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殿深處的辦公室裏,夜風拂動窗簾,窗外星光如水,灑落在堆疊如山的文案與修複圖紙上。李逵靜靜地坐在那張寬大的金屬辦公桌後,手裏拿著那份加蓋著帝國赤金印章的詔令,但卻遲遲沒有打開。
他沒想到,這一紙任命,竟是封他為東海城城主。
“東海城……”他輕聲念出,聲音仿佛被空氣凍結,略顯沙啞。他將詔令放下,雙肘支在桌麵上,雙手交握,額頭抵著指節,眼神投向遠方,卻什麽也沒看見。整間辦公室裏隻剩下齒輪運轉的低鳴聲和牆角機械偶爾閃爍的微弱光芒,仿佛一切都在沉默地聆聽他的沉思。
李逵的眼中沒有激動、沒有驕傲,隻有一層越來越深的悲涼和迷惘。他從未想過自己會重返那座城市,以如此的身份。城主,象征榮耀與權力,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歸宿。然而,對他來說,那座城市卻是無法抹去的夢魘與傷痕。
十七年前,他還是個青澀少年,剛剛考入東海城機械武魂學院,那是他人生最閃亮的時刻——無憂無慮、與同窗切磋、在操場上肆意揮灑汗水的年少時光。
趙天一那個憨厚愛笑的大塊頭,總愛偷偷帶點燒雞啤酒塞進寢室,邊吃邊講那些機械改裝的冷笑話;唐傲天,外號“傲哥”,是個脾氣火爆的爆破控,幾乎把實驗樓炸塌三次,被教官追著滿校跑;還有沈星宇,心思縝密,總在深夜坐在窗邊調試符文陣列,安靜得像一輪月亮——
他們是李逵最好的兄弟,是他年少時最溫暖的一抹人間煙火。
可當蛛母教入侵東海城的那一夜,一切都變了。
那一晚,他親眼看見趙天一被蛛母的毒刃刺穿胸膛,仍死死拖住三名敵人,為他們爭取逃生時間;唐傲天引爆了整整四卡車原力雷晶,與一整支蛛母軍團同歸於盡;而沈星宇……最後一條信息,是他用靈魂燃燒通信術傳來的八個字:“李逵,快跑,東城完了。”
“……我跑了。”李逵低聲說。
他的聲音哽在喉間,仿佛被某種沉重情緒堵住。他不是沒想過救他們,他當時甚至衝進了火場,可是一切都太遲,整個東海城像是陷入了地獄,鮮血與尖叫填滿了每一條街巷。他僥幸逃出,可那三人永遠留在了那片焦土上。
如今,皇帝陛下的詔書已下,授他東海城城主之位,仿佛在宣告他終於可以光榮歸來,執掌一城,威震四方。
可在李逵心底,那座城市依然是血與火的墓地。
“陛下,你給我的是榮耀……”他望著桌上的詔令低語,“可我得到的,卻是哀悼。”
這份官職,仿佛把當年的傷疤重新撕裂。他知道,他無法拒絕,也不會拒絕。這不僅僅是命令,更是一種責任,一場複仇,一次交代。
他緩緩站起身,走到窗邊,俯視著魂殿廣袤的訓練場,那裏,燈火通明,士兵與傀儡仍在訓練,一如他當年在東海城所經曆的一切。
這時,身後傳來輕輕的腳步聲,是他的母親,寧皓月。
“你不開心?”她的聲音平靜,帶著一如既往的溫柔。
李逵沒有轉身,隻是輕輕點頭。“我本以為,我已從那場噩夢中走出。但今天,當這封詔書落到我手裏,我才明白,那座城……它從未從我心裏離開過。”
寧皓月走到他身旁,靜靜地陪他看著窗外,“東海城的血債,終究要有人來清算。而你,是最合適的人。”
“可我怕,我迴去看到的,是廢墟之下的鬼魂。”李逵苦笑道,“趙天一他們……如果他們知道我迴來,是穿著城主鎧甲,會不會笑我?”
“他們不會笑你,”寧皓月輕輕拍了拍他的肩,“他們會為你驕傲。他們犧牲,是為了你能活下來。你活下來,是為了讓這片大地不再燃燒。他們沒有失敗,你也沒有負他們。”
李逵深吸一口氣,抬起頭望向母親,“但是,母親,我想不明白。”
寧皓月未言,隻是端坐於一旁,靜靜等他說下去。
“東海城……這些年一直沒有重建。”李逵聲音低沉,像是從胸腔深處壓出的聲音,“那是帝國曾經的龍脈之城,是皇族發家的根本之地。可自從蛛母教屠城之後,帝國除了象征性地封鎖了幾條通路,居然再未出兵奪迴。更奇怪的是,附近五郡七鎮,軍力齊全,駐軍充足,卻都按兵不動,仿佛這座城早已與帝國無關。”
他低頭看著桌上的一封密信,輕輕敲了敲,“而且我查過,當年死在東海機械武魂學院的老師、同窗,他們的背景沒有一個是普通人。沈星宇的家族是帝國輔政五世的星律家;唐傲天是帝國軍械部現任司令的侄子;趙天一,他的父親,是帝國南疆重鎮的監察禦使。”
“這樣一批人,就這麽死了,沒有公祭,沒有複仇,甚至沒有提及?”
寧皓月輕輕點頭,茶香升起,似有千言萬語卻不急著出口,“你想說什麽?”
李逵眯起眼,吐出幾個字,“這不是戰爭失控,是被默許的放棄。”
寧皓月沉默了片刻,眼神緩緩變得深邃,像是一汪不動的古井,終於輕聲道:“你終於意識到了。”
“母親你早知道?”李逵愕然看著她。
寧皓月站起身,走到書案後方,拉開一幅墨色帷幔,露出一麵古舊的帝國山河銅圖。她伸出手,指向東海城的位置,道:“你可知這座城,為何叫‘東海’?”
“因地處海東,傍海而立?”李逵下意識地答道。
“那是表象。”寧皓月搖頭,“真正的原因,是海底封印。”
李逵猛地一愣:“海底封印?”
寧皓月緩緩點頭,“東海之下,封印著古時混沌戰禍遺留的一道裂隙,裂隙背後連接的,是異界深淵。而這道裂隙,恰恰是東海皇族數百年前‘意外發現’之後,迅速崛起的根源。”
李逵怔怔地站起,聲音低沉:“你是說……皇族的‘發家’,並非純粹靠戰爭與智慧?”
“他們與那股異界力量,做過交易。”寧皓月的語氣平靜,卻如同在雪夜中落下一枚炸雷,“那股力量給予他們血統增強、靈脈進化與命魂長存的契機。換來的,是‘東海城’世世代代的供奉與守護。”
李逵隻覺得腦海中轟鳴作響,指尖緊緊握住書案邊緣。他忽然迴想起蛛母教攻陷東海城那晚,一名頭戴血蛛麵具的首領曾低語:“東海之門……終於開啟。”
“所以,那場屠城,是提前安排好的?”他怒聲低吼,眼中已有殺意,“所有人……都是祭品?”
寧皓月點頭,眼神中竟有些淒然:“那一夜,皇族默許蛛母教接管東海城,就是為了用十萬人的鮮血,完成一場異界溝通的儀式。可惜,他們沒想到,會有你這種‘變量’存在。”
李逵踉蹌坐迴椅子上,喃喃道:“我不過是個學院學生……為什麽會成為變量?”
話音未落,一道冰冷卻壓抑著憤怒的聲音在屋中響起。
“因為你的親生父母,是曾經東海城的太子與太子妃。”
李逵渾身一震,猛地抬頭,眼前卻隻見寧皓月緩緩從陰影中走出,身著素衣,麵色冰冷。
“那又如何……”李逵喉嚨發緊,“那他們……他們現在在哪?”
“十七年前,他們已死。”寧皓月聲音低沉,像是一道封存了十幾年的驚雷在這一刻猛然炸響。
“死了?!”李逵雙目驟然睜大,仿佛一瞬失去了全部力量,“怎麽死的?”
寧皓月並沒有立刻迴答,她緩步走到李逵麵前,將一枚血玉般的玉簡放在他手中。
“這是你父親留下的最後一道靈識封印……你親父。”她頓了頓,“真正的太子——李燼。”
李逵的手在顫抖,他緩緩將神識探入血玉之中,下一刻,一道蒼老而低沉的男聲在腦海炸響。
“吾兒李逵……若你聽到此音,說明我與汝母,已魂歸虛空。此玉封印我殘魂於東海城陷落之夜,隻為給你留下真相。吾本東海太子,李燼,汝母太子妃沈芸霜,皆為皇族正脈……然,當今天子乃是我同父異母之弟,李逆臣,他以鎮壓蛛母教為名,設計引蛛族攻城,殺我滿門,奪我皇位。”
李逵腦海中仿佛有千百道閃電在劈落。
“這……怎麽可能?”他聲音顫抖,整個人幾乎從椅子上跌落。
“我親眼看著蛛母教屠城……那天夜裏我拚死從學院逃出,是母親將我接走的……你是說,這一切都是……設計好的?”
“正是。”寧皓月聲音哽咽,眼角卻無淚,“你父之死,你母之亡,東海學院的覆滅,蛛母教的滲透,全是李逆臣的布局。他不想你活,也不想天下人知你存在。”
“可你……你是我母親……”李逵望著寧皓月,“那……你不是太子妃?”
寧皓月緩緩搖頭,眼神中卻浮現出複雜的柔光。
“我本是魂殿長老,受你父之托,在你一歲時從暗道中將你帶出。你母臨終托付我撫養你,教你魂術,引你修行。我沒有生你,卻早已視你如骨血。”
李逵如遭雷擊,整個人癱坐迴椅子。他腦海裏一幕幕迴放,東海學院的烈火、好友屍骨的焦黑、母親在夜雨中為他療傷的背影……一切都染上了血色。
他緩緩抬頭:“這……這就是帝國?這就是我發誓效忠的國家?”
寧皓月沒有說話。
寂靜如死亡般壓迫著整個房間。
片刻後,李逵抬頭,雙目泛紅,聲音低沉如雷:“我要東海城。”
寧皓月神情一震:“你說什麽?”
“我要收複東海城。”李逵聲音帶著冰冷,“不僅僅是作為城主,更是作為太子之子,正統血脈。”
“你明白這意味著什麽嗎?”寧皓月輕聲問。
“意味著我將與現皇為敵。”李逵緩緩站起,步履穩重,肩背挺直,如一杆寒槍。
“他屠我父母,毀我家國,奪我身份,掩我真名。如今……他送我東海城的城主印?是試探,是圍殺的前奏,是送我進地獄的契機。可我偏偏要接下,接了,然後反咬一口,送他下地獄。”
寧皓月沉默半晌,終於緩緩點頭:“若你決意,我與李二,願為你前鋒。”
夜深,魂殿地底的暗室悄然開啟,李逵第一次踏入寧皓月與李二為他準備了十多年的“歸凰計劃”核心禁地。
無數卷軸、圖紙、作戰計劃、勢力分布,映入眼簾。他看見那些熟悉的名字——趙天一、唐傲天、沈星宇……他們的家族竟早被清洗,或秘密監視!
“這些年,我們為你準備了一切。”李二緩緩從黑暗中走出,眼神堅毅如鐵,“東海城的暗線、蛛母教的弱點、皇帝身邊的間諜,甚至……你父親的遺臣餘部。”
李逵喉嚨一緊:“遺臣?”
“在南域,在西嶺,在蒼梧山,有三支殘部未曾向李逆臣歸降,他們等著太子歸來。”
李逵心如鐵錘擂擊,胸膛中仿佛有一頭野獸在蘇醒。他緩緩握拳,看向魂殿深處那幅巨大的壁畫。
那是東海舊都的藍圖,完整、莊嚴,卻覆滿塵灰。
幾日後。
東海帝國群臣驚聞李逵即將前往東海城上任。就在他們以為這不過是皇帝試探的棋子之時,一個更震撼的消息迅速傳遍了上層圈層:
李逵,宣布複興東海皇脈,追認李燼為正統太子,昭告天下。
舉國嘩然!
皇帝暴怒,將禦前議會緊急召迴,親令三軍備戰。
東海舊城的殘垣斷壁在星輝下顯得無比沉寂,那些昔日輝煌的學府樓宇,如今早已成枯骨殘灰,唯有那一座半坍的“機械武魂學院”主樓,還佇立在風中,仿佛在等待著一位舊日王者歸來。
而李逵,正立在學院廢墟最高點,戰甲之上鐫刻著“東海”二字,寒芒森冷,身後火光映照,他披風獵獵,一身肅殺,麵容冷峻如鐵。他的眼中沒有半點彷徨,隻有沉澱了十七年的決心與怒焰。
轟——!
信號彈劃破長空,拖曳著熾烈火焰,綻放成一朵赤紅的焰蓮,直升夜空之巔。那是象征“歸宗召集”的信號,自帝國建國以來,唯有皇脈血親才能使用。
“昔日舊臣,今朝歸來者,隨我再戰東海城!”
李逵聲音滾雷震天,伴著夜色傳遍四方。
下一刻,城郊三處埋伏齊動!
北嶺密林中,數千身披綠色迷彩的元素傀儡應聲而起,雙臂展開,一道道雷光元素符文亮起,凝聚成整齊鋒線。帶頭者正是李逵昔日同窗白露,今為魂殿雷係宗師,她的身後,還有二百多位來自各地的失散校友與學院幸存者。
南方赤港,水霧氤氳,一艘艘潛水機甲艇悄然浮出水麵,甲板打開,百餘台水陸兩棲源能機甲立於其上,統一的金藍紋路昭示著他們的出身帝國第九機械艦隊舊部!而那名領軍的獨眼漢子,則是趙天一的親弟,趙烈!他高舉戰斧,沉聲怒吼:“為我哥,也為這片城,衝鋒!”
而最令人震撼的,是來自西部沙漠邊境的援軍。
一整隊鐵流滾滾、塵浪席卷,那是寧皓月率領的魂殿戰團本部!五十台全新改造過的“冰火蜥蜴龍式”源能重裝戰獸,如山如嶽,張牙舞爪地碾壓而來。寧皓月立於戰獸之巔,一襲黑金戰袍,滿頭青絲高束,眉眼之間凜然王者之姿。
“東海皇脈,當由吾兒承之!”她冷聲宣布。
城下三軍集結,旗幟飄揚,“李”字金印浮現在每麵旗幟中央。短短半個時辰,萬餘兵馬雲集於廢城之外。
而在遙遠的東海皇都,禦前大殿內卻是一片混亂。
“亂臣賊子!”皇帝陛下一掌拍碎禦案,眼中暴怒滔天。
“他竟敢自立皇脈!?還昭告天下?簡直——簡直反了他了!!!”
群臣低頭噤聲,卻無人再敢說“不過一個試探”。皇後臉色蒼白,撫額輕歎:“陛下,他動了那塊廢土,不尋常了。”
大將軍夏侯蒼上前一步:“陛下,是否先派三軍圍剿,擒殺李逵?”
“不。”一位身穿道袍的老者低聲道,那是帝國智囊“太玄宗師”,他麵容陰鬱,目光幽深:“陛下,此子一旦動東海,便不可能再止。此番若勝,舊臣歸心;若敗,便是叛軍之名。可若我們立刻揮兵圍剿……就等於承認了那場舊案的真實。”
“你是說……先前朕殺的,真是太子李燼!?”皇帝目露殺機。
“這件事……臣不敢妄言,但此子確實喚醒了太子血脈所遺的舊約。”
“那便去東海,殺了他!”皇帝猛地轉身,“不惜代價,東海不可失!”
禦前緊急調動三大主力軍團——“龍騎軍”“重星營”“蒼雷騎”火速南下,皇帝更是派出隱秘暗廷“夜鴉部”,十位刺殺大師混入東海城。
而此時東海城廢墟之上,李逵正召開戰前議會。
“舊臣前來報到!”
“東海血脈,誓死追隨!”
一位位來自帝國邊疆、地方封鎮的異姓世家、舊臣後人逐一現身。他們本不敢反,直到李逵的火焰信號升起,血脈中的忠誠仿佛再度燃燒。
李逵看著他們,麵容沉靜如山:“此戰之後,東海不再為帝國之附庸!”
“若我死,爾等即散——保爾等之族。”
“若我勝——東海當立!”
眾人齊聲唿嘯,山穀震動!
風如劍嘯,卷動著塵沙與哀思,三炷香在夜風中搖曳,如同昔日戰友未竟的魂靈,繚繞不散。李逵跪坐在灰燼中,戰甲上的劃痕還帶著血跡,那是晝夜征戰的印記。他雙手合十,額頭貼地,聲音低沉卻清晰,如雷在地底滾動:
“趙天一,唐傲天,沈星宇……我迴來了。”
灰燼隨風起伏,仿佛迴應他的低語,碎石間,一枚鏽蝕的機械徽章被風吹露,是學院軍訓時發放的個人編號,趙天一的編號。
李逵伸手輕撫那枚徽章,指尖一震,眼眶卻無聲泛紅。他緩緩站起身,披風獵獵,一步步踏入死寂的廢墟深處。
萬千將士靜默不語,他們沒有見過這樣肅穆的李逵。
此刻,他不是戰場上的主帥,不是東海皇脈的複興之主,也不是加冕的城主。
他隻是一個,迴來為故人點香的少年。
但正是這份沉重的靜謐,讓每一位士兵都心頭發緊。
他們知道,風暴將臨。
與此同時,另一邊,蛛母教的蛛巢塔樓之巔,夜色壓抑如鐵,月光冷冷灑落在層層盤繞的蛛絲與藤蔓之間。
那位銀發女人靜立塔尖,披著一身黑紗長袍,蛛形麵具在月光下散發出淡銀色冷芒。她的身形修長,體態妖冶而森冷,赤足踩在蛛絲之上,卻無聲無息,如同懸空而立。
她的聲音緩緩響起:“那個孩子……終於來了。”
身後,兩個黑影從陰影中浮現,單膝跪地,聲音沙啞低沉:“‘聖母’,是否要現在出手?”
銀發女人未語,纖手輕輕抬起,指尖一滴墨黑的血珠悄然滑落,滴入蛛絲中,頃刻間整座蛛巢如同共鳴般顫抖,低低轟鳴。
“還不到時候……他要見的‘真相’,還沒來。”她的聲音如同毒霧纏繞耳際,“讓他們進來,讓他們一寸一寸地踏入這座舊地……踏入,他們想要複興的‘皇朝’。”
“你們不懂,”她轉身,目光隔著麵具投向遠方火光震天的城外,“這一城的塵土,埋葬的不是屍骨,而是——七百年的詛咒。”
“若他執意複興,就要承受這詛咒的代價。”
“若他真是那個人的後裔……”她聲音突然冷了幾分,“那這場‘命運的對賭’,就該迎來終局了。”
她伸手,輕輕撥開一縷蛛絲,那蛛絲之下,是一塊裂開的地磚,裏麵赫然鑲嵌著一麵古老的銅鏡。
鏡麵泛起漆黑霧氣,隱約間,有無數人影在扭曲掙紮——那是“鏡魂囚牢”。
“……李燼,你的兒子來了。你,還記得他嗎?”
鏡麵之中,一雙蒼老卻痛苦的眼睛微微睜開。
一封塵封十七年的密信,自李逵複興東海皇脈的那一刻起,便由魂殿教主寧皓月親自送往天下各處。
信中沒有半句求援,隻有一句話:“昔日之約,今日可履?”
信至之地,風起雲湧。
南疆大漠,火浪軍團從赤焰沙地中轟然升起,戰士們身披赤銅重甲,身後拖曳著上百台改良型蒸汽重炮,足以橫掃五裏地。火浪軍團副統帥、赤火軍神“穀原赫”親筆迴信:“十七年前,太子殞,帝國蒙塵,我等按誓蟄伏。今日太子子嗣舉旗,火浪軍當率十萬鐵騎,赴東海!”
北境雪原,冰紋騎士團在暴雪中調轉巨象戰車,戰車上雕刻著皇脈舊徽。騎士長“司徒晟”披風翻卷,望著黑白天際,淡然道:“若非東海舊皇恩澤,我父一命早亡於雪獄。今日恩報,戰死無悔!”
西海港口,深藍海軍群艦破浪而出,艦首插滿皇脈之旗。海軍元帥“赫蘭提”一聲令下,五千名擅長操控水係源能的海戰術士隨艦而行,形成海上防禦壁壘。天空中,數百艘浮空艇編隊飛行,直指東海舊地。
中原腹地,十六座曾經宣誓效忠太子的郡城同時打開城門,百萬義軍集結,城牆之上焚香鳴鼓,舊臣穿戴舊時朝服,對天宣誓:
“我等不為李逵,隻為正統清君側!”
更有甚者,隱匿於市井的“九州舊宗”,那是昔日由皇室暗中扶植的九大武魂家族。他們本已凋零於亂世,卻在此刻悄然出世,各族長齊聚東海舊地,圍繞李逵營帳肅立不語。
寧皓月親自接見眾人,麵無表情地朗聲道:“今日之後,不再稱我為魂殿教主,隻問我一句:李二在,誰敢欺他兒?”
“若我兒死,便是這東海帝國葬!”
營帳外萬軍轟然迴應,如山洪崩騰:“吾等隨李逵,重鑄東海!”
帝國皇宮深處。
禦前議會陷入空前混亂,老一輩的重臣跪在龍榻下,驚恐地顫聲說道:“陛下,義軍人數恐已破千萬……!”
皇帝猛地起身,一掌震碎禦案,厲聲吼道:“朕早知李逵不凡,豈料他早成氣候!今日之事,若朕不斬草除根,東海將無朕之子孫立足之地!”
“傳令三軍!天幕軍、焚城師、黑鴉營,全體出動!”
“東海之亂,今日必須葬於亂軍之中!”
與此同時,一道密令悄然傳往蛛母教蛛巢:“殺了他。”
可惜,遲了。
因為在東海舊地的廣場上,李逵已抬起了手中信號槍,扣下扳機。
赤色信號彈破空而起,像一道怒火撕裂夜空。
他沒有說話,隻是目光冷峻如鋼,一字一句:“今日,我李逵,奪迴我父之國、我母之名、我家之血。”
“隨我者,東海重鑄!”
“阻我者,血灑九州!”
天幕燃燒,萬軍怒吼,旗卷山河。
大慶年二百二十年,暮春。
四海驚雷!
李逵親率數千萬部眾,連克東南數十重鎮,烽煙所至,王旗飄揚。昔日機械武魂學院的少年,如今已是鐵血主帥,皇脈之子,九州義軍共主!
他親手擎起“東海正統”的金黑雙紋大旗,旗上金龍盤踞、泣血含珠,其下書四字:
“李氏複國!”
東海城,昔日繁華如畫,如今卻成蛛母教的孽巢。蛛絲盤城,毒瘴蔽日,城頭倒掛著蛛巢教的血紋聖旗,異族在城中橫行無忌,昔年隕落的師長英魂仿佛仍在哭泣。
但這一次,他們等來了歸人。
李逵身披黑金戰甲,肩扛源能斬輪槍,率五千機械騎士先行衝鋒。他的戰馬為冰火蜥蜴龍“煌牙”,一躍數丈,吐息之間焚冰交錯,所過之處蛛人化作灰燼。
“昔日之仇,今日還清!”李逵怒吼。
元素傀儡如潮水湧入街巷,鉑金級坦克轟塌蛛塔,魂殿術士結陣於天,九天雷火自雲層傾瀉,燃盡蛛母教的黑血祭壇。
蛛母祭司臨死前嚎叫:“你……命定將亡於……皇血之手……”
但李逵不理。
他走入昔日學院殘骸,將一塊刻有“李燼之墓”的青碑重新立起,焚香三炷。
“兄長,仇報了。”
三軍默哀,旌旗低垂。
關山為帝國西南雄關,千年不破之地。
李逵未攻城,先攻心。
他派出使者,攜帶太子遺詔、皇脈血印,遊說守將“馮烈山”。馮烈山本為太子舊臣,一夜未眠,望著家族世代效忠的血印淚流滿麵,翌日獻關投誠。
樓山城,帝國南部重要機械城防點。
李逵親率重裝部隊,空投四千傀儡兵團自浮空艇一躍而下,夜襲城牆。
密林間,寧皓月布置靈陣,映照虛幻東海昔日盛景,迷惑守軍。待敵驚惶失措時,李逵身先士卒,斬殺敵將樓仞雲於城頭,收編三萬俘軍。
金城,帝國第二都。
帝國調集十七萬精銳重兵固守,自信城池天塹不可破。
李逵卻於三日前,派人攜帶百台“地脈挖掘機”,從金城下方引爆五條地脈源能脈絡,一聲巨響,城東一角崩塌,百萬義軍蜂擁而入。
城中烈焰衝天,皇旗化為碎灰,昔日的“帝都副都”,一夜淪陷!
而李逵卻隻帶走一物——
那是金城的“鎮國鍾”。
昔年太子登基時敲響,如今被李逵斬斷鎖鏈,帶往樊城。
他說:“該讓真正的皇室,再敲一次這鍾了。”
四月末,春雷再響。
九州震顫,李逵親率三千萬大軍,自金城北進,兵臨帝國正都樊城!
樊城高牆百丈,護城陣法七層,鎮國神像俯瞰天下,城內駐軍八十萬,還有“天幕軍”“焚城師”“黑鴉營”三大親軍把守。
帝都貴族集結大殿,哭求陛下啟用鎮皇聖器,但皇帝不為所動,隻冷冷一言:“朕不動,是等他犯錯。”
宮中,龍榻之上,皇帝目光陰沉。
“他終究要親上城頭,屆時讓他血灑龍階。”
然而。
李逵站在城外,不攻不戰,隻敲響了那一口“鎮國鍾”。
咚——!
金鍾響,迴蕩百裏。
那一刻,帝都百姓齊刷刷跪下。
因為那鍾聲,正是十七年前太子李燼登基時的鍾聲。
“太子迴來了嗎?”
“我們,還認得那聲音……”
夜深沉,龍脈浮動。帝都樊城,鍾聲迴蕩如神諭,鑄鐵之音仿若從血脈深處叩響記憶,叫人心神震顫。
禦前大殿之中,紫金龍燈高懸,銅爐沉香繚繞,天子披金龍冕袍,端坐於九階之上,麵如寒鐵,眸若夜淵。
“誰——敢——叛——我?”
他一字一頓,聲如雷鳴,滾滾而下,震得階下百官心肝俱裂,眾人皆俯首不語,不敢一言。
這位帝王,乃東海中興之主,自李燼死後登基三十年,殺伐果決,鐵血鎮朝,誰人不懼?然今日,鎮國之鍾再鳴,恍如舊夢重燃,令這偌大的帝都,如臨風中殘燭。
忽有內監疾步入殿,跪地稟報:“啟稟陛下,神策院大司長尉遲翁、天書官沈仲墨、禁軍副統劉厚文、上將軍馮烈山……皆……皆於子時,開啟內門三關……”
“何!?”皇帝霍然起身,龍袍獵獵作響,“開門作甚?!”
“臣……臣不知,但城門已開,三司印鑒皆在……恐……恐防不住了……”
“放肆!”皇帝一掌擊碎金紋扶手,怒火中燒,卻又猛然僵立原地。
那“鎮國鍾”之音,敲得並非城池之門,而是他魂魄中,始終不敢麵對的幽影。
——李燼。
他曾是太子,正統皇脈,少年英姿煞露,文武雙全,身後百官如山;而他,隻是庶出皇子,寄人籬下,少時卑微如塵。
他恨,恨自己永遠走不出那道“嫡庶之隔”。
而當李燼死於“蛛母教叛亂”之夜,他便命天策密衛焚盡東海舊府,毀其一切舊籍,隻為斷絕其子嗣歸來之路。
卻未料,舊火未熄,逆骨重燃!
城南城門處,三千萬義軍靜候號令,旌旗獵獵,槍影如林,魂能戰甲寒芒萬裏。
李逵立於長龍戰陣最前,黑金披風隨風鼓舞,手執帝火令,眼神冷峻,望著那座他夢中無數次重返的皇都。
他未曾言語,隻輕輕伸手。
“開陣。”
號角響處,百萬機甲齊步而出,三十六翼靈陣浮於空中,天幕震蕩,似有神靈降世。
此時,寧皓月與李二從中軍緩緩而來。
李逵迴身,沉聲道:“娘、爹,孩兒已至皇階之前。”
李二未語,隻拍了拍他的肩,眼中含淚而不語;寧皓月則淡然點頭,目光深遠:“記住,你不是為仇恨而來,而是為公道。”
李逵抱拳,長跪於地。
他自懷中取出一物。那是李燼生前留下的玉簡,封有太子遺詔。
“我父,本應是帝。”
“今我代父,複國還魂!”
語罷,他將玉簡高舉,魂能灌注,一道金文自虛空浮現,直衝天穹,照耀樊城九門!
其上赫然寫道:
東海太子李燼詔曰:倘我一脈凋零,吾子若在,得見此詔,天命歸焉。帝權所授,非以血,而以德。
一時間,城中無數士卒、百姓伏地痛哭。
“太子還魂矣!”
“皇兒歸位矣!”
三萬舊部,四方義軍,齊聲高唿——
“迎正統!立李逵為帝!”
而此時,皇宮深處。
天子呆立殿中,雙目赤紅。
“他竟真迴來了……”
他緩緩坐迴龍座,手中握緊傳國玉璽,指節泛白。
“當年你父遺詔交給李二……嗬,我便知,終有一日會來問我要這江山!”
忽而,一陣劇烈咳嗽襲來,他抬袖一擋,吐出一口黑血。
身後內侍驚唿:“陛下!天衰症又發!”
“閉嘴!”皇帝怒吼。
他知自己大限將至。
更知——此役若敗,不止是江山,連魂殿封印的“蛛母真核”,也將被掀開!
“傳令三軍,焚我靈脈,鎮魂封境!若李逵敢登龍階,便,屠他三千萬兵馬,與我葬此帝都!”
然而,天命已轉。
李逵未動,帝都城牆卻自行崩裂。
隻見一名老者踏空而至,白須飄飄,手執金色詔書,乃帝國尚存最古老的“九司長老”之一——
“韓伯言。”
他揚聲道:
“天策元年舊臣韓伯言,在此宣讀太子舊詔——太子李燼已死,其子李逵血脈承繼,諸侯聽命,百官退位,帝座還宗!”
轟——!
全城沸騰!
李逵緩步登上皇階,腳踏龍紋,每一步都響徹蒼穹,似有萬靈低語。
帝宮正門,緩緩而開。
那位病弱的皇帝,坐在龍椅之上,終於露出一抹淒然之笑:“你……贏了。我……終究不是那條真龍。”
李逵望著他,良久不語,隻輕輕道:“我本不爭。可你連我父之魂,也不放過。”
皇帝身軀一震,忽而狂笑,血從口角溢出。
“哈哈哈!好,好一條李家逆子!去吧,登帝登得快,天命來得狠!你知道這帝位下,埋了多少命嗎?!”
他仰首狂笑中,氣絕龍椅,死不瞑目。
三日後的龍血之雨,乃是帝國曆史上的一場重大變革。天降靈光,似乎象征著一種新的時代即將來臨。然而,麵對這場突如其來的革命,無法單純依賴傳統的象征性解讀。對這個事件的理解,必須建立在更為客觀、實際、曆史唯物的角度來審視。
李逵的登基,不僅僅是個人的勝利,亦是一種社會力量和曆史條件的必然產物。正如任何曆史變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它必然會受到社會經濟基礎、階級鬥爭以及時代發展趨勢的深刻影響。
第一,階級矛盾的推動。
東海帝國的建立並非一蹴而就。盡管東海帝國的皇權表麵上持續存在,但其實背後早已積累了諸多階級矛盾。在外敵侵擾和內政腐化的雙重壓力下,統治階級的腐化和壓迫已經達到頂點。
李逵的父母,作為當年東海城的太子與太子妃,在年輕時便代表了貴族階級的代表。李逵出生時,便成為了眾多貴族紛爭的焦點,東海帝國的實質統治者一直是以李二和寧皓月為主導的外部力量。
李逵的父母在當年將自己的兒子交由李二與寧皓月撫養,並將部分軍政大權移交給他們,這一舉動本身就意味著帝國貴族內部的深刻分裂。原本僅僅是為保證李燼的後繼問題,而不得不采取的權宜之計,最終成了李逵後來複國的巨大契機。
長期以來,帝國的統治體係一直是高度集中的,東海皇族雖表麵上擁有皇位,但實際掌握權力的卻是那些代表著龐大軍事力量和經濟資源的地方貴族。李逵能夠在這場政治變革中嶄露頭角,正是因為他既得到了這部分貴族的支持,又能夠利用他們對國家現狀的深刻不滿。
這種階級的衝突不僅僅是個人間的權力博弈,而是整個社會結構的深刻裂痕。李逵能夠在這場階級鬥爭中站穩腳跟,完全是社會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後,形成的必然結果。
第二,社會基礎的變遷。
李逵的複國並非僅僅依賴於其個人的魅力或一場“英雄主義”的冒險,而是建立在一個更加複雜的社會基礎上。
其一,從經濟基礎來看,東海帝國的土地和資源被嚴重過度開發,貴族階級通過不斷壓榨農民和底層勞動者獲得財富,整個國家的貧富差距極為懸殊。帝國的經濟基礎已經逐漸脫離了早期農業社會的形態,逐步進入了更為複雜的工業化和機械化階段。隨著機械武魂學院的崛起,新的生產力開始迅速湧現,先進的戰鬥機器、元素傀儡以及機械騎士等高科技軍事力量成為東海帝國的核心競爭力。
這種技術和生產力的飛速發展,推動了一個以李逵為代表的新的社會力量的崛起。李逵率領的五千機械騎士、數千具元素傀儡和鉑金級源能坦克,在當時的戰爭中展現出無與倫比的優勢。這些新興的力量成為了改變局勢的關鍵因素。
其二李逵的複國,實際上是社會基礎發生巨大變化的直接表現。新興的技術力量和人類社會的生產關係深刻影響了政治結構的轉型。在李逵登基前的數年間,東海帝國的貴族已逐漸失去了對這些新興力量的掌控。而李逵與寧皓月、李二等人的結合,則代表了新興科技力量與傳統權力的融合。這種力量的交替,不僅是帝國內部階級鬥爭的直接結果,也是社會經濟形態變遷的反映。
第三,意識形態與政治合法性的構建。
李逵複國的過程中,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是政治合法性的構建。李逵並非憑借單純的軍事力量實現了自己的目標,而是通過複雜的政治操作和民眾情感的調動,逐步鞏固了自己的統治地位。
李逵宣布複興東海皇脈,追認李燼為正統太子,這一舉措不僅僅是為了恢複家族的榮光,更多的是為了在民眾中獲得支持。在那一時期,東海帝國的百姓已經深陷在長年累月的戰亂與貧困中,對於新興力量的崛起充滿了期待。李逵通過這種象征性的行為,成功地獲得了民眾的支持與認可。
然而,這一政治合法性並不是憑空產生的。李逵的父親李燼和太子妃的背景本身就賦予了李逵複國的曆史理由。這一背景,成為了李逵能夠順利轉型為一位合格帝王的最強支持力量。無論是在宮廷內,還是在廟堂之外,李逵的血脈背景和家族傳承是他登基的關鍵因素之一。
同時,李逵複國的過程中,他並未完全依賴傳統的“血脈合法性”,而是通過一係列軍事行動以及對民眾的精神號召,結合時代發展與技術變革,進一步強化了其政治合法性。他通過戰爭和科技力量的雙重勝利,重新塑造了東海帝國的未來。
李逵登基後,雖然短期內成功地穩定了帝國的政權,恢複了東海皇族的榮耀,但從曆史的長遠眼光來看,這一變革並非能夠徹底解決帝國內外的根本問題。帝國的未來,依然麵臨著巨大的挑戰。
其一,東海帝國的階級矛盾並未得到根本化解。雖然李逵通過一定的政治手段暫時平息了貴族與新興力量的衝突,但這隻是一個暫時的解決方案。東海帝國的財富仍然高度集中,貴族階層對財富的掌控依然沒有本質變化。農民與勞動人民的困境依然沒有得到有效改善,這種深刻的社會矛盾,極有可能在未來某一時刻再次爆發。
其二,東海帝國的軍事力量雖然在短期內得到了鞏固,但這些力量的高度集中,仍然讓社會的各個層次處於一種不安定的狀態。以機械騎士為代表的現代化軍隊,能夠在短期內壓製敵對勢力,但這種力量若失去控製,則可能引發一係列的政治危機和社會不穩定。
其三,從曆史的眼光來看,李逵的複國雖然代表了一個新的政治秩序的誕生,但曆史的車輪總會以更為宏大的視角迴顧這段曆史變革。或許,幾十年後,東海帝國的覆滅將成為曆史的注腳,而李逵的複國之舉,將被視為一次曆史的浪潮中的必然現象。
在這顆龐大而複雜的機械星球上,星際文明與曆史交織,權力、科技、與未知的力量構成了宏大的宇宙畫卷。整顆星球並非單一而簡單,它由數片大陸所構成,每一片大陸都由兩大洲組成,每洲又有數百個國度,綿延成無盡的邊際。東海帝國,作為其中的一個微不足道的存在,雖然一度輝煌,但它的曆史,在這浩瀚的星球麵前,隻能算作是過往雲煙。任何一個在機動世界裏行走的人,都能輕易抹去東海帝國曾經的光輝,因為機械星球的變化,永遠比任何曆史都來得更為快速、深刻、無情。
這一切,起源於數萬年前,機械文明的誕生。當時的星球並不如現在這般機械化,原始的自然與科技並存,但某次毀滅性的戰爭後,星球進入了大規模的機械化改造期。原有的自然界與文化體係在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無數機械國家、鋼鐵帝國與人工智能管理下的星際秩序。
東海帝國作為其中之一,雖然曾有過短暫的輝煌,但它的根基終究依賴於人類的曆史與思想體係。而隨著機械文明的崛起,這些傳統的帝國與貴族體製早已逐漸式微。機器、人工智能、能源和係統才是真正的統治者。東海帝國的盛衰,隻是這顆星球曆史中的一小段插曲,隨著時間的流逝,它逐漸被新的、更加複雜的社會係統所取代。
即便如此,東海帝國依然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在其文化、科技、以及血脈方麵。李逵的家族,雖然背負著複國的使命,但在機械星球廣闊的曆史長河中,依然顯得如此微不足道。機械世界的規則不是血脈傳承,而是技術創新與控製的勝利。
如同所有星際文明一樣,東海帝國的曆史並未因李逵的複國而煥發新的生命力。它的複興,最終也隻不過是曆史潮流中的一個迴光返照,隨著東海帝國的迅速崛起和沉寂,星球的曆史軌跡也在悄然變化。李逵雖一度成功登基,卻難以掩蓋大勢已去的事實。
一度,李逵的複國曾激起了一陣驚濤駭浪——機械騎士、元素傀儡、源能坦克等武器都曾是東海帝國的象征。然而,在更廣闊的世界裏,機械技術的飛躍與人類思維的轉變,讓這些曾經代表著力量與榮耀的武器,逐漸淪為過時的技術遺產。新的帝國在機械星球上崛起,那些傳統的血脈與文化,早已成為塵封在曆史中的古老故事。
盡管機械星球上充斥著各種新興的力量,東海帝國依舊沒有完全放棄它的身份。在李逵的統治下,雖然已經有了新的開端,但他和東海帝國的命運並沒有因為機械化戰爭的勝利而真正得到改變。即使東海城的廢墟被重新建立,帝國的文化、血脈、以及許多外部的強大勢力都對其產生了深遠影響,東海帝國依然麵臨著全麵的轉型問題。
李逵在位後的十年間,雖然試圖將帝國的權力逐步過渡到機械力量的掌控中,然而由於技術基礎的相對薄弱以及帝國與周圍強國的複雜關係,東海帝國依舊無法在這一波機械化浪潮中脫穎而出。隨著全球化的加劇,星際間的交流愈發頻繁,東海帝國逐漸成為了一個被更多先進國家和技術所取代的存在。
在某些更加進步的國家中,已經開始了超越機械化的科技革命,人工智能的深度進化使得傳統的軍隊與國家管理模式顯得極其陳舊。而李逵所建立的帝國,依然在不斷尋找能夠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方式,但顯然,這一切變得越來越困難。
機械星球上的力量格局,遠遠超出了單一帝國所能抗衡的範圍。隨著時間的推移,機械帝國之間的戰爭逐漸失去了其傳統意義上的“帝王爭鬥”,而轉向了全新的、更為複雜的科技競賽。不同的星際力量,依賴著不同形式的能源與技術展開競爭,帝國的疆界不再僅僅以國土為界,而是以技術、資源和知識為基準。李逵曾經所代表的東海帝國,逐漸被新興的科技聯盟所替代。
這些新興的科技聯盟,摒棄了舊有的血脈與封建體製,轉而依靠全新的社會組織形式與科技管理機製,推動著機械星球向著更加現代化的未來進發。這些聯盟無疑擁有更加先進的技術與資源,而東海帝國,這個曾經以機械騎士與元素傀儡為傲的國度,早已無法跟上時代的腳步。
從唯物史觀的視角來看,曆史的車輪從未停止過前進,盡管無數的王朝興衰、英雄冤屈、帝國崛起與滅亡,仿佛都在宇宙的宏大背景下顯得微不足道。每一個國家、每一位統治者,甚至每一個決策者,在曆史的長河中都不過是短暫的一瞬,而唯有物質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關係的變革,才是推動曆史前行的真正動力。帝國的更替、文明的演進,都無一例外地受製於這一不以個人意誌為轉移的規律。
東海帝國的輝煌、衰落,李逵的複國、坐上東海皇位,乃至其帝國解體的種種經過,都是曆史車輪前進過程中的一部分,仿佛曆史的波瀾中漂浮的浮木,最終無法逃脫被吞沒的命運。
曆史的車輪,依靠物質生產力的不斷提升和社會結構的持續變化而不斷前行。東海帝國的輝煌,不是偶然,而是曆史進程中的一種偶然現象,是在特定曆史條件下產生的一種“爆發”。但一旦社會生產力的上限到達,社會關係不再適應新的物質基礎時,無論多麽輝煌的帝國也會走向衰亡。李逵的複國、東海帝國的興盛,隻是曆史長河中的一段瞬息。
東海帝國的最終解體,並非某個帝王的失敗,而是曆史發展的必然結果。生產力與社會關係的深刻矛盾,始終無法逃避。當機械星球上的技術發展與物質生產方式日新月異時,曾經的帝國製度,甚至連同李逵所代表的複國情懷,都在這股曆史洪流中變得微不足道。
曆史並不會因此停滯。東海帝國的崩塌隻是曆史前進中的一環,世界並未因為它的衰敗而停下腳步。在機械化與科技的驅動下,新的社會關係、新的生產力,甚至新的帝國形式正在孕育。新的星際文明將在東海帝國的廢墟上崛起。
(第二卷到此結束,感謝諸位觀看!)
他沒想到,這一紙任命,竟是封他為東海城城主。
“東海城……”他輕聲念出,聲音仿佛被空氣凍結,略顯沙啞。他將詔令放下,雙肘支在桌麵上,雙手交握,額頭抵著指節,眼神投向遠方,卻什麽也沒看見。整間辦公室裏隻剩下齒輪運轉的低鳴聲和牆角機械偶爾閃爍的微弱光芒,仿佛一切都在沉默地聆聽他的沉思。
李逵的眼中沒有激動、沒有驕傲,隻有一層越來越深的悲涼和迷惘。他從未想過自己會重返那座城市,以如此的身份。城主,象征榮耀與權力,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歸宿。然而,對他來說,那座城市卻是無法抹去的夢魘與傷痕。
十七年前,他還是個青澀少年,剛剛考入東海城機械武魂學院,那是他人生最閃亮的時刻——無憂無慮、與同窗切磋、在操場上肆意揮灑汗水的年少時光。
趙天一那個憨厚愛笑的大塊頭,總愛偷偷帶點燒雞啤酒塞進寢室,邊吃邊講那些機械改裝的冷笑話;唐傲天,外號“傲哥”,是個脾氣火爆的爆破控,幾乎把實驗樓炸塌三次,被教官追著滿校跑;還有沈星宇,心思縝密,總在深夜坐在窗邊調試符文陣列,安靜得像一輪月亮——
他們是李逵最好的兄弟,是他年少時最溫暖的一抹人間煙火。
可當蛛母教入侵東海城的那一夜,一切都變了。
那一晚,他親眼看見趙天一被蛛母的毒刃刺穿胸膛,仍死死拖住三名敵人,為他們爭取逃生時間;唐傲天引爆了整整四卡車原力雷晶,與一整支蛛母軍團同歸於盡;而沈星宇……最後一條信息,是他用靈魂燃燒通信術傳來的八個字:“李逵,快跑,東城完了。”
“……我跑了。”李逵低聲說。
他的聲音哽在喉間,仿佛被某種沉重情緒堵住。他不是沒想過救他們,他當時甚至衝進了火場,可是一切都太遲,整個東海城像是陷入了地獄,鮮血與尖叫填滿了每一條街巷。他僥幸逃出,可那三人永遠留在了那片焦土上。
如今,皇帝陛下的詔書已下,授他東海城城主之位,仿佛在宣告他終於可以光榮歸來,執掌一城,威震四方。
可在李逵心底,那座城市依然是血與火的墓地。
“陛下,你給我的是榮耀……”他望著桌上的詔令低語,“可我得到的,卻是哀悼。”
這份官職,仿佛把當年的傷疤重新撕裂。他知道,他無法拒絕,也不會拒絕。這不僅僅是命令,更是一種責任,一場複仇,一次交代。
他緩緩站起身,走到窗邊,俯視著魂殿廣袤的訓練場,那裏,燈火通明,士兵與傀儡仍在訓練,一如他當年在東海城所經曆的一切。
這時,身後傳來輕輕的腳步聲,是他的母親,寧皓月。
“你不開心?”她的聲音平靜,帶著一如既往的溫柔。
李逵沒有轉身,隻是輕輕點頭。“我本以為,我已從那場噩夢中走出。但今天,當這封詔書落到我手裏,我才明白,那座城……它從未從我心裏離開過。”
寧皓月走到他身旁,靜靜地陪他看著窗外,“東海城的血債,終究要有人來清算。而你,是最合適的人。”
“可我怕,我迴去看到的,是廢墟之下的鬼魂。”李逵苦笑道,“趙天一他們……如果他們知道我迴來,是穿著城主鎧甲,會不會笑我?”
“他們不會笑你,”寧皓月輕輕拍了拍他的肩,“他們會為你驕傲。他們犧牲,是為了你能活下來。你活下來,是為了讓這片大地不再燃燒。他們沒有失敗,你也沒有負他們。”
李逵深吸一口氣,抬起頭望向母親,“但是,母親,我想不明白。”
寧皓月未言,隻是端坐於一旁,靜靜等他說下去。
“東海城……這些年一直沒有重建。”李逵聲音低沉,像是從胸腔深處壓出的聲音,“那是帝國曾經的龍脈之城,是皇族發家的根本之地。可自從蛛母教屠城之後,帝國除了象征性地封鎖了幾條通路,居然再未出兵奪迴。更奇怪的是,附近五郡七鎮,軍力齊全,駐軍充足,卻都按兵不動,仿佛這座城早已與帝國無關。”
他低頭看著桌上的一封密信,輕輕敲了敲,“而且我查過,當年死在東海機械武魂學院的老師、同窗,他們的背景沒有一個是普通人。沈星宇的家族是帝國輔政五世的星律家;唐傲天是帝國軍械部現任司令的侄子;趙天一,他的父親,是帝國南疆重鎮的監察禦使。”
“這樣一批人,就這麽死了,沒有公祭,沒有複仇,甚至沒有提及?”
寧皓月輕輕點頭,茶香升起,似有千言萬語卻不急著出口,“你想說什麽?”
李逵眯起眼,吐出幾個字,“這不是戰爭失控,是被默許的放棄。”
寧皓月沉默了片刻,眼神緩緩變得深邃,像是一汪不動的古井,終於輕聲道:“你終於意識到了。”
“母親你早知道?”李逵愕然看著她。
寧皓月站起身,走到書案後方,拉開一幅墨色帷幔,露出一麵古舊的帝國山河銅圖。她伸出手,指向東海城的位置,道:“你可知這座城,為何叫‘東海’?”
“因地處海東,傍海而立?”李逵下意識地答道。
“那是表象。”寧皓月搖頭,“真正的原因,是海底封印。”
李逵猛地一愣:“海底封印?”
寧皓月緩緩點頭,“東海之下,封印著古時混沌戰禍遺留的一道裂隙,裂隙背後連接的,是異界深淵。而這道裂隙,恰恰是東海皇族數百年前‘意外發現’之後,迅速崛起的根源。”
李逵怔怔地站起,聲音低沉:“你是說……皇族的‘發家’,並非純粹靠戰爭與智慧?”
“他們與那股異界力量,做過交易。”寧皓月的語氣平靜,卻如同在雪夜中落下一枚炸雷,“那股力量給予他們血統增強、靈脈進化與命魂長存的契機。換來的,是‘東海城’世世代代的供奉與守護。”
李逵隻覺得腦海中轟鳴作響,指尖緊緊握住書案邊緣。他忽然迴想起蛛母教攻陷東海城那晚,一名頭戴血蛛麵具的首領曾低語:“東海之門……終於開啟。”
“所以,那場屠城,是提前安排好的?”他怒聲低吼,眼中已有殺意,“所有人……都是祭品?”
寧皓月點頭,眼神中竟有些淒然:“那一夜,皇族默許蛛母教接管東海城,就是為了用十萬人的鮮血,完成一場異界溝通的儀式。可惜,他們沒想到,會有你這種‘變量’存在。”
李逵踉蹌坐迴椅子上,喃喃道:“我不過是個學院學生……為什麽會成為變量?”
話音未落,一道冰冷卻壓抑著憤怒的聲音在屋中響起。
“因為你的親生父母,是曾經東海城的太子與太子妃。”
李逵渾身一震,猛地抬頭,眼前卻隻見寧皓月緩緩從陰影中走出,身著素衣,麵色冰冷。
“那又如何……”李逵喉嚨發緊,“那他們……他們現在在哪?”
“十七年前,他們已死。”寧皓月聲音低沉,像是一道封存了十幾年的驚雷在這一刻猛然炸響。
“死了?!”李逵雙目驟然睜大,仿佛一瞬失去了全部力量,“怎麽死的?”
寧皓月並沒有立刻迴答,她緩步走到李逵麵前,將一枚血玉般的玉簡放在他手中。
“這是你父親留下的最後一道靈識封印……你親父。”她頓了頓,“真正的太子——李燼。”
李逵的手在顫抖,他緩緩將神識探入血玉之中,下一刻,一道蒼老而低沉的男聲在腦海炸響。
“吾兒李逵……若你聽到此音,說明我與汝母,已魂歸虛空。此玉封印我殘魂於東海城陷落之夜,隻為給你留下真相。吾本東海太子,李燼,汝母太子妃沈芸霜,皆為皇族正脈……然,當今天子乃是我同父異母之弟,李逆臣,他以鎮壓蛛母教為名,設計引蛛族攻城,殺我滿門,奪我皇位。”
李逵腦海中仿佛有千百道閃電在劈落。
“這……怎麽可能?”他聲音顫抖,整個人幾乎從椅子上跌落。
“我親眼看著蛛母教屠城……那天夜裏我拚死從學院逃出,是母親將我接走的……你是說,這一切都是……設計好的?”
“正是。”寧皓月聲音哽咽,眼角卻無淚,“你父之死,你母之亡,東海學院的覆滅,蛛母教的滲透,全是李逆臣的布局。他不想你活,也不想天下人知你存在。”
“可你……你是我母親……”李逵望著寧皓月,“那……你不是太子妃?”
寧皓月緩緩搖頭,眼神中卻浮現出複雜的柔光。
“我本是魂殿長老,受你父之托,在你一歲時從暗道中將你帶出。你母臨終托付我撫養你,教你魂術,引你修行。我沒有生你,卻早已視你如骨血。”
李逵如遭雷擊,整個人癱坐迴椅子。他腦海裏一幕幕迴放,東海學院的烈火、好友屍骨的焦黑、母親在夜雨中為他療傷的背影……一切都染上了血色。
他緩緩抬頭:“這……這就是帝國?這就是我發誓效忠的國家?”
寧皓月沒有說話。
寂靜如死亡般壓迫著整個房間。
片刻後,李逵抬頭,雙目泛紅,聲音低沉如雷:“我要東海城。”
寧皓月神情一震:“你說什麽?”
“我要收複東海城。”李逵聲音帶著冰冷,“不僅僅是作為城主,更是作為太子之子,正統血脈。”
“你明白這意味著什麽嗎?”寧皓月輕聲問。
“意味著我將與現皇為敵。”李逵緩緩站起,步履穩重,肩背挺直,如一杆寒槍。
“他屠我父母,毀我家國,奪我身份,掩我真名。如今……他送我東海城的城主印?是試探,是圍殺的前奏,是送我進地獄的契機。可我偏偏要接下,接了,然後反咬一口,送他下地獄。”
寧皓月沉默半晌,終於緩緩點頭:“若你決意,我與李二,願為你前鋒。”
夜深,魂殿地底的暗室悄然開啟,李逵第一次踏入寧皓月與李二為他準備了十多年的“歸凰計劃”核心禁地。
無數卷軸、圖紙、作戰計劃、勢力分布,映入眼簾。他看見那些熟悉的名字——趙天一、唐傲天、沈星宇……他們的家族竟早被清洗,或秘密監視!
“這些年,我們為你準備了一切。”李二緩緩從黑暗中走出,眼神堅毅如鐵,“東海城的暗線、蛛母教的弱點、皇帝身邊的間諜,甚至……你父親的遺臣餘部。”
李逵喉嚨一緊:“遺臣?”
“在南域,在西嶺,在蒼梧山,有三支殘部未曾向李逆臣歸降,他們等著太子歸來。”
李逵心如鐵錘擂擊,胸膛中仿佛有一頭野獸在蘇醒。他緩緩握拳,看向魂殿深處那幅巨大的壁畫。
那是東海舊都的藍圖,完整、莊嚴,卻覆滿塵灰。
幾日後。
東海帝國群臣驚聞李逵即將前往東海城上任。就在他們以為這不過是皇帝試探的棋子之時,一個更震撼的消息迅速傳遍了上層圈層:
李逵,宣布複興東海皇脈,追認李燼為正統太子,昭告天下。
舉國嘩然!
皇帝暴怒,將禦前議會緊急召迴,親令三軍備戰。
東海舊城的殘垣斷壁在星輝下顯得無比沉寂,那些昔日輝煌的學府樓宇,如今早已成枯骨殘灰,唯有那一座半坍的“機械武魂學院”主樓,還佇立在風中,仿佛在等待著一位舊日王者歸來。
而李逵,正立在學院廢墟最高點,戰甲之上鐫刻著“東海”二字,寒芒森冷,身後火光映照,他披風獵獵,一身肅殺,麵容冷峻如鐵。他的眼中沒有半點彷徨,隻有沉澱了十七年的決心與怒焰。
轟——!
信號彈劃破長空,拖曳著熾烈火焰,綻放成一朵赤紅的焰蓮,直升夜空之巔。那是象征“歸宗召集”的信號,自帝國建國以來,唯有皇脈血親才能使用。
“昔日舊臣,今朝歸來者,隨我再戰東海城!”
李逵聲音滾雷震天,伴著夜色傳遍四方。
下一刻,城郊三處埋伏齊動!
北嶺密林中,數千身披綠色迷彩的元素傀儡應聲而起,雙臂展開,一道道雷光元素符文亮起,凝聚成整齊鋒線。帶頭者正是李逵昔日同窗白露,今為魂殿雷係宗師,她的身後,還有二百多位來自各地的失散校友與學院幸存者。
南方赤港,水霧氤氳,一艘艘潛水機甲艇悄然浮出水麵,甲板打開,百餘台水陸兩棲源能機甲立於其上,統一的金藍紋路昭示著他們的出身帝國第九機械艦隊舊部!而那名領軍的獨眼漢子,則是趙天一的親弟,趙烈!他高舉戰斧,沉聲怒吼:“為我哥,也為這片城,衝鋒!”
而最令人震撼的,是來自西部沙漠邊境的援軍。
一整隊鐵流滾滾、塵浪席卷,那是寧皓月率領的魂殿戰團本部!五十台全新改造過的“冰火蜥蜴龍式”源能重裝戰獸,如山如嶽,張牙舞爪地碾壓而來。寧皓月立於戰獸之巔,一襲黑金戰袍,滿頭青絲高束,眉眼之間凜然王者之姿。
“東海皇脈,當由吾兒承之!”她冷聲宣布。
城下三軍集結,旗幟飄揚,“李”字金印浮現在每麵旗幟中央。短短半個時辰,萬餘兵馬雲集於廢城之外。
而在遙遠的東海皇都,禦前大殿內卻是一片混亂。
“亂臣賊子!”皇帝陛下一掌拍碎禦案,眼中暴怒滔天。
“他竟敢自立皇脈!?還昭告天下?簡直——簡直反了他了!!!”
群臣低頭噤聲,卻無人再敢說“不過一個試探”。皇後臉色蒼白,撫額輕歎:“陛下,他動了那塊廢土,不尋常了。”
大將軍夏侯蒼上前一步:“陛下,是否先派三軍圍剿,擒殺李逵?”
“不。”一位身穿道袍的老者低聲道,那是帝國智囊“太玄宗師”,他麵容陰鬱,目光幽深:“陛下,此子一旦動東海,便不可能再止。此番若勝,舊臣歸心;若敗,便是叛軍之名。可若我們立刻揮兵圍剿……就等於承認了那場舊案的真實。”
“你是說……先前朕殺的,真是太子李燼!?”皇帝目露殺機。
“這件事……臣不敢妄言,但此子確實喚醒了太子血脈所遺的舊約。”
“那便去東海,殺了他!”皇帝猛地轉身,“不惜代價,東海不可失!”
禦前緊急調動三大主力軍團——“龍騎軍”“重星營”“蒼雷騎”火速南下,皇帝更是派出隱秘暗廷“夜鴉部”,十位刺殺大師混入東海城。
而此時東海城廢墟之上,李逵正召開戰前議會。
“舊臣前來報到!”
“東海血脈,誓死追隨!”
一位位來自帝國邊疆、地方封鎮的異姓世家、舊臣後人逐一現身。他們本不敢反,直到李逵的火焰信號升起,血脈中的忠誠仿佛再度燃燒。
李逵看著他們,麵容沉靜如山:“此戰之後,東海不再為帝國之附庸!”
“若我死,爾等即散——保爾等之族。”
“若我勝——東海當立!”
眾人齊聲唿嘯,山穀震動!
風如劍嘯,卷動著塵沙與哀思,三炷香在夜風中搖曳,如同昔日戰友未竟的魂靈,繚繞不散。李逵跪坐在灰燼中,戰甲上的劃痕還帶著血跡,那是晝夜征戰的印記。他雙手合十,額頭貼地,聲音低沉卻清晰,如雷在地底滾動:
“趙天一,唐傲天,沈星宇……我迴來了。”
灰燼隨風起伏,仿佛迴應他的低語,碎石間,一枚鏽蝕的機械徽章被風吹露,是學院軍訓時發放的個人編號,趙天一的編號。
李逵伸手輕撫那枚徽章,指尖一震,眼眶卻無聲泛紅。他緩緩站起身,披風獵獵,一步步踏入死寂的廢墟深處。
萬千將士靜默不語,他們沒有見過這樣肅穆的李逵。
此刻,他不是戰場上的主帥,不是東海皇脈的複興之主,也不是加冕的城主。
他隻是一個,迴來為故人點香的少年。
但正是這份沉重的靜謐,讓每一位士兵都心頭發緊。
他們知道,風暴將臨。
與此同時,另一邊,蛛母教的蛛巢塔樓之巔,夜色壓抑如鐵,月光冷冷灑落在層層盤繞的蛛絲與藤蔓之間。
那位銀發女人靜立塔尖,披著一身黑紗長袍,蛛形麵具在月光下散發出淡銀色冷芒。她的身形修長,體態妖冶而森冷,赤足踩在蛛絲之上,卻無聲無息,如同懸空而立。
她的聲音緩緩響起:“那個孩子……終於來了。”
身後,兩個黑影從陰影中浮現,單膝跪地,聲音沙啞低沉:“‘聖母’,是否要現在出手?”
銀發女人未語,纖手輕輕抬起,指尖一滴墨黑的血珠悄然滑落,滴入蛛絲中,頃刻間整座蛛巢如同共鳴般顫抖,低低轟鳴。
“還不到時候……他要見的‘真相’,還沒來。”她的聲音如同毒霧纏繞耳際,“讓他們進來,讓他們一寸一寸地踏入這座舊地……踏入,他們想要複興的‘皇朝’。”
“你們不懂,”她轉身,目光隔著麵具投向遠方火光震天的城外,“這一城的塵土,埋葬的不是屍骨,而是——七百年的詛咒。”
“若他執意複興,就要承受這詛咒的代價。”
“若他真是那個人的後裔……”她聲音突然冷了幾分,“那這場‘命運的對賭’,就該迎來終局了。”
她伸手,輕輕撥開一縷蛛絲,那蛛絲之下,是一塊裂開的地磚,裏麵赫然鑲嵌著一麵古老的銅鏡。
鏡麵泛起漆黑霧氣,隱約間,有無數人影在扭曲掙紮——那是“鏡魂囚牢”。
“……李燼,你的兒子來了。你,還記得他嗎?”
鏡麵之中,一雙蒼老卻痛苦的眼睛微微睜開。
一封塵封十七年的密信,自李逵複興東海皇脈的那一刻起,便由魂殿教主寧皓月親自送往天下各處。
信中沒有半句求援,隻有一句話:“昔日之約,今日可履?”
信至之地,風起雲湧。
南疆大漠,火浪軍團從赤焰沙地中轟然升起,戰士們身披赤銅重甲,身後拖曳著上百台改良型蒸汽重炮,足以橫掃五裏地。火浪軍團副統帥、赤火軍神“穀原赫”親筆迴信:“十七年前,太子殞,帝國蒙塵,我等按誓蟄伏。今日太子子嗣舉旗,火浪軍當率十萬鐵騎,赴東海!”
北境雪原,冰紋騎士團在暴雪中調轉巨象戰車,戰車上雕刻著皇脈舊徽。騎士長“司徒晟”披風翻卷,望著黑白天際,淡然道:“若非東海舊皇恩澤,我父一命早亡於雪獄。今日恩報,戰死無悔!”
西海港口,深藍海軍群艦破浪而出,艦首插滿皇脈之旗。海軍元帥“赫蘭提”一聲令下,五千名擅長操控水係源能的海戰術士隨艦而行,形成海上防禦壁壘。天空中,數百艘浮空艇編隊飛行,直指東海舊地。
中原腹地,十六座曾經宣誓效忠太子的郡城同時打開城門,百萬義軍集結,城牆之上焚香鳴鼓,舊臣穿戴舊時朝服,對天宣誓:
“我等不為李逵,隻為正統清君側!”
更有甚者,隱匿於市井的“九州舊宗”,那是昔日由皇室暗中扶植的九大武魂家族。他們本已凋零於亂世,卻在此刻悄然出世,各族長齊聚東海舊地,圍繞李逵營帳肅立不語。
寧皓月親自接見眾人,麵無表情地朗聲道:“今日之後,不再稱我為魂殿教主,隻問我一句:李二在,誰敢欺他兒?”
“若我兒死,便是這東海帝國葬!”
營帳外萬軍轟然迴應,如山洪崩騰:“吾等隨李逵,重鑄東海!”
帝國皇宮深處。
禦前議會陷入空前混亂,老一輩的重臣跪在龍榻下,驚恐地顫聲說道:“陛下,義軍人數恐已破千萬……!”
皇帝猛地起身,一掌震碎禦案,厲聲吼道:“朕早知李逵不凡,豈料他早成氣候!今日之事,若朕不斬草除根,東海將無朕之子孫立足之地!”
“傳令三軍!天幕軍、焚城師、黑鴉營,全體出動!”
“東海之亂,今日必須葬於亂軍之中!”
與此同時,一道密令悄然傳往蛛母教蛛巢:“殺了他。”
可惜,遲了。
因為在東海舊地的廣場上,李逵已抬起了手中信號槍,扣下扳機。
赤色信號彈破空而起,像一道怒火撕裂夜空。
他沒有說話,隻是目光冷峻如鋼,一字一句:“今日,我李逵,奪迴我父之國、我母之名、我家之血。”
“隨我者,東海重鑄!”
“阻我者,血灑九州!”
天幕燃燒,萬軍怒吼,旗卷山河。
大慶年二百二十年,暮春。
四海驚雷!
李逵親率數千萬部眾,連克東南數十重鎮,烽煙所至,王旗飄揚。昔日機械武魂學院的少年,如今已是鐵血主帥,皇脈之子,九州義軍共主!
他親手擎起“東海正統”的金黑雙紋大旗,旗上金龍盤踞、泣血含珠,其下書四字:
“李氏複國!”
東海城,昔日繁華如畫,如今卻成蛛母教的孽巢。蛛絲盤城,毒瘴蔽日,城頭倒掛著蛛巢教的血紋聖旗,異族在城中橫行無忌,昔年隕落的師長英魂仿佛仍在哭泣。
但這一次,他們等來了歸人。
李逵身披黑金戰甲,肩扛源能斬輪槍,率五千機械騎士先行衝鋒。他的戰馬為冰火蜥蜴龍“煌牙”,一躍數丈,吐息之間焚冰交錯,所過之處蛛人化作灰燼。
“昔日之仇,今日還清!”李逵怒吼。
元素傀儡如潮水湧入街巷,鉑金級坦克轟塌蛛塔,魂殿術士結陣於天,九天雷火自雲層傾瀉,燃盡蛛母教的黑血祭壇。
蛛母祭司臨死前嚎叫:“你……命定將亡於……皇血之手……”
但李逵不理。
他走入昔日學院殘骸,將一塊刻有“李燼之墓”的青碑重新立起,焚香三炷。
“兄長,仇報了。”
三軍默哀,旌旗低垂。
關山為帝國西南雄關,千年不破之地。
李逵未攻城,先攻心。
他派出使者,攜帶太子遺詔、皇脈血印,遊說守將“馮烈山”。馮烈山本為太子舊臣,一夜未眠,望著家族世代效忠的血印淚流滿麵,翌日獻關投誠。
樓山城,帝國南部重要機械城防點。
李逵親率重裝部隊,空投四千傀儡兵團自浮空艇一躍而下,夜襲城牆。
密林間,寧皓月布置靈陣,映照虛幻東海昔日盛景,迷惑守軍。待敵驚惶失措時,李逵身先士卒,斬殺敵將樓仞雲於城頭,收編三萬俘軍。
金城,帝國第二都。
帝國調集十七萬精銳重兵固守,自信城池天塹不可破。
李逵卻於三日前,派人攜帶百台“地脈挖掘機”,從金城下方引爆五條地脈源能脈絡,一聲巨響,城東一角崩塌,百萬義軍蜂擁而入。
城中烈焰衝天,皇旗化為碎灰,昔日的“帝都副都”,一夜淪陷!
而李逵卻隻帶走一物——
那是金城的“鎮國鍾”。
昔年太子登基時敲響,如今被李逵斬斷鎖鏈,帶往樊城。
他說:“該讓真正的皇室,再敲一次這鍾了。”
四月末,春雷再響。
九州震顫,李逵親率三千萬大軍,自金城北進,兵臨帝國正都樊城!
樊城高牆百丈,護城陣法七層,鎮國神像俯瞰天下,城內駐軍八十萬,還有“天幕軍”“焚城師”“黑鴉營”三大親軍把守。
帝都貴族集結大殿,哭求陛下啟用鎮皇聖器,但皇帝不為所動,隻冷冷一言:“朕不動,是等他犯錯。”
宮中,龍榻之上,皇帝目光陰沉。
“他終究要親上城頭,屆時讓他血灑龍階。”
然而。
李逵站在城外,不攻不戰,隻敲響了那一口“鎮國鍾”。
咚——!
金鍾響,迴蕩百裏。
那一刻,帝都百姓齊刷刷跪下。
因為那鍾聲,正是十七年前太子李燼登基時的鍾聲。
“太子迴來了嗎?”
“我們,還認得那聲音……”
夜深沉,龍脈浮動。帝都樊城,鍾聲迴蕩如神諭,鑄鐵之音仿若從血脈深處叩響記憶,叫人心神震顫。
禦前大殿之中,紫金龍燈高懸,銅爐沉香繚繞,天子披金龍冕袍,端坐於九階之上,麵如寒鐵,眸若夜淵。
“誰——敢——叛——我?”
他一字一頓,聲如雷鳴,滾滾而下,震得階下百官心肝俱裂,眾人皆俯首不語,不敢一言。
這位帝王,乃東海中興之主,自李燼死後登基三十年,殺伐果決,鐵血鎮朝,誰人不懼?然今日,鎮國之鍾再鳴,恍如舊夢重燃,令這偌大的帝都,如臨風中殘燭。
忽有內監疾步入殿,跪地稟報:“啟稟陛下,神策院大司長尉遲翁、天書官沈仲墨、禁軍副統劉厚文、上將軍馮烈山……皆……皆於子時,開啟內門三關……”
“何!?”皇帝霍然起身,龍袍獵獵作響,“開門作甚?!”
“臣……臣不知,但城門已開,三司印鑒皆在……恐……恐防不住了……”
“放肆!”皇帝一掌擊碎金紋扶手,怒火中燒,卻又猛然僵立原地。
那“鎮國鍾”之音,敲得並非城池之門,而是他魂魄中,始終不敢麵對的幽影。
——李燼。
他曾是太子,正統皇脈,少年英姿煞露,文武雙全,身後百官如山;而他,隻是庶出皇子,寄人籬下,少時卑微如塵。
他恨,恨自己永遠走不出那道“嫡庶之隔”。
而當李燼死於“蛛母教叛亂”之夜,他便命天策密衛焚盡東海舊府,毀其一切舊籍,隻為斷絕其子嗣歸來之路。
卻未料,舊火未熄,逆骨重燃!
城南城門處,三千萬義軍靜候號令,旌旗獵獵,槍影如林,魂能戰甲寒芒萬裏。
李逵立於長龍戰陣最前,黑金披風隨風鼓舞,手執帝火令,眼神冷峻,望著那座他夢中無數次重返的皇都。
他未曾言語,隻輕輕伸手。
“開陣。”
號角響處,百萬機甲齊步而出,三十六翼靈陣浮於空中,天幕震蕩,似有神靈降世。
此時,寧皓月與李二從中軍緩緩而來。
李逵迴身,沉聲道:“娘、爹,孩兒已至皇階之前。”
李二未語,隻拍了拍他的肩,眼中含淚而不語;寧皓月則淡然點頭,目光深遠:“記住,你不是為仇恨而來,而是為公道。”
李逵抱拳,長跪於地。
他自懷中取出一物。那是李燼生前留下的玉簡,封有太子遺詔。
“我父,本應是帝。”
“今我代父,複國還魂!”
語罷,他將玉簡高舉,魂能灌注,一道金文自虛空浮現,直衝天穹,照耀樊城九門!
其上赫然寫道:
東海太子李燼詔曰:倘我一脈凋零,吾子若在,得見此詔,天命歸焉。帝權所授,非以血,而以德。
一時間,城中無數士卒、百姓伏地痛哭。
“太子還魂矣!”
“皇兒歸位矣!”
三萬舊部,四方義軍,齊聲高唿——
“迎正統!立李逵為帝!”
而此時,皇宮深處。
天子呆立殿中,雙目赤紅。
“他竟真迴來了……”
他緩緩坐迴龍座,手中握緊傳國玉璽,指節泛白。
“當年你父遺詔交給李二……嗬,我便知,終有一日會來問我要這江山!”
忽而,一陣劇烈咳嗽襲來,他抬袖一擋,吐出一口黑血。
身後內侍驚唿:“陛下!天衰症又發!”
“閉嘴!”皇帝怒吼。
他知自己大限將至。
更知——此役若敗,不止是江山,連魂殿封印的“蛛母真核”,也將被掀開!
“傳令三軍,焚我靈脈,鎮魂封境!若李逵敢登龍階,便,屠他三千萬兵馬,與我葬此帝都!”
然而,天命已轉。
李逵未動,帝都城牆卻自行崩裂。
隻見一名老者踏空而至,白須飄飄,手執金色詔書,乃帝國尚存最古老的“九司長老”之一——
“韓伯言。”
他揚聲道:
“天策元年舊臣韓伯言,在此宣讀太子舊詔——太子李燼已死,其子李逵血脈承繼,諸侯聽命,百官退位,帝座還宗!”
轟——!
全城沸騰!
李逵緩步登上皇階,腳踏龍紋,每一步都響徹蒼穹,似有萬靈低語。
帝宮正門,緩緩而開。
那位病弱的皇帝,坐在龍椅之上,終於露出一抹淒然之笑:“你……贏了。我……終究不是那條真龍。”
李逵望著他,良久不語,隻輕輕道:“我本不爭。可你連我父之魂,也不放過。”
皇帝身軀一震,忽而狂笑,血從口角溢出。
“哈哈哈!好,好一條李家逆子!去吧,登帝登得快,天命來得狠!你知道這帝位下,埋了多少命嗎?!”
他仰首狂笑中,氣絕龍椅,死不瞑目。
三日後的龍血之雨,乃是帝國曆史上的一場重大變革。天降靈光,似乎象征著一種新的時代即將來臨。然而,麵對這場突如其來的革命,無法單純依賴傳統的象征性解讀。對這個事件的理解,必須建立在更為客觀、實際、曆史唯物的角度來審視。
李逵的登基,不僅僅是個人的勝利,亦是一種社會力量和曆史條件的必然產物。正如任何曆史變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它必然會受到社會經濟基礎、階級鬥爭以及時代發展趨勢的深刻影響。
第一,階級矛盾的推動。
東海帝國的建立並非一蹴而就。盡管東海帝國的皇權表麵上持續存在,但其實背後早已積累了諸多階級矛盾。在外敵侵擾和內政腐化的雙重壓力下,統治階級的腐化和壓迫已經達到頂點。
李逵的父母,作為當年東海城的太子與太子妃,在年輕時便代表了貴族階級的代表。李逵出生時,便成為了眾多貴族紛爭的焦點,東海帝國的實質統治者一直是以李二和寧皓月為主導的外部力量。
李逵的父母在當年將自己的兒子交由李二與寧皓月撫養,並將部分軍政大權移交給他們,這一舉動本身就意味著帝國貴族內部的深刻分裂。原本僅僅是為保證李燼的後繼問題,而不得不采取的權宜之計,最終成了李逵後來複國的巨大契機。
長期以來,帝國的統治體係一直是高度集中的,東海皇族雖表麵上擁有皇位,但實際掌握權力的卻是那些代表著龐大軍事力量和經濟資源的地方貴族。李逵能夠在這場政治變革中嶄露頭角,正是因為他既得到了這部分貴族的支持,又能夠利用他們對國家現狀的深刻不滿。
這種階級的衝突不僅僅是個人間的權力博弈,而是整個社會結構的深刻裂痕。李逵能夠在這場階級鬥爭中站穩腳跟,完全是社會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後,形成的必然結果。
第二,社會基礎的變遷。
李逵的複國並非僅僅依賴於其個人的魅力或一場“英雄主義”的冒險,而是建立在一個更加複雜的社會基礎上。
其一,從經濟基礎來看,東海帝國的土地和資源被嚴重過度開發,貴族階級通過不斷壓榨農民和底層勞動者獲得財富,整個國家的貧富差距極為懸殊。帝國的經濟基礎已經逐漸脫離了早期農業社會的形態,逐步進入了更為複雜的工業化和機械化階段。隨著機械武魂學院的崛起,新的生產力開始迅速湧現,先進的戰鬥機器、元素傀儡以及機械騎士等高科技軍事力量成為東海帝國的核心競爭力。
這種技術和生產力的飛速發展,推動了一個以李逵為代表的新的社會力量的崛起。李逵率領的五千機械騎士、數千具元素傀儡和鉑金級源能坦克,在當時的戰爭中展現出無與倫比的優勢。這些新興的力量成為了改變局勢的關鍵因素。
其二李逵的複國,實際上是社會基礎發生巨大變化的直接表現。新興的技術力量和人類社會的生產關係深刻影響了政治結構的轉型。在李逵登基前的數年間,東海帝國的貴族已逐漸失去了對這些新興力量的掌控。而李逵與寧皓月、李二等人的結合,則代表了新興科技力量與傳統權力的融合。這種力量的交替,不僅是帝國內部階級鬥爭的直接結果,也是社會經濟形態變遷的反映。
第三,意識形態與政治合法性的構建。
李逵複國的過程中,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是政治合法性的構建。李逵並非憑借單純的軍事力量實現了自己的目標,而是通過複雜的政治操作和民眾情感的調動,逐步鞏固了自己的統治地位。
李逵宣布複興東海皇脈,追認李燼為正統太子,這一舉措不僅僅是為了恢複家族的榮光,更多的是為了在民眾中獲得支持。在那一時期,東海帝國的百姓已經深陷在長年累月的戰亂與貧困中,對於新興力量的崛起充滿了期待。李逵通過這種象征性的行為,成功地獲得了民眾的支持與認可。
然而,這一政治合法性並不是憑空產生的。李逵的父親李燼和太子妃的背景本身就賦予了李逵複國的曆史理由。這一背景,成為了李逵能夠順利轉型為一位合格帝王的最強支持力量。無論是在宮廷內,還是在廟堂之外,李逵的血脈背景和家族傳承是他登基的關鍵因素之一。
同時,李逵複國的過程中,他並未完全依賴傳統的“血脈合法性”,而是通過一係列軍事行動以及對民眾的精神號召,結合時代發展與技術變革,進一步強化了其政治合法性。他通過戰爭和科技力量的雙重勝利,重新塑造了東海帝國的未來。
李逵登基後,雖然短期內成功地穩定了帝國的政權,恢複了東海皇族的榮耀,但從曆史的長遠眼光來看,這一變革並非能夠徹底解決帝國內外的根本問題。帝國的未來,依然麵臨著巨大的挑戰。
其一,東海帝國的階級矛盾並未得到根本化解。雖然李逵通過一定的政治手段暫時平息了貴族與新興力量的衝突,但這隻是一個暫時的解決方案。東海帝國的財富仍然高度集中,貴族階層對財富的掌控依然沒有本質變化。農民與勞動人民的困境依然沒有得到有效改善,這種深刻的社會矛盾,極有可能在未來某一時刻再次爆發。
其二,東海帝國的軍事力量雖然在短期內得到了鞏固,但這些力量的高度集中,仍然讓社會的各個層次處於一種不安定的狀態。以機械騎士為代表的現代化軍隊,能夠在短期內壓製敵對勢力,但這種力量若失去控製,則可能引發一係列的政治危機和社會不穩定。
其三,從曆史的眼光來看,李逵的複國雖然代表了一個新的政治秩序的誕生,但曆史的車輪總會以更為宏大的視角迴顧這段曆史變革。或許,幾十年後,東海帝國的覆滅將成為曆史的注腳,而李逵的複國之舉,將被視為一次曆史的浪潮中的必然現象。
在這顆龐大而複雜的機械星球上,星際文明與曆史交織,權力、科技、與未知的力量構成了宏大的宇宙畫卷。整顆星球並非單一而簡單,它由數片大陸所構成,每一片大陸都由兩大洲組成,每洲又有數百個國度,綿延成無盡的邊際。東海帝國,作為其中的一個微不足道的存在,雖然一度輝煌,但它的曆史,在這浩瀚的星球麵前,隻能算作是過往雲煙。任何一個在機動世界裏行走的人,都能輕易抹去東海帝國曾經的光輝,因為機械星球的變化,永遠比任何曆史都來得更為快速、深刻、無情。
這一切,起源於數萬年前,機械文明的誕生。當時的星球並不如現在這般機械化,原始的自然與科技並存,但某次毀滅性的戰爭後,星球進入了大規模的機械化改造期。原有的自然界與文化體係在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無數機械國家、鋼鐵帝國與人工智能管理下的星際秩序。
東海帝國作為其中之一,雖然曾有過短暫的輝煌,但它的根基終究依賴於人類的曆史與思想體係。而隨著機械文明的崛起,這些傳統的帝國與貴族體製早已逐漸式微。機器、人工智能、能源和係統才是真正的統治者。東海帝國的盛衰,隻是這顆星球曆史中的一小段插曲,隨著時間的流逝,它逐漸被新的、更加複雜的社會係統所取代。
即便如此,東海帝國依然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在其文化、科技、以及血脈方麵。李逵的家族,雖然背負著複國的使命,但在機械星球廣闊的曆史長河中,依然顯得如此微不足道。機械世界的規則不是血脈傳承,而是技術創新與控製的勝利。
如同所有星際文明一樣,東海帝國的曆史並未因李逵的複國而煥發新的生命力。它的複興,最終也隻不過是曆史潮流中的一個迴光返照,隨著東海帝國的迅速崛起和沉寂,星球的曆史軌跡也在悄然變化。李逵雖一度成功登基,卻難以掩蓋大勢已去的事實。
一度,李逵的複國曾激起了一陣驚濤駭浪——機械騎士、元素傀儡、源能坦克等武器都曾是東海帝國的象征。然而,在更廣闊的世界裏,機械技術的飛躍與人類思維的轉變,讓這些曾經代表著力量與榮耀的武器,逐漸淪為過時的技術遺產。新的帝國在機械星球上崛起,那些傳統的血脈與文化,早已成為塵封在曆史中的古老故事。
盡管機械星球上充斥著各種新興的力量,東海帝國依舊沒有完全放棄它的身份。在李逵的統治下,雖然已經有了新的開端,但他和東海帝國的命運並沒有因為機械化戰爭的勝利而真正得到改變。即使東海城的廢墟被重新建立,帝國的文化、血脈、以及許多外部的強大勢力都對其產生了深遠影響,東海帝國依然麵臨著全麵的轉型問題。
李逵在位後的十年間,雖然試圖將帝國的權力逐步過渡到機械力量的掌控中,然而由於技術基礎的相對薄弱以及帝國與周圍強國的複雜關係,東海帝國依舊無法在這一波機械化浪潮中脫穎而出。隨著全球化的加劇,星際間的交流愈發頻繁,東海帝國逐漸成為了一個被更多先進國家和技術所取代的存在。
在某些更加進步的國家中,已經開始了超越機械化的科技革命,人工智能的深度進化使得傳統的軍隊與國家管理模式顯得極其陳舊。而李逵所建立的帝國,依然在不斷尋找能夠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方式,但顯然,這一切變得越來越困難。
機械星球上的力量格局,遠遠超出了單一帝國所能抗衡的範圍。隨著時間的推移,機械帝國之間的戰爭逐漸失去了其傳統意義上的“帝王爭鬥”,而轉向了全新的、更為複雜的科技競賽。不同的星際力量,依賴著不同形式的能源與技術展開競爭,帝國的疆界不再僅僅以國土為界,而是以技術、資源和知識為基準。李逵曾經所代表的東海帝國,逐漸被新興的科技聯盟所替代。
這些新興的科技聯盟,摒棄了舊有的血脈與封建體製,轉而依靠全新的社會組織形式與科技管理機製,推動著機械星球向著更加現代化的未來進發。這些聯盟無疑擁有更加先進的技術與資源,而東海帝國,這個曾經以機械騎士與元素傀儡為傲的國度,早已無法跟上時代的腳步。
從唯物史觀的視角來看,曆史的車輪從未停止過前進,盡管無數的王朝興衰、英雄冤屈、帝國崛起與滅亡,仿佛都在宇宙的宏大背景下顯得微不足道。每一個國家、每一位統治者,甚至每一個決策者,在曆史的長河中都不過是短暫的一瞬,而唯有物質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關係的變革,才是推動曆史前行的真正動力。帝國的更替、文明的演進,都無一例外地受製於這一不以個人意誌為轉移的規律。
東海帝國的輝煌、衰落,李逵的複國、坐上東海皇位,乃至其帝國解體的種種經過,都是曆史車輪前進過程中的一部分,仿佛曆史的波瀾中漂浮的浮木,最終無法逃脫被吞沒的命運。
曆史的車輪,依靠物質生產力的不斷提升和社會結構的持續變化而不斷前行。東海帝國的輝煌,不是偶然,而是曆史進程中的一種偶然現象,是在特定曆史條件下產生的一種“爆發”。但一旦社會生產力的上限到達,社會關係不再適應新的物質基礎時,無論多麽輝煌的帝國也會走向衰亡。李逵的複國、東海帝國的興盛,隻是曆史長河中的一段瞬息。
東海帝國的最終解體,並非某個帝王的失敗,而是曆史發展的必然結果。生產力與社會關係的深刻矛盾,始終無法逃避。當機械星球上的技術發展與物質生產方式日新月異時,曾經的帝國製度,甚至連同李逵所代表的複國情懷,都在這股曆史洪流中變得微不足道。
曆史並不會因此停滯。東海帝國的崩塌隻是曆史前進中的一環,世界並未因為它的衰敗而停下腳步。在機械化與科技的驅動下,新的社會關係、新的生產力,甚至新的帝國形式正在孕育。新的星際文明將在東海帝國的廢墟上崛起。
(第二卷到此結束,感謝諸位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