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雁從城南離開後並未迴府,而是再次來到已將她多次拒之門外的王翰林府。
她遞了臨時的簡帖,但依舊如前幾日那般帖沉大海。
隻是這次她並未再堅持,而是在翰林府斜對麵一條小巷的牆角處窩著。
一直等了近兩個時辰,府門口突然駛來一輛馬車。
楊雁伸了伸已僵麻的四肢,微伸著頭朝對麵看去。
車穩穩停在府門口,隻是一時並無任何人從車裏下來。
那個常擋著自己的門房小廝飛快地下了台階,行到馬車前,車上簾子掀起一角,小廝伸過頭去,似在聽車內人的吩咐,簾子重新垂下,小廝又跑迴府去報信。
沒一會王源便出現在府門口,他還是一副溫潤如玉的樣子,一如當初,一如她腦中的他。
一直躲在車上的人終於下來了,先整了整衣裙,才上前朝他行了個禮,那是個女人,但瞧穿衣打扮像是哪家的丫頭。
那女人與王源開始說話,對方麵含笑地聽著,等那女人說完了,才點頭迴了兩句。
因為距離原因,楊雁自然聽不清他們究竟說了什麽。
片刻後,女人轉身上車,王源也扭身進了府門。
大概過了半個時辰,新換了一身衣袍的王源又出現在府門口,瞧起來神采奕奕。身後還跟著個穿青袍的小廝。
門房牽了兩匹馬過來,兩人即刻翻身上馬,打馬而去,衣袍翻飛。
楊雁也快速溜到了巷口,上了早等在後麵的馬車:“追上前頭那匹關外馬。”
馬車一一掠過道路兩側的柳枝、河道、人群,店鋪,一直追到西城口一家扇子店旁。
兩人下了馬,將馬拉到一側的草棚下拴了起來,王源朝小廝吩咐了幾句,便獨自向扇子店行去。
店前,一名戴著帷帽的女子等在店門口,身旁站著貼身丫頭,那丫頭赫然就是剛才去翰林府傳話的人。
王源走到女子身旁,笑容如三月春,一手背在身後,一伸手作請,指向扇子店,端是風度翩翩。
而躲在一旁的楊雁卻是黯然銷魂,原來,那人的溫柔並非僅僅隻對自己。
兩人在扇子店逛了一會,女子目不轉晴地左右瞧著,或拿在手中打開賞玩,王源則一直亦步亦趨地陪在側,最終女子選了兩把扇子,王源付了賬。
兩人出了扇子店,又去了隔壁的一家綢緞莊,那女子拉著擺在正中矮架上的布匹,比在自己身上,似要讓王源評價。
王源笑著說了幾句,女子頭微微揚著,聳動著肩膀,似乎很高興得意。
暗處的楊雁已是心如刀絞。
出了綢緞莊,又行到一家酒器店前,王源朝裏指了指,女子搖頭,自顧著朝前走了幾步,王源正欲跟上,女子卻突然反身將他拉了進去。
店內櫃上擺的全是酒具鼎爐,從外看鋥光閃閃。
這次王源看的十分認真,女子在一旁陪著,似有些無聊,她一會假意靠近他,一會又悄悄攬著他的胳膊,十分親密。
這次沒逛多久,兩人便出來了。
走過半條街,到了一家茶食店中坐了下來,王源叫了小二,吩咐了幾句。
一會,一壺茶和幾碟點心便端上了桌。
王源起身給女子倒茶,又將點心向前推了推。
這一套動作看在楊雁眼中,是如此熟悉,正是那天在茶樓時,王源對自己的體貼。
兩人一邊喝著茶,吃著點心,一邊聊著,似乎都挺開心,女子時不時地笑出聲來。
離開茶食店後,兩人又迴到了扇子店附近。
女子與王源在原地又聊了小會,便帶著貼身丫頭轉身朝另一個方向離開了。
王源也迴到店旁的草棚下,小廝早已將馬解了下來,兩人牽著馬走了一陣,行到人少處便直接翻身上馬,拍馬而去。
那女子是誰,楊雁早瞧出來了。
雖然對方一直戴著帷帽,可自己自幼習武,重點觀察的便是身形,以隨時掌握對方動作,況且跟了半日,那帷帽下的長紗在女子的一些動作中,偶爾透出可窺的縫來。
她眼神一直不錯,那是七公主,絕對沒錯!
此時暮色已至,西邊的天際殘陽如血,將遠處樓閣罩上了一層豔麗的霞帔,溫度不降反升,空氣濕悶,楊雁的背已經濕了。
一直追到北城區,此時酉時正中。
不同於之前城西小鋪,這裏全是些雕梁畫棟,高低疊複的樓閣酒肆,一串串錦燈在座座樓前亮起,將整個區域照得通亮。
萬彩叢裏終現樓台, 玉瓦瑤葉櫻燈雍庭, 琉光不似凡世庸塵,璃澤仿若天宮華殿。
楊雁從沒來過這,卻也聽說過北城區宵禁一直都是潦草塞責,至於為何?此刻正在樓前招搖揮帕,濃妝豔抹的那些女子已給了她答案。
王源在一家二樓房簷下掛著一副巨大金匾,上書飛仙樓的三層樓閣前停了下來。
兩人一下馬,店內的小廝奔出來,熟練地將馬牽進了後院。
楊雁在馬車上將頭發散了下來,飛快地束了髻,又將一直放在車上的一件外袍套在了身上,再用雙手擦腳底,手心搓揉了一番,均勻地抹在了臉上。
她今日本來穿的就是平日常穿的短打,再套上這件男式外袍,加上發髻,和塗暗的臉,和她自小習武便留下的接近男子的習氣,一時半會還真看不出。
她剛踏進飛仙樓,一位年紀有點大的管事嬤嬤便迎上前道:“公子看著麵生,是第一次來?”
楊雁怕露陷,不敢輕易開口,隻點點頭。
“那您是坐大廳,還是上樓?大廳是十兩茶水費,若上樓的話,二樓三十兩,三樓五十兩,您看?”嬤嬤十分客氣,一直笑臉盈盈。
她要坐哪,自然得看王源去哪。
嬤嬤以為她是嫌貴,又體貼道:“第一次來,坐大廳便好,能邊喝酒邊近看我們姑娘的舞姿,那包廂一關門可就看不著了。”
楊雁可管不了這麽多,快步直衝了進去,身後嬤嬤大驚,緊追在其身後:“哎,公子!你等等!”
“我先到裏頭瞧一眼再定!”她刻意壓低聲音,腳步不停。
“公子!您這樣可不合規矩!”不過嬤嬤在此行臥多年,自然是個會看人的,這人倒也不像個真心鬧事的。
她遞了臨時的簡帖,但依舊如前幾日那般帖沉大海。
隻是這次她並未再堅持,而是在翰林府斜對麵一條小巷的牆角處窩著。
一直等了近兩個時辰,府門口突然駛來一輛馬車。
楊雁伸了伸已僵麻的四肢,微伸著頭朝對麵看去。
車穩穩停在府門口,隻是一時並無任何人從車裏下來。
那個常擋著自己的門房小廝飛快地下了台階,行到馬車前,車上簾子掀起一角,小廝伸過頭去,似在聽車內人的吩咐,簾子重新垂下,小廝又跑迴府去報信。
沒一會王源便出現在府門口,他還是一副溫潤如玉的樣子,一如當初,一如她腦中的他。
一直躲在車上的人終於下來了,先整了整衣裙,才上前朝他行了個禮,那是個女人,但瞧穿衣打扮像是哪家的丫頭。
那女人與王源開始說話,對方麵含笑地聽著,等那女人說完了,才點頭迴了兩句。
因為距離原因,楊雁自然聽不清他們究竟說了什麽。
片刻後,女人轉身上車,王源也扭身進了府門。
大概過了半個時辰,新換了一身衣袍的王源又出現在府門口,瞧起來神采奕奕。身後還跟著個穿青袍的小廝。
門房牽了兩匹馬過來,兩人即刻翻身上馬,打馬而去,衣袍翻飛。
楊雁也快速溜到了巷口,上了早等在後麵的馬車:“追上前頭那匹關外馬。”
馬車一一掠過道路兩側的柳枝、河道、人群,店鋪,一直追到西城口一家扇子店旁。
兩人下了馬,將馬拉到一側的草棚下拴了起來,王源朝小廝吩咐了幾句,便獨自向扇子店行去。
店前,一名戴著帷帽的女子等在店門口,身旁站著貼身丫頭,那丫頭赫然就是剛才去翰林府傳話的人。
王源走到女子身旁,笑容如三月春,一手背在身後,一伸手作請,指向扇子店,端是風度翩翩。
而躲在一旁的楊雁卻是黯然銷魂,原來,那人的溫柔並非僅僅隻對自己。
兩人在扇子店逛了一會,女子目不轉晴地左右瞧著,或拿在手中打開賞玩,王源則一直亦步亦趨地陪在側,最終女子選了兩把扇子,王源付了賬。
兩人出了扇子店,又去了隔壁的一家綢緞莊,那女子拉著擺在正中矮架上的布匹,比在自己身上,似要讓王源評價。
王源笑著說了幾句,女子頭微微揚著,聳動著肩膀,似乎很高興得意。
暗處的楊雁已是心如刀絞。
出了綢緞莊,又行到一家酒器店前,王源朝裏指了指,女子搖頭,自顧著朝前走了幾步,王源正欲跟上,女子卻突然反身將他拉了進去。
店內櫃上擺的全是酒具鼎爐,從外看鋥光閃閃。
這次王源看的十分認真,女子在一旁陪著,似有些無聊,她一會假意靠近他,一會又悄悄攬著他的胳膊,十分親密。
這次沒逛多久,兩人便出來了。
走過半條街,到了一家茶食店中坐了下來,王源叫了小二,吩咐了幾句。
一會,一壺茶和幾碟點心便端上了桌。
王源起身給女子倒茶,又將點心向前推了推。
這一套動作看在楊雁眼中,是如此熟悉,正是那天在茶樓時,王源對自己的體貼。
兩人一邊喝著茶,吃著點心,一邊聊著,似乎都挺開心,女子時不時地笑出聲來。
離開茶食店後,兩人又迴到了扇子店附近。
女子與王源在原地又聊了小會,便帶著貼身丫頭轉身朝另一個方向離開了。
王源也迴到店旁的草棚下,小廝早已將馬解了下來,兩人牽著馬走了一陣,行到人少處便直接翻身上馬,拍馬而去。
那女子是誰,楊雁早瞧出來了。
雖然對方一直戴著帷帽,可自己自幼習武,重點觀察的便是身形,以隨時掌握對方動作,況且跟了半日,那帷帽下的長紗在女子的一些動作中,偶爾透出可窺的縫來。
她眼神一直不錯,那是七公主,絕對沒錯!
此時暮色已至,西邊的天際殘陽如血,將遠處樓閣罩上了一層豔麗的霞帔,溫度不降反升,空氣濕悶,楊雁的背已經濕了。
一直追到北城區,此時酉時正中。
不同於之前城西小鋪,這裏全是些雕梁畫棟,高低疊複的樓閣酒肆,一串串錦燈在座座樓前亮起,將整個區域照得通亮。
萬彩叢裏終現樓台, 玉瓦瑤葉櫻燈雍庭, 琉光不似凡世庸塵,璃澤仿若天宮華殿。
楊雁從沒來過這,卻也聽說過北城區宵禁一直都是潦草塞責,至於為何?此刻正在樓前招搖揮帕,濃妝豔抹的那些女子已給了她答案。
王源在一家二樓房簷下掛著一副巨大金匾,上書飛仙樓的三層樓閣前停了下來。
兩人一下馬,店內的小廝奔出來,熟練地將馬牽進了後院。
楊雁在馬車上將頭發散了下來,飛快地束了髻,又將一直放在車上的一件外袍套在了身上,再用雙手擦腳底,手心搓揉了一番,均勻地抹在了臉上。
她今日本來穿的就是平日常穿的短打,再套上這件男式外袍,加上發髻,和塗暗的臉,和她自小習武便留下的接近男子的習氣,一時半會還真看不出。
她剛踏進飛仙樓,一位年紀有點大的管事嬤嬤便迎上前道:“公子看著麵生,是第一次來?”
楊雁怕露陷,不敢輕易開口,隻點點頭。
“那您是坐大廳,還是上樓?大廳是十兩茶水費,若上樓的話,二樓三十兩,三樓五十兩,您看?”嬤嬤十分客氣,一直笑臉盈盈。
她要坐哪,自然得看王源去哪。
嬤嬤以為她是嫌貴,又體貼道:“第一次來,坐大廳便好,能邊喝酒邊近看我們姑娘的舞姿,那包廂一關門可就看不著了。”
楊雁可管不了這麽多,快步直衝了進去,身後嬤嬤大驚,緊追在其身後:“哎,公子!你等等!”
“我先到裏頭瞧一眼再定!”她刻意壓低聲音,腳步不停。
“公子!您這樣可不合規矩!”不過嬤嬤在此行臥多年,自然是個會看人的,這人倒也不像個真心鬧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