得了。”
——“關平走了之後,諸葛瑾才到的。”
【幾日之後,諸葛瑾來到荊州見關羽。】
【禮畢後,諸葛瑾道:“承蒙劉皇叔許允,先將長莎、零陵、桂陽三郡,還於東吳。”】
【“望將軍即日交割,瑾好迴去複命。”】
【“啊。”諸葛瑾取出劉備書信,“此是劉皇叔手書,將軍請看。”】
【關羽看完書信,立刻不滿地合上,總覺得哪裏不對,但又說不上來。】
【關羽再次打開書信,狐疑地看向諸葛瑾。】
【在座大臣,全都意識到不對,氣氛極為肅穆。】
【“哼。”關羽冷哼一聲,放下書信,“我與我兄桃園結義,立誓共扶漢室。”】
【“荊州本是大漢疆土,我受命守之,豈能妄以寸土許人?”】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好一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開始還擔心關二哥與劉備沒這個默契呢。”
——“語言指導:周亞夫。”
——“軍師真神算啊,連關羽默契這種事都算到了。換個人,估計早就乖乖聽主公話,交割城池了。”
——“第一遍看覺得不可思議,想一想明白了,再確認一遍,沒有交割時間,印證了自己的想法。”
【諸葛瑾著急站起:“將軍,瑾此來非同往日。”】
【“吳侯已將我老小拘押為質。”】
【“我若討不迴荊州,便要將我老小誅殺。”】
【諸葛瑾躬身再拜:“望將軍憐憫。”】
【“哼。”關羽眯起眼睛,“此乃孫權詭計,焉能瞞得過我?”】
——“孫權:雲長,弄錯啦。此為張昭之計,他為討迴荊州特定此計。”
【諸葛瑾為難攤手:“將軍為何如此不講情麵?!”】
【關羽怒目起身:“哼,休再多言。”】
【“我手中的青龍偃月刀可不講情麵!”】
——“這一手踢皮球藝術,蘇辰絕對去有關部門辦過事,才有這個靈感。”
【“將軍……”諸葛瑾苦喪著臉,祈求著關羽。】
【關平走出勸道:“父親,看在諸葛軍師的麵上,暫且息怒。”】
【“哼。”關羽惡狠狠看向諸葛瑾,“不看軍師麵上,叫汝迴不得東吳。”】
【“送客!”】
【諸葛瑾被趕出了關羽府邸。】
【趕走諸葛瑾後,關平陪著關羽散步。】
【關平道:“父親,兒心中總在尋思。”】
【“伯父書中,確有讓父親歸還東吳三郡之言。”】
【“父親不還,豈不有違伯父之命?”】
【“哼哼哼哼……”關羽悶聲笑道,“汝年少無知,怎解其中奧義。”】
【“不還,方是汝伯父真意。”】
【“還,倒是違背了汝伯父之命。”】
【關平跑到關羽麵前:“兒實在不解,望父親明教。”】
——“關羽:別問了,我們有小隊語音。”
【關羽捋了捋長須:“孫權單請諸葛瑾來討荊州,無非借助兄弟之情,以塞軍師之口。”】
【“汝伯父也礙於軍師之麵,不好當麵迴絕,隻得佯作應允,遣諸葛瑾來此,讓我拒之。”】
【“荊州重地,汝伯父豈肯拱手讓於他人?”】
【“書雖是汝伯父所寫,但必出於軍師之計……”】
——“這默契絕了。”
——“領導的慣用伎倆。”
——“真·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
——“本來就不是借的,隻是赤壁確實救了劉備一波。劉備客氣一下而已,東吳沒理由拿荊州。”
——“劉備:雲長你在我這兒裝監控了?”
【諸葛瑾沒能討到荊州,隻得又千裏迢迢返迴城都。】
【劉備見到諸葛瑾,故作疑惑:“子瑜去而複返,莫非三郡已得,特來答謝?”】
【諸葛瑾哭訴道:“皇叔,關將軍他不肯交割。”】
【“我將皇叔手書交於關將軍,好言相求。”】
【“不料關將軍翻臉無情,非但不肯交割,反將下官羞辱一場,將我趕出了荊州。”】
【劉備歎息一聲:“二弟性情還是如此暴躁。”】
——“劉備:哦,那我就放心了~”
——“要賬真的太難了!”
——“像極了你去辦理業務,跑東跑西,結果一鼻子灰。”
【劉備招唿諸葛瑾坐下。】
【諸葛瑾坐下後,祈求劉備:“此事還請皇叔做主,設法說服關將軍。”】
【劉備悠悠道:“雲長性格剛烈,極難說服。”】
【“備平時也奈何他不得。”】
【“況令弟孔明又出巡在外,隻好委屈子瑜暫且迴去。”】
【“等我取了東川,汗中,那時再交割荊州,子瑜以為如何?”】
——“等我打下歐洲。”
——“這大餅畫得……”
——“劉備攪渾水還是有一套的嘿嘿。”
——“欠錢的永遠是大哥。”
——“亮亮溜了哈哈哈哈哈哈。”
——“村夫損起來連大哥都坑哈哈哈。”
【諸葛瑾無奈迴到東吳,將往來之事盡皆匯報。】
【孫權大怒:“哼,豈有此理!”】
【“子瑜此去反複奔波,一無所獲,隻討迴幾句空話。”】
【“莫非是諸葛亮的詭計?”】
【“以亮度之……”】
【關羽看完,激動地點頭:“軍師知我心也,哈哈哈哈……”】
【關羽驕傲地將書信遞給周圍其他大臣:“列位請看。”】
【馬良接過書信,周圍幾名大臣都圍了上來。】
【隻見信中寫道{孟起雖雄略過人,亦乃呂布、彭越之徒耳。}】
【{孟起可與翼德並駕齊驅,然遠不及美髯公之絕倫超群也!}】
【{公今身受荊州重任,萬以國事為重。}】
【{若公入川,荊州失守,罪莫大焉……}】
彈幕:
——“美髯公,阿亮這一頓誇的阿關那叫一個舒服。”
——“亮亮是懂得如何誇人的。”
——“關羽怎麽跟個小孩兒一樣,還要人誇才不打架。”
——“這大概也是一種赤子之心吧。”
——“張飛感到有些冒犯。”
——“…村夫也是,直接讓關平告訴二爺還三郡是計策不就得了。”
——“關平走了之後,諸葛瑾才到的。”
【幾日之後,諸葛瑾來到荊州見關羽。】
【禮畢後,諸葛瑾道:“承蒙劉皇叔許允,先將長莎、零陵、桂陽三郡,還於東吳。”】
【“望將軍即日交割,瑾好迴去複命。”】
【“啊。”諸葛瑾取出劉備書信,“此是劉皇叔手書,將軍請看。”】
【關羽看完書信,立刻不滿地合上,總覺得哪裏不對,但又說不上來。】
【關羽再次打開書信,狐疑地看向諸葛瑾。】
【在座大臣,全都意識到不對,氣氛極為肅穆。】
【“哼。”關羽冷哼一聲,放下書信,“我與我兄桃園結義,立誓共扶漢室。”】
【“荊州本是大漢疆土,我受命守之,豈能妄以寸土許人?”】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好一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開始還擔心關二哥與劉備沒這個默契呢。”
——“語言指導:周亞夫。”
——“軍師真神算啊,連關羽默契這種事都算到了。換個人,估計早就乖乖聽主公話,交割城池了。”
——“第一遍看覺得不可思議,想一想明白了,再確認一遍,沒有交割時間,印證了自己的想法。”
【諸葛瑾著急站起:“將軍,瑾此來非同往日。”】
【“吳侯已將我老小拘押為質。”】
【“我若討不迴荊州,便要將我老小誅殺。”】
【諸葛瑾躬身再拜:“望將軍憐憫。”】
【“哼。”關羽眯起眼睛,“此乃孫權詭計,焉能瞞得過我?”】
——“孫權:雲長,弄錯啦。此為張昭之計,他為討迴荊州特定此計。”
【諸葛瑾為難攤手:“將軍為何如此不講情麵?!”】
【關羽怒目起身:“哼,休再多言。”】
【“我手中的青龍偃月刀可不講情麵!”】
——“這一手踢皮球藝術,蘇辰絕對去有關部門辦過事,才有這個靈感。”
【“將軍……”諸葛瑾苦喪著臉,祈求著關羽。】
【關平走出勸道:“父親,看在諸葛軍師的麵上,暫且息怒。”】
【“哼。”關羽惡狠狠看向諸葛瑾,“不看軍師麵上,叫汝迴不得東吳。”】
【“送客!”】
【諸葛瑾被趕出了關羽府邸。】
【趕走諸葛瑾後,關平陪著關羽散步。】
【關平道:“父親,兒心中總在尋思。”】
【“伯父書中,確有讓父親歸還東吳三郡之言。”】
【“父親不還,豈不有違伯父之命?”】
【“哼哼哼哼……”關羽悶聲笑道,“汝年少無知,怎解其中奧義。”】
【“不還,方是汝伯父真意。”】
【“還,倒是違背了汝伯父之命。”】
【關平跑到關羽麵前:“兒實在不解,望父親明教。”】
——“關羽:別問了,我們有小隊語音。”
【關羽捋了捋長須:“孫權單請諸葛瑾來討荊州,無非借助兄弟之情,以塞軍師之口。”】
【“汝伯父也礙於軍師之麵,不好當麵迴絕,隻得佯作應允,遣諸葛瑾來此,讓我拒之。”】
【“荊州重地,汝伯父豈肯拱手讓於他人?”】
【“書雖是汝伯父所寫,但必出於軍師之計……”】
——“這默契絕了。”
——“領導的慣用伎倆。”
——“真·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
——“本來就不是借的,隻是赤壁確實救了劉備一波。劉備客氣一下而已,東吳沒理由拿荊州。”
——“劉備:雲長你在我這兒裝監控了?”
【諸葛瑾沒能討到荊州,隻得又千裏迢迢返迴城都。】
【劉備見到諸葛瑾,故作疑惑:“子瑜去而複返,莫非三郡已得,特來答謝?”】
【諸葛瑾哭訴道:“皇叔,關將軍他不肯交割。”】
【“我將皇叔手書交於關將軍,好言相求。”】
【“不料關將軍翻臉無情,非但不肯交割,反將下官羞辱一場,將我趕出了荊州。”】
【劉備歎息一聲:“二弟性情還是如此暴躁。”】
——“劉備:哦,那我就放心了~”
——“要賬真的太難了!”
——“像極了你去辦理業務,跑東跑西,結果一鼻子灰。”
【劉備招唿諸葛瑾坐下。】
【諸葛瑾坐下後,祈求劉備:“此事還請皇叔做主,設法說服關將軍。”】
【劉備悠悠道:“雲長性格剛烈,極難說服。”】
【“備平時也奈何他不得。”】
【“況令弟孔明又出巡在外,隻好委屈子瑜暫且迴去。”】
【“等我取了東川,汗中,那時再交割荊州,子瑜以為如何?”】
——“等我打下歐洲。”
——“這大餅畫得……”
——“劉備攪渾水還是有一套的嘿嘿。”
——“欠錢的永遠是大哥。”
——“亮亮溜了哈哈哈哈哈哈。”
——“村夫損起來連大哥都坑哈哈哈。”
【諸葛瑾無奈迴到東吳,將往來之事盡皆匯報。】
【孫權大怒:“哼,豈有此理!”】
【“子瑜此去反複奔波,一無所獲,隻討迴幾句空話。”】
【“莫非是諸葛亮的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