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督大人,該啟程了!”
聽到隨行錦衣衛的提醒,裴雲軒臉一下子黑了起來。
這一路上,他不斷磨磨蹭蹭,明顯就是不想去江南。
偏偏這些錦衣衛還不知趣,一直催促著上路。
如此沒有眼色,看來還是敲打的不夠。
有必要拉上朝臣,找機會再給錦衣衛上點兒眼藥,最好是讓皇帝把這個機構再次撤銷掉。
“知道了!
大家一路奔波都辛苦了,先吃點兒茶點,再上路也不遲。”
裴雲軒一臉和善的說道。
心裏的意見再大,他也不至於同這些小兵計較。
別看這些錦衣衛力士身份地位不高,出門在外的時候,代表的卻是皇權。
到了江南地區,他如果想要做事,就少不了這些天子親軍配合。
何況這一路上是人家負責護送,萬一發生點兒變故,還需要這些人拚命。
一路上的作秀下來,效果非常明顯,隨行的錦衣衛對他印象都很好。
“報!”
“總督大人,應天府發來急報,叛軍圍困南京了!”
收到這個消息,裴雲軒心中一驚。
叛軍的速度,比他預想中要快的多。
南京遭到圍困的影響,可比之前安慶被圍嚴重多了,他這個尚未到任的總督也必須上請罪折子。
“帶他下去休息!
吩咐驛站安排一桌酒席,好生招待。
其餘人盡快用完茶點,就上路吧!”
裴雲軒緩緩說道。
江南這潭渾水,注定是躲不過去了。
南京城牆堅固,裏麵囤積了大量的戰略物資。
城內還有數萬守軍,短時間內叛軍不可能攻破城池。
最壞的局麵已經出現,無論他怎麽拖延時間,江南局勢短期內都不會大變。
能甩出去的鍋,全部丟了出去,後麵剩下的事情他必須親自去麵對。
怎麽圍剿叛軍,一下子成了擺在他麵前的頭等難題。
早知道會這樣,前些日子平定關中叛亂的時候,他就不該吹牛逼了。
因為西北幹旱少雨,陝西的稅收征不上來。
手中缺乏政績,沒法給朝廷交差,他隻能炮製一場軍事行動應付。
在各方合力之下,明明隻是鎮壓了一個縣的民眾暴動,在春秋筆法之下,變成了鎮壓了二十多萬叛軍。
永寧帝是一位數字敏感型皇帝,他這位迅速平定叛亂的巡撫,一下子就入了皇帝的眼。
徐文嶽的折子上來後,知道靠徐閣老無法鎮壓叛亂的永寧帝,果斷選擇了啟用知兵的裴雲軒。
江南總督,聽名字就知道,這是妥妥的位高權重。
執掌大虞朝最富裕的土地,寄托著皇帝最大限度的信任。
然而,這份沉甸甸的信任,卻讓裴雲軒感受到了沉重的壓力。
皇帝派他過來,那是要幹活的。
靠敷衍應付,可剿滅不了白蓮教叛軍。
“劉師爺,現在的局勢下,你覺得本督接下來,該從什麽地方入手啊?”
裴雲軒期待的問道。
他熟讀兵書是真的,可帶兵打仗,那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
欺負烏合之眾還敢試試,一路攻城略地的白蓮教叛軍,可沒那麽好欺負。
冒然聚集兵馬,跑去圍剿叛軍,搞不好就是送人頭。
“總督大人,叛軍既然圍困住了南京城,那麽我們就先去揚州吧!
揚州府前些年雖然遭受過一次兵禍,折損了不少人口,但當地的民怨卻是南直隸各府中最小的。
叛軍就算殺過來,裏應外合的概率也不大。
加上揚州城戰略地位重要,扼守住了揚州,我們就擁有隨時出兵南京的機會。
最關鍵的是揚州府誕生了一支強軍,在之前圍剿叛軍的戰場上,那是所向匹敵。
您到任之後,隻需要發一道命令,把揚州營和淮安營從兩廣地區召迴,手中就有了可用之兵。
如果可能的話,最好是把李牧、景逸風兩員大將,也給調迴來。
到時候直接和被困南京的京營、魯軍聯手,裏應外合一舉蕩平叛逆!”
劉師爺胸有成竹的說道。
剿滅偽帝之後,廣西兵的強大,直接暴露在了世人麵前。
大家都知道了廣西有強兵,深入研究之後,一下子發現了隱藏其中的揚州營。
再深挖之後,劉師爺又發現了戰鬥力同樣不俗的淮安營,恰好這兩個營頭都來自江南總督的管轄區。
“揚州營和淮安營的名頭,本督也聽說過。
先帝朝平息了鹽商動亂之後,為了平定遼東,特意擴編了五營募兵。
既然揚州營和淮安營都在戰場上大放異彩,想來永安營、通州營、保定營也不差。
本督幹脆一並給要過來,讓叛軍知道朝廷的厲害!”
裴雲軒想了想說道。
天元帝時期新編五營,來頭都差不多,全是以勳貴子弟為核心組建的。
平定遼東,隻是一個公開的借口。
真實原因是為了扶持勳貴,對抗日益壯大的九邊將門。
在此後的幾年時間裏,朝廷向這五個營投入了大量資源。
“總督大人,永安營、通州營、保定營在此前的平叛大戰中,已經陸續被打殘了。”
劉師爺略顯尷尬的提醒道。
當麵指出老大的錯誤,可不是什麽高情商的表現。
怎奈涉及到平叛戰爭,萬一不把情況說明,自家總督高估了三營的實力。
做出了錯誤的戰略布局,那可就完犢子了。
“打殘了!”
說話間,裴雲軒眉頭一皺。
到了用人之際,突然告訴他無人可用。
揚州營和淮安營雖好,可現在人家在舞陽侯麾下聽命,能不能及時迴來,誰也不知道。
現在這種特殊時期,誰都喜歡精兵,公文發過去扣著大軍不讓走,也不是沒有可能。
即便是舞陽侯不卡他,下麵的人也不一定會執行命令。朝廷欠了各部一屁股的軍餉,天知道揚州營和淮安營身上有多少爛賬。
下麵的將領不給麵子,要求給了錢再動,他這個總督也對人家鞭長莫及。
問罪是不可能的,此刻的揚州營和淮安營都是朝廷的大功臣,豈能因為一點點分歧就自毀長城。
……
廣州府,總督衙門。
看著李牧遞交的名單,舞陽侯也發起了愁。除了那些家中有安排的將領,廣西軍中一眾高層將領都想出來闖闖。
倒不是李牧那個老大當的不好,主要是留在廣西,大家的位置已經走到了上限。
其他地方,可以搞一堆參將、副將之類的非常設崗位,但是廣西省不行。
在廣西劃一個府作為駐地,讓地方衙門協餉,純粹就是天方夜譚。
地方官員把百姓榨幹,也湊不出大軍所需的錢糧。
集中全省的力量,能養活一營戰兵都算不錯了。
留下來就隻能窩在衛所中,現在是戰爭時期,有朝廷的資源傾斜,暫時還看不出差距。
一旦戰爭結束,衛所將領和募兵將領的差距,就會迅速被拉開。
想要往上走,就必須從衛所中跳出來。不然就隻能苦哈哈的種田,升官發財是不存在的。
內部資源不夠分,那就隻能往外麵走。留在江南地區,總好過去九邊搏命。
“你們李指揮使的意思,是讓本侯把他們全部安置下來?”
舞陽侯關心的問道。
名單這些人,雖然半數都是他曾經的舊部。可相互之間的聯係並不多,中間還隔了一個李牧。
涉及到重大人事調整,必須要把事情搞清楚。不然一下子抽走了這麽多將領,把廣西軍給搞廢了,那可就不好收場了。
“總督大人,我家大人讓您看著安排。如果方便的話,最好能夠全部安置下來。
地方不一定都在浙江,廣東、福建、湖廣、江西這些地區,隻要有空缺都可以安排。
如果是南直隸那邊的話,需要暫時緩一緩。等局勢穩定之後,再進行任命也可以。”
蘭林傑忐忑的說道。
一次性涉及二十多名高層將領的調動,早就超出了他的認知範疇。
正常情況下,這種層次將領的任免,都是下麵進行舉薦,經兵部和都督府進行審核沒有問題,上報給皇帝決定。
本質上,三品以上實缺武將的調動,最終人事權還是在皇帝手中。
調動一個都這麽麻煩,何況是一次性調動二十多人。
當然,這些人都是勳貴子弟,祖上都是大虞流過血的,身世背景調查全是加分項,隻要功績夠了,審核那一關不會卡人。
“那好吧,本侯盡量安排!”
舞陽侯平靜的說道。
一次性推這麽多人上去,已經不是簡單的人事調整,還涉及到了政治。
看似是為了大局考慮,實際上也是在拆分廣西軍,避免地方軍鎮做大。
除了這些看得見的,還隱藏著一條暗線——向勳貴集團納投名狀。
不同於其他混吃等死的外戚,舞陽侯是有軍功的,尤其是殲滅白蓮聖國中央政府後,他就脫離了普通外戚的範疇。
宮中的太後姐姐,已經答應幫他遊說皇帝。等到戰爭結束後,他有很大概率獲得軍功爵,到時候就是正宗的勳貴。
不過成為勳貴,不等於就能被勳貴集團接納。在此之前,他還要一次行動表明政治立場。
能出現這次合作,純粹是各取所需。
勳貴集團的聲勢看似挽迴了不少,可在朝堂上的影響力依舊有限,需要舞陽侯的加入。
對舞陽侯而言,外戚雖然尊貴,但持久性太短了。再怎麽顯赫,幾十年後都會衰落。
相比之下,勳貴集團的持續時間就要長的多。隻要自己不作死,爵位就能一直流傳下去。
哪怕中間衰落了,後輩子弟隻要有能力,就可以迅速重迴朝堂。
看名單上的將領就是證明,裏麵很多人都是勳貴旁係。其中一些家族早就脫離了權力中心,可是子弟在提拔的時候,還是受到了照顧。
為了避免夜長夢多,他已經打定主意,盡快把人事任命運作下來。
在官場上,舉薦可是相當於再造之恩。
如果他不出手,朝中的其他勳貴大佬出了手,這份人情就和他沒了關係。
後麵再想和這麽多勳貴家族扯上關係,那就不是簡單的一封奏折,能夠搞定的。
……
廣西大營。
大量的將領即將離開,李牧也開始物色接替之人。理想很豐滿,現實卻非常骨感。
在過去的兩三年時間裏,他培養出來的嫡係不少,可是能夠勝任高層將領位置的,卻是寥寥無幾。
自身能力受限是一方麵,更棘手的是一時半會兒他沒有能力,把眾多親信送到位置上去。
不同於提拔勳貴子弟,他隻需要舉薦人就行了,後麵自然有人幫忙運作。
換成草根將領,想要通過任命,那就需要他親自出手運作。
千戶以下的將領還好說,戰爭時期講究效率,朝廷審核的不嚴。
更高層次的將領,都要經過層層審批。軍功隻是入門的底線,將領的身世背景、人品、外界的風評,都是考核條件。
把沒有任何背景的千戶,一下子提拔到衛指揮使的位置上,還是一次性提拔數人之多,分明就是唯恐外界不知道,他在培養親信。
估摸著擔任左右都督的嶽父叔父,收到消息之後,能直接從京師殺過來拿鞭子抽他。
在規則體製內,培養親信自然是可以的,但必須按照遊戲規則來。
破格提拔任用,要麽立下了大功,要麽有大背景。
略微遲疑了片刻之後,李牧想到了主意。親信肯定是要提拔的,但是不能直接放主官位置上去。
從千戶到衛指揮使,中間的跨度實在是太大。換成指揮僉事的話,可操作性就大增了。
一樣屬於破格提拔,可朝廷對主官和屬官的考核標準,那是完全不一樣的。
衛所部隊不受重視,加上戰爭年代的特殊時期,朝廷大概率會賣他這個麵子。
至於主官人選,那就繼續用勳貴子弟頂上。雖然後麵這些人,能力不及離開的那些,但也不是什麽大問題。
最起碼自己選的人,能力底線是有的,並且會按他的意誌執行命令。
等到功勞積累的差不多了,他們自己就會離開,不會留下來爭奪部隊的主導權。
不過這麽一來,他這裏就成了勳貴子弟的培養營,專門為大虞輸送勳貴將領。
短暫的遲疑之後,李牧果斷決定就這麽幹。不光要任用勳貴子弟,還要吸引更多勳貴子弟過來。
培養勳貴將領這種事,看似在替朝廷做嫁衣,實際上背後隱藏的利益太大了。
各家有子弟在這邊,他們就必須往這裏投入資源。偶爾有出格的舉動,他們也會幫忙善後。
這些隻是前期的好處,真正的收益還在後麵。
對有能力的勳貴子弟來說,參將、副將隻是仕途上的一個重要階段,遠沒有到達極限。
後麵熬資曆,都可以熬到總兵位置上去。
要不了十年,這個團體就能成為大虞軍界,最大的一座山頭。
有這個團體做掩護,他培養親信的事情,就沒那麽紮眼了。
內心深處,李牧已經有了全盤計劃。後續要把募兵和衛所兵,進行一次拆分。
“勳貴子弟軍校”放在募兵中,擺在台麵上給大家看,嫡係親信往不起眼的衛所中塞。
廣西養不起一鎮募兵,那就拉著廣東一起幹。他都做出了這麽大的犧牲,擔任兩廣提督總不過分吧!
往後募兵規模,控製在兩到三萬即可。既能保持一定的威懾力,又不至於遭到皇帝的猜忌。
至於衛所軍隊,則慢慢換上自己人。
衛所主官前期由募兵中勳貴將領兼任,不過他們的主要工作必須放在募兵訓練上,隻掛職不履任。
這種送上門的好事,沒有人能夠拒絕。品級先上去了,對後續的提拔任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衛所具體事務,則交給副手們幹。
立下了足夠的戰功,離開的時候可以參將起步。中間能節省好幾年時間,妥妥的一個大人情。
倘若天下太平,他就是大虞朝的大忠臣,勳貴少壯派的領袖。
真要是到了王朝末年,或者是皇帝突然看勳貴們不爽,想要屠戮功臣,他也有自保的力量。
聽到隨行錦衣衛的提醒,裴雲軒臉一下子黑了起來。
這一路上,他不斷磨磨蹭蹭,明顯就是不想去江南。
偏偏這些錦衣衛還不知趣,一直催促著上路。
如此沒有眼色,看來還是敲打的不夠。
有必要拉上朝臣,找機會再給錦衣衛上點兒眼藥,最好是讓皇帝把這個機構再次撤銷掉。
“知道了!
大家一路奔波都辛苦了,先吃點兒茶點,再上路也不遲。”
裴雲軒一臉和善的說道。
心裏的意見再大,他也不至於同這些小兵計較。
別看這些錦衣衛力士身份地位不高,出門在外的時候,代表的卻是皇權。
到了江南地區,他如果想要做事,就少不了這些天子親軍配合。
何況這一路上是人家負責護送,萬一發生點兒變故,還需要這些人拚命。
一路上的作秀下來,效果非常明顯,隨行的錦衣衛對他印象都很好。
“報!”
“總督大人,應天府發來急報,叛軍圍困南京了!”
收到這個消息,裴雲軒心中一驚。
叛軍的速度,比他預想中要快的多。
南京遭到圍困的影響,可比之前安慶被圍嚴重多了,他這個尚未到任的總督也必須上請罪折子。
“帶他下去休息!
吩咐驛站安排一桌酒席,好生招待。
其餘人盡快用完茶點,就上路吧!”
裴雲軒緩緩說道。
江南這潭渾水,注定是躲不過去了。
南京城牆堅固,裏麵囤積了大量的戰略物資。
城內還有數萬守軍,短時間內叛軍不可能攻破城池。
最壞的局麵已經出現,無論他怎麽拖延時間,江南局勢短期內都不會大變。
能甩出去的鍋,全部丟了出去,後麵剩下的事情他必須親自去麵對。
怎麽圍剿叛軍,一下子成了擺在他麵前的頭等難題。
早知道會這樣,前些日子平定關中叛亂的時候,他就不該吹牛逼了。
因為西北幹旱少雨,陝西的稅收征不上來。
手中缺乏政績,沒法給朝廷交差,他隻能炮製一場軍事行動應付。
在各方合力之下,明明隻是鎮壓了一個縣的民眾暴動,在春秋筆法之下,變成了鎮壓了二十多萬叛軍。
永寧帝是一位數字敏感型皇帝,他這位迅速平定叛亂的巡撫,一下子就入了皇帝的眼。
徐文嶽的折子上來後,知道靠徐閣老無法鎮壓叛亂的永寧帝,果斷選擇了啟用知兵的裴雲軒。
江南總督,聽名字就知道,這是妥妥的位高權重。
執掌大虞朝最富裕的土地,寄托著皇帝最大限度的信任。
然而,這份沉甸甸的信任,卻讓裴雲軒感受到了沉重的壓力。
皇帝派他過來,那是要幹活的。
靠敷衍應付,可剿滅不了白蓮教叛軍。
“劉師爺,現在的局勢下,你覺得本督接下來,該從什麽地方入手啊?”
裴雲軒期待的問道。
他熟讀兵書是真的,可帶兵打仗,那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
欺負烏合之眾還敢試試,一路攻城略地的白蓮教叛軍,可沒那麽好欺負。
冒然聚集兵馬,跑去圍剿叛軍,搞不好就是送人頭。
“總督大人,叛軍既然圍困住了南京城,那麽我們就先去揚州吧!
揚州府前些年雖然遭受過一次兵禍,折損了不少人口,但當地的民怨卻是南直隸各府中最小的。
叛軍就算殺過來,裏應外合的概率也不大。
加上揚州城戰略地位重要,扼守住了揚州,我們就擁有隨時出兵南京的機會。
最關鍵的是揚州府誕生了一支強軍,在之前圍剿叛軍的戰場上,那是所向匹敵。
您到任之後,隻需要發一道命令,把揚州營和淮安營從兩廣地區召迴,手中就有了可用之兵。
如果可能的話,最好是把李牧、景逸風兩員大將,也給調迴來。
到時候直接和被困南京的京營、魯軍聯手,裏應外合一舉蕩平叛逆!”
劉師爺胸有成竹的說道。
剿滅偽帝之後,廣西兵的強大,直接暴露在了世人麵前。
大家都知道了廣西有強兵,深入研究之後,一下子發現了隱藏其中的揚州營。
再深挖之後,劉師爺又發現了戰鬥力同樣不俗的淮安營,恰好這兩個營頭都來自江南總督的管轄區。
“揚州營和淮安營的名頭,本督也聽說過。
先帝朝平息了鹽商動亂之後,為了平定遼東,特意擴編了五營募兵。
既然揚州營和淮安營都在戰場上大放異彩,想來永安營、通州營、保定營也不差。
本督幹脆一並給要過來,讓叛軍知道朝廷的厲害!”
裴雲軒想了想說道。
天元帝時期新編五營,來頭都差不多,全是以勳貴子弟為核心組建的。
平定遼東,隻是一個公開的借口。
真實原因是為了扶持勳貴,對抗日益壯大的九邊將門。
在此後的幾年時間裏,朝廷向這五個營投入了大量資源。
“總督大人,永安營、通州營、保定營在此前的平叛大戰中,已經陸續被打殘了。”
劉師爺略顯尷尬的提醒道。
當麵指出老大的錯誤,可不是什麽高情商的表現。
怎奈涉及到平叛戰爭,萬一不把情況說明,自家總督高估了三營的實力。
做出了錯誤的戰略布局,那可就完犢子了。
“打殘了!”
說話間,裴雲軒眉頭一皺。
到了用人之際,突然告訴他無人可用。
揚州營和淮安營雖好,可現在人家在舞陽侯麾下聽命,能不能及時迴來,誰也不知道。
現在這種特殊時期,誰都喜歡精兵,公文發過去扣著大軍不讓走,也不是沒有可能。
即便是舞陽侯不卡他,下麵的人也不一定會執行命令。朝廷欠了各部一屁股的軍餉,天知道揚州營和淮安營身上有多少爛賬。
下麵的將領不給麵子,要求給了錢再動,他這個總督也對人家鞭長莫及。
問罪是不可能的,此刻的揚州營和淮安營都是朝廷的大功臣,豈能因為一點點分歧就自毀長城。
……
廣州府,總督衙門。
看著李牧遞交的名單,舞陽侯也發起了愁。除了那些家中有安排的將領,廣西軍中一眾高層將領都想出來闖闖。
倒不是李牧那個老大當的不好,主要是留在廣西,大家的位置已經走到了上限。
其他地方,可以搞一堆參將、副將之類的非常設崗位,但是廣西省不行。
在廣西劃一個府作為駐地,讓地方衙門協餉,純粹就是天方夜譚。
地方官員把百姓榨幹,也湊不出大軍所需的錢糧。
集中全省的力量,能養活一營戰兵都算不錯了。
留下來就隻能窩在衛所中,現在是戰爭時期,有朝廷的資源傾斜,暫時還看不出差距。
一旦戰爭結束,衛所將領和募兵將領的差距,就會迅速被拉開。
想要往上走,就必須從衛所中跳出來。不然就隻能苦哈哈的種田,升官發財是不存在的。
內部資源不夠分,那就隻能往外麵走。留在江南地區,總好過去九邊搏命。
“你們李指揮使的意思,是讓本侯把他們全部安置下來?”
舞陽侯關心的問道。
名單這些人,雖然半數都是他曾經的舊部。可相互之間的聯係並不多,中間還隔了一個李牧。
涉及到重大人事調整,必須要把事情搞清楚。不然一下子抽走了這麽多將領,把廣西軍給搞廢了,那可就不好收場了。
“總督大人,我家大人讓您看著安排。如果方便的話,最好能夠全部安置下來。
地方不一定都在浙江,廣東、福建、湖廣、江西這些地區,隻要有空缺都可以安排。
如果是南直隸那邊的話,需要暫時緩一緩。等局勢穩定之後,再進行任命也可以。”
蘭林傑忐忑的說道。
一次性涉及二十多名高層將領的調動,早就超出了他的認知範疇。
正常情況下,這種層次將領的任免,都是下麵進行舉薦,經兵部和都督府進行審核沒有問題,上報給皇帝決定。
本質上,三品以上實缺武將的調動,最終人事權還是在皇帝手中。
調動一個都這麽麻煩,何況是一次性調動二十多人。
當然,這些人都是勳貴子弟,祖上都是大虞流過血的,身世背景調查全是加分項,隻要功績夠了,審核那一關不會卡人。
“那好吧,本侯盡量安排!”
舞陽侯平靜的說道。
一次性推這麽多人上去,已經不是簡單的人事調整,還涉及到了政治。
看似是為了大局考慮,實際上也是在拆分廣西軍,避免地方軍鎮做大。
除了這些看得見的,還隱藏著一條暗線——向勳貴集團納投名狀。
不同於其他混吃等死的外戚,舞陽侯是有軍功的,尤其是殲滅白蓮聖國中央政府後,他就脫離了普通外戚的範疇。
宮中的太後姐姐,已經答應幫他遊說皇帝。等到戰爭結束後,他有很大概率獲得軍功爵,到時候就是正宗的勳貴。
不過成為勳貴,不等於就能被勳貴集團接納。在此之前,他還要一次行動表明政治立場。
能出現這次合作,純粹是各取所需。
勳貴集團的聲勢看似挽迴了不少,可在朝堂上的影響力依舊有限,需要舞陽侯的加入。
對舞陽侯而言,外戚雖然尊貴,但持久性太短了。再怎麽顯赫,幾十年後都會衰落。
相比之下,勳貴集團的持續時間就要長的多。隻要自己不作死,爵位就能一直流傳下去。
哪怕中間衰落了,後輩子弟隻要有能力,就可以迅速重迴朝堂。
看名單上的將領就是證明,裏麵很多人都是勳貴旁係。其中一些家族早就脫離了權力中心,可是子弟在提拔的時候,還是受到了照顧。
為了避免夜長夢多,他已經打定主意,盡快把人事任命運作下來。
在官場上,舉薦可是相當於再造之恩。
如果他不出手,朝中的其他勳貴大佬出了手,這份人情就和他沒了關係。
後麵再想和這麽多勳貴家族扯上關係,那就不是簡單的一封奏折,能夠搞定的。
……
廣西大營。
大量的將領即將離開,李牧也開始物色接替之人。理想很豐滿,現實卻非常骨感。
在過去的兩三年時間裏,他培養出來的嫡係不少,可是能夠勝任高層將領位置的,卻是寥寥無幾。
自身能力受限是一方麵,更棘手的是一時半會兒他沒有能力,把眾多親信送到位置上去。
不同於提拔勳貴子弟,他隻需要舉薦人就行了,後麵自然有人幫忙運作。
換成草根將領,想要通過任命,那就需要他親自出手運作。
千戶以下的將領還好說,戰爭時期講究效率,朝廷審核的不嚴。
更高層次的將領,都要經過層層審批。軍功隻是入門的底線,將領的身世背景、人品、外界的風評,都是考核條件。
把沒有任何背景的千戶,一下子提拔到衛指揮使的位置上,還是一次性提拔數人之多,分明就是唯恐外界不知道,他在培養親信。
估摸著擔任左右都督的嶽父叔父,收到消息之後,能直接從京師殺過來拿鞭子抽他。
在規則體製內,培養親信自然是可以的,但必須按照遊戲規則來。
破格提拔任用,要麽立下了大功,要麽有大背景。
略微遲疑了片刻之後,李牧想到了主意。親信肯定是要提拔的,但是不能直接放主官位置上去。
從千戶到衛指揮使,中間的跨度實在是太大。換成指揮僉事的話,可操作性就大增了。
一樣屬於破格提拔,可朝廷對主官和屬官的考核標準,那是完全不一樣的。
衛所部隊不受重視,加上戰爭年代的特殊時期,朝廷大概率會賣他這個麵子。
至於主官人選,那就繼續用勳貴子弟頂上。雖然後麵這些人,能力不及離開的那些,但也不是什麽大問題。
最起碼自己選的人,能力底線是有的,並且會按他的意誌執行命令。
等到功勞積累的差不多了,他們自己就會離開,不會留下來爭奪部隊的主導權。
不過這麽一來,他這裏就成了勳貴子弟的培養營,專門為大虞輸送勳貴將領。
短暫的遲疑之後,李牧果斷決定就這麽幹。不光要任用勳貴子弟,還要吸引更多勳貴子弟過來。
培養勳貴將領這種事,看似在替朝廷做嫁衣,實際上背後隱藏的利益太大了。
各家有子弟在這邊,他們就必須往這裏投入資源。偶爾有出格的舉動,他們也會幫忙善後。
這些隻是前期的好處,真正的收益還在後麵。
對有能力的勳貴子弟來說,參將、副將隻是仕途上的一個重要階段,遠沒有到達極限。
後麵熬資曆,都可以熬到總兵位置上去。
要不了十年,這個團體就能成為大虞軍界,最大的一座山頭。
有這個團體做掩護,他培養親信的事情,就沒那麽紮眼了。
內心深處,李牧已經有了全盤計劃。後續要把募兵和衛所兵,進行一次拆分。
“勳貴子弟軍校”放在募兵中,擺在台麵上給大家看,嫡係親信往不起眼的衛所中塞。
廣西養不起一鎮募兵,那就拉著廣東一起幹。他都做出了這麽大的犧牲,擔任兩廣提督總不過分吧!
往後募兵規模,控製在兩到三萬即可。既能保持一定的威懾力,又不至於遭到皇帝的猜忌。
至於衛所軍隊,則慢慢換上自己人。
衛所主官前期由募兵中勳貴將領兼任,不過他們的主要工作必須放在募兵訓練上,隻掛職不履任。
這種送上門的好事,沒有人能夠拒絕。品級先上去了,對後續的提拔任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衛所具體事務,則交給副手們幹。
立下了足夠的戰功,離開的時候可以參將起步。中間能節省好幾年時間,妥妥的一個大人情。
倘若天下太平,他就是大虞朝的大忠臣,勳貴少壯派的領袖。
真要是到了王朝末年,或者是皇帝突然看勳貴們不爽,想要屠戮功臣,他也有自保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