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大人強撐著身子,將那些該說的事兒一一講完後,整個人像是瞬間被抽走了大半的精氣神,臉色變得煞白,身子也微微發顫,仿佛快沒了半條命一般,虛弱地站在那兒,大口喘著粗氣。
突然,他像是猛地想起了什麽極為重要的事兒,眼神中閃過一絲恍然,連忙伸手往懷裏摸索去。
那手在懷裏急切地翻找著,因為緊張,動作都顯得有些慌亂,好不容易,才從懷裏掏出一封已經被捂得有些溫熱的信來。
他趕忙整理了一下自己略顯狼狽的儀態,小步快走地來到裘總管身邊,然後朝著正熙帝恭敬地行了一禮,雙手捧著那封信。
“陛下,這是您的東西。”
馮大人離開甘州前一晚,突然就有人來找。若不是那人手裏拿著正熙帝的信物,說什麽他也不可能相信。
而如今,他見正熙帝毫不意外地接過裘總管遞上去的信後,這才反應過來,敢情這是陛下在甘州安插的人手。
可他就不明白了,既然已經有了安排,那為何還要派他去甘州走這一遭呢?
正熙帝接過信後,便緩緩展開信紙,目光落在那上麵的文字上,眼神深邃,讓人捉摸不透他此刻的心思。
過了一會兒,他輕聲吐了一句:“迴去好好休息吧。”
馮大人見狀,趕忙上前一步,朝著正熙帝恭敬地作了一揖,臉上堆滿了感激,立即開口說道:“多謝陛下。”
說罷,便不敢有絲毫耽擱,匆匆轉身,腳步急促地離開了大殿。
而欽天監的官員,心裏頭也是七上八下的。偷偷抬眼瞧著正熙帝那凝重的麵色。
看這架勢,陛下連賜座都不願意,怕是沒心思聽他那些事兒呀,這時候還是別說了,免得觸了黴頭。
時間就這麽一分一秒地過去,欽天監的官員們隻覺得雙腿越來越酸,可誰也不敢吭聲,隻能咬著牙強忍著。
過了好久,正熙帝依舊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麽,突然,他聲音沉穩又帶著幾分威嚴,問道:“今日天象如何?”
這一聲問話,讓欽天監的官員立即打起精神,清了清嗓子,開口迴道:“迴陛下,天象每日雖說會有些許變化,但總體影響不大,結果還同此前沒什麽差別。”
那話語裏透著一絲小心翼翼,邊說還邊悄悄抬眼觀察著正熙帝的神色。
這就是基本沒怎麽變的意思了。
正熙帝聽了,輕輕吐了一口氣,臉上的神情依舊嚴肅,隻是微微擺了擺手,那意思已然明了。
欽天監的官員見狀,立即如釋重負一般,趕忙齊聲說道:“多謝陛下。”
而後弓著身子,緩緩往後退著出了殿內,那模樣就好似生怕正熙帝反悔似的。
出了殿門,他心裏嘀咕著:“還好今日陛下的心思沒在他這,就算白跑一趟,也總比惹出事來要強。
說罷,長舒了一口氣,加快腳步離開了。
正熙帝靜靜地坐在那龍椅之上,眼神深邃而暗沉。
殿內寂靜得可怕,隻有那燭火偶爾發出的“劈啪”聲,在這空曠的大殿裏迴蕩,更襯得氣氛壓抑無比。
過了許久許久,正熙帝才緩緩抬起眼眸,看向身邊的裘總管,聲音低沉又帶著一絲探尋,開口道:“你說,這些究竟是他們的算計,還是說…這是天意?”
裘總管一聽這話,心下猛地一緊,他趕忙低下頭,不敢直視正熙帝的眼睛,立即恭敬地迴道:“迴陛下,奴才以為這些不過都是小人計謀罷了,陛下您乃真龍天子,受上天庇佑,那些宵小之輩的手段,自是上不得台麵,陛下不必當真。您的旨意自是正確的。”
說著,身子又往下彎了幾分,仿佛要把自己的存在感降到最低。
正熙帝聽了,嘴角勾起一抹略帶嘲諷的輕笑,那笑容卻未達眼底,反而讓他的麵容顯得越發冷峻。
他輕聲呢喃道:“我的旨意…就都是對的嗎?”
隨後他眼神陡然一厲,像是想到了什麽,語氣也變得冰冷起來,“你說,皇後這般做,當真以為朕不知曉?”
裘總管頓時嚇得渾身一哆嗦,他張了張嘴,卻愣是不敢再開口。
畢竟這可是事關趙皇後的事,他一個奴才,哪敢妄加議論。
正熙帝也沒打算聽裘總管的迴應,自顧自地繼續說道,眼神中透著審視與探究:“你說,溫以緹那丫頭真的有這麽邪乎?那些事究竟是她做的,還是說皇後給她出的法子?可皇後又是怎麽做到的?”
說到這兒,正熙帝的眉頭皺得更緊了,眼中滿是忌憚之色,“如此的威力,可不比那軍火司研究出的要遜色啊。”
隨著正熙帝的話,裘總管越發覺得一股冷意,從正熙帝身上源源不斷地散發出來。
是啊,身為天下至高無上的帝王,又怎會允許任何有可能危及自己權力的事和物出現呢,哪怕是他的枕邊人、原配嫡妻,一旦觸碰了這條線,恐怕也不成。
裘總管斟酌了好一會兒,這才硬著頭皮,小心翼翼地挑著其中一處說道:“陛下,那馮大人不是說了嘛,當日是雷擊引發的。”
說著,他抬眼偷偷瞧了瞧正熙帝的臉色,見對方沒什麽明顯的反應,便稍稍壯了壯膽,繼續說道,“陛下您想啊,這雷擊那可是老天爺的手段呀,這天底下,除了老天爺,怕是沒人能操縱這天雷了。奴才覺得應當都是巧合,都是這變幻莫測的氣象鬧的,陛下您就不必再多想了呀,免得傷了身子。”
正熙帝麵無表情地看著他,仿佛要將裘總管的心思全都看穿一般。
被這樣的目光注視著,裘總管隻覺得後背發涼,可他哪敢挪動分毫,依舊戰戰兢兢地候在那兒,大氣都不敢出一口。
正熙帝微微眯起雙眼,語氣裏透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冷厲,緩緩說道:“巧合?那這大慶各地都突發這些事,都是巧合嗎?”
裘總管聽了正熙帝那透著冷厲的話,身子不由自主地彎得更低了。
正熙帝微微仰起頭,眼神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又繼續道:“從前朕還挺喜歡這丫頭的,那丫頭生得伶俐可愛,性子又活潑。不然朕也不能將她祖父提到了吏部侍郎的位置,那可是朕對他們家的看重啊。”
說到這兒,正熙帝的聲音微微提高了幾分,帶著些許憤懣,“可這丫頭又是怎麽迴報朕的,莫不是天真的以為靠著這一出戲碼,就能讓朕反悔將小七嫁去瓦剌的決定?”
裘總管聽著,心裏也不是滋味,他偷偷抬眼瞧了瞧正熙帝的神色,又趕忙低下頭去。
他也著實不明白陛下到底是怎麽想的,這七公主自小在宮中那可是受盡了寵愛呀。陛下從前對七公主那般疼愛可是實實在在的,可為何偏偏在這和親之事上,這般咬定要將七公主嫁去那種地方。
可裘總管心裏雖然思緒萬千,但什麽也不敢說,什麽也不能說,
正熙帝又自顧自地說道:“都以為朕狠心,覺得朕不顧及小七的感受,可他們都不了解朕,都不會明白朕的想法…”
說著,正熙帝的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溫柔,可轉瞬即逝,“小七那丫頭別看年紀小,卻有股子機靈勁兒,早已經將那個瓦剌的王子折磨得不像個人樣了,那王子見了她都得繞著走。她即便嫁去了瓦剌,有朕在背後撐著,料想也不會出事的。”
正熙帝微微眯起雙眼,“與其讓她在京中因封家失勢被其餘的世家瞧不上,受那些閑氣,還不如讓她去瓦剌當個王後,日後掌管整個瓦剌一國,既能安了朕的心,也能讓她自己過得更舒坦,不然朕又為何允許溫以緹那丫頭做出這些事來,甘州離瓦剌那麽近,不就是想給她留點人也好有個照應。”
裘總管聽著這話,就知道這一次陛下應當是想要放過那丫頭了。
可再細細一想,又總覺得陛下這些話說得很是奇怪,當真是這些原因嗎?
馮大人一臉疲憊地踏出宮門,本想著能趕緊迴家好好休息一番,可誰能想到,還沒等他走到自家馬車旁,就有下人匆匆趕來,說是馮閣老差人來傳,讓他即刻過去一趟。
馮大人一聽,心裏頓時湧起一股無奈,可馮閣老的吩咐哪敢違抗呀,隻得強打起精神。
待他到了馮閣老家,一進那廳堂,隻見裏麵早已坐了好些人,眾人的目光齊刷刷地落在他身上,那眼神裏有期待,也有審視,讓馮大人愈發覺得壓力如山般壓來。
沒辦法,馮大人隻能無奈地再次將當日的情況一五一十地重新複述起來,聲音也變得有些僵硬,就像是一個被操控的木偶般,逐字逐句地講述著。
等好不容易說完了這一遍,渾身的力氣仿佛都隨著那些話語消散了。
他雙腿一軟,癱倒在身旁的椅子上,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
周圍的眾人聽了他的講述後,便開始交頭接耳、嘀嘀咕咕起來。
有的眉頭緊皺,似乎在思索著其中的門道,有的則神情嚴肅,小聲地和身旁的人爭論著什麽。
可馮大人此刻隻覺得他們的嘀咕聲就好像是天書一般,嗡嗡地在耳邊響著,根本聽不清他們到底在商量些什麽,那腦袋裏就像是塞滿了棉花,昏昏沉沉的。
甘州天罰這事,迅速地在京城中傳開了。
大街小巷裏,人們都在談論著這件奇事。那些底層的百姓們,大多沒什麽見識,隻單純地以為這是老天爺動了怒,降下懲罰來了,一個個滿臉敬畏,嘴裏念叨著要多行善事,祈求上天庇佑。
可那些在朝中為官或是久居高位、見多識廣的人,哪能看不出來這其中有人為的痕跡。
各方勢力都開始躁動起來。有一些心思格外敏銳的人,暗自打起了溫家人的主意。
這幾日,溫家眾人可算是遭了殃,無論男女老少,不管是在外忙碌的男人們,還是女眷們,都被這莫名的旋渦給卷了進去。
那些個所謂的達官顯貴、名門世家,紛紛熱情地邀請溫家眾人去參加各種各樣的宴會、聚會。
溫家的人一到那場合,不管聊什麽事兒,說著說著,巧妙又刻意地繞到甘州出的那件事上。
哪怕是已經嫁出去的溫以柔也沒能幸免,那些人看似不經意地問著她有關甘州的見聞,眼神裏卻藏著探究和算計,直讓溫以柔如坐針氈,卻又不好推脫,隻能硬著頭皮應對著。
這可把崔氏給弄得整日提心吊膽的,如今這狀況,更是讓她一顆心時刻懸在嗓子眼兒。她那眉頭整日都緊緊皺著,臉上的擔憂之色怎麽也藏不住。
滿腦子隻想著怎麽才能趕緊把溫以緹從甘州給弄迴來,覺得這事兒是越來越嚴重,再這麽下去,指不定要出什麽大亂子。
不過,家裏的溫老爺和崔老爺到底是經曆過些風浪的人,看著崔氏這般慌亂的模樣,趕忙好言勸慰。
先莫要這般擔憂擔心,如今這情形,他們越是慌亂,越容易讓人看出點什麽端倪來。
而後,溫家為了能讓這風波暫且平息一下,便對外宣稱要籌備兩個女兒的婚儀之事,想著以此為由頭,推掉那些紛至遝來的邀請。
這法子倒也起了些作用,溫家人本以為此事就能漸漸消停下來了。
可誰成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宮中的正熙帝竟接二連三地召見溫老爺,就連趙皇後也時不時傳喚崔氏入宮。
而每次他們從宮中迴來,身後的下人們還總是帶著好些個賞賜,可落在溫家人眼裏,卻如同燙手的山芋,越發讓眾人摸不清頭腦了。
日子一天天地悄然流逝著,甘州所發生的天罰,迅速地傳遍了大慶許多地方。
這一切正如溫以緹所預料的那般,讓人非議不斷。
而這,恰恰也是她心中所想,隻要這輿論的聲勢越來越浩大,就更有可能去挽迴那即將要發生的局麵。
可是,隨著時間過去,溫以緹心中的疑惑和不安也在不斷地滋生蔓延著。
為何京中還是沒有一點動靜?
突然,他像是猛地想起了什麽極為重要的事兒,眼神中閃過一絲恍然,連忙伸手往懷裏摸索去。
那手在懷裏急切地翻找著,因為緊張,動作都顯得有些慌亂,好不容易,才從懷裏掏出一封已經被捂得有些溫熱的信來。
他趕忙整理了一下自己略顯狼狽的儀態,小步快走地來到裘總管身邊,然後朝著正熙帝恭敬地行了一禮,雙手捧著那封信。
“陛下,這是您的東西。”
馮大人離開甘州前一晚,突然就有人來找。若不是那人手裏拿著正熙帝的信物,說什麽他也不可能相信。
而如今,他見正熙帝毫不意外地接過裘總管遞上去的信後,這才反應過來,敢情這是陛下在甘州安插的人手。
可他就不明白了,既然已經有了安排,那為何還要派他去甘州走這一遭呢?
正熙帝接過信後,便緩緩展開信紙,目光落在那上麵的文字上,眼神深邃,讓人捉摸不透他此刻的心思。
過了一會兒,他輕聲吐了一句:“迴去好好休息吧。”
馮大人見狀,趕忙上前一步,朝著正熙帝恭敬地作了一揖,臉上堆滿了感激,立即開口說道:“多謝陛下。”
說罷,便不敢有絲毫耽擱,匆匆轉身,腳步急促地離開了大殿。
而欽天監的官員,心裏頭也是七上八下的。偷偷抬眼瞧著正熙帝那凝重的麵色。
看這架勢,陛下連賜座都不願意,怕是沒心思聽他那些事兒呀,這時候還是別說了,免得觸了黴頭。
時間就這麽一分一秒地過去,欽天監的官員們隻覺得雙腿越來越酸,可誰也不敢吭聲,隻能咬著牙強忍著。
過了好久,正熙帝依舊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麽,突然,他聲音沉穩又帶著幾分威嚴,問道:“今日天象如何?”
這一聲問話,讓欽天監的官員立即打起精神,清了清嗓子,開口迴道:“迴陛下,天象每日雖說會有些許變化,但總體影響不大,結果還同此前沒什麽差別。”
那話語裏透著一絲小心翼翼,邊說還邊悄悄抬眼觀察著正熙帝的神色。
這就是基本沒怎麽變的意思了。
正熙帝聽了,輕輕吐了一口氣,臉上的神情依舊嚴肅,隻是微微擺了擺手,那意思已然明了。
欽天監的官員見狀,立即如釋重負一般,趕忙齊聲說道:“多謝陛下。”
而後弓著身子,緩緩往後退著出了殿內,那模樣就好似生怕正熙帝反悔似的。
出了殿門,他心裏嘀咕著:“還好今日陛下的心思沒在他這,就算白跑一趟,也總比惹出事來要強。
說罷,長舒了一口氣,加快腳步離開了。
正熙帝靜靜地坐在那龍椅之上,眼神深邃而暗沉。
殿內寂靜得可怕,隻有那燭火偶爾發出的“劈啪”聲,在這空曠的大殿裏迴蕩,更襯得氣氛壓抑無比。
過了許久許久,正熙帝才緩緩抬起眼眸,看向身邊的裘總管,聲音低沉又帶著一絲探尋,開口道:“你說,這些究竟是他們的算計,還是說…這是天意?”
裘總管一聽這話,心下猛地一緊,他趕忙低下頭,不敢直視正熙帝的眼睛,立即恭敬地迴道:“迴陛下,奴才以為這些不過都是小人計謀罷了,陛下您乃真龍天子,受上天庇佑,那些宵小之輩的手段,自是上不得台麵,陛下不必當真。您的旨意自是正確的。”
說著,身子又往下彎了幾分,仿佛要把自己的存在感降到最低。
正熙帝聽了,嘴角勾起一抹略帶嘲諷的輕笑,那笑容卻未達眼底,反而讓他的麵容顯得越發冷峻。
他輕聲呢喃道:“我的旨意…就都是對的嗎?”
隨後他眼神陡然一厲,像是想到了什麽,語氣也變得冰冷起來,“你說,皇後這般做,當真以為朕不知曉?”
裘總管頓時嚇得渾身一哆嗦,他張了張嘴,卻愣是不敢再開口。
畢竟這可是事關趙皇後的事,他一個奴才,哪敢妄加議論。
正熙帝也沒打算聽裘總管的迴應,自顧自地繼續說道,眼神中透著審視與探究:“你說,溫以緹那丫頭真的有這麽邪乎?那些事究竟是她做的,還是說皇後給她出的法子?可皇後又是怎麽做到的?”
說到這兒,正熙帝的眉頭皺得更緊了,眼中滿是忌憚之色,“如此的威力,可不比那軍火司研究出的要遜色啊。”
隨著正熙帝的話,裘總管越發覺得一股冷意,從正熙帝身上源源不斷地散發出來。
是啊,身為天下至高無上的帝王,又怎會允許任何有可能危及自己權力的事和物出現呢,哪怕是他的枕邊人、原配嫡妻,一旦觸碰了這條線,恐怕也不成。
裘總管斟酌了好一會兒,這才硬著頭皮,小心翼翼地挑著其中一處說道:“陛下,那馮大人不是說了嘛,當日是雷擊引發的。”
說著,他抬眼偷偷瞧了瞧正熙帝的臉色,見對方沒什麽明顯的反應,便稍稍壯了壯膽,繼續說道,“陛下您想啊,這雷擊那可是老天爺的手段呀,這天底下,除了老天爺,怕是沒人能操縱這天雷了。奴才覺得應當都是巧合,都是這變幻莫測的氣象鬧的,陛下您就不必再多想了呀,免得傷了身子。”
正熙帝麵無表情地看著他,仿佛要將裘總管的心思全都看穿一般。
被這樣的目光注視著,裘總管隻覺得後背發涼,可他哪敢挪動分毫,依舊戰戰兢兢地候在那兒,大氣都不敢出一口。
正熙帝微微眯起雙眼,語氣裏透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冷厲,緩緩說道:“巧合?那這大慶各地都突發這些事,都是巧合嗎?”
裘總管聽了正熙帝那透著冷厲的話,身子不由自主地彎得更低了。
正熙帝微微仰起頭,眼神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又繼續道:“從前朕還挺喜歡這丫頭的,那丫頭生得伶俐可愛,性子又活潑。不然朕也不能將她祖父提到了吏部侍郎的位置,那可是朕對他們家的看重啊。”
說到這兒,正熙帝的聲音微微提高了幾分,帶著些許憤懣,“可這丫頭又是怎麽迴報朕的,莫不是天真的以為靠著這一出戲碼,就能讓朕反悔將小七嫁去瓦剌的決定?”
裘總管聽著,心裏也不是滋味,他偷偷抬眼瞧了瞧正熙帝的神色,又趕忙低下頭去。
他也著實不明白陛下到底是怎麽想的,這七公主自小在宮中那可是受盡了寵愛呀。陛下從前對七公主那般疼愛可是實實在在的,可為何偏偏在這和親之事上,這般咬定要將七公主嫁去那種地方。
可裘總管心裏雖然思緒萬千,但什麽也不敢說,什麽也不能說,
正熙帝又自顧自地說道:“都以為朕狠心,覺得朕不顧及小七的感受,可他們都不了解朕,都不會明白朕的想法…”
說著,正熙帝的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溫柔,可轉瞬即逝,“小七那丫頭別看年紀小,卻有股子機靈勁兒,早已經將那個瓦剌的王子折磨得不像個人樣了,那王子見了她都得繞著走。她即便嫁去了瓦剌,有朕在背後撐著,料想也不會出事的。”
正熙帝微微眯起雙眼,“與其讓她在京中因封家失勢被其餘的世家瞧不上,受那些閑氣,還不如讓她去瓦剌當個王後,日後掌管整個瓦剌一國,既能安了朕的心,也能讓她自己過得更舒坦,不然朕又為何允許溫以緹那丫頭做出這些事來,甘州離瓦剌那麽近,不就是想給她留點人也好有個照應。”
裘總管聽著這話,就知道這一次陛下應當是想要放過那丫頭了。
可再細細一想,又總覺得陛下這些話說得很是奇怪,當真是這些原因嗎?
馮大人一臉疲憊地踏出宮門,本想著能趕緊迴家好好休息一番,可誰能想到,還沒等他走到自家馬車旁,就有下人匆匆趕來,說是馮閣老差人來傳,讓他即刻過去一趟。
馮大人一聽,心裏頓時湧起一股無奈,可馮閣老的吩咐哪敢違抗呀,隻得強打起精神。
待他到了馮閣老家,一進那廳堂,隻見裏麵早已坐了好些人,眾人的目光齊刷刷地落在他身上,那眼神裏有期待,也有審視,讓馮大人愈發覺得壓力如山般壓來。
沒辦法,馮大人隻能無奈地再次將當日的情況一五一十地重新複述起來,聲音也變得有些僵硬,就像是一個被操控的木偶般,逐字逐句地講述著。
等好不容易說完了這一遍,渾身的力氣仿佛都隨著那些話語消散了。
他雙腿一軟,癱倒在身旁的椅子上,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
周圍的眾人聽了他的講述後,便開始交頭接耳、嘀嘀咕咕起來。
有的眉頭緊皺,似乎在思索著其中的門道,有的則神情嚴肅,小聲地和身旁的人爭論著什麽。
可馮大人此刻隻覺得他們的嘀咕聲就好像是天書一般,嗡嗡地在耳邊響著,根本聽不清他們到底在商量些什麽,那腦袋裏就像是塞滿了棉花,昏昏沉沉的。
甘州天罰這事,迅速地在京城中傳開了。
大街小巷裏,人們都在談論著這件奇事。那些底層的百姓們,大多沒什麽見識,隻單純地以為這是老天爺動了怒,降下懲罰來了,一個個滿臉敬畏,嘴裏念叨著要多行善事,祈求上天庇佑。
可那些在朝中為官或是久居高位、見多識廣的人,哪能看不出來這其中有人為的痕跡。
各方勢力都開始躁動起來。有一些心思格外敏銳的人,暗自打起了溫家人的主意。
這幾日,溫家眾人可算是遭了殃,無論男女老少,不管是在外忙碌的男人們,還是女眷們,都被這莫名的旋渦給卷了進去。
那些個所謂的達官顯貴、名門世家,紛紛熱情地邀請溫家眾人去參加各種各樣的宴會、聚會。
溫家的人一到那場合,不管聊什麽事兒,說著說著,巧妙又刻意地繞到甘州出的那件事上。
哪怕是已經嫁出去的溫以柔也沒能幸免,那些人看似不經意地問著她有關甘州的見聞,眼神裏卻藏著探究和算計,直讓溫以柔如坐針氈,卻又不好推脫,隻能硬著頭皮應對著。
這可把崔氏給弄得整日提心吊膽的,如今這狀況,更是讓她一顆心時刻懸在嗓子眼兒。她那眉頭整日都緊緊皺著,臉上的擔憂之色怎麽也藏不住。
滿腦子隻想著怎麽才能趕緊把溫以緹從甘州給弄迴來,覺得這事兒是越來越嚴重,再這麽下去,指不定要出什麽大亂子。
不過,家裏的溫老爺和崔老爺到底是經曆過些風浪的人,看著崔氏這般慌亂的模樣,趕忙好言勸慰。
先莫要這般擔憂擔心,如今這情形,他們越是慌亂,越容易讓人看出點什麽端倪來。
而後,溫家為了能讓這風波暫且平息一下,便對外宣稱要籌備兩個女兒的婚儀之事,想著以此為由頭,推掉那些紛至遝來的邀請。
這法子倒也起了些作用,溫家人本以為此事就能漸漸消停下來了。
可誰成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宮中的正熙帝竟接二連三地召見溫老爺,就連趙皇後也時不時傳喚崔氏入宮。
而每次他們從宮中迴來,身後的下人們還總是帶著好些個賞賜,可落在溫家人眼裏,卻如同燙手的山芋,越發讓眾人摸不清頭腦了。
日子一天天地悄然流逝著,甘州所發生的天罰,迅速地傳遍了大慶許多地方。
這一切正如溫以緹所預料的那般,讓人非議不斷。
而這,恰恰也是她心中所想,隻要這輿論的聲勢越來越浩大,就更有可能去挽迴那即將要發生的局麵。
可是,隨著時間過去,溫以緹心中的疑惑和不安也在不斷地滋生蔓延著。
為何京中還是沒有一點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