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知心人,用知心計
讓你寫猴子,你現場寫大鬧天宮 作者:浮遊1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諸葛亮輕搖羽扇笑道:“主公不必憂慮,亮寫一書信迴複雲長,自然無事。”】
【劉備拉著諸葛亮:“事不宜遲,軍師請說。”】
彈幕:
——“書曰:雲長爾忘了赤壁軍令狀!”
——“醋王哄哄就好了。”
——“二爺還有沒有正事。”
——“關羽也太草率了吧,為了比武,荊州都不守了?人家東吳那邊可虎視眈眈呢。”
——“燃眉之急233。”
——“好說,讓馬超去荊州和關羽比武唄。”
【諸葛亮來到案幾前坐下,寫了一封書信。】
【寫好之後,劉備立即觀看。】
【劉備看後,點頭讚歎:“軍師知雲長之深,備不及也。”】
【“可命關平即刻攜此書返迴荊州,以止雲長之行。”】
【剛送走關平,侍官上前:“稟報主公,東吳諸葛子瑜大人已到城關。”】
【“什麽?”劉備語氣平淡地驚訝道,“再說一遍。”】
【侍官再次重複:“東吳諸葛子瑜大人已到城關。”】
【劉備看向諸葛亮,諸葛亮立即安排:“哦,迎大人先到官舍下榻。”】
——“劉備:嗯?怎麽不是子敬這個大老實人(好忽悠)。”
——“聽到東吳就煩哈哈討債鬼。”
【侍官領命走後,劉備問諸葛亮:“令兄此來何意?”】
【諸葛亮淡然道:“來討荊州。”】
【“來討荊州?”劉備撫了撫胡須,“若別人來,尚不妨事。”】
【“令兄來討,卻該如何答複呢?”】
【諸葛亮道:“主公,亮先去迎接家兄,自明虛實。”】
【“然後……”諸葛亮與劉備耳語了一番。】
——“諸葛亮這麽會說,把哥哥也勸降了啊。”
——“諸葛瑾本來就對東吳忠心耿耿,現在一家老小都在東吳,怎麽可能留下嘛。”
【官舍。】
【“大哥。”】
【“二弟。”】
【諸葛亮、諸葛瑾兄弟二人見麵,一陣寒暄。】
【寒暄過後,諸葛瑾忽然哭了起來:“二弟,你嫂嫂、侄兒性命憂矣……”】
【諸葛瑾將孫權拘禁全家老小的事情說了出來。】
【諸葛亮愣了愣,開門見山道:“大哥此次入川,是為討還荊州吧?”】
【諸葛瑾哭著點了點頭。】
——“諸葛亮:幹脆你投劉備,弟為你尋個好親事,再將我兒過繼給你,如此你妻兒都有了。”
【諸葛亮默然道:“吳侯拘禁兄長老小,弟心中實在不安。”】
【“大哥不必憂傷,弟自有計還荊州就是了。”】
【諸葛瑾伸長了脖子:“此話當真?”】
【諸葛亮道:“弟怎能連累兄長,眼看嫂嫂侄兒受苦。”】
【“二弟!”】
【“大哥!”】
【兄弟二人緊緊抱在了一起。】
【……】
【諸葛亮帶著諸葛瑾來見劉備,諸葛瑾將孫權討還荊州的書信遞給了劉備。】
【劉備斜靠在椅子上,看完書信後一丟:“哼,豈有此理。”】
【“孫權既以妹嫁我,卻又乘我不在荊州,暗地派人將其妹騙迴江東,真是情理難容!”】
【“我正要大起川兵,殺向江南,以雪此恨。”】
【“他卻還想來討荊州?”】
【“主公。”諸葛亮帶著哭腔哀求道,“吳侯已將吾兄老小拘禁為質。”】
【“倘若不還荊州,吾兄全家皆要被殺啊。”】
——“亮亮:哥,你看主公也不疼我的。”
——“原來諸葛亮剛才的耳語,是教劉備怎麽演戲。”
——“劉備好演技啊。”
——“備備今天終於接了個霸總劇本。”
【諸葛亮說著,撲通一下跪到了地上磕頭:“兄死,亮豈能獨活?”】
【“望主公看亮之麵,將荊州歸還給東吳,以全亮兄弟之情。”】
【一旁的諸葛瑾,也掩麵哭泣,悲痛欲絕。】
【劉備坐直了身子,稍作思考狀。】
【諸葛亮繼續哭著鼻子道:“望主公憐恤無辜,歸還荊州。”】
【“唉~”劉備站起身,來到諸葛亮身前,將其扶起:“軍師請起。”】
【“既如此,看軍師麵上,我就分荊州一半。”】
【“將長莎、桂陽、零陵三郡,還給孫權便是。”】
——“不是,你真還啊?”
——“關二張三辛辛苦苦打下來的說還就還?。”
——“憑什麽!!!!”
——“擱置爭議,共同開發。”
【諸葛亮拱手:“既蒙見允,就請諸公修書與關將軍,令交割三郡。”】
【諸葛瑾亦躬身拱手:“多謝皇叔。”】
【“誒~”劉備走到諸葛亮跟前,“子瑜到荊州需用善言相求。”】
【“我弟性烈如火,我尚且懼之,切宜仔細啊。”】
【諸葛瑾點頭:“是,瑾一定小心從事。”】
彈幕:
——“靠,原來在這裏等著啊。”
——“劉備:這鍋隻好讓二弟背了。”
——“關羽:大哥,軍師,你們忍心讓我唱黑臉?”
——“劉備就沒想著把老婆要迴來?”
【送走諸葛瑾後。】
【諸葛亮研好了墨,將劉備請到案幾前。】
【劉備提筆蘸墨道:“我修書尚非難事,隻是雲長若見我修書,當真將三郡交還東吳。”】
【“豈不弄巧成拙,前功盡棄?”】
——“主公,此事不難,隻需在信後加個狗頭即可。”
——“神tm狗頭哈哈哈哈哈。”
——“寫兩封信,第二封說第一封是假的。”
【諸葛亮道:“雲長心性,非比翼德。”】
【“主公此信若是命他攻取東吳三郡,必定當即提兵前往。”】
【“今讓他歸還東吳三郡,則斷然不會不假思索,而貿然從命。”】
【劉備仍舊猶豫:“隻是千裏迢迢,萬一雲長失察,豈不誤了大事?”】
【諸葛亮笑道:“雲長頗通韜略兵機,深知荊州關係重大。”】
【“且又心高氣傲,斷無輕易將疆土讓於他人之理。”】
【“主公信中隻需語氣稍緩,勿限日期。”】
【“雲長自能猜透真意所在。”】
【“嗬嗬嗬嗬……”諸葛亮笑著將毛筆遞給劉備,“主公放心便是。”】
【“好,我來寫。”劉備接過毛筆,開始修書。】
——“羽:你讓我砍人我馬上就去,你讓我做菜門都沒有。”
——“如果不是對自己人足夠了解,真不敢這麽玩。”
——“諸葛兄弟倆為了利益,完全六親不認了啊。”
——“什麽叫六親不認,國家大事麵前豈能感情用事。”
【關平攜書帶迴荊州。】
【父子二人拉了拉家常,關羽問道:“我欲入川和馬超比武之事,汝說過否?”】
【“說過了。”關平取出書信,“諸葛軍事有書在此,父親請看。”】
【劉備拉著諸葛亮:“事不宜遲,軍師請說。”】
彈幕:
——“書曰:雲長爾忘了赤壁軍令狀!”
——“醋王哄哄就好了。”
——“二爺還有沒有正事。”
——“關羽也太草率了吧,為了比武,荊州都不守了?人家東吳那邊可虎視眈眈呢。”
——“燃眉之急233。”
——“好說,讓馬超去荊州和關羽比武唄。”
【諸葛亮來到案幾前坐下,寫了一封書信。】
【寫好之後,劉備立即觀看。】
【劉備看後,點頭讚歎:“軍師知雲長之深,備不及也。”】
【“可命關平即刻攜此書返迴荊州,以止雲長之行。”】
【剛送走關平,侍官上前:“稟報主公,東吳諸葛子瑜大人已到城關。”】
【“什麽?”劉備語氣平淡地驚訝道,“再說一遍。”】
【侍官再次重複:“東吳諸葛子瑜大人已到城關。”】
【劉備看向諸葛亮,諸葛亮立即安排:“哦,迎大人先到官舍下榻。”】
——“劉備:嗯?怎麽不是子敬這個大老實人(好忽悠)。”
——“聽到東吳就煩哈哈討債鬼。”
【侍官領命走後,劉備問諸葛亮:“令兄此來何意?”】
【諸葛亮淡然道:“來討荊州。”】
【“來討荊州?”劉備撫了撫胡須,“若別人來,尚不妨事。”】
【“令兄來討,卻該如何答複呢?”】
【諸葛亮道:“主公,亮先去迎接家兄,自明虛實。”】
【“然後……”諸葛亮與劉備耳語了一番。】
——“諸葛亮這麽會說,把哥哥也勸降了啊。”
——“諸葛瑾本來就對東吳忠心耿耿,現在一家老小都在東吳,怎麽可能留下嘛。”
【官舍。】
【“大哥。”】
【“二弟。”】
【諸葛亮、諸葛瑾兄弟二人見麵,一陣寒暄。】
【寒暄過後,諸葛瑾忽然哭了起來:“二弟,你嫂嫂、侄兒性命憂矣……”】
【諸葛瑾將孫權拘禁全家老小的事情說了出來。】
【諸葛亮愣了愣,開門見山道:“大哥此次入川,是為討還荊州吧?”】
【諸葛瑾哭著點了點頭。】
——“諸葛亮:幹脆你投劉備,弟為你尋個好親事,再將我兒過繼給你,如此你妻兒都有了。”
【諸葛亮默然道:“吳侯拘禁兄長老小,弟心中實在不安。”】
【“大哥不必憂傷,弟自有計還荊州就是了。”】
【諸葛瑾伸長了脖子:“此話當真?”】
【諸葛亮道:“弟怎能連累兄長,眼看嫂嫂侄兒受苦。”】
【“二弟!”】
【“大哥!”】
【兄弟二人緊緊抱在了一起。】
【……】
【諸葛亮帶著諸葛瑾來見劉備,諸葛瑾將孫權討還荊州的書信遞給了劉備。】
【劉備斜靠在椅子上,看完書信後一丟:“哼,豈有此理。”】
【“孫權既以妹嫁我,卻又乘我不在荊州,暗地派人將其妹騙迴江東,真是情理難容!”】
【“我正要大起川兵,殺向江南,以雪此恨。”】
【“他卻還想來討荊州?”】
【“主公。”諸葛亮帶著哭腔哀求道,“吳侯已將吾兄老小拘禁為質。”】
【“倘若不還荊州,吾兄全家皆要被殺啊。”】
——“亮亮:哥,你看主公也不疼我的。”
——“原來諸葛亮剛才的耳語,是教劉備怎麽演戲。”
——“劉備好演技啊。”
——“備備今天終於接了個霸總劇本。”
【諸葛亮說著,撲通一下跪到了地上磕頭:“兄死,亮豈能獨活?”】
【“望主公看亮之麵,將荊州歸還給東吳,以全亮兄弟之情。”】
【一旁的諸葛瑾,也掩麵哭泣,悲痛欲絕。】
【劉備坐直了身子,稍作思考狀。】
【諸葛亮繼續哭著鼻子道:“望主公憐恤無辜,歸還荊州。”】
【“唉~”劉備站起身,來到諸葛亮身前,將其扶起:“軍師請起。”】
【“既如此,看軍師麵上,我就分荊州一半。”】
【“將長莎、桂陽、零陵三郡,還給孫權便是。”】
——“不是,你真還啊?”
——“關二張三辛辛苦苦打下來的說還就還?。”
——“憑什麽!!!!”
——“擱置爭議,共同開發。”
【諸葛亮拱手:“既蒙見允,就請諸公修書與關將軍,令交割三郡。”】
【諸葛瑾亦躬身拱手:“多謝皇叔。”】
【“誒~”劉備走到諸葛亮跟前,“子瑜到荊州需用善言相求。”】
【“我弟性烈如火,我尚且懼之,切宜仔細啊。”】
【諸葛瑾點頭:“是,瑾一定小心從事。”】
彈幕:
——“靠,原來在這裏等著啊。”
——“劉備:這鍋隻好讓二弟背了。”
——“關羽:大哥,軍師,你們忍心讓我唱黑臉?”
——“劉備就沒想著把老婆要迴來?”
【送走諸葛瑾後。】
【諸葛亮研好了墨,將劉備請到案幾前。】
【劉備提筆蘸墨道:“我修書尚非難事,隻是雲長若見我修書,當真將三郡交還東吳。”】
【“豈不弄巧成拙,前功盡棄?”】
——“主公,此事不難,隻需在信後加個狗頭即可。”
——“神tm狗頭哈哈哈哈哈。”
——“寫兩封信,第二封說第一封是假的。”
【諸葛亮道:“雲長心性,非比翼德。”】
【“主公此信若是命他攻取東吳三郡,必定當即提兵前往。”】
【“今讓他歸還東吳三郡,則斷然不會不假思索,而貿然從命。”】
【劉備仍舊猶豫:“隻是千裏迢迢,萬一雲長失察,豈不誤了大事?”】
【諸葛亮笑道:“雲長頗通韜略兵機,深知荊州關係重大。”】
【“且又心高氣傲,斷無輕易將疆土讓於他人之理。”】
【“主公信中隻需語氣稍緩,勿限日期。”】
【“雲長自能猜透真意所在。”】
【“嗬嗬嗬嗬……”諸葛亮笑著將毛筆遞給劉備,“主公放心便是。”】
【“好,我來寫。”劉備接過毛筆,開始修書。】
——“羽:你讓我砍人我馬上就去,你讓我做菜門都沒有。”
——“如果不是對自己人足夠了解,真不敢這麽玩。”
——“諸葛兄弟倆為了利益,完全六親不認了啊。”
——“什麽叫六親不認,國家大事麵前豈能感情用事。”
【關平攜書帶迴荊州。】
【父子二人拉了拉家常,關羽問道:“我欲入川和馬超比武之事,汝說過否?”】
【“說過了。”關平取出書信,“諸葛軍事有書在此,父親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