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李元吉在騎在馬上,跟著軍隊向北行進的過程中,時常的因為思慮這些事情而出神。但是在旁邊的軍官和士兵們看來,李元吉正在為了思考如何率領軍隊安全的打通巴蜀與關中的聯絡通道而想的出神,所以心中的崇敬之意更是上升到了一個無以複加的程度,真的就差將李元吉奉若神明一般的頂禮膜拜了。
先前跟著軍隊南下的時候,李元吉因為享受著攻城掠地之後魚肉百姓所帶來的快感。所以對於巴蜀之地內的天氣,倒也沒有太過於在意。再加上他一路上,身旁的下人跟著極多,所以也沒有怎麽遭罪。
雖然因為天氣的原因,李元吉也有一些微微的出汗的時候,但是很快的就在旁邊下人替他扇扇子的時候就立刻的涼爽了下來。這也是李元吉先前在軍隊中一直不得人心的根本原因:別的將領隨軍出征,無一不是騎著戰馬,唯獨李元吉隨著軍隊出征的時候,還一意孤行的要坐著自己的馬車。那種嬌氣的樣子,如何能讓這些每天遊走在生死邊緣,刀尖舔血的血性漢子們對他顯露出臣服的樣子呢?
但是當李元吉率領軍隊由南向北迴防的時候,因為事態緊急,李元吉再怎麽嬌氣也不會拿著自己的性命開玩笑。所以李元吉便是放棄了自己一路上坐著南下的馬車,轉而是直接騎上了戰馬,隨著軍隊一同快速地向北突進。
這一下李元吉可是終於遭受到了同先前士兵們和軍官們所遭到的一樣的情況,李元吉全身甲胄的在馬上隨著隊伍行進了半日,便因為頭上炙熱的太陽烤的渾身都是大汗淋漓。嬌氣慣了的李元吉有好幾次都在馬上三晃兩晃的險些一頭栽下來,幸虧有旁邊的將領及時地扯住了他的衣服,才讓他免於遭受墜馬之傷。
李元吉伸出手來,將自己頭上的頭盔一把扯了下來,順勢的掛在了自己胯下戰馬上的馬鞍橋之上。隨後另一隻手握住自己的袍袖,在自己的臉上胡亂的擦了幾把汗水。
說起來這個馬鞍橋還是先前李唐同李文淵交好的時候,李文淵送給李淵的。這個東西最大的好處就在於可以讓馬術不是很精湛的人,騎乘上馬匹之後也可以擁有同那些馬術精湛的人一樣的手段,來駕馭自己胯下的馬匹。
而且李文淵送來的馬鞍橋之上還設立了很多各種的勾套以及袋子可以容納一些平時坐在馬上經常能夠用的到,但是卻又不方便在手中長時間拿著的小玩意,以及掛載滿身的甲胄和隨身的兵器的。
李淵自然也發現了這個東西的好處,所以對於這個馬鞍橋的複製模仿的工作一直沒有停止過。截止到李元吉帥兵出征之前,李唐手下的匠人們便已經能夠勉勉強強的做出來與這個馬鞍橋相似個七八分的仿製品了,在功能方麵一點不差,隻有外觀遠遠不如李文淵送給李淵的這幾隻那樣的精美,李元吉屁股下麵所做的這個馬鞍橋就是當初李文淵送給李淵的幾個禮物之一。
李元吉這邊也在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而一直玩兒了命的率領軍隊向北行進著,李世民也是為了李元吉的生命安全而一直隨著軍隊向南挺近著。兩邊之間的距離是與每一天都在減少,他們兩方距離叛軍的實際控製區的距離也是越來越近,但是咱們現在再翻迴頭來,該說一說李文淵這邊發生的事情了。
李文淵自從在夜梟的地牢中救出了秋娘,並且和秋娘一起在張掖郡待到了身上的傷口痊愈,這才在長久的思想鬥爭中下定了李文淵自己最不想下的那個決心。但是李文淵同秋娘說了之後,秋糧出人意料的沒有反駁,也沒有很激動,隻是平靜的對李文元說道:
“事情既然已經發展到了這一步,那不就說明咱們先前所做的事情之中卻是是有不妥當的地方麽?所以換一種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倒也是在情理之中的,所以無論唐王殿下您怎麽決定,秋娘永遠是您身邊的擁躉者。不管您做什麽決定,秋娘永遠支持您。”
得到了秋娘的答複之後,李文淵便是更加的決心要將自己這個前所未有的想法付諸於實踐之中,於是傷愈之後沒多久,在處理完了張掖郡的夜梟之後,李文淵便是帶著秋娘登上了蒸汽機車,連夜趕迴了敦煌郡。也多虧是有蒸汽機車的存在,不然兩人若是騎上馬匹的話,沒個三五日,十來天的話,是不會到達敦煌郡的,更不要提如此舒適的能一路不用擔心刮風下雨的迴到敦煌郡了。
李文淵雖然是乘著蒸汽機車迴到敦煌郡的,但是李文淵要迴到敦煌郡的消息卻是一早就傳了開來。所以等到李文淵從蒸汽機車上麵下來的時候,迎接他的是敦煌郡內大大小小的,無數的官員們。
他們自然也都知道李文淵在張掖郡遇刺這一事件。是的,李文淵在張掖郡的遭遇,對外一律聲稱隻是遭遇了不知道是誰派來的刺客的襲擊。秋娘為了保護李文淵,導致自己的右腿被刺客所傷,傷及了筋骨,所以終生都不能夠獨立的正常行走了。而李文淵也正是因為秋娘拚死的護衛,才僅僅是受了一定程度的傷,而沒有性命之虞。
畢竟以秋娘和李文淵的關係來論的話,夜梟的事情就相當於是秋娘的事情,而秋娘的事情對於李文淵來說,就屬於是自己家中的事情。所以也沒有必要將此事搞得滿城風雨,人盡皆知的,到最後下不來台的還是秋娘。
所以幹脆將所有的罪責推到那個所謂的刺客身上,雖然在張掖郡的時候,李文淵將此事鬧得極大,數不可數的夜梟為此搭上了自己的姓名。但是在張掖郡之外,李文淵還是希望將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
李文淵一一的謝過了這些官員們的擔憂,隨後帶著秋娘迴到了唐王府中。再之後,李文淵的家臣們按照李文淵的吩咐,將朝堂之上幾個李文淵的心腹一起找到了唐王府之內秘談李文淵接下來的計劃。
先前跟著軍隊南下的時候,李元吉因為享受著攻城掠地之後魚肉百姓所帶來的快感。所以對於巴蜀之地內的天氣,倒也沒有太過於在意。再加上他一路上,身旁的下人跟著極多,所以也沒有怎麽遭罪。
雖然因為天氣的原因,李元吉也有一些微微的出汗的時候,但是很快的就在旁邊下人替他扇扇子的時候就立刻的涼爽了下來。這也是李元吉先前在軍隊中一直不得人心的根本原因:別的將領隨軍出征,無一不是騎著戰馬,唯獨李元吉隨著軍隊出征的時候,還一意孤行的要坐著自己的馬車。那種嬌氣的樣子,如何能讓這些每天遊走在生死邊緣,刀尖舔血的血性漢子們對他顯露出臣服的樣子呢?
但是當李元吉率領軍隊由南向北迴防的時候,因為事態緊急,李元吉再怎麽嬌氣也不會拿著自己的性命開玩笑。所以李元吉便是放棄了自己一路上坐著南下的馬車,轉而是直接騎上了戰馬,隨著軍隊一同快速地向北突進。
這一下李元吉可是終於遭受到了同先前士兵們和軍官們所遭到的一樣的情況,李元吉全身甲胄的在馬上隨著隊伍行進了半日,便因為頭上炙熱的太陽烤的渾身都是大汗淋漓。嬌氣慣了的李元吉有好幾次都在馬上三晃兩晃的險些一頭栽下來,幸虧有旁邊的將領及時地扯住了他的衣服,才讓他免於遭受墜馬之傷。
李元吉伸出手來,將自己頭上的頭盔一把扯了下來,順勢的掛在了自己胯下戰馬上的馬鞍橋之上。隨後另一隻手握住自己的袍袖,在自己的臉上胡亂的擦了幾把汗水。
說起來這個馬鞍橋還是先前李唐同李文淵交好的時候,李文淵送給李淵的。這個東西最大的好處就在於可以讓馬術不是很精湛的人,騎乘上馬匹之後也可以擁有同那些馬術精湛的人一樣的手段,來駕馭自己胯下的馬匹。
而且李文淵送來的馬鞍橋之上還設立了很多各種的勾套以及袋子可以容納一些平時坐在馬上經常能夠用的到,但是卻又不方便在手中長時間拿著的小玩意,以及掛載滿身的甲胄和隨身的兵器的。
李淵自然也發現了這個東西的好處,所以對於這個馬鞍橋的複製模仿的工作一直沒有停止過。截止到李元吉帥兵出征之前,李唐手下的匠人們便已經能夠勉勉強強的做出來與這個馬鞍橋相似個七八分的仿製品了,在功能方麵一點不差,隻有外觀遠遠不如李文淵送給李淵的這幾隻那樣的精美,李元吉屁股下麵所做的這個馬鞍橋就是當初李文淵送給李淵的幾個禮物之一。
李元吉這邊也在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而一直玩兒了命的率領軍隊向北行進著,李世民也是為了李元吉的生命安全而一直隨著軍隊向南挺近著。兩邊之間的距離是與每一天都在減少,他們兩方距離叛軍的實際控製區的距離也是越來越近,但是咱們現在再翻迴頭來,該說一說李文淵這邊發生的事情了。
李文淵自從在夜梟的地牢中救出了秋娘,並且和秋娘一起在張掖郡待到了身上的傷口痊愈,這才在長久的思想鬥爭中下定了李文淵自己最不想下的那個決心。但是李文淵同秋娘說了之後,秋糧出人意料的沒有反駁,也沒有很激動,隻是平靜的對李文元說道:
“事情既然已經發展到了這一步,那不就說明咱們先前所做的事情之中卻是是有不妥當的地方麽?所以換一種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倒也是在情理之中的,所以無論唐王殿下您怎麽決定,秋娘永遠是您身邊的擁躉者。不管您做什麽決定,秋娘永遠支持您。”
得到了秋娘的答複之後,李文淵便是更加的決心要將自己這個前所未有的想法付諸於實踐之中,於是傷愈之後沒多久,在處理完了張掖郡的夜梟之後,李文淵便是帶著秋娘登上了蒸汽機車,連夜趕迴了敦煌郡。也多虧是有蒸汽機車的存在,不然兩人若是騎上馬匹的話,沒個三五日,十來天的話,是不會到達敦煌郡的,更不要提如此舒適的能一路不用擔心刮風下雨的迴到敦煌郡了。
李文淵雖然是乘著蒸汽機車迴到敦煌郡的,但是李文淵要迴到敦煌郡的消息卻是一早就傳了開來。所以等到李文淵從蒸汽機車上麵下來的時候,迎接他的是敦煌郡內大大小小的,無數的官員們。
他們自然也都知道李文淵在張掖郡遇刺這一事件。是的,李文淵在張掖郡的遭遇,對外一律聲稱隻是遭遇了不知道是誰派來的刺客的襲擊。秋娘為了保護李文淵,導致自己的右腿被刺客所傷,傷及了筋骨,所以終生都不能夠獨立的正常行走了。而李文淵也正是因為秋娘拚死的護衛,才僅僅是受了一定程度的傷,而沒有性命之虞。
畢竟以秋娘和李文淵的關係來論的話,夜梟的事情就相當於是秋娘的事情,而秋娘的事情對於李文淵來說,就屬於是自己家中的事情。所以也沒有必要將此事搞得滿城風雨,人盡皆知的,到最後下不來台的還是秋娘。
所以幹脆將所有的罪責推到那個所謂的刺客身上,雖然在張掖郡的時候,李文淵將此事鬧得極大,數不可數的夜梟為此搭上了自己的姓名。但是在張掖郡之外,李文淵還是希望將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
李文淵一一的謝過了這些官員們的擔憂,隨後帶著秋娘迴到了唐王府中。再之後,李文淵的家臣們按照李文淵的吩咐,將朝堂之上幾個李文淵的心腹一起找到了唐王府之內秘談李文淵接下來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