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匆匆流轉,轉眼便到六月盛夏。
京城暑氣蒸騰,官宦人家的動靜也愈發熱鬧,殿試之後正是調動官職的時節。
溫以緹的老爹溫昌柏升任工部正五品郎中,二叔溫昌智在溫老爺運作下,獲任太仆寺從五品寺丞,三叔溫昌茂也坐上了鴻臚寺從五品寺丞之位。
兄弟三人同時升遷,著實是溫家的大喜事。
溫以緹偶爾感慨,命運造化弄人。
二叔是同進士出身,三叔止步於舉人,不同的功名,如今竟同列從五品之位。
這般際遇,難免讓人唏噓。
若不是此前溫以緹相助,溫昌茂也未必能升得這般順遂,恐怕還在六七品間徘徊。
如今再借著溫老爺的勢頭青雲直上,當真是三分本事,七分運道。
之後周小勇考中翰林院庶吉士的喜訊也再次傳來時,溫以緹既欣慰又驕傲。
想起這孩子一路走來的艱辛,她不禁感歎,果然是璞玉蒙塵,一朝得見天光。
從前也是有幾分讀書的天賦,不過是一時因著家中而耽擱了,如今也算是重新迴到了同齡人的起跑線上
作為她唯一的弟子,溫以緹自然要好好栽培,當即修書一封,附上銀票,托崔氏在京城為周小勇置辦一處小院,以做賀禮,也方便虎子和大牛隨行照料。
畢竟周小勇已是成人男子,又是外男,家中那麽多未出嫁的妹妹們,為避嫌也該另立門戶。
沒過多久,崔氏迴信,語氣裏半是嗔怪:“你這孩子,如此行事,莫不讓人說溫家薄情?”
原來,就在溫以緹的信送到之時,周小勇也親自登門告辭,說是打算另租宅院。
自甘州入京時,盤纏本就所剩不多,為助四花在宮中立足,又將大半銀錢交予她打點上下。
此後,他與虎子、大牛三人的吃穿用度,全仰仗溫家照拂。
即便性情憨厚,這般長久受惠也難免心中不安。
思及此,他再顧不得許多,急著尋一處落腳小院,盤算著早日想辦法賺些銀錢。
崔氏忍俊不禁,笑著取出銀票:“你師傅早有安排,說是讓我為你尋一處好院,送來做賀禮。”
周小勇慌忙擺手推辭,連道使不得。
崔氏卻按住他的手,語重心長道:“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你既拜了她做師傅,便該聽話。”
周小勇推辭不過,隻得紅著臉應下。
崔氏展開銀票時,指尖微微一頓。
原想著若是不夠,自己再貼補些,卻見那遝銀票足有兩千兩之數。
她又好氣又心疼,嗔怪溫以緹花錢不知節製,連日後成家體己錢都不留。
可嘴上數落著,手上卻一刻不停,仔仔細細將銀票收好,轉身便開始打聽合適的宅院,一心要將這樁差事辦得妥妥當當。
借著溫家如今的聲勢,崔氏又添了四百兩,最終在離翰林院不遠的巷子裏,以兩千四百兩的價錢買下一座精致的小二進小院。
要知道,如今京中宅院寸土寸金,這般地段的小二進院落,若非溫家勢大,尋常人家根本求之不得。
喬遷之日,崔氏早早備下喜麵,又安排下人操持一應事宜。
宴席間,她偷偷拉著周小勇打趣:“這宅子好好收拾,往後也是你和你阿爺以及阿芙的安身之所。”
事後崔氏細細琢磨,才恍然品出溫以緹的心意。周小勇與常芙的婚事早有端倪,自家女兒向來重情,這兩千兩銀子看似是賀周小勇入仕,實則是為日後二人成家添妝。
畢竟常芙並無娘家依靠,溫家早已將她視如己出,往後自然也是她的娘家。
想通此節,崔氏心中熨帖許多,先前埋怨女兒大手大腳的芥蒂也消散無蹤,反倒暗自欣慰她的周全心思。
周小勇頓時漲紅了臉,支支吾吾說不出話。看著這年輕小夥子的窘態,崔氏忍俊不禁,隻覺得這孩子靦腆,倒比平日裏更添了幾分趣味。
不過崔氏沒有同溫家其他人說此事,購置宅院填補的銀錢,全從自己體己錢裏悄悄支出。
她心裏清楚,兩千多兩銀子購置宅院的動靜不小,若被溫家其他人知曉溫以緹大手筆贈予外人,即便如今溫家富貴,連大爺恐怕也會有所微辭。
作為母親,她雖知女兒手中銀錢充裕,但仍要為她周全謀劃。
之後崔氏又私下與周小勇商量,要不要派人去甘州,將其阿爺接來京城。
往後周小勇公務繁忙,怕是難有機會迴鄉,老人家獨自在外,實在叫人放心不下。
周小勇眼眶瞬間泛紅,忙不迭道謝。他早有接阿爺來京的心思,隻是苦於無人可托,蘇青姐姐最近不知道在忙什麽,也帶著香巧等人沒了音訊。
崔氏寬慰道:“這些年家中銀錢寬裕,給老爺子吃的補品都見了效,身子骨比從前硬朗許多。此番不必急著趕路,慢慢進京便是。”
即便如此,她仍雇了京城有名的鏢局護送,還特意安排一名醫師隨行照料,務必保得老人一路平安。
不久,溫以緹收到有關溫英安以及杜鞍與溫舒夫婦迴京的消息。
原以為兩行人已近京城,卻不料信中告知途中突生變故,歸期恐怕要推遲數月。
握著信紙,溫以緹望著窗外漸暗的天色,心底泛起對姑姑的思念。
自己竟已許久未見姑姑了,她真的好想好想。
不過轉念一想,隻要都迴到京城,往後相聚的日子多的是,她輕輕歎了口氣,這般寬慰著自己。
趙錦年那邊也來了消息,自上次與溫以緹商議同七王爺合作後,他便暗中與七王爺往來。
七王爺求之不得,數月間,二人合作的很是融洽。
而七王爺也直言不諱,承認自己在為宸妃母子培植勢力,還邀趙錦年入夥。
趙錦年婉拒了,表明自己隻想保持中立,安插人手隻為自保,但願意合作。
這番表態正合七王爺心意,隻要趙錦年不站在敵對陣營,他樂得提供助力。
據七王爺觀察,溫以緹雖被視作趙皇後一黨,但與趙錦年的關係親疏有度,且迴京後與十王爺的往來也大不如前。
這才讓他放下戒心,主動向溫以緹和趙錦年拋出橄欖枝。
如今皇子奪嫡暗潮洶湧,七王爺敏銳察覺到十王爺有些變得不一樣了,心生忌憚。
隻要趙錦年與趙皇後勢力不支持其它人,他便能稍感安心。
京城暑氣蒸騰,官宦人家的動靜也愈發熱鬧,殿試之後正是調動官職的時節。
溫以緹的老爹溫昌柏升任工部正五品郎中,二叔溫昌智在溫老爺運作下,獲任太仆寺從五品寺丞,三叔溫昌茂也坐上了鴻臚寺從五品寺丞之位。
兄弟三人同時升遷,著實是溫家的大喜事。
溫以緹偶爾感慨,命運造化弄人。
二叔是同進士出身,三叔止步於舉人,不同的功名,如今竟同列從五品之位。
這般際遇,難免讓人唏噓。
若不是此前溫以緹相助,溫昌茂也未必能升得這般順遂,恐怕還在六七品間徘徊。
如今再借著溫老爺的勢頭青雲直上,當真是三分本事,七分運道。
之後周小勇考中翰林院庶吉士的喜訊也再次傳來時,溫以緹既欣慰又驕傲。
想起這孩子一路走來的艱辛,她不禁感歎,果然是璞玉蒙塵,一朝得見天光。
從前也是有幾分讀書的天賦,不過是一時因著家中而耽擱了,如今也算是重新迴到了同齡人的起跑線上
作為她唯一的弟子,溫以緹自然要好好栽培,當即修書一封,附上銀票,托崔氏在京城為周小勇置辦一處小院,以做賀禮,也方便虎子和大牛隨行照料。
畢竟周小勇已是成人男子,又是外男,家中那麽多未出嫁的妹妹們,為避嫌也該另立門戶。
沒過多久,崔氏迴信,語氣裏半是嗔怪:“你這孩子,如此行事,莫不讓人說溫家薄情?”
原來,就在溫以緹的信送到之時,周小勇也親自登門告辭,說是打算另租宅院。
自甘州入京時,盤纏本就所剩不多,為助四花在宮中立足,又將大半銀錢交予她打點上下。
此後,他與虎子、大牛三人的吃穿用度,全仰仗溫家照拂。
即便性情憨厚,這般長久受惠也難免心中不安。
思及此,他再顧不得許多,急著尋一處落腳小院,盤算著早日想辦法賺些銀錢。
崔氏忍俊不禁,笑著取出銀票:“你師傅早有安排,說是讓我為你尋一處好院,送來做賀禮。”
周小勇慌忙擺手推辭,連道使不得。
崔氏卻按住他的手,語重心長道:“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你既拜了她做師傅,便該聽話。”
周小勇推辭不過,隻得紅著臉應下。
崔氏展開銀票時,指尖微微一頓。
原想著若是不夠,自己再貼補些,卻見那遝銀票足有兩千兩之數。
她又好氣又心疼,嗔怪溫以緹花錢不知節製,連日後成家體己錢都不留。
可嘴上數落著,手上卻一刻不停,仔仔細細將銀票收好,轉身便開始打聽合適的宅院,一心要將這樁差事辦得妥妥當當。
借著溫家如今的聲勢,崔氏又添了四百兩,最終在離翰林院不遠的巷子裏,以兩千四百兩的價錢買下一座精致的小二進小院。
要知道,如今京中宅院寸土寸金,這般地段的小二進院落,若非溫家勢大,尋常人家根本求之不得。
喬遷之日,崔氏早早備下喜麵,又安排下人操持一應事宜。
宴席間,她偷偷拉著周小勇打趣:“這宅子好好收拾,往後也是你和你阿爺以及阿芙的安身之所。”
事後崔氏細細琢磨,才恍然品出溫以緹的心意。周小勇與常芙的婚事早有端倪,自家女兒向來重情,這兩千兩銀子看似是賀周小勇入仕,實則是為日後二人成家添妝。
畢竟常芙並無娘家依靠,溫家早已將她視如己出,往後自然也是她的娘家。
想通此節,崔氏心中熨帖許多,先前埋怨女兒大手大腳的芥蒂也消散無蹤,反倒暗自欣慰她的周全心思。
周小勇頓時漲紅了臉,支支吾吾說不出話。看著這年輕小夥子的窘態,崔氏忍俊不禁,隻覺得這孩子靦腆,倒比平日裏更添了幾分趣味。
不過崔氏沒有同溫家其他人說此事,購置宅院填補的銀錢,全從自己體己錢裏悄悄支出。
她心裏清楚,兩千多兩銀子購置宅院的動靜不小,若被溫家其他人知曉溫以緹大手筆贈予外人,即便如今溫家富貴,連大爺恐怕也會有所微辭。
作為母親,她雖知女兒手中銀錢充裕,但仍要為她周全謀劃。
之後崔氏又私下與周小勇商量,要不要派人去甘州,將其阿爺接來京城。
往後周小勇公務繁忙,怕是難有機會迴鄉,老人家獨自在外,實在叫人放心不下。
周小勇眼眶瞬間泛紅,忙不迭道謝。他早有接阿爺來京的心思,隻是苦於無人可托,蘇青姐姐最近不知道在忙什麽,也帶著香巧等人沒了音訊。
崔氏寬慰道:“這些年家中銀錢寬裕,給老爺子吃的補品都見了效,身子骨比從前硬朗許多。此番不必急著趕路,慢慢進京便是。”
即便如此,她仍雇了京城有名的鏢局護送,還特意安排一名醫師隨行照料,務必保得老人一路平安。
不久,溫以緹收到有關溫英安以及杜鞍與溫舒夫婦迴京的消息。
原以為兩行人已近京城,卻不料信中告知途中突生變故,歸期恐怕要推遲數月。
握著信紙,溫以緹望著窗外漸暗的天色,心底泛起對姑姑的思念。
自己竟已許久未見姑姑了,她真的好想好想。
不過轉念一想,隻要都迴到京城,往後相聚的日子多的是,她輕輕歎了口氣,這般寬慰著自己。
趙錦年那邊也來了消息,自上次與溫以緹商議同七王爺合作後,他便暗中與七王爺往來。
七王爺求之不得,數月間,二人合作的很是融洽。
而七王爺也直言不諱,承認自己在為宸妃母子培植勢力,還邀趙錦年入夥。
趙錦年婉拒了,表明自己隻想保持中立,安插人手隻為自保,但願意合作。
這番表態正合七王爺心意,隻要趙錦年不站在敵對陣營,他樂得提供助力。
據七王爺觀察,溫以緹雖被視作趙皇後一黨,但與趙錦年的關係親疏有度,且迴京後與十王爺的往來也大不如前。
這才讓他放下戒心,主動向溫以緹和趙錦年拋出橄欖枝。
如今皇子奪嫡暗潮洶湧,七王爺敏銳察覺到十王爺有些變得不一樣了,心生忌憚。
隻要趙錦年與趙皇後勢力不支持其它人,他便能稍感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