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一步退到溝裏
官場:救了神秘大佬,乘風破浪 作者:天下南嶽1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汪浩終究還是同意了陸天明釋放群眾的要求。
人放了,廉租房也都落實到位了。一場風起雲湧的爭取權利的大戲,落下了帷幕。
這場大戲,在外人看來,就是政府妥協的結果。
市委常委會上,梁同慶書記就此事公開批評了市政府。順帶表揚了常委陸天明在處置這場風波中的表現。
然而,擴城計劃卻像陷入了死局。
趙坤離開衡嶽後,再沒消息。
擴城指揮部好不容易電話找到他,沒說上三句話,趙坤便將電話掛了。
他留給衡嶽市一句話,他不再參與衡嶽市的擴城計劃。
常委們個個氣得牙根癢。
想當初,在汪浩提出擴城計劃,重點介紹投資商趙坤的時候,常委們大多傾向於他。誰都希望衡嶽市能在一夜之間變出來一個新形象。
常委會上表決時,大多數的常委都表示支持汪市長的意見。
可是,趙坤顯然讓大家都下不來台了。
他這甩手一走,殘局要如何收拾?
擴城計劃已經初露端倪。大片的土地閑置著,就像是將大地撕開了一道裂縫一樣。
擴城計劃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土地閑置,農民失地。
大批房屋被拆,拆遷戶雖然暫時安排入住了廉租房。但顯然這不是長久之計。
汪浩臉色一直鐵青著。現實將他的氣焰壓了下去。
即便在梁書記毫不留情批評他的時候,他也隻能表現出一副誠懇接受批評的模樣。
陸天明一直沒有說話。
就在大家都氣憤趙坤行徑的時候,陸天明主動要求發言。
陸天明拋出來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將閑置的土地利用起來。
問題緊跟著來了。即便衡嶽市想要利用土地,但是錢從何來?
陸天明第二個問題便緊跟著拋了出來——土地變現。
“同誌們,我們政府本身是不創造財富的。但是,我們政府可以引領創造財富。”他這一句話說出來,立即引起了反應。
有人打斷他的話說道:“陸常委,你說政府不創造財富,我有不同意見。”
陸天明淡淡一笑,“意見先保留。”
或許是他的氣場過於強大了,質疑的常委還真縮了口。
“本來,我不希望這種事在我們衡嶽發生。但是,目前我們麵臨的困境,迫使我們必須走這一條路。”陸天明緩緩說道:“這條路,就是土地財政。”
政府賣地,早就成了地方政府的主要經濟收入。
這套製度的設置,簡直就是天才設計。
土地歸國家所有,這是法律規定的。但是,土地可以買賣,賣家隻有一個,就是政府。
但是,土地買賣,設計為七十年的期限。這還是住宅用地期限。如果是工商業,最長的期限就是四十年。
換句話說,七十年或者四十年過後,已經賣過的土地,又可以拿迴來再賣一次。
如此循環往複,土地就成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源泉。
將土地出讓給有需要的人和企業,就成了政府財政的主要收入來源。
陸天明的土地財政,土地變現,說到底就一句話,賣地。
但問題也緊跟著來了。這些土地要賣給誰?價錢多少?
陸天明在提出土地財政的說法後,故意停下來沒往下說了。
梁書記便催他道:“天明,你繼續往下說。”
陸天明清了清嗓子,“我不知道同誌們發現了沒有?現在最火的土地用途是什麽方向?”
等了一會,沒見著有人接他的話。
陸天明繼續說道:“那就是商品房的開發和商業經濟圈的開發。”
“衡嶽市這些年的房地產發展,一直處於小打小鬧的境地。我作了社會調查,有數據表明,真正大型房地產企業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家進駐我市。”
“原因是什麽呢?”陸天明一臉嚴肅道:“主要是我們的門檻太高。當然,我相信,這是我們為了保護地方企業的所必須采用的辦法。但是各位想過沒有,一個市場缺乏競爭,就會失去生機與活力。”
陸天明提出,衡嶽市主動接觸外地大型房地產企業,以優惠條件吸引他們進駐衡嶽。
“陸常委,你有沒有想到這個一個後果?大家都進來了,房價會抬高,這樣會增加老百姓的負擔啊。”
“不,這個想法恰好是錯誤的。我們不能被誤導了。競爭體現在哪?當然首先是價格優勢。如果大家都進來了,房價不但不會高,相反還會低下去,服務質量還能得到提升。”
“有道理。”有常委高興說道:“天明同誌的這個說法,很在理。”
陸天明提議,由市政府出麵,主動邀請大型房企進駐衡嶽,首先解決土地閑置的問題。
他拿出來一份名單,宣讀了幾個房企的名字,特意解釋道:“這幾家房企都是很有實力的企業。我已經與他們接觸過了。對方都有意進駐我們衡嶽。”
這等於是說,陸天明把所有的退路都想好了。大家隻需要沿著他設計好的路走下去就行。
這一場看似波瀾不驚的會,似乎將汪浩手裏的權力全部分解了。
梁同慶書記的表揚,加上陸天明的獻計獻策,表明政府工作交在陸天明手裏,顯得是如此的順理成章。
汪浩顯然感覺到了,他鐵青的臉色,變得愈發陰沉起來。
會議決定,由市招商局牽頭,打一場招商引資戰。
且本次的招商目標都很明確,重點落在大型房企身上。
陸天明被委以顧問的頭銜,全麵負責招商工作的布局和落實。
梁書記親自部署,從頭至尾都沒點到汪浩的頭上。
汪浩似乎被遺棄了一樣。他這個市長被空掛了起來,閑置到了一邊。
會議結束,汪浩迴去市政府便摔了一個杯子。
有人聽見他在咆哮,他上了陸天明的當。本來隻想退一步,沒想到退到了溝裏。
汪浩是不是退到溝裏了,沒人說得清。但是,市委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意見,那就是汪浩同誌工作上存在重大失誤,必須予以糾正。
一場會議下來,本來的梁汪之爭,有了答案。
梁同慶書記占據了上風。汪浩全線潰退。
他不但失去了話語權,而且還傳出將被追責的風聲。
陸天明似乎是贏家。他成了代替市長行使權力的人。
可是隻有他才明白,汪浩不會承認自己敗了。
他必定會反擊。
人放了,廉租房也都落實到位了。一場風起雲湧的爭取權利的大戲,落下了帷幕。
這場大戲,在外人看來,就是政府妥協的結果。
市委常委會上,梁同慶書記就此事公開批評了市政府。順帶表揚了常委陸天明在處置這場風波中的表現。
然而,擴城計劃卻像陷入了死局。
趙坤離開衡嶽後,再沒消息。
擴城指揮部好不容易電話找到他,沒說上三句話,趙坤便將電話掛了。
他留給衡嶽市一句話,他不再參與衡嶽市的擴城計劃。
常委們個個氣得牙根癢。
想當初,在汪浩提出擴城計劃,重點介紹投資商趙坤的時候,常委們大多傾向於他。誰都希望衡嶽市能在一夜之間變出來一個新形象。
常委會上表決時,大多數的常委都表示支持汪市長的意見。
可是,趙坤顯然讓大家都下不來台了。
他這甩手一走,殘局要如何收拾?
擴城計劃已經初露端倪。大片的土地閑置著,就像是將大地撕開了一道裂縫一樣。
擴城計劃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土地閑置,農民失地。
大批房屋被拆,拆遷戶雖然暫時安排入住了廉租房。但顯然這不是長久之計。
汪浩臉色一直鐵青著。現實將他的氣焰壓了下去。
即便在梁書記毫不留情批評他的時候,他也隻能表現出一副誠懇接受批評的模樣。
陸天明一直沒有說話。
就在大家都氣憤趙坤行徑的時候,陸天明主動要求發言。
陸天明拋出來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將閑置的土地利用起來。
問題緊跟著來了。即便衡嶽市想要利用土地,但是錢從何來?
陸天明第二個問題便緊跟著拋了出來——土地變現。
“同誌們,我們政府本身是不創造財富的。但是,我們政府可以引領創造財富。”他這一句話說出來,立即引起了反應。
有人打斷他的話說道:“陸常委,你說政府不創造財富,我有不同意見。”
陸天明淡淡一笑,“意見先保留。”
或許是他的氣場過於強大了,質疑的常委還真縮了口。
“本來,我不希望這種事在我們衡嶽發生。但是,目前我們麵臨的困境,迫使我們必須走這一條路。”陸天明緩緩說道:“這條路,就是土地財政。”
政府賣地,早就成了地方政府的主要經濟收入。
這套製度的設置,簡直就是天才設計。
土地歸國家所有,這是法律規定的。但是,土地可以買賣,賣家隻有一個,就是政府。
但是,土地買賣,設計為七十年的期限。這還是住宅用地期限。如果是工商業,最長的期限就是四十年。
換句話說,七十年或者四十年過後,已經賣過的土地,又可以拿迴來再賣一次。
如此循環往複,土地就成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源泉。
將土地出讓給有需要的人和企業,就成了政府財政的主要收入來源。
陸天明的土地財政,土地變現,說到底就一句話,賣地。
但問題也緊跟著來了。這些土地要賣給誰?價錢多少?
陸天明在提出土地財政的說法後,故意停下來沒往下說了。
梁書記便催他道:“天明,你繼續往下說。”
陸天明清了清嗓子,“我不知道同誌們發現了沒有?現在最火的土地用途是什麽方向?”
等了一會,沒見著有人接他的話。
陸天明繼續說道:“那就是商品房的開發和商業經濟圈的開發。”
“衡嶽市這些年的房地產發展,一直處於小打小鬧的境地。我作了社會調查,有數據表明,真正大型房地產企業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家進駐我市。”
“原因是什麽呢?”陸天明一臉嚴肅道:“主要是我們的門檻太高。當然,我相信,這是我們為了保護地方企業的所必須采用的辦法。但是各位想過沒有,一個市場缺乏競爭,就會失去生機與活力。”
陸天明提出,衡嶽市主動接觸外地大型房地產企業,以優惠條件吸引他們進駐衡嶽。
“陸常委,你有沒有想到這個一個後果?大家都進來了,房價會抬高,這樣會增加老百姓的負擔啊。”
“不,這個想法恰好是錯誤的。我們不能被誤導了。競爭體現在哪?當然首先是價格優勢。如果大家都進來了,房價不但不會高,相反還會低下去,服務質量還能得到提升。”
“有道理。”有常委高興說道:“天明同誌的這個說法,很在理。”
陸天明提議,由市政府出麵,主動邀請大型房企進駐衡嶽,首先解決土地閑置的問題。
他拿出來一份名單,宣讀了幾個房企的名字,特意解釋道:“這幾家房企都是很有實力的企業。我已經與他們接觸過了。對方都有意進駐我們衡嶽。”
這等於是說,陸天明把所有的退路都想好了。大家隻需要沿著他設計好的路走下去就行。
這一場看似波瀾不驚的會,似乎將汪浩手裏的權力全部分解了。
梁同慶書記的表揚,加上陸天明的獻計獻策,表明政府工作交在陸天明手裏,顯得是如此的順理成章。
汪浩顯然感覺到了,他鐵青的臉色,變得愈發陰沉起來。
會議決定,由市招商局牽頭,打一場招商引資戰。
且本次的招商目標都很明確,重點落在大型房企身上。
陸天明被委以顧問的頭銜,全麵負責招商工作的布局和落實。
梁書記親自部署,從頭至尾都沒點到汪浩的頭上。
汪浩似乎被遺棄了一樣。他這個市長被空掛了起來,閑置到了一邊。
會議結束,汪浩迴去市政府便摔了一個杯子。
有人聽見他在咆哮,他上了陸天明的當。本來隻想退一步,沒想到退到了溝裏。
汪浩是不是退到溝裏了,沒人說得清。但是,市委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意見,那就是汪浩同誌工作上存在重大失誤,必須予以糾正。
一場會議下來,本來的梁汪之爭,有了答案。
梁同慶書記占據了上風。汪浩全線潰退。
他不但失去了話語權,而且還傳出將被追責的風聲。
陸天明似乎是贏家。他成了代替市長行使權力的人。
可是隻有他才明白,汪浩不會承認自己敗了。
他必定會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