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請你閉麥
讓你寫猴子,你現場寫大鬧天宮 作者:浮遊1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諸葛亮揮著羽扇,看向眾人笑著說道:“當年我在隆中躬耕時,每當遇到病重命危之人,總是叫他家人先喂之以稀粥,服用些平和之藥物。”】
【“待之腑髒調和,形體漸漸好轉,再用肉食補之,猛藥攻之,則病根盡除。”】
【“如若不然,不待氣脈和緩,便投之以猛藥厚味,欲求安保,誠為難矣。”】
【“我主劉皇叔,向日兵敗汝南,寄遇劉表城下,兵不滿千,將不過關、張、趙雲而已。”】
【“此正處病危體弱之際。”】
【“新野小縣,民少糧虧,城池不固。”】
【“如此之少的兵力,如此殘破的城郭,軍士未曾訓練,糧草僅能維持數月。”】
【“然而,博望之火,白河之水,使曹軍大將夏侯惇、曹仁等輩,心驚膽裂。”】
【“我看,管仲、樂毅用兵,未必過此。”】
【魯肅聽後,連連點頭。】
——“以治病喻治國,好比喻。”
——“魯肅:對對,曹操沒啥厲害的。”
【諸葛亮站起身,張開雙手:“至於當陽之敗,數十萬百姓扶老攜幼相隨。”】
【“劉皇叔不忍心棄之,因此日行十裏,不思進取江陵,甘與同敗,此乃大仁大義也。”】
【“寡不敵眾,勝敗乃兵家常事。”】
【“昔日高祖曾數敗於項羽,而垓下一戰成功!”】
【諸葛亮走到張昭麵前,彎腰看向張昭:“這難道不是韓信的謀略嗎?”】
【諸葛亮再次直起身子,看向台下眾人:“如此看來,國家大計,社稷安危。”】
【“必須要靠主謀的人,而並非那些誇大其詞,無理狡辯之徒。”】
【“那些以虛榮自欺且欺人者,坐議立談自以為無人可及者,而臨危應變卻百無一能者。”】
【“此誠為天下恥笑耳。”】
——“這沒辦法,誰能做到?劉備做到了,諸葛亮也佩服,這反倒成了自己辯論的依據和基礎。”
——“就單憑攜民渡江這一點,在仁義方麵無論怎麽辯論都是占據了不敗之地。”
——“孔明這些話全都是既定發生的事實不要小看了!”
——“諸葛亮這口才,嘖嘖嘖,真是佩服。”
——“亮亮:我不是針對誰,我是說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蘇辰寫了這麽多人物,居然還能寫出諸葛亮這麽鮮活的人物,筆力實在是強健呐。”
——“我現在真的粉上諸葛亮啦。”
——“張昭:狀態不好,快撤退。”
【江東英傑被說得麵紅耳赤,紛紛無奈攤手:“這這這……”】
【虞翻站起身道:“曹丞相屯兵百萬,對江夏虎視眈眈。”】
【“請問孔明先生,對自己渺茫的前景,有何展望?”】
——“《轉移話題》”
——“你說什麽?曹丞相?你個反賊!”
——“夢迴hr麵試發問。”
【諸葛亮自信說道:“曹操招降納叛,收袁紹、劉表等烏合之眾。”】
【“雖有百萬,不足懼也。”】
【“哦?”虞翻繼續問道,“軍敗於當陽,計窮於夏口。”】
【“倉皇逃竄,幾乎無藏身之地。”】
【“現隻身過江,求救於我東吳,竟然說不懼?”】
【“嗨嗨,真是大言欺人也。”】
【台下眾人跟著虞翻又一起嘲笑了起來:“哈哈哈哈哈……”】
【諸葛亮站起身:“這不是虞翻,虞仲翔嗎?”】
【“你笑得太早了。”】
【“試想劉皇叔,以數千仁義之師,怎能抵擋百萬殘暴之眾。”】
【諸葛亮羽扇揮動,慷慨激昂道:“然而我全軍上下一致齊心抗敵。”】
【“雖曆遭慘敗,仍浴血拚鬥!”】
【“而今江東兵精糧足,又有長江天塹。”】
【“可有人卻勸說其主,屈膝投降,不顧天下恥笑。”】
【諸葛亮當眾豎起大拇指,仰頭點讚:“與此相比,劉豫州真不愧為不懼操賊之人!”】
【說罷,諸葛亮來到虞翻麵前,彎腰看向虞翻:“當年仲翔在會稽太守王朗帳下,就曾勸主投降孫策。”】
【“不想如今歸順東吳之後,又要勸主降曹。”】
【“看來是舊病複發也。”】
彈幕:
——“與眾翔。”
——“軍師發動技能:真名識破!”
——“開始扒你的黑曆史了hhhhh”
——“吵架先抓人短處哈哈。”
——“舊病複發,太紮心了。”
【“孔明,欺人太甚了吧。”步騭不忍同僚被如此欺辱,站起來為虞翻鳴不平。】
【諸葛亮轉頭笑道:“哦,是子山兄啊,失敬。”】
【步騭別過頭,向諸葛亮勉強行了一禮。】
【隨後略帶嘲諷道:“難道,先生想效仿張儀、蘇秦,鼓動如簧之舌來遊說我東吳嗎?嗯?”】
【台下眾人附和:“就是,就是啊。”】
【諸葛亮笑笑:“子山兄以為蘇秦、張儀,僅僅是說客嗎?”】
【“豈不知他二人,是真豪傑也!”】
【“蘇秦佩六國相印,張儀兩次為秦國宰相。”】
【“二人皆有匡扶國家之大智大勇。”】
【“非比那欺弱怕強,苟安避禍之人。”】
【身長八尺的諸葛亮,低頭看向步騭,緩緩向他走近,壓迫得步騭連連後退。】
【諸葛亮:“君等未見曹操一兵一卒,便聞風喪膽,畏懼請降。”】
【“如此,還敢嘲笑蘇秦、張儀嗎?”】
【步騭被逼到牆角,不敢說話。】
【薛綜站出來道:“請問,孔明以曹操為何等人也?”】
【諸葛亮仰起頭:“曹操乃漢賊也,又何必問?”】
——“亮亮記性真好,每個人都能對上號。”
——“一個一個排好隊哈哈哈。”
——“可真是葫蘆娃送爺爺。”
【諸葛亮說完,轉身往殿中走去。】
【“嗬,公言差矣。”薛綜摸了一把胡須,追著諸葛亮說道,“漢祚至今,天數將終。”】
【“今曹操已有天下三分之二,萬民歸心。”】
【“劉玄德不識天時,以卵擊石,安得不敗?哈哈哈哈……”】
——“曹操:臥槽,我都不敢這麽說。”
【“薛敬文!”諸葛亮轉身厲聲怒罵道,“何出此無父無君之言?”】
【“人生天地之間,以忠孝為立身之本。”】
【“今曹操祖宗為漢臣,食漢祿。”】
【“子孫不思報效,反懷篡逆之心,不是漢賊,又是什麽?”】
【“此等國賊,本應天下共討之,天下共誅之!”】
【諸葛亮雙手負背,走到薛綜麵前,指著薛綜的鼻子臭罵:“而公等,身為漢臣,卻在此為曹賊彰目。”】
【“豈不是無君無父之人?”】
【“你……”薛綜氣極,又欲辯無言。】
【諸葛亮狠狠地看向薛綜,長袖一甩:“此輩不足與語,請勿複言!”】
【說罷轉身迴到殿中。】
彈幕:
——“前麵雖然是互懟,但也稱唿對方的字,這裏直唿其名是真的不留情麵了。”
——“孔明:你沒爸爸。”
——“他的話就跟現在投降派公知一樣,挨罵都是輕的。”
——“祖安達人諸葛亮。”
——“孔明:請你閉麥。”
——“你被拉黑了,滾吧!”
——“我同意軍師說的對啊。”
【“哈哈哈……”陸績抬手說道,“曹操雖挾天子以令諸侯,又為相國曹參之後。”】
【“劉玄德自稱中山靖王苗裔,卻無可稽考。”】
【“世人隻知其為織席販履之徒,何足與曹操抗衡哉?啊?”】
【“哈哈……哈哈哈哈……”】
【陸績的話,又帶著一幫江東臣子笑了起來。】
【“待之腑髒調和,形體漸漸好轉,再用肉食補之,猛藥攻之,則病根盡除。”】
【“如若不然,不待氣脈和緩,便投之以猛藥厚味,欲求安保,誠為難矣。”】
【“我主劉皇叔,向日兵敗汝南,寄遇劉表城下,兵不滿千,將不過關、張、趙雲而已。”】
【“此正處病危體弱之際。”】
【“新野小縣,民少糧虧,城池不固。”】
【“如此之少的兵力,如此殘破的城郭,軍士未曾訓練,糧草僅能維持數月。”】
【“然而,博望之火,白河之水,使曹軍大將夏侯惇、曹仁等輩,心驚膽裂。”】
【“我看,管仲、樂毅用兵,未必過此。”】
【魯肅聽後,連連點頭。】
——“以治病喻治國,好比喻。”
——“魯肅:對對,曹操沒啥厲害的。”
【諸葛亮站起身,張開雙手:“至於當陽之敗,數十萬百姓扶老攜幼相隨。”】
【“劉皇叔不忍心棄之,因此日行十裏,不思進取江陵,甘與同敗,此乃大仁大義也。”】
【“寡不敵眾,勝敗乃兵家常事。”】
【“昔日高祖曾數敗於項羽,而垓下一戰成功!”】
【諸葛亮走到張昭麵前,彎腰看向張昭:“這難道不是韓信的謀略嗎?”】
【諸葛亮再次直起身子,看向台下眾人:“如此看來,國家大計,社稷安危。”】
【“必須要靠主謀的人,而並非那些誇大其詞,無理狡辯之徒。”】
【“那些以虛榮自欺且欺人者,坐議立談自以為無人可及者,而臨危應變卻百無一能者。”】
【“此誠為天下恥笑耳。”】
——“這沒辦法,誰能做到?劉備做到了,諸葛亮也佩服,這反倒成了自己辯論的依據和基礎。”
——“就單憑攜民渡江這一點,在仁義方麵無論怎麽辯論都是占據了不敗之地。”
——“孔明這些話全都是既定發生的事實不要小看了!”
——“諸葛亮這口才,嘖嘖嘖,真是佩服。”
——“亮亮:我不是針對誰,我是說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蘇辰寫了這麽多人物,居然還能寫出諸葛亮這麽鮮活的人物,筆力實在是強健呐。”
——“我現在真的粉上諸葛亮啦。”
——“張昭:狀態不好,快撤退。”
【江東英傑被說得麵紅耳赤,紛紛無奈攤手:“這這這……”】
【虞翻站起身道:“曹丞相屯兵百萬,對江夏虎視眈眈。”】
【“請問孔明先生,對自己渺茫的前景,有何展望?”】
——“《轉移話題》”
——“你說什麽?曹丞相?你個反賊!”
——“夢迴hr麵試發問。”
【諸葛亮自信說道:“曹操招降納叛,收袁紹、劉表等烏合之眾。”】
【“雖有百萬,不足懼也。”】
【“哦?”虞翻繼續問道,“軍敗於當陽,計窮於夏口。”】
【“倉皇逃竄,幾乎無藏身之地。”】
【“現隻身過江,求救於我東吳,竟然說不懼?”】
【“嗨嗨,真是大言欺人也。”】
【台下眾人跟著虞翻又一起嘲笑了起來:“哈哈哈哈哈……”】
【諸葛亮站起身:“這不是虞翻,虞仲翔嗎?”】
【“你笑得太早了。”】
【“試想劉皇叔,以數千仁義之師,怎能抵擋百萬殘暴之眾。”】
【諸葛亮羽扇揮動,慷慨激昂道:“然而我全軍上下一致齊心抗敵。”】
【“雖曆遭慘敗,仍浴血拚鬥!”】
【“而今江東兵精糧足,又有長江天塹。”】
【“可有人卻勸說其主,屈膝投降,不顧天下恥笑。”】
【諸葛亮當眾豎起大拇指,仰頭點讚:“與此相比,劉豫州真不愧為不懼操賊之人!”】
【說罷,諸葛亮來到虞翻麵前,彎腰看向虞翻:“當年仲翔在會稽太守王朗帳下,就曾勸主投降孫策。”】
【“不想如今歸順東吳之後,又要勸主降曹。”】
【“看來是舊病複發也。”】
彈幕:
——“與眾翔。”
——“軍師發動技能:真名識破!”
——“開始扒你的黑曆史了hhhhh”
——“吵架先抓人短處哈哈。”
——“舊病複發,太紮心了。”
【“孔明,欺人太甚了吧。”步騭不忍同僚被如此欺辱,站起來為虞翻鳴不平。】
【諸葛亮轉頭笑道:“哦,是子山兄啊,失敬。”】
【步騭別過頭,向諸葛亮勉強行了一禮。】
【隨後略帶嘲諷道:“難道,先生想效仿張儀、蘇秦,鼓動如簧之舌來遊說我東吳嗎?嗯?”】
【台下眾人附和:“就是,就是啊。”】
【諸葛亮笑笑:“子山兄以為蘇秦、張儀,僅僅是說客嗎?”】
【“豈不知他二人,是真豪傑也!”】
【“蘇秦佩六國相印,張儀兩次為秦國宰相。”】
【“二人皆有匡扶國家之大智大勇。”】
【“非比那欺弱怕強,苟安避禍之人。”】
【身長八尺的諸葛亮,低頭看向步騭,緩緩向他走近,壓迫得步騭連連後退。】
【諸葛亮:“君等未見曹操一兵一卒,便聞風喪膽,畏懼請降。”】
【“如此,還敢嘲笑蘇秦、張儀嗎?”】
【步騭被逼到牆角,不敢說話。】
【薛綜站出來道:“請問,孔明以曹操為何等人也?”】
【諸葛亮仰起頭:“曹操乃漢賊也,又何必問?”】
——“亮亮記性真好,每個人都能對上號。”
——“一個一個排好隊哈哈哈。”
——“可真是葫蘆娃送爺爺。”
【諸葛亮說完,轉身往殿中走去。】
【“嗬,公言差矣。”薛綜摸了一把胡須,追著諸葛亮說道,“漢祚至今,天數將終。”】
【“今曹操已有天下三分之二,萬民歸心。”】
【“劉玄德不識天時,以卵擊石,安得不敗?哈哈哈哈……”】
——“曹操:臥槽,我都不敢這麽說。”
【“薛敬文!”諸葛亮轉身厲聲怒罵道,“何出此無父無君之言?”】
【“人生天地之間,以忠孝為立身之本。”】
【“今曹操祖宗為漢臣,食漢祿。”】
【“子孫不思報效,反懷篡逆之心,不是漢賊,又是什麽?”】
【“此等國賊,本應天下共討之,天下共誅之!”】
【諸葛亮雙手負背,走到薛綜麵前,指著薛綜的鼻子臭罵:“而公等,身為漢臣,卻在此為曹賊彰目。”】
【“豈不是無君無父之人?”】
【“你……”薛綜氣極,又欲辯無言。】
【諸葛亮狠狠地看向薛綜,長袖一甩:“此輩不足與語,請勿複言!”】
【說罷轉身迴到殿中。】
彈幕:
——“前麵雖然是互懟,但也稱唿對方的字,這裏直唿其名是真的不留情麵了。”
——“孔明:你沒爸爸。”
——“他的話就跟現在投降派公知一樣,挨罵都是輕的。”
——“祖安達人諸葛亮。”
——“孔明:請你閉麥。”
——“你被拉黑了,滾吧!”
——“我同意軍師說的對啊。”
【“哈哈哈……”陸績抬手說道,“曹操雖挾天子以令諸侯,又為相國曹參之後。”】
【“劉玄德自稱中山靖王苗裔,卻無可稽考。”】
【“世人隻知其為織席販履之徒,何足與曹操抗衡哉?啊?”】
【“哈哈……哈哈哈哈……”】
【陸績的話,又帶著一幫江東臣子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