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徹底征服倭國需要幾步?
瘋批武大郎,開局大戰潘金蓮 作者:笑再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韓世忠對倭國的懲罰才剛剛開始。
作為大武國在倭島的全權代表,他首先開始“追剿賊寇”,命令各地大名十日內主動交出做過海盜的手下。
這一點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內,大武此次跨海東征,打的本來就是“剿滅倭寇”的旗號。
而海盜是那麽好做的嗎?沒兩把刷子幹得了那刀頭舔血的活?
說白了,無論是“倭寇”還是“海盜”,其核心都是天皇和大名們暗中派出的精銳武士!
現在征服者要求交出兇手,於情於理於實力,倭人都無法拒絕。
於是,雖然心不甘情不願,倭國各地的大名還是不得不交出了一些非核心心腹出去頂罪。
他們不知道的是,那些被他們“保下”的家臣,雖然表麵上感激涕零,心裏卻不免起了兔死狐悲之感。
華夏人今天要人,你們這些高高在上的主子,立刻就拿兄弟們的腦袋自保,那華夏人明天再要呢?是不是就輪到自己了?
簡簡單單一招,直接就從根兒上拆散了大名和武士之間原本牢不可破的聯盟。
過了倆月,韓世忠的第二招又來了,頒布“限刀令”,規定所有武士必須在十日內交出所有武器。
這次就沒那麽順利了,整個倭國瞬間陷入了混亂,卻是韓世忠最想看到的。
古代倭國是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天皇號稱“萬世一係”的人間神,卻並沒有太多權力,統治全靠分封各地的大名。
而大名統治領地靠的又是麾下的“家臣”,家臣其實就是高級武士,這些人統領普通武士,進而統治封地上的底層百姓。
簡單說,天皇就是共主和神權的代表,大名就是諸侯,家臣就是貴族,武士就是普通國人,再往下統統都是隻配種地幹活的賤民。
這套金字塔結構看似沒什麽問題,世界上大部分分封製國家都是這麽幹的,可問題就出在倭國的地盤實在是太小了!
後世有人嘲笑東瀛的所謂“戰國”就是村與村之間的械鬥,雖說有些誇張,但和實際情況差別還真不大。
天皇家族在徹底沒落之前也不是傻子,自然要防備手下人,可直接改成華夏的中央集權又沒那本事,隻得退而求其次,不斷分封新的大名。
長期堅持下來,就造成了倭國每一家諸侯的地盤都不大,想要擺脫“村戰”級別,就隻能多家聯合,所以才會出現有人今天投靠這個,明天又背叛了,甚至“弑主”。
其實那根本不能叫做弑主,因為大名雖然實力分高低,在身份地位上卻是平等的,何來背叛一說?
天皇家族之所以能夠擁有“萬世一係”的身份地位,這一套統治邏輯加上國土麵積太小才是原因。
千萬別信有些人說的什麽“倭人有遠見,又團結,很早就意識到掌權者可以更替,但不能改朝換代,因為改朝換代對國家的傷害太大”這種鬼話。
人性都是相通的,其中有一項就是“人的欲望永無止境”。
細想一下,世上會有人不想當皇帝嗎?哪怕隻是個虛銜。
拋開華夏不說,始終處於分裂狀態的歐洲,從古至今放棄過統一的努力嗎?想做“歐洲皇帝”的人從來也沒斷過!
造成倭國獨特現象的真正原因是地盤太小,無論哪個大名有任何風吹草動,都會第一時間引起其他人的警覺,然後就是群起而攻之。
即便後來出現了大權在握的“幕府將軍”,實際上也就隻是個“二天皇”,想要更進一步你看手下人造不造反?
扯迴來,從以上倭國的權力結構中,大家夥看出來沒有,真正的中堅力量是什麽?
答案是武士,掌握直接武力的武士階層。
如今韓世忠要收繳武士手中的武士刀,就是剝奪他們手中的武力,徹底抽掉倭國的統治基礎。
這群從小隻會舞刀弄劍的家夥能願意嗎?這個民族本來就有著“下克上”的傳統,被逼急了的家臣們立刻向家主們舉起了屠刀。
大名家裏能有多少人?家臣們的家裏有多少人?誰贏誰輸還用猜嗎?
即便有個別大名幸運,遇到了一群忠誠到願意同生共死的忠臣,那不是還有華夏軍呢嗎?
占領區發生叛亂,韓世忠自然不能坐視不管,“平叛”是必須的。
可你猜為啥要在“平叛”倆字兒上打引號?
華夏軍平的根本就是沒有發生叛亂的大名領地......
到了這會兒,所有人終於看清了華夏人的險惡用心,可惜屠刀已經見血,就再也沒有機會停下來了。
那些原本讓切腹就切腹的家臣們幹脆一不做二不休,殺光了主家後再向華夏人認罪投降好了。
在他們想來,華夏人想要統治倭島,總得需要幫手吧?
可惜他們又猜錯了,韓世忠突然又開始正兒八經“平叛”了,打起了“懲罰以下犯上者”的正義旗號。
根本來不及聯合的武士階層一盤散沙,被強大的華夏軍猶如秋風掃落葉般一掃而空。
至此,倭國所有有能力反抗的力量全部清空!倭人徹底成了任人擺弄的魚肉。
看看,武從文親手製定的計劃很簡單:
第一步,廢天皇令,給倭人“隻誅首惡”印象的同時,摧毀了凝聚倭人神權信仰。
第二步,追責令,明麵上合情合理,實際上分化大名階層和武士階層的聯盟,進而挑動內亂。
第三步,平叛令,坐視倭人統治階級自相殘殺後,出手收拾殘局。
至此大功告成!
主打的就是一個鈍刀子割肉、溫水煮青蛙。
計劃能夠如此順利,原因還是那個----倭國太小了,每一步的執行時間都很短,根本來不及起變化......
徹底解除了倭人反抗能力之後,武從文又要幹什麽呢?
錯的都是倭國上層,普通倭國百姓都是無辜的、愛好和平的,不能遷怒他們?
扯淡!
屠殺華夏百姓的武器是誰打造的?海上打劫的海盜船是誰製造的?跟在武士屁股後麵打雜的又是什麽人?
無辜?
這幾個罪惡小島上就沒有無辜之人,統統都有罪!
有罪,就要贖罪,交點罰款不過分吧?
於是,到了華夏十一年秋後,倭國爆發了極為嚴重的饑荒。
為什麽要用“極為”這兩個字來形容呢?因為倭人不但沒得吃,就連秋播的種子都沒有!
這個時候,隻要支起一口熬粥的大鍋,讓倭人去哪他們就得去哪,機會還得搶!
但這粥是那麽好喝的嗎?倭國又不屬於華夏,韓世忠可沒有義務免費賑濟。
於是,他的第四道政令發布了----《招工令》。
作為大武國在倭島的全權代表,他首先開始“追剿賊寇”,命令各地大名十日內主動交出做過海盜的手下。
這一點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內,大武此次跨海東征,打的本來就是“剿滅倭寇”的旗號。
而海盜是那麽好做的嗎?沒兩把刷子幹得了那刀頭舔血的活?
說白了,無論是“倭寇”還是“海盜”,其核心都是天皇和大名們暗中派出的精銳武士!
現在征服者要求交出兇手,於情於理於實力,倭人都無法拒絕。
於是,雖然心不甘情不願,倭國各地的大名還是不得不交出了一些非核心心腹出去頂罪。
他們不知道的是,那些被他們“保下”的家臣,雖然表麵上感激涕零,心裏卻不免起了兔死狐悲之感。
華夏人今天要人,你們這些高高在上的主子,立刻就拿兄弟們的腦袋自保,那華夏人明天再要呢?是不是就輪到自己了?
簡簡單單一招,直接就從根兒上拆散了大名和武士之間原本牢不可破的聯盟。
過了倆月,韓世忠的第二招又來了,頒布“限刀令”,規定所有武士必須在十日內交出所有武器。
這次就沒那麽順利了,整個倭國瞬間陷入了混亂,卻是韓世忠最想看到的。
古代倭國是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天皇號稱“萬世一係”的人間神,卻並沒有太多權力,統治全靠分封各地的大名。
而大名統治領地靠的又是麾下的“家臣”,家臣其實就是高級武士,這些人統領普通武士,進而統治封地上的底層百姓。
簡單說,天皇就是共主和神權的代表,大名就是諸侯,家臣就是貴族,武士就是普通國人,再往下統統都是隻配種地幹活的賤民。
這套金字塔結構看似沒什麽問題,世界上大部分分封製國家都是這麽幹的,可問題就出在倭國的地盤實在是太小了!
後世有人嘲笑東瀛的所謂“戰國”就是村與村之間的械鬥,雖說有些誇張,但和實際情況差別還真不大。
天皇家族在徹底沒落之前也不是傻子,自然要防備手下人,可直接改成華夏的中央集權又沒那本事,隻得退而求其次,不斷分封新的大名。
長期堅持下來,就造成了倭國每一家諸侯的地盤都不大,想要擺脫“村戰”級別,就隻能多家聯合,所以才會出現有人今天投靠這個,明天又背叛了,甚至“弑主”。
其實那根本不能叫做弑主,因為大名雖然實力分高低,在身份地位上卻是平等的,何來背叛一說?
天皇家族之所以能夠擁有“萬世一係”的身份地位,這一套統治邏輯加上國土麵積太小才是原因。
千萬別信有些人說的什麽“倭人有遠見,又團結,很早就意識到掌權者可以更替,但不能改朝換代,因為改朝換代對國家的傷害太大”這種鬼話。
人性都是相通的,其中有一項就是“人的欲望永無止境”。
細想一下,世上會有人不想當皇帝嗎?哪怕隻是個虛銜。
拋開華夏不說,始終處於分裂狀態的歐洲,從古至今放棄過統一的努力嗎?想做“歐洲皇帝”的人從來也沒斷過!
造成倭國獨特現象的真正原因是地盤太小,無論哪個大名有任何風吹草動,都會第一時間引起其他人的警覺,然後就是群起而攻之。
即便後來出現了大權在握的“幕府將軍”,實際上也就隻是個“二天皇”,想要更進一步你看手下人造不造反?
扯迴來,從以上倭國的權力結構中,大家夥看出來沒有,真正的中堅力量是什麽?
答案是武士,掌握直接武力的武士階層。
如今韓世忠要收繳武士手中的武士刀,就是剝奪他們手中的武力,徹底抽掉倭國的統治基礎。
這群從小隻會舞刀弄劍的家夥能願意嗎?這個民族本來就有著“下克上”的傳統,被逼急了的家臣們立刻向家主們舉起了屠刀。
大名家裏能有多少人?家臣們的家裏有多少人?誰贏誰輸還用猜嗎?
即便有個別大名幸運,遇到了一群忠誠到願意同生共死的忠臣,那不是還有華夏軍呢嗎?
占領區發生叛亂,韓世忠自然不能坐視不管,“平叛”是必須的。
可你猜為啥要在“平叛”倆字兒上打引號?
華夏軍平的根本就是沒有發生叛亂的大名領地......
到了這會兒,所有人終於看清了華夏人的險惡用心,可惜屠刀已經見血,就再也沒有機會停下來了。
那些原本讓切腹就切腹的家臣們幹脆一不做二不休,殺光了主家後再向華夏人認罪投降好了。
在他們想來,華夏人想要統治倭島,總得需要幫手吧?
可惜他們又猜錯了,韓世忠突然又開始正兒八經“平叛”了,打起了“懲罰以下犯上者”的正義旗號。
根本來不及聯合的武士階層一盤散沙,被強大的華夏軍猶如秋風掃落葉般一掃而空。
至此,倭國所有有能力反抗的力量全部清空!倭人徹底成了任人擺弄的魚肉。
看看,武從文親手製定的計劃很簡單:
第一步,廢天皇令,給倭人“隻誅首惡”印象的同時,摧毀了凝聚倭人神權信仰。
第二步,追責令,明麵上合情合理,實際上分化大名階層和武士階層的聯盟,進而挑動內亂。
第三步,平叛令,坐視倭人統治階級自相殘殺後,出手收拾殘局。
至此大功告成!
主打的就是一個鈍刀子割肉、溫水煮青蛙。
計劃能夠如此順利,原因還是那個----倭國太小了,每一步的執行時間都很短,根本來不及起變化......
徹底解除了倭人反抗能力之後,武從文又要幹什麽呢?
錯的都是倭國上層,普通倭國百姓都是無辜的、愛好和平的,不能遷怒他們?
扯淡!
屠殺華夏百姓的武器是誰打造的?海上打劫的海盜船是誰製造的?跟在武士屁股後麵打雜的又是什麽人?
無辜?
這幾個罪惡小島上就沒有無辜之人,統統都有罪!
有罪,就要贖罪,交點罰款不過分吧?
於是,到了華夏十一年秋後,倭國爆發了極為嚴重的饑荒。
為什麽要用“極為”這兩個字來形容呢?因為倭人不但沒得吃,就連秋播的種子都沒有!
這個時候,隻要支起一口熬粥的大鍋,讓倭人去哪他們就得去哪,機會還得搶!
但這粥是那麽好喝的嗎?倭國又不屬於華夏,韓世忠可沒有義務免費賑濟。
於是,他的第四道政令發布了----《招工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