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采用了各種不光彩的手段排除異己,才最終得以登上大位。
而且在上位之後,他又對國內的一些官員勢力展開了大規模的清洗行動,許多無辜之人受到牽連,家破人亡。
這種種行為使得他在世家貴族們眼中的形象一落千丈,口碑極差。
更糟糕的是,唐瑞還不顧與秦國簽訂的盟約,悍然出兵偷襲秦國的二帝關。
結果卻因秦國略施小計,就讓整個江州陷入混亂之中,民不聊生。
經此一事,他徹底失去了百姓們的信任,成為了眾矢之的。
在如此艱難的處境下,唐瑞在朝中的日子過得如履薄冰,舉步維艱。
盡管身為一國之君,但實際上他對於國家的掌控力極其有限,根本沒有多少真正的威望可言。
如今秦國主動遞出國書,表示願意再次修好,這無疑讓唐瑞看到了一絲轉機。
在他狹隘的目光裏,秦國能夠輕而易舉地將原本在他心目中最為強大的晉國打得被迫遷都,足以證明秦國的實力深不可測以及晉國的軟弱無能。
所以此刻的他,滿心歡喜地期待著能借助秦國之力,穩固自己搖搖欲墜的皇位。
如今,秦國竟然與趙國重歸於好,這無疑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他清楚若錯過此次機遇,恐怕日後再難尋得如此絕妙的時機。
因此,哪怕麵對朝堂之上眾多重臣苦口婆心的極力勸阻,他也毅然決然地決定發兵攻打晉國。
與此同時權傾朝野的大將軍趙治竟也對此次軍事行動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積極態度,並有意與他相互配合。
於是,在兩人的暗中謀劃下,趙國大軍如洶湧潮水般迅速出擊,直逼晉國東州邊境。
這一舉動猶如巨石投入平靜湖麵,瞬間激起千層浪。
晉國東州守將胥靈聞訊後大驚失色,匆忙集結麾下兵馬,親自統率大軍一路南下,誓要抵禦來犯之敵。
一時間,兩國軍隊在邊境地帶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激烈交鋒。
雙方你來我往,各顯神通,互不相讓,戰鬥異常慘烈。
起初,趙國軍隊憑借其強大的兵力一度占據上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胥靈所率的晉軍逐漸穩住陣腳,開始發起反攻。
此後,戰爭形勢變得撲朔迷離起來,雙方互有勝負,戰局始終僵持不下。
就這樣,兩國軍隊徹底陷入了漫長而艱苦的拉鋸戰當中,日複一日地廝殺對峙,使得趙國原本就不甚雄厚的國力被進一步大幅消耗。
正所謂“德不配位,必有災殃”,趙國皇帝唐瑞以自身的所作所為完美地詮釋了這句話的含義。
這位皇帝全然不顧自身能力是否足以勝任一國之君的重任,僅僅憑著自己一時的意氣用事便隨心所欲地左右國家大政方針。
他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這些輕率魯莽的舉動將會給趙國未來的命運帶來多麽沉重的災難,甚至可能成為導致趙國最終走向滅亡的罪魁禍首。
真可謂是:
‘滄海橫流猛虎秋,八方風雨入奇謀。天教遺種承梟骨,甘栽寒潮沒九州。
星隕長空劍影碎,雲垂大野血痕收。兒孫們巷蒲楊老,霜後蒲楊臥廢丘。’
在秦國成功收複神州後,其征戰天下的雄圖霸業暫時按下了暫停鍵,但這並不意味著整個天下就此偃旗息鼓、戰火平息。
恰恰相反,趙國與晉國之間的緊張局勢驟然升級,兩國正式宣戰,並迅速出兵東州,拉開了一場漫長而殘酷的拉鋸戰帷幕。
與此同時,在秦國境內,位於中州的馬緣率領著他的軍隊,與穩坐方州關口的郝珞形成對峙之勢,雙方互不相讓,僵持不下。
這場局部衝突看似規模不大,但其背後所牽涉的政治博弈和軍事策略卻異常複雜。
此時此刻,天下其他地區的局勢已逐漸趨向穩定。
坐鎮二帝關關口的太子白柏等人,在秦帝白任精心安排的新任二帝關駐守驃騎將軍封磬抵達之後,終於放心地踏上了北上返迴朝廷的歸途。
“易弟,依你之見,那位驃騎將軍是否有足夠的能耐守住這至關重要的二帝關?”
白柏一邊策馬前行,一邊轉頭向身旁的閻易問道。
經曆了趙國那令人不齒的背信棄義之舉後,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與趙國的所謂聯盟誓約不過是一紙空文,根本毫無信任可言。
盡管此時白柏已經啟程離開了二帝關,但對於秦趙兩國之間撲朔迷離的關係走向,他心中顯然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殿下,依臣之見,那封將軍雖說在進攻方麵可能稍顯遜色,但要論堅守二帝關,應當還是不成問題的。”
那封家自從秦帝白任登基以來,盡管官職看似有所提升,可實際上呢?
他們所從事的大多不過是些瑣碎繁雜之事罷了。
就像前些日子,封磬負責押送器械遠赴秦州;而此番,又被委以坐鎮二帝關這般重任。
這些活兒哪是堂堂一個驃騎將軍該幹?
然而,從當前秦帝對白任的態度來看,似乎在他眼中,封磬此人的能力也好,亦或是其所展現出的水平也罷,也就隻適合幹點這種所謂的‘雜活’而已。
照此情形發展下去,待封磬之後,恐怕這封家便要徹底淡出秦國的核心權力圈子。
白柏輕皺眉頭,若有所思地迴應道:“本太子倒真心期望他能有幾分真本事。”
說罷,白柏不禁長歎一聲,目光望向遠方,似是透過重重宮闕,望見了那廣袤無垠的山河大地。
如今圍繞在白柏身旁的這些人,不論是威望還是能力,皆難以與他的雄心壯誌相匹配。
雖說白柏這太子之位已然不可撼動,但其內心深處,著實盼望自己能在秦國統一天下的宏偉進程中略盡綿薄之力,立下些許功勳。
如今的他盡管已在前線摸爬滾打數年之久,但於整個國家以及龐大的軍隊體係而言,其威望著實微乎其微。
要知道,他那身為一國之君、時常馳騁疆場的父親,麾下所聚攏的官員無一不是曾在沙場上浴血奮戰並立下赫赫戰功之人,且皆為德高望重之士。
而且在上位之後,他又對國內的一些官員勢力展開了大規模的清洗行動,許多無辜之人受到牽連,家破人亡。
這種種行為使得他在世家貴族們眼中的形象一落千丈,口碑極差。
更糟糕的是,唐瑞還不顧與秦國簽訂的盟約,悍然出兵偷襲秦國的二帝關。
結果卻因秦國略施小計,就讓整個江州陷入混亂之中,民不聊生。
經此一事,他徹底失去了百姓們的信任,成為了眾矢之的。
在如此艱難的處境下,唐瑞在朝中的日子過得如履薄冰,舉步維艱。
盡管身為一國之君,但實際上他對於國家的掌控力極其有限,根本沒有多少真正的威望可言。
如今秦國主動遞出國書,表示願意再次修好,這無疑讓唐瑞看到了一絲轉機。
在他狹隘的目光裏,秦國能夠輕而易舉地將原本在他心目中最為強大的晉國打得被迫遷都,足以證明秦國的實力深不可測以及晉國的軟弱無能。
所以此刻的他,滿心歡喜地期待著能借助秦國之力,穩固自己搖搖欲墜的皇位。
如今,秦國竟然與趙國重歸於好,這無疑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他清楚若錯過此次機遇,恐怕日後再難尋得如此絕妙的時機。
因此,哪怕麵對朝堂之上眾多重臣苦口婆心的極力勸阻,他也毅然決然地決定發兵攻打晉國。
與此同時權傾朝野的大將軍趙治竟也對此次軍事行動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積極態度,並有意與他相互配合。
於是,在兩人的暗中謀劃下,趙國大軍如洶湧潮水般迅速出擊,直逼晉國東州邊境。
這一舉動猶如巨石投入平靜湖麵,瞬間激起千層浪。
晉國東州守將胥靈聞訊後大驚失色,匆忙集結麾下兵馬,親自統率大軍一路南下,誓要抵禦來犯之敵。
一時間,兩國軍隊在邊境地帶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激烈交鋒。
雙方你來我往,各顯神通,互不相讓,戰鬥異常慘烈。
起初,趙國軍隊憑借其強大的兵力一度占據上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胥靈所率的晉軍逐漸穩住陣腳,開始發起反攻。
此後,戰爭形勢變得撲朔迷離起來,雙方互有勝負,戰局始終僵持不下。
就這樣,兩國軍隊徹底陷入了漫長而艱苦的拉鋸戰當中,日複一日地廝殺對峙,使得趙國原本就不甚雄厚的國力被進一步大幅消耗。
正所謂“德不配位,必有災殃”,趙國皇帝唐瑞以自身的所作所為完美地詮釋了這句話的含義。
這位皇帝全然不顧自身能力是否足以勝任一國之君的重任,僅僅憑著自己一時的意氣用事便隨心所欲地左右國家大政方針。
他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這些輕率魯莽的舉動將會給趙國未來的命運帶來多麽沉重的災難,甚至可能成為導致趙國最終走向滅亡的罪魁禍首。
真可謂是:
‘滄海橫流猛虎秋,八方風雨入奇謀。天教遺種承梟骨,甘栽寒潮沒九州。
星隕長空劍影碎,雲垂大野血痕收。兒孫們巷蒲楊老,霜後蒲楊臥廢丘。’
在秦國成功收複神州後,其征戰天下的雄圖霸業暫時按下了暫停鍵,但這並不意味著整個天下就此偃旗息鼓、戰火平息。
恰恰相反,趙國與晉國之間的緊張局勢驟然升級,兩國正式宣戰,並迅速出兵東州,拉開了一場漫長而殘酷的拉鋸戰帷幕。
與此同時,在秦國境內,位於中州的馬緣率領著他的軍隊,與穩坐方州關口的郝珞形成對峙之勢,雙方互不相讓,僵持不下。
這場局部衝突看似規模不大,但其背後所牽涉的政治博弈和軍事策略卻異常複雜。
此時此刻,天下其他地區的局勢已逐漸趨向穩定。
坐鎮二帝關關口的太子白柏等人,在秦帝白任精心安排的新任二帝關駐守驃騎將軍封磬抵達之後,終於放心地踏上了北上返迴朝廷的歸途。
“易弟,依你之見,那位驃騎將軍是否有足夠的能耐守住這至關重要的二帝關?”
白柏一邊策馬前行,一邊轉頭向身旁的閻易問道。
經曆了趙國那令人不齒的背信棄義之舉後,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與趙國的所謂聯盟誓約不過是一紙空文,根本毫無信任可言。
盡管此時白柏已經啟程離開了二帝關,但對於秦趙兩國之間撲朔迷離的關係走向,他心中顯然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殿下,依臣之見,那封將軍雖說在進攻方麵可能稍顯遜色,但要論堅守二帝關,應當還是不成問題的。”
那封家自從秦帝白任登基以來,盡管官職看似有所提升,可實際上呢?
他們所從事的大多不過是些瑣碎繁雜之事罷了。
就像前些日子,封磬負責押送器械遠赴秦州;而此番,又被委以坐鎮二帝關這般重任。
這些活兒哪是堂堂一個驃騎將軍該幹?
然而,從當前秦帝對白任的態度來看,似乎在他眼中,封磬此人的能力也好,亦或是其所展現出的水平也罷,也就隻適合幹點這種所謂的‘雜活’而已。
照此情形發展下去,待封磬之後,恐怕這封家便要徹底淡出秦國的核心權力圈子。
白柏輕皺眉頭,若有所思地迴應道:“本太子倒真心期望他能有幾分真本事。”
說罷,白柏不禁長歎一聲,目光望向遠方,似是透過重重宮闕,望見了那廣袤無垠的山河大地。
如今圍繞在白柏身旁的這些人,不論是威望還是能力,皆難以與他的雄心壯誌相匹配。
雖說白柏這太子之位已然不可撼動,但其內心深處,著實盼望自己能在秦國統一天下的宏偉進程中略盡綿薄之力,立下些許功勳。
如今的他盡管已在前線摸爬滾打數年之久,但於整個國家以及龐大的軍隊體係而言,其威望著實微乎其微。
要知道,他那身為一國之君、時常馳騁疆場的父親,麾下所聚攏的官員無一不是曾在沙場上浴血奮戰並立下赫赫戰功之人,且皆為德高望重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