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踏入溫家正廳,厚重的檀木門在身後合攏的瞬間,寒意裹挾著沉木香氣撲麵而來。
高懸的匾額鎏金泛著冷光,十二扇描金屏風將廳內隔成錯落有致的格局,青玉香爐中騰起的煙靄在梁間縈繞,莊嚴的氣息撲麵而來。
幾人頓時心中暗道,不愧是大員家中,就是氣派!
他們喉間發緊,不自覺屏住唿吸,靴底蹭過地麵的細微聲響,在寂靜中格外清晰。
上首位太師椅上,溫老爺身著月白緞麵常服,膝頭搭著墨色雲錦毯,眼角細紋裏藏著經年沉澱的威嚴,他身旁的劉氏挽著銀絲攢珠髻,有些好奇的看著幾人。
而崔氏與溫長柏並坐在側,對麵則是溫昌智和小劉氏夫妻。
兩人身後,唯剩孫氏和溫英捷緊挨著而坐。後者自四花踏入廳內便挪不開視線,直到孫氏肩頭輕顫,壓抑的咳嗽聲這才將他喚醒。溫英捷戀戀不舍地收迴目光,還不忘偷瞄幾眼。
崔氏身側,溫英珹玄色錦袍上銀絲暗繡的流雲紋隨著動作若隱若現,眼尾微微上挑,舉手投足間皆是意氣風發少年郎的模樣。
旁邊的溫英文月白色中衣領口微敞,露出脖頸處青灰的疲態。他眼下浮著兩團淡淡的青影。
然而那雙眼睛卻很亮,漆黑的瞳仁裏像是藏著燎原星火。連日苦讀熬紅的眼角泛著血絲,卻反而襯得眸光更加銳利篤定
溫英衡雙手交疊放在膝頭,月白長衫上的翠竹刺繡隨著唿吸微微起伏。他坐姿端正如青鬆,麵容憨厚,目光澄澈溫和。
相較之下,抱臂靠在最後的溫英林則與周遭格格不入。
冷白的臉上覆著層冰霜。當看著周小勇幾時,輕蔑地嗤笑一聲,連眼角眉梢都寫滿了對這幾人的不屑。
少見的溫家眾人此次全部出動,而以周小勇為首的幾人則是根本未能注意這些,他們隻覺得…好多人啊!
來到中央後,先是周小勇對上首行禮道,“學生見過溫家老爺,溫家各位長輩們。”
而虎子喉結滾動,小腿肚不受控地發顫,指甲幾乎掐進掌心,大牛垂頭盯著地麵新衣被冷汗浸透,四花咬著下唇。
三人正要下跪,早有準備的韓媽媽搶步上前,臂彎穩穩托住他們手肘。
崔氏笑著開口道:“自家人不拘這些虛禮。”
幾人都是白身,此時滿屋子的官員在這兒是要行跪拜之禮的。
而崔氏直接將他們定為自家人。心中一陣暖意。
“草民見過溫老爺和諸位長輩們!”四花、虎子和大牛再次開口,聲音卻參差不齊。
好在廳內人多,這些慌亂倒也顯得稀鬆平常,沒人會苛責幾個鄉野孩子認不全人。
今日之所以有這麽多人到場,則是因著溫老爺和溫昌柏、溫昌智幾人,昨日教導溫英文許久,因此都調到了今日休沐。
恰巧聽二丫頭的弟子來家中拜訪,立即引起了他們的興趣,這才來想來看看究竟。
而溫老爺還不忘把家中幾個哥兒給叫了出來,他們都是同周小勇年歲相仿,幾人還算是能有些共同的話題。
而後崔氏率先眉眼含笑,聲開口逐一向周小勇幾人介紹著,言辭間滿是親昵。
四花聽得目不暇接,虎子額頭沁出細汗,一邊聽一邊笨拙地點頭,大牛更是瞪大了眼睛,生怕漏過一個。
唯有周小勇神態自若,認真聆聽的同時,還不時不時向眾人頷首致意。
丫鬟們便捧著描金漆盤魚貫而入,不知不覺幾人就收獲了好些見麵禮。
就連平日裏最是惜財的孫氏,也難得大方送了四花珍珠嵌螺鈿荷包,又拿出兩枚羊脂玉平安扣,遞給虎子和大牛。
周小勇率先反應過來,微屈行禮:“多謝諸位長輩厚愛!”
四花、虎子和大牛也慌忙跟著行禮致謝。
溫老爺撫著胡須,目光如炬,上下打量著周小勇:聽說你已過鄉試,不知對接下來的會試有何打算?”
溫老爺明知道周小勇來此的目的,但開始開口詢問著。
周小勇挺直脊背,不卑不亢道:“學生準備參加這一次會試,不負恩師教導。”
幾人都知道,溫以緹是周小勇的授業恩師,沒想到二丫頭眼光獨到,倒是收了個好弟子。
起初,溫家眾人得知溫以緹收了個弟子之事,不過是漫不經心地點頭敷衍。
畢竟溫以緹年紀與周小勇相差無幾,在不過是同齡人之間的互相幫襯罷了。
即便崔氏曾特意提及,男人們也隻並未真正上心。
直到此刻,見周小勇談及恩師,眸光中滿是敬重,言辭間更是字字懇切,方才意識到這份師徒情誼的分量。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孩子倒是將這話刻進骨子裏了,能得如此赤誠相待,二丫頭這師父當得值了。
溫昌柏微微點頭,眼中露出讚賞之色:“治學之道,貴在堅持。若有疑難之這些日子,多多同珹哥兒他們交流,我們也會替二丫頭好好教導你。”
周小勇聽聞身旁人,眸光下意識掃向溫昌柏。垂眸的刹那,眼底飛快掠過一抹古怪之色。他知道這是大人的父親,可又同他所聽聞的和想象中的,又有所不同。
不過轉瞬,他便斂去眼底情緒,恭敬地頷首行禮,將那份意外妥帖藏進拘謹的笑意裏。
溫老爺端起茶盞輕抿一口,渾濁的目光突然銳利如鷹:“周生既誌在會試,可知《禮記·王製》中''關市譏而不征'',若放於當下漕運關稅之爭,當如何解?”
溫英珹聽後身子不自覺坐直,溫英文則是開始思索起來。
周小勇定了定神,隨即拱手道:“古之''譏而不征'',意在輕稅便民、暢通貨殖。然今時漕運乃國之命脈,若全然無稅,恐難支河道修繕、漕軍糧餉。依學生愚見,可用“市舶司”之製,設卡稽查違禁之物,對民生剛需貨物輕征薄稅,既保商賈流通,又充盈國庫。”
待周小勇以作答完後,溫老爺將茶盞擱在案上,麵容浮現笑意。
忽而話鋒一轉,目光如炬地掃向溫英珹與溫英文二人:“你們二人又作何解?”
溫英珹率先起身,朗聲道:“孫兒以為,當以《漢書·食貨誌》為據,推行''平準漕運''之策。設立官營漕運監署,統管物資定價與運輸,既保商賈獲利,又能從中抽稅充實國庫。再效仿王安石青苗法,對中小商戶提供低息漕運貸款,如此可解漕幫壟斷之弊!”
溫英文則起身時動作舒緩,聲音沉穩如琢玉:“祖父,孫兒認為當從《周禮·地官》''以泉府同貨而斂賒''中尋思路。可將漕運關稅分為''常稅''與''特稅''——日常通行征薄稅,遇災年或戰事則暫停征稅。同時設立漕運倉儲,豐年儲糧、荒年賑濟,如此方能兼顧國用與民生。”
溫老爺大笑:“一個劍走偏鋒,一個守正出奇,倒比周生的答案更多幾分新意!”
廳內頓時響起一片輕笑,幾個少年對視一眼,目光中已沒了初見時的拘謹。
隨後,溫老爺眸光在三人之間逡巡,“周生以古製為引,貫通今政,這份融匯典籍的巧思難得。”
他頓了頓,“隻是漕運牽涉漕幫、商賈多方勢力,對策中少了製衡之法,若能補上,設漕運禦史台,嚴查官商勾結,才算周全。”
轉向溫英珹時,他忽而展眉笑道:“你這平準漕運之策,倒有幾分桑弘羊的魄力。
話鋒陡然一轉,點向少年鼻尖,“但官營過甚易生腐敗,若不輔以允許民間參股、公開賬目,怕是要重蹈覆轍。莫要隻顧著揮劍破局,卻忘了守好劍柄。”
最後看向溫英文,老爺子眼中滿是讚許:“將《周禮》泉府之製拆解重組,又引入倉儲調劑,這份穩紮穩打的治學功夫,倒像是老夫年輕的時候。”
他抬手捋須,神色轉為凝重,“隻是稅目分設雖精妙,卻忽略了執行成本。州縣官吏若借機增設雜稅,豈不是本末倒置?當添上限定征稅名目、嚴懲苛捐的條款。”
說罷,他環視三人,長歎道:“治學如治水,既要敢開新河,也要善守堤壩。你們三人若能取長補短,何愁春闈不捷!”
三人立即齊聲應道:“是,學生謹記!”
“孫兒謹記。”
不得不承認,溫老爺僅僅點撥一句,便讓周小勇學到許多。
甚至他用餘光看了一下兩邊的兄弟,二人的見解各有各的優勢,溫英珹鋒芒畢露如出鞘之劍,溫英文沉穩周全似老匠琢玉。
他忽覺廳中檀木熏香縈繞的字畫都化作無形的重壓。
這便是官宦世家的底蘊,有長輩站在雲霧之巔指點迷津,世家子弟又怎能不成才?
思緒正飄遠時,忽聽溫老爺的開口問道:“你這孩子,底子倒還算不薄弱,可是原本家中就讀過書?”
周小勇猛地迴神,見老人渾濁的眼睛裏藏著洞悉一切的銳利,連忙拱手:“迴溫老爺的話,學生幼時家中尚可,讀過幾年私塾。後來家道中落......”他頓了頓,喉結滾動,“幸而得遇恩師,才重拾書卷。”
溫老爺撫須輕笑,笑聲裏帶著三分了然:“二丫頭的本事,老夫心裏有數。她那套“破而後立”的教法,倒是獨樹一幟。”
周小勇立刻挺直腰板,目光灼灼:“恩師常帶我登門拜訪邵大人、周大人等人。幾位大人在策論章法、經義新解上的指點,讓學生獲益匪淺。”
話音未落,他瞥見溫英珹挑眉投來好奇的目光,溫英文則微微頷首。
崔氏忽然輕笑一聲,看向溫老爺道:“父親可還記得,安哥兒那科的新科狀元正是邵大人。”
這下幾人這才反應過來。明白周小勇口中的邵大人是何人,目光再落到少年身上時已多了幾分不同。
一直未吭聲小劉氏輕輕轉動著翡翠鐲子,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難怪能在寒門中脫穎而出,有狀元郎親自指點,這機緣可不是常人能有的。”
溫老爺眼中閃過一絲讚賞:“緹丫頭倒是懂得借勢。”
溫老爺又問道:“二丫頭的算學造詣在京中裏都是拔尖的。她可有用心教你?”
說著,他似是提醒的感慨道,“這幾年會試算學占比越來越重,斷不可輕忽!”
周小勇立即拱手,脊背挺得筆直:“迴溫老爺的話,恩師日日督促學生研習算學,從未懈怠。”
他頓了頓,見廳中眾人都豎起耳朵,便繼續道:“恩師讓學生精讀《九章算術》,拆解其中方程、勾股之術,又以《海島算經》為引,鑽研測量之法,更將《數書九章》中“大衍求一術”細細剖析,教學生如何將算學之道融入治國策論。”
溫老爺撫須頷首,眼中閃過一絲讚許:“《數書九章》艱深晦澀,能鑽研至此,倒沒白費你恩師一番心血。”
一旁的溫昌柏也忍不住點頭:“將算學與經世之道結合,這路子倒是對了。”
溫老爺又開口道:“既如此,老夫便以《九章算術》均輸章為題。
今有…均輸粟,甲縣一萬戶,行道八日;乙縣九千五百戶,行道十日;丙縣一萬二千三百五十戶,行道十三日;丁縣一萬二千二百戶,行道二十日。凡四縣賦,當輸二十五萬斛,用車一萬乘。欲以道裏遠近,戶數多少,衰出之。問粟、車各幾何?”
話音剛落,溫英珹已立即起身去角落抓起案上筆,在紙上演算得沙沙作響。
溫英文則緊閉雙目,口中念念有詞,指節在膝頭不停敲擊計數。
唯有周小勇神色鎮定,思索一會兒後便朗聲道:“依衰分術,先求各縣賦率——甲縣賦率為...由此可得,甲縣出車三千五百三十乘,輸粟八萬八千二百五十斛;乙縣出車三千乘,輸粟七萬五千斛......”
他語速平穩,報出的數字精確到個位,驚得溫英珹手中毛筆一滯。
一向老實的溫英文都瞪大了眼睛。
溫老爺大笑:“好!這衰分術用得利落!不愧是緹兒的弟子啊!”
他瞥了眼兩個手忙腳亂的孫兒,調侃道:“這算學一道,你們兄弟倆是一點都不隨二丫頭!”
原本四花、虎子、大牛三人被晾在廳中,像三隻誤闖宴席的麻雀,很是局促。
直到溫老爺拋出算學難題,周小勇張口便是利落的答案,驚得溫家兄弟手忙腳亂時,立即大喜。
小勇哥就是厲害!
高懸的匾額鎏金泛著冷光,十二扇描金屏風將廳內隔成錯落有致的格局,青玉香爐中騰起的煙靄在梁間縈繞,莊嚴的氣息撲麵而來。
幾人頓時心中暗道,不愧是大員家中,就是氣派!
他們喉間發緊,不自覺屏住唿吸,靴底蹭過地麵的細微聲響,在寂靜中格外清晰。
上首位太師椅上,溫老爺身著月白緞麵常服,膝頭搭著墨色雲錦毯,眼角細紋裏藏著經年沉澱的威嚴,他身旁的劉氏挽著銀絲攢珠髻,有些好奇的看著幾人。
而崔氏與溫長柏並坐在側,對麵則是溫昌智和小劉氏夫妻。
兩人身後,唯剩孫氏和溫英捷緊挨著而坐。後者自四花踏入廳內便挪不開視線,直到孫氏肩頭輕顫,壓抑的咳嗽聲這才將他喚醒。溫英捷戀戀不舍地收迴目光,還不忘偷瞄幾眼。
崔氏身側,溫英珹玄色錦袍上銀絲暗繡的流雲紋隨著動作若隱若現,眼尾微微上挑,舉手投足間皆是意氣風發少年郎的模樣。
旁邊的溫英文月白色中衣領口微敞,露出脖頸處青灰的疲態。他眼下浮著兩團淡淡的青影。
然而那雙眼睛卻很亮,漆黑的瞳仁裏像是藏著燎原星火。連日苦讀熬紅的眼角泛著血絲,卻反而襯得眸光更加銳利篤定
溫英衡雙手交疊放在膝頭,月白長衫上的翠竹刺繡隨著唿吸微微起伏。他坐姿端正如青鬆,麵容憨厚,目光澄澈溫和。
相較之下,抱臂靠在最後的溫英林則與周遭格格不入。
冷白的臉上覆著層冰霜。當看著周小勇幾時,輕蔑地嗤笑一聲,連眼角眉梢都寫滿了對這幾人的不屑。
少見的溫家眾人此次全部出動,而以周小勇為首的幾人則是根本未能注意這些,他們隻覺得…好多人啊!
來到中央後,先是周小勇對上首行禮道,“學生見過溫家老爺,溫家各位長輩們。”
而虎子喉結滾動,小腿肚不受控地發顫,指甲幾乎掐進掌心,大牛垂頭盯著地麵新衣被冷汗浸透,四花咬著下唇。
三人正要下跪,早有準備的韓媽媽搶步上前,臂彎穩穩托住他們手肘。
崔氏笑著開口道:“自家人不拘這些虛禮。”
幾人都是白身,此時滿屋子的官員在這兒是要行跪拜之禮的。
而崔氏直接將他們定為自家人。心中一陣暖意。
“草民見過溫老爺和諸位長輩們!”四花、虎子和大牛再次開口,聲音卻參差不齊。
好在廳內人多,這些慌亂倒也顯得稀鬆平常,沒人會苛責幾個鄉野孩子認不全人。
今日之所以有這麽多人到場,則是因著溫老爺和溫昌柏、溫昌智幾人,昨日教導溫英文許久,因此都調到了今日休沐。
恰巧聽二丫頭的弟子來家中拜訪,立即引起了他們的興趣,這才來想來看看究竟。
而溫老爺還不忘把家中幾個哥兒給叫了出來,他們都是同周小勇年歲相仿,幾人還算是能有些共同的話題。
而後崔氏率先眉眼含笑,聲開口逐一向周小勇幾人介紹著,言辭間滿是親昵。
四花聽得目不暇接,虎子額頭沁出細汗,一邊聽一邊笨拙地點頭,大牛更是瞪大了眼睛,生怕漏過一個。
唯有周小勇神態自若,認真聆聽的同時,還不時不時向眾人頷首致意。
丫鬟們便捧著描金漆盤魚貫而入,不知不覺幾人就收獲了好些見麵禮。
就連平日裏最是惜財的孫氏,也難得大方送了四花珍珠嵌螺鈿荷包,又拿出兩枚羊脂玉平安扣,遞給虎子和大牛。
周小勇率先反應過來,微屈行禮:“多謝諸位長輩厚愛!”
四花、虎子和大牛也慌忙跟著行禮致謝。
溫老爺撫著胡須,目光如炬,上下打量著周小勇:聽說你已過鄉試,不知對接下來的會試有何打算?”
溫老爺明知道周小勇來此的目的,但開始開口詢問著。
周小勇挺直脊背,不卑不亢道:“學生準備參加這一次會試,不負恩師教導。”
幾人都知道,溫以緹是周小勇的授業恩師,沒想到二丫頭眼光獨到,倒是收了個好弟子。
起初,溫家眾人得知溫以緹收了個弟子之事,不過是漫不經心地點頭敷衍。
畢竟溫以緹年紀與周小勇相差無幾,在不過是同齡人之間的互相幫襯罷了。
即便崔氏曾特意提及,男人們也隻並未真正上心。
直到此刻,見周小勇談及恩師,眸光中滿是敬重,言辭間更是字字懇切,方才意識到這份師徒情誼的分量。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孩子倒是將這話刻進骨子裏了,能得如此赤誠相待,二丫頭這師父當得值了。
溫昌柏微微點頭,眼中露出讚賞之色:“治學之道,貴在堅持。若有疑難之這些日子,多多同珹哥兒他們交流,我們也會替二丫頭好好教導你。”
周小勇聽聞身旁人,眸光下意識掃向溫昌柏。垂眸的刹那,眼底飛快掠過一抹古怪之色。他知道這是大人的父親,可又同他所聽聞的和想象中的,又有所不同。
不過轉瞬,他便斂去眼底情緒,恭敬地頷首行禮,將那份意外妥帖藏進拘謹的笑意裏。
溫老爺端起茶盞輕抿一口,渾濁的目光突然銳利如鷹:“周生既誌在會試,可知《禮記·王製》中''關市譏而不征'',若放於當下漕運關稅之爭,當如何解?”
溫英珹聽後身子不自覺坐直,溫英文則是開始思索起來。
周小勇定了定神,隨即拱手道:“古之''譏而不征'',意在輕稅便民、暢通貨殖。然今時漕運乃國之命脈,若全然無稅,恐難支河道修繕、漕軍糧餉。依學生愚見,可用“市舶司”之製,設卡稽查違禁之物,對民生剛需貨物輕征薄稅,既保商賈流通,又充盈國庫。”
待周小勇以作答完後,溫老爺將茶盞擱在案上,麵容浮現笑意。
忽而話鋒一轉,目光如炬地掃向溫英珹與溫英文二人:“你們二人又作何解?”
溫英珹率先起身,朗聲道:“孫兒以為,當以《漢書·食貨誌》為據,推行''平準漕運''之策。設立官營漕運監署,統管物資定價與運輸,既保商賈獲利,又能從中抽稅充實國庫。再效仿王安石青苗法,對中小商戶提供低息漕運貸款,如此可解漕幫壟斷之弊!”
溫英文則起身時動作舒緩,聲音沉穩如琢玉:“祖父,孫兒認為當從《周禮·地官》''以泉府同貨而斂賒''中尋思路。可將漕運關稅分為''常稅''與''特稅''——日常通行征薄稅,遇災年或戰事則暫停征稅。同時設立漕運倉儲,豐年儲糧、荒年賑濟,如此方能兼顧國用與民生。”
溫老爺大笑:“一個劍走偏鋒,一個守正出奇,倒比周生的答案更多幾分新意!”
廳內頓時響起一片輕笑,幾個少年對視一眼,目光中已沒了初見時的拘謹。
隨後,溫老爺眸光在三人之間逡巡,“周生以古製為引,貫通今政,這份融匯典籍的巧思難得。”
他頓了頓,“隻是漕運牽涉漕幫、商賈多方勢力,對策中少了製衡之法,若能補上,設漕運禦史台,嚴查官商勾結,才算周全。”
轉向溫英珹時,他忽而展眉笑道:“你這平準漕運之策,倒有幾分桑弘羊的魄力。
話鋒陡然一轉,點向少年鼻尖,“但官營過甚易生腐敗,若不輔以允許民間參股、公開賬目,怕是要重蹈覆轍。莫要隻顧著揮劍破局,卻忘了守好劍柄。”
最後看向溫英文,老爺子眼中滿是讚許:“將《周禮》泉府之製拆解重組,又引入倉儲調劑,這份穩紮穩打的治學功夫,倒像是老夫年輕的時候。”
他抬手捋須,神色轉為凝重,“隻是稅目分設雖精妙,卻忽略了執行成本。州縣官吏若借機增設雜稅,豈不是本末倒置?當添上限定征稅名目、嚴懲苛捐的條款。”
說罷,他環視三人,長歎道:“治學如治水,既要敢開新河,也要善守堤壩。你們三人若能取長補短,何愁春闈不捷!”
三人立即齊聲應道:“是,學生謹記!”
“孫兒謹記。”
不得不承認,溫老爺僅僅點撥一句,便讓周小勇學到許多。
甚至他用餘光看了一下兩邊的兄弟,二人的見解各有各的優勢,溫英珹鋒芒畢露如出鞘之劍,溫英文沉穩周全似老匠琢玉。
他忽覺廳中檀木熏香縈繞的字畫都化作無形的重壓。
這便是官宦世家的底蘊,有長輩站在雲霧之巔指點迷津,世家子弟又怎能不成才?
思緒正飄遠時,忽聽溫老爺的開口問道:“你這孩子,底子倒還算不薄弱,可是原本家中就讀過書?”
周小勇猛地迴神,見老人渾濁的眼睛裏藏著洞悉一切的銳利,連忙拱手:“迴溫老爺的話,學生幼時家中尚可,讀過幾年私塾。後來家道中落......”他頓了頓,喉結滾動,“幸而得遇恩師,才重拾書卷。”
溫老爺撫須輕笑,笑聲裏帶著三分了然:“二丫頭的本事,老夫心裏有數。她那套“破而後立”的教法,倒是獨樹一幟。”
周小勇立刻挺直腰板,目光灼灼:“恩師常帶我登門拜訪邵大人、周大人等人。幾位大人在策論章法、經義新解上的指點,讓學生獲益匪淺。”
話音未落,他瞥見溫英珹挑眉投來好奇的目光,溫英文則微微頷首。
崔氏忽然輕笑一聲,看向溫老爺道:“父親可還記得,安哥兒那科的新科狀元正是邵大人。”
這下幾人這才反應過來。明白周小勇口中的邵大人是何人,目光再落到少年身上時已多了幾分不同。
一直未吭聲小劉氏輕輕轉動著翡翠鐲子,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難怪能在寒門中脫穎而出,有狀元郎親自指點,這機緣可不是常人能有的。”
溫老爺眼中閃過一絲讚賞:“緹丫頭倒是懂得借勢。”
溫老爺又問道:“二丫頭的算學造詣在京中裏都是拔尖的。她可有用心教你?”
說著,他似是提醒的感慨道,“這幾年會試算學占比越來越重,斷不可輕忽!”
周小勇立即拱手,脊背挺得筆直:“迴溫老爺的話,恩師日日督促學生研習算學,從未懈怠。”
他頓了頓,見廳中眾人都豎起耳朵,便繼續道:“恩師讓學生精讀《九章算術》,拆解其中方程、勾股之術,又以《海島算經》為引,鑽研測量之法,更將《數書九章》中“大衍求一術”細細剖析,教學生如何將算學之道融入治國策論。”
溫老爺撫須頷首,眼中閃過一絲讚許:“《數書九章》艱深晦澀,能鑽研至此,倒沒白費你恩師一番心血。”
一旁的溫昌柏也忍不住點頭:“將算學與經世之道結合,這路子倒是對了。”
溫老爺又開口道:“既如此,老夫便以《九章算術》均輸章為題。
今有…均輸粟,甲縣一萬戶,行道八日;乙縣九千五百戶,行道十日;丙縣一萬二千三百五十戶,行道十三日;丁縣一萬二千二百戶,行道二十日。凡四縣賦,當輸二十五萬斛,用車一萬乘。欲以道裏遠近,戶數多少,衰出之。問粟、車各幾何?”
話音剛落,溫英珹已立即起身去角落抓起案上筆,在紙上演算得沙沙作響。
溫英文則緊閉雙目,口中念念有詞,指節在膝頭不停敲擊計數。
唯有周小勇神色鎮定,思索一會兒後便朗聲道:“依衰分術,先求各縣賦率——甲縣賦率為...由此可得,甲縣出車三千五百三十乘,輸粟八萬八千二百五十斛;乙縣出車三千乘,輸粟七萬五千斛......”
他語速平穩,報出的數字精確到個位,驚得溫英珹手中毛筆一滯。
一向老實的溫英文都瞪大了眼睛。
溫老爺大笑:“好!這衰分術用得利落!不愧是緹兒的弟子啊!”
他瞥了眼兩個手忙腳亂的孫兒,調侃道:“這算學一道,你們兄弟倆是一點都不隨二丫頭!”
原本四花、虎子、大牛三人被晾在廳中,像三隻誤闖宴席的麻雀,很是局促。
直到溫老爺拋出算學難題,周小勇張口便是利落的答案,驚得溫家兄弟手忙腳亂時,立即大喜。
小勇哥就是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