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一條道走到底
重生了,那就嫁強大又短命的丈夫 作者:小小螺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韋夫人情緒向來穩定,也很少會對女兒生氣,但今日她在離開攝政王府,臉上已經烏雲密布。
要不是此處並非說話地方,她已經要壓抑不住怒火。
直到上了馬車,她才克製不住,“韋儷初,你到底想要做什麽?”
韋夫人不敢置信,平日端莊有禮又聰慧過人的女兒,今日在王府今日像個蠢貨,一味地挑釁得罪攝政王妃。
在人人自危的局勢中,怎麽還能做出這樣的蠢事。
“娘親,您別生氣,等迴家我再慢慢與您細說。”韋儷初眼中已經沒有剛才在攝政王府的傲慢自負,連姿態也放低了下來。
韋夫人緊抿著唇,臉色十分難看。
馬車一路疾馳迴到韋家,韋夫人揮開韋儷初要去挽住她的手,寒著臉走下馬車。
韋儷初緊隨她身後來到上房。
“都下去。”韋夫人把屋裏所有下人都趕下去。
韋儷初規規矩矩站在韋夫人的麵前,直直地跪下去。
“娘親,我今日所做一切並非衝動莽撞,我心中有數的。”
“那你告訴我,不顧一切得罪攝政王妃,你到底想要做什麽?”韋夫人目光犀利地看她。
“是不是你表姐教你這麽做的?”
韋儷初低聲說,“您也知道,攝政王是鎮撫司指揮使,他在來肅州之前,一定把我們都調查得清清楚楚。”
“否則也不會剛到肅州第一件事便是圈地禁令。”
“我就是要讓攝政王妃以為我愚昧衝動,如此以後我無論做任何事情,王妃都隻會覺得是我愚昧無知,不會懷疑我做的事另有目的。”
韋夫人並沒有因為她這番話有所鬆動。
“那你告訴我,你和易瀾心到底想要做什麽?”
韋儷初抬起一雙清亮的眼眸,“娘親,皇上的心疾是天生的,就算如今有所好轉,他也活不了幾年,一旦皇上駕崩,您說,韋家是該支持太後,還是攝政王呢?”
“……”韋夫人眸色微沉。
“我們若是助太後,那是從龍之功,投靠攝政王……”韋儷初的眼眸灼著兩束光。
“隻憑今日攝政王的圈地禁令,他已經把整個南朝的世家都得罪了,他若是登基,隻會削弱世家勢力,把我們南朝變成另外的雍朝。”
“我們沒有別的辦法。”
“所以,你們到底想要什麽?”韋夫人並沒有被女兒激昂的話帶著走。
韋儷初說,“鷹嘴灣的港口,我們要比攝政王妃先得到海運權。”
“做夢!”韋夫人咬牙切齒,“你們太小看攝政王和沈歲安了。”
“輕敵是要付出代價的。”
韋儷初皺了皺眉,“娘親,是您太高估他們,今日一看,沈歲安也不過如此。”
攝政王妃就是個普通後宅婦人,無非就是辦個宴席吃吃喝喝,談論些家長裏短,當真無趣。
比起朝堂上的風雲變幻,她怎麽跟第一女官的表姐相比。
“我真不該留易瀾心。”韋夫人自嘲。
原本看在易瀾心是她表姐的女兒,女兒又向來敬佩她,所以才將她收留在府裏,看著女兒滿眼的野心,韋夫人覺得自己做錯了。
“娘親,我所說的並沒有錯,爹爹也是這麽想的,我們世家是不可能擁護攝政王的。”韋儷初蹙眉。
怎麽就不能說服母親相信她所言呢。
“天下大事,豈是你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能懂的。”韋夫人苦口婆心勸著,“初兒,莫要聽信你表姐的話,她該迴王都城了。”
韋儷初掙脫開韋夫人的手,“娘親,你太婦人之仁,反正今日我不該得罪的也得罪了,她沈歲安不是要在鷹嘴灣建什麽商行嗎?那就看她有沒有這個本事了。”
“夠了!”韋夫人厲聲嗬斥,“從今日起,沒有我的允許,你不許踏出後院,肅州書院也不許再去了。”
“娘親!”韋儷初不甘心。
“來人,送姑娘迴房。”韋夫人冷聲下令。
“去請表姑娘來見我。”
走到門邊的韋儷初滿眼驚慌,“娘親……”
難道娘親真的要把表姐趕走嗎?
那怎麽可以!
“初兒,聽你娘親的話,先迴屋裏。”溫和低沉的聲音在背後傳來。
韋儷初如見救星,滿眼懇求看向來人,“爹爹,您勸勸娘親吧。”
“嗯,我來跟你娘親談一談。”
聽到這話,韋儷初才放下心,她抿了抿唇,轉身離開。
韋夫人是個極少會動怒的人,這是她第一次被女兒的話氣得胸口悶疼,連丈夫進來,她都不想起身去相迎。
“別氣,先喝口茶。”韋史東倒了茶,溫聲細語地說著。
“女兒年紀小,說話做事難免過激,但她初心是好的,都是為了咱們韋家著想。”
韋夫人蹙眉,“連你也這麽說。”
“你們是不是太小看攝政王,呂家跟洪家是怎樣的下場,還不夠你們了解攝政王的能耐嗎?”
“如果太後能護得住他們,他們就不會滿門抄斬。”
韋史東低聲道,“我們又不曾做傷天害理的事,攝政王要如何對付我們。”
“若是攝政王能夠與世家交好,與我們共同謀利益,那世家自然願意擁護他,可是,攝政王從來了南朝種種事情,他若是登基,首先要對付的就是世家。”
“圈地禁令就能證明一切。”
韋夫人深吸一口氣,“那又如何,他如今是攝政王,為何偏偏要先去得罪他。”
“不是我們要得罪他,是他容不下世族。”韋史東道。
“夫人,王都城那邊傳來消息,新帝……怕是用不了多久,如果到時候新帝沒了,你覺得還能有誰坐那個位置。”
“與其選一個讓我們膽戰心驚的,不如……”
韋夫人神色變幻莫測,“你說真的?這消息可真?”
“從宮裏出來的,難道還能有假。”韋史東笑了笑,“瀾心是太後身邊的女官,她留在肅州,誰說不是太後的意思。”
“我們早就已經選擇站隊,如今就算要另選明君,也未必信得過我們。”
“不如就這樣吧。”
一條道走到底。
是輸是贏,日後自有定論。
要不是此處並非說話地方,她已經要壓抑不住怒火。
直到上了馬車,她才克製不住,“韋儷初,你到底想要做什麽?”
韋夫人不敢置信,平日端莊有禮又聰慧過人的女兒,今日在王府今日像個蠢貨,一味地挑釁得罪攝政王妃。
在人人自危的局勢中,怎麽還能做出這樣的蠢事。
“娘親,您別生氣,等迴家我再慢慢與您細說。”韋儷初眼中已經沒有剛才在攝政王府的傲慢自負,連姿態也放低了下來。
韋夫人緊抿著唇,臉色十分難看。
馬車一路疾馳迴到韋家,韋夫人揮開韋儷初要去挽住她的手,寒著臉走下馬車。
韋儷初緊隨她身後來到上房。
“都下去。”韋夫人把屋裏所有下人都趕下去。
韋儷初規規矩矩站在韋夫人的麵前,直直地跪下去。
“娘親,我今日所做一切並非衝動莽撞,我心中有數的。”
“那你告訴我,不顧一切得罪攝政王妃,你到底想要做什麽?”韋夫人目光犀利地看她。
“是不是你表姐教你這麽做的?”
韋儷初低聲說,“您也知道,攝政王是鎮撫司指揮使,他在來肅州之前,一定把我們都調查得清清楚楚。”
“否則也不會剛到肅州第一件事便是圈地禁令。”
“我就是要讓攝政王妃以為我愚昧衝動,如此以後我無論做任何事情,王妃都隻會覺得是我愚昧無知,不會懷疑我做的事另有目的。”
韋夫人並沒有因為她這番話有所鬆動。
“那你告訴我,你和易瀾心到底想要做什麽?”
韋儷初抬起一雙清亮的眼眸,“娘親,皇上的心疾是天生的,就算如今有所好轉,他也活不了幾年,一旦皇上駕崩,您說,韋家是該支持太後,還是攝政王呢?”
“……”韋夫人眸色微沉。
“我們若是助太後,那是從龍之功,投靠攝政王……”韋儷初的眼眸灼著兩束光。
“隻憑今日攝政王的圈地禁令,他已經把整個南朝的世家都得罪了,他若是登基,隻會削弱世家勢力,把我們南朝變成另外的雍朝。”
“我們沒有別的辦法。”
“所以,你們到底想要什麽?”韋夫人並沒有被女兒激昂的話帶著走。
韋儷初說,“鷹嘴灣的港口,我們要比攝政王妃先得到海運權。”
“做夢!”韋夫人咬牙切齒,“你們太小看攝政王和沈歲安了。”
“輕敵是要付出代價的。”
韋儷初皺了皺眉,“娘親,是您太高估他們,今日一看,沈歲安也不過如此。”
攝政王妃就是個普通後宅婦人,無非就是辦個宴席吃吃喝喝,談論些家長裏短,當真無趣。
比起朝堂上的風雲變幻,她怎麽跟第一女官的表姐相比。
“我真不該留易瀾心。”韋夫人自嘲。
原本看在易瀾心是她表姐的女兒,女兒又向來敬佩她,所以才將她收留在府裏,看著女兒滿眼的野心,韋夫人覺得自己做錯了。
“娘親,我所說的並沒有錯,爹爹也是這麽想的,我們世家是不可能擁護攝政王的。”韋儷初蹙眉。
怎麽就不能說服母親相信她所言呢。
“天下大事,豈是你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能懂的。”韋夫人苦口婆心勸著,“初兒,莫要聽信你表姐的話,她該迴王都城了。”
韋儷初掙脫開韋夫人的手,“娘親,你太婦人之仁,反正今日我不該得罪的也得罪了,她沈歲安不是要在鷹嘴灣建什麽商行嗎?那就看她有沒有這個本事了。”
“夠了!”韋夫人厲聲嗬斥,“從今日起,沒有我的允許,你不許踏出後院,肅州書院也不許再去了。”
“娘親!”韋儷初不甘心。
“來人,送姑娘迴房。”韋夫人冷聲下令。
“去請表姑娘來見我。”
走到門邊的韋儷初滿眼驚慌,“娘親……”
難道娘親真的要把表姐趕走嗎?
那怎麽可以!
“初兒,聽你娘親的話,先迴屋裏。”溫和低沉的聲音在背後傳來。
韋儷初如見救星,滿眼懇求看向來人,“爹爹,您勸勸娘親吧。”
“嗯,我來跟你娘親談一談。”
聽到這話,韋儷初才放下心,她抿了抿唇,轉身離開。
韋夫人是個極少會動怒的人,這是她第一次被女兒的話氣得胸口悶疼,連丈夫進來,她都不想起身去相迎。
“別氣,先喝口茶。”韋史東倒了茶,溫聲細語地說著。
“女兒年紀小,說話做事難免過激,但她初心是好的,都是為了咱們韋家著想。”
韋夫人蹙眉,“連你也這麽說。”
“你們是不是太小看攝政王,呂家跟洪家是怎樣的下場,還不夠你們了解攝政王的能耐嗎?”
“如果太後能護得住他們,他們就不會滿門抄斬。”
韋史東低聲道,“我們又不曾做傷天害理的事,攝政王要如何對付我們。”
“若是攝政王能夠與世家交好,與我們共同謀利益,那世家自然願意擁護他,可是,攝政王從來了南朝種種事情,他若是登基,首先要對付的就是世家。”
“圈地禁令就能證明一切。”
韋夫人深吸一口氣,“那又如何,他如今是攝政王,為何偏偏要先去得罪他。”
“不是我們要得罪他,是他容不下世族。”韋史東道。
“夫人,王都城那邊傳來消息,新帝……怕是用不了多久,如果到時候新帝沒了,你覺得還能有誰坐那個位置。”
“與其選一個讓我們膽戰心驚的,不如……”
韋夫人神色變幻莫測,“你說真的?這消息可真?”
“從宮裏出來的,難道還能有假。”韋史東笑了笑,“瀾心是太後身邊的女官,她留在肅州,誰說不是太後的意思。”
“我們早就已經選擇站隊,如今就算要另選明君,也未必信得過我們。”
“不如就這樣吧。”
一條道走到底。
是輸是贏,日後自有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