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楊慶有小日子起飛的願望沒實現,卻也有意外收獲,不用按點下班。


    食堂所在的位置太特殊,滿院子公安,根本不用擔心會少點啥。


    不用留人值班,也不用鎖門,倆人隻要把東西歸置好,就餐區的衛生打掃完,就可以拍拍屁股撂挑子走人。


    還有一項任務不能忘,那就是給柵欄裏的人送飯,一天一頓,白班的活。


    這年頭沒有不能虐待嫌疑人的說法,也可能就沒嫌疑人一說,隻要是進來的,有罪沒罪另說,待遇上先朝有罪上靠。


    中午有剩的菜湯,就給上半碗,沒有菜湯,給碗熱水加倆窩頭就成。


    犯人不樂意吃?


    愛吃不吃,門口值班的公安可不管,他還卡著點呢!十分鍾後,碗筷收迴。


    不吃的,餓上兩天,保管前腳放下碗筷,後腳您就能聽見咀嚼聲。


    用韓民生的話來說,不老實的丟裏蹲兩天,風吹著,肚子餓著,保管問啥說啥。


    臨下班前,楊慶有也跟著見識了一迴。


    由於前兩天剛轉移了一批,柵欄裏就剩倆人,大大緩解了韓民生和楊慶有的勞動強度。


    值班的公安瞧見倆人端著碗走來,主動走出值班室,手裏拿著大串鑰匙,寒暄道:


    “小楊師傅,您今兒做的菜,給他們吃可惜了。”


    這位的話擱後世,能被聖母們給噴死。


    楊慶有也不知裏麵關的是什麽人,不好評價公安的話對不對。


    “你想多了,菜一點沒剩下,碗裏就有點蘿卜湯。”


    “那還成。”


    “砰砰砰!”公安同誌用力幾下鐵欄杆,吆喝道:“開飯了。”


    楊慶有伸頭瞧了下,裏麵倆小青年,蓬頭垢麵的坐在窗下曬太陽,聞聲蹦起身來,其中一戴帽子的青年喜道:


    “王公安,您可來了,餓死我們了。”


    一天一頓,能不餓嘛!


    韓民生也不說話,板著臉把窩頭遞進去,哥倆接過窩頭,不管不顧的就往嘴裏塞。


    鐵欄杆中間的縫也大,盛湯的小碗正好能穿過,看哥倆餓死鬼的樣,楊慶有也懶得說話,把碗放到窗台上,渴了自個拿吧!


    另一個青年嘴裏嚼著窩頭,還不忘問話:


    “王公安,什麽時候放我們出去?”


    王公安沒好氣的迴道:“放你們出去?沒有單位過來領人,還想出去?等著吧!”


    “別介啊!您也知道我們哥倆沒工作,麻煩您去我家裏說聲,讓居委會來也成,別晾著我們。”


    帽子青年也開口求饒:“王公安,您老行行好,我們迴去保準認真反省,絕不再犯。”


    “過幾天再說,抓緊吃,待會我來收碗。”


    王公安頭也不迴的離去。


    楊慶有在邊上好奇的問:“韓哥,這倆什麽情況。”


    韓民生不屑的迴道:“倆王八蛋,不幹正事,覺得自己到了結婚的年齡,沒人給介紹對象,於是跑大街上調戲大姑娘。”


    “啊!那不得送去勞改?”楊慶有驚道。


    “勞改個屁,有色心沒色膽的慫蛋,口頭調戲。”


    楊慶有.....


    敢情在五十年代,街頭搭訕的危險程度還挺高。


    派出所門口,楊慶有告別韓民生,一時有些迷茫,仰望天空,刺眼的太陽還高高在上,估摸時間下午兩點多。


    朝九晚二?工作時間五小時。


    這是什麽?


    早期公務員的幸福生活?


    整的楊慶有不大適應,總覺得薅了社會主義羊毛,有點心虛。


    何以解憂,唯有購物。


    手攥大把票據的楊慶有,直奔西單。


    已經逛過王府井的他,怎麽著也得去西單瞧瞧。


    楊慶有特意多走了半個小時,繞路長安街,再度瞻仰了天安門。


    不得不說,早年間也有早年間的好處。


    四周沒有高樓大廈,路上沒有穿梭不息的車流,在這個出門需要介紹信的年代,更不會有遊客。


    天安門前隻有稀疏的行人路過,楊慶有揣著手,和街溜子似的,東瞅瞅西瞧瞧,特引人注目,尤其是執勤的戰士,那刀子似的眼神,盯得他後背緊繃,仿佛下一刻,對方會如猛虎般的撲過來。


    媽的,殺過人了不起啊!


    楊慶有嘴裏嘟囔著,快步離開。


    也怪他,但凡正常一點,戰士也不會盯著他。


    楊慶有覺得自己挺無辜的,他隻是感覺這時的天安門不對勁,真的有股子滄桑、厚重的曆史韻味。


    說白了,就是城牆破了點,城樓舊了點,沒有後世的那種恢弘大氣。


    其實這個年代,京城更適合騎自行車轉悠,一天下來能把城區的景瞧個遍,奈何楊慶有沒那條件。


    太陽落山時,楊慶有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西單也就那樣,人擠人,比不上王府井好,也沒差哪裏去,主要是兩家賣的東西都一樣,沒點新意。


    出了西單大門,楊慶有空間裏放著新買的鐵鍋、爐子、煙筒,腳上的單層布鞋也換成了厚棉鞋,腳步輕快有力。


    迴去時,楊慶有這次繞道北海,打算見識一下同人文中的釣魚遊玩聖地,北海和什刹海。


    同樣的地點,不同的年代,同樣的門票,北海公園五分錢。


    上世紀的冬天,年紀稍微大一點的讀者應該深有體會,溫度要比後世更低,冬天的雪也更常見。


    這年頭也沒天氣預報,楊慶有也沒溫度計,沒法知道具體溫度,他走到北海邊時,隻見十二月的北海結了厚厚的一層冰。


    楊慶有看著冰層上紮堆的人群,就知道自個剛才五分門票錢白花了。


    買票時他攏共沒瞧見幾個人,當時還納悶,難道大夥冬天都窩家裏不出門?


    進來後,才後知後覺,五分錢足夠喝碗餛飩,沒人樂意當冤大頭買門票。


    後海湖大,寬闊處沒人滑冰,隻有靠近岸邊的一排冰窟窿。


    大爺小夥個個在冰麵上,屁股下坐一馬紮,手裏攥著小木棍在那抖。


    遠遠望去,隻見湖邊裏三層外三層,一圈黑壓壓的人頭。


    湖中沒結冰的地兒,還有膽大的哥們租了遊船釣,也不知能不能迴本。


    大家充分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不懼寒冷,隻為了二兩魚肉。


    可見釣魚競爭之激烈。


    魚都不一定有冰上的人多。


    楊慶有見此情形,心裏暗罵自己傻逼,這年頭的人隻是吃不飽,又不是蠢,免費吃肉的機會會放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年代:悠閑的日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的四月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的四月天並收藏年代:悠閑的日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