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軍進展神速,等到蘇州城內的朱勄得到吳江失守的消息之後,太平軍的先鋒已經出現在城外。
雖然隻有寥寥百十騎,但還是嚇得城內風聲鶴唳!
這時候,逃命最重要!
最先得知消息的朱勄誰也顧不上,帶著三百親信便逃出了城。
行至半途,有輕信疑惑不解:“朱提舉,咱們去往何處?為何不留在蘇州?”
朱勄破口大罵:“蠢貨,蘇州易攻難守,留在那裏等死嗎?咱們去江寧府!”
江寧是東南大城,去那裏確實是一個較好的選擇。
由於事發突然,誰也沒想到太平軍一夜就奪了秀州。
就是這個時間差,讓朱勄來不及轉移家產,隻能匆匆出逃。
可惡,可恨!這些賊子根本不讓人消停!
從杭州逃到蘇州,朱勄雖然未與太平軍接觸過,但王稟、譚稹哪一個不是能征善戰之輩?
麵對方臘,這些宿將都未能取勝,憑什麽缺兵少將的蘇州能夠獲勝?
朱勄認為蘇州陷落是早晚的事情,隻不過沒想到太平軍進展神速!
現在連吳江也丟了!
朱氏在蘇州頗有家資,想要盡數轉移需要不少的時間。
朱勄出城半個時辰之後,朱父才帶著大車近百輛試圖出城。
然而,此時城外俱是太平軍,這時候出城無異於自投羅網!
無奈之下,朱父朱衝隻能打道迴府,等待戰事結束。
蘇州知州曹元與杭州知州趙霆立在城頭,相顧無言。
不遠處,一杆血紅色的太平軍旗幟正在迎風招展。
擎旗的軍士身高臂長,一身甲胄分外耀眼。
在高大的旗幟之下,是一排排整齊的步軍方陣。
與城頭良莠不齊的廂軍相比,城外的太平軍顯然訓練有素。
萬餘兵馬行進間迸發出無言的殺氣,一隊隊軍士在各級軍將的統領下已然擺好了攻擊的陣勢。
近千名輔兵驅趕著牛馬,將一輛輛投石車推上了附近的土坡。
雖有漕工做內應,可方臘還是為攻城做好了充足的準備,這樣一來,即便事情有變,太平軍也可以從容攻城!
徐徐前進的紅色旗幟給官軍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就是這太平軍殺得譚稹譚相公丟盔卸甲,殺得威武軍全軍覆沒!
現在,這幫殺才又到了蘇州。
一時間,城頭的官軍瞧著太平軍紅色的旗幟,驚懼不已。
“是方臘!我看到方臘的大纛了!”
“怎麽辦?聽說太平軍一夜破了秀州城,這方臘一手雷霆妖術使得出神入化,咱這蘇州城能守住嗎?”
……
若非蘇州大小官軍都在城頭彈壓監督,說不定早有軍卒開門乞活了。
蘇州知州曹元歎了口氣,對趙霆說道:“趙兄,賊軍已經兵臨城下,可有破敵方略?”
趙霆同樣心事重重,從杭州躲到蘇州,本以為可以堅持到大軍來援。
誰曾想,童貫沒到,方臘卻到了!
“能否使計拖延一番?據說大軍先鋒已至宿州,隻要拖到大軍來援,方臘必敗!”
曹元眼前一亮,隻要不用真刀真槍的拚殺,什麽都好說!
“不如假意出錢贖買平安?”
趙霆微微頜首,“可!”
於是,曹元將心腹用吊籃縋下城頭,意圖與方臘建立聯絡。
“什麽?蘇州知州想要出錢買平安?”
方臘聞聽之後隻覺得滑天下之大稽!
這樣的朝廷,這樣的官員留下還有什麽意義?
“那好,你告訴曹元,我要金銀各一百萬兩,拿不出,我便親自去拿!”
此時,市麵上雖然流行銅幣,但富家大族多囤積金銀以求保值。
隻是,數量如此之大,使者覺得難以交代:“方公,可否寬限一些,這一百萬兩城裏實在是湊不出!”
方臘冷冷一笑:“我聽說朱勄的製造局早搬了過來,讓他想辦法!”
“朱勄朱提舉早已經出城了,沒有他的命令,造作局的庫房誰也不敢妄動”
方臘皺起眉頭,“那是你們的事情,我隻給你們半個時辰的時間考慮,半個時辰之後若沒有答複,我可就要攻城了!”
使者不敢耽擱,急忙飛奔迴稟。
“什麽?方臘討要金銀各一百萬兩?”
要知道,大宋重臣富弼與遼國訂立盟約時候,也不過是每年納歲幣三十萬匹絹和二十萬兩白銀。
如今,方臘竟然獅子大開口,索要一百萬兩!
即便曹元是始作俑者,也不由得勃然大怒,“此獠可恨!”
趙霆幹咳一聲,“曹兄,莫忘了,這是緩兵之計!”
曹元深吸幾口氣,終於緩和了幾分情緒,“可方臘叫囂半個時辰就要答複,我曹元就算會點石成金之術,隻怕也變不出這麽多錢財!”
“此事易耳!半個時辰之後不妨暫且應下,隻是以錢財籌集不易為由,每日隻交割一部分,這樣的話,便可以名正言順地拖延時間了”
曹元仔細一琢磨,確實是這個道理,“隻是,錢財該從何處湊出?”
趙霆可不願做這個惡人。
蘇州是文人之地,這裏的進士遍布朝廷,如果讓他們知道趙霆搜刮錢財,隻怕免不了口誅筆伐!
“趙某客居蘇州,實在不知何處有錢財!”
曹元心中暗罵,本想讓趙霆出頭,誰曾想,這廝事到臨頭竟然做起了縮頭烏龜!
無可奈何之下,曹元隻能說道:“也罷,隻能召集城內大戶商議一番了!”
太平軍對待士紳大戶之兇惡,蘇州鄉紳早有耳聞。
聽到曹元以錢財拖延時日的計策之後,士紳們雖然不願,卻還是認繳出五萬兩銀子、一萬兩金子!
半個時辰之後,第一批金銀從城頭縋下。
方臘驗收之後很是不耐:“告訴曹元,數量太少,明日我要看到雙倍!”
雙倍,那就是十萬兩銀子,兩萬兩金子!
這麽大一筆錢,即便士紳願意認繳,可後一日該怎麽辦?
萬一方臘還不滿足呢?
曹元愁的睡不著覺,一旦錢糧不足,太平軍強行攻城,那可就前功盡棄了!
幸好,天色漸晚,今夜太平軍得了錢財,應該不會攻城了!
誰曾想,方臘根本沒打算遵守規矩!
雖然隻有寥寥百十騎,但還是嚇得城內風聲鶴唳!
這時候,逃命最重要!
最先得知消息的朱勄誰也顧不上,帶著三百親信便逃出了城。
行至半途,有輕信疑惑不解:“朱提舉,咱們去往何處?為何不留在蘇州?”
朱勄破口大罵:“蠢貨,蘇州易攻難守,留在那裏等死嗎?咱們去江寧府!”
江寧是東南大城,去那裏確實是一個較好的選擇。
由於事發突然,誰也沒想到太平軍一夜就奪了秀州。
就是這個時間差,讓朱勄來不及轉移家產,隻能匆匆出逃。
可惡,可恨!這些賊子根本不讓人消停!
從杭州逃到蘇州,朱勄雖然未與太平軍接觸過,但王稟、譚稹哪一個不是能征善戰之輩?
麵對方臘,這些宿將都未能取勝,憑什麽缺兵少將的蘇州能夠獲勝?
朱勄認為蘇州陷落是早晚的事情,隻不過沒想到太平軍進展神速!
現在連吳江也丟了!
朱氏在蘇州頗有家資,想要盡數轉移需要不少的時間。
朱勄出城半個時辰之後,朱父才帶著大車近百輛試圖出城。
然而,此時城外俱是太平軍,這時候出城無異於自投羅網!
無奈之下,朱父朱衝隻能打道迴府,等待戰事結束。
蘇州知州曹元與杭州知州趙霆立在城頭,相顧無言。
不遠處,一杆血紅色的太平軍旗幟正在迎風招展。
擎旗的軍士身高臂長,一身甲胄分外耀眼。
在高大的旗幟之下,是一排排整齊的步軍方陣。
與城頭良莠不齊的廂軍相比,城外的太平軍顯然訓練有素。
萬餘兵馬行進間迸發出無言的殺氣,一隊隊軍士在各級軍將的統領下已然擺好了攻擊的陣勢。
近千名輔兵驅趕著牛馬,將一輛輛投石車推上了附近的土坡。
雖有漕工做內應,可方臘還是為攻城做好了充足的準備,這樣一來,即便事情有變,太平軍也可以從容攻城!
徐徐前進的紅色旗幟給官軍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就是這太平軍殺得譚稹譚相公丟盔卸甲,殺得威武軍全軍覆沒!
現在,這幫殺才又到了蘇州。
一時間,城頭的官軍瞧著太平軍紅色的旗幟,驚懼不已。
“是方臘!我看到方臘的大纛了!”
“怎麽辦?聽說太平軍一夜破了秀州城,這方臘一手雷霆妖術使得出神入化,咱這蘇州城能守住嗎?”
……
若非蘇州大小官軍都在城頭彈壓監督,說不定早有軍卒開門乞活了。
蘇州知州曹元歎了口氣,對趙霆說道:“趙兄,賊軍已經兵臨城下,可有破敵方略?”
趙霆同樣心事重重,從杭州躲到蘇州,本以為可以堅持到大軍來援。
誰曾想,童貫沒到,方臘卻到了!
“能否使計拖延一番?據說大軍先鋒已至宿州,隻要拖到大軍來援,方臘必敗!”
曹元眼前一亮,隻要不用真刀真槍的拚殺,什麽都好說!
“不如假意出錢贖買平安?”
趙霆微微頜首,“可!”
於是,曹元將心腹用吊籃縋下城頭,意圖與方臘建立聯絡。
“什麽?蘇州知州想要出錢買平安?”
方臘聞聽之後隻覺得滑天下之大稽!
這樣的朝廷,這樣的官員留下還有什麽意義?
“那好,你告訴曹元,我要金銀各一百萬兩,拿不出,我便親自去拿!”
此時,市麵上雖然流行銅幣,但富家大族多囤積金銀以求保值。
隻是,數量如此之大,使者覺得難以交代:“方公,可否寬限一些,這一百萬兩城裏實在是湊不出!”
方臘冷冷一笑:“我聽說朱勄的製造局早搬了過來,讓他想辦法!”
“朱勄朱提舉早已經出城了,沒有他的命令,造作局的庫房誰也不敢妄動”
方臘皺起眉頭,“那是你們的事情,我隻給你們半個時辰的時間考慮,半個時辰之後若沒有答複,我可就要攻城了!”
使者不敢耽擱,急忙飛奔迴稟。
“什麽?方臘討要金銀各一百萬兩?”
要知道,大宋重臣富弼與遼國訂立盟約時候,也不過是每年納歲幣三十萬匹絹和二十萬兩白銀。
如今,方臘竟然獅子大開口,索要一百萬兩!
即便曹元是始作俑者,也不由得勃然大怒,“此獠可恨!”
趙霆幹咳一聲,“曹兄,莫忘了,這是緩兵之計!”
曹元深吸幾口氣,終於緩和了幾分情緒,“可方臘叫囂半個時辰就要答複,我曹元就算會點石成金之術,隻怕也變不出這麽多錢財!”
“此事易耳!半個時辰之後不妨暫且應下,隻是以錢財籌集不易為由,每日隻交割一部分,這樣的話,便可以名正言順地拖延時間了”
曹元仔細一琢磨,確實是這個道理,“隻是,錢財該從何處湊出?”
趙霆可不願做這個惡人。
蘇州是文人之地,這裏的進士遍布朝廷,如果讓他們知道趙霆搜刮錢財,隻怕免不了口誅筆伐!
“趙某客居蘇州,實在不知何處有錢財!”
曹元心中暗罵,本想讓趙霆出頭,誰曾想,這廝事到臨頭竟然做起了縮頭烏龜!
無可奈何之下,曹元隻能說道:“也罷,隻能召集城內大戶商議一番了!”
太平軍對待士紳大戶之兇惡,蘇州鄉紳早有耳聞。
聽到曹元以錢財拖延時日的計策之後,士紳們雖然不願,卻還是認繳出五萬兩銀子、一萬兩金子!
半個時辰之後,第一批金銀從城頭縋下。
方臘驗收之後很是不耐:“告訴曹元,數量太少,明日我要看到雙倍!”
雙倍,那就是十萬兩銀子,兩萬兩金子!
這麽大一筆錢,即便士紳願意認繳,可後一日該怎麽辦?
萬一方臘還不滿足呢?
曹元愁的睡不著覺,一旦錢糧不足,太平軍強行攻城,那可就前功盡棄了!
幸好,天色漸晚,今夜太平軍得了錢財,應該不會攻城了!
誰曾想,方臘根本沒打算遵守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