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承恩又搞了一批產品,這次去泉州賣貨,換了銅錢全部放空間了,再補充了一批生活物資後沒停留就走。


    王進和李六魁說在泉州地界沒人敢對戰艦動心思,邢承恩有點杞人憂天了。


    李六魁科普說走私已經在泉州成半公開的秘密了。


    走私的人分三種。


    第一等是宗室、官員和將領。他們憑借特權強行闖關,邊境重車而出,海舶滿載而歸,公然置王法於不顧,竟是誰也奈何不得。


    第二等是土豪富商。他們財大氣粗出手闊綽,可以上下打點買通賣通,市舶司的例行檢查也就成了例行公事。


    第三等是市井小民,隻能湊些小本錢交給前麵兩種人經營,所得仍然可觀。


    如此看來,則大老板們獲得的暴利有多少,用腳指頭也能算出來。


    其實,正規的海外貿易也由這三種人進行,同一條船上則有不同的等級。


    最高一級叫綱首、副綱首和雜事,相當於船長、大副和二副。


    他們往往由巨商或船主擔任,市舶司也賦予其政治特權,能夠處理突發事件,包括處分客死他鄉者的財產。


    毫無疑問,他們是獲利最多的經營者。


    搭乘商船的則是林林總總的商人。


    他們在船內可以分到大小不一的貨艙,用來儲藏來迴倒賣的貨物。


    貨艙同時也是客艙,晚上就睡在貨物上麵。


    賺多賺少,全憑運氣。


    不過他們的關稅稅率比綱首等高級船員低,因此這些貨主或者乘客便構成商船上人數最多的一個群體。


    第三種人是船員,包括技師和水手。


    他們沒有工資卻有艙位。


    也就是說,這些負責航行的船員也是商人,隨身攜帶的貨物也可以交易,所得利潤即為勞動報酬,而且在通關時依法免稅,但船員的貨物不得超過總量的 20%。


    這種「以艙代薪」的製度將船員的利益跟商船捆綁在一起,既保證了全船成員的同心同德,又節約成本,堪稱高明。


    兩宋海上貿易繁榮,不是沒有道理的。


    合法運載的貨物,則中外不一。


    盡管如此邢承恩還是深患火力不足恐懼症,覺得要等自己火力充足了再出來浪,有劍不用和無劍可用是兩個概念。


    這次迴來邢承恩拉著軍匠開始造炮,然後被度量衡搞廢,沒有然後……


    尺子長短不一,稱也是重量不一,邢承恩直接抓狂。


    王顯說,最準的劉氏新秤因為十分精密,所以式樣留於官中,用以校勘舊製標準權衡(太府寺舊秤)的準確性。


    於兩、錢之下又定有分、厘、毫等單位(分厘毫由度尺而來),都以十進,可算到厘毫,後來終至取代了唐代的兩,銖、累、黍非十進單位,計量不但精確,而且方便。


    宋代1鬥=10升,1斛=5鬥,1石=2斛,注意,這是容積單位,它不是重量單位。


    可是人心不古,大小鬥的貓膩大家都懂。


    南宋的量器由加一、加二、加三、加四、加五、加六、加七、加八、加九,一直到加倍,無所不有;


    鹽場交鹽也用加大三五成的鹽斛,城鎮民用的市斛同樣有不同程度的加大。


    隻有你想不到,就沒有不被鑽空子的工具,聰明勁怎麽都用這上邊來了,也不知道最後能坑誰!


    媽蛋!


    軍匠們的工具也是各不統一,難怪火藥槍發展不起來,換誰來了都得廢。


    無奈啊無奈,小藝麵板上換算公製的信息有,可是宋的斤從680克到640克都可以。


    尺的換算從30.72到31.2說法都有,就問怎麽辦?


    這些古人吃藥是怎麽吃的?邢承恩估計病人不一定是病死的,很可能是吃藥過量吃死了吧!


    這玩意害人啊!


    正在此時,高冷的小藝突然轉變畫風,秒變帶貨主播,麵板顯示一世界之力可搞定現代公製度量衡,配有相關工具呦,包郵喲,親!


    還能咋辦,搞一套吧,要不沒法玩了。


    隨著麵板的世界之力從28變成27,空間裏多了一套度量工具。


    從尺子、量杯、砝碼、天平等等都有了,這可太行了!


    先把米尺拿出來,告訴軍匠先給我把這個搞一批,以後長度單位換算就按這個來。


    秤也是一樣,先把這些搞定在開始後續工作,工業起步太難了。


    唯一讓邢承恩開心的是溫度計有了,自己可以好好玩火了!


    鑄炮這下簡單多了,直接玩鐵模鑄炮,泥型放棄不用了,這些匠人就能搞定。


    中國工匠是很聰明的,邢承恩把鐵模鑄炮的操作方法弄出來,匠人們很快就學習完善,拿破侖炮終於成功。


    先造了m1841型6磅(2.54公斤)野戰炮,俗稱小拿破侖炮。


    試射之後很成功,又產了兩門,完全沒問題,接下來搞大拿破侖炮也一樣成功。


    這下炮兵部隊正式定型,戰艦上可以列裝了。


    炮彈主要搞實心彈,開花彈多給小拿破侖炮配上,海上玩接舷戰,轟不死你。


    大拿破侖炮主要打船,那麽大個目標怎麽也能打中,這年頭大多還是靠上來奪船,邢承恩直接玩沉船戰。


    這些炮都是錢啊,要是鑄的多了,泉州估計要鬧錢荒了。


    明州就鬧過錢荒,日本販賣貨物後把宋錢拉迴日本,曾經造成明州錢荒。


    邢承恩要是鑄個百八十門的大炮,泉州肯定會有影響。


    邢承恩了解過南宋和日本雙方貿易的物品,來自南宋輸入日本的物品以香藥、書籍、織物、文具、茶碗等為主,另外宋錢也大量流入日本。


    日本輸出到南宋的大宗物品以黃金、沉香、硫磺、藥材、木材等為主,此外一些工藝品如刀劍、扇子、水晶也都享譽海外。


    邢承恩對日本的黃金、硫磺、木材很感興趣,硫磺火藥要用,日本的木材是造船上佳的用料,南宋大量收購。


    看來前期重點放在對日貿易上,日本現在已經不鑄錢了,直接拿宋錢來用,但是日本是有金銀銅礦石的。


    鑄炮搞定之後,邢承恩才開始關注人員訓練情況。


    現在要練出精兵什麽的都是扯淡,邢承恩需要的是增強組織度。


    戰爭之中,個人的精悍並不能主導戰爭的走向,軍隊的組織度才是戰爭走向的關鍵因素。


    就算這些大字不識一個的農民兵從來不曾手握鋼刀斬殺敵人,隻要能機械式的做出相對應的戰術動作配合戰友,也就足夠了。


    戰場經驗總歸是要實戰打出來的。


    實戰經驗計劃和生番或者私鹽販子練練手,之後就是收拾海上盜匪,在之後看情況和他國正規軍碰一碰。


    就算以後勢力壯大了壓力更大了,也不至於到嶽飛那種剛登場就要和巔峰時期的金軍交戰的程度。


    金、宋、西夏、大理,其實都一樣,在無盡的對峙之中,都已經步入衰退期,早已沒有了當年的銳利,誰也奈何不了誰,大家開始了比爛環節,就看誰比誰更爛。


    真要說勁敵,可能就是現在還遠未真正成長起來的蒙兀諸部了。


    既然要成軍,首先公布的自然是編製。


    考慮到實際作戰需要,參考王安石時製定的將兵法,采用三級編製,為了顯示和宋軍的不同,稍微更改一下軍稱。


    宋軍中基礎單位為火,一火十人,邢承恩則設一班十人,置班長。


    宋軍以五火為隊,一隊五十人,設隊長指揮,現在改隊為排,一排五十人,置排長。


    宋軍中又以十隊為一營,轄五百人,為最基礎的作戰單位,這裏就不改了,也設營作為基礎作戰單位,轄五百人,設營長統領。


    將兵法中,以營為基礎作戰單位,以若幹營為一將。


    全軍根據戰區不同,不同地區設不同數量的將,上下之間盡量不打亂部署,以此改良宋軍早期將不知兵兵不識將的問題。


    李六魁他們就是一千人的編製,隻能設為兩營,將是怎麽都湊不夠了。


    自己就是團練使,直接指揮這兩個營。


    他讓李六魁、王海分別擔任兩個營的營長,李六魁的營為一營,王海的營為二營。


    營下麵的十個排按照一二三四五排號,排下麵的五個班則單純用一二三四五來命名。


    這樣細致的規定下,就算是一個最基礎的士兵也能明確自己的所屬。


    比如一名士兵隸屬一營第一排第三班,是誰的部下,一目了然。


    除此之外還有王進統領的老人作為邢承恩的親兵衛隊,大約百人。


    這一規定之下,全軍首先進行人員登記。


    手下不缺能讀會寫的人,大家一起上陣,很快就把全軍花名冊搞定。


    姓氏,名字,年齡,籍貫,家有幾口人等等,隻要是能記錄下來的,全都記錄下來,但要是有人不知道自己多大,那也隻能空著。


    花名冊搞定之後,軍職的安排也立刻頒布。


    基本上擔任軍官的都是自己人。


    這是為了讓軍隊更快的形成戰鬥力,也是為了更好的掌控軍隊,一舉兩得,無可厚非,誰也說不出一個不是。


    現在也就做到這一步了,暫時隻是一個私人武裝力量,組織紐帶就是利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天領主路之從1188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演義唐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演義唐朝並收藏諸天領主路之從1188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