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熙三十六年的金榜題名之日,新科狀元不出所料,依舊是世家大族子弟。


    且此人同溫以緹還有所幹係,因著這位狀元郎姓崔,乃是清河崔氏的嫡係子弟,自幼飽讀詩書,才高八鬥,不到而立之年便蟾宮折桂,摘得狀元桂冠。


    消息一出,清河崔氏之名再度如璀璨星辰般耀眼奪目,族人們連日來皆是笑逐顏開,麵上滿是榮耀與得意。


    而緊隨其後的一甲第二名,也就是榜眼之位,被鄭國公府的嫡幺子收入囊中。這位勳爵子弟的出色表現,著實令眾人眼前一亮。


    在過往的歲月裏,勳爵子弟已許久未曾在科舉中取得如此高的名次。


    一時間,坊間議論紛紛,有人暗自揣測,若不是陛下這幾年對勳爵勢力多有打壓,這位鄭國公府的公子,說不定也能一舉奪魁,問鼎狀元之列。


    至於一甲第三名的探花郎,更是令人矚目。他生得豐神俊朗,氣度不凡,尤為引人注目的是,他出身寒門。


    不過此寒門並非尋常鄉下耕讀之家,原也是士族出身,隻是家族逐漸沒落,才退出士族之列,淪為寒門。


    更為特殊的是,這位探花郎在朝堂之上無依無靠,與任何勢力都毫無瓜葛,就連他的恩師,也皆是些遠離朝堂紛爭、閑散自在的清遊之士。


    隨著一甲三人的名號傳遍京城,此番科舉的格局引發了眾人對聖意的諸多揣測。


    世家、勳爵、寒門,三種截然不同的勢力代表,竟同時被正熙帝擢升至一甲之列。


    不少人暗自思忖,這莫不是正熙帝在向天下昭告,朝堂之上的黨派勢力之爭即將拉開帷幕?


    陛下似乎已迫不及待地想要坐觀各方勢力逐鹿朝堂。


    而此時溫家上下皆喜氣洋洋,連帶著崔氏更是揚眉吐氣,容光煥發。


    誰能料到,此次新科狀元竟是崔氏族人。


    崔氏的娘家本就已歸屬於崔氏嫡係,如今更是跟著沾盡榮光,家中慶賀之聲整日不絕於耳。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溫英文與周小勇二人,此次竟雙雙考中二甲。


    這一喜訊如平地驚雷,瞬間在眾人之間傳開,不少人都驚歎於這二人的運氣。


    此次科舉二甲共錄取一百二十六人,而溫英文堪堪卡在線上,以二甲第一百二十六名次驚險入圍,險些落入三甲。


    而周小勇表現更為出色,更高一些,二甲第九十六名。


    二人殿試與會試成績反差極大,原本默默無聞的他們,在殿試中一舉躍升,名次大幅提高。


    周小勇也發現,來自甘州的幾名考生,成績變化尤為顯著。


    這些從西北邊陲遠道而來的學子,本在會試中徘徊於三甲邊緣,如今竟有三人一舉躍入二甲。雖說名次仍靠後,僅比位列二甲末位的溫英文高出些許,但這已是破天荒的突破,讓甘州學子很是歡喜!


    這不僅是個人的榮耀,更意味著甘州文脈漸盛!


    這一結果在考生中引發軒然大波,同科的考生尤其是三甲眾人議論紛紛,有人甚至質疑其中存在貓膩,更有甚者揚言要查看試卷,懷疑他們是否暗中徇私舞弊。


    正當那些質疑聲漸成暗流,準備煽動眾人一塊討個說法時,貢院門外一張告示,激起千層浪。


    告示赫然寫明,本屆新科進士,無論一甲三甲,均可入貢院自由查閱所有試卷。


    這一次是讓整個朝堂也都陷入驚愕,須知往昔科舉,即便爭議滔天,最多也隻公布一甲三人的答卷供人品評,何曾將三百餘名進士的考卷盡數公開?


    一時間,官員們麵麵相覷,議論聲此起彼伏。


    然而很快,敏銳者便察覺到了端倪。


    今年殿試成績異常者眾多,像周小勇、溫英文這般名次大幅躍升的絕非個例。


    半數以上原本徘徊三甲的考生,竟在殿試後躋身二甲,更有不少人占據二甲前列。


    而與溫家沾親帶故的新科學子,名次皆有不同程度的躍升。


    如此大規模的變動,若說是徇私舞弊絕無可能,眾人心中不約而同浮現出一個答案。


    唯有龍椅上的正熙帝,才能做到。


    不少官員暗自捏了把冷汗,埋怨背後勢力未能提前透露風聲,慶幸自己尚未卷入風波。


    而各黨派核心人物,那些位極人臣的閣老尚書們,更是驚愕,此前宮中議事,正熙帝隻與他們商議前十名的排位,餘下名次便放任自流。


    眾人雖私下運作,將親信名次稍作提升,卻也不敢逾越規矩。


    誰料正熙帝的手筆遠超想象,這般大規模的名次調整,竟事先毫無征兆。


    帶著滿腹疑惑,眾人湧入貢院,方才恍然。


    在貢院密密麻麻的試卷堆中,眾人率先翻出那些頗具爭議的考卷。正是那些從會試每次三甲一躍至殿試二甲的學子答卷。


    展卷細讀,不少人都不自覺地點頭,輕聲歎道:“答得好啊!”


    正熙帝在殿試時拋出“何為君?何為臣?何為百姓?”這般直白卻又暗藏玄機的題目。


    看似簡單的命題,實則極難作答。


    許多原本穩坐二甲、飽讀詩書的世家子弟,反倒在這道題上栽了跟頭。


    他們的策論雖引經據典、辭藻華麗,卻流於空泛,不過是堆砌所學,未能觸及問題核心,更未道出三者關係的本質。


    反觀那些原在三甲的學子,字裏行間透著初入朝堂的銳氣與鋒芒。尤其在闡述“何為百姓”時,不少寒門出身的考生,憑借對民間疾苦的切身體會,給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見解。


    他們的視角,是那些養尊處優的世家子弟難以觸及的。


    也正因如此,這些答卷被正熙帝慧眼相中,一舉提拔至二甲之列。


    看著這些試卷,眾人心中的疑慮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隱隱不安。


    他們後背發涼,終於看清陛下的深意,原來,正熙帝此番是要大力提攜寒門子弟了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官之女的富貴手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夏天吃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夏天吃啥並收藏小官之女的富貴手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