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鐺鐺鐺!”
聲聲囉響宛若催命的閻羅,陳氏母子二人屏神斂息,不敢發出半點動靜。
生怕下一刻太平軍便踹門而入,抓人劫財。
然而,這時外頭傳來太平軍的唿喊:諸位鄉鄰莫怕,太平將軍有令,此番入城,隻誅不法之徒,良善百姓隻要安分守己,絕不會有人與你為難!
“鐺鐺鐺,太平將軍有令,廂軍、鄉勇逃迴家中者,交出甲胄、軍械,可得錢五百文,若有藏匿之徒,立斬不饒!”
“廂軍、鄉勇,速速持軍械換賞錢,切莫自誤!”
陳小五看了看身上的甲衣,又揮了揮手中的刀,一臉的猶豫:“娘,咋辦?”
陳母嗬斥道:“沒聽見人家在喊什麽嗎?主動交出軍械,可得賞錢,藏匿不報者,殺無赦,你是想活還是想死?”
陳小五有些擔心,“萬一太平軍食言而肥,葬送了我這條小命咋辦?”
“蠢貨,太平軍奪了杭州,真要想殺你,還用這陣仗?”
“那好,隔壁的趙四也迴家了,我喊他一起去”
“我兒記好了,一定要聽令而為,太平軍讓你們幹什麽,你們就幹什麽,千萬不可違逆”
“兒子明白了”
陳小五是第一個出門的,他將甲胄脫下,拿在手裏,走街串巷喊了三五十個廂軍。
安靜的街道上陡然出現這麽多青壯,太平軍當即嚴陣以待。
負責此處防務的太平軍更是第一時間上報自家頭領。
“噔噔噔!”
急驟的腳步聲愈傳愈近,極短的時間內,百餘名太平軍便將陳小五等人圍了起來。
“爾等意欲何為?”
陳小五嚇破了膽,將手裏的甲衣高高舉起,“好漢,我們是來上繳甲衣軍械的,絕無二心啊!”
廉明聽罷之後才知道自己麾下誤會了,“你們都是廂軍?”
“是呀,趙約一死,咱們就各迴各家了,可不沒在街上耽擱,更沒有四處劫掠”
廉明咧嘴大笑:“諒你們也沒有這個膽子,這樣吧,甲衣你們自己拿著,把身上的武器交給我們,我派些人手將他們送到知州衙門,省得再引起誤會。”
陳小五大喜過望:“多謝好漢!多謝好漢。”
在十名太平軍的監視下,陳小五很快趕到了府衙門前。
這時候,衙門前早已經來了不少人。
兩名太平軍卒在大聲嗬斥新來者,試圖讓他們依序排隊,不得亂竄、亂動。
有不從之人,衝上去就是一鞭子。
這一鞭子抽下去,所有人都老老實實排起了隊,就連隊伍都安靜了不少。
到了這裏,陳小五謹記老母囑咐,人家讓幹啥就幹啥,不多言、不亂動,很快便領到了屬於自己的五百錢。
這時,陳小五身後的趙四突然大聲說道:“好漢,我不想要這賞錢,我也想加入太平軍,能成嗎?”
分發賞錢的太平軍文吏笑道:“當然可以,現在這裏登記籍貫、姓名,明日到校場上參加遴選即可,通過之人每月都有月俸、米粟!”
聽到還有這好事,一時之間又有不少人登記報名。
陳小六猶豫再三,最終還是沒敢報名。
這要是出了什麽差錯,後悔可就晚了!
此時,方臘正跟汪末泥在街上巡視,寬敞的杭州街道上除了巡視的太平軍之外,分外安靜,就連濃重的霧氣都有進一步加深的跡象。
“汪公,杭州是東南第一城,這裏的百姓見慣了豪門大戶的奢靡手段,你覺得我該怎麽做才能盡收人心?”
汪末泥笑道:“方公自謙了,今夜這軍械換賞錢的主意與商鞅城門立木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俱是取信於人,僅此一招,太平軍便可在杭州立足了!”
“杭州城太大了,竟有二十萬之眾!若盡得民心,東南定矣!”
汪末泥深吸一口氣,“方公,杭州雖富,卻非龍興之地,若想問鼎天下,還需過江北上!”
曆史上,吳越錢氏雖然割據一方,但卻從未一統天下,而且先後尊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和北宋王朝為正統,可謂懦弱至極。
如果方臘像曆史上那樣貪圖享樂,杭州確實一個不錯的地方,但是,這一世的方臘打算勵精圖治,杜絕可能出現的靖康之恥,那就必須早做謀劃。
“汪公所言深得我心,杭州可做臨時中樞,但不可長久,否則,溫柔鄉富貴塚,長久待在這種繁華之地,再精悍的軍卒也會腐化、蛻變”
汪末泥深深一拜,“方公誌存高遠,輕取杭州,卻不誌得意滿,大勝官軍,卻又居安思危,依我看,天命在已在太平軍中!”
沒人懂得方臘的急迫感,所有人隻看到太平軍連戰連勝,仿佛從不會失敗一樣。
然而,方臘卻知道,就在汴京附近,童貫糾集了十萬官軍精銳正在摩拳擦掌,隨時準備攻入遼國,與金國並肩作戰。
一旦譚稹兵敗、杭州失守的消息傳到汴京,皇帝一定會命令童貫揮師南下。
到時候,太平軍將直麵西軍!
西軍可是大宋真正的精銳,多年來與西夏戰、與遼國戰,始終為大宋挺起最後一根脊梁。
麵對這樣一支兵馬,方臘始終不敢小覷。
曆史上,正是童貫率領西軍精銳南下滅掉了方臘,為之錯過了與金國會師遼國的盟約。
也因為如此,使得金國看清了宋朝的色厲內荏,為後期的入侵埋下了伏筆。
現在,方臘想要保住勝利果實,確保東南不失,那就必須在西軍南下之前,搶占有利地形。
官軍想要南下,有三條適合大軍的路線,其一是西路,經關中、漢中、蜀地,沿著長江順流直下,直取東南;其二是中路,過南陽、襄陽、安徽,取東南腹地;其三便是東路,過淮水,沿京杭運河取東南重地杭州!
眼下,太平軍雖然已經奪取杭州,但是,杭州以北俱在官軍掌握之中。
想要獲得充足的戰略緩衝,那就必須馬不停蹄,繼續北伐!
想到這裏,方臘長出一口氣,正色道:“汪公,你覺得何處可為龍興之地?”
聲聲囉響宛若催命的閻羅,陳氏母子二人屏神斂息,不敢發出半點動靜。
生怕下一刻太平軍便踹門而入,抓人劫財。
然而,這時外頭傳來太平軍的唿喊:諸位鄉鄰莫怕,太平將軍有令,此番入城,隻誅不法之徒,良善百姓隻要安分守己,絕不會有人與你為難!
“鐺鐺鐺,太平將軍有令,廂軍、鄉勇逃迴家中者,交出甲胄、軍械,可得錢五百文,若有藏匿之徒,立斬不饒!”
“廂軍、鄉勇,速速持軍械換賞錢,切莫自誤!”
陳小五看了看身上的甲衣,又揮了揮手中的刀,一臉的猶豫:“娘,咋辦?”
陳母嗬斥道:“沒聽見人家在喊什麽嗎?主動交出軍械,可得賞錢,藏匿不報者,殺無赦,你是想活還是想死?”
陳小五有些擔心,“萬一太平軍食言而肥,葬送了我這條小命咋辦?”
“蠢貨,太平軍奪了杭州,真要想殺你,還用這陣仗?”
“那好,隔壁的趙四也迴家了,我喊他一起去”
“我兒記好了,一定要聽令而為,太平軍讓你們幹什麽,你們就幹什麽,千萬不可違逆”
“兒子明白了”
陳小五是第一個出門的,他將甲胄脫下,拿在手裏,走街串巷喊了三五十個廂軍。
安靜的街道上陡然出現這麽多青壯,太平軍當即嚴陣以待。
負責此處防務的太平軍更是第一時間上報自家頭領。
“噔噔噔!”
急驟的腳步聲愈傳愈近,極短的時間內,百餘名太平軍便將陳小五等人圍了起來。
“爾等意欲何為?”
陳小五嚇破了膽,將手裏的甲衣高高舉起,“好漢,我們是來上繳甲衣軍械的,絕無二心啊!”
廉明聽罷之後才知道自己麾下誤會了,“你們都是廂軍?”
“是呀,趙約一死,咱們就各迴各家了,可不沒在街上耽擱,更沒有四處劫掠”
廉明咧嘴大笑:“諒你們也沒有這個膽子,這樣吧,甲衣你們自己拿著,把身上的武器交給我們,我派些人手將他們送到知州衙門,省得再引起誤會。”
陳小五大喜過望:“多謝好漢!多謝好漢。”
在十名太平軍的監視下,陳小五很快趕到了府衙門前。
這時候,衙門前早已經來了不少人。
兩名太平軍卒在大聲嗬斥新來者,試圖讓他們依序排隊,不得亂竄、亂動。
有不從之人,衝上去就是一鞭子。
這一鞭子抽下去,所有人都老老實實排起了隊,就連隊伍都安靜了不少。
到了這裏,陳小五謹記老母囑咐,人家讓幹啥就幹啥,不多言、不亂動,很快便領到了屬於自己的五百錢。
這時,陳小五身後的趙四突然大聲說道:“好漢,我不想要這賞錢,我也想加入太平軍,能成嗎?”
分發賞錢的太平軍文吏笑道:“當然可以,現在這裏登記籍貫、姓名,明日到校場上參加遴選即可,通過之人每月都有月俸、米粟!”
聽到還有這好事,一時之間又有不少人登記報名。
陳小六猶豫再三,最終還是沒敢報名。
這要是出了什麽差錯,後悔可就晚了!
此時,方臘正跟汪末泥在街上巡視,寬敞的杭州街道上除了巡視的太平軍之外,分外安靜,就連濃重的霧氣都有進一步加深的跡象。
“汪公,杭州是東南第一城,這裏的百姓見慣了豪門大戶的奢靡手段,你覺得我該怎麽做才能盡收人心?”
汪末泥笑道:“方公自謙了,今夜這軍械換賞錢的主意與商鞅城門立木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俱是取信於人,僅此一招,太平軍便可在杭州立足了!”
“杭州城太大了,竟有二十萬之眾!若盡得民心,東南定矣!”
汪末泥深吸一口氣,“方公,杭州雖富,卻非龍興之地,若想問鼎天下,還需過江北上!”
曆史上,吳越錢氏雖然割據一方,但卻從未一統天下,而且先後尊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和北宋王朝為正統,可謂懦弱至極。
如果方臘像曆史上那樣貪圖享樂,杭州確實一個不錯的地方,但是,這一世的方臘打算勵精圖治,杜絕可能出現的靖康之恥,那就必須早做謀劃。
“汪公所言深得我心,杭州可做臨時中樞,但不可長久,否則,溫柔鄉富貴塚,長久待在這種繁華之地,再精悍的軍卒也會腐化、蛻變”
汪末泥深深一拜,“方公誌存高遠,輕取杭州,卻不誌得意滿,大勝官軍,卻又居安思危,依我看,天命在已在太平軍中!”
沒人懂得方臘的急迫感,所有人隻看到太平軍連戰連勝,仿佛從不會失敗一樣。
然而,方臘卻知道,就在汴京附近,童貫糾集了十萬官軍精銳正在摩拳擦掌,隨時準備攻入遼國,與金國並肩作戰。
一旦譚稹兵敗、杭州失守的消息傳到汴京,皇帝一定會命令童貫揮師南下。
到時候,太平軍將直麵西軍!
西軍可是大宋真正的精銳,多年來與西夏戰、與遼國戰,始終為大宋挺起最後一根脊梁。
麵對這樣一支兵馬,方臘始終不敢小覷。
曆史上,正是童貫率領西軍精銳南下滅掉了方臘,為之錯過了與金國會師遼國的盟約。
也因為如此,使得金國看清了宋朝的色厲內荏,為後期的入侵埋下了伏筆。
現在,方臘想要保住勝利果實,確保東南不失,那就必須在西軍南下之前,搶占有利地形。
官軍想要南下,有三條適合大軍的路線,其一是西路,經關中、漢中、蜀地,沿著長江順流直下,直取東南;其二是中路,過南陽、襄陽、安徽,取東南腹地;其三便是東路,過淮水,沿京杭運河取東南重地杭州!
眼下,太平軍雖然已經奪取杭州,但是,杭州以北俱在官軍掌握之中。
想要獲得充足的戰略緩衝,那就必須馬不停蹄,繼續北伐!
想到這裏,方臘長出一口氣,正色道:“汪公,你覺得何處可為龍興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