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吳地的九品中正(二)
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 作者:韓小春偷帶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646章 吳地的九品中正(二)
西吳滅亡後,陸宏家三千戶被遷往泰山郡,如果他這一脈能在北地站穩腳跟,吳郡陸便會多一個分支——泰山陸。
事實上,安南將軍陸抗的封邑也被改到了奉高縣,即奉高縣侯。
天子的意思很明顯,是想讓陸氏慢慢融入北方,與吳郡陸氏區別開來,同時降低降而複叛的風險。
簡單來說,就是拆家。
曆史上不乏諸如此類的案例,南北朝乃至隋唐異常活躍的河東薛氏,便是蜀漢滅亡後被舉族遷往河東的“蜀薛”。
將陸氏遷於泰山是有考慮的。
泰山當地的最大士族乃是泰山羊氏,羊氏與夏侯獻的關係不必多說,看在他的麵子上羊氏不敢公然排擠陸氏。
另外羊祜曾在荊州與陸抗共事過,彼此算是有些交情,而且羊祜此人心胸寬廣,不似某些北地大族目中無人。
作為未來的羊氏族長,他應該會與陸氏和睦相處。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陸抗尚公主。
南陽公主是當今天子的長女,而她的生母正是羊徽瑜。
對吳地士族的優待,自然是為了吸引吳人前來投靠,降低吳人的抵抗情緒。
但有些矛盾自兩漢以來就根深蒂固,不是一時就能解決的。
....
泰山郡,梁甫。
“阿父,郡裏的評品結果出來了。”
陸容今年十八歲,乃原吳地衡陽太守陸宏少子,東吳名臣陸績之孫。
“如何?”陸宏跪坐在火爐旁的蒲團上,從手邊的小案上拿起熱氣騰騰的茶碗喝了一口。
“嘶~~這兗州太冷了。”他又拉緊裘袍領口,唿出一口白氣。
“是啊。”陸容看了一眼窗外的皚皚白雪,歎道:“在江東雖也能見到雪,但多半是積不住的。今日去太守府的路上,那雪都這麽厚!”
說著,他伸手比劃了一下。
陸宏發現二人的話題跑偏了,清了清嗓子,帶迴正題:“說說評品的事吧。”
陸容拱手道:“中中品,也就是五品。”
“哦。”陸宏初來北地,對九品中正隻有初步的了解。
隻見他一旁的書架上挑了挑,拿出一卷竹簡,展開觀看。
“嗯...五品對應的是....九品官??”
陸宏的胡子一顫,有些難以置信:“我吳郡陸氏乃江東名族,不說上上一品了,起碼得在上中、上下才是。”
陸容苦笑著,迴想起今日的評品現場。
泰山太守是範陽盧氏的盧珽,父親盧毓乃當朝司空,兄長盧欽為度支令。
雖說盧珽確有名士風範,言談舉止都很得體,並未有出言譏諷。
但陸容總能在對方眼中看出那種藐視的意味,仿佛江東士族根本就不是士族,隻是一群暴發戶。
不過他對此現狀倒接受得很快,他笑了笑說道:
“阿父不必如此,五品至少還有官做,既來之則安之,既然迴不去江東,就努力接受這一切吧。”
陸宏欣賞兒子的豁達,但作為一家之主卻不得不為族人的未來考慮。
按魏國這個評法,自己這一脈八成淪為了小姓,日後即便魏國征服了江東,現存吳郡陸氏的主脈(陸胤、陸凱)恐怕也強不到哪去。
自漢以來,鄙視鏈就天然存在,南人就幾乎處於鄙視鏈最低端。
不僅在生活文化,更是體現在政治上。
江東士族想要獲得更高政治地位,或許隻有割據江東才能實現。
陸宏感慨一句:“當今天子有意優待陸氏,為父確實十分感激。但有些矛盾根深蒂固,他隻怕心有餘而力不足。”
“或許朝廷會想辦法來緩和?”陸容年少聰慧,若是留在吳地,應當會有不錯的仕途。
“嗬嗬。”陸宏輕笑搖頭:“朝廷若是安在建業,北地大族或許才會稍稍做出一些妥協。”
“但這顯然是無稽之談。”
............
洛陽太子宮位於皇城以東的萬春門外,亦稱東宮。
巳時一刻,一駕華貴的馬車於東宮大門前緩緩停下。
身穿黑色裘袍的女子在侍從的攙扶下走下馬車,她雖然裹得嚴嚴實實的,珠光寶氣的發飾卻彰顯著她的尊貴。
東宮右衛率石越正好巡視至此,不等守衛上前詢問,便直接走上前拜禮。
“卑職見過長公主。”
石越是青州刺史石苞長子,此前見過幾次長公主。
“殿下可在?”
“太子殿下應當在與山少師一起研讀經典吧.....長公主可先入宮,卑職幫您去問問。”
“有勞。”
石越很快引著夏侯芸進了東宮,路上正巧遇到太子庶子張華。
張華正在跟東宮屬吏吩咐些什麽,餘光掃見長公主的身影,快速結束了話題讓小吏離去,隨後目光看向她。
“阿兄。”
夏侯芸快步走了過去。
張華拱手拜禮:“太子庶子張華,拜見殿下。”
“阿兄太生分啦。”夏侯芸微微一笑,問道:“我大兄還在忙著呢?”
“是。”張華看了看日頭,沉吟道:“這會兒應當在跟陳少傅習武。”
太子最近的作息十分規律,早睡早起,每日不僅要學習經史、禮儀,還要研讀兵書、打磨武藝。
目前東宮體係初步確立“東宮三少”製度,即太子少師山濤掌教文事、太子少傅陳騫掌教武事、太子少保鄭小同負責太子的安全護衛。
同時整個東宮的班底也已搭建完成。
太子詹事由阮籍擔任,總領東宮日常行政事務,乃東宮總管,兼管財務、後勤。
太子庶子由張華擔任,負責侍從太子、起草文書、輔助禮儀及勸諫,相當於東宮的中書監。
太子洗馬和太子舍人一掌出行禮儀,一掌宿衛,分別由秦秀和張倫擔任。
而掌管太子親兵,負責貼身護衛的東宮左右衛率則是由鄧忠和石越擔任。
張華將夏侯芸引到客堂,“殿下在此稍候,在下還有些公務要處理。”
“嗯。”夏侯芸點點頭,“阿兄快去忙吧,我這裏等大兄便是。”
張華離去後,她起身在堂內四處瞧瞧,這裏的陳設樸素得有些過頭,每次她都來都建議阿兄如何如何布置。
她總覺得大兄的東宮甚至有點寒酸,不像是一國儲君該有的樣子,但大兄卻說天下未定,百姓疾苦,有些錢該省就省。
“芸妹。”
忽然,堂外傳來太子夏侯淼的聲音。
隻見他麵帶微笑地大步走來。
“大兄。”夏侯芸亦笑臉相迎。
“怎麽,又無聊了?”夏侯淼走到桌案前坐下,芸妹也跟著入座。
“可不是嘛。”夏侯芸說道,“以前我們一大家子都住在一起,現在卻見不著幾麵。”
“阿父登基前,我還能跟著夫君住在荊州,而現在他督鎮桂陽,我就隻能住在冷清的公主府裏,好無聊的。”
“所以,你這次來是為了陸駙馬的事吧?”太子一語道破她的來意。
西吳滅亡後,陸宏家三千戶被遷往泰山郡,如果他這一脈能在北地站穩腳跟,吳郡陸便會多一個分支——泰山陸。
事實上,安南將軍陸抗的封邑也被改到了奉高縣,即奉高縣侯。
天子的意思很明顯,是想讓陸氏慢慢融入北方,與吳郡陸氏區別開來,同時降低降而複叛的風險。
簡單來說,就是拆家。
曆史上不乏諸如此類的案例,南北朝乃至隋唐異常活躍的河東薛氏,便是蜀漢滅亡後被舉族遷往河東的“蜀薛”。
將陸氏遷於泰山是有考慮的。
泰山當地的最大士族乃是泰山羊氏,羊氏與夏侯獻的關係不必多說,看在他的麵子上羊氏不敢公然排擠陸氏。
另外羊祜曾在荊州與陸抗共事過,彼此算是有些交情,而且羊祜此人心胸寬廣,不似某些北地大族目中無人。
作為未來的羊氏族長,他應該會與陸氏和睦相處。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陸抗尚公主。
南陽公主是當今天子的長女,而她的生母正是羊徽瑜。
對吳地士族的優待,自然是為了吸引吳人前來投靠,降低吳人的抵抗情緒。
但有些矛盾自兩漢以來就根深蒂固,不是一時就能解決的。
....
泰山郡,梁甫。
“阿父,郡裏的評品結果出來了。”
陸容今年十八歲,乃原吳地衡陽太守陸宏少子,東吳名臣陸績之孫。
“如何?”陸宏跪坐在火爐旁的蒲團上,從手邊的小案上拿起熱氣騰騰的茶碗喝了一口。
“嘶~~這兗州太冷了。”他又拉緊裘袍領口,唿出一口白氣。
“是啊。”陸容看了一眼窗外的皚皚白雪,歎道:“在江東雖也能見到雪,但多半是積不住的。今日去太守府的路上,那雪都這麽厚!”
說著,他伸手比劃了一下。
陸宏發現二人的話題跑偏了,清了清嗓子,帶迴正題:“說說評品的事吧。”
陸容拱手道:“中中品,也就是五品。”
“哦。”陸宏初來北地,對九品中正隻有初步的了解。
隻見他一旁的書架上挑了挑,拿出一卷竹簡,展開觀看。
“嗯...五品對應的是....九品官??”
陸宏的胡子一顫,有些難以置信:“我吳郡陸氏乃江東名族,不說上上一品了,起碼得在上中、上下才是。”
陸容苦笑著,迴想起今日的評品現場。
泰山太守是範陽盧氏的盧珽,父親盧毓乃當朝司空,兄長盧欽為度支令。
雖說盧珽確有名士風範,言談舉止都很得體,並未有出言譏諷。
但陸容總能在對方眼中看出那種藐視的意味,仿佛江東士族根本就不是士族,隻是一群暴發戶。
不過他對此現狀倒接受得很快,他笑了笑說道:
“阿父不必如此,五品至少還有官做,既來之則安之,既然迴不去江東,就努力接受這一切吧。”
陸宏欣賞兒子的豁達,但作為一家之主卻不得不為族人的未來考慮。
按魏國這個評法,自己這一脈八成淪為了小姓,日後即便魏國征服了江東,現存吳郡陸氏的主脈(陸胤、陸凱)恐怕也強不到哪去。
自漢以來,鄙視鏈就天然存在,南人就幾乎處於鄙視鏈最低端。
不僅在生活文化,更是體現在政治上。
江東士族想要獲得更高政治地位,或許隻有割據江東才能實現。
陸宏感慨一句:“當今天子有意優待陸氏,為父確實十分感激。但有些矛盾根深蒂固,他隻怕心有餘而力不足。”
“或許朝廷會想辦法來緩和?”陸容年少聰慧,若是留在吳地,應當會有不錯的仕途。
“嗬嗬。”陸宏輕笑搖頭:“朝廷若是安在建業,北地大族或許才會稍稍做出一些妥協。”
“但這顯然是無稽之談。”
............
洛陽太子宮位於皇城以東的萬春門外,亦稱東宮。
巳時一刻,一駕華貴的馬車於東宮大門前緩緩停下。
身穿黑色裘袍的女子在侍從的攙扶下走下馬車,她雖然裹得嚴嚴實實的,珠光寶氣的發飾卻彰顯著她的尊貴。
東宮右衛率石越正好巡視至此,不等守衛上前詢問,便直接走上前拜禮。
“卑職見過長公主。”
石越是青州刺史石苞長子,此前見過幾次長公主。
“殿下可在?”
“太子殿下應當在與山少師一起研讀經典吧.....長公主可先入宮,卑職幫您去問問。”
“有勞。”
石越很快引著夏侯芸進了東宮,路上正巧遇到太子庶子張華。
張華正在跟東宮屬吏吩咐些什麽,餘光掃見長公主的身影,快速結束了話題讓小吏離去,隨後目光看向她。
“阿兄。”
夏侯芸快步走了過去。
張華拱手拜禮:“太子庶子張華,拜見殿下。”
“阿兄太生分啦。”夏侯芸微微一笑,問道:“我大兄還在忙著呢?”
“是。”張華看了看日頭,沉吟道:“這會兒應當在跟陳少傅習武。”
太子最近的作息十分規律,早睡早起,每日不僅要學習經史、禮儀,還要研讀兵書、打磨武藝。
目前東宮體係初步確立“東宮三少”製度,即太子少師山濤掌教文事、太子少傅陳騫掌教武事、太子少保鄭小同負責太子的安全護衛。
同時整個東宮的班底也已搭建完成。
太子詹事由阮籍擔任,總領東宮日常行政事務,乃東宮總管,兼管財務、後勤。
太子庶子由張華擔任,負責侍從太子、起草文書、輔助禮儀及勸諫,相當於東宮的中書監。
太子洗馬和太子舍人一掌出行禮儀,一掌宿衛,分別由秦秀和張倫擔任。
而掌管太子親兵,負責貼身護衛的東宮左右衛率則是由鄧忠和石越擔任。
張華將夏侯芸引到客堂,“殿下在此稍候,在下還有些公務要處理。”
“嗯。”夏侯芸點點頭,“阿兄快去忙吧,我這裏等大兄便是。”
張華離去後,她起身在堂內四處瞧瞧,這裏的陳設樸素得有些過頭,每次她都來都建議阿兄如何如何布置。
她總覺得大兄的東宮甚至有點寒酸,不像是一國儲君該有的樣子,但大兄卻說天下未定,百姓疾苦,有些錢該省就省。
“芸妹。”
忽然,堂外傳來太子夏侯淼的聲音。
隻見他麵帶微笑地大步走來。
“大兄。”夏侯芸亦笑臉相迎。
“怎麽,又無聊了?”夏侯淼走到桌案前坐下,芸妹也跟著入座。
“可不是嘛。”夏侯芸說道,“以前我們一大家子都住在一起,現在卻見不著幾麵。”
“阿父登基前,我還能跟著夫君住在荊州,而現在他督鎮桂陽,我就隻能住在冷清的公主府裏,好無聊的。”
“所以,你這次來是為了陸駙馬的事吧?”太子一語道破她的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