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這邊正帶著手下的一眾軍隊正在向著巴蜀之地的北部,夜行曉宿的急匆匆的行進著。因為在信息如此落後的時代裏,精明如李世民也不知道自己的三弟李元吉到底帶兵向南推進到了哪裏,也不知道李元吉率領軍隊迴防的具體行軍路線和行進速度。雖然說有唐風在其中傳遞著一些消息,讓李世民能夠大概齊地了解自己三弟近期的一個情況,但是那畢竟隻是一個大概的情報,並不能夠做到實時而且準確的。
所以李世民十分擔憂在自己率兵前進到巴蜀北部叛軍占領區的之前,李元吉便已經率領軍隊抵達了叛軍控製區的南端。按照他先前的推測,隻要李元吉率領軍隊與叛軍控製領地與叛軍的軍隊接壤上的話,那麽潛伏在李元吉身邊的夜梟便十分有可能會立刻動手,將李元吉劫掠到西域去作為與李唐談判的籌碼。
這無疑是李世民最不想見到的結果,所以每每想到這一點,李世民便是覺得自己的心中焦急似火的灼燒著自己,渾身說不出來的不自在。就在這短短的幾天的行軍時間裏,李世民就因為掛念自己的三弟李元吉,而起了滿嘴的火泡。當然了,這裏麵所說的掛念並不僅僅單純的是因為李元吉是他李世民一奶同胞出來的血親兄弟。
更多的還是出於政治方麵的考慮,李世民雖然同李淵一樣,都想著推翻大隋,逐鹿天下,建立起屬於他們隴西李氏的皇權來。但是不同於李淵的保守策略,李世民一向主張在自己具有相應的能力的時候,果斷的選擇一些激進的手段來,力求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畢竟當務之急是時間,時間不等人啊,戰爭每多拖延一天,將來他們建立皇權之後要付出的於萬民休養生息的時間就要多出一天,甚至多出十天了,畢竟單純的破壞要比建設簡單的許多。
所以胸中下了一盤大棋的李世民,斷然不會允許自己的計劃被自己的三弟一時疏忽的愚蠢行動而徹徹底底的打亂掉。所以麵臨著自己三弟會被李文淵派出的探子劫掠走這一事情的時候,李世民即使不用等到李淵向自己求告,也會主動的向李淵請纓去解救自己的三弟於危險之中的。
雖然他心中也擔心李元吉和李建成來奪取自己的皇位,但是那畢竟是他們兄弟之間自己的事情。兄弟鬩於牆,而外禦其辱。能成大事的人,無一不是這句話的忠實擁躉者。所以在外人看來李世民是如何如何的擔憂自己的三弟的生命安危,乃至於短短的幾天便起了滿嘴的火泡,但實際上也隻有李世民自己心中知道自己最近心中所上的火到底是為了什麽的。
眼見著李世民率領的援軍自北向南距離巴蜀北部叛軍的控製區越來越近了,李元吉率領的第一批入巴蜀作戰的唐軍,也自南向北的距離巴蜀北部叛軍的控製區越來越近了。雖然在進入巴蜀作戰以及進入巴蜀之後的向南推進作戰的方麵上,李元吉並沒有得到手下率領的將領和士兵們的認可。
大家都認為他隻是仗著父親是李淵,所以才得到了如此率兵開疆擴土的殊榮。但是自從北部的交通要地,被叛軍控製住之後。在軍心浮動之際,李元吉果斷的站了出來安定住了軍心,並且用接連的十幾道命令來迅速的整頓出了維持舊有的防禦態勢,同時來維持戰線的軍隊,以及一支由他親自率領,向北迴防,負責奪迴與關中地區聯係的關鍵通道的用來作戰的軍隊。
隨後李元吉親自率領著軍隊向北迴防,並且隻留下了足夠支撐著這支軍隊迴到北方的路程上所消耗的口糧。餘下的則是全部留給了南線上維持現有戰線的軍隊,同時李元吉將自己前些日子搜刮來的大批金銀悉數的拿了出來,將其中的一大半用來在現有的占領區內大肆的采購糧食。
一時之間巴蜀之內糧價飛漲,但是這種飛漲也僅僅局限於麵對老百姓的時候。李元吉去采購的時候,仍然按照先前的市麵上的糧食價格進行收購的,要知道這就已經十分的寬容了,在李元吉看來,他手中可是握有上萬的兵馬。哪個人敢不聽他的話就直接抄家滅口都是有正當的理由的。而且自從他率領士兵進入巴蜀之地以來,越發地嚐到了作為一方巨擘,土皇帝的甜頭,所以做起這些事情來是越發的熟練。
但是無論如何李元吉正是依靠著這個,才勉強讓軍中糧食不足的情況略微的改善了一下。最起碼現在再支撐上個把月的不是問題了,所以這才帶領軍隊一邊向北迴防,一邊采購沿途的村鎮城市的糧食。
李元吉也正是依靠著這個果斷的手段,才讓手下的將領們對他刮目相看,不再把他隻當做是一個下來鍍金,跟著軍隊遊山玩水公費旅遊的公子哥兒了。逐漸的開始與他商討有關的軍情,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也會像李元吉稟報,請求他做決斷。
所以這一陣子,李元吉雖然麵臨著極大的危機,但是卻品嚐到了他從前從未享受到的一種愉快的感覺。先前他隻是仗著手中有軍隊,在巴蜀之地橫行鄉裏都沒有人對他敢有絲毫的悖逆的。但是那種感覺畢竟是從哪些最低賤的老百姓身上得來的,而現在李元吉手下的將領們和士兵們,看他的目光都不再像先前一樣的不屑一顧了,而是略帶崇敬地看著他,這也讓李元吉第一次感覺到了權力的另一種滋味。
就在率軍向北行進的途中,李元吉不止一次的問自己說道:自己手中握著兵權,那些軍官士兵們對自己就如此的恭敬崇敬,也可以說得上是愛戴的,這種感覺自己非常的享受。但是這畢竟隻是掌握著十幾萬人的士兵而已,若是將來有一天,自己能夠成為萬民之主,掌握著幾百萬,上千萬的人呢?那又是一種什麽樣的感受呢?
所以李世民十分擔憂在自己率兵前進到巴蜀北部叛軍占領區的之前,李元吉便已經率領軍隊抵達了叛軍控製區的南端。按照他先前的推測,隻要李元吉率領軍隊與叛軍控製領地與叛軍的軍隊接壤上的話,那麽潛伏在李元吉身邊的夜梟便十分有可能會立刻動手,將李元吉劫掠到西域去作為與李唐談判的籌碼。
這無疑是李世民最不想見到的結果,所以每每想到這一點,李世民便是覺得自己的心中焦急似火的灼燒著自己,渾身說不出來的不自在。就在這短短的幾天的行軍時間裏,李世民就因為掛念自己的三弟李元吉,而起了滿嘴的火泡。當然了,這裏麵所說的掛念並不僅僅單純的是因為李元吉是他李世民一奶同胞出來的血親兄弟。
更多的還是出於政治方麵的考慮,李世民雖然同李淵一樣,都想著推翻大隋,逐鹿天下,建立起屬於他們隴西李氏的皇權來。但是不同於李淵的保守策略,李世民一向主張在自己具有相應的能力的時候,果斷的選擇一些激進的手段來,力求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畢竟當務之急是時間,時間不等人啊,戰爭每多拖延一天,將來他們建立皇權之後要付出的於萬民休養生息的時間就要多出一天,甚至多出十天了,畢竟單純的破壞要比建設簡單的許多。
所以胸中下了一盤大棋的李世民,斷然不會允許自己的計劃被自己的三弟一時疏忽的愚蠢行動而徹徹底底的打亂掉。所以麵臨著自己三弟會被李文淵派出的探子劫掠走這一事情的時候,李世民即使不用等到李淵向自己求告,也會主動的向李淵請纓去解救自己的三弟於危險之中的。
雖然他心中也擔心李元吉和李建成來奪取自己的皇位,但是那畢竟是他們兄弟之間自己的事情。兄弟鬩於牆,而外禦其辱。能成大事的人,無一不是這句話的忠實擁躉者。所以在外人看來李世民是如何如何的擔憂自己的三弟的生命安危,乃至於短短的幾天便起了滿嘴的火泡,但實際上也隻有李世民自己心中知道自己最近心中所上的火到底是為了什麽的。
眼見著李世民率領的援軍自北向南距離巴蜀北部叛軍的控製區越來越近了,李元吉率領的第一批入巴蜀作戰的唐軍,也自南向北的距離巴蜀北部叛軍的控製區越來越近了。雖然在進入巴蜀作戰以及進入巴蜀之後的向南推進作戰的方麵上,李元吉並沒有得到手下率領的將領和士兵們的認可。
大家都認為他隻是仗著父親是李淵,所以才得到了如此率兵開疆擴土的殊榮。但是自從北部的交通要地,被叛軍控製住之後。在軍心浮動之際,李元吉果斷的站了出來安定住了軍心,並且用接連的十幾道命令來迅速的整頓出了維持舊有的防禦態勢,同時來維持戰線的軍隊,以及一支由他親自率領,向北迴防,負責奪迴與關中地區聯係的關鍵通道的用來作戰的軍隊。
隨後李元吉親自率領著軍隊向北迴防,並且隻留下了足夠支撐著這支軍隊迴到北方的路程上所消耗的口糧。餘下的則是全部留給了南線上維持現有戰線的軍隊,同時李元吉將自己前些日子搜刮來的大批金銀悉數的拿了出來,將其中的一大半用來在現有的占領區內大肆的采購糧食。
一時之間巴蜀之內糧價飛漲,但是這種飛漲也僅僅局限於麵對老百姓的時候。李元吉去采購的時候,仍然按照先前的市麵上的糧食價格進行收購的,要知道這就已經十分的寬容了,在李元吉看來,他手中可是握有上萬的兵馬。哪個人敢不聽他的話就直接抄家滅口都是有正當的理由的。而且自從他率領士兵進入巴蜀之地以來,越發地嚐到了作為一方巨擘,土皇帝的甜頭,所以做起這些事情來是越發的熟練。
但是無論如何李元吉正是依靠著這個,才勉強讓軍中糧食不足的情況略微的改善了一下。最起碼現在再支撐上個把月的不是問題了,所以這才帶領軍隊一邊向北迴防,一邊采購沿途的村鎮城市的糧食。
李元吉也正是依靠著這個果斷的手段,才讓手下的將領們對他刮目相看,不再把他隻當做是一個下來鍍金,跟著軍隊遊山玩水公費旅遊的公子哥兒了。逐漸的開始與他商討有關的軍情,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也會像李元吉稟報,請求他做決斷。
所以這一陣子,李元吉雖然麵臨著極大的危機,但是卻品嚐到了他從前從未享受到的一種愉快的感覺。先前他隻是仗著手中有軍隊,在巴蜀之地橫行鄉裏都沒有人對他敢有絲毫的悖逆的。但是那種感覺畢竟是從哪些最低賤的老百姓身上得來的,而現在李元吉手下的將領們和士兵們,看他的目光都不再像先前一樣的不屑一顧了,而是略帶崇敬地看著他,這也讓李元吉第一次感覺到了權力的另一種滋味。
就在率軍向北行進的途中,李元吉不止一次的問自己說道:自己手中握著兵權,那些軍官士兵們對自己就如此的恭敬崇敬,也可以說得上是愛戴的,這種感覺自己非常的享受。但是這畢竟隻是掌握著十幾萬人的士兵而已,若是將來有一天,自己能夠成為萬民之主,掌握著幾百萬,上千萬的人呢?那又是一種什麽樣的感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