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顧良的底


    對於胡惟庸的提議,朱元璋也很認同,這個弊端他之前也想過,就連這些大臣的心思,朱元璋心裏也很清楚。


    先前在顧良那裏請教,所得的構建大數據這個方案,便能夠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盡管耗時較長、範圍較廣。


    但隻要這些材料建立起來,大明將來便會受益良多。


    見到朱元璋讚成了胡惟庸的提議,一些推崇胡惟庸的官員,頓時就像是收到了某種信號一樣,紛紛站了出來,開始稱讚起胡惟庸。


    “皇上聖明,胡大人也是聰慧過人,臣還未看明白這個履曆是什麽東西,胡大人便已弄清楚了履曆的脈絡,著實是非常難得啊。”


    “是呀,胡大人能夠如此之快,便發現了這麽多弊端,當真是獨具慧眼。”


    “胡大人如此才能,讓我等敬佩不已,臣認為重用英才當為朝廷增加不少助力。”


    “微臣附議。”


    “微臣附議。”


    ……


    頓時,殿內皆是吹捧胡惟庸的聲音,這個情況使得浙東集團那群人麵色極為難看,當即站出來反駁。


    “皇上,胡大人說的這些都是小事不值一提,反而是眼下朝堂之上人心躁動。”


    “臣覺得,該履曆能夠整頓這些歪風邪氣,要不先從朝堂上的各位大人開始創建履曆。”


    此番話一出,瞬間就讓淮西勳貴們頗為頭疼。


    不過,他們看了一眼朱元璋略顯不悅的臉色,無人敢再提出任何異議。就是對於履曆是依照品級由上至下建立、還是由下至上反向建立爭執個不停。


    看到這群人喋喋不休,朱元璋心裏有點惱火,他豈會不知那些吹捧的人就是想把胡惟庸推向宰相的位置?


    現在淮西勳貴一黨已足夠強勢,朱元璋可不想再讓他們繼續壯大勢力,這樣的話,便會致使朝堂之上的勢力失衡。


    而今,浙東一黨在楊憲的帶領之下,也漸漸有了起色,可千萬不能將他們剛燃起的希望澆滅。


    盡管朱元璋乃一介布衣出身,但經過常年的征戰,也讓他學到了不少帝王之術,他心知平衡乃是牽製朝中權臣的不二之選。


    所以,麵對被眾人吹捧的胡惟庸並未表示出認同。


    再等一等吧,起碼等浙東一黨稍稍有點起色再說。


    “行了,都少說兩句,這些事情,朕自有定奪,此事暫且不提。”


    隨後,朱元璋便轉移話題,說起前些日上報的水災,沒有任何搭理胡惟庸的意思。


    李善長見朱元璋這個態度,心裏頓覺不妙。


    一直以來,他都在想方設法把胡惟庸推出來,而他自己則退居幕後指揮淮西集團,一來能避免位高權重被皇帝盯上,二來,還能減少浙東言官的攻擊。


    可是現在,看皇帝的意思,好像並不是很看好胡惟庸,莫非要換一個人?


    李善長滿腹狐疑,怎麽皇帝出去一趟迴來之後,發生了這麽大的改變?


    一些朝政討論完後,胡惟庸欲要再跳出來刷一刷存在感,豈料,朱元璋直接宣布退朝。


    頓時,這讓胡惟庸有一種,全力揮拳卻打在了棉花上的感覺。


    一口氣窩在胸口,一陣七上八下。


    朱元璋迴到禦書房,看到桌上堆成小山一般的奏折,迴想起了適才,那些大臣們的表現及反應。


    想到胡惟庸今日的表現,朱元璋冷笑一聲,“這個胡惟庸,可真是不死心呐。”


    “還有淮西勳貴一黨,看樣子要平衡一番朝堂局勢了。”


    一念至此,朱元璋的目光又轉而看向了,那份被朝堂大臣們傳閱的履曆上麵。


    這個玩意兒一拿出,便讓眾臣察覺到了危機,看樣子要趕緊在朝中實施才行,且還要再好好盯緊顧良那邊才可。


    思及此,朱元璋喚來屬下詢問。


    “關於顧良的情況,探查得可有結果了?”


    “迴皇上,據清遠縣拱衛司百戶匯報,自您離開清遠縣,顧良都未有新政推出。”


    朱元璋輕輕頷首,“那麽,便把重點放在以前的作為上,朕倒要瞧一瞧,這個顧良上任到現在,究竟攢了多少身家。”


    朱元璋迴宮之後,各種朝堂爭鬥輪番上演,以及永遠看不完的奏折,這讓朱元璋頗為疲憊,同時,他也總是想起,在清遠縣那些天的快活日子。


    懷念顧良製作出的新鮮玩意兒,懷念那裏的美食,懷念那裏讓人醉生夢死的酒吧夜場。


    這種想念維持了一個月,拱衛司才把顧良的情況加急送迴宮中。


    朱元璋一得知,退朝後馬上就喚拱衛司的人過來問話。


    “哈哈,終於等來了,朕倒要看一看,這個顧良究竟是天上掉下來的還是土裏長出來的,為什麽會有這麽多奇妙想法。”


    沒多久,毛驤便帶著一名拱衛司百戶來到了朱元璋的奉先殿。


    那位百戶初次麵見皇帝,忐忑不安,握著拳頭,連手裏的奏報都快捏變形了。


    兩人行禮之後,毛驤瞥見百戶的樣子,急忙把那份奏報拿過來遞給旁邊侍立的太監。


    太監把奏報送到朱元璋跟前,毛驤瞅著一臉笑意的朱元璋似乎並未介意,才暗自鬆了口氣。


    如果讓毛驤知曉,朱元璋眼下的注意力全在奏報上麵,根本沒注意到這些細節,也不知對於顧良的怨念,會不會又多幾分。


    盯著奏報上的內容,朱元璋從最初的激動,轉變為滿臉凝重。


    盡管那份拱衛司寫的奏報很具體,可是在朱元璋看來,卻無比古怪。


    奏報內容說,顧良本來僅是一個十分貧困、在清遠縣販賣草席的小子,也不知是有什麽機遇或是神仙顯靈,忽然就開竅了。


    開竅之後的各種經曆,在奏報上麵,也是寫的非常詳細。


    首先是與衙門的人搞好了關係,仔細了解了衙門裏的各種政令與運作之後,就開始通過那個衙門的人,給縣令出謀獻計。


    屢次這樣,就讓當時的縣令刮目相看,之後就開始追隨縣令,為縣衙改革政法、解決積弊。


    得到顧良輔佐的這些時日,當時的縣令鄭英對顧良了解的更為透徹,也正是因為這種全方麵了解,讓鄭英驚歎不已,然後就把顧良聘為主簿。


    直接從普通的窮酸小子,成為了清遠縣衙的三把手,顧良就隻用了一個月的時間。


    一時間在清遠縣傳為美談,眾多百姓皆說顧良乃大才子轉世,先前那些艱難歲月全是因為沒有恢複才智,現在恢複清明自是大展拳腳。


    再過後的經曆便很簡單了,幫鄭英積攢政績,然後把他送走後,就由鄭英舉薦擔任了清遠縣的縣令一職。


    瞅著這份奏報,朱元璋忽然不知該有什麽心情了。


    欣喜的是,顧良此人在拱衛司的探查之下,除卻貪汙並無其他汙點,不喜的是,這種忽然開竅隻能聽天由命,沒有辦法複製。


    意思就是說,顧良是絕無僅有的。


    摸著胡須,朱元璋的目光從奏報上麵挪開,看向下方站著的那位拱衛司百戶。


    “這份奏報上的內容,是否全部屬實?”


    “迴皇上,雖說顧良的經曆有些奇怪,但一切探查皆有旁證,全部真實無誤。”


    聽見百戶的迴答,朱元璋瞥向毛驤,毛驤瞬間領會朱元璋的意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在洪武底下當小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車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車仔並收藏大明:在洪武底下當小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