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後溫以緹又同溫以柔提起太子,東宮如今亂得像一鍋粥。太子被冊立都好幾年了,可除了頂著個名號,哪點看著像個儲君?論才能,也沒比其他王爺強到哪兒去。
這太子之位,本應是國之根本,可他卻未能服眾。
太子一黨的勢力雖說日益壯大,但那些真正手握重權的,哪個不是人精?都在那兒隔岸觀火,等著瞧風向呢,哪會輕易就投靠他。
溫以緹又說起太子竟想用小靈兒來挾持自己的事,簡直荒唐至極!”
溫以柔聽到這兒,不禁柳眉倒豎,“好歹是一國太子,竟做出如此下作之事,同一個女子算計到這般田地。若這大慶江山日後交到他手上,還不知會成什麽樣子!
溫以緹眼中閃過一絲狠厲,“姐姐,你沒瞧見他看你的那個眼神,我當時恨不得立刻把他眼珠子挖出來!”
溫以柔看著妹妹,眼中滿是疼愛,輕輕搖了搖頭,“那還是算了,別髒了你的手。這種人,自有他的報應。”
溫以緹嘴角上揚,露出一絲冷笑,“姐姐你放心,這太子,我必定想個法子給他點教訓,讓他以後再也不敢覬覦你!”
溫以柔拍了拍溫以提的手,輕聲說道:“不用太為我擔心,咱們東平伯爵府,好歹是世襲勳爵,太子想對我們動手,也得掂量掂量。迴頭我和你姐夫好好商議商議。”
溫以緹點了點頭,又話鋒一轉,說起了東宮內的太子妃。
多好的一個姑娘家,雖說如今貴為太子妃,可誰都看得出來,太子根本不把她放在心上,還有下麵那兩個側妃,尤其是顧琦,那野心都快寫在臉上了,眾人皆知,指不定什麽時候就想取而代之,太子妃能不擔憂嗎?
太子妃不僅要時刻警惕那些心懷不軌的妾室尋釁生事,還得操持東宮上下繁雜的事務。偏偏她出身不夠顯貴,難以威懾眾人、樹立足夠的威望。
底下的人見她根基不深,便也沒將她的管束放在眼裏,行事愈發肆意。
而太子呢,麵對這亂糟糟的局麵,既沒有明確表態約束妾室,也未給予太子妃有力支持。
溫以柔聽到顧琦的名字,神色微微一變,看向溫以緹。
溫以緹明白姐姐的意思,解釋道:“姐姐,我和她之間的交情,那都是過去的事了。那時候我們還小,如今大家都已成人,她也為人母了,早就沒什麽瓜葛了。之前她倒是想找我敘舊,可我還能不知道她那點心思?我壓根就沒理會她。
溫以柔這才放下心來,點了點頭,“你不理她是對的。如今這東宮,就是個大泥潭,誰沾上誰脫不了身。”
溫以緹又想起了什麽,臉上露出一絲思索的神情,“對了,姐姐,還有那個邊瑩瑩…”
接著,她把邊瑩瑩的事情詳細地跟溫以柔講了一遍。
溫以柔聽完,挑了挑眉,眼中閃過一絲精光,“此人你得好好把握住,說不定將來會是個關鍵人物 ,能在這複雜的局勢中為我們所用。”
之後,話題自然而然地轉到了家中近況上。
如今家裏兄弟中,隻有溫英安和溫英文娶妻生子,兩位媳婦都是大戶,教養出色,那些小門小戶婦人身上常見的毛病,在她們身上全然不見。
至少,她們不會為了些許蠅頭小利,就整日在心底暗自算計,也不會將那些醃臢心思擺到明麵上來。
平日裏,無論是操持家中瑣事,還是與家中上下相處,皆是一派溫和有禮的模樣。
雖說大家族中難免會有些磕磕碰碰,但她們二人總能巧妙化解,將矛盾消弭於無形。
所以,至少從表麵上看去,和家中上下相處得極為融洽,也不會有什麽齟齬,從未鬧出什麽讓人難堪的事兒
說起出嫁的姐妹們,三妹妹溫以容總算是如願以償,嫁進了好人家。
她如今和丈夫琴瑟和鳴,膝下一雙兒女,日子過得順風順水,沒什麽波折。
那楊家如今在城裏也是有頭有臉的,家底殷實,家風也好,溫以容在那日子過得很是滋潤。
溫以緹聽後,心中暗忖,當初小劉氏母女和祖父鬧得那麽大一場,看來還真是努力有了迴報。
提及五妹妹溫以含,溫以柔的神色變得有些凝重。她嫁去顧家之後,日子可就沒那麽舒坦了。
每次迴門省親,她都打扮得珠翠玲瓏、光鮮亮麗,眼裏透著一股高傲勁兒,可實則,那濃重脂粉之下,藏著的疲憊之色卻怎麽也掩蓋不住。
同在勳爵之家,溫以柔總能聽到些風聲。聽說那顧家六郎,一開始對溫以含還算情意綿綿,可成婚還不到一年,就收了好幾個通房丫鬟。
雖說都還沒抬為妾室,可這事兒,擱誰身上能不糟心?
溫以含哪裏受得了這個,便和他大吵大鬧起來。誰能想到,在一次激烈的爭執中,她四個月的胎兒就這麽沒了。
自那以後,溫以含的身子怕是落下了病根,到現在肚子都沒動靜。
可那顧六郎,反倒變本加厲,直接又納了三個妾室,把後院攪得烏煙瘴氣。
顧六郎身為勳爵子弟,倒也並非胸無點墨、目不識丁之輩。
然而,那些尋常勳爵子弟身上的毛病,在他這兒可謂是一應俱全。
仗著家族的權勢與地位,平日裏他遊手好閑、玩世不恭,行事作風頗為輕浮。好在顧家的長輩們還算清醒,對他管教甚嚴,在家族的威嚴壓製下,他才沒有做出什麽諸如殺人放火之類的荒唐事,勉強維持著勳爵子弟表麵的體麵。
如今,顧家的好幾位男兒郎都奔赴戰場,像顧六郎這種骨子裏帶著幾分怯懦的,家裏人便沒有按著頭讓他習武。
權衡之下,顧六郎選擇了從文這條路,不過都是有個名頭罷了。
可這麽多年過去了,顧六郎也僅僅考得了個莫等秀才的功名。
至於這個秀才功名究竟是如何得來的,主考官或許是想賣吳興侯府一個人情,對顧六郎多有偏袒,亦或是是顧家人暗中上下打點,才讓他順利過關。還是說顧六郎真的憑自己的本事考中了,這就不得而知了。
甚至是再往上參加鄉試、會試,他便沒了下文,怎麽也考不過去。
這太子之位,本應是國之根本,可他卻未能服眾。
太子一黨的勢力雖說日益壯大,但那些真正手握重權的,哪個不是人精?都在那兒隔岸觀火,等著瞧風向呢,哪會輕易就投靠他。
溫以緹又說起太子竟想用小靈兒來挾持自己的事,簡直荒唐至極!”
溫以柔聽到這兒,不禁柳眉倒豎,“好歹是一國太子,竟做出如此下作之事,同一個女子算計到這般田地。若這大慶江山日後交到他手上,還不知會成什麽樣子!
溫以緹眼中閃過一絲狠厲,“姐姐,你沒瞧見他看你的那個眼神,我當時恨不得立刻把他眼珠子挖出來!”
溫以柔看著妹妹,眼中滿是疼愛,輕輕搖了搖頭,“那還是算了,別髒了你的手。這種人,自有他的報應。”
溫以緹嘴角上揚,露出一絲冷笑,“姐姐你放心,這太子,我必定想個法子給他點教訓,讓他以後再也不敢覬覦你!”
溫以柔拍了拍溫以提的手,輕聲說道:“不用太為我擔心,咱們東平伯爵府,好歹是世襲勳爵,太子想對我們動手,也得掂量掂量。迴頭我和你姐夫好好商議商議。”
溫以緹點了點頭,又話鋒一轉,說起了東宮內的太子妃。
多好的一個姑娘家,雖說如今貴為太子妃,可誰都看得出來,太子根本不把她放在心上,還有下麵那兩個側妃,尤其是顧琦,那野心都快寫在臉上了,眾人皆知,指不定什麽時候就想取而代之,太子妃能不擔憂嗎?
太子妃不僅要時刻警惕那些心懷不軌的妾室尋釁生事,還得操持東宮上下繁雜的事務。偏偏她出身不夠顯貴,難以威懾眾人、樹立足夠的威望。
底下的人見她根基不深,便也沒將她的管束放在眼裏,行事愈發肆意。
而太子呢,麵對這亂糟糟的局麵,既沒有明確表態約束妾室,也未給予太子妃有力支持。
溫以柔聽到顧琦的名字,神色微微一變,看向溫以緹。
溫以緹明白姐姐的意思,解釋道:“姐姐,我和她之間的交情,那都是過去的事了。那時候我們還小,如今大家都已成人,她也為人母了,早就沒什麽瓜葛了。之前她倒是想找我敘舊,可我還能不知道她那點心思?我壓根就沒理會她。
溫以柔這才放下心來,點了點頭,“你不理她是對的。如今這東宮,就是個大泥潭,誰沾上誰脫不了身。”
溫以緹又想起了什麽,臉上露出一絲思索的神情,“對了,姐姐,還有那個邊瑩瑩…”
接著,她把邊瑩瑩的事情詳細地跟溫以柔講了一遍。
溫以柔聽完,挑了挑眉,眼中閃過一絲精光,“此人你得好好把握住,說不定將來會是個關鍵人物 ,能在這複雜的局勢中為我們所用。”
之後,話題自然而然地轉到了家中近況上。
如今家裏兄弟中,隻有溫英安和溫英文娶妻生子,兩位媳婦都是大戶,教養出色,那些小門小戶婦人身上常見的毛病,在她們身上全然不見。
至少,她們不會為了些許蠅頭小利,就整日在心底暗自算計,也不會將那些醃臢心思擺到明麵上來。
平日裏,無論是操持家中瑣事,還是與家中上下相處,皆是一派溫和有禮的模樣。
雖說大家族中難免會有些磕磕碰碰,但她們二人總能巧妙化解,將矛盾消弭於無形。
所以,至少從表麵上看去,和家中上下相處得極為融洽,也不會有什麽齟齬,從未鬧出什麽讓人難堪的事兒
說起出嫁的姐妹們,三妹妹溫以容總算是如願以償,嫁進了好人家。
她如今和丈夫琴瑟和鳴,膝下一雙兒女,日子過得順風順水,沒什麽波折。
那楊家如今在城裏也是有頭有臉的,家底殷實,家風也好,溫以容在那日子過得很是滋潤。
溫以緹聽後,心中暗忖,當初小劉氏母女和祖父鬧得那麽大一場,看來還真是努力有了迴報。
提及五妹妹溫以含,溫以柔的神色變得有些凝重。她嫁去顧家之後,日子可就沒那麽舒坦了。
每次迴門省親,她都打扮得珠翠玲瓏、光鮮亮麗,眼裏透著一股高傲勁兒,可實則,那濃重脂粉之下,藏著的疲憊之色卻怎麽也掩蓋不住。
同在勳爵之家,溫以柔總能聽到些風聲。聽說那顧家六郎,一開始對溫以含還算情意綿綿,可成婚還不到一年,就收了好幾個通房丫鬟。
雖說都還沒抬為妾室,可這事兒,擱誰身上能不糟心?
溫以含哪裏受得了這個,便和他大吵大鬧起來。誰能想到,在一次激烈的爭執中,她四個月的胎兒就這麽沒了。
自那以後,溫以含的身子怕是落下了病根,到現在肚子都沒動靜。
可那顧六郎,反倒變本加厲,直接又納了三個妾室,把後院攪得烏煙瘴氣。
顧六郎身為勳爵子弟,倒也並非胸無點墨、目不識丁之輩。
然而,那些尋常勳爵子弟身上的毛病,在他這兒可謂是一應俱全。
仗著家族的權勢與地位,平日裏他遊手好閑、玩世不恭,行事作風頗為輕浮。好在顧家的長輩們還算清醒,對他管教甚嚴,在家族的威嚴壓製下,他才沒有做出什麽諸如殺人放火之類的荒唐事,勉強維持著勳爵子弟表麵的體麵。
如今,顧家的好幾位男兒郎都奔赴戰場,像顧六郎這種骨子裏帶著幾分怯懦的,家裏人便沒有按著頭讓他習武。
權衡之下,顧六郎選擇了從文這條路,不過都是有個名頭罷了。
可這麽多年過去了,顧六郎也僅僅考得了個莫等秀才的功名。
至於這個秀才功名究竟是如何得來的,主考官或許是想賣吳興侯府一個人情,對顧六郎多有偏袒,亦或是是顧家人暗中上下打點,才讓他順利過關。還是說顧六郎真的憑自己的本事考中了,這就不得而知了。
甚至是再往上參加鄉試、會試,他便沒了下文,怎麽也考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