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文家的事情還沒有個消息,鴻臚寺那邊究竟是什麽情況,也都不得而知。
是僅鍾家一係單幹,還是背後另有大人物,鴻臚寺到底有多少人跟外族有勾結?
這些謎團像團亂麻纏在溫以緹心頭,她眉頭緊皺,這個時候貿然讓三叔去鴻臚寺,是不是有點太冒險了,但自家祖父還不知道文家的事情,是不是該給祖父提個醒?
可隨之一想,還有江恆也在鴻臚寺,鍾家和其如今都與溫家或多或少不怎麽對付。
祖父偏偏選在這時調三叔去鴻臚寺,難道另有盤算?
溫以緹呆坐在那想了好一會兒,徐嬤嬤和安公公見自家大人神色凝重、低頭沉思,立刻輕揮衣袖示意眾人退下。
伺候的人會意腳步放輕,悄無聲息地退了出去,順手帶上門隔絕了院外的嘈雜。
忽然,溫以緹想通其中關鍵所在!
祖父估計想著是,等那兩方鬥得兩敗俱傷,三叔就能趁機站穩腳跟,漁翁得利。
雖然風險不小,但隻要她早點提醒三叔,讓其謹言慎行,不沾染是非在身。
憑溫家的關係,就算日後鴻臚寺出事,也能全身而退。
這麽看來,這調任倒像是祖父給三叔鋪的升遷路。
祖父當真厲害!
溫以緹懸著的心終於落迴實處,祖父或許不知鴻臚寺的全部內情,卻依然能憑多年閱曆與機敏,為後輩謀劃出一條合適的路。
這份遠見與籌謀,讓溫以緹不禁感慨\"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確實不假。
想來自己方才的憂慮,倒顯得有些杞人憂天,也低估了長輩們的能力。
之後溫以緹接連收到好消息,一則是外放多年的姑父杜鞍,終於要迴京了。
溫老爺想念自家閨女,如今是個好機會。從前杜鞍在溫老爺的安排下已經升任了知州一職,如今調迴京城正好有空缺。
而恰巧也是溫以緹外祖父崔老爺手底下的正五品大理寺寺丞。
二人一拍即合,當即就操作了一番,直接將杜鞍給調了迴來。
二則是大哥哥溫英安也要迴京了,想起這位兄長,溫以緹嘴角不自覺上揚。
當年溫老爺怕京中動蕩為護孫兒周全,將其送去湖州曆練。
如今任期也快到了,借著吏部調動的東風,不僅將溫英安官升一級,還能夠重迴戶部,是多少他那個年歲的官員都羨慕的。
戶部正六品主事,雖然官職還不高,戶部執掌天下錢糧,是朝堂命脈所在。比起溫老爺所在的吏部遜色不了多少乃是大慶各衙門中最熱門的兩處。
溫老爺這是早早錨定了溫家未來的方向,待其到致仕前、剩著最後一把力為溫英安鋪路,推至戶部高位,憑此接替守護溫家重任。
至此,便能看到吏部侍郎的權勢之重,幾番籌謀布局,竟能將心係之人的仕途安排得環環相扣、穩步升遷。
至於為何不將溫英安調入吏部?溫以緹心中了然,同一家族成員不可接連把持同一部門最高權位。
若溫英安貿然去吏部,看似風光,實則是將家族置於風口浪尖。
此舉不僅違背官場忌諱,更會引來政敵群起攻訐,將溫家苦心經營的根基毀於一旦。
與其鋌而走險,不如另辟蹊徑,將繼承人安置在戶部這般關鍵部門,既避開明槍暗箭,又能延續家族權勢。
溫以緹心裏清楚,祖父的安排不會直接辦妥,若能在今年年底將諸事辦妥,便已是順遂至極。
畢竟年關將至時,才是朝堂官員調動最頻繁的關口。
溫以緹眉眼含笑,心中滿是欣喜。思及祖父的精妙安排,她稍作思忖,最終決定向趙皇後稟報此事。
一來是想試探趙皇後對此事的態度,二來也盼著能從這位久居深宮、閱盡風雲的長輩口中,知曉些自己與祖父尚未察覺的隱秘。
畢竟趙皇後在京城浸淫數十載,宮中秘辛、朝堂暗湧,她定是知曉得比旁人更多。
當她來到坤寧宮後,見趙皇後這麽久了,身子恢複的很是緩慢之時,原本雀躍的心情微微一沉。
她很快斂去眼底憂色,盈盈福身笑道:“臣給皇後娘娘請安,娘娘,家中傳來好消息,臣特來與您分享。”
趙皇後倚著金線繡牡丹的軟墊,疲憊的眉眼在聽到溫家諸事時泛起微光。
她抬手將溫以緹垂落的碎發別到耳後,指尖帶著藥香的溫度,語氣柔和的開口道:“你祖父當真是個妙人,從前官職低微時不顯山露水,如今一出手便是步步為營。若早些嶄露頭角,入內閣怕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說到此處,趙皇後一聲輕歎混著暖爐的炭火氣,消散在帳幔間。
內閣?溫以緹心中快速思索一番,隨即暗暗搖頭,內閣雖好,卻也是風口浪尖。
祖父若早早躋身高位,溫家反倒容易樹大招風,說不定家裏人會變成什麽樣都不一定。
溫以緹想到自家老爹和二叔、三叔…
她反而慶幸了許多,按照他們的性子和能力,若未經底層磨礪,難免滋生驕奢之氣,淪為紈絝。
到那時,兄弟鬩牆、爭權奪利,隻怕頭破血流都是輕的。
如此一來,能否培養出大哥哥這樣沉穩持重、堪當大任的第三代繼承人,都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如今這般按部就班,既能護住家人周全,又能穩步圖進,溫以緹倒覺得恰到好處。
溫以緹睫毛輕顫,淺笑著迴趙皇後一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趙皇後聞言展顏,病弱的笑聲如環佩輕響:“難得你小小年紀懂得知足,這份心性倒是比許多世家子弟通透。”
趙皇後攥住溫以緹的手,腕間玉鐲相撞發出清越聲響,“溫家的安排穩紮穩打,無需再做變動。本宮如今愈發慶幸,你背後的溫家也是不可多得的助力,因此,你當真是不二之選!”
趙皇後語氣鄭重:“望溫家與趙家能攜手同心,在這京城裏守得一方安穩。”
是僅鍾家一係單幹,還是背後另有大人物,鴻臚寺到底有多少人跟外族有勾結?
這些謎團像團亂麻纏在溫以緹心頭,她眉頭緊皺,這個時候貿然讓三叔去鴻臚寺,是不是有點太冒險了,但自家祖父還不知道文家的事情,是不是該給祖父提個醒?
可隨之一想,還有江恆也在鴻臚寺,鍾家和其如今都與溫家或多或少不怎麽對付。
祖父偏偏選在這時調三叔去鴻臚寺,難道另有盤算?
溫以緹呆坐在那想了好一會兒,徐嬤嬤和安公公見自家大人神色凝重、低頭沉思,立刻輕揮衣袖示意眾人退下。
伺候的人會意腳步放輕,悄無聲息地退了出去,順手帶上門隔絕了院外的嘈雜。
忽然,溫以緹想通其中關鍵所在!
祖父估計想著是,等那兩方鬥得兩敗俱傷,三叔就能趁機站穩腳跟,漁翁得利。
雖然風險不小,但隻要她早點提醒三叔,讓其謹言慎行,不沾染是非在身。
憑溫家的關係,就算日後鴻臚寺出事,也能全身而退。
這麽看來,這調任倒像是祖父給三叔鋪的升遷路。
祖父當真厲害!
溫以緹懸著的心終於落迴實處,祖父或許不知鴻臚寺的全部內情,卻依然能憑多年閱曆與機敏,為後輩謀劃出一條合適的路。
這份遠見與籌謀,讓溫以緹不禁感慨\"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確實不假。
想來自己方才的憂慮,倒顯得有些杞人憂天,也低估了長輩們的能力。
之後溫以緹接連收到好消息,一則是外放多年的姑父杜鞍,終於要迴京了。
溫老爺想念自家閨女,如今是個好機會。從前杜鞍在溫老爺的安排下已經升任了知州一職,如今調迴京城正好有空缺。
而恰巧也是溫以緹外祖父崔老爺手底下的正五品大理寺寺丞。
二人一拍即合,當即就操作了一番,直接將杜鞍給調了迴來。
二則是大哥哥溫英安也要迴京了,想起這位兄長,溫以緹嘴角不自覺上揚。
當年溫老爺怕京中動蕩為護孫兒周全,將其送去湖州曆練。
如今任期也快到了,借著吏部調動的東風,不僅將溫英安官升一級,還能夠重迴戶部,是多少他那個年歲的官員都羨慕的。
戶部正六品主事,雖然官職還不高,戶部執掌天下錢糧,是朝堂命脈所在。比起溫老爺所在的吏部遜色不了多少乃是大慶各衙門中最熱門的兩處。
溫老爺這是早早錨定了溫家未來的方向,待其到致仕前、剩著最後一把力為溫英安鋪路,推至戶部高位,憑此接替守護溫家重任。
至此,便能看到吏部侍郎的權勢之重,幾番籌謀布局,竟能將心係之人的仕途安排得環環相扣、穩步升遷。
至於為何不將溫英安調入吏部?溫以緹心中了然,同一家族成員不可接連把持同一部門最高權位。
若溫英安貿然去吏部,看似風光,實則是將家族置於風口浪尖。
此舉不僅違背官場忌諱,更會引來政敵群起攻訐,將溫家苦心經營的根基毀於一旦。
與其鋌而走險,不如另辟蹊徑,將繼承人安置在戶部這般關鍵部門,既避開明槍暗箭,又能延續家族權勢。
溫以緹心裏清楚,祖父的安排不會直接辦妥,若能在今年年底將諸事辦妥,便已是順遂至極。
畢竟年關將至時,才是朝堂官員調動最頻繁的關口。
溫以緹眉眼含笑,心中滿是欣喜。思及祖父的精妙安排,她稍作思忖,最終決定向趙皇後稟報此事。
一來是想試探趙皇後對此事的態度,二來也盼著能從這位久居深宮、閱盡風雲的長輩口中,知曉些自己與祖父尚未察覺的隱秘。
畢竟趙皇後在京城浸淫數十載,宮中秘辛、朝堂暗湧,她定是知曉得比旁人更多。
當她來到坤寧宮後,見趙皇後這麽久了,身子恢複的很是緩慢之時,原本雀躍的心情微微一沉。
她很快斂去眼底憂色,盈盈福身笑道:“臣給皇後娘娘請安,娘娘,家中傳來好消息,臣特來與您分享。”
趙皇後倚著金線繡牡丹的軟墊,疲憊的眉眼在聽到溫家諸事時泛起微光。
她抬手將溫以緹垂落的碎發別到耳後,指尖帶著藥香的溫度,語氣柔和的開口道:“你祖父當真是個妙人,從前官職低微時不顯山露水,如今一出手便是步步為營。若早些嶄露頭角,入內閣怕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說到此處,趙皇後一聲輕歎混著暖爐的炭火氣,消散在帳幔間。
內閣?溫以緹心中快速思索一番,隨即暗暗搖頭,內閣雖好,卻也是風口浪尖。
祖父若早早躋身高位,溫家反倒容易樹大招風,說不定家裏人會變成什麽樣都不一定。
溫以緹想到自家老爹和二叔、三叔…
她反而慶幸了許多,按照他們的性子和能力,若未經底層磨礪,難免滋生驕奢之氣,淪為紈絝。
到那時,兄弟鬩牆、爭權奪利,隻怕頭破血流都是輕的。
如此一來,能否培養出大哥哥這樣沉穩持重、堪當大任的第三代繼承人,都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如今這般按部就班,既能護住家人周全,又能穩步圖進,溫以緹倒覺得恰到好處。
溫以緹睫毛輕顫,淺笑著迴趙皇後一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趙皇後聞言展顏,病弱的笑聲如環佩輕響:“難得你小小年紀懂得知足,這份心性倒是比許多世家子弟通透。”
趙皇後攥住溫以緹的手,腕間玉鐲相撞發出清越聲響,“溫家的安排穩紮穩打,無需再做變動。本宮如今愈發慶幸,你背後的溫家也是不可多得的助力,因此,你當真是不二之選!”
趙皇後語氣鄭重:“望溫家與趙家能攜手同心,在這京城裏守得一方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