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曹文詔的應對策略!
阻礙大明中興,國丈也砍,朕說的 作者:狂奔間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日。
當曹文詔聽完牛成虎的匯報後,神情有些凝重。
“牛將軍,當年廣寧大戰,我軍大敗,確實有許多遼東潰兵逃散,但此事過去十餘年,張鐵蹄的話有幾分可信度?”
“曹軍門,末將昨夜迴營後專門尋幾個遼東軍內的老兵詢問過,天啟二年的廣寧大戰,因糧草軍需不濟致使兵敗,當時的北鎮周圍許多遼東軍被建奴擊潰後遁入巫閭山,後大戰結束,開始向遼河套地區滲透發展,這些年基本上成為遼河套地區地方豪強的打手;
張鐵蹄在十二年前,是原正安堡的百總,在建奴破襲黑山防線時被擊潰,後來輾轉成為遼河套鹽商的護院隊長。”
曹文詔聽著牛成虎的解釋,目光看向堂外,在那裏站著幾名年紀較長的遼東軍士卒。
“牛將軍,此事關係重大,需呈報孫閣老定奪,這樣吧,你接著整頓難民隊伍,我親自迴一趟錦州,把此事向孫閣老匯報。”
“好,辛苦曹軍門跑一趟。”
牛成虎說著,起身行軍禮。
曹文詔點頭示意後,轉身帶著幾名遼東軍士卒離去。
牛成虎看著離去的曹文詔,眼中出現些許同情。
他原本也是地方衛所軍戶,成年後,父母病逝,因吃不起飯,曾加入陝西地方綠林混跡過幾年,機緣巧合之中遇到孫傳庭在陝西募兵,加入軍隊後,人生才算重迴正軌。
在對張鐵蹄的過往了解後,他覺得此人並非十惡不赦之徒,反而和當年的自己有很大的相似之處。
···
錦州。
總兵衙署。
這幾日朱由檢因為難民潮問題,頭疼不已。
“陛下,這是曹文詔在十三山驛處置的難民策略,目前已經清除豪強士紳,流氓土匪上萬人,編冊百姓戶籍累計六萬八千餘人,其中挑選青壯一萬三千人組建臨時屯墾營,專門負責重現修建十三山驛站至鎮夷堡的官道路線。”
孫承宗說著,把曹文詔最近兩日率軍執行的難民具體策略匯報書放在桌麵上。
“嗯,曹文詔做的還不錯,十三山驛站難民中轉問題不大,朕現在頭疼的是黑山一線。
昨日鎮遠堡參將李武匯報,河套難民一日間便湧來二十餘萬人,難民臨時營地已經安置到西平堡沿線,這可不是什麽好兆頭。”
孫承宗蒼老的臉上滿是思索,剛要開口,李若漣匆匆來報。
“陛下,曹軍門迴來了!”
“讓他進來!”
朱由檢招唿一聲後,在外麵候著的筆挺人影邁步走來。
“臣見過吾皇!”
“曹愛卿,倉促迴來可是遇到什麽麻煩?”朱由檢看著後者詢問。
“陛下,麻煩說不上,臣昨日以假糧倉設套,拿住一支三千多人的豪強隊伍,根據調查,為首者名為張鐵蹄,乃是天啟二年時,廣寧北鎮正安堡遼東軍百戶長,其部被建奴打散後,帶著麾下四十多個兄弟入巫閭山為匪,後來陸續收編許多潰兵,前些年朝廷嚴打,他帶人去遼河套地區投靠一個地方鹽商。”
朱由檢聽著曹文詔的解釋,皺眉道:“曹愛卿,你有何想法,盡管說。”
曹文詔遲疑片刻後道:“陛下,臣在難民隊伍中暗查過,這百萬難民經過建奴的多年壓迫,對官人信任度很低,我軍在雖對難民開展許多政策,但進展不算快;
臣的想法是篩選張鐵蹄手下的人,將其編入遼東軍仆從部隊,扶正其身份,對難民隊伍打出一個模板。
一來,可以恢複這些曾為國效力的潰兵身份,二來可以對難民隊伍有分化作用,隻要聽朝廷的話,不但有飯吃,還有機會吃上皇糧;
最後則是臣覺得可以用收編來的張鐵蹄人馬,專門給其權力管帶難民,這些人在難民中不論好壞,大多都有極為不錯的威望,有張鐵蹄之流協助,臣相信對難民隊伍的處置效率會大大提高。”
孫承宗在一旁聽完後,思索後道:“曹將軍,你的意思是以難民治難民?”
“對!我軍目前主要精力是對付建奴,而非難民;
從卑職在瓦子穀覆滅多爾袞部至今已有三日,難民在短短三日內便累計近三十萬人,後續最起碼還有七十萬人,如此海量的百姓隊伍,即便再調來十萬大軍,也很難管理過來,若是建奴高層得知多爾袞身死,盛怒之下不管不顧舉大量騎兵衝擊遼西,到時難民隊伍一旦受驚,整個遼西將完全陷入混亂之地!”
朱由檢聽著曹文詔的話,表情逐漸凝重起來。
這也是自己心中擔憂數日的問題。
黃台吉水淹河套,擴大遼澤,人為製造出海量難民潮,絕不會是給自己平白無故送來百姓,實行皇恩教化的!
按照自己對黃台吉的了解,他此時一定再暗中觀察著,準備再合適的時機中發起全力一擊。
“陛下,曹將軍此法雖有可取之處,但收編難民中的強人可能會造成強人勢力膨脹,引發騷亂,若是埋下禍根,恐未來會有難以控製的惡果。”
“嗯,孫愛卿的擔心有道理,但眼下我們的大敵是建奴!
這樣吧,收編難民中的強人隊伍可以,但其中要多植入我們的人!
李若漣!這個差事就交給錦衣衛了!
切記,要把每一支難民強人隊伍都植入眼線,朝廷必須要知道他們的一舉一動!”
“是!臣遵旨!”
“曹愛卿,就按照你的法子來,從今日開始,難民必須用最快的速度處置消化!朕有預感,黃台吉很可能會借難民潮發起攻勢!
你和丘愛卿必須要打起精神應對隨時可能出現的敵情!”
“是!陛下放心,臣一定警惕!”
曹文詔說完後,匆匆離去。
···
另一邊,遼陽,鞍山驛。
在這個時期,鞍山地區並沒有後世那般形成城市,而是以鞍山驛為主,周圍全是連成片的農田。
鞍山驛城牆上。
建奴前線大將哈寧阿正站在城頭閣樓內用千裏眼查看前方的情況。
“報!大將軍!明軍已經占據甘泉寨,騰必鎮!
右屯營甲喇額真布爾吉匯報說明軍火炮太厲害,最多能再堅持三刻鍾,請您早做應對!”
哈寧阿聽完後,臉上滿是凝重之色。
“問問火炮營的馬國柱,他還需要多久準備好!明人的刀已經抵在咱們鼻尖上了!”
“喳!”
當曹文詔聽完牛成虎的匯報後,神情有些凝重。
“牛將軍,當年廣寧大戰,我軍大敗,確實有許多遼東潰兵逃散,但此事過去十餘年,張鐵蹄的話有幾分可信度?”
“曹軍門,末將昨夜迴營後專門尋幾個遼東軍內的老兵詢問過,天啟二年的廣寧大戰,因糧草軍需不濟致使兵敗,當時的北鎮周圍許多遼東軍被建奴擊潰後遁入巫閭山,後大戰結束,開始向遼河套地區滲透發展,這些年基本上成為遼河套地區地方豪強的打手;
張鐵蹄在十二年前,是原正安堡的百總,在建奴破襲黑山防線時被擊潰,後來輾轉成為遼河套鹽商的護院隊長。”
曹文詔聽著牛成虎的解釋,目光看向堂外,在那裏站著幾名年紀較長的遼東軍士卒。
“牛將軍,此事關係重大,需呈報孫閣老定奪,這樣吧,你接著整頓難民隊伍,我親自迴一趟錦州,把此事向孫閣老匯報。”
“好,辛苦曹軍門跑一趟。”
牛成虎說著,起身行軍禮。
曹文詔點頭示意後,轉身帶著幾名遼東軍士卒離去。
牛成虎看著離去的曹文詔,眼中出現些許同情。
他原本也是地方衛所軍戶,成年後,父母病逝,因吃不起飯,曾加入陝西地方綠林混跡過幾年,機緣巧合之中遇到孫傳庭在陝西募兵,加入軍隊後,人生才算重迴正軌。
在對張鐵蹄的過往了解後,他覺得此人並非十惡不赦之徒,反而和當年的自己有很大的相似之處。
···
錦州。
總兵衙署。
這幾日朱由檢因為難民潮問題,頭疼不已。
“陛下,這是曹文詔在十三山驛處置的難民策略,目前已經清除豪強士紳,流氓土匪上萬人,編冊百姓戶籍累計六萬八千餘人,其中挑選青壯一萬三千人組建臨時屯墾營,專門負責重現修建十三山驛站至鎮夷堡的官道路線。”
孫承宗說著,把曹文詔最近兩日率軍執行的難民具體策略匯報書放在桌麵上。
“嗯,曹文詔做的還不錯,十三山驛站難民中轉問題不大,朕現在頭疼的是黑山一線。
昨日鎮遠堡參將李武匯報,河套難民一日間便湧來二十餘萬人,難民臨時營地已經安置到西平堡沿線,這可不是什麽好兆頭。”
孫承宗蒼老的臉上滿是思索,剛要開口,李若漣匆匆來報。
“陛下,曹軍門迴來了!”
“讓他進來!”
朱由檢招唿一聲後,在外麵候著的筆挺人影邁步走來。
“臣見過吾皇!”
“曹愛卿,倉促迴來可是遇到什麽麻煩?”朱由檢看著後者詢問。
“陛下,麻煩說不上,臣昨日以假糧倉設套,拿住一支三千多人的豪強隊伍,根據調查,為首者名為張鐵蹄,乃是天啟二年時,廣寧北鎮正安堡遼東軍百戶長,其部被建奴打散後,帶著麾下四十多個兄弟入巫閭山為匪,後來陸續收編許多潰兵,前些年朝廷嚴打,他帶人去遼河套地區投靠一個地方鹽商。”
朱由檢聽著曹文詔的解釋,皺眉道:“曹愛卿,你有何想法,盡管說。”
曹文詔遲疑片刻後道:“陛下,臣在難民隊伍中暗查過,這百萬難民經過建奴的多年壓迫,對官人信任度很低,我軍在雖對難民開展許多政策,但進展不算快;
臣的想法是篩選張鐵蹄手下的人,將其編入遼東軍仆從部隊,扶正其身份,對難民隊伍打出一個模板。
一來,可以恢複這些曾為國效力的潰兵身份,二來可以對難民隊伍有分化作用,隻要聽朝廷的話,不但有飯吃,還有機會吃上皇糧;
最後則是臣覺得可以用收編來的張鐵蹄人馬,專門給其權力管帶難民,這些人在難民中不論好壞,大多都有極為不錯的威望,有張鐵蹄之流協助,臣相信對難民隊伍的處置效率會大大提高。”
孫承宗在一旁聽完後,思索後道:“曹將軍,你的意思是以難民治難民?”
“對!我軍目前主要精力是對付建奴,而非難民;
從卑職在瓦子穀覆滅多爾袞部至今已有三日,難民在短短三日內便累計近三十萬人,後續最起碼還有七十萬人,如此海量的百姓隊伍,即便再調來十萬大軍,也很難管理過來,若是建奴高層得知多爾袞身死,盛怒之下不管不顧舉大量騎兵衝擊遼西,到時難民隊伍一旦受驚,整個遼西將完全陷入混亂之地!”
朱由檢聽著曹文詔的話,表情逐漸凝重起來。
這也是自己心中擔憂數日的問題。
黃台吉水淹河套,擴大遼澤,人為製造出海量難民潮,絕不會是給自己平白無故送來百姓,實行皇恩教化的!
按照自己對黃台吉的了解,他此時一定再暗中觀察著,準備再合適的時機中發起全力一擊。
“陛下,曹將軍此法雖有可取之處,但收編難民中的強人可能會造成強人勢力膨脹,引發騷亂,若是埋下禍根,恐未來會有難以控製的惡果。”
“嗯,孫愛卿的擔心有道理,但眼下我們的大敵是建奴!
這樣吧,收編難民中的強人隊伍可以,但其中要多植入我們的人!
李若漣!這個差事就交給錦衣衛了!
切記,要把每一支難民強人隊伍都植入眼線,朝廷必須要知道他們的一舉一動!”
“是!臣遵旨!”
“曹愛卿,就按照你的法子來,從今日開始,難民必須用最快的速度處置消化!朕有預感,黃台吉很可能會借難民潮發起攻勢!
你和丘愛卿必須要打起精神應對隨時可能出現的敵情!”
“是!陛下放心,臣一定警惕!”
曹文詔說完後,匆匆離去。
···
另一邊,遼陽,鞍山驛。
在這個時期,鞍山地區並沒有後世那般形成城市,而是以鞍山驛為主,周圍全是連成片的農田。
鞍山驛城牆上。
建奴前線大將哈寧阿正站在城頭閣樓內用千裏眼查看前方的情況。
“報!大將軍!明軍已經占據甘泉寨,騰必鎮!
右屯營甲喇額真布爾吉匯報說明軍火炮太厲害,最多能再堅持三刻鍾,請您早做應對!”
哈寧阿聽完後,臉上滿是凝重之色。
“問問火炮營的馬國柱,他還需要多久準備好!明人的刀已經抵在咱們鼻尖上了!”
“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