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漢末吐槽大會
讓你寫猴子,你現場寫大鬧天宮 作者:浮遊1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魯肅想了想,道:“方才眾人所言,必將使主公貽誤終生。”】
【“眾人皆可降曹,唯獨主公不可降曹。”】
【孫權瞪大眼睛:“為何?”】
【魯肅道:“如我等降曹,仍可不失州郡之官位。”】
【“若主公降曹,位不過封侯,車不過一乘,馬不過一匹,隨從不過數人。”】
【“若再想南麵稱孤,豈不成為泡影?”】
——“劉琮:你可真敢想,我tm命都沒了。”
——“國政內事問張昭,征戰外事問周瑜。周瑜在哪呢?”
【孫權低下眼瞼,沉默不語。】
【魯肅繼續說道:“適才眾人之意,各自為己,絕不可聽。”】
【“主公宜早定大計!”】
【孫權歎了口氣:“哎,眾人所論,令我大失所望。”】
【“子敬所說大計,正與我見相同。”】
【“此乃天以子敬賜我也!”】
【“隻是曹操近得袁紹之眾,又得荊州之兵。”】
【“軍勢威猛,恐難以抵擋。”】
【魯肅道:“肅至江夏,引來諸葛瑾之弟諸葛亮至此。”】
【“主公可以問他,便知曹軍虛實。”】
【孫權兩眼放光:“哦?臥龍先生來了?”】
【魯肅道:“正在館驛歇息。”】
【孫權點頭道:“今夜已遲,明日聚文武大臣於帳下,先請先生見我江東英傑,再升堂議事。”】
——“劉備:喵喵喵,就我一個人不知道臥龍鳳雛?”
——“為什麽全天下好像隻有劉備不知道臥龍鳳雛哈哈哈哈哈哈。”
【翌日,魯肅帶著諸葛亮前往江東議事大殿。】
【一路上,魯肅再三囑咐:“今日見我家主公,切不可說曹操兵多將廣啊。”】
【諸葛亮揮著羽扇笑道:“昨天在船上,子敬已叮囑多次了。”】
【大殿前,魯肅再次囑咐:“孔明先生,可千萬不要驚嚇我家主公啊。”】
【諸葛亮笑道:“你放心,亮自會見機行事,不會有誤。”】
【進入大殿之中,魯肅向眾臣介紹:“諸公,此乃諸葛孔明先生。”】
【諸葛亮笑著和眾人拱手示意:“諸公幸會,幸會。”】
【介紹完諸葛亮,魯肅開始向諸葛亮介紹江東眾臣。】
【“此乃撫軍中郎將張昭,張子布。”】
【“顧雍,顧元歎。”】
【“虞翻,虞仲翔。”】
【“步騭,步子山。”】
【“薛綜,薛敬文。”】
【“陸績,陸功紀。”】
【“嚴畯,嚴曼才。”】
【“程秉,程德樞。”】
【……】
【諸葛亮一一拱手見禮:“幸會,幸會,幸會。”】
——“我的媽呀,又是一連串的新名字。”
——“蘇辰這個起名鬼才,起名字未免也太快了吧。”
——“《神來之筆創作大賽》的創作係統裏,是有一鍵起名軟件的,但是沒看到蘇辰使用啊。”
——“這些仙氣飄飄的名字,是一鍵起名軟件能起出來的嗎?”
【互相拜禮後,魯肅安排諸葛亮入座。】
【坐下之後,眾臣議論紛。】
【諸葛亮沉默不語,低頭擦拭羽扇。】
【沉默了一會兒,張昭拱手道:“孔明先生。”】
【諸葛亮抬起頭,迴拱手:“子布先生,有何見教?”】
【張昭笑著說道:“昭乃江東微末之士,久聞先生高臥隆中之時,曾自比管仲、樂毅,此語果真有之?”】
【諸葛亮亦笑著迴道:“是。那不過是亮平生一個尋常的比喻而已。”】
【聽到諸葛亮如此說,台下眾人紛紛嘲笑了起來。】
【張昭對這個效果十分滿意,伸手止住,半帶嘲諷地轉頭對諸葛亮說道:“聽說劉豫州三顧茅廬,幸得先生,以為‘如魚得水’也。”】
【“並立誓要席卷荊襄之地。”】
【“可是,如今這些地方,盡皆歸了曹操。”】
【“不知先生對此有何見解?”】
——“張昭這姿態,已然把曹操當成自己主子來吹噓了。”
——“呸,惡心的投降派。”
【台下眾人亦附和道:“對,有何見解啊?”】
【諸葛亮坦然道:“我主劉豫州,躬行仁義,不忍奪同宗之基業,故力辭之。”】
【“劉琮年幼,聽信佞言,棄城投降,致使曹操得逞。”】
【“方今我主屯兵江夏,別有良圖,非等閑之輩可知也。”】
——“良圖:南軍勝取荊襄,北軍勝取江東。嘻嘻嘻(#^.^#)”
——“可以可以很有傲氣。”
——“劉備:我不道啊。”
【張昭等人大笑:“這就是先生言行自相違背了。”】
【“先生自比管樂。”】
【“可知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諸侯。”】
【“樂毅扶持微弱之燕國,攻下齊國七十餘城。”】
【“此二人,真乃濟世之才也!”】
【張昭走入人群,繼續開啟嘲諷模式。】
【“那劉豫州未得先生之時,尚能縱橫寰宇,割據城池。”】
【“然而,先生自歸了劉豫州之後,曹軍一出,則棄甲拋戈望風逃竄呐。”】
【“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幾無容身之地……”】
【“可見劉豫州,得先生之後,反不如初也。”】
【張昭每說一句,眾人就嘲笑諸葛亮一聲。】
【走完一圈後,剛好把話說完,張昭又迴到了諸葛亮麵前,看向諸葛亮問道。】
【“難道……管仲、樂毅果如是乎?”】
【“在下愚直之言,請先生勿要怪罪。”】
彈幕:
——“講道理,孔明還真不差,畢竟他們都是有國有地,劉備開局啥沒有,還到處被追殺。”
——“孫策:為什麽我隻讓孫權問你內事,你心裏沒有數嗎?。”
——“東漢末年的吐槽大會。”
——“我要是諸葛亮,就要被這群人氣死了。”
——“他們說話好傷人啊。”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真的要被張昭惡心到了。”
【諸葛亮看向張昭,神色不改地笑道:“嗬嗬,鴻鵠之誌豈是燕雀所能知之。”】
【“眾人皆可降曹,唯獨主公不可降曹。”】
【孫權瞪大眼睛:“為何?”】
【魯肅道:“如我等降曹,仍可不失州郡之官位。”】
【“若主公降曹,位不過封侯,車不過一乘,馬不過一匹,隨從不過數人。”】
【“若再想南麵稱孤,豈不成為泡影?”】
——“劉琮:你可真敢想,我tm命都沒了。”
——“國政內事問張昭,征戰外事問周瑜。周瑜在哪呢?”
【孫權低下眼瞼,沉默不語。】
【魯肅繼續說道:“適才眾人之意,各自為己,絕不可聽。”】
【“主公宜早定大計!”】
【孫權歎了口氣:“哎,眾人所論,令我大失所望。”】
【“子敬所說大計,正與我見相同。”】
【“此乃天以子敬賜我也!”】
【“隻是曹操近得袁紹之眾,又得荊州之兵。”】
【“軍勢威猛,恐難以抵擋。”】
【魯肅道:“肅至江夏,引來諸葛瑾之弟諸葛亮至此。”】
【“主公可以問他,便知曹軍虛實。”】
【孫權兩眼放光:“哦?臥龍先生來了?”】
【魯肅道:“正在館驛歇息。”】
【孫權點頭道:“今夜已遲,明日聚文武大臣於帳下,先請先生見我江東英傑,再升堂議事。”】
——“劉備:喵喵喵,就我一個人不知道臥龍鳳雛?”
——“為什麽全天下好像隻有劉備不知道臥龍鳳雛哈哈哈哈哈哈。”
【翌日,魯肅帶著諸葛亮前往江東議事大殿。】
【一路上,魯肅再三囑咐:“今日見我家主公,切不可說曹操兵多將廣啊。”】
【諸葛亮揮著羽扇笑道:“昨天在船上,子敬已叮囑多次了。”】
【大殿前,魯肅再次囑咐:“孔明先生,可千萬不要驚嚇我家主公啊。”】
【諸葛亮笑道:“你放心,亮自會見機行事,不會有誤。”】
【進入大殿之中,魯肅向眾臣介紹:“諸公,此乃諸葛孔明先生。”】
【諸葛亮笑著和眾人拱手示意:“諸公幸會,幸會。”】
【介紹完諸葛亮,魯肅開始向諸葛亮介紹江東眾臣。】
【“此乃撫軍中郎將張昭,張子布。”】
【“顧雍,顧元歎。”】
【“虞翻,虞仲翔。”】
【“步騭,步子山。”】
【“薛綜,薛敬文。”】
【“陸績,陸功紀。”】
【“嚴畯,嚴曼才。”】
【“程秉,程德樞。”】
【……】
【諸葛亮一一拱手見禮:“幸會,幸會,幸會。”】
——“我的媽呀,又是一連串的新名字。”
——“蘇辰這個起名鬼才,起名字未免也太快了吧。”
——“《神來之筆創作大賽》的創作係統裏,是有一鍵起名軟件的,但是沒看到蘇辰使用啊。”
——“這些仙氣飄飄的名字,是一鍵起名軟件能起出來的嗎?”
【互相拜禮後,魯肅安排諸葛亮入座。】
【坐下之後,眾臣議論紛。】
【諸葛亮沉默不語,低頭擦拭羽扇。】
【沉默了一會兒,張昭拱手道:“孔明先生。”】
【諸葛亮抬起頭,迴拱手:“子布先生,有何見教?”】
【張昭笑著說道:“昭乃江東微末之士,久聞先生高臥隆中之時,曾自比管仲、樂毅,此語果真有之?”】
【諸葛亮亦笑著迴道:“是。那不過是亮平生一個尋常的比喻而已。”】
【聽到諸葛亮如此說,台下眾人紛紛嘲笑了起來。】
【張昭對這個效果十分滿意,伸手止住,半帶嘲諷地轉頭對諸葛亮說道:“聽說劉豫州三顧茅廬,幸得先生,以為‘如魚得水’也。”】
【“並立誓要席卷荊襄之地。”】
【“可是,如今這些地方,盡皆歸了曹操。”】
【“不知先生對此有何見解?”】
——“張昭這姿態,已然把曹操當成自己主子來吹噓了。”
——“呸,惡心的投降派。”
【台下眾人亦附和道:“對,有何見解啊?”】
【諸葛亮坦然道:“我主劉豫州,躬行仁義,不忍奪同宗之基業,故力辭之。”】
【“劉琮年幼,聽信佞言,棄城投降,致使曹操得逞。”】
【“方今我主屯兵江夏,別有良圖,非等閑之輩可知也。”】
——“良圖:南軍勝取荊襄,北軍勝取江東。嘻嘻嘻(#^.^#)”
——“可以可以很有傲氣。”
——“劉備:我不道啊。”
【張昭等人大笑:“這就是先生言行自相違背了。”】
【“先生自比管樂。”】
【“可知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諸侯。”】
【“樂毅扶持微弱之燕國,攻下齊國七十餘城。”】
【“此二人,真乃濟世之才也!”】
【張昭走入人群,繼續開啟嘲諷模式。】
【“那劉豫州未得先生之時,尚能縱橫寰宇,割據城池。”】
【“然而,先生自歸了劉豫州之後,曹軍一出,則棄甲拋戈望風逃竄呐。”】
【“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幾無容身之地……”】
【“可見劉豫州,得先生之後,反不如初也。”】
【張昭每說一句,眾人就嘲笑諸葛亮一聲。】
【走完一圈後,剛好把話說完,張昭又迴到了諸葛亮麵前,看向諸葛亮問道。】
【“難道……管仲、樂毅果如是乎?”】
【“在下愚直之言,請先生勿要怪罪。”】
彈幕:
——“講道理,孔明還真不差,畢竟他們都是有國有地,劉備開局啥沒有,還到處被追殺。”
——“孫策:為什麽我隻讓孫權問你內事,你心裏沒有數嗎?。”
——“東漢末年的吐槽大會。”
——“我要是諸葛亮,就要被這群人氣死了。”
——“他們說話好傷人啊。”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真的要被張昭惡心到了。”
【諸葛亮看向張昭,神色不改地笑道:“嗬嗬,鴻鵠之誌豈是燕雀所能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