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好大的膽子
大明:在洪武底下當小官 作者:小車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顧良倒是沒那麽興奮,隻是指點著方克儉道:“這件事,便由方大人去做吧。倒是隻需按本官計策行事即可,若有什麽意外,方大人自可自行斟酌。”
方克儉立刻興奮的應允了下來。
聽兩人說得高興,其他人全都麵麵相覷。
顧良和方克儉兩人交頭接耳傳遞了計策,其他的官員完全沒有聽到什麽。不過方克儉身為他們中最為年長的官員,都因此欣喜若狂,可見這計策精妙至極。
眾人心裏癢癢的,卻又不好發問。畢竟顧良當著眾人的麵,隻將計策告知了方克儉。就說明暫時不想讓他們知道,誰要是這時候還上去問。
明天八成就要因為,左腳先邁入府衙,被調去看庫房。
雖然眾人不知道是什麽計策,但以往顧良運籌帷幄的形象,讓眾人全都安心下來。不再擔心黃河徭役一事。
黃河水量在福州收取徭役錢的時候,猛增了一波流量。朝廷立刻加快了徭役的征召,急令所有的州府,立刻將徭役人員派遣到黃河流域,對應的地點。
各地州府衙門紛紛響應,數以萬計的百姓來到了服役地點。他們看到的,是簡陋的草棚和草席,甚至連鍋灶都是臨時挖的土坑。
所有那些比他們早到的民夫,個個全都灰頭土臉,每個人的臉上全都是難以掩飾的疲憊之色。
他們的身上都是泥點子,甚至有些人的鞋已經看不出原本的顏色。可是那些民夫沒有一人顧慮這些,休息的那些人全都席地而躺,抓緊每一刻休息。
遠處黃河岸邊調度唿喝的聲音此起彼伏,可這些輪換修整之人,卻都麻木的躺在地上,絲毫沒有動作。
這讓剛剛到達的那些民夫心裏發沉,汛期這才剛開始就如此辛勞,不知道等這次徭役結束後,有多少人能活著離開。
在工部都水清吏司主事劉文章的指揮下,眾人歎著氣開始排隊、等著被編入隊伍。
正為新來的民夫分組,一個青袍吏員來到他的麵前。
“大人,下官是福州來的,借一步說話。”
劉文章正忙著,哪裏有工夫打量他,隻說把人送去後營就行。
結果那青袍吏員一攤手:“大人,下官沒帶人來,隻有一封折子,您把這個折子遞給主事的官員就行。”
沒等劉文章明白怎麽迴事,青袍吏員便將一封折子塞到他手裏,隨即就輕飄飄的離去。
劉文章當時就傻眼了,福州這幫子人是要幹嘛?
“喂,你別走啊,你叫什麽名字?什麽叫沒有人,你們福州這是什麽意思!”
劉文章大喊了兩聲,怎奈分配民夫的場地到處都是人,亂糟糟的一片。那青袍吏員根本沒聽到他的喊聲。
等劉文章想去追的時候,那人的身影早就隱沒在人海裏了。
劉文章眉頭緊鎖,感到事情不太對勁。黃河水患治理的事情關係重大,那個府不是極為重視,生怕在這件事上授人以柄,怎麽福州這幫官反而反其道行之。
難道真是這般瘋癲,才能創造一年兩千萬兩銀子的收益?
劉文章一時陷入了自我懷疑,直到身旁有人喊他,才晃過神來。
“什麽事?”
“前邊三區位置,又有小股水流從堤壩上滲出來了。”
“哎呦!”
劉文章哎呦一聲,連忙帶人前去查看。千裏之堤潰於蟻穴,這一個小小的滲流,到了河水流量暴漲的時候,就可能成為堤壩崩潰的開始。
因此他不得不重視,而青袍小吏塞給他的那封折子,則被他順手塞進了懷中。
當日晚間,勞累了一天的人,才拖著疲憊的身子迴到休息的草棚中。
胡惟庸作為這次治理黃河的主事官,正坐在精致牢固的衙署中。不耐煩地翻看治水所需的物資和各地的徭役人員配給情況。
胡惟庸身為當朝一品,百官之首,這種差事本輪不到他身上的。而且他也不想接這個爛攤子。
朝中對這次黃河災害的評價,是大明建立以來最為嚴重的一次,甚至有可能超過十幾年蒙元那次災害。
因此誰都知道,這次擔任黃河治水的主官,要麽是大功、要麽就是大難。
治好了,百姓安居樂業,皇帝高興皆大歡喜,若是沒治好,丟官下野,甚至成為階下囚都在常理之中。
朝廷中討論良久,最後朱元璋將這件事,直接指派給了胡惟庸。
還說什麽百官之首,當身先士卒。
胡惟庸每每想到這裏,就覺得皇帝是在故意針對他。雖然他沒有證據,但這就是實際情況。
雖然他對這個指派一萬個不願意,但之前他負責過此類民生問題,二來胡惟庸已經隱隱感覺到,朱元璋對他有所不滿。
之前幾次事件中,無論是福州的那些刁民,還是那些官員對他勒索的指控,都讓他在朱元璋那裏留下來不少壞印象。
因此雖然心中抱怨,但也隻得先到這邊來應個卯。哪怕等以後找個什麽借口,再抽身離開,找其他人來頂崗。
因此,胡惟庸一邊翻看賬本,一邊在心裏思考應對的辦法和給他背鍋的人。心裏根本沒在賬本上,隻是翻著翻著,忽然好像看到了什麽。
腦子一懵,而後又翻迴了上一頁。緊接著胡惟庸就看到了,讓他欣喜若狂的一條記錄。
福州派遣徭役人數:零。
起初胡惟庸還以為他看錯了,反複看了兩遍,那個大大的零都沒有絲毫改變,頓時心中大怒。
重重的一拍桌子:“福州官員好大的膽子,徭役的人居然一個都沒有來。”
“來呀,將工部負責這些的事務官叫來問話。”
外麵的人應了一聲,便連忙下去叫人。胡惟庸看著福州後麵的那個零,想不通顧良此舉是什麽意思。
不過治水乃是國之大事,就連他這丞相都身居一線。他們福州居然一個人都沒有,簡直是膽大妄為。
越想越氣,不過胡惟庸忽然想到一個可能,隨後臉上露出思索之色。
“下官工部都水清吏司主事劉文章,求見丞相大人。”
門外忽然傳進來的聲音,讓胡惟庸臉上的表情瞬間消散,轉而恢複了原本之色。
“進來!”
劉文章小心翼翼的進來,詢問丞相有什麽事找他。
方克儉立刻興奮的應允了下來。
聽兩人說得高興,其他人全都麵麵相覷。
顧良和方克儉兩人交頭接耳傳遞了計策,其他的官員完全沒有聽到什麽。不過方克儉身為他們中最為年長的官員,都因此欣喜若狂,可見這計策精妙至極。
眾人心裏癢癢的,卻又不好發問。畢竟顧良當著眾人的麵,隻將計策告知了方克儉。就說明暫時不想讓他們知道,誰要是這時候還上去問。
明天八成就要因為,左腳先邁入府衙,被調去看庫房。
雖然眾人不知道是什麽計策,但以往顧良運籌帷幄的形象,讓眾人全都安心下來。不再擔心黃河徭役一事。
黃河水量在福州收取徭役錢的時候,猛增了一波流量。朝廷立刻加快了徭役的征召,急令所有的州府,立刻將徭役人員派遣到黃河流域,對應的地點。
各地州府衙門紛紛響應,數以萬計的百姓來到了服役地點。他們看到的,是簡陋的草棚和草席,甚至連鍋灶都是臨時挖的土坑。
所有那些比他們早到的民夫,個個全都灰頭土臉,每個人的臉上全都是難以掩飾的疲憊之色。
他們的身上都是泥點子,甚至有些人的鞋已經看不出原本的顏色。可是那些民夫沒有一人顧慮這些,休息的那些人全都席地而躺,抓緊每一刻休息。
遠處黃河岸邊調度唿喝的聲音此起彼伏,可這些輪換修整之人,卻都麻木的躺在地上,絲毫沒有動作。
這讓剛剛到達的那些民夫心裏發沉,汛期這才剛開始就如此辛勞,不知道等這次徭役結束後,有多少人能活著離開。
在工部都水清吏司主事劉文章的指揮下,眾人歎著氣開始排隊、等著被編入隊伍。
正為新來的民夫分組,一個青袍吏員來到他的麵前。
“大人,下官是福州來的,借一步說話。”
劉文章正忙著,哪裏有工夫打量他,隻說把人送去後營就行。
結果那青袍吏員一攤手:“大人,下官沒帶人來,隻有一封折子,您把這個折子遞給主事的官員就行。”
沒等劉文章明白怎麽迴事,青袍吏員便將一封折子塞到他手裏,隨即就輕飄飄的離去。
劉文章當時就傻眼了,福州這幫子人是要幹嘛?
“喂,你別走啊,你叫什麽名字?什麽叫沒有人,你們福州這是什麽意思!”
劉文章大喊了兩聲,怎奈分配民夫的場地到處都是人,亂糟糟的一片。那青袍吏員根本沒聽到他的喊聲。
等劉文章想去追的時候,那人的身影早就隱沒在人海裏了。
劉文章眉頭緊鎖,感到事情不太對勁。黃河水患治理的事情關係重大,那個府不是極為重視,生怕在這件事上授人以柄,怎麽福州這幫官反而反其道行之。
難道真是這般瘋癲,才能創造一年兩千萬兩銀子的收益?
劉文章一時陷入了自我懷疑,直到身旁有人喊他,才晃過神來。
“什麽事?”
“前邊三區位置,又有小股水流從堤壩上滲出來了。”
“哎呦!”
劉文章哎呦一聲,連忙帶人前去查看。千裏之堤潰於蟻穴,這一個小小的滲流,到了河水流量暴漲的時候,就可能成為堤壩崩潰的開始。
因此他不得不重視,而青袍小吏塞給他的那封折子,則被他順手塞進了懷中。
當日晚間,勞累了一天的人,才拖著疲憊的身子迴到休息的草棚中。
胡惟庸作為這次治理黃河的主事官,正坐在精致牢固的衙署中。不耐煩地翻看治水所需的物資和各地的徭役人員配給情況。
胡惟庸身為當朝一品,百官之首,這種差事本輪不到他身上的。而且他也不想接這個爛攤子。
朝中對這次黃河災害的評價,是大明建立以來最為嚴重的一次,甚至有可能超過十幾年蒙元那次災害。
因此誰都知道,這次擔任黃河治水的主官,要麽是大功、要麽就是大難。
治好了,百姓安居樂業,皇帝高興皆大歡喜,若是沒治好,丟官下野,甚至成為階下囚都在常理之中。
朝廷中討論良久,最後朱元璋將這件事,直接指派給了胡惟庸。
還說什麽百官之首,當身先士卒。
胡惟庸每每想到這裏,就覺得皇帝是在故意針對他。雖然他沒有證據,但這就是實際情況。
雖然他對這個指派一萬個不願意,但之前他負責過此類民生問題,二來胡惟庸已經隱隱感覺到,朱元璋對他有所不滿。
之前幾次事件中,無論是福州的那些刁民,還是那些官員對他勒索的指控,都讓他在朱元璋那裏留下來不少壞印象。
因此雖然心中抱怨,但也隻得先到這邊來應個卯。哪怕等以後找個什麽借口,再抽身離開,找其他人來頂崗。
因此,胡惟庸一邊翻看賬本,一邊在心裏思考應對的辦法和給他背鍋的人。心裏根本沒在賬本上,隻是翻著翻著,忽然好像看到了什麽。
腦子一懵,而後又翻迴了上一頁。緊接著胡惟庸就看到了,讓他欣喜若狂的一條記錄。
福州派遣徭役人數:零。
起初胡惟庸還以為他看錯了,反複看了兩遍,那個大大的零都沒有絲毫改變,頓時心中大怒。
重重的一拍桌子:“福州官員好大的膽子,徭役的人居然一個都沒有來。”
“來呀,將工部負責這些的事務官叫來問話。”
外麵的人應了一聲,便連忙下去叫人。胡惟庸看著福州後麵的那個零,想不通顧良此舉是什麽意思。
不過治水乃是國之大事,就連他這丞相都身居一線。他們福州居然一個人都沒有,簡直是膽大妄為。
越想越氣,不過胡惟庸忽然想到一個可能,隨後臉上露出思索之色。
“下官工部都水清吏司主事劉文章,求見丞相大人。”
門外忽然傳進來的聲音,讓胡惟庸臉上的表情瞬間消散,轉而恢複了原本之色。
“進來!”
劉文章小心翼翼的進來,詢問丞相有什麽事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