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散後,溫老爺特意將溫以緹拉到一旁,眼中帶著藏不住的笑意:“緹兒,你母親幫忙物色的鋪子有眉目了,就在國子監不遠的那條街。地段好,價錢自然比別處貴些。”
溫以緹眼眸瞬間亮了起來,語氣裏滿是驚喜:“這麽快?娘親真是太厲害了!”
看著孫女雀躍的模樣,溫老爺慈愛地笑道:“那是自然,自打知道你想開書局,她立刻派人四處打聽,還特意去崔氏走動。崔氏書香世族,若有人要轉手鋪子,消息自然靈通。”
溫以緹輕輕頷首,隨即認真問道:“祖父,孫女之前拿的三千兩銀子夠嗎?要是不夠,我明日再取兩千兩。這事絕不能用家裏宮中的錢,您和母親也別操心,我自己能解決。”
她說話時神色堅定,帶著幾分豪爽。
溫老爺笑著搖頭:“傻丫頭,跟家裏人提錢多生分?從前溫家小門小戶,日子拮據,每一文錢都要精打細算。今時不同往日,幾千兩銀子,家裏還是拿得出的。”
溫以緹卻固執地搖頭:“不行,家中的弟弟妹妹們尚未成家,日後處處都要花錢。孫女現在有俸祿、有賞賜,還能自己賺錢,真的不缺這些,隻要祖父不怪孫女沒給家裏補貼就好。”
之前溫以緹總惦記著往家中補貼銀錢,卻屢屢因公務繁忙遺忘。好不容易有一兩迴記起,特意將銀票鄭重送去給崔氏,卻反遭責罵。
“你在外頭打拚不易,自個兒留著傍身才是正理!”轉頭將銀錢原封不動塞迴溫以緹。
溫以緹又試圖將錢交給溫老爺,老爺子卻幾番推辭,終究拗不過長輩,久而久之,就作罷了。
溫老爺佯裝板起臉:“說的什麽話!哪有讓姑娘家出錢養家的道理?即便你當了女官,在祖父眼裏也還是孩子。”
溫以緹不服氣地反駁:“可父親、二叔當年在外做官,賺的錢不都交給家中嗎?”
溫老爺連忙擺手:“那都是老黃曆了,如今雖說沒分家,但各房的收入早就各管各的。再說了,你祖父如今也是三品大員,還愁這點銀子?”
溫以緹依然堅持:“即便如此,買書肆的錢也該我自己出。”
見孫女態度堅決,溫老爺無奈點頭:“罷了罷了,這點銀子犯不著咱們祖孫爭執。對了,你之前讓我打聽的那些有名的書局、書肆,我都問清楚了,城西、城南各有兩家,你打聽這些做什麽?”
溫以緹猶豫片刻,壓低聲音道:“祖父,我...我想寫書。”
溫老爺挑眉,打趣道:“喲,我們二丫頭這是想當大才女,寫出傳世佳作了?”
溫以緹臉頰微紅,有些不好意思:“不是,祖父,您別問了,等事情成了我再告訴您。現在才剛開始籌劃呢。”
溫老爺不再追問,隻是笑著點頭:“放心,鋪子這幾天就會買下,修繕也得些時日。”
溫以緹連忙道:“過幾天我把圖紙給您,讓母親照著找工匠修繕。”
溫老爺笑著應下,眼底滿是寵溺。
溫以緹返迴後宮後,徐嬤嬤也趕來稟事,“大人,您吩咐查的事有眉目了。先前救七公主時傳下的急救之法,太醫院並未編纂成冊。他們隻在京城幾處有名的醫館、藥堂推行,又在太醫院內組織了幾次研習。”
溫以緹垂眸頷首,眸中泛起思索的微光。
徐嬤嬤見狀,深知主子正陷入沉思,便不再多言。
她輕輕抬手示意,準備吃食。大人上了那麽久早朝,定是餓了。
而溫以緹依舊神色專注,眸中思緒翻湧,全然未覺周遭動靜,仿佛已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世界裏。
養濟院章程已然編撰完畢,幸得趙皇後在各地暗中鋪墊,溫以緹總算有了幾分底氣。
但她心中那團未熄的火苗仍在躍動,若想真正達成心中的夙願,還需做到萬無一失。
思及此,她將目光投向文人筆端。
大慶文風鼎盛,讀書人影響力深遠,能著書傳世者更是備受尊崇,被尊為“大儒”“大家”。
“大家”是指在某個領域有深厚造詣、成就突出且影響廣泛的人,更強調在特定領域的專業性和權威性。
“大儒”,主要指學問淵博、品德高尚的儒家學者,側重在儒家經典研究、思想傳承及道德修養方麵的成就,與儒家學說緊密相關。
隻是以她這般年輕的身份,想要寫出廣為流傳的佳作,非得另辟蹊徑不可。
此前早已備好的《耕方要略》與《疫中救民方略集》正是她蟄伏許久的伏筆,也更傾向於往“大家”的方向走。
但她心中養濟院要達成的,又有著“大儒”的內容和思想。
不過在此之前,溫以緹還需先寫兩本“前哨之作”探探路。
既然太醫院之前並未將溫以緹傳授的急救之法編撰成冊,溫以緹怎會放過這個機會?
她垂眸凝神,細細梳理著腦海中的日常急救之法,又將這些年從雜書野史、民間醫修處學得的實用偏方一一整合。
那些經過實踐驗證、有理可循的急救良方,非常有效果,她決心要將這些珍貴的經驗與知識,親手編撰成冊成一本可供世人傳閱的典籍。
不知不覺溫以緹的腹中隨著思緒翻湧,她匆匆用茶點墊了墊肚子,指尖在案幾上輕叩出急促的節奏。
溫以緹喚來了徐嬤嬤和安公公,讓他們去太醫院和司籍司,把能用的古籍、藥書都借來。
徐嬤嬤何等眼力,瞧著主子眼底迸發的精光,便知定是有了新謀劃,也猜到了是什麽方向當即應下。
“大人,奴婢再一並去尋尤掌藥問問。”
溫以緹聽後點點頭,徐嬤嬤又喚上安公公一道匆匆而去。
此時的尚宮局內,一切都按著溫以緹精心設計的軌道運轉。
與從前範尚宮事事獨攬不同,她早已將差事拆解分配妥當,多數事務交由下麵女官處理,隻在關鍵處親自把控大局。
範尚宮從前死死攥著權柄不放,或許是忌憚權力分散,又或許另有隱情。
可溫以緹目光早不局限尚宮局,哪裏會在意這點權力“旁落”?
但放權後的尚宮局反倒煥發出勃勃生機。
女官們手中有了實權,個個鉚足了勁兒做事,誰不想趁著這機會做出成績,比往日更添幾分勤勉。
溫以緹眼眸瞬間亮了起來,語氣裏滿是驚喜:“這麽快?娘親真是太厲害了!”
看著孫女雀躍的模樣,溫老爺慈愛地笑道:“那是自然,自打知道你想開書局,她立刻派人四處打聽,還特意去崔氏走動。崔氏書香世族,若有人要轉手鋪子,消息自然靈通。”
溫以緹輕輕頷首,隨即認真問道:“祖父,孫女之前拿的三千兩銀子夠嗎?要是不夠,我明日再取兩千兩。這事絕不能用家裏宮中的錢,您和母親也別操心,我自己能解決。”
她說話時神色堅定,帶著幾分豪爽。
溫老爺笑著搖頭:“傻丫頭,跟家裏人提錢多生分?從前溫家小門小戶,日子拮據,每一文錢都要精打細算。今時不同往日,幾千兩銀子,家裏還是拿得出的。”
溫以緹卻固執地搖頭:“不行,家中的弟弟妹妹們尚未成家,日後處處都要花錢。孫女現在有俸祿、有賞賜,還能自己賺錢,真的不缺這些,隻要祖父不怪孫女沒給家裏補貼就好。”
之前溫以緹總惦記著往家中補貼銀錢,卻屢屢因公務繁忙遺忘。好不容易有一兩迴記起,特意將銀票鄭重送去給崔氏,卻反遭責罵。
“你在外頭打拚不易,自個兒留著傍身才是正理!”轉頭將銀錢原封不動塞迴溫以緹。
溫以緹又試圖將錢交給溫老爺,老爺子卻幾番推辭,終究拗不過長輩,久而久之,就作罷了。
溫老爺佯裝板起臉:“說的什麽話!哪有讓姑娘家出錢養家的道理?即便你當了女官,在祖父眼裏也還是孩子。”
溫以緹不服氣地反駁:“可父親、二叔當年在外做官,賺的錢不都交給家中嗎?”
溫老爺連忙擺手:“那都是老黃曆了,如今雖說沒分家,但各房的收入早就各管各的。再說了,你祖父如今也是三品大員,還愁這點銀子?”
溫以緹依然堅持:“即便如此,買書肆的錢也該我自己出。”
見孫女態度堅決,溫老爺無奈點頭:“罷了罷了,這點銀子犯不著咱們祖孫爭執。對了,你之前讓我打聽的那些有名的書局、書肆,我都問清楚了,城西、城南各有兩家,你打聽這些做什麽?”
溫以緹猶豫片刻,壓低聲音道:“祖父,我...我想寫書。”
溫老爺挑眉,打趣道:“喲,我們二丫頭這是想當大才女,寫出傳世佳作了?”
溫以緹臉頰微紅,有些不好意思:“不是,祖父,您別問了,等事情成了我再告訴您。現在才剛開始籌劃呢。”
溫老爺不再追問,隻是笑著點頭:“放心,鋪子這幾天就會買下,修繕也得些時日。”
溫以緹連忙道:“過幾天我把圖紙給您,讓母親照著找工匠修繕。”
溫老爺笑著應下,眼底滿是寵溺。
溫以緹返迴後宮後,徐嬤嬤也趕來稟事,“大人,您吩咐查的事有眉目了。先前救七公主時傳下的急救之法,太醫院並未編纂成冊。他們隻在京城幾處有名的醫館、藥堂推行,又在太醫院內組織了幾次研習。”
溫以緹垂眸頷首,眸中泛起思索的微光。
徐嬤嬤見狀,深知主子正陷入沉思,便不再多言。
她輕輕抬手示意,準備吃食。大人上了那麽久早朝,定是餓了。
而溫以緹依舊神色專注,眸中思緒翻湧,全然未覺周遭動靜,仿佛已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世界裏。
養濟院章程已然編撰完畢,幸得趙皇後在各地暗中鋪墊,溫以緹總算有了幾分底氣。
但她心中那團未熄的火苗仍在躍動,若想真正達成心中的夙願,還需做到萬無一失。
思及此,她將目光投向文人筆端。
大慶文風鼎盛,讀書人影響力深遠,能著書傳世者更是備受尊崇,被尊為“大儒”“大家”。
“大家”是指在某個領域有深厚造詣、成就突出且影響廣泛的人,更強調在特定領域的專業性和權威性。
“大儒”,主要指學問淵博、品德高尚的儒家學者,側重在儒家經典研究、思想傳承及道德修養方麵的成就,與儒家學說緊密相關。
隻是以她這般年輕的身份,想要寫出廣為流傳的佳作,非得另辟蹊徑不可。
此前早已備好的《耕方要略》與《疫中救民方略集》正是她蟄伏許久的伏筆,也更傾向於往“大家”的方向走。
但她心中養濟院要達成的,又有著“大儒”的內容和思想。
不過在此之前,溫以緹還需先寫兩本“前哨之作”探探路。
既然太醫院之前並未將溫以緹傳授的急救之法編撰成冊,溫以緹怎會放過這個機會?
她垂眸凝神,細細梳理著腦海中的日常急救之法,又將這些年從雜書野史、民間醫修處學得的實用偏方一一整合。
那些經過實踐驗證、有理可循的急救良方,非常有效果,她決心要將這些珍貴的經驗與知識,親手編撰成冊成一本可供世人傳閱的典籍。
不知不覺溫以緹的腹中隨著思緒翻湧,她匆匆用茶點墊了墊肚子,指尖在案幾上輕叩出急促的節奏。
溫以緹喚來了徐嬤嬤和安公公,讓他們去太醫院和司籍司,把能用的古籍、藥書都借來。
徐嬤嬤何等眼力,瞧著主子眼底迸發的精光,便知定是有了新謀劃,也猜到了是什麽方向當即應下。
“大人,奴婢再一並去尋尤掌藥問問。”
溫以緹聽後點點頭,徐嬤嬤又喚上安公公一道匆匆而去。
此時的尚宮局內,一切都按著溫以緹精心設計的軌道運轉。
與從前範尚宮事事獨攬不同,她早已將差事拆解分配妥當,多數事務交由下麵女官處理,隻在關鍵處親自把控大局。
範尚宮從前死死攥著權柄不放,或許是忌憚權力分散,又或許另有隱情。
可溫以緹目光早不局限尚宮局,哪裏會在意這點權力“旁落”?
但放權後的尚宮局反倒煥發出勃勃生機。
女官們手中有了實權,個個鉚足了勁兒做事,誰不想趁著這機會做出成績,比往日更添幾分勤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