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好人居然沒有好報
大明:在洪武底下當小官 作者:小車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47章 好人居然沒有好報
看到楊幼文已經沒事了,很多官員立刻調轉方向,開始讚揚起他來。
“楊大人未雨綢繆,很是優秀啊。”
“沒錯啊,百姓有楊大人這樣的父母官,簡直是三世修來的福報啊。”
“依臣看,不如讓楊大人介紹下如何豐收、提高糧食產量。”
眾人忙著吹捧,卻沒注意一旁的胡惟庸,已經快把牙齒咬碎了。
眼看著這個違逆他的人就要被斬首,現在卻來了個大轉折,直接成了有功之人。
而且楊幼文一旦被皇帝判為無罪,那些徐州的官職可就泡湯了,他怎麽會讓這煮熟的鴨子飛了,立刻出列駁斥楊幼文。
“陛下三思,絕不可聽信楊幼文一麵之詞,徐州案還要徹查才行。”
朱元璋的大長臉,頓時就垮了下來。
原本對於楊幼文的判斷有錯,朱元璋的臉上就已經有些掛不住了。原本他和其他人一樣都以為知府貪官,沒想到背後居然幹了這樣的大好事,雖然這件事的調查是由欽差完成的,但整件事都是由朱元璋主導。
現在既然楊幼文已經將事情解釋清楚了,那麽就此揭過就是最好的選擇,可這個胡惟庸怎麽就這麽冥頑不靈,死揪著這個事情不放。
朱元璋心裏清楚,胡惟庸這麽做是為了徐州的官位,是要為他的那些利益集團爭取利益。
但胡惟庸如此不依不饒,特別是剛才他和他的黨羽一起,妄圖操控朱元璋,更是讓他氣惱。
“查自然是要查,至於怎麽查,咱家心裏有數。”
朱元璋眼神一凝,目光落在胡惟庸身上:“難道咱家如何做事,還要你胡惟庸來教不成。”
聽到朱元璋的話,胡惟庸頓時麵色變得極為難堪。
他的確有些心急,剛才一時不察,居然冒犯了朱元璋,此時又沒看懂朱元璋的臉色,導致再次冒犯了朱元璋。
胡惟庸心中懊惱的同時,卻將所有的罪責都歸結到了楊幼文身上,在胡惟庸看來,要是楊幼文一開始就認罪服法,哪裏來的這麽多事。
一旁鬆開鐐銬的楊幼文一身輕鬆,看著剛剛不停為難他的胡惟庸被皇帝責難,頓時心中暢快了不少。
樂嗬嗬的道:“陛下盡管派人查驗便是,臣以及微臣的那些下屬定然全力配合。”
楊幼文所言全都是實情,自然不怕皇帝查驗,隻要那些查驗之人不做手腳,他什麽都不怕。
胡惟庸被懟,楊幼文被朱元璋肯定,這變化簡直就是驚天大反轉。
尤其看到楊幼文春風得意的樣子,那些官員就知道,即便派人詳細查驗,肯定也不會查出麵色問題。
如此一來,楊幼文不但沒罪反而有功。
朱元璋是什麽樣的人,大家都很清楚,如楊幼文這樣一心一意對待百姓的官員,肯定已經在朱元璋心中留下了極佳的印象,加上這次朱元璋冤枉了他,即便沒有表現出來,但在以後若是楊幼文有了功績,朱元璋肯定會補償他。
簡在帝心,就是對現在楊幼文的最合適描述。
想到以後高官厚祿的楊幼文,不少官員都對剛剛落井下石的行為感到後悔,於是一時間眾人都開始往迴找補,希望楊幼文能忘記剛剛的不快。
一位剛剛還在大聲斥責楊幼文的官員,此時帶著笑臉站出來。
“陛下,微臣以為應該立即派人查驗楊大人所言是否屬實。”
“一來可以盡快揭露真相,二來證實楊大人所言非虛後,也可讓楊大人盡快迴歸徐州,主持接下來的工作。”
看到已經有人跳出來支持楊幼文,胡惟庸眉頭頓時皺了起來。
他雖然已經接受了楊幼文不會被處死的事實,但依舊希望能在徐州案中撈些好處。
可若是讓朝堂風向轉為全都支持楊幼文,那徐州那邊他可就連口湯都喝不到了。
可是看看朱元璋的臉色,他再站出來明顯已經不合適了,於是再次給手下發出信號,讓他們想辦法攪黃這件事。
朝堂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轉為支持楊幼文,此時胡惟庸黨羽看到他的信號,全都有些難辦。
難道要頂著被皇帝責難的風險上?還是派人去把楊幼文所說的糧倉燒了?
不少人心中都開始權衡此舉的風險和利益,遲遲沒有動作。
可還沒等他們想明白,朱元璋已經接受了那名官員的建議。
“好啊,此舉深得咱家心意,立刻就查。”
朱元璋一聲令下,立刻有人前往查驗,胡惟庸及其黨羽一聽,頓時泄氣。
完啦,來不及了。
朱元璋這麽快派人過去,他們完全沒有時間動手腳。
一時間那些胡惟庸的黨羽全都把視線集中到了胡惟庸身上。
胡惟庸也是一聲長歎,感慨“天道不公”,他這個好人居然沒有好報……
接下來,這件事便被擱置,一切都都要等查驗結果出來再做定奪。
不過影響卻沒有因為話題停止而結束,接下來討論的幾條政令,沒有任何波折的討論出了結果,就連朱元璋都有些意外,今天的幾個集團居然沒吵架。
散朝之後,派出去查驗真偽的錦衣衛很快傳迴了消息,結果果然與楊幼文所言一致,那些糧食如今全都存在糧倉中,就連倉中到了糧食質量都極為上乘,明顯是時常通風,沉米已經被新米替換,一如楊幼文所言那般。
朱元璋聽後龍顏大悅;“哈哈哈,楊幼文好啊,真是值得咱家信賴的好官。”
“今日差點殺了一名忠臣,險些釀成大錯,果然是兼聽則明、偏聽則暗。雖然欽差所查的結果沒錯,但卻缺失了很多細節。”
“此舉,當引為教訓。”
“而且這個楊幼文做的好,咱家得嘉獎於他。”
“來人啊,按規製賞楊幼文金銀、布匹,另外加賜麒麟袍,令禮部……”
一係列賞賜,表達了朱元璋對其的重視,同時也表達對楊幼文行為的認可。
賞賜吩咐下去之後,朱元璋發現那名來匯報查驗結果的錦衣衛還在。
朱元璋疑惑的“嗯?”了一聲,那人臉上露出尷尬的神色。
“陛下,屬下還沒匯報完呢。”
“哦?那楊幼文可是還有其他什麽事?”
“是。屬下發現……”
沒等那人把話說出來,便有人進來通稟說馬皇後來了。
朱元璋心情大好,立刻宣見。
可那名等著匯報的錦衣衛頓時一噎,再次閉嘴。
馬皇後進來看到朱元璋滿麵春風,不由得也放下了擔心。
她知道今日朱元璋要當眾審問楊幼文,如今看其麵色,似乎結果不錯。
“官家這是有什麽喜事?”
朱元璋一樂嗬,立刻把朝堂上楊幼文的事說了一遍。
馬皇後聽後也覺得不可思議,這時兩人才想起來,匯報消息的錦衣衛還有話沒說完。
“給咱家說說,那楊幼文還有什麽事。”
看到楊幼文已經沒事了,很多官員立刻調轉方向,開始讚揚起他來。
“楊大人未雨綢繆,很是優秀啊。”
“沒錯啊,百姓有楊大人這樣的父母官,簡直是三世修來的福報啊。”
“依臣看,不如讓楊大人介紹下如何豐收、提高糧食產量。”
眾人忙著吹捧,卻沒注意一旁的胡惟庸,已經快把牙齒咬碎了。
眼看著這個違逆他的人就要被斬首,現在卻來了個大轉折,直接成了有功之人。
而且楊幼文一旦被皇帝判為無罪,那些徐州的官職可就泡湯了,他怎麽會讓這煮熟的鴨子飛了,立刻出列駁斥楊幼文。
“陛下三思,絕不可聽信楊幼文一麵之詞,徐州案還要徹查才行。”
朱元璋的大長臉,頓時就垮了下來。
原本對於楊幼文的判斷有錯,朱元璋的臉上就已經有些掛不住了。原本他和其他人一樣都以為知府貪官,沒想到背後居然幹了這樣的大好事,雖然這件事的調查是由欽差完成的,但整件事都是由朱元璋主導。
現在既然楊幼文已經將事情解釋清楚了,那麽就此揭過就是最好的選擇,可這個胡惟庸怎麽就這麽冥頑不靈,死揪著這個事情不放。
朱元璋心裏清楚,胡惟庸這麽做是為了徐州的官位,是要為他的那些利益集團爭取利益。
但胡惟庸如此不依不饒,特別是剛才他和他的黨羽一起,妄圖操控朱元璋,更是讓他氣惱。
“查自然是要查,至於怎麽查,咱家心裏有數。”
朱元璋眼神一凝,目光落在胡惟庸身上:“難道咱家如何做事,還要你胡惟庸來教不成。”
聽到朱元璋的話,胡惟庸頓時麵色變得極為難堪。
他的確有些心急,剛才一時不察,居然冒犯了朱元璋,此時又沒看懂朱元璋的臉色,導致再次冒犯了朱元璋。
胡惟庸心中懊惱的同時,卻將所有的罪責都歸結到了楊幼文身上,在胡惟庸看來,要是楊幼文一開始就認罪服法,哪裏來的這麽多事。
一旁鬆開鐐銬的楊幼文一身輕鬆,看著剛剛不停為難他的胡惟庸被皇帝責難,頓時心中暢快了不少。
樂嗬嗬的道:“陛下盡管派人查驗便是,臣以及微臣的那些下屬定然全力配合。”
楊幼文所言全都是實情,自然不怕皇帝查驗,隻要那些查驗之人不做手腳,他什麽都不怕。
胡惟庸被懟,楊幼文被朱元璋肯定,這變化簡直就是驚天大反轉。
尤其看到楊幼文春風得意的樣子,那些官員就知道,即便派人詳細查驗,肯定也不會查出麵色問題。
如此一來,楊幼文不但沒罪反而有功。
朱元璋是什麽樣的人,大家都很清楚,如楊幼文這樣一心一意對待百姓的官員,肯定已經在朱元璋心中留下了極佳的印象,加上這次朱元璋冤枉了他,即便沒有表現出來,但在以後若是楊幼文有了功績,朱元璋肯定會補償他。
簡在帝心,就是對現在楊幼文的最合適描述。
想到以後高官厚祿的楊幼文,不少官員都對剛剛落井下石的行為感到後悔,於是一時間眾人都開始往迴找補,希望楊幼文能忘記剛剛的不快。
一位剛剛還在大聲斥責楊幼文的官員,此時帶著笑臉站出來。
“陛下,微臣以為應該立即派人查驗楊大人所言是否屬實。”
“一來可以盡快揭露真相,二來證實楊大人所言非虛後,也可讓楊大人盡快迴歸徐州,主持接下來的工作。”
看到已經有人跳出來支持楊幼文,胡惟庸眉頭頓時皺了起來。
他雖然已經接受了楊幼文不會被處死的事實,但依舊希望能在徐州案中撈些好處。
可若是讓朝堂風向轉為全都支持楊幼文,那徐州那邊他可就連口湯都喝不到了。
可是看看朱元璋的臉色,他再站出來明顯已經不合適了,於是再次給手下發出信號,讓他們想辦法攪黃這件事。
朝堂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轉為支持楊幼文,此時胡惟庸黨羽看到他的信號,全都有些難辦。
難道要頂著被皇帝責難的風險上?還是派人去把楊幼文所說的糧倉燒了?
不少人心中都開始權衡此舉的風險和利益,遲遲沒有動作。
可還沒等他們想明白,朱元璋已經接受了那名官員的建議。
“好啊,此舉深得咱家心意,立刻就查。”
朱元璋一聲令下,立刻有人前往查驗,胡惟庸及其黨羽一聽,頓時泄氣。
完啦,來不及了。
朱元璋這麽快派人過去,他們完全沒有時間動手腳。
一時間那些胡惟庸的黨羽全都把視線集中到了胡惟庸身上。
胡惟庸也是一聲長歎,感慨“天道不公”,他這個好人居然沒有好報……
接下來,這件事便被擱置,一切都都要等查驗結果出來再做定奪。
不過影響卻沒有因為話題停止而結束,接下來討論的幾條政令,沒有任何波折的討論出了結果,就連朱元璋都有些意外,今天的幾個集團居然沒吵架。
散朝之後,派出去查驗真偽的錦衣衛很快傳迴了消息,結果果然與楊幼文所言一致,那些糧食如今全都存在糧倉中,就連倉中到了糧食質量都極為上乘,明顯是時常通風,沉米已經被新米替換,一如楊幼文所言那般。
朱元璋聽後龍顏大悅;“哈哈哈,楊幼文好啊,真是值得咱家信賴的好官。”
“今日差點殺了一名忠臣,險些釀成大錯,果然是兼聽則明、偏聽則暗。雖然欽差所查的結果沒錯,但卻缺失了很多細節。”
“此舉,當引為教訓。”
“而且這個楊幼文做的好,咱家得嘉獎於他。”
“來人啊,按規製賞楊幼文金銀、布匹,另外加賜麒麟袍,令禮部……”
一係列賞賜,表達了朱元璋對其的重視,同時也表達對楊幼文行為的認可。
賞賜吩咐下去之後,朱元璋發現那名來匯報查驗結果的錦衣衛還在。
朱元璋疑惑的“嗯?”了一聲,那人臉上露出尷尬的神色。
“陛下,屬下還沒匯報完呢。”
“哦?那楊幼文可是還有其他什麽事?”
“是。屬下發現……”
沒等那人把話說出來,便有人進來通稟說馬皇後來了。
朱元璋心情大好,立刻宣見。
可那名等著匯報的錦衣衛頓時一噎,再次閉嘴。
馬皇後進來看到朱元璋滿麵春風,不由得也放下了擔心。
她知道今日朱元璋要當眾審問楊幼文,如今看其麵色,似乎結果不錯。
“官家這是有什麽喜事?”
朱元璋一樂嗬,立刻把朝堂上楊幼文的事說了一遍。
馬皇後聽後也覺得不可思議,這時兩人才想起來,匯報消息的錦衣衛還有話沒說完。
“給咱家說說,那楊幼文還有什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