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嬴政強勢的坐鎮下,以一位嬴氏族人的血,建立了捕快營,從此確立了這個部門,在大秦政權上一份極其重要的地位。
曆史上,也沒有出現這樣獨立在外的權力部門。嬴政模仿唐朝的地方衙門,以六扇門的概念,提前建立了捕快營。這個超前的意識,平時嬴政根本不敢做,但為了穩定自己的大權,借著趙姬調查嬴子楚死因的迫切心情,也迎合華陽夫人維護羋氏一族得到延續的心態,這才建立起來。
捕快營的權力已經很大了,可如果再出現內部人有牽連,需要避嫌之時,還要繼續查下去的話,那捕快營的權力,簡直大到不可想象。本就超前的部門,還要賦予這樣的大權,實在太急了點。
在嬴政看來,一切的行政法令,都要首先融入這個時代,在他的影響下,要慢慢地讓別人理解才行。這就如溫水煮青蛙,在潛移默化的思想影響下,讓人們覺得,確實需要設立這個部門。
特別是在朝堂上,他和宮鳴已經很清楚地闡明,捕快營和廷尉的區別。兩個部門雖有許多相同之處,但是所查的範圍,大不相同。捕快營查的是大案特案,必須得有相當多的特權,最起碼關於皇族之事,廷尉就不敢去查,而捕快營就敢查。
而捕快營在行使權力的時候,也不會妨礙到廷尉的事務,甚至在合適的情況下,廷尉覺得棘手,查不了的事情,完全可以移交到捕快營,從而達到兩個部門雙贏的結果。
但現在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問題,看似宮鳴等請聖旨的意思,嬴政第一個想到的是,萬一捕快營的人出現了某種巨大的問題,那該怎麽辦?難道讓嬴政自己去查?而除了嬴政,其他人根本不敢查,也沒有權力去查。
本該能對捕快營監督的鍾殿、頤陵殿等宮中勢力,現在卻是被查的對象,根本無法調和。所以對於請聖旨,嬴政確實不好立刻給出迴複,而身後的群臣們,絕大部分都出現搖頭的模樣。
捕快營的權力已經很大了,查到與案件有關的人都要避嫌,而捕快營自己卻不需要避嫌。人們不禁想問,連秦王嬴政出現了錯處,都會受到三宮太後的責罵,難道捕快營的人比秦王還要牛,連避嫌都不用嗎?
在場的人都不笨,晨曦、林葉、李斯、尉繚等人替嬴政感到心疼。建立捕快營,本身就困難重重,外部的壓力嬴政都擔下來了。可這內部的困難,總要提出個章程,不能這麽一切以忠心為基礎吧。
忠義之說,那都是江湖勢力做的事,朝堂之上,忠義算幾個錢?口頭上說的忠君愛國,話說的頭頭是道,可一遇到自身的利益問題,連軍方的人都無法置身事外,必定加以阻攔。
嬴政想了片刻,歎道:“你們暫且等一等,容我與幾位太後商議一下,這道聖旨,我雖有權下達,但也要兼顧各方的意見。”
“葉子,馬上傳遞消息給小敏,讓她盡快趕去華陽宮,再傳訊給紫竹林和甘泉宮,請三位太後立刻與我商議此事。為了讓眾臣信服,也為了讓宮鳴等人安心,不必私下商議,就公開來說此事,這道聖旨,應不應該下?要下的話,又要如何下?”
林葉點頭,在趙翠的耳邊低語了幾聲,趙翠急忙傳音給幾家的聯絡人,很快聲音傳到了幾位太後那裏。
在鍾殿大發雷霆的敏代,聽到此事,馬上起身趕往華陽宮。臨走之前,又大聲命令道:“從現在開始,鍾殿所有人禁足,誰敢踏出各家殿門一步,打斷雙腿,身邊的下人全部處死,此事麗兒、潤兒監督。”
麗姬和羋潤急忙答道:“喏。”
兩人也感到壓力,這一次,敏代是真火了。有人膽敢在嬴政和林葉不在的短短幾天裏,犯下了重大過錯,雖然敏代並沒有說犯了什麽錯,也沒有指出是哪些人犯的錯,但是她們知道,此事肯定與鍾殿的人有關,也與怡歡院那邊死去的林笙有關。
林笙的重要性,每個鍾殿的人都清楚,自然不敢掉以輕心,做好了所有的準備,等著捕快營的人過來問話。
敏代快速地趕到到華陽宮,與華陽夫人傳了嬴政的口訊。
華陽夫人歎道:“這個聖旨不好下,捕快營的權力已經這麽大了,如果再不加以限製,往後等捕快營壯大,絕對是一個尾大不掉的勢力,甚至比整個秦宮的權力還要大,此事確實需要有待商榷。”
“我能感到政兒心裏的壓力,別看眾臣在他的強勢下,建立了捕快營,還殺了一個皇族立威。可這暗地裏的爭鬥,絕對不會停息,恐怕會一直延續到列國統一以後都說不定還在暗鬥。”
“問到我這裏,我也不敢下這樣的聖旨,還得其他兩位一起加入進來,大家共同商議出個辦法。既不讓捕快營的人避嫌,又能避免他們以後有人會犯錯的法子來,不然的話,根本就不能下這樣的聖旨。”
敏代在旁點頭笑道:“華陽奶奶說的在理,他們隻聽大王一人的命令,這也沒錯,但如果以後他們之中誰犯了錯,誰有權力去查呢?難道讓大王親自去查嗎?那肯定不行。大王為了統一列國,每天處理的政務就夠多了,還要與列國皇族勾心鬥角,還要平息民間比較大的幾股勢力,根本無心對身邊的人進行調查。”
“這宮裏的機構已經夠多了,如果再添設新的部門,再多出一個鍾殿、北宮之類的出來,那大王就更沒時間處理朝政了。”
華陽夫人點了點頭,誰說不是呢。鹹陽宮本來隻有華陽宮為後宮之主,這個位置雖沒人敢動,但是隨後出現一個頤陵殿,確實分去了華陽宮的許多權力。然後出現了北宮,更是令華陽宮的地位下降到穀底,不得不推出鍾殿出來加以製衡。
可這一次,恰恰是鍾殿出現了問題,如果再添設新的宮廷勢力,誰敢說不會再出現問題呢?宮裏的勢力已經夠多了,已經不夠團結了,還是別再搞出新的部門,讓後宮鬧的雞飛狗跳了。更何況秦宮之外,還有個極其強勢的甘泉宮,那個宮的主人,可是掌握著真正的兵權,說話的口氣也比其他幾宮的人更有底氣。
硬朗的趙姬夫人,果然在莫愁女等人傳訊中,由內史肆的口中言道:“哀家沒有意見,先定個基調,這個聖旨要下,具體怎麽下,華陽宮和北宮商量著辦。但是不管怎麽下,都不能妨礙到捕快營的調查,這個部門既然建立了起來,就不能半途而廢,一定要讓宮鳴等人安心才行。”
“這人啊,如果有了顧慮,什麽事情都要避嫌,根本不能全心地做事。”
華陽夫人苦笑道:“趙姬妹妹,這個聖旨確實不好下,我們必須要商量個妥善的辦法出來才行,不能壓力都讓政兒一個人背。我們都老了,該承擔的就要承擔,不能給後輩們太大的壓力。”
夏姬納悶道:“我家宮鳴那孩子做事最沉穩,不會做出什麽謀取私利之事,我覺得下這樣的聖旨,能讓他更忠心地為政兒辦事。隻要我們三位和政兒都同意,那些臣子們哪有反對的理由,本宮說的話,諒王翦、蒙武等軍方將領們,也不敢不聽。”
王翦、蒙武等人急忙低頭不語,他們受夏姬的威勢甚久,哪裏敢提出其他意見,何況他們也沒有想到對於下不下聖旨的問題所在。
華陽夫人心裏憋屈,這就是不如夏姬的地方,那些軍方將領們,絕大部分都聽夏姬的話,而不敢與華陽宮扯什麽關係。誰讓華陽宮是後宮之主,一切與後宮有關的事情,都是軍方避諱之事。而夏姬卻不同,往年曾在軍中待過,認識的都是王翦、蒙武父親那一代的人,他們自然受其影響。
華陽夫人言道:“姐姐沒有理解問題所在,現在的問題,不在於下不下這道聖旨,而是如何約束捕快營的權力。捕快營的權力已經很大了,如果內部的人出了事,又由何人去查呢?”
“打個比方,宮鳴等人都忠心於政兒,可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大秦的君王百年之後,新的君王誕生,捕快營的人還會不會繼續忠心地輔佐呢?當宮鳴等人老了,捕快營就要有新的神捕、副捕誕生,那些人的忠誠,我們又如何保證呢?”
“有句老話說的好,鐵打的國庫、流水的君王。君王會換,但是每個國家的國庫,卻是不會動的。如果沒有合適的人掌管國庫,我們誰能保證,每代君王的國庫,裏麵的錢糧是變多了?還是被人偷走了一些,而變少了呢?”
“所以對於捕快營行事權力的範圍,以及內部的人員交替、監督職查等一係列事務,都要提前擬訂出一個章程出來,起碼能讓政兒和我們都能滿意才行。這個聖旨看似簡單,政兒可以馬上下達,宮鳴等人是安心了,可他們有沒有想過,我們會不會安心呢?我現在就說過坦誠的話,我一點也不安心,你們兩位都沒想到問題所在,自然不會考慮這些。”
趙姬、夏姬都沉默了,原來這道看似簡單的聖旨,裏麵還有這麽多學問,不愧是以權謀著稱的華陽夫人,思考事情的能力,確實不是她們能比的。
嬴政苦笑道:“華陽奶奶與我想到一塊去了,可這道聖旨,又必須下。不然的話,這次以安要避嫌,緊接著其他幾位也要避嫌。能查此事的人,隻有內史肆,可他一個人,根本查不清這樁林笙之死的案子。因為裏麵牽涉到的人,不但包括鍾殿,還有華陽宮、北宮的人,這讓宮鳴、羋筱等人怎麽查?”
三位太後愣了神,波及的範圍居然這麽廣,確實很棘手。
華陽夫人問道:“這與華陽宮、北宮有什麽關係?”
嬴政坦誠地言道:“暫時查出來鍾殿銀銅,但是銀銅已死,曾經與他對過話的宮女,卻是華陽宮的人。而那個宮女,與銀銅說完話以後,迴頭就死在了華陽宮的一口水井裏。根據以安的說法,華陽宮有太多的北宮人,誰敢說那位死去的宮女,就沒認識幾個北宮人?就算不認識,那麽羋筱也需要避嫌,因為羋筱就是北宮人,而王恆是羋筱的夫君,那就更應該避嫌,連帶著其餘有關的人,就隻剩下內史肆一個人了。”
“內史肆的能力我們都知道,可讓他一個人去查宮裏的事情,估計寸步難行,那還是不要去的好,免得丟了母親的臉麵。”
趙姬急忙言道:“不能讓我家小肆一個人去查,當年雍城死的人夠多了,甘泉宮再派出對鹹陽熟悉的人,沒有一個比的上他。如果讓他一個人入宮去查案,估計很容易死掉,秦宮的人,就沒有一個是善茬的主。”
華陽夫人突然言道:“傳令下去,從這一刻起,華陽宮所有的人都將禁足,誰敢踏出一步,直接杖斃。馬上派人將那個水井給控製起來,等著宮鳴等人過來調查,本宮嗅到了某種深深的陰謀,這個感覺不會錯。死任何人都不奇怪,唯獨林笙那個丫頭死了,才是最奇怪的事情。誰才是最終受益者呢?我居然連一個懷疑的人都沒有,這太恐怖了,權謀之術絕對在我之上。”
“出了一個以安也就罷了,以安那丫頭畢竟是頤陵殿的人,那裏出來什麽樣的人都不奇怪。可我思來想去,比我和以安的權謀還要高的人,隱藏的這麽深,應該不會是頤陵殿的人,因為頤陵殿的人想要殺誰,不需要費這麽大的周折,更何況林笙對嬴艾非常的重要,不可能是頤陵殿自己人幹的。”
“在我秦宮,除去了頤陵殿,還能在我們眼皮子底下玩弄出這麽深的權謀,絕對是我們的大敵。可那人為什麽要殺死林笙呢?一點道理也沒有呀,就算為了爭寵,殺些北宮的下人出出氣,也不可能殺到林笙的頭上。這裏麵到底隱藏了什麽秘密?如果不是為了爭寵,那就隻能針對的是政兒,殺林笙隻是為了剪除你的耳目,對方真正要想殺的肯定是政兒。沒錯,肯定是這樣,不然此事根本無從推測。可最大的疑問,還是那個問題,誰才是最終受益者?”
周圍的人聽的睜大了眼睛,連晨曦都露出驚訝的表情,這位華陽宮的主人,隻是通過一件微小的事情,就能說出這麽多的道理。難怪人人都說華陽夫人權謀很深,唯有那些最懂權謀之人,才能嗅到同行的味道。
嬴政再次問道:“請問奶奶,如果臨時換人去調查,是否可行?”
華陽夫人果斷地言道:“不能換人,都已經查到這一步了,而怡歡院正是宮鳴最熟的地方,他也對宮裏比較熟。林笙這件事,以及宮裏的那件事,唯有知根知底的人來查,我們才能放心,換了其他人,我不可能讓他進這個宮門。”
“這個聖旨,必須要下,以安絕對不能避嫌,因為她最懂我的意思,也最明白宮裏的情況。缺少了以安,宮鳴也根本查不下去,沒有個十年時間,根本理不清宮裏盤根錯節的複雜關係。別看捕快營權力很大,如果進入秦宮,犯了某些忌諱,還是很容易死掉的,當年的風亦,就是那麽死掉的。所以以安必須參與進來,更要保護好自己。”
“至於聖旨怎麽下?很簡單,不需要政兒下聖旨,有我們三位太後聯名給他下懿旨。除了政兒,我大秦就沒有捕快營不敢查的人和勢力。聖旨和懿旨的區別就在於,聖旨一宣布,就會寫進律法當中。而懿旨則不同,乃是太後的專權,對於特殊事情進行的處理,也不會寫進律法裏去。”
“特別是針對林笙的死因,以及宮裏的那件事,捕快營可以不用避嫌,因為那是太後們的意思。至於以後嘛,政兒可以花些時間,與宮鳴、以安、王恆等人商議,擬出一個合適的章程,在合適的時機,在朝堂上與眾臣商議,再頒布聖旨也不遲。”
“事情要一件件的來,欲速則不達,操之過急的政令,很容易鬧出大麻煩。不知夏姬姐姐、趙姬妹妹有什麽需要補充的嗎?”
夏姬和趙姬同時言道:“就這麽辦,我們聯名發出懿旨,無需詢問政兒、以及臣子們的意見。”
嬴政張大了嘴,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其實嬴政心裏狂喜,薑還是老的辣,這麽棘手的問題,在華陽夫人三言兩語之下,變得如此的簡單。順便還提醒著嬴政,要在合適的時候與眾臣商議,這兩個‘合適’用的恰到好處,隻要一天不擬出來,眾臣們就無人敢阻止宮鳴等人查案。
何況華陽夫人才下發懿旨,這段時期也沒人傻到會提醒嬴政頒布律法,去限製捕快營的權力。這個時間能拖多久?那就要看嬴政的能力了,太後們已經做的夠多了,如果連這個拖多久的問題也要問她們,那隻能說明你這個秦王還不會用權,還不夠成熟。
不頒聖旨,頒懿旨,不但宮鳴、以安等人心安,眾臣也不會反對,此乃皆大歡喜的辦法,至少眾臣們就不會有抵觸情緒。人家三位太後請捕快營調查的事情,當然要特事特辦,又不是寫進律法,與各家的利益一點衝突都沒有。
如果誰在這個時候跳出來反對,那就是在打三位太後的臉,估計當場就會被下令處死。人家太後高興給人發懿旨,難道你也嫌礙眼?還懂不懂上下尊卑的規矩了。
晨曦、林葉、宮鳴等人,以及嬴政身後的眾臣們都露出詫異的表情,從聖旨變成了懿旨,秦國的太後們真會玩。可這一招玩的讓人不得不服氣,起碼太後們的意思說的很清楚,捕快營初建立,許多事情還不完善,不是她們不限製捕快營的權力,隻是時間來不及,要急等著查案。
反正限製捕快營的權力是遲早的事情,太後們都不急,你們又急什麽?又不是真損害到你們的利益。真到哪一天,哪家覺得利益受損了,再站出來跟秦王嬴政去提,催促他早點頒布律法不就是了。
總之一句話,案子要繼續查,捕快營的人不需要避嫌,你們也不要惹得太後們不高興就行了。至於以後的事,那她們才不管,哪位太後發懿旨,是會跟別人商量的,還不是太後自己隨心所欲做出來的決定。
所以懿旨發出來,沒有人敢反對,而宮鳴們解決了後果之憂,可以放心地清查林笙之死的原因。
曆史上,也沒有出現這樣獨立在外的權力部門。嬴政模仿唐朝的地方衙門,以六扇門的概念,提前建立了捕快營。這個超前的意識,平時嬴政根本不敢做,但為了穩定自己的大權,借著趙姬調查嬴子楚死因的迫切心情,也迎合華陽夫人維護羋氏一族得到延續的心態,這才建立起來。
捕快營的權力已經很大了,可如果再出現內部人有牽連,需要避嫌之時,還要繼續查下去的話,那捕快營的權力,簡直大到不可想象。本就超前的部門,還要賦予這樣的大權,實在太急了點。
在嬴政看來,一切的行政法令,都要首先融入這個時代,在他的影響下,要慢慢地讓別人理解才行。這就如溫水煮青蛙,在潛移默化的思想影響下,讓人們覺得,確實需要設立這個部門。
特別是在朝堂上,他和宮鳴已經很清楚地闡明,捕快營和廷尉的區別。兩個部門雖有許多相同之處,但是所查的範圍,大不相同。捕快營查的是大案特案,必須得有相當多的特權,最起碼關於皇族之事,廷尉就不敢去查,而捕快營就敢查。
而捕快營在行使權力的時候,也不會妨礙到廷尉的事務,甚至在合適的情況下,廷尉覺得棘手,查不了的事情,完全可以移交到捕快營,從而達到兩個部門雙贏的結果。
但現在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問題,看似宮鳴等請聖旨的意思,嬴政第一個想到的是,萬一捕快營的人出現了某種巨大的問題,那該怎麽辦?難道讓嬴政自己去查?而除了嬴政,其他人根本不敢查,也沒有權力去查。
本該能對捕快營監督的鍾殿、頤陵殿等宮中勢力,現在卻是被查的對象,根本無法調和。所以對於請聖旨,嬴政確實不好立刻給出迴複,而身後的群臣們,絕大部分都出現搖頭的模樣。
捕快營的權力已經很大了,查到與案件有關的人都要避嫌,而捕快營自己卻不需要避嫌。人們不禁想問,連秦王嬴政出現了錯處,都會受到三宮太後的責罵,難道捕快營的人比秦王還要牛,連避嫌都不用嗎?
在場的人都不笨,晨曦、林葉、李斯、尉繚等人替嬴政感到心疼。建立捕快營,本身就困難重重,外部的壓力嬴政都擔下來了。可這內部的困難,總要提出個章程,不能這麽一切以忠心為基礎吧。
忠義之說,那都是江湖勢力做的事,朝堂之上,忠義算幾個錢?口頭上說的忠君愛國,話說的頭頭是道,可一遇到自身的利益問題,連軍方的人都無法置身事外,必定加以阻攔。
嬴政想了片刻,歎道:“你們暫且等一等,容我與幾位太後商議一下,這道聖旨,我雖有權下達,但也要兼顧各方的意見。”
“葉子,馬上傳遞消息給小敏,讓她盡快趕去華陽宮,再傳訊給紫竹林和甘泉宮,請三位太後立刻與我商議此事。為了讓眾臣信服,也為了讓宮鳴等人安心,不必私下商議,就公開來說此事,這道聖旨,應不應該下?要下的話,又要如何下?”
林葉點頭,在趙翠的耳邊低語了幾聲,趙翠急忙傳音給幾家的聯絡人,很快聲音傳到了幾位太後那裏。
在鍾殿大發雷霆的敏代,聽到此事,馬上起身趕往華陽宮。臨走之前,又大聲命令道:“從現在開始,鍾殿所有人禁足,誰敢踏出各家殿門一步,打斷雙腿,身邊的下人全部處死,此事麗兒、潤兒監督。”
麗姬和羋潤急忙答道:“喏。”
兩人也感到壓力,這一次,敏代是真火了。有人膽敢在嬴政和林葉不在的短短幾天裏,犯下了重大過錯,雖然敏代並沒有說犯了什麽錯,也沒有指出是哪些人犯的錯,但是她們知道,此事肯定與鍾殿的人有關,也與怡歡院那邊死去的林笙有關。
林笙的重要性,每個鍾殿的人都清楚,自然不敢掉以輕心,做好了所有的準備,等著捕快營的人過來問話。
敏代快速地趕到到華陽宮,與華陽夫人傳了嬴政的口訊。
華陽夫人歎道:“這個聖旨不好下,捕快營的權力已經這麽大了,如果再不加以限製,往後等捕快營壯大,絕對是一個尾大不掉的勢力,甚至比整個秦宮的權力還要大,此事確實需要有待商榷。”
“我能感到政兒心裏的壓力,別看眾臣在他的強勢下,建立了捕快營,還殺了一個皇族立威。可這暗地裏的爭鬥,絕對不會停息,恐怕會一直延續到列國統一以後都說不定還在暗鬥。”
“問到我這裏,我也不敢下這樣的聖旨,還得其他兩位一起加入進來,大家共同商議出個辦法。既不讓捕快營的人避嫌,又能避免他們以後有人會犯錯的法子來,不然的話,根本就不能下這樣的聖旨。”
敏代在旁點頭笑道:“華陽奶奶說的在理,他們隻聽大王一人的命令,這也沒錯,但如果以後他們之中誰犯了錯,誰有權力去查呢?難道讓大王親自去查嗎?那肯定不行。大王為了統一列國,每天處理的政務就夠多了,還要與列國皇族勾心鬥角,還要平息民間比較大的幾股勢力,根本無心對身邊的人進行調查。”
“這宮裏的機構已經夠多了,如果再添設新的部門,再多出一個鍾殿、北宮之類的出來,那大王就更沒時間處理朝政了。”
華陽夫人點了點頭,誰說不是呢。鹹陽宮本來隻有華陽宮為後宮之主,這個位置雖沒人敢動,但是隨後出現一個頤陵殿,確實分去了華陽宮的許多權力。然後出現了北宮,更是令華陽宮的地位下降到穀底,不得不推出鍾殿出來加以製衡。
可這一次,恰恰是鍾殿出現了問題,如果再添設新的宮廷勢力,誰敢說不會再出現問題呢?宮裏的勢力已經夠多了,已經不夠團結了,還是別再搞出新的部門,讓後宮鬧的雞飛狗跳了。更何況秦宮之外,還有個極其強勢的甘泉宮,那個宮的主人,可是掌握著真正的兵權,說話的口氣也比其他幾宮的人更有底氣。
硬朗的趙姬夫人,果然在莫愁女等人傳訊中,由內史肆的口中言道:“哀家沒有意見,先定個基調,這個聖旨要下,具體怎麽下,華陽宮和北宮商量著辦。但是不管怎麽下,都不能妨礙到捕快營的調查,這個部門既然建立了起來,就不能半途而廢,一定要讓宮鳴等人安心才行。”
“這人啊,如果有了顧慮,什麽事情都要避嫌,根本不能全心地做事。”
華陽夫人苦笑道:“趙姬妹妹,這個聖旨確實不好下,我們必須要商量個妥善的辦法出來才行,不能壓力都讓政兒一個人背。我們都老了,該承擔的就要承擔,不能給後輩們太大的壓力。”
夏姬納悶道:“我家宮鳴那孩子做事最沉穩,不會做出什麽謀取私利之事,我覺得下這樣的聖旨,能讓他更忠心地為政兒辦事。隻要我們三位和政兒都同意,那些臣子們哪有反對的理由,本宮說的話,諒王翦、蒙武等軍方將領們,也不敢不聽。”
王翦、蒙武等人急忙低頭不語,他們受夏姬的威勢甚久,哪裏敢提出其他意見,何況他們也沒有想到對於下不下聖旨的問題所在。
華陽夫人心裏憋屈,這就是不如夏姬的地方,那些軍方將領們,絕大部分都聽夏姬的話,而不敢與華陽宮扯什麽關係。誰讓華陽宮是後宮之主,一切與後宮有關的事情,都是軍方避諱之事。而夏姬卻不同,往年曾在軍中待過,認識的都是王翦、蒙武父親那一代的人,他們自然受其影響。
華陽夫人言道:“姐姐沒有理解問題所在,現在的問題,不在於下不下這道聖旨,而是如何約束捕快營的權力。捕快營的權力已經很大了,如果內部的人出了事,又由何人去查呢?”
“打個比方,宮鳴等人都忠心於政兒,可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大秦的君王百年之後,新的君王誕生,捕快營的人還會不會繼續忠心地輔佐呢?當宮鳴等人老了,捕快營就要有新的神捕、副捕誕生,那些人的忠誠,我們又如何保證呢?”
“有句老話說的好,鐵打的國庫、流水的君王。君王會換,但是每個國家的國庫,卻是不會動的。如果沒有合適的人掌管國庫,我們誰能保證,每代君王的國庫,裏麵的錢糧是變多了?還是被人偷走了一些,而變少了呢?”
“所以對於捕快營行事權力的範圍,以及內部的人員交替、監督職查等一係列事務,都要提前擬訂出一個章程出來,起碼能讓政兒和我們都能滿意才行。這個聖旨看似簡單,政兒可以馬上下達,宮鳴等人是安心了,可他們有沒有想過,我們會不會安心呢?我現在就說過坦誠的話,我一點也不安心,你們兩位都沒想到問題所在,自然不會考慮這些。”
趙姬、夏姬都沉默了,原來這道看似簡單的聖旨,裏麵還有這麽多學問,不愧是以權謀著稱的華陽夫人,思考事情的能力,確實不是她們能比的。
嬴政苦笑道:“華陽奶奶與我想到一塊去了,可這道聖旨,又必須下。不然的話,這次以安要避嫌,緊接著其他幾位也要避嫌。能查此事的人,隻有內史肆,可他一個人,根本查不清這樁林笙之死的案子。因為裏麵牽涉到的人,不但包括鍾殿,還有華陽宮、北宮的人,這讓宮鳴、羋筱等人怎麽查?”
三位太後愣了神,波及的範圍居然這麽廣,確實很棘手。
華陽夫人問道:“這與華陽宮、北宮有什麽關係?”
嬴政坦誠地言道:“暫時查出來鍾殿銀銅,但是銀銅已死,曾經與他對過話的宮女,卻是華陽宮的人。而那個宮女,與銀銅說完話以後,迴頭就死在了華陽宮的一口水井裏。根據以安的說法,華陽宮有太多的北宮人,誰敢說那位死去的宮女,就沒認識幾個北宮人?就算不認識,那麽羋筱也需要避嫌,因為羋筱就是北宮人,而王恆是羋筱的夫君,那就更應該避嫌,連帶著其餘有關的人,就隻剩下內史肆一個人了。”
“內史肆的能力我們都知道,可讓他一個人去查宮裏的事情,估計寸步難行,那還是不要去的好,免得丟了母親的臉麵。”
趙姬急忙言道:“不能讓我家小肆一個人去查,當年雍城死的人夠多了,甘泉宮再派出對鹹陽熟悉的人,沒有一個比的上他。如果讓他一個人入宮去查案,估計很容易死掉,秦宮的人,就沒有一個是善茬的主。”
華陽夫人突然言道:“傳令下去,從這一刻起,華陽宮所有的人都將禁足,誰敢踏出一步,直接杖斃。馬上派人將那個水井給控製起來,等著宮鳴等人過來調查,本宮嗅到了某種深深的陰謀,這個感覺不會錯。死任何人都不奇怪,唯獨林笙那個丫頭死了,才是最奇怪的事情。誰才是最終受益者呢?我居然連一個懷疑的人都沒有,這太恐怖了,權謀之術絕對在我之上。”
“出了一個以安也就罷了,以安那丫頭畢竟是頤陵殿的人,那裏出來什麽樣的人都不奇怪。可我思來想去,比我和以安的權謀還要高的人,隱藏的這麽深,應該不會是頤陵殿的人,因為頤陵殿的人想要殺誰,不需要費這麽大的周折,更何況林笙對嬴艾非常的重要,不可能是頤陵殿自己人幹的。”
“在我秦宮,除去了頤陵殿,還能在我們眼皮子底下玩弄出這麽深的權謀,絕對是我們的大敵。可那人為什麽要殺死林笙呢?一點道理也沒有呀,就算為了爭寵,殺些北宮的下人出出氣,也不可能殺到林笙的頭上。這裏麵到底隱藏了什麽秘密?如果不是為了爭寵,那就隻能針對的是政兒,殺林笙隻是為了剪除你的耳目,對方真正要想殺的肯定是政兒。沒錯,肯定是這樣,不然此事根本無從推測。可最大的疑問,還是那個問題,誰才是最終受益者?”
周圍的人聽的睜大了眼睛,連晨曦都露出驚訝的表情,這位華陽宮的主人,隻是通過一件微小的事情,就能說出這麽多的道理。難怪人人都說華陽夫人權謀很深,唯有那些最懂權謀之人,才能嗅到同行的味道。
嬴政再次問道:“請問奶奶,如果臨時換人去調查,是否可行?”
華陽夫人果斷地言道:“不能換人,都已經查到這一步了,而怡歡院正是宮鳴最熟的地方,他也對宮裏比較熟。林笙這件事,以及宮裏的那件事,唯有知根知底的人來查,我們才能放心,換了其他人,我不可能讓他進這個宮門。”
“這個聖旨,必須要下,以安絕對不能避嫌,因為她最懂我的意思,也最明白宮裏的情況。缺少了以安,宮鳴也根本查不下去,沒有個十年時間,根本理不清宮裏盤根錯節的複雜關係。別看捕快營權力很大,如果進入秦宮,犯了某些忌諱,還是很容易死掉的,當年的風亦,就是那麽死掉的。所以以安必須參與進來,更要保護好自己。”
“至於聖旨怎麽下?很簡單,不需要政兒下聖旨,有我們三位太後聯名給他下懿旨。除了政兒,我大秦就沒有捕快營不敢查的人和勢力。聖旨和懿旨的區別就在於,聖旨一宣布,就會寫進律法當中。而懿旨則不同,乃是太後的專權,對於特殊事情進行的處理,也不會寫進律法裏去。”
“特別是針對林笙的死因,以及宮裏的那件事,捕快營可以不用避嫌,因為那是太後們的意思。至於以後嘛,政兒可以花些時間,與宮鳴、以安、王恆等人商議,擬出一個合適的章程,在合適的時機,在朝堂上與眾臣商議,再頒布聖旨也不遲。”
“事情要一件件的來,欲速則不達,操之過急的政令,很容易鬧出大麻煩。不知夏姬姐姐、趙姬妹妹有什麽需要補充的嗎?”
夏姬和趙姬同時言道:“就這麽辦,我們聯名發出懿旨,無需詢問政兒、以及臣子們的意見。”
嬴政張大了嘴,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其實嬴政心裏狂喜,薑還是老的辣,這麽棘手的問題,在華陽夫人三言兩語之下,變得如此的簡單。順便還提醒著嬴政,要在合適的時候與眾臣商議,這兩個‘合適’用的恰到好處,隻要一天不擬出來,眾臣們就無人敢阻止宮鳴等人查案。
何況華陽夫人才下發懿旨,這段時期也沒人傻到會提醒嬴政頒布律法,去限製捕快營的權力。這個時間能拖多久?那就要看嬴政的能力了,太後們已經做的夠多了,如果連這個拖多久的問題也要問她們,那隻能說明你這個秦王還不會用權,還不夠成熟。
不頒聖旨,頒懿旨,不但宮鳴、以安等人心安,眾臣也不會反對,此乃皆大歡喜的辦法,至少眾臣們就不會有抵觸情緒。人家三位太後請捕快營調查的事情,當然要特事特辦,又不是寫進律法,與各家的利益一點衝突都沒有。
如果誰在這個時候跳出來反對,那就是在打三位太後的臉,估計當場就會被下令處死。人家太後高興給人發懿旨,難道你也嫌礙眼?還懂不懂上下尊卑的規矩了。
晨曦、林葉、宮鳴等人,以及嬴政身後的眾臣們都露出詫異的表情,從聖旨變成了懿旨,秦國的太後們真會玩。可這一招玩的讓人不得不服氣,起碼太後們的意思說的很清楚,捕快營初建立,許多事情還不完善,不是她們不限製捕快營的權力,隻是時間來不及,要急等著查案。
反正限製捕快營的權力是遲早的事情,太後們都不急,你們又急什麽?又不是真損害到你們的利益。真到哪一天,哪家覺得利益受損了,再站出來跟秦王嬴政去提,催促他早點頒布律法不就是了。
總之一句話,案子要繼續查,捕快營的人不需要避嫌,你們也不要惹得太後們不高興就行了。至於以後的事,那她們才不管,哪位太後發懿旨,是會跟別人商量的,還不是太後自己隨心所欲做出來的決定。
所以懿旨發出來,沒有人敢反對,而宮鳴們解決了後果之憂,可以放心地清查林笙之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