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時節,秀州的人心由世家大戶所掌控,他們定下的差役、賦稅認繳額度可以輕易決定人心向背。
然而,太平軍入城之後形勢已變。
“諸位鄉鄰,帶著戶貼速去校場免費領糧了!”
“今日巳時在校場舉行公審大會,公審黃有德、劉公權等十名劣紳,諸位若受過十人欺壓,可在會上申訴,太平軍定會還你們一個公道!”
“大會結束之後每人可憑借戶貼領取田地二畝,請諸位鄉鄰廣而告之!”
第二日一大早,太平軍便敲著銅鑼,逐巷宣傳公審大會以及分田到戶兩項惠民政策。
太平軍未曾入城的時候,在武德司的有意宣傳下,秀州百姓便聽說了睦州、杭州兩地百姓人人分田的消息,那時候,百姓們除了豔羨之外別無他法。
在官府的強力壓製下,指望秀州百姓揭竿而起顯然是不現實的,他們過慣了俯首聽命的日子,但凡鍋裏還有一口吃的,百姓們絕不會輕言造反。
可如今,太平軍一夜破城,百姓們一覺醒來就聽到這等分田的好事,當即早早帶著戶貼去校場候著了。
有糧食可以領,有熱鬧可以看,最重要的是有田地可以分!
這樣的日子做夢也想不到!
昨夜將家產盡出獻出的鄉紳們慶幸不已,太平軍果然是講道理的,他們沒了田地、錢財,但卻保住了性命!
不像黃有德、劉公權要錢不要命,現在好了,上了公審大會那還有活路嗎?
肯定是死路一條了,到時候人財兩失,悔之莫及。
事實證明,太平軍殺起人來從不手軟。
當黃有德等人的罪行足以致死的時候,太平軍毫無二話,當場便砍了他們頭顱,收繳了他們的家產。
一家哭,勝過一城哭!
半日的功夫,太平軍便徹底穩住了人心,甚至還有不少青壯踴躍參與遴選,他們也想加入太平軍,謀一份差事。
對此,太平軍照單全收。
通過遴選之人可以做正兵或者輔兵,未通過遴選的便做短工,負責修路、運糧、打造器械等相應差事。
秀州大局已定!
短暫的休整之後,方臘沒便統領大軍一路北上。
京杭大運河自杭州一路向北經秀州過蘇州,源源不斷地為大宋汴京提供漕糧。
如今,太平軍占了杭州,漕運斷絕,不少漕工沒了活路,他們聚集在蘇州,試圖向朝廷討要一個說法。
蘇州知州正愁著兵源不足,見狀當即將漕工強征入伍,每人發了柄武器,讓他們守在吳江、澱山湖等地。
漕工頭目石生見狀大為惱怒,他將心腹手下召到一處,正色道:“諸位,朝廷想借刀殺人,咱們漕工雖然沒了差事,但犯不著跟風頭正盛的太平軍拚個你死我活,勝了,沒有好處,敗了,那可就是人頭滾滾!”
“石大哥,那你說咱們怎麽辦?”
“我聽說太平軍在睦州、杭州分田分地,殺的都是狗大戶,從不跟窮苦人作對,咱們漕工也都是苦命人,不如投了方臘,向他討一份差事?”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竟然沒有一個反對的。
這讓石生更加堅定了信心:“既然大家都不反對,那咱們就幹一把大的!造作局的朱勄還在蘇州,不如咱們擒了此獠向太平軍請功?”
石生這一股漕工差不多有一千人,他們沒有披甲,隻有樸刀、長槍之類的武器。
這要是上了戰場上,隻怕一波箭雨就可能擊殺大半人馬!
然而,蘇州城內還有不少官軍,就這麽直愣愣地殺入蘇州,隻怕連城門都進不去。
一名漕工頭目提出了上述異議:“石大哥,咱們這些人馬根本不受朝廷信任,如何入城?”
石生撓了撓頭皮,犯了難,“這我倒是沒仔細想,你有什麽好法子可以入城嗎?”
“石大哥,諸位兄弟,咱們守的吳江,是太平軍北上的必經之地,我琢磨著不如派人先與太平軍取得聯絡,讓他們配合我們演一場戲”
“演戲?”
“不錯,就是演戲,太平軍到了吳江之後,咱們便棄城北上,一路逃到蘇州,到時候太平軍隻要網開一麵,咱們便可以趁機入城,隻要順利入城,配合太平軍一舉奪城豈不是輕而易舉?”
石生興奮不已,“就這麽幹!老子早就瞧城裏的那幫官差不順眼了!”
眾人連連附和,“幹了!”
漕工多以同鄉、宗族為紐帶凝聚在一起,他們之間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局麵。
如今,眾人議定之後,當即有人毛遂自薦要南下與太平軍取得聯絡。
石生當然應了下來,而且囑咐道:“去了之後一定要瞧瞧太平軍的實力如何,若是一副強軍風範,這條船咱們換定了!反之,如果太平軍中盡是酒囊飯袋,那依我之見,還是另尋他路吧!”
這番有理有據的說辭自然引得人人稱讚:“石大哥說得對!咱們漕工兩不相欠,誰是贏家咱們投誰!”
……
沒多久,一路北上的太平軍便撞見了南下的漕工嚴勇。
“我有緊急軍情要麵見方公!”
軍卒搜身之後不敢怠慢,急忙逐級上報。
方臘聞聽之後來了興趣:“我便是方臘,你是何人,有何軍情?”
方臘身高七尺,頭纏紅巾,雙目有神,身後一柄巨斧十分惹眼。
看來,這方臘也是能征善戰之輩!
一路上,嚴勇早已對太平軍的軍容風貌有了初步了解,本以為方臘是個大腹便便之人,誰曾想竟然如此精悍!
“在下嚴勇,蘇州人士,這些年一直在運河上討一份活路,貴軍占據杭州之後,漕運斷絕,我們兄弟丟了差事,便到蘇州去討個說法,誰曾想,蘇州知州卻讓我們守在吳江,意圖讓我們漕工出力攔阻你們!”
方臘心知肚明,漕工一定拒絕了,否則哪會出現在這裏。
果不其然,嚴勇又道:“我們漕工素來敬仰方公的所作所為,願配合貴軍奪下蘇州!”
方臘大喜過望,“有漕工相助,奪蘇州易矣!”
然而,太平軍入城之後形勢已變。
“諸位鄉鄰,帶著戶貼速去校場免費領糧了!”
“今日巳時在校場舉行公審大會,公審黃有德、劉公權等十名劣紳,諸位若受過十人欺壓,可在會上申訴,太平軍定會還你們一個公道!”
“大會結束之後每人可憑借戶貼領取田地二畝,請諸位鄉鄰廣而告之!”
第二日一大早,太平軍便敲著銅鑼,逐巷宣傳公審大會以及分田到戶兩項惠民政策。
太平軍未曾入城的時候,在武德司的有意宣傳下,秀州百姓便聽說了睦州、杭州兩地百姓人人分田的消息,那時候,百姓們除了豔羨之外別無他法。
在官府的強力壓製下,指望秀州百姓揭竿而起顯然是不現實的,他們過慣了俯首聽命的日子,但凡鍋裏還有一口吃的,百姓們絕不會輕言造反。
可如今,太平軍一夜破城,百姓們一覺醒來就聽到這等分田的好事,當即早早帶著戶貼去校場候著了。
有糧食可以領,有熱鬧可以看,最重要的是有田地可以分!
這樣的日子做夢也想不到!
昨夜將家產盡出獻出的鄉紳們慶幸不已,太平軍果然是講道理的,他們沒了田地、錢財,但卻保住了性命!
不像黃有德、劉公權要錢不要命,現在好了,上了公審大會那還有活路嗎?
肯定是死路一條了,到時候人財兩失,悔之莫及。
事實證明,太平軍殺起人來從不手軟。
當黃有德等人的罪行足以致死的時候,太平軍毫無二話,當場便砍了他們頭顱,收繳了他們的家產。
一家哭,勝過一城哭!
半日的功夫,太平軍便徹底穩住了人心,甚至還有不少青壯踴躍參與遴選,他們也想加入太平軍,謀一份差事。
對此,太平軍照單全收。
通過遴選之人可以做正兵或者輔兵,未通過遴選的便做短工,負責修路、運糧、打造器械等相應差事。
秀州大局已定!
短暫的休整之後,方臘沒便統領大軍一路北上。
京杭大運河自杭州一路向北經秀州過蘇州,源源不斷地為大宋汴京提供漕糧。
如今,太平軍占了杭州,漕運斷絕,不少漕工沒了活路,他們聚集在蘇州,試圖向朝廷討要一個說法。
蘇州知州正愁著兵源不足,見狀當即將漕工強征入伍,每人發了柄武器,讓他們守在吳江、澱山湖等地。
漕工頭目石生見狀大為惱怒,他將心腹手下召到一處,正色道:“諸位,朝廷想借刀殺人,咱們漕工雖然沒了差事,但犯不著跟風頭正盛的太平軍拚個你死我活,勝了,沒有好處,敗了,那可就是人頭滾滾!”
“石大哥,那你說咱們怎麽辦?”
“我聽說太平軍在睦州、杭州分田分地,殺的都是狗大戶,從不跟窮苦人作對,咱們漕工也都是苦命人,不如投了方臘,向他討一份差事?”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竟然沒有一個反對的。
這讓石生更加堅定了信心:“既然大家都不反對,那咱們就幹一把大的!造作局的朱勄還在蘇州,不如咱們擒了此獠向太平軍請功?”
石生這一股漕工差不多有一千人,他們沒有披甲,隻有樸刀、長槍之類的武器。
這要是上了戰場上,隻怕一波箭雨就可能擊殺大半人馬!
然而,蘇州城內還有不少官軍,就這麽直愣愣地殺入蘇州,隻怕連城門都進不去。
一名漕工頭目提出了上述異議:“石大哥,咱們這些人馬根本不受朝廷信任,如何入城?”
石生撓了撓頭皮,犯了難,“這我倒是沒仔細想,你有什麽好法子可以入城嗎?”
“石大哥,諸位兄弟,咱們守的吳江,是太平軍北上的必經之地,我琢磨著不如派人先與太平軍取得聯絡,讓他們配合我們演一場戲”
“演戲?”
“不錯,就是演戲,太平軍到了吳江之後,咱們便棄城北上,一路逃到蘇州,到時候太平軍隻要網開一麵,咱們便可以趁機入城,隻要順利入城,配合太平軍一舉奪城豈不是輕而易舉?”
石生興奮不已,“就這麽幹!老子早就瞧城裏的那幫官差不順眼了!”
眾人連連附和,“幹了!”
漕工多以同鄉、宗族為紐帶凝聚在一起,他們之間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局麵。
如今,眾人議定之後,當即有人毛遂自薦要南下與太平軍取得聯絡。
石生當然應了下來,而且囑咐道:“去了之後一定要瞧瞧太平軍的實力如何,若是一副強軍風範,這條船咱們換定了!反之,如果太平軍中盡是酒囊飯袋,那依我之見,還是另尋他路吧!”
這番有理有據的說辭自然引得人人稱讚:“石大哥說得對!咱們漕工兩不相欠,誰是贏家咱們投誰!”
……
沒多久,一路北上的太平軍便撞見了南下的漕工嚴勇。
“我有緊急軍情要麵見方公!”
軍卒搜身之後不敢怠慢,急忙逐級上報。
方臘聞聽之後來了興趣:“我便是方臘,你是何人,有何軍情?”
方臘身高七尺,頭纏紅巾,雙目有神,身後一柄巨斧十分惹眼。
看來,這方臘也是能征善戰之輩!
一路上,嚴勇早已對太平軍的軍容風貌有了初步了解,本以為方臘是個大腹便便之人,誰曾想竟然如此精悍!
“在下嚴勇,蘇州人士,這些年一直在運河上討一份活路,貴軍占據杭州之後,漕運斷絕,我們兄弟丟了差事,便到蘇州去討個說法,誰曾想,蘇州知州卻讓我們守在吳江,意圖讓我們漕工出力攔阻你們!”
方臘心知肚明,漕工一定拒絕了,否則哪會出現在這裏。
果不其然,嚴勇又道:“我們漕工素來敬仰方公的所作所為,願配合貴軍奪下蘇州!”
方臘大喜過望,“有漕工相助,奪蘇州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