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是個爺們兒!
瘋批武大郎,開局大戰潘金蓮 作者:笑再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桌上一時沉寂,李善手裏拿著那剛剛重新串好的一串錢,進也不是退也不是,訥訥不知所措。
自打開席後就乖乖坐在一角不出聲的小丫頭,突然開口了。
隻見她從爹爹手裏接過那串銅錢,然後盡力伸直那細小的胳膊,硬把錢塞進了馬飛手裏,脆生生的語氣說不出的鄭重,“阿叔,給。阿叔是好人!”
剛剛還吹胡子瞪眼睛的馬飛,眼眶突然就紅了,鬼使神差的張手接住。
武從文的笑聲打破了沉寂,“哈哈哈,一個麵冷心熱,一個知恩圖報,兩位都是好漢子!來來來,吳某敬二位一杯!”
說是杯,其實是碗。
這酒肆離碼頭不遠,都是來往水手光顧,這些人哪裏耐煩用那半天也喝不醉人的小酒杯。
三個爺們兒各自幹了,武從文又笑眯眯的看向小丫頭,“你也很棒,聰明伶俐、乖巧懂事,讓伯伯抱抱好不好?”
這貨早就忍不住了,借機提出“非分”要求。
此時幾人早已熱絡,李善也沒了戒心,笑著衝女兒點了點頭。
小丫頭見父親答應,卻還是有些害羞,隻是將板凳往武從文那邊稍微挪了挪。
武從文哪管那些,一伸手把小丫頭抱起,直接放在了腿上,摸著她腦後的兩個小辮子問道:“告訴伯伯你叫什麽名字?今年幾歲了?”
小丫頭怯生生的答道:“我叫李鍾靈,今年七歲了。”
武從文一愣,下意識看向李善。
小丫頭那個頭......怎麽看怎麽最多隻有四五歲啊!
李善讀懂了他的眼神,臉上頓顯愧疚,“家裏窮......靈兒打小就吃不飽......”
馬飛察覺到了李善的尷尬,連忙轉移話題道:“你還知道?那還非要把孩子送去那黃氏私塾?”
李善聽了這話,神情突然變得堅定異常,咬著牙說道:“靈兒已經過了開蒙的年紀,我不能讓她像我一樣,一輩子都沒出息!”
兩人顯然不是第一次爭論這事兒了,馬飛立刻接口道:“那又為何非要去那黃氏私塾?你賣馬的三兩銀子能撐得幾個月?”
李善臉上的堅毅消失不見,訥訥道:“撐得住,撐得住......”
見馬飛還要再說,武從文趕緊打斷,疑惑的問道:“咱大武的孩童不是上學不要錢嗎?怎地三兩銀子還撐不了幾個月?”
馬飛聞言歎一口氣,代替最笨的李善解釋道:“吳兄弟說的沒錯,可他一家不是泉州戶籍啊,如何進得了官辦學堂?”
武從文恍然大悟,這不就是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問題的古代翻版嗎!
“那你為何不帶著孩子返迴家鄉?鄉下沒有官學嗎?”
聽了武從文這個問題,李善臉色更苦,“為了給靈兒娘看病,向左鄰右舍借了不少銀錢......”
武從文眼中寒光一閃而逝,沉聲問道:“可是把田地賣給了他人?”
李善唬了一跳,連忙擺手否認道:“不是不是,如今哪裏有人敢買田地?當年便和借錢之人約定好了,我將田地賃給他,其後用每年的租糧償還。再有......”
說道這裏,他伸手拍了拍自己那條瘸腿,“剛到泉州那年,我在碼頭上搬貨,不小心被木箱子砸壞了腿,便是迴鄉也侍弄不了那麽多田地......”
武從文緊繃的身體緩緩放鬆,也在心中暗歎:“教育、社會保障,這兩樣東西即便到了後世也難以無死角覆蓋,更何況是在生產力有限的古代......”
看著又把頭深深低下的李善,他先把懷裏的小丫頭放下,然後起身鄭重其事的衝他躬身一禮。
見對方不知所措的想要阻止,他擺擺手道:“相見即是有緣,我也是真心喜歡你家這小丫頭,看見她我總想起自家閨女小的時候。但這都不是我向你行禮的原因。”
見李善很用心地在聽,武從文繼續說道:“我這一禮,是敬你身上‘擔當’二字。”
“當年你散盡家財,隻是想換妻子一條命。妻子走了,你又咬牙要送閨女去讀私學。”
“這事聽著在情在理,但真他媽輪到自己身上,我跟你說,沒幾個能做到的。你是個爺們,也是個好丈夫,好父親!”
“今天能跟你坐這喝頓酒,是我吳崇文的榮幸,我再出去跟旁人吹大氣,任誰都得說一個‘服’字!”
馬飛也站了起來,心下不由得感慨:“這吳兄弟一定不是個簡單人物,看人家話說的、事兒辦的,就是他娘的讓人服氣!”
別說是他,就連附近桌子的客人聽了幾人對話,也都大聲叫起好來。
小鍾靈更是紅著眼睛抱住了父親,帶著哭腔說道:“爹,我想娘親了......”
看似窩囊,實則堅強的李善一把抱住女兒,再也忍不住嚎啕大哭。
哭聲驚動了整個酒肆,二樓一間包廂門打開,從裏麵探出兩男一女三個人來。
居中的是個明豔少女,滿臉好奇之色,拉住一個路過的夥計打聽緣由。
武從文抬頭一瞥,臉色登時就變了。
“我操!怎麽是這仨貨?”他心裏大罵,趕緊借口尿急,疾步跑向後院。
關好茅廁門,這廝在物品欄裏好一通翻找。
半晌後,他對著一麵鑲金嵌玉的小鏡子,仔細往臉上貼了塊蒙皮。
這蒙皮半個巴掌大小,上至額頭、下到鼻梁,貼上後看不出任何痕跡,卻讓他的樣貌發生了細微變化。
又拿著鏡子左照右照,武從文這才滿意的點點頭。
自己風餐露宿好幾年,又在海上曬了幾個月,一張臉本就和以往大不相同,現在應該徹底看不出來了吧?
迴到一樓大廳,他發現剛剛二樓那對男女正站在自己那一桌邊,似是在和李善、馬飛爭論著什麽,卻不見年齡最長的那位。
武從文輕手輕腳的靠近一聽,原來是那少女要送給小丫頭一個玉佩,李、馬二人正在竭力推辭。
武從文心中苦笑:“這孩子,心腸不錯,就是不通人情世故、不懂底層疾苦。你無緣無故拿出那般貴重禮物,尋常百姓哪裏敢收?別說收下,說不得還會暗自警惕你別有用心!”
自打開席後就乖乖坐在一角不出聲的小丫頭,突然開口了。
隻見她從爹爹手裏接過那串銅錢,然後盡力伸直那細小的胳膊,硬把錢塞進了馬飛手裏,脆生生的語氣說不出的鄭重,“阿叔,給。阿叔是好人!”
剛剛還吹胡子瞪眼睛的馬飛,眼眶突然就紅了,鬼使神差的張手接住。
武從文的笑聲打破了沉寂,“哈哈哈,一個麵冷心熱,一個知恩圖報,兩位都是好漢子!來來來,吳某敬二位一杯!”
說是杯,其實是碗。
這酒肆離碼頭不遠,都是來往水手光顧,這些人哪裏耐煩用那半天也喝不醉人的小酒杯。
三個爺們兒各自幹了,武從文又笑眯眯的看向小丫頭,“你也很棒,聰明伶俐、乖巧懂事,讓伯伯抱抱好不好?”
這貨早就忍不住了,借機提出“非分”要求。
此時幾人早已熱絡,李善也沒了戒心,笑著衝女兒點了點頭。
小丫頭見父親答應,卻還是有些害羞,隻是將板凳往武從文那邊稍微挪了挪。
武從文哪管那些,一伸手把小丫頭抱起,直接放在了腿上,摸著她腦後的兩個小辮子問道:“告訴伯伯你叫什麽名字?今年幾歲了?”
小丫頭怯生生的答道:“我叫李鍾靈,今年七歲了。”
武從文一愣,下意識看向李善。
小丫頭那個頭......怎麽看怎麽最多隻有四五歲啊!
李善讀懂了他的眼神,臉上頓顯愧疚,“家裏窮......靈兒打小就吃不飽......”
馬飛察覺到了李善的尷尬,連忙轉移話題道:“你還知道?那還非要把孩子送去那黃氏私塾?”
李善聽了這話,神情突然變得堅定異常,咬著牙說道:“靈兒已經過了開蒙的年紀,我不能讓她像我一樣,一輩子都沒出息!”
兩人顯然不是第一次爭論這事兒了,馬飛立刻接口道:“那又為何非要去那黃氏私塾?你賣馬的三兩銀子能撐得幾個月?”
李善臉上的堅毅消失不見,訥訥道:“撐得住,撐得住......”
見馬飛還要再說,武從文趕緊打斷,疑惑的問道:“咱大武的孩童不是上學不要錢嗎?怎地三兩銀子還撐不了幾個月?”
馬飛聞言歎一口氣,代替最笨的李善解釋道:“吳兄弟說的沒錯,可他一家不是泉州戶籍啊,如何進得了官辦學堂?”
武從文恍然大悟,這不就是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問題的古代翻版嗎!
“那你為何不帶著孩子返迴家鄉?鄉下沒有官學嗎?”
聽了武從文這個問題,李善臉色更苦,“為了給靈兒娘看病,向左鄰右舍借了不少銀錢......”
武從文眼中寒光一閃而逝,沉聲問道:“可是把田地賣給了他人?”
李善唬了一跳,連忙擺手否認道:“不是不是,如今哪裏有人敢買田地?當年便和借錢之人約定好了,我將田地賃給他,其後用每年的租糧償還。再有......”
說道這裏,他伸手拍了拍自己那條瘸腿,“剛到泉州那年,我在碼頭上搬貨,不小心被木箱子砸壞了腿,便是迴鄉也侍弄不了那麽多田地......”
武從文緊繃的身體緩緩放鬆,也在心中暗歎:“教育、社會保障,這兩樣東西即便到了後世也難以無死角覆蓋,更何況是在生產力有限的古代......”
看著又把頭深深低下的李善,他先把懷裏的小丫頭放下,然後起身鄭重其事的衝他躬身一禮。
見對方不知所措的想要阻止,他擺擺手道:“相見即是有緣,我也是真心喜歡你家這小丫頭,看見她我總想起自家閨女小的時候。但這都不是我向你行禮的原因。”
見李善很用心地在聽,武從文繼續說道:“我這一禮,是敬你身上‘擔當’二字。”
“當年你散盡家財,隻是想換妻子一條命。妻子走了,你又咬牙要送閨女去讀私學。”
“這事聽著在情在理,但真他媽輪到自己身上,我跟你說,沒幾個能做到的。你是個爺們,也是個好丈夫,好父親!”
“今天能跟你坐這喝頓酒,是我吳崇文的榮幸,我再出去跟旁人吹大氣,任誰都得說一個‘服’字!”
馬飛也站了起來,心下不由得感慨:“這吳兄弟一定不是個簡單人物,看人家話說的、事兒辦的,就是他娘的讓人服氣!”
別說是他,就連附近桌子的客人聽了幾人對話,也都大聲叫起好來。
小鍾靈更是紅著眼睛抱住了父親,帶著哭腔說道:“爹,我想娘親了......”
看似窩囊,實則堅強的李善一把抱住女兒,再也忍不住嚎啕大哭。
哭聲驚動了整個酒肆,二樓一間包廂門打開,從裏麵探出兩男一女三個人來。
居中的是個明豔少女,滿臉好奇之色,拉住一個路過的夥計打聽緣由。
武從文抬頭一瞥,臉色登時就變了。
“我操!怎麽是這仨貨?”他心裏大罵,趕緊借口尿急,疾步跑向後院。
關好茅廁門,這廝在物品欄裏好一通翻找。
半晌後,他對著一麵鑲金嵌玉的小鏡子,仔細往臉上貼了塊蒙皮。
這蒙皮半個巴掌大小,上至額頭、下到鼻梁,貼上後看不出任何痕跡,卻讓他的樣貌發生了細微變化。
又拿著鏡子左照右照,武從文這才滿意的點點頭。
自己風餐露宿好幾年,又在海上曬了幾個月,一張臉本就和以往大不相同,現在應該徹底看不出來了吧?
迴到一樓大廳,他發現剛剛二樓那對男女正站在自己那一桌邊,似是在和李善、馬飛爭論著什麽,卻不見年齡最長的那位。
武從文輕手輕腳的靠近一聽,原來是那少女要送給小丫頭一個玉佩,李、馬二人正在竭力推辭。
武從文心中苦笑:“這孩子,心腸不錯,就是不通人情世故、不懂底層疾苦。你無緣無故拿出那般貴重禮物,尋常百姓哪裏敢收?別說收下,說不得還會暗自警惕你別有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