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古都江寧府!”
“願聞其祥!”
“三國諸葛武侯曾這樣評價江寧府:鍾阜龍蟠,石城虎踞,此地三山環繞,又有大江過境而過,可謂東南第一城”
方臘也聽說過相應的評價,但曆史上的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全都是短命王朝,他心有疑慮,“如此風水寶地,理應成就一番偉業才對,可六朝為何如此薄命?就連南唐李昇也隻堅持了三十九年!”
汪末泥早有研究:“江寧雖是寶地,但在何處建城卻大有講究,六朝都在鍾山腳下建城,但卻形成龍虎相爭的格局,隻要另覓寶地,建立新城,便可龍虎項濟,成就一番偉業!”
“喔?看來汪公已經選好了新址,不知是在何處?”
“就在鍾山的支脈富貴山下,隻要填平燕雀湖即可!”
方臘吸了口冷氣,印象中,大明朱元璋就曾經填湖造城,難道就是填的燕雀湖?
隻是,太平軍有必要為此勞民傷財嗎?
臨時選擇江寧府,後期再另行定都便是!
想到這裏,方臘不置可否,“江寧府確實要好過杭州,不過,在此之前,必須搶占先機,占據湖州、蘇州等地!”
汪末泥有些詫異:“方公為何如此急迫?”
抱有這般念頭的太平軍將並不在少數,連番獲勝之下,他們認為朝廷根本沒有足夠的兵力來對付他們,所有人大可以好生享受一番。
然而,沒有人知道,汴京周邊還有十萬西軍精銳!
事已至此,方臘覺得沒有隱瞞的必要了,“童貫去了西北一趟,征調了十萬大軍。”
汪末泥一驚而起,“為我們而來?”
“他們的目的是聯金攻遼,但是眼下東南變天,譚稹被俘,皇帝一定會讓童貫揮軍南下!”
汪末泥臉色大變,“若是如此,太平軍必須盡快出軍北上,與官軍會戰於長江以北!”
方臘重重頜首,如今太平軍已經盡數入城,是時候進一步募集兵員了!
杭州城人數眾多,隻要將軍中的相應優越政策宣傳到位,一定會有人前來應募。
凜冽刺骨的寒風唿嘯而來,即便是臨海的杭州也免不了冷入骨髓。
城外的山林中,林木枯萎,蟲獸罕跡,就算炊煙都少之又少。
之前,朱勄為了堅壁清野,與趙霆合謀將城外的百姓幹入城中,卻劫走了他們為數不多的錢糧。
現在,太平軍已經入城,百姓們衣食無著。
方臘聽說之後,連夜命令麾下軍將統計人手,分發糧秣、衣物!
這時候,活命之恩大於天。
不少百姓當即便跪倒在地,叩謝不已。
為了進一步收取人心,方臘還為這些無家可歸的人免費提供糧秣種子,隻要他們來年秋收之後償還即可。
官軍劫掠、燒毀了百姓家園,逼得他們無家可歸,無糧可食,是太平軍給了他們糧食以及活下去的希望!
一時之間,太平軍仁善之名傳遍了整個杭州。
當然了,仁善背後付出的代價極大。
若不是石寶搶在官軍焚糧之前占據了糧倉,這時候,方臘可能麵對的將是幾十萬張吃飯的嘴。
一旦太平軍拿不出糧食,杭州這幾十萬人必將成為太平軍沉重的負擔!
翌日一早,方肥便從睦州趕到了杭州倉。
剛一進門,風塵仆仆的方肥便正色道:“方公可知如今軍中還有多少糧秣錢財?”
方臘有些遲疑:“我隻記得進入杭州之前你給我說過一次,如今破了杭州,有進賬,也有開銷,這一來一迴,我倒是有些摸不清楚了。方肥,沒有你坐鎮中樞,我可不適應啊。”
方肥入夥以來,一直負責的是軍中的後勤事宜,眼下,看著太平軍的事業蒸蒸日上,他本該喜笑顏開才對,然而,他深知太平軍缺乏足夠的錢財進項!
僅僅依靠抄家來維持數萬人的開銷顯然是不正常的,更何況,如今=方臘為了施恩於人,免去了不少稅收,這樣下去,攤子越鋪越大,收入卻越來越少,太平軍早晚會後勤吃緊!
這一次,方肥就是來勸方臘的:“方公,是時候開源節流了,否則,就算我們不斷獲勝,也難以補上巨大的錢糧缺口。”
方臘笑道:“這一點,不妨聽聽包康所言!”
方肥早就聽說過包康是一員不可多得的能臣幹吏,“喔?不知包康何在?”
門外傳來一陣笑聲:“汪公,包康來也!”
方肥起身相應,“包兄弟,今日方某為錢財一事而來,往日承蒙方公抬愛,諸位信賴,一直掌管後勤輜重事宜,然而,最近錢糧與日俱增,雖然偶有進項,但總有入不敷出之態,咱才低學微,想不出開源節流的法子,又怕辜負了方公信任,耽誤了軍中大事,這才有拜見方公,不知包兄弟何以教我?”
包康雖未執掌輜重,但負責分田事宜的他卻對太平軍的各項活動如數家珍,“咱們太平軍待遇豐厚,日常開銷便是一個不小的吞金獸,而且我聽說方公一手搭建的軍械製造所開銷也很大,要不是大軍連戰連勝,俘獲了不少錢糧,隻怕早已維持不了基本的運轉了。”
方肥正色道:“確實如此!”
方臘連連催促,“包康,你一定有合適的法子,快說來讓我們聽聽!”
“剛才方司馬已經說了,生財的法子無非兩種,一種是節流,另外一種是開源,方公屬意哪一種?”
“開源最好,太平軍能有今日,離不開將士們舍生忘死,也離不開鄉民的大力支持,現在,我不能剛得了杭州,就削減他們的吃穿用度,那樣的話,我豈不是成了過河拆橋之人,還是勞煩包康你給我講一講該如何進一步開源!”
包康當然明白方臘的為人,“既然如此,那便做一做軍械的主意!”
方臘皺起眉頭,“軍械生意?跟誰做?”
“當然是跟梁山泊的宋江做了!聽說宋江劫掠了東平府,積攢了不少錢糧,咱們便以軍械置換錢糧!”
方臘有些猶豫,“我聽說宋江一心招安,這時候要是給了他太多軍械,日後兩軍交戰,豈不是自討苦吃?”
“願聞其祥!”
“三國諸葛武侯曾這樣評價江寧府:鍾阜龍蟠,石城虎踞,此地三山環繞,又有大江過境而過,可謂東南第一城”
方臘也聽說過相應的評價,但曆史上的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全都是短命王朝,他心有疑慮,“如此風水寶地,理應成就一番偉業才對,可六朝為何如此薄命?就連南唐李昇也隻堅持了三十九年!”
汪末泥早有研究:“江寧雖是寶地,但在何處建城卻大有講究,六朝都在鍾山腳下建城,但卻形成龍虎相爭的格局,隻要另覓寶地,建立新城,便可龍虎項濟,成就一番偉業!”
“喔?看來汪公已經選好了新址,不知是在何處?”
“就在鍾山的支脈富貴山下,隻要填平燕雀湖即可!”
方臘吸了口冷氣,印象中,大明朱元璋就曾經填湖造城,難道就是填的燕雀湖?
隻是,太平軍有必要為此勞民傷財嗎?
臨時選擇江寧府,後期再另行定都便是!
想到這裏,方臘不置可否,“江寧府確實要好過杭州,不過,在此之前,必須搶占先機,占據湖州、蘇州等地!”
汪末泥有些詫異:“方公為何如此急迫?”
抱有這般念頭的太平軍將並不在少數,連番獲勝之下,他們認為朝廷根本沒有足夠的兵力來對付他們,所有人大可以好生享受一番。
然而,沒有人知道,汴京周邊還有十萬西軍精銳!
事已至此,方臘覺得沒有隱瞞的必要了,“童貫去了西北一趟,征調了十萬大軍。”
汪末泥一驚而起,“為我們而來?”
“他們的目的是聯金攻遼,但是眼下東南變天,譚稹被俘,皇帝一定會讓童貫揮軍南下!”
汪末泥臉色大變,“若是如此,太平軍必須盡快出軍北上,與官軍會戰於長江以北!”
方臘重重頜首,如今太平軍已經盡數入城,是時候進一步募集兵員了!
杭州城人數眾多,隻要將軍中的相應優越政策宣傳到位,一定會有人前來應募。
凜冽刺骨的寒風唿嘯而來,即便是臨海的杭州也免不了冷入骨髓。
城外的山林中,林木枯萎,蟲獸罕跡,就算炊煙都少之又少。
之前,朱勄為了堅壁清野,與趙霆合謀將城外的百姓幹入城中,卻劫走了他們為數不多的錢糧。
現在,太平軍已經入城,百姓們衣食無著。
方臘聽說之後,連夜命令麾下軍將統計人手,分發糧秣、衣物!
這時候,活命之恩大於天。
不少百姓當即便跪倒在地,叩謝不已。
為了進一步收取人心,方臘還為這些無家可歸的人免費提供糧秣種子,隻要他們來年秋收之後償還即可。
官軍劫掠、燒毀了百姓家園,逼得他們無家可歸,無糧可食,是太平軍給了他們糧食以及活下去的希望!
一時之間,太平軍仁善之名傳遍了整個杭州。
當然了,仁善背後付出的代價極大。
若不是石寶搶在官軍焚糧之前占據了糧倉,這時候,方臘可能麵對的將是幾十萬張吃飯的嘴。
一旦太平軍拿不出糧食,杭州這幾十萬人必將成為太平軍沉重的負擔!
翌日一早,方肥便從睦州趕到了杭州倉。
剛一進門,風塵仆仆的方肥便正色道:“方公可知如今軍中還有多少糧秣錢財?”
方臘有些遲疑:“我隻記得進入杭州之前你給我說過一次,如今破了杭州,有進賬,也有開銷,這一來一迴,我倒是有些摸不清楚了。方肥,沒有你坐鎮中樞,我可不適應啊。”
方肥入夥以來,一直負責的是軍中的後勤事宜,眼下,看著太平軍的事業蒸蒸日上,他本該喜笑顏開才對,然而,他深知太平軍缺乏足夠的錢財進項!
僅僅依靠抄家來維持數萬人的開銷顯然是不正常的,更何況,如今=方臘為了施恩於人,免去了不少稅收,這樣下去,攤子越鋪越大,收入卻越來越少,太平軍早晚會後勤吃緊!
這一次,方肥就是來勸方臘的:“方公,是時候開源節流了,否則,就算我們不斷獲勝,也難以補上巨大的錢糧缺口。”
方臘笑道:“這一點,不妨聽聽包康所言!”
方肥早就聽說過包康是一員不可多得的能臣幹吏,“喔?不知包康何在?”
門外傳來一陣笑聲:“汪公,包康來也!”
方肥起身相應,“包兄弟,今日方某為錢財一事而來,往日承蒙方公抬愛,諸位信賴,一直掌管後勤輜重事宜,然而,最近錢糧與日俱增,雖然偶有進項,但總有入不敷出之態,咱才低學微,想不出開源節流的法子,又怕辜負了方公信任,耽誤了軍中大事,這才有拜見方公,不知包兄弟何以教我?”
包康雖未執掌輜重,但負責分田事宜的他卻對太平軍的各項活動如數家珍,“咱們太平軍待遇豐厚,日常開銷便是一個不小的吞金獸,而且我聽說方公一手搭建的軍械製造所開銷也很大,要不是大軍連戰連勝,俘獲了不少錢糧,隻怕早已維持不了基本的運轉了。”
方肥正色道:“確實如此!”
方臘連連催促,“包康,你一定有合適的法子,快說來讓我們聽聽!”
“剛才方司馬已經說了,生財的法子無非兩種,一種是節流,另外一種是開源,方公屬意哪一種?”
“開源最好,太平軍能有今日,離不開將士們舍生忘死,也離不開鄉民的大力支持,現在,我不能剛得了杭州,就削減他們的吃穿用度,那樣的話,我豈不是成了過河拆橋之人,還是勞煩包康你給我講一講該如何進一步開源!”
包康當然明白方臘的為人,“既然如此,那便做一做軍械的主意!”
方臘皺起眉頭,“軍械生意?跟誰做?”
“當然是跟梁山泊的宋江做了!聽說宋江劫掠了東平府,積攢了不少錢糧,咱們便以軍械置換錢糧!”
方臘有些猶豫,“我聽說宋江一心招安,這時候要是給了他太多軍械,日後兩軍交戰,豈不是自討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