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一門正經事兒
大明:在洪武底下當小官 作者:小車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24章 一門正經事兒
“自那時起,顧良就給我安排了不少,陪同商賈考察福州和勸說商賈在福州投資的任務。臣自問這些操作於百姓都是有利的,於是便也接受了那些任務。”
“在勸說投資和展示福州特色時,難免會產生一些開銷。於是顧良便單獨開設了一項‘公關補貼’的費用,實行實報實銷的政策。”
說到這,方克儉看了看朱元璋,見其聽得認真便繼續解釋道。
“就如同陛下‘冤枉’臣貪汙的那些青樓開銷,都是臣與商賈談生意時的正常開銷。其他官員花費在青樓、酒樓、文玩字畫上的這部分開銷,都屬此列。”
朱元璋聽到方克儉的話,頓時有些臉黑。這個方克儉怎麽還是一副不知天高地厚的模樣,你說你的補貼,揶揄咱家幹嘛。
方克儉看朱元璋沒有反應,便隻是緩了口氣繼續講述。
“顧大人之所以會開設這個補貼,一來是因為福州這邊的官員都不富裕,談項目又難免吃吃喝喝,顧大人怕因工作開銷影響了大家的生活。”
“二來則是因為,這部分錢是因公產生的,自然應該由官府來出。如此便區分出了公私,畢竟一個是生活作風問題,一個卻是妥妥的政治問題。”
“另外……”
等方克儉將這其中的門道解釋了一遍之後,朱元璋和周圍的錦衣衛們依舊是一頭霧水,感覺自己仿佛在聽天書一般。
雖然公關補貼這個詞他們從未聽過,可是其中的內容他們聽得真切。雖然是為了福州的發展,可福州發展就要官員“以身犯險”去青樓?
而且方克儉也說了,他宴請商賈的那些錢,就是顧良所批的公款啊。用官府的錢去逛青樓,這和把公款貪汙裝進自己口袋,然後再拿出來去青樓有什麽分別?
不都是用官家的錢,逛他們自己的青樓嗎?
難道換個名字,就能否定這個事實了嗎?
毛驤斜眼瞟了一眼身側的一名小旗官,發現此時的小旗官眼睛直了。
早前毛驤帶著幾名錦衣衛,準備從福州迴返京城上報消息。就是這人請求留下來,還說什麽青樓出了新項目,想借此探查一下福州官員的深淺。
這小旗官明顯就和眼前的方克儉一樣啊,大家都是執行上司的命令,他可從未給那小旗官批什麽“公關補貼”,就這那小旗官還舍不得走呢。
顧良這命令,明顯就是在假公濟私麽。
毛驤不由得恨恨的想,若是他們也有這麽一筆可以報銷的份額……
念頭才起,就感受到了小旗官有些幽怨的眼神,毛驤頓時眼神一厲,嚇得小旗官瞟了眼方克儉,底下了頭。
方克儉的講述還在繼續,後麵都是些顧良製定的報銷規則。不但詳細到了每一筆開銷,而且還會時不時的派人監督,堅決抵製公款私用。
但即便監管如此嚴格,還是引得朱元璋一陣肉疼。說到底,不還是花的官府的銀子,每一筆花出去的銀子,都是仿佛是在割朱元璋的肉一般。
“為什麽?咱家想知道為什麽官員去青樓,要花公家的錢?”
“為什麽!”
麵對朱元璋的詰問,方克儉經有些摸不到頭腦,他不是剛說完嗎?
可朱元璋卻完全無法認同,那官府的錢就是他的錢。這群家夥花著他的錢逛青樓,這是活的不耐煩了嗎?
方克儉麵對朱元璋的怒火,腦子一時沒轉過來。
剛準備將才說過的理由重新說一遍,眼角餘光忽然注意到,毛驤與其身邊小旗官臉上的羨慕之色。
朱元璋、毛驤兩人的變化,以及朱元璋的問話。所有這些信息,被方克儉重新過了一遍腦子,而後猛地發現了其中的關鍵。
公家的錢?
方克儉剛才獨自喝了一整壺的酒,又與朱元璋解釋良久他沒有貪汙的問題。他的體力和精神都快要消耗光了,以致於一時間竟沒有注意到朱元璋話中的關鍵。
仔細迴憶了一下,他所說過的話,小心翼翼的解釋道:“陛下,臣……沒說我們用的是公家的錢款啊。”
朱元璋聞言一愣:“不是公家的錢?你剛不是說了,這些錢都是顧良報銷的。所有報銷都是走的‘公關補貼’,是由官府出錢報銷。”
“難不成,這錢是顧良他的私產?”
朱元璋絕對不信,顧良會拿出他自己的錢補貼官員。因此報銷錢財的來源,一定是朝廷的稅銀之類的錢款挪用的。
方克儉晃了晃有些昏沉的腦袋,總覺得他所說的東西,和朱元璋所想對不上。
一定是哪裏出問題了。
“陛下,這些報銷的錢,雖然不是顧大人的私產,可也不是公家的稅銀。那些都是顧大人此前在福州推行新產業,用商業手段賺來的,絕對與國庫錢款無關。”
朱元璋得知錢財是顧良賺來的,臉色才稍稍好了一些。
不過還是不能理解,哪有官員去青樓還要公款報銷的,這不是貪汙是什麽?
雖說那些錢都是顧良賺來的,可也都是利用了福州的地皮,還有他顧良的官方身份賺來的。
如此雖說不是稅收那般,直入國庫,可怎麽也得給朝廷交上來一些,意思意思。
果然是個貔貅,錢財入了顧良的手,再想摳出來可是真的難。
朱元璋眉頭皺起,又一個問題在他的心頭浮現。
即便官員逛青樓不算貪汙,可方克儉口口聲聲說是為了福州發展,這就有點離譜了吧。
“方克儉,咱家問你,你們……”說著朱元璋看向一旁的毛驤。
毛驤看到朱元璋的眼神看向他手中拿著的名冊,立刻明白朱元璋的意圖。
將那名冊展開,翻倒方克儉青樓消費那頁,送到朱元璋麵前。
朱元璋看了看上麵的內容,才繼續問道:“你們三人進入了浮香的房間,其間不知做了什麽,於午時六刻離開。”
“整整一個多時辰,你們都在幹嘛?”
“什麽時候在女人肚皮上的事情,也成了一門正經事兒?”
“還口口聲聲說是為了福州的發展?福州的發展難道離了青樓,就玩不轉了嗎?咱家不信這些事情你們在茶樓、酒樓談不了。”
說完後,朱元璋直勾勾的盯著方克儉,還有一句話他們沒有說出口,也是他想問的重點。
一個時辰就花了幾千兩,這麽多錢幹點什麽不好,非要扔在青樓不可。
這才是朱元璋一直無法接受方克儉所言的重點,大明難關無數,每當要度過每一個難關,都要花費無數銀子。這才是朱元璋對銀子如此看重的原因。
他總想將錢,花在刀刃上。而非如顧良如此隨意撒幣。
“自那時起,顧良就給我安排了不少,陪同商賈考察福州和勸說商賈在福州投資的任務。臣自問這些操作於百姓都是有利的,於是便也接受了那些任務。”
“在勸說投資和展示福州特色時,難免會產生一些開銷。於是顧良便單獨開設了一項‘公關補貼’的費用,實行實報實銷的政策。”
說到這,方克儉看了看朱元璋,見其聽得認真便繼續解釋道。
“就如同陛下‘冤枉’臣貪汙的那些青樓開銷,都是臣與商賈談生意時的正常開銷。其他官員花費在青樓、酒樓、文玩字畫上的這部分開銷,都屬此列。”
朱元璋聽到方克儉的話,頓時有些臉黑。這個方克儉怎麽還是一副不知天高地厚的模樣,你說你的補貼,揶揄咱家幹嘛。
方克儉看朱元璋沒有反應,便隻是緩了口氣繼續講述。
“顧大人之所以會開設這個補貼,一來是因為福州這邊的官員都不富裕,談項目又難免吃吃喝喝,顧大人怕因工作開銷影響了大家的生活。”
“二來則是因為,這部分錢是因公產生的,自然應該由官府來出。如此便區分出了公私,畢竟一個是生活作風問題,一個卻是妥妥的政治問題。”
“另外……”
等方克儉將這其中的門道解釋了一遍之後,朱元璋和周圍的錦衣衛們依舊是一頭霧水,感覺自己仿佛在聽天書一般。
雖然公關補貼這個詞他們從未聽過,可是其中的內容他們聽得真切。雖然是為了福州的發展,可福州發展就要官員“以身犯險”去青樓?
而且方克儉也說了,他宴請商賈的那些錢,就是顧良所批的公款啊。用官府的錢去逛青樓,這和把公款貪汙裝進自己口袋,然後再拿出來去青樓有什麽分別?
不都是用官家的錢,逛他們自己的青樓嗎?
難道換個名字,就能否定這個事實了嗎?
毛驤斜眼瞟了一眼身側的一名小旗官,發現此時的小旗官眼睛直了。
早前毛驤帶著幾名錦衣衛,準備從福州迴返京城上報消息。就是這人請求留下來,還說什麽青樓出了新項目,想借此探查一下福州官員的深淺。
這小旗官明顯就和眼前的方克儉一樣啊,大家都是執行上司的命令,他可從未給那小旗官批什麽“公關補貼”,就這那小旗官還舍不得走呢。
顧良這命令,明顯就是在假公濟私麽。
毛驤不由得恨恨的想,若是他們也有這麽一筆可以報銷的份額……
念頭才起,就感受到了小旗官有些幽怨的眼神,毛驤頓時眼神一厲,嚇得小旗官瞟了眼方克儉,底下了頭。
方克儉的講述還在繼續,後麵都是些顧良製定的報銷規則。不但詳細到了每一筆開銷,而且還會時不時的派人監督,堅決抵製公款私用。
但即便監管如此嚴格,還是引得朱元璋一陣肉疼。說到底,不還是花的官府的銀子,每一筆花出去的銀子,都是仿佛是在割朱元璋的肉一般。
“為什麽?咱家想知道為什麽官員去青樓,要花公家的錢?”
“為什麽!”
麵對朱元璋的詰問,方克儉經有些摸不到頭腦,他不是剛說完嗎?
可朱元璋卻完全無法認同,那官府的錢就是他的錢。這群家夥花著他的錢逛青樓,這是活的不耐煩了嗎?
方克儉麵對朱元璋的怒火,腦子一時沒轉過來。
剛準備將才說過的理由重新說一遍,眼角餘光忽然注意到,毛驤與其身邊小旗官臉上的羨慕之色。
朱元璋、毛驤兩人的變化,以及朱元璋的問話。所有這些信息,被方克儉重新過了一遍腦子,而後猛地發現了其中的關鍵。
公家的錢?
方克儉剛才獨自喝了一整壺的酒,又與朱元璋解釋良久他沒有貪汙的問題。他的體力和精神都快要消耗光了,以致於一時間竟沒有注意到朱元璋話中的關鍵。
仔細迴憶了一下,他所說過的話,小心翼翼的解釋道:“陛下,臣……沒說我們用的是公家的錢款啊。”
朱元璋聞言一愣:“不是公家的錢?你剛不是說了,這些錢都是顧良報銷的。所有報銷都是走的‘公關補貼’,是由官府出錢報銷。”
“難不成,這錢是顧良他的私產?”
朱元璋絕對不信,顧良會拿出他自己的錢補貼官員。因此報銷錢財的來源,一定是朝廷的稅銀之類的錢款挪用的。
方克儉晃了晃有些昏沉的腦袋,總覺得他所說的東西,和朱元璋所想對不上。
一定是哪裏出問題了。
“陛下,這些報銷的錢,雖然不是顧大人的私產,可也不是公家的稅銀。那些都是顧大人此前在福州推行新產業,用商業手段賺來的,絕對與國庫錢款無關。”
朱元璋得知錢財是顧良賺來的,臉色才稍稍好了一些。
不過還是不能理解,哪有官員去青樓還要公款報銷的,這不是貪汙是什麽?
雖說那些錢都是顧良賺來的,可也都是利用了福州的地皮,還有他顧良的官方身份賺來的。
如此雖說不是稅收那般,直入國庫,可怎麽也得給朝廷交上來一些,意思意思。
果然是個貔貅,錢財入了顧良的手,再想摳出來可是真的難。
朱元璋眉頭皺起,又一個問題在他的心頭浮現。
即便官員逛青樓不算貪汙,可方克儉口口聲聲說是為了福州發展,這就有點離譜了吧。
“方克儉,咱家問你,你們……”說著朱元璋看向一旁的毛驤。
毛驤看到朱元璋的眼神看向他手中拿著的名冊,立刻明白朱元璋的意圖。
將那名冊展開,翻倒方克儉青樓消費那頁,送到朱元璋麵前。
朱元璋看了看上麵的內容,才繼續問道:“你們三人進入了浮香的房間,其間不知做了什麽,於午時六刻離開。”
“整整一個多時辰,你們都在幹嘛?”
“什麽時候在女人肚皮上的事情,也成了一門正經事兒?”
“還口口聲聲說是為了福州的發展?福州的發展難道離了青樓,就玩不轉了嗎?咱家不信這些事情你們在茶樓、酒樓談不了。”
說完後,朱元璋直勾勾的盯著方克儉,還有一句話他們沒有說出口,也是他想問的重點。
一個時辰就花了幾千兩,這麽多錢幹點什麽不好,非要扔在青樓不可。
這才是朱元璋一直無法接受方克儉所言的重點,大明難關無數,每當要度過每一個難關,都要花費無數銀子。這才是朱元璋對銀子如此看重的原因。
他總想將錢,花在刀刃上。而非如顧良如此隨意撒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