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料事如神
穿越三國:呂布成為我嶽父 作者:城東市的席大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孫瓚聞訊反而不逃。
他罵了一句:“伯安真乃一介臭酸文人!他如此行軍打仗,如同兒戲,安有不敗之理?”
他隨即召集精銳勇士數百人,順風縱火,趁勢突襲。
劉虞大敗而逃,藏至居庸縣。
~~
公孫瓚率部追擊,兵圍居庸。
他三日陷城,並抓獲劉虞。
恰好,朝廷使者段訓前來。
段訓宣布增加劉虞的封邑,讓劉虞掌管北方六州事務。
~~
公孫瓚竟然異想天開,竟然借機讓段訓代表朝廷封他為前將軍、易侯、假節,督青、幽、並、冀四州,節製曹操和袁紹、袁術。
他還借機誣陷劉虞之前與袁紹合謀讓劉虞要當皇帝。
他喪心病狂地脅迫段訓將劉虞斬首,並讓段訓送劉虞首級到京都。
~~
在公孫瓚的威脅下,段訓命懸一時,不敢不依。
段訓隨即下令斬殺劉虞。
他拎劉虞首級迴京都,半路被劉虞故吏尾敦劫走劉虞首級。
尾敦安葬了劉虞。
~~
不過,公孫瓚的後遺症迸發了。
劉虞死後,其舊部齊周、鮮於銀推舉閻柔為烏桓司馬。
這閻柔智勇雙全,而且有萬夫不當之勇。
閻柔與公孫瓚部將鄒丹戰於潞河之北,斬殺鄒丹等四千餘人。
烏桓峭王及後與劉虞子劉和,向袁紹借兵。
然後,劉和率部攻伐公孫瓚,破公孫瓚於鮑丘,又斬殺公孫瓚二萬餘人。
~~
公孫瓚這迴慘了,節節敗退,而戰死者居多。
袁紹抓住機會,反過來利用劉虞的兒子劉和打著正義旗號,聯合烏桓及劉虞舊部圍攻公孫瓚。
袁軍以步兵、弩兵戰勝公孫瓚之騎兵。
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全軍覆沒,實力大為削弱。
~~
銳氣被挫,公孫瓚的雄心也因此大為減退,心理異常。
於是,他便勞民傷財,又修建易京樓,欲自守幽州。
袁紹指揮大軍,包圍公孫瓚各部兵馬,包圍易京樓。
袁軍久困易京樓。
此時,公孫瓚心態嚴重失衡。
他竟然對被圍困部屬也不派援軍,並找一群大嗓門婦女來傳達自己的各項指令。
他精神失常,逐漸疏遠自己的幕僚和將校。
其麾下各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自動瓦解。
漸漸的,公孫瓚完全瘋了。
他竟然命人焚燒易京樓,自己領家眷跳樓自焚,十分奇葩。
~~
袁紹指揮大軍,奪取幽州。
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袁紹浴血奮戰,損失慘重,好不容易得到幽州。
他在狂喜之際,忽然有哨騎來報,稱趙雲率部襲來,後軍大亂,請主公速速快跑。
這哨騎說話很有水平。
他說請主公速速快跑,而不是速速逃跑。
不然,袁紹聽到逃跑二字,可能會斬了這哨騎。
~~
袁紹心裏明白,這是李白派人來撿便宜。
而且,這正是袁紹勞師疲乏之時。
他氣得一腳踹倒那哨騎。
他又拔劍而出,怒吼:“太白妖孽,安敢欺我?殺!”
於是,他指揮兵馬出擊,迎戰趙雲。
~~
趙雲智勇雙全,自然不會以攻對攻,自損兵將。
他率部襲擊袁紹後軍之時,奉令率部喬裝成幽州百姓的典韋及其部眾將士,早已先行潛入幽州。此時,典韋忽然率部從無數破房爛屋之中。
他們握戟提刀執矛,呐喊集結,衝殺袁紹中軍。
~~
典韋揮舞一雙大鐵戟,連砍袁紹數兵,奪馬躍馬,撲殺袁軍。
他所到之處,皆是血肉橫飛,血水飛濺。
他又如砍瓜切菜似的砍殺袁紹護衛,撲向袁紹。
袁軍無人可擋典韋之勇猛。
田豐、許攸、沮授見狀不妙,急令護衛保護袁紹出逃。
~~
袁紹倒也很有英雄氣概,竟然不逃。
他反而握劍,指揮護軍,與典韋及其所部拚命。
田豐和許攸無奈,喝令護衛架袁紹走。
袁紹前軍迴師殺來,卻被張遼率部伏擊。
~~
張遼橫刀躍馬,率步騎萬餘,先以箭雨射亂袁紹前軍,後又率部衝鋒。
袁紹前軍被張遼殺亂,首尾不能相顧。
此時,來自並州的田豫、牽招也率部殺來。
他們奉李白之令,暗中率部支援趙雲。
袁軍被攔截,進退不得,棄械跪地投降者達兩萬多人。
~~
並州兵不怕死,驍勇善戰,奮勇衝殺。
其呐喊聲比各路兵馬都要響。
嚇得袁紹身邊諸將士心膽懼寒,不敢迎戰。
他們護著袁紹,狂奔狂逃。
再也顧不上那些死戰不得逃生的袁軍將士。
~~
趙雲、典韋、張遼率部潛伏而來,為輕騎前進,攜帶錢糧不多,一直靠並州的田豫、牽招派兵護送錢糧北上接濟為生,十分不易。
此時看到袁紹終於殺公孫瓚,趙雲便發起突襲,拿下幽州。
待眾將士掃清殘敵。
圈圍降軍之後,趙雲拿出詔書,宣讀詔書。
任命棗祗為幽州刺史。
~~
棗祗是能臣。
他勸課農桑,積穀屯糧,勤修武備,管治地方,富有經驗。
他從被李白任用為典農司馬開始,便具體施行屯田。
他後任許縣縣令,又晉任河內郡太守。
他在郡縣一級,治理成效甚大,也積累了豐富經驗。
他適合當幽州刺史。
幽州也適合這樣的能臣。
~~
棗祗短短兩年裏,竟然躍居於一方諸侯。
他接詔後,激動淚流,十分感激李白提攜之恩。
他握拳發誓,永忠於李白。
為治理好幽州,累死也值。
幽州是北方邊境,距離雒陽甚遠。
李白可是把幽州邊境托付給棗祗啊!
這分厚恩,令棗祗感慨頗多,感恩感激。
~~
趙雲又宣讀詔書。
任命田豫為幽州兵馬左都督。
閻柔任幽州為兵馬右都督並兼任烏丸司馬。
牽招任並州兵馬左都督,齊周任並州兵馬右都督。
~~
河內郡那邊。
張泰也拿出詔書。
任命劉和為河內郡太守。
呂瑞玲任河內郡兵馬都督。
張合晉任偏將軍。
張遼、徐晃晉任中郎將,任參丞相軍事,暫在趙雲帳下聽令。
張合、張遼、徐晃心中惴猜:
接下來,太白丞相應該有重大軍事行動,需要他們出力。
~~
張泰暫兼許縣校尉、兵馬都督。
鮮於銀暫任許縣縣令。
趙雲、典韋、張合、張遼、徐晃遂班師迴雒陽。
張泰恰好南下。
眾兄弟會兵一處,甚是激動,甚是親熱。
他們又一起沿途巡視戲誌才修渠築壩建水庫情況,緩緩迴師雒陽。
張泰領鮮於銀到許縣上任。
~~
現在,無論誰到許縣任縣令,都隻得按前製度實施,篡改不得。
因為這裏的屯田製施行最好。
而且,鮮於銀雖不適合當縣令,卻有張泰督導。
許縣經濟狀況也好,僅次於雒陽。
漸漸的,鮮於銀也適應當縣令之職。
~~
不久,果然雷雨不停。
荀彧、戲誌才、趙雲對李白讚歎不絕。
其區域內百姓,也紛紛稱讚李白。
“太白丞相乃神人也!”
“太白丞相神機妙算,乃天人也!”
“太白丞相料事如神,乃仙人指路也!”
“吾等跟隨太白丞相,生當逢時,恰遇盛世!”
“有太白丞相在,吾等無憂也!”
“久聞太白丞相乃是神仙下凡,果真如此。”
~~
除雒陽、許縣、河內、並州、幽州之外,其他地方均有大量房塌、水淹農田、莊稼收成銳減、人口流失情況。
但諸侯混戰,各軍均要糧餉。
百姓無活路,遂不斷有人逃往雒陽、許縣、河內、並州和幽州。
李白管治區域,人口激增。
~~
漢末,原有人口六千多萬。
但因黃巾作亂,又因董卓禍亂,更因群雄混戰,征丁參戰,徭賦重,導致死亡率極高。
各路諸侯有時為了立威,隨意屠殺百姓,導致其區域內人口銳減。
~~
雒陽朝廷因李白掌權,勱精圖治。
其管轄區域內,人口仍有兩千餘萬人。
現雖不斷有人口流入,但因李白此前一直沒主動伐戰,其區域內平和,又施行屯田,兼之各路諸侯對雒陽小朝廷有所進貢。
所以,李白屯糧無數,屯錢無數。
而且,此前,棗祗所到之處,勤修武備,現雒陽、許縣、河內、並州區域,城厚牆堅。
此時,各地地震頻發,水患嚴重,錢糧緊缺,出現了大量的易子而食現象。
李白把握機會,主動迎接各地人口流入。
有人就有一切。
雒陽朝廷管治人口,激增至三千多萬人。
~~
在一番天災人禍之後,李白又推出貞觀之治的部分舉措。
他命荀彧出誥書,獎勵墾荒,去奢省費,輕徭薄賦,使民安定生產,耕作有時,衣食有餘,安居樂業。
對於力役征發,注意節製,不奪農時,並補發錢糧。
凡有災區,免除租賦,開倉賑恤。
他要求轄下各州郡縣,廢除宵禁,建立“互市”,讓民換取牲畜,用以農耕。
頓時,此舉再次轟動天下。
李白更得諸文武喜歡和崇拜了。
這個小朝廷,諸文武皆是李白攬來的,都是新人。
新人更好用。
世人無不歎服。
~~
荀彧靈機一動,請戲誌才為此舉措賦名。
戲誌才乃謀略大師,反應極快,遂取名為“建安之治”。
頓時,建安之治,名動天下,深入人心。
各路諸侯極其震驚,但無法複製,也無此人口。
~~
他罵了一句:“伯安真乃一介臭酸文人!他如此行軍打仗,如同兒戲,安有不敗之理?”
他隨即召集精銳勇士數百人,順風縱火,趁勢突襲。
劉虞大敗而逃,藏至居庸縣。
~~
公孫瓚率部追擊,兵圍居庸。
他三日陷城,並抓獲劉虞。
恰好,朝廷使者段訓前來。
段訓宣布增加劉虞的封邑,讓劉虞掌管北方六州事務。
~~
公孫瓚竟然異想天開,竟然借機讓段訓代表朝廷封他為前將軍、易侯、假節,督青、幽、並、冀四州,節製曹操和袁紹、袁術。
他還借機誣陷劉虞之前與袁紹合謀讓劉虞要當皇帝。
他喪心病狂地脅迫段訓將劉虞斬首,並讓段訓送劉虞首級到京都。
~~
在公孫瓚的威脅下,段訓命懸一時,不敢不依。
段訓隨即下令斬殺劉虞。
他拎劉虞首級迴京都,半路被劉虞故吏尾敦劫走劉虞首級。
尾敦安葬了劉虞。
~~
不過,公孫瓚的後遺症迸發了。
劉虞死後,其舊部齊周、鮮於銀推舉閻柔為烏桓司馬。
這閻柔智勇雙全,而且有萬夫不當之勇。
閻柔與公孫瓚部將鄒丹戰於潞河之北,斬殺鄒丹等四千餘人。
烏桓峭王及後與劉虞子劉和,向袁紹借兵。
然後,劉和率部攻伐公孫瓚,破公孫瓚於鮑丘,又斬殺公孫瓚二萬餘人。
~~
公孫瓚這迴慘了,節節敗退,而戰死者居多。
袁紹抓住機會,反過來利用劉虞的兒子劉和打著正義旗號,聯合烏桓及劉虞舊部圍攻公孫瓚。
袁軍以步兵、弩兵戰勝公孫瓚之騎兵。
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全軍覆沒,實力大為削弱。
~~
銳氣被挫,公孫瓚的雄心也因此大為減退,心理異常。
於是,他便勞民傷財,又修建易京樓,欲自守幽州。
袁紹指揮大軍,包圍公孫瓚各部兵馬,包圍易京樓。
袁軍久困易京樓。
此時,公孫瓚心態嚴重失衡。
他竟然對被圍困部屬也不派援軍,並找一群大嗓門婦女來傳達自己的各項指令。
他精神失常,逐漸疏遠自己的幕僚和將校。
其麾下各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自動瓦解。
漸漸的,公孫瓚完全瘋了。
他竟然命人焚燒易京樓,自己領家眷跳樓自焚,十分奇葩。
~~
袁紹指揮大軍,奪取幽州。
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袁紹浴血奮戰,損失慘重,好不容易得到幽州。
他在狂喜之際,忽然有哨騎來報,稱趙雲率部襲來,後軍大亂,請主公速速快跑。
這哨騎說話很有水平。
他說請主公速速快跑,而不是速速逃跑。
不然,袁紹聽到逃跑二字,可能會斬了這哨騎。
~~
袁紹心裏明白,這是李白派人來撿便宜。
而且,這正是袁紹勞師疲乏之時。
他氣得一腳踹倒那哨騎。
他又拔劍而出,怒吼:“太白妖孽,安敢欺我?殺!”
於是,他指揮兵馬出擊,迎戰趙雲。
~~
趙雲智勇雙全,自然不會以攻對攻,自損兵將。
他率部襲擊袁紹後軍之時,奉令率部喬裝成幽州百姓的典韋及其部眾將士,早已先行潛入幽州。此時,典韋忽然率部從無數破房爛屋之中。
他們握戟提刀執矛,呐喊集結,衝殺袁紹中軍。
~~
典韋揮舞一雙大鐵戟,連砍袁紹數兵,奪馬躍馬,撲殺袁軍。
他所到之處,皆是血肉橫飛,血水飛濺。
他又如砍瓜切菜似的砍殺袁紹護衛,撲向袁紹。
袁軍無人可擋典韋之勇猛。
田豐、許攸、沮授見狀不妙,急令護衛保護袁紹出逃。
~~
袁紹倒也很有英雄氣概,竟然不逃。
他反而握劍,指揮護軍,與典韋及其所部拚命。
田豐和許攸無奈,喝令護衛架袁紹走。
袁紹前軍迴師殺來,卻被張遼率部伏擊。
~~
張遼橫刀躍馬,率步騎萬餘,先以箭雨射亂袁紹前軍,後又率部衝鋒。
袁紹前軍被張遼殺亂,首尾不能相顧。
此時,來自並州的田豫、牽招也率部殺來。
他們奉李白之令,暗中率部支援趙雲。
袁軍被攔截,進退不得,棄械跪地投降者達兩萬多人。
~~
並州兵不怕死,驍勇善戰,奮勇衝殺。
其呐喊聲比各路兵馬都要響。
嚇得袁紹身邊諸將士心膽懼寒,不敢迎戰。
他們護著袁紹,狂奔狂逃。
再也顧不上那些死戰不得逃生的袁軍將士。
~~
趙雲、典韋、張遼率部潛伏而來,為輕騎前進,攜帶錢糧不多,一直靠並州的田豫、牽招派兵護送錢糧北上接濟為生,十分不易。
此時看到袁紹終於殺公孫瓚,趙雲便發起突襲,拿下幽州。
待眾將士掃清殘敵。
圈圍降軍之後,趙雲拿出詔書,宣讀詔書。
任命棗祗為幽州刺史。
~~
棗祗是能臣。
他勸課農桑,積穀屯糧,勤修武備,管治地方,富有經驗。
他從被李白任用為典農司馬開始,便具體施行屯田。
他後任許縣縣令,又晉任河內郡太守。
他在郡縣一級,治理成效甚大,也積累了豐富經驗。
他適合當幽州刺史。
幽州也適合這樣的能臣。
~~
棗祗短短兩年裏,竟然躍居於一方諸侯。
他接詔後,激動淚流,十分感激李白提攜之恩。
他握拳發誓,永忠於李白。
為治理好幽州,累死也值。
幽州是北方邊境,距離雒陽甚遠。
李白可是把幽州邊境托付給棗祗啊!
這分厚恩,令棗祗感慨頗多,感恩感激。
~~
趙雲又宣讀詔書。
任命田豫為幽州兵馬左都督。
閻柔任幽州為兵馬右都督並兼任烏丸司馬。
牽招任並州兵馬左都督,齊周任並州兵馬右都督。
~~
河內郡那邊。
張泰也拿出詔書。
任命劉和為河內郡太守。
呂瑞玲任河內郡兵馬都督。
張合晉任偏將軍。
張遼、徐晃晉任中郎將,任參丞相軍事,暫在趙雲帳下聽令。
張合、張遼、徐晃心中惴猜:
接下來,太白丞相應該有重大軍事行動,需要他們出力。
~~
張泰暫兼許縣校尉、兵馬都督。
鮮於銀暫任許縣縣令。
趙雲、典韋、張合、張遼、徐晃遂班師迴雒陽。
張泰恰好南下。
眾兄弟會兵一處,甚是激動,甚是親熱。
他們又一起沿途巡視戲誌才修渠築壩建水庫情況,緩緩迴師雒陽。
張泰領鮮於銀到許縣上任。
~~
現在,無論誰到許縣任縣令,都隻得按前製度實施,篡改不得。
因為這裏的屯田製施行最好。
而且,鮮於銀雖不適合當縣令,卻有張泰督導。
許縣經濟狀況也好,僅次於雒陽。
漸漸的,鮮於銀也適應當縣令之職。
~~
不久,果然雷雨不停。
荀彧、戲誌才、趙雲對李白讚歎不絕。
其區域內百姓,也紛紛稱讚李白。
“太白丞相乃神人也!”
“太白丞相神機妙算,乃天人也!”
“太白丞相料事如神,乃仙人指路也!”
“吾等跟隨太白丞相,生當逢時,恰遇盛世!”
“有太白丞相在,吾等無憂也!”
“久聞太白丞相乃是神仙下凡,果真如此。”
~~
除雒陽、許縣、河內、並州、幽州之外,其他地方均有大量房塌、水淹農田、莊稼收成銳減、人口流失情況。
但諸侯混戰,各軍均要糧餉。
百姓無活路,遂不斷有人逃往雒陽、許縣、河內、並州和幽州。
李白管治區域,人口激增。
~~
漢末,原有人口六千多萬。
但因黃巾作亂,又因董卓禍亂,更因群雄混戰,征丁參戰,徭賦重,導致死亡率極高。
各路諸侯有時為了立威,隨意屠殺百姓,導致其區域內人口銳減。
~~
雒陽朝廷因李白掌權,勱精圖治。
其管轄區域內,人口仍有兩千餘萬人。
現雖不斷有人口流入,但因李白此前一直沒主動伐戰,其區域內平和,又施行屯田,兼之各路諸侯對雒陽小朝廷有所進貢。
所以,李白屯糧無數,屯錢無數。
而且,此前,棗祗所到之處,勤修武備,現雒陽、許縣、河內、並州區域,城厚牆堅。
此時,各地地震頻發,水患嚴重,錢糧緊缺,出現了大量的易子而食現象。
李白把握機會,主動迎接各地人口流入。
有人就有一切。
雒陽朝廷管治人口,激增至三千多萬人。
~~
在一番天災人禍之後,李白又推出貞觀之治的部分舉措。
他命荀彧出誥書,獎勵墾荒,去奢省費,輕徭薄賦,使民安定生產,耕作有時,衣食有餘,安居樂業。
對於力役征發,注意節製,不奪農時,並補發錢糧。
凡有災區,免除租賦,開倉賑恤。
他要求轄下各州郡縣,廢除宵禁,建立“互市”,讓民換取牲畜,用以農耕。
頓時,此舉再次轟動天下。
李白更得諸文武喜歡和崇拜了。
這個小朝廷,諸文武皆是李白攬來的,都是新人。
新人更好用。
世人無不歎服。
~~
荀彧靈機一動,請戲誌才為此舉措賦名。
戲誌才乃謀略大師,反應極快,遂取名為“建安之治”。
頓時,建安之治,名動天下,深入人心。
各路諸侯極其震驚,但無法複製,也無此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