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麽會在這裏?陸孫待在議事堂,心裏感到納悶。
在官府裏的一個房間——最寬敞的廳堂裏,陸孫及玉袁的眾子女齊聚一堂。包括玉鶯在內,共有八人圍著圓桌而坐。
就陸孫所知,玉袁共有十三名子女。其中一人是玉葉後,並聽說次女留在中央輔佐玉袁。
如此尚有十一人,但有三人未到。也許是要湊齊所有人有其難處,也有可能是同母兄弟就省點事不用來了。
陸孫將玉鶯兄弟姊妹們的長相與記憶做比對。
長男玉鶯左邊坐的是次男,右邊是三男。三男與玉葉後感情融洽,與皇弟應該也見過幾次麵。兩人偶爾都會來到官府。
長女與三女,分別坐在次男與三男的旁邊。西都式的座位順序是由身分地位較高者坐在遠離門口的位置,但長女比次男年長。可見這裏按的不是年齡大小,而是男女之別。
四男、四女與五女未到。另有三人的長相陸孫沒見過,想必就是沒數到的五男、六男與七男了。從順序來想,坐在玉鶯正麵的男子或許就是七男。
兄弟姊妹們背後各擺了一張椅子,讓各自的親信就座。隻有玉鶯背後是兩把椅子,一把讓玉鶯的親信來坐,另一把不知為何是陸孫坐著。
陸孫覺得自己完全來錯了地方,但既然玉鶯叫他來,陸孫隻能聽命同席。陸孫本來是要在廣場觀賞祭禮的。
「請問兄長有何要事?」
長女說話了。是個有點鷹勾鼻、年過四十的女性。
「之前不是先解釋過了?叫大家來是為了商議西都……不,是戌西州的將來大事。」
玉鶯說話時大動作地張開雙臂。相較於玉鶯人高馬大且體格健壯,長女體態纖細清瘦。畢竟各為不同母親所生,即使都是兄弟姊妹,相貌體型卻各有不同。
「大哥,我沒辦法聽從你的決定。」
三男說話聲調堅毅。皮膚與頭發都被太陽曬得變色,一看就是個標準的海上男兒。記得曾聽聞此人一手承擔海港事務,發言有時甚至比次男更有分量。
「怎麽了,大海?哥哥講話都不好好聽了?」
玉鶯規勸三男大海。但對方並非幼童,而是已經三十好幾的漢子。
「我已經猜到大哥要說什麽了,就是之前提過的那事吧?」
大海瞥了一眼陸孫。
「不用在意。在座所有人都可以聽到這件事。」
玉鶯難道想說陸孫是他這一派的嗎?抑或是這件事即使傳進皇弟耳裏也無妨?
大海將視線轉迴來。
「阿爹若是聽到要攻打砂歐,絕不可能默不作聲。即使大哥代理領主之職,這判斷下得也過分了。」
「我也和大海持相同意見。」
次男也說話了。是個虎背熊腰、膚色曬黑的男子。記得這位承擔的應該是陸運事務。
「大哥你所說的利益,不像軍費所需是明擺在眼前的。我是個商人,不樂意讓工人去服兵役,更何況萬一戰敗,敢問損失會有多慘重?」
其他兄弟姊妹也都同意次男所言。
相較之下,玉鶯穩如泰山。
「哎呀哎呀,看樣子你們事前都串通好了要來對抗我是吧?之前不是還有幾個人對這事感興趣嗎?」
「我從未讚成過此事。」
「我也是。」
長女與三女說了。三女容貌五官分明,身材豐滿。看起來還年輕,但應該已經三十五上下了。
兩位姊姊所言,讓五男以下的弟弟們一臉尷尬。
長女斜眼瞅著弟弟們的這種表情,繼續說道:
「一旦開戰,我鋪子裏的地毯不就沒人買了嗎?好不容易才把國內的販路大幅擴展到砂歐啊。」
接在長女之後,三女也有意見。
「我那邊也會釀不成葡萄酒的,反正一定是要跟農民征兵吧?我不會讓任何人把葡萄農家的人帶走的。好不容易才有人說我們的酒比異國產的更醇,中央的主顧也與日俱增啊。」
長女與三女橫眉豎目。兩人雖為巾幗,但都被賦予了職責。麵對玉袁的女兒唯利是圖的秉性,幾個男子理屈詞窮。
「兩位妹妹真是得理不饒人。」
玉鶯臉上浮現苦笑。
「怎麽能說我得理不饒人呢?我是西都紡織業的負責人,一旦開戰,高級品就乏人問津了,你認為有多少工匠要流落街頭?不能因為我的判斷,讓成千上百的工匠與他們的家人挨餓。不能保證他們今後十年間的工錢與安全,這事就沒什麽好談的。」
「真是貪婪啊。」
玉鶯神情顯得很為難,當下看起來像是說不過能言善道的妹妹。但他隨即改變表情,說:
「這麽聽起來,陸運、海運、紡織與釀酒業似乎都一帆風順啊。至少即使遇到蝗災,也還經營得下去。」
玉鶯一麵摩娑下巴,一麵看向保持沉默的三個弟弟。
「那麽冶鐵、陶瓷與畜牧呢?」
一名年紀與陸孫相仿,或是比他再小一點的男子怯怯地舉手了。此人個頭矮小,但全身肌肉發達。從座位順序來看應該是五男。
「……坦白講,很難撐下去。我聽爹說的在西都蓋了高爐,但一直沒賺頭。不可能有賺頭。」
「為什麽?你有在認真經營嗎?鐵器的話應該有需求吧?」
三女眯起一雙大眼睛看著弟弟。
「夠認真了!可是啊,沒你想的這麽容易。西都鄰近海港,所以是很容易進口鐵礦,問題在於沒燃料。火力要大到能熔鐵的話,用家畜糞便或麥稈都不夠。木柴或木炭又太貴了,更何況市麵上滿是貿易品,客人都隻買品質更好的異國貨。即使接到了生意,也都得削價跟便宜貨競爭才賣得出去。」
「那你就做些商品價值更高的東西啊。」
三女一副拿他沒轍的表情。
「有在做了!但你知不知道那得先要有多少本錢?阿姊你在西都產的葡萄酒開始有販路之前,明明也跟阿爹開過口!」
「好吧,是沒錯——」
三女神情顯得尷尬。
「我也有話要說。」
這次換成看起來話不多、二十五歲上下的男子舉手。如果是依年齡順序發言,便是六男了。
陸孫隻能當個擺飾,旁觀這家兄弟姊妹的談話。
「陶瓷器也得有燃料才做得起來。西都日漸繁榮是好事,但同時物價也在上漲。尤其是人口一多,數量有限的燃料價格更是飛漲。這是沒法解決的問題。」
六男不像五男,講話口氣比較冷靜,但說的幾乎是同一件事。
「那麽,最後換我了。」
七男開口說道。此人麵如童子,但在臉頰與耳朵上可看見清晰的傷疤。
「誰要反對開戰就去反對,我無所謂。但是我那兒批售的羊毛,價錢要比現在漲三成。」
「為、為什麽啊!」
聽到七男的發言,做紡織生意的長女火氣來了。
「我那兒的羊毛價格從來沒漲過。我想大概是娘跟外公與阿爹之間做了各種協議,請他們算自家人便宜一點。但是到了我這一代,我希望能用公道價做生意。坦白講,三成都算是良心價了。阿哥他們不也說了?西都的物價正隨著城邑發展而上漲。既然這樣,作為紡織原料的羊毛也該漲價吧。」
對於七男的意見,五男與六男點頭同意。
「一下子漲三成太蠻橫了,就不能循序漸進慢慢來嗎?」
「都要餓死了,還搞什麽循序漸進!」
七男嗓門大了起來,兇巴巴地瞪著長女。
「蝗災嚇跑了家畜,帳篷又被啃得破破爛爛。就算想買糧食人家也不肯賣,這狀況你懂吧?沒逃走的家畜已經有一成準備變賣了。至今阿姊你殺價購買的那些羊毛我都不計較了。但是,現在賣掉剩下的羊毛或自製的酥(奶油)已經不夠買糧了。順便告訴你,冶鐵與陶瓷等需要作為燃料的家畜糞便,也是我那兒廉價批售的。今年冬天可能會很冷,我沒有餘力賣燃料,光是搜購食糧就讓我焦頭爛額了。你們隻會說都是自家人所以算便宜一點,但要是賠上我們自己的性命就太不值得了!」
在場兄弟姊妹當中就屬七男最小,但陸孫已經看出此人也是最好戰的一個。長女臉孔僵硬抽搐。
七男似乎還有話想講,他看著玉鶯。
「大哥,所以請你今年把那個拿出來。」
「那個嗎?」
「對,我就當著在座的麵明說了,可以吧?」
七男環顧圓桌一圈。一瞬間,陸孫感覺他似乎與自己對上了眼。
「隻要羊毛漲價再加上石炭,我那兒就能度過難關。我會設法度過。」
聽見七男此言,陸孫勉強裝作毫無反應。他驚愕到心髒重跳了一下,但硬是擺出了「什麽東西?」的表情,但願能騙過眾人。
「你說燃石嗎?我那邊也需要。」
「我也是,我也是。」
六男與五男接連著說。
石炭、燃石。顧名思義,就是能點火燃燒的石頭。這種石頭在中央無人開采也沒多大用途,被當成不值錢的東西,但在戌西州就不同了。哪一年有寒流來襲,民眾常常燒石炭取暖。這對當地居民來說是不可或缺之物。
陸孫看出這家兄弟姊妹們的關係了。事業有成的兄姊追求安定,不願開戰。但底下幾個弟弟遭逢蝗災,使得原本維持收支平衡的生意開始虧損,無計可施。玉鶯就是抓住了這個弱點。
「隻要打下砂歐,鄰近的礦山就會到手。如此便能從海港輸出石炭,也可減輕輸送物資到內陸的負擔。冶鐵與陶瓷業都能擴大規模,而且從此再也不會有人凍死。從長遠的觀點來看,必然有利可圖。」
玉鶯說話聲清晰嘹亮,像在朗誦台詞。
大海從座位上站了起來。
「大哥的意見豈止是紙上空談,根本是畫餅充饑。你怎麽會以為砂歐唾手可得?怎麽能斷定他們國內有石炭礦山?砂歐是中立之邦,茘國無故侵犯,其他外邦不會坐視不管。屆時不隻是阿爹,皇上也將震怒。就算葉妹妹如何受寵,或是外甥將成為東宮都無濟於事!難道不隻是戌,你連自家也要搞到滅族嗎!」
陸孫的心髒再次激烈地跳動。
「戌字一族的事是迫不得已。」
看到玉鶯悲痛地垂首,弟妹們一陣嘩然。
陸孫深吸一口氣,安撫自己激烈的心跳。
他看看眾人,發現兄弟姊妹當中分成了兩種神情。年長者麵有不安,年少者則似乎感到困惑。陸孫看出五男以下的弟弟,對十七年前那事並未聽說得太詳細。
「戌字一族已經被『女皇』盯上了。放著她們不管,禍事難保不會殃及西都。腐爛的果子必須扔掉,否則整箱都要爛掉。那是迫不得已。」
玉鶯不提為什麽被盯上。
次男唿出了一大口氣。
「你們倆都冷靜下來。」
次男從座位上起身,岔入玉鶯與大海之間。
「冷靜點,大海。就連我也聽得出來,大哥為了西都的繁榮用心良苦。蝗災已經搞得大家心浮氣躁,連你這個該做為表率的都大動肝火怎麽行呢?」
「可是,二哥……」
「當然,我也反對玉鶯大哥的意見。燃料確實是重要的問題,但並非當務之急。現在首要該考量的,應該是天災的善後處理才對。接下來可能會有一段難熬的日子,但阿爹不是教過我們兄弟姊妹必須互相扶持嗎?大哥也是,就不能稍微放寬心,等東宮長大成人嗎?」
次男的這番發言,讓玉鶯忍俊不住。
「嗬嗬,哈哈哈!弟弟啊,你這是要我等多少年啊?你敢保證我們的外甥一定能平安登基嗎?」
「鶯哥哥,您這話逾越了吧!」
三女拍桌說道。玉鶯頓時怒目相對,說:
「叫我玉鶯!」
這是玉鶯第一次發脾氣。
這聲怒罵讓三女大吃一驚,睜大眼睛露出「糟了」的表情。看來她發現自己說錯話了。
「……請玉鶯哥哥原諒。」
「沒事,妹妹明白就好。」
玉鶯即刻變迴笑容。
其他兄弟姊妹重新看看玉鶯。
看在陸孫的眼裏,直到剛才兄弟姊妹們似乎都還能無所忌憚地發表意見,不分長幼。但是,從玉鶯此時的口氣與其他兄弟姊妹的反應來看,雙方之間像是有著巨大的隔閡。
玉袁共有十三名子女,但僅僅隻有玉鶯與玉葉後的名字有「玉」字。
身為這十三人的父親,玉袁打從一開始就隻看中玉鶯一人作為傳人。因此兄弟姊妹之間最為強勢之人,早已確定是玉鶯這個繼承人。玉鶯的弟妹們剛才之所以能對他出言頂撞,終究隻是因為玉鶯允許。
玉鶯一動怒,似乎讓玉鶯的弟妹們重新理解了狀況。
他們能夠像這樣共商大事,不過是因為玉鶯允許罷了。他們全是玉鶯主演的舞台找來的配角。
因此,跑龍套的無名侍從們都得不到半句台詞。陸孫同樣也隻是個跑龍套的。
議事堂的氣氛變得十分凝重陰鬱。次男困惑地坐迴椅子上。
陸孫猜想平常他們議事的氣氛應該沒這麽火爆,但畢竟蝗災已經讓眾人苦撐了將近三個月。玉袁的子女們應該不至於淪落到要挨餓,隻是肩上扛著重責大任,對心裏造成的負擔也就特別大。
「我說的都不是胡亂猜疑,是千真萬確的事。」
玉鶯出聲說道。
「你們可知當今聖上的後宮,已有多少皇子早夭?」
「……」
弟妹們都沒說話,隻是麵麵相覷。
「不知道是吧?那就來問問中央出身的人吧。陸孫,目前已有幾位皇子夭折?」
陸孫在這時受到眾人矚目,自以為是跑龍套的陸孫得到了名字。被這家兄弟姊妹們盯著瞧讓陸孫十分尷尬,但不迴答也不行。
「東宮時代夭折一人,登基為帝後又有三人夭折。」
「大家都聽見了。現今東宮年方幾何?娃兒沒長到七歲,能不能健康長大都還不能放心。」
皇族的孩子能受到比平民更好的照顧。即使如此嬰兒還是容易早夭,就連長大了的小孩也經常在時疫流行時溘然離世。
「我們的妹妹葉生了東宮與公主。但也另有妃嬪生下與東宮歲數相仿的孩子。即使已經立為東宮,難道就能安心了嗎?」
玉鶯故意提及另一位嬪妃,以暗示除了病死之外,還有遇刺的可能。
「……所以大哥的意思是梨花妃想要東宮的命?」
大海如此詢問,但玉鶯搖搖頭。
「哈哈哈,那兒不就有一位比梨花妃更可怕的大人嗎?」
玉鶯大大揚起右手,指向窗戶。
正在舉行祭祀的廣場就在那一邊。
「大哥說的這是什麽話!」
次男往桌子一拍站了起來。
「玉鶯阿哥,這話我們就實在不敢苟同了。」
長女與三女也在搖頭。其他兄弟姊妹同樣神情尷尬,看著自己帶來的侍從。陸孫原本隻顧著看這些兄弟姊妹,但侍從們聽了玉鶯所言也都驚惶萬狀。
「為什麽?皇子一個個無法長大的理由也不難猜測吧。難道不是因為皇上比起後宮的幾個年幼皇子,更溺愛月君這個同母弟弟嗎?」
玉家兄弟姊妹頓時鬧嚷起來。
「!」
「這怎麽可能……不,可是……」
「溺愛月君?」
有人驚訝,也有人理解。
陸孫猶豫著不知該作何反應。
月君長年以來以體弱多病為由,極少在眾人麵前現身。皇族沒有其他親眷,加上月君又是皇帝的同母弟弟,陸孫是聽說過當今聖上寵溺月君。月君未得到一官半職,向來也被認為是當今聖上護弟心切。
然而實際上現身的卻是一位容貌確實如天仙般柔美,但同時也文武雙全的青年才俊。而眾人之所以心中驚惶,除了月君並非不值一提的小小皇弟之外,尚有一個原因。月君過去曾以壬氏之名,假扮宦官擔任後宮總管。不隻如此,他還選在興兵肅清子字一族的時機登上政壇。
月君由於容貌出眾,在宦官時期不隻受到女性青睞,想必也有眾多男子獻殷勤。宦官壬氏的真實身分揭曉造成了極大衝擊,陸孫看過無數官員為了此事驚惶無措,搞到鬧隱居、上吊甚至是切腹。
皇上被問到為何讓皇族假扮宦官時,答覆是:「為了擠出毒膿。」事實上治理子北州的子字一族圖謀反叛而遭到族滅一事,也的確記憶猶新。
「說、說什麽溺愛……」
三女不知為何羞紅了臉。她好像理解成了另一種意思,但沒人糾正她。因為也的確有此一說。
「你們沒聽說過嗎?懷疑月君是否真為先帝之子?」
「那隻是流言蜚語吧,阿爹也說月君相貌與年輕時的先帝神似。不然你說誰才是親生父親?」
次男傻眼地說。
然而,玉鶯麵不改色。
「當年皇太後尚為皇後,能接近她的男子有限。不是先帝就是自家人了。」
玉鶯得意風生的笑容,看在西都百姓眼裏大概像個英雄好漢吧,說出的內容卻邪惡至極。
「例如當今聖上。」
「……你是說,月君是皇上的兒子?」
五男臉色大變。不隻是這個弟弟,侍從們也都一陣騷然。
戌西州由於多為遊牧民,親屬之間的婚姻是無可避免。但親子之間的近親婚姻仍被視為禁忌。
「這並非什麽不可能的事。先帝隻愛狎玩幼童,皇太後當時又還年輕。從年齡差距而論,比起先帝與皇太後,皇太後與當今聖上不是比較接近嗎?皇族的近親婚向來已成慣例,過去還有皇帝與侄甥或異母姊妹之間生下孩子的紀錄。」
「簡直荒唐透頂!再怎麽想也太離譜了!」
大海大聲說道。對長兄的敬意已經蕩然無存。
「但是說得通吧。皇弟若是皇上之子,就可以解釋他為何與先帝神似,並受到皇上溺愛。而後宮之所以長久以來養不大皇子,如果說是為了將皇位讓給最屬意的嫡子就不奇怪了。」
「難道阿哥的意思是,皇上根本無意讓其他皇子長大成人?現今的東宮與其他皇子也注定要死?根據……說這話可有根據?」
長女逼問玉鶯。長女的侍從滿臉困惑地勸阻主人。
「是呀,請拿出根據來。要是被人知道阿哥僅憑個人臆測就如此妄言,我們可是會落得跟戌字……不,是跟子字一族同樣的下場啊!」
「根據是吧?那就告訴你們一件事吧。」
玉鶯對眾人驚慌的模樣無動於衷,慢條斯理地換蹺另一條腿。
「當年皇弟出生時,侍奉皇後的侍女們幾乎全被辭退。其中一人嫁到戌西州來,她的丈夫與我是故知。後來女子不幸喪夫,就來投靠我了。她說有一件關於皇弟的大事要告訴我。」
玉鶯講得故意吊人胃口。
「此、此話當真?」
長女慢吞吞地向後退。
「千真萬確,是去年才發生的事。那時皇弟恰巧才剛來到西都。」
「這事我怎麽是頭一次聽說?」
大海用懷疑的目光看著玉鶯。
「這是我初次提起此事。我覺得不可信,但決定先聽聽女子的說法,豈料這個前侍女忽然死於非命。是被運貨馬車給撞死的。」
玉鶯麵帶遺憾至極的表情張開雙臂,講話口氣與動作好像前侍女是被人封口了似的。
陸孫出了一身微溫的汗。
玉鶯這個男人,表麵上很會做人。
玉鶯這個男人,擅長登台演戲。
玉鶯這個男人,很會攻擊對方的弱點。
沒有明確根據,卻能讓這議事堂裏的所有人,對月君的身世產生疑問。能夠巧言哄騙眾人,誘導思考的方向。
「月君會傾聽我說的這些嗎?還是我應該保持沉默?月君究竟是知情,抑或不知情?」
清晰嘹亮的嗓音響徹議事堂。比手畫腳的豐富動作就像戲子登台,整件事分明荒唐無稽,卻自然而然地流入耳中。
「父親期望的是西都的繁榮昌盛。請問各位弟妹,乖巧地向皇族搖尾巴就能坐享榮華富貴嗎?如果要當走狗,為何不索性在十七年前滅亡算了?」
狗與戌同義,他借此舉戌字一族為例。
原先反對長兄意見的弟妹們,臉上閃過不安之色。看起來像是在猶豫,不知是否該安分地繼續支持皇弟。
陸孫心想:就是這樣才可怕。
玉鶯會闖下大禍。會在他自己意想不到的地方闖下大禍。
陸孫這下明白自己被叫來的理由了。這是在挑釁,意思是不怕被皇弟知道。所以,身分不上不下的陸孫才會被挑中。自己這個不屬於中央或西都,牆頭草一般的存在就這麽被挑中了。
玉鶯的「有膽量就去通風報信啊」與「說了諒你也不能怎樣」的聲音在陸孫腦中迴蕩。
「好了,該準備上台了。我們兄弟姊妹沒有齊聚一堂,祭祀就不能圓滿結束。你們也都去準備吧。」
玉鶯宣布各自解散,耗盡心神的弟妹們一臉困惑,離開房間。
最後剩下大海在走出議事堂前,看了玉鶯一眼。
「大哥……今天的祭祀——」
「今天我不會招惹是非,畢竟你們現在正心煩意亂嘛。」
不知道這值不值得高興。
隻是,陸孫無法從椅子上起身。他始終低垂著頭,不曾看向正麵——
在官府裏的一個房間——最寬敞的廳堂裏,陸孫及玉袁的眾子女齊聚一堂。包括玉鶯在內,共有八人圍著圓桌而坐。
就陸孫所知,玉袁共有十三名子女。其中一人是玉葉後,並聽說次女留在中央輔佐玉袁。
如此尚有十一人,但有三人未到。也許是要湊齊所有人有其難處,也有可能是同母兄弟就省點事不用來了。
陸孫將玉鶯兄弟姊妹們的長相與記憶做比對。
長男玉鶯左邊坐的是次男,右邊是三男。三男與玉葉後感情融洽,與皇弟應該也見過幾次麵。兩人偶爾都會來到官府。
長女與三女,分別坐在次男與三男的旁邊。西都式的座位順序是由身分地位較高者坐在遠離門口的位置,但長女比次男年長。可見這裏按的不是年齡大小,而是男女之別。
四男、四女與五女未到。另有三人的長相陸孫沒見過,想必就是沒數到的五男、六男與七男了。從順序來想,坐在玉鶯正麵的男子或許就是七男。
兄弟姊妹們背後各擺了一張椅子,讓各自的親信就座。隻有玉鶯背後是兩把椅子,一把讓玉鶯的親信來坐,另一把不知為何是陸孫坐著。
陸孫覺得自己完全來錯了地方,但既然玉鶯叫他來,陸孫隻能聽命同席。陸孫本來是要在廣場觀賞祭禮的。
「請問兄長有何要事?」
長女說話了。是個有點鷹勾鼻、年過四十的女性。
「之前不是先解釋過了?叫大家來是為了商議西都……不,是戌西州的將來大事。」
玉鶯說話時大動作地張開雙臂。相較於玉鶯人高馬大且體格健壯,長女體態纖細清瘦。畢竟各為不同母親所生,即使都是兄弟姊妹,相貌體型卻各有不同。
「大哥,我沒辦法聽從你的決定。」
三男說話聲調堅毅。皮膚與頭發都被太陽曬得變色,一看就是個標準的海上男兒。記得曾聽聞此人一手承擔海港事務,發言有時甚至比次男更有分量。
「怎麽了,大海?哥哥講話都不好好聽了?」
玉鶯規勸三男大海。但對方並非幼童,而是已經三十好幾的漢子。
「我已經猜到大哥要說什麽了,就是之前提過的那事吧?」
大海瞥了一眼陸孫。
「不用在意。在座所有人都可以聽到這件事。」
玉鶯難道想說陸孫是他這一派的嗎?抑或是這件事即使傳進皇弟耳裏也無妨?
大海將視線轉迴來。
「阿爹若是聽到要攻打砂歐,絕不可能默不作聲。即使大哥代理領主之職,這判斷下得也過分了。」
「我也和大海持相同意見。」
次男也說話了。是個虎背熊腰、膚色曬黑的男子。記得這位承擔的應該是陸運事務。
「大哥你所說的利益,不像軍費所需是明擺在眼前的。我是個商人,不樂意讓工人去服兵役,更何況萬一戰敗,敢問損失會有多慘重?」
其他兄弟姊妹也都同意次男所言。
相較之下,玉鶯穩如泰山。
「哎呀哎呀,看樣子你們事前都串通好了要來對抗我是吧?之前不是還有幾個人對這事感興趣嗎?」
「我從未讚成過此事。」
「我也是。」
長女與三女說了。三女容貌五官分明,身材豐滿。看起來還年輕,但應該已經三十五上下了。
兩位姊姊所言,讓五男以下的弟弟們一臉尷尬。
長女斜眼瞅著弟弟們的這種表情,繼續說道:
「一旦開戰,我鋪子裏的地毯不就沒人買了嗎?好不容易才把國內的販路大幅擴展到砂歐啊。」
接在長女之後,三女也有意見。
「我那邊也會釀不成葡萄酒的,反正一定是要跟農民征兵吧?我不會讓任何人把葡萄農家的人帶走的。好不容易才有人說我們的酒比異國產的更醇,中央的主顧也與日俱增啊。」
長女與三女橫眉豎目。兩人雖為巾幗,但都被賦予了職責。麵對玉袁的女兒唯利是圖的秉性,幾個男子理屈詞窮。
「兩位妹妹真是得理不饒人。」
玉鶯臉上浮現苦笑。
「怎麽能說我得理不饒人呢?我是西都紡織業的負責人,一旦開戰,高級品就乏人問津了,你認為有多少工匠要流落街頭?不能因為我的判斷,讓成千上百的工匠與他們的家人挨餓。不能保證他們今後十年間的工錢與安全,這事就沒什麽好談的。」
「真是貪婪啊。」
玉鶯神情顯得很為難,當下看起來像是說不過能言善道的妹妹。但他隨即改變表情,說:
「這麽聽起來,陸運、海運、紡織與釀酒業似乎都一帆風順啊。至少即使遇到蝗災,也還經營得下去。」
玉鶯一麵摩娑下巴,一麵看向保持沉默的三個弟弟。
「那麽冶鐵、陶瓷與畜牧呢?」
一名年紀與陸孫相仿,或是比他再小一點的男子怯怯地舉手了。此人個頭矮小,但全身肌肉發達。從座位順序來看應該是五男。
「……坦白講,很難撐下去。我聽爹說的在西都蓋了高爐,但一直沒賺頭。不可能有賺頭。」
「為什麽?你有在認真經營嗎?鐵器的話應該有需求吧?」
三女眯起一雙大眼睛看著弟弟。
「夠認真了!可是啊,沒你想的這麽容易。西都鄰近海港,所以是很容易進口鐵礦,問題在於沒燃料。火力要大到能熔鐵的話,用家畜糞便或麥稈都不夠。木柴或木炭又太貴了,更何況市麵上滿是貿易品,客人都隻買品質更好的異國貨。即使接到了生意,也都得削價跟便宜貨競爭才賣得出去。」
「那你就做些商品價值更高的東西啊。」
三女一副拿他沒轍的表情。
「有在做了!但你知不知道那得先要有多少本錢?阿姊你在西都產的葡萄酒開始有販路之前,明明也跟阿爹開過口!」
「好吧,是沒錯——」
三女神情顯得尷尬。
「我也有話要說。」
這次換成看起來話不多、二十五歲上下的男子舉手。如果是依年齡順序發言,便是六男了。
陸孫隻能當個擺飾,旁觀這家兄弟姊妹的談話。
「陶瓷器也得有燃料才做得起來。西都日漸繁榮是好事,但同時物價也在上漲。尤其是人口一多,數量有限的燃料價格更是飛漲。這是沒法解決的問題。」
六男不像五男,講話口氣比較冷靜,但說的幾乎是同一件事。
「那麽,最後換我了。」
七男開口說道。此人麵如童子,但在臉頰與耳朵上可看見清晰的傷疤。
「誰要反對開戰就去反對,我無所謂。但是我那兒批售的羊毛,價錢要比現在漲三成。」
「為、為什麽啊!」
聽到七男的發言,做紡織生意的長女火氣來了。
「我那兒的羊毛價格從來沒漲過。我想大概是娘跟外公與阿爹之間做了各種協議,請他們算自家人便宜一點。但是到了我這一代,我希望能用公道價做生意。坦白講,三成都算是良心價了。阿哥他們不也說了?西都的物價正隨著城邑發展而上漲。既然這樣,作為紡織原料的羊毛也該漲價吧。」
對於七男的意見,五男與六男點頭同意。
「一下子漲三成太蠻橫了,就不能循序漸進慢慢來嗎?」
「都要餓死了,還搞什麽循序漸進!」
七男嗓門大了起來,兇巴巴地瞪著長女。
「蝗災嚇跑了家畜,帳篷又被啃得破破爛爛。就算想買糧食人家也不肯賣,這狀況你懂吧?沒逃走的家畜已經有一成準備變賣了。至今阿姊你殺價購買的那些羊毛我都不計較了。但是,現在賣掉剩下的羊毛或自製的酥(奶油)已經不夠買糧了。順便告訴你,冶鐵與陶瓷等需要作為燃料的家畜糞便,也是我那兒廉價批售的。今年冬天可能會很冷,我沒有餘力賣燃料,光是搜購食糧就讓我焦頭爛額了。你們隻會說都是自家人所以算便宜一點,但要是賠上我們自己的性命就太不值得了!」
在場兄弟姊妹當中就屬七男最小,但陸孫已經看出此人也是最好戰的一個。長女臉孔僵硬抽搐。
七男似乎還有話想講,他看著玉鶯。
「大哥,所以請你今年把那個拿出來。」
「那個嗎?」
「對,我就當著在座的麵明說了,可以吧?」
七男環顧圓桌一圈。一瞬間,陸孫感覺他似乎與自己對上了眼。
「隻要羊毛漲價再加上石炭,我那兒就能度過難關。我會設法度過。」
聽見七男此言,陸孫勉強裝作毫無反應。他驚愕到心髒重跳了一下,但硬是擺出了「什麽東西?」的表情,但願能騙過眾人。
「你說燃石嗎?我那邊也需要。」
「我也是,我也是。」
六男與五男接連著說。
石炭、燃石。顧名思義,就是能點火燃燒的石頭。這種石頭在中央無人開采也沒多大用途,被當成不值錢的東西,但在戌西州就不同了。哪一年有寒流來襲,民眾常常燒石炭取暖。這對當地居民來說是不可或缺之物。
陸孫看出這家兄弟姊妹們的關係了。事業有成的兄姊追求安定,不願開戰。但底下幾個弟弟遭逢蝗災,使得原本維持收支平衡的生意開始虧損,無計可施。玉鶯就是抓住了這個弱點。
「隻要打下砂歐,鄰近的礦山就會到手。如此便能從海港輸出石炭,也可減輕輸送物資到內陸的負擔。冶鐵與陶瓷業都能擴大規模,而且從此再也不會有人凍死。從長遠的觀點來看,必然有利可圖。」
玉鶯說話聲清晰嘹亮,像在朗誦台詞。
大海從座位上站了起來。
「大哥的意見豈止是紙上空談,根本是畫餅充饑。你怎麽會以為砂歐唾手可得?怎麽能斷定他們國內有石炭礦山?砂歐是中立之邦,茘國無故侵犯,其他外邦不會坐視不管。屆時不隻是阿爹,皇上也將震怒。就算葉妹妹如何受寵,或是外甥將成為東宮都無濟於事!難道不隻是戌,你連自家也要搞到滅族嗎!」
陸孫的心髒再次激烈地跳動。
「戌字一族的事是迫不得已。」
看到玉鶯悲痛地垂首,弟妹們一陣嘩然。
陸孫深吸一口氣,安撫自己激烈的心跳。
他看看眾人,發現兄弟姊妹當中分成了兩種神情。年長者麵有不安,年少者則似乎感到困惑。陸孫看出五男以下的弟弟,對十七年前那事並未聽說得太詳細。
「戌字一族已經被『女皇』盯上了。放著她們不管,禍事難保不會殃及西都。腐爛的果子必須扔掉,否則整箱都要爛掉。那是迫不得已。」
玉鶯不提為什麽被盯上。
次男唿出了一大口氣。
「你們倆都冷靜下來。」
次男從座位上起身,岔入玉鶯與大海之間。
「冷靜點,大海。就連我也聽得出來,大哥為了西都的繁榮用心良苦。蝗災已經搞得大家心浮氣躁,連你這個該做為表率的都大動肝火怎麽行呢?」
「可是,二哥……」
「當然,我也反對玉鶯大哥的意見。燃料確實是重要的問題,但並非當務之急。現在首要該考量的,應該是天災的善後處理才對。接下來可能會有一段難熬的日子,但阿爹不是教過我們兄弟姊妹必須互相扶持嗎?大哥也是,就不能稍微放寬心,等東宮長大成人嗎?」
次男的這番發言,讓玉鶯忍俊不住。
「嗬嗬,哈哈哈!弟弟啊,你這是要我等多少年啊?你敢保證我們的外甥一定能平安登基嗎?」
「鶯哥哥,您這話逾越了吧!」
三女拍桌說道。玉鶯頓時怒目相對,說:
「叫我玉鶯!」
這是玉鶯第一次發脾氣。
這聲怒罵讓三女大吃一驚,睜大眼睛露出「糟了」的表情。看來她發現自己說錯話了。
「……請玉鶯哥哥原諒。」
「沒事,妹妹明白就好。」
玉鶯即刻變迴笑容。
其他兄弟姊妹重新看看玉鶯。
看在陸孫的眼裏,直到剛才兄弟姊妹們似乎都還能無所忌憚地發表意見,不分長幼。但是,從玉鶯此時的口氣與其他兄弟姊妹的反應來看,雙方之間像是有著巨大的隔閡。
玉袁共有十三名子女,但僅僅隻有玉鶯與玉葉後的名字有「玉」字。
身為這十三人的父親,玉袁打從一開始就隻看中玉鶯一人作為傳人。因此兄弟姊妹之間最為強勢之人,早已確定是玉鶯這個繼承人。玉鶯的弟妹們剛才之所以能對他出言頂撞,終究隻是因為玉鶯允許。
玉鶯一動怒,似乎讓玉鶯的弟妹們重新理解了狀況。
他們能夠像這樣共商大事,不過是因為玉鶯允許罷了。他們全是玉鶯主演的舞台找來的配角。
因此,跑龍套的無名侍從們都得不到半句台詞。陸孫同樣也隻是個跑龍套的。
議事堂的氣氛變得十分凝重陰鬱。次男困惑地坐迴椅子上。
陸孫猜想平常他們議事的氣氛應該沒這麽火爆,但畢竟蝗災已經讓眾人苦撐了將近三個月。玉袁的子女們應該不至於淪落到要挨餓,隻是肩上扛著重責大任,對心裏造成的負擔也就特別大。
「我說的都不是胡亂猜疑,是千真萬確的事。」
玉鶯出聲說道。
「你們可知當今聖上的後宮,已有多少皇子早夭?」
「……」
弟妹們都沒說話,隻是麵麵相覷。
「不知道是吧?那就來問問中央出身的人吧。陸孫,目前已有幾位皇子夭折?」
陸孫在這時受到眾人矚目,自以為是跑龍套的陸孫得到了名字。被這家兄弟姊妹們盯著瞧讓陸孫十分尷尬,但不迴答也不行。
「東宮時代夭折一人,登基為帝後又有三人夭折。」
「大家都聽見了。現今東宮年方幾何?娃兒沒長到七歲,能不能健康長大都還不能放心。」
皇族的孩子能受到比平民更好的照顧。即使如此嬰兒還是容易早夭,就連長大了的小孩也經常在時疫流行時溘然離世。
「我們的妹妹葉生了東宮與公主。但也另有妃嬪生下與東宮歲數相仿的孩子。即使已經立為東宮,難道就能安心了嗎?」
玉鶯故意提及另一位嬪妃,以暗示除了病死之外,還有遇刺的可能。
「……所以大哥的意思是梨花妃想要東宮的命?」
大海如此詢問,但玉鶯搖搖頭。
「哈哈哈,那兒不就有一位比梨花妃更可怕的大人嗎?」
玉鶯大大揚起右手,指向窗戶。
正在舉行祭祀的廣場就在那一邊。
「大哥說的這是什麽話!」
次男往桌子一拍站了起來。
「玉鶯阿哥,這話我們就實在不敢苟同了。」
長女與三女也在搖頭。其他兄弟姊妹同樣神情尷尬,看著自己帶來的侍從。陸孫原本隻顧著看這些兄弟姊妹,但侍從們聽了玉鶯所言也都驚惶萬狀。
「為什麽?皇子一個個無法長大的理由也不難猜測吧。難道不是因為皇上比起後宮的幾個年幼皇子,更溺愛月君這個同母弟弟嗎?」
玉家兄弟姊妹頓時鬧嚷起來。
「!」
「這怎麽可能……不,可是……」
「溺愛月君?」
有人驚訝,也有人理解。
陸孫猶豫著不知該作何反應。
月君長年以來以體弱多病為由,極少在眾人麵前現身。皇族沒有其他親眷,加上月君又是皇帝的同母弟弟,陸孫是聽說過當今聖上寵溺月君。月君未得到一官半職,向來也被認為是當今聖上護弟心切。
然而實際上現身的卻是一位容貌確實如天仙般柔美,但同時也文武雙全的青年才俊。而眾人之所以心中驚惶,除了月君並非不值一提的小小皇弟之外,尚有一個原因。月君過去曾以壬氏之名,假扮宦官擔任後宮總管。不隻如此,他還選在興兵肅清子字一族的時機登上政壇。
月君由於容貌出眾,在宦官時期不隻受到女性青睞,想必也有眾多男子獻殷勤。宦官壬氏的真實身分揭曉造成了極大衝擊,陸孫看過無數官員為了此事驚惶無措,搞到鬧隱居、上吊甚至是切腹。
皇上被問到為何讓皇族假扮宦官時,答覆是:「為了擠出毒膿。」事實上治理子北州的子字一族圖謀反叛而遭到族滅一事,也的確記憶猶新。
「說、說什麽溺愛……」
三女不知為何羞紅了臉。她好像理解成了另一種意思,但沒人糾正她。因為也的確有此一說。
「你們沒聽說過嗎?懷疑月君是否真為先帝之子?」
「那隻是流言蜚語吧,阿爹也說月君相貌與年輕時的先帝神似。不然你說誰才是親生父親?」
次男傻眼地說。
然而,玉鶯麵不改色。
「當年皇太後尚為皇後,能接近她的男子有限。不是先帝就是自家人了。」
玉鶯得意風生的笑容,看在西都百姓眼裏大概像個英雄好漢吧,說出的內容卻邪惡至極。
「例如當今聖上。」
「……你是說,月君是皇上的兒子?」
五男臉色大變。不隻是這個弟弟,侍從們也都一陣騷然。
戌西州由於多為遊牧民,親屬之間的婚姻是無可避免。但親子之間的近親婚姻仍被視為禁忌。
「這並非什麽不可能的事。先帝隻愛狎玩幼童,皇太後當時又還年輕。從年齡差距而論,比起先帝與皇太後,皇太後與當今聖上不是比較接近嗎?皇族的近親婚向來已成慣例,過去還有皇帝與侄甥或異母姊妹之間生下孩子的紀錄。」
「簡直荒唐透頂!再怎麽想也太離譜了!」
大海大聲說道。對長兄的敬意已經蕩然無存。
「但是說得通吧。皇弟若是皇上之子,就可以解釋他為何與先帝神似,並受到皇上溺愛。而後宮之所以長久以來養不大皇子,如果說是為了將皇位讓給最屬意的嫡子就不奇怪了。」
「難道阿哥的意思是,皇上根本無意讓其他皇子長大成人?現今的東宮與其他皇子也注定要死?根據……說這話可有根據?」
長女逼問玉鶯。長女的侍從滿臉困惑地勸阻主人。
「是呀,請拿出根據來。要是被人知道阿哥僅憑個人臆測就如此妄言,我們可是會落得跟戌字……不,是跟子字一族同樣的下場啊!」
「根據是吧?那就告訴你們一件事吧。」
玉鶯對眾人驚慌的模樣無動於衷,慢條斯理地換蹺另一條腿。
「當年皇弟出生時,侍奉皇後的侍女們幾乎全被辭退。其中一人嫁到戌西州來,她的丈夫與我是故知。後來女子不幸喪夫,就來投靠我了。她說有一件關於皇弟的大事要告訴我。」
玉鶯講得故意吊人胃口。
「此、此話當真?」
長女慢吞吞地向後退。
「千真萬確,是去年才發生的事。那時皇弟恰巧才剛來到西都。」
「這事我怎麽是頭一次聽說?」
大海用懷疑的目光看著玉鶯。
「這是我初次提起此事。我覺得不可信,但決定先聽聽女子的說法,豈料這個前侍女忽然死於非命。是被運貨馬車給撞死的。」
玉鶯麵帶遺憾至極的表情張開雙臂,講話口氣與動作好像前侍女是被人封口了似的。
陸孫出了一身微溫的汗。
玉鶯這個男人,表麵上很會做人。
玉鶯這個男人,擅長登台演戲。
玉鶯這個男人,很會攻擊對方的弱點。
沒有明確根據,卻能讓這議事堂裏的所有人,對月君的身世產生疑問。能夠巧言哄騙眾人,誘導思考的方向。
「月君會傾聽我說的這些嗎?還是我應該保持沉默?月君究竟是知情,抑或不知情?」
清晰嘹亮的嗓音響徹議事堂。比手畫腳的豐富動作就像戲子登台,整件事分明荒唐無稽,卻自然而然地流入耳中。
「父親期望的是西都的繁榮昌盛。請問各位弟妹,乖巧地向皇族搖尾巴就能坐享榮華富貴嗎?如果要當走狗,為何不索性在十七年前滅亡算了?」
狗與戌同義,他借此舉戌字一族為例。
原先反對長兄意見的弟妹們,臉上閃過不安之色。看起來像是在猶豫,不知是否該安分地繼續支持皇弟。
陸孫心想:就是這樣才可怕。
玉鶯會闖下大禍。會在他自己意想不到的地方闖下大禍。
陸孫這下明白自己被叫來的理由了。這是在挑釁,意思是不怕被皇弟知道。所以,身分不上不下的陸孫才會被挑中。自己這個不屬於中央或西都,牆頭草一般的存在就這麽被挑中了。
玉鶯的「有膽量就去通風報信啊」與「說了諒你也不能怎樣」的聲音在陸孫腦中迴蕩。
「好了,該準備上台了。我們兄弟姊妹沒有齊聚一堂,祭祀就不能圓滿結束。你們也都去準備吧。」
玉鶯宣布各自解散,耗盡心神的弟妹們一臉困惑,離開房間。
最後剩下大海在走出議事堂前,看了玉鶯一眼。
「大哥……今天的祭祀——」
「今天我不會招惹是非,畢竟你們現在正心煩意亂嘛。」
不知道這值不值得高興。
隻是,陸孫無法從椅子上起身。他始終低垂著頭,不曾看向正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