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朱王莊


    “沒問題,咱爺倆再喝兩杯,那酒的味道初喝十分怪異,但多喝兩口,卻是口舌生津,那個你也嚐一嚐。”


    “好,聽老村長的。”


    毛驤覺得,方才他轉了半個頭,這個舉動恐怕會讓他失去了中午蹭飯的資格,想著幾百金的菜,就忍不住咽口水。


    祖地酒樓裏,盡管朱元璋早有心理準備,但此次的菜式,卻仍是他不曾見過的,無須老村長解釋他也懂,這絕對又是顧良的手筆。


    沉著臉瞪了一眼毛驤,在老村長熱情邀請下,才讓他跟著蹭飯。


    三人狼吞虎咽之時,朱元璋又從老村長嘴裏套出不少主角在祖地這裏的布置。


    讓這頓飯的味道更加的美妙了。


    有了這次暢談與美食的加成,朱元璋對於祖地的印象,又好了不少。


    與一臉不舍的老村長分開後,朱元璋帶著眾人往村外走去。


    “此行見聞,著實是讓朕有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感覺。”


    “想不到,當初那個蕭條的小山村,現在變成了這副模樣,說出去,估計都沒人相信。”


    毛驤吃得很是開心,見朱元璋高興當即拍起了馬屁。


    “皇上所言極是,但是這一切皆是皇上當初勇猛無敵,打出了大明盛世。”


    “不會說話就閉嘴,還盛世,說出去不怕被人笑。”


    “不會的,在皇上的帶領下,想必很快不少地方都會像祖地一樣,快速崛起。”


    朱元璋輕輕頷首,有著顧良這個人才,大明以後說不準真能發展成盛世。


    而後朱元璋想到祖地還沒封名,旋即叫毛驤拿來紙筆。


    刷刷刷一番,留下一副蒼勁有力的字跡。


    毛驤在旁邊看得清楚,在紙上僅寫了三個字‘朱王莊’。


    看樣子這便是祖地封名了。


    “毛驤,你把這封名讓相關人去辦妥,朕要立刻就啟程迴宮。”


    說罷,把筆塞進毛驤手裏,“切記,朕的身份不能暴露,日後說不準還要來吃飯呢。”


    事情囑咐下去,自會有人辦好,朱元璋等人則趕迴京城。


    幾天之後,朱元璋已端坐於朝堂之中龍椅上,掃視文武百官對他行跪拜之禮。


    高唿萬歲之後,眾臣齊齊起身,分文武在大殿之內整齊排列。


    站在百官最前邊,正在慢慢站直身子,整飭朝服的人,正是百官之首的宣國公李善長。


    此人隨朱元璋出生入死,乃朝中老人,同時他亦是淮西勳貴的首領。


    淮西勳貴集團以宣國公李善長為首,中書省參知政事胡惟庸亦是其中骨幹。


    不僅如此還有小心謹慎的信國公徐達與中山侯湯和,以及一群為大明建國征戰四方的淮西文臣武將。


    現在的淮西集團獨大,穩占了朝中的主導地位。


    然而在另一邊,那個已然站的筆挺的劉伯溫,便是浙東集團的精神領袖。


    並且他在浙東集團裏無人可比,但眼下正身處朝廷中的輿論旋渦,據錦衣衛匯報,他有意提攜楊憲為浙東新的首領。


    浙東集團的人,盡管官級和爵位都遠不如淮西勳貴,但他們當中的言官極多。


    所謂言官,便是諫官,他們平時需要做的事包括:勸諫皇帝、左右言路、彈劾、糾察百官、百司、巡察、按察地方吏治等。


    盡管權利不大,但就如掉在鞋麵上的癩蛤蟆,不咬人但膈應人,使得那些勳貴們非常的煩。


    環顧了一圈大殿內的眾人,朱元璋平靜開口道:


    “朕不在宮中這些時日,朝中可有什麽要事?”


    聽見朱元璋這句話,胡惟庸率先跳了出來。


    “皇上運籌帷幄,就算身處千裏之外,也仍然能夠治理朝綱,朝中最近並無要事,反而是皇上您舟車勞頓,還是要多休息的才好。”


    見到胡惟庸開始表忠心,浙東集團的人也不甘後人。


    “皇上為大明辛苦奔忙,我等豈敢鬆懈,朝中要事雖然不多,但小事卻不少。”


    不等那個言官說完,淮西的人就當即又有人跳出來唱反調。


    “你們言官怎知朝中什麽是大事什麽是小事,無非胡說八道罷了。”


    眼看眾臣又有要吵起來的架勢,朱元璋開口打斷了他們。


    “行了,都閉嘴。”


    換在以前他還有心思看這群人鬥嘴,但眼下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宣布,自是懶得看他們吵吵。


    “朕此次出巡,得了一個好東西,愛卿們看一看如何?”


    說罷,讓身邊的太監,把他在顧良那裏見到的履曆交給了眾臣傳閱。


    就幾張薄薄的紙,被太監們發放給了一眾大臣傳閱。


    每一張紙上,皆是記錄著一個人的基本信息及過往經曆,這讓不少大臣都看不明白。


    好東西?指的是紙張的材質?還是指這些紙上麵所記錄的人員?


    這些人,難不成是皇上在此次巡遊中,尋到的人才?


    見朱元璋並無解釋的意思,不少大臣不禁蹙眉沉思,也有人猜不出朱元璋的心思,便悄悄看向其他人的臉色,還有人把履曆上的那些人,都暗自記在心裏,為的就是以防萬一。


    有人猜不到朱元璋的心思,當然也有人看得出,這張履曆表格,便是朱元璋說的好東西。


    薄薄的一張紙,就能把一個人表現的無一遺漏,這讓不少人的心裏有點發怵。


    朱元璋得到了這東西,他們今後還怎麽任人唯親?怎麽提拔籠絡朝中之人?


    眾多人皆在心中,重新思索了朱元璋的此次出巡,才迴來的第一天上朝,就拿出了履曆,說明接下來絕對還有更能讓人驚愕的東西。


    一時間,眾人都是心懷各異,時而與身邊人對視了一眼,暗自交流一番。


    等眾臣傳閱完了之後,朱元璋才開口問道:


    “各位愛卿,看完這些履曆之後,你們有什麽想法?”


    胡惟庸今日異常賣力,早就在心中思索了半天這個東西,一聽朱元璋詢問,馬上站出來迴應。


    “迴皇上,這履曆確實不錯,微臣認為完全能應用在朝堂之上,能夠讓吏部立刻學習使用。”


    拍完了馬屁,胡惟庸話鋒一轉,說履曆其中的一些弊端。


    “還有,這履曆雖然新穎但也不是沒有瑕疵,臣覺得在實際使用中,麵對不同的使用對象,要做出一定的增刪。”


    “如新科學子,則能把過往執政更改為曾參加過的活動,或是說出的有效治國良策。”


    “而武將,則能把文章一項,更改為兵法謀略等。”


    胡惟庸的話,獲得不少大臣認同,不僅是因為這些更改能夠更加詳細的體現出一個人的優點。


    還有一個原因便是,一旦更改履曆這個權利下達到具體衙門,那麽其他官員就能插手此事了,屆時,自是能夠為他們做出一份完美的履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在洪武底下當小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車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車仔並收藏大明:在洪武底下當小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