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隔岸觀火
讓你寫猴子,你現場寫大鬧天宮 作者:浮遊1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顧長庚麵向鏡頭說道:“按照蘇辰所寫,郭嘉二十七歲跟隨曹操出征。”
“二十七,放到現在剛好是博士畢業的年齡。”
“正是飽讀詩書,報效國家的年齡。”
“郭嘉作為謀士,身體自然會比武將差一些。”
“曹操的戰爭,又是東奔西走,殫精竭慮。”
“最後的遠征烏桓,更是打到了沙漠,打到了崎嶇的山裏。”
“郭嘉的死,大概率是由於水土不服造成的。”
“這一切,都太像一個發生在真實人物身上的事情。”
“如果《三國演義》是純文學作品,那麽郭嘉這樣一個人物,就完全沒必要寫死。”
“畢竟,蘇辰在他身上已經花了不少筆墨,這個時候把他寫死的話,完全沒有什麽好處。
薑汶十分讚同顧長庚的說法:“我讚同顧佬的看法。”
“不知道蘇辰這小子從哪裏弄來的三國史料。”
“如果沒有史料,那我隻能說,蘇辰這小子的文學造詣實在太高了。”
“他將一個重要人物,用莫名其妙的方法寫死,讓整個故事看起來更加真實。”
王橸堆滿笑臉:“故事都是有邏輯的,隻有生活才會沒有邏輯。”
“郭嘉的死,就是不講邏輯的。”
“蘇辰用了大量筆墨來塑造他,然後寫他病死。”
“注意,是病死哦。不是敵軍偷襲,不是戰敗被俘,不是為國犧牲。”
“他的死,對於整個故事的進展毫無價值。”
“除了真實生活中會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從沒見過在哪個故事創作中,有這樣安排人物死法的。”
韓鱈懵懂地聽著各位的分析:“嚇~蘇辰他真的寫的三國曆史啊?”
“那他的史料是從哪裏弄來的?”
郭靜明氣鼓鼓道:“這個問題不是討論過了嗎?”
“什麽三國曆史。”
“蘇辰寫的東西,要是跟真實的三國曆史有半毛錢的關係,我願意賠他一個億!”
郭靜明說完,所有人都看向了他。
彈幕:
——“不是吧,玩這麽大?”
——“之前說名字倒過來寫,大家還以為郭是開玩笑的,現在直接賭一個億?”
——“再挖點方天畫戟這樣的東西出來吧,我倒要看看,郭靜明是不是真的舍得拿出一個億。”
——“郭靜明可是在湯臣一品買房的人,你可以質疑他的才華,但你不能質疑他的錢。”
——“好家夥,一個億都出來了。蘇辰,能不能發財,就看你的腦洞能不能跟曆史沾上邊了。”
——“出土的方天畫戟還不能證明嗎?郭靜明,打錢!”
——“顧佬說了,曆史研究是一個十分嚴謹的學科。盡管他本人願意相信蘇辰所寫是真實曆史,但光靠一把方天畫戟,還不足以形成曆史證據的閉環。”
一個億?
蘇辰要是知道這一個億的賭局,一定笑醒。
但是,他也會立即陷入苦惱。
畢竟,隻有他知道,《三國演義》是根據《三國誌》等一批史料改編的。
這個世界沒有三國詳細史料記載,自然不會有《三國誌》。
那想要證明《三國演義》根據真實曆史改編,就跟證明我媽是我媽一樣困難。
到手的錢提不了現,蘇辰不知道會多著急。
好在創作屋與外界隔絕,蘇辰還不知道這一個億。
他現在才能沉浸式地創作。
【得知郭嘉身死,曹操痛心不已。】
【他將郭嘉厚葬之後,整日站到山崖之上,遠眺滄海。迴憶與郭嘉的點點滴滴,迴想自己這一生。】
【夏侯惇等人上前勸諫:“丞相整日在此哀痛,我等實在於心不忍。”】
【曹洪道:“袁尚、袁熙既投遼東,一時難取呀。”】
【“丞相何不先迴許都,在此耽擱日久,恐怕荊州劉表又生異心呐。”】
【曹操自信笑道:“諸公稍待,無需幾時,候二袁首級送至,即可迴兵矣。”】
【話音剛落,許褚將兩顆頭顱帶了過來:“丞相,遼東公孫康遣人送袁尚、袁熙首級而至。”】
【眾將驚訝無比。】
【曹操黯然道:“果不出奉孝所料。”】
【曹操拿出郭嘉留給他的一枚錦囊,遞給曹洪。】
【曹洪接過打開和眾將一起看了起來:“是一封信。”】
【{今聞袁熙、袁尚往投遼東。}】
【{明公切不可加兵。}】
【{公孫康久畏袁氏吞並,二袁往投必疑。}】
【{若以兵擊之,彼必並力迎敵,急不可下。}】
【{若緩之,公孫康、袁氏必自相圖,其勢然也。}】
【眾將驚歎:“此計好啊!”】
【曹操默然道:“我初迴易州時,奉孝手下將其臨終所封之書與我曰,‘丞相若從書中所言,遼東事可定矣。’”】
【眾將交頭稱讚:“奉孝好啊!”“此計妙哉!”……】
彈幕:
——“奉孝,我的奉孝啊。人都死了,留下的計策還能幫助曹操。”
——“這是奉孝白月光留下的遺物了。”
——“丞相,這是奉孝最後的力量了。”
——“奉孝這一條遺計,徹底清除了河北袁氏勢力,幫助曹操徹底統一北方。”
——“都已經病入膏肓還在為他獻計,什麽神仙感情。”
——“郭嘉這招隔岸觀火,實在太牛逼了。”
——“想到奉孝臨死前想著丞相拖著病體寫遺計,眼淚都出來了。”
——“看看人家這手下調教得多團結,袁紹真該好好學學。”
【曹操迴過頭,對眾將說道:“諸君年齒,皆與我相當,唯奉孝最少。”】
【“我欲托以後事,不期其中年夭折,使我心腸崩裂。”】
【曹操仰天大哭:“奉孝死,乃天喪我也!”】
【說完,一道驚濤突然拍岸。】
【濤聲夾雜著丞相的哭腔,此景異常壯烈。】
——“曹操:郭嘉的死,讓我心態爆炸。”
——“不能托付給狗貨嗎?我感覺他也挺有水平的。”
——“嗚嗚嗚嗚嗚嗚嗚頂部彈幕那幾個過分了啊!我本來都快哭了。”
【曹操循聲望去,有感而發,作詩一首。】
“二十七,放到現在剛好是博士畢業的年齡。”
“正是飽讀詩書,報效國家的年齡。”
“郭嘉作為謀士,身體自然會比武將差一些。”
“曹操的戰爭,又是東奔西走,殫精竭慮。”
“最後的遠征烏桓,更是打到了沙漠,打到了崎嶇的山裏。”
“郭嘉的死,大概率是由於水土不服造成的。”
“這一切,都太像一個發生在真實人物身上的事情。”
“如果《三國演義》是純文學作品,那麽郭嘉這樣一個人物,就完全沒必要寫死。”
“畢竟,蘇辰在他身上已經花了不少筆墨,這個時候把他寫死的話,完全沒有什麽好處。
薑汶十分讚同顧長庚的說法:“我讚同顧佬的看法。”
“不知道蘇辰這小子從哪裏弄來的三國史料。”
“如果沒有史料,那我隻能說,蘇辰這小子的文學造詣實在太高了。”
“他將一個重要人物,用莫名其妙的方法寫死,讓整個故事看起來更加真實。”
王橸堆滿笑臉:“故事都是有邏輯的,隻有生活才會沒有邏輯。”
“郭嘉的死,就是不講邏輯的。”
“蘇辰用了大量筆墨來塑造他,然後寫他病死。”
“注意,是病死哦。不是敵軍偷襲,不是戰敗被俘,不是為國犧牲。”
“他的死,對於整個故事的進展毫無價值。”
“除了真實生活中會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從沒見過在哪個故事創作中,有這樣安排人物死法的。”
韓鱈懵懂地聽著各位的分析:“嚇~蘇辰他真的寫的三國曆史啊?”
“那他的史料是從哪裏弄來的?”
郭靜明氣鼓鼓道:“這個問題不是討論過了嗎?”
“什麽三國曆史。”
“蘇辰寫的東西,要是跟真實的三國曆史有半毛錢的關係,我願意賠他一個億!”
郭靜明說完,所有人都看向了他。
彈幕:
——“不是吧,玩這麽大?”
——“之前說名字倒過來寫,大家還以為郭是開玩笑的,現在直接賭一個億?”
——“再挖點方天畫戟這樣的東西出來吧,我倒要看看,郭靜明是不是真的舍得拿出一個億。”
——“郭靜明可是在湯臣一品買房的人,你可以質疑他的才華,但你不能質疑他的錢。”
——“好家夥,一個億都出來了。蘇辰,能不能發財,就看你的腦洞能不能跟曆史沾上邊了。”
——“出土的方天畫戟還不能證明嗎?郭靜明,打錢!”
——“顧佬說了,曆史研究是一個十分嚴謹的學科。盡管他本人願意相信蘇辰所寫是真實曆史,但光靠一把方天畫戟,還不足以形成曆史證據的閉環。”
一個億?
蘇辰要是知道這一個億的賭局,一定笑醒。
但是,他也會立即陷入苦惱。
畢竟,隻有他知道,《三國演義》是根據《三國誌》等一批史料改編的。
這個世界沒有三國詳細史料記載,自然不會有《三國誌》。
那想要證明《三國演義》根據真實曆史改編,就跟證明我媽是我媽一樣困難。
到手的錢提不了現,蘇辰不知道會多著急。
好在創作屋與外界隔絕,蘇辰還不知道這一個億。
他現在才能沉浸式地創作。
【得知郭嘉身死,曹操痛心不已。】
【他將郭嘉厚葬之後,整日站到山崖之上,遠眺滄海。迴憶與郭嘉的點點滴滴,迴想自己這一生。】
【夏侯惇等人上前勸諫:“丞相整日在此哀痛,我等實在於心不忍。”】
【曹洪道:“袁尚、袁熙既投遼東,一時難取呀。”】
【“丞相何不先迴許都,在此耽擱日久,恐怕荊州劉表又生異心呐。”】
【曹操自信笑道:“諸公稍待,無需幾時,候二袁首級送至,即可迴兵矣。”】
【話音剛落,許褚將兩顆頭顱帶了過來:“丞相,遼東公孫康遣人送袁尚、袁熙首級而至。”】
【眾將驚訝無比。】
【曹操黯然道:“果不出奉孝所料。”】
【曹操拿出郭嘉留給他的一枚錦囊,遞給曹洪。】
【曹洪接過打開和眾將一起看了起來:“是一封信。”】
【{今聞袁熙、袁尚往投遼東。}】
【{明公切不可加兵。}】
【{公孫康久畏袁氏吞並,二袁往投必疑。}】
【{若以兵擊之,彼必並力迎敵,急不可下。}】
【{若緩之,公孫康、袁氏必自相圖,其勢然也。}】
【眾將驚歎:“此計好啊!”】
【曹操默然道:“我初迴易州時,奉孝手下將其臨終所封之書與我曰,‘丞相若從書中所言,遼東事可定矣。’”】
【眾將交頭稱讚:“奉孝好啊!”“此計妙哉!”……】
彈幕:
——“奉孝,我的奉孝啊。人都死了,留下的計策還能幫助曹操。”
——“這是奉孝白月光留下的遺物了。”
——“丞相,這是奉孝最後的力量了。”
——“奉孝這一條遺計,徹底清除了河北袁氏勢力,幫助曹操徹底統一北方。”
——“都已經病入膏肓還在為他獻計,什麽神仙感情。”
——“郭嘉這招隔岸觀火,實在太牛逼了。”
——“想到奉孝臨死前想著丞相拖著病體寫遺計,眼淚都出來了。”
——“看看人家這手下調教得多團結,袁紹真該好好學學。”
【曹操迴過頭,對眾將說道:“諸君年齒,皆與我相當,唯奉孝最少。”】
【“我欲托以後事,不期其中年夭折,使我心腸崩裂。”】
【曹操仰天大哭:“奉孝死,乃天喪我也!”】
【說完,一道驚濤突然拍岸。】
【濤聲夾雜著丞相的哭腔,此景異常壯烈。】
——“曹操:郭嘉的死,讓我心態爆炸。”
——“不能托付給狗貨嗎?我感覺他也挺有水平的。”
——“嗚嗚嗚嗚嗚嗚嗚頂部彈幕那幾個過分了啊!我本來都快哭了。”
【曹操循聲望去,有感而發,作詩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