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天,曹明敬進入花都城,夏伯昆去興漢城。
這兩個城池非常特殊,花都城的城主叫崔信遠。興漢城的城主叫崔信仁。這樣一說就知道為什麽特殊了,因為這兩位是聖祖的侄子。他們的父親就是百年前頭懸梁的那位。
按說他們的父親為了崔家死亡,理應得到很好的照顧。可是沒有,反遭家裏人的嫌棄。
因為他們的父親死了沒有依靠。
過了二十多年,兩兄弟好不容易才突破凝宮。有了一定的實力,他們的心裏就萌生出想法,準備有朝一日,離開崔家,離開聖城,去一個偏遠的城池。哪怕過的是艱苦的日子也不願意留在宮裏。另一方麵是避仇。他們的父親為什麽死,他們心裏清楚。
又過了十年,兩兄弟突破凝宮中期才向聖祖提出,準備帶著家人去花都和興漢自食其力。
聖祖念及兄弟情份,一再挽留……奈何兩兄弟去意已決。於是聖祖趕走那兩個城池的城主,將城池交給兩兄弟。收取少量的靈石。從那以後,兩兄弟就在花都和興漢城紮根。從那以後,崔信遠沒有進過一次聖城。
原因在於,跟其他城池比,花都每年少繳納一百萬塊靈石。那一百萬是他父親的命換來的。
因此,從那以後崔信遠再沒有進過一次聖城,再沒有見過聖祖。每一年上繳的靈石都交給崔信仁,由他代為繳納。每當聖祖問起,崔信仁便找借口,為自己的兄弟開脫。
……
跟前幾次一樣,曹明敬進入花都便向街上的行人打聽,找一家有名的酒樓悠閑的喝茶。此時日當午,茶樓裏除了他還有一位跟他年齡相仿的長者。除了兩人之外沒有他人。
曹明敬進入,那位看了他一眼便掉頭看向窗外。
兩人隔了三張桌的距離。
過了許久。
曹明敬問了一句:“請問你是路過還是城裏人?”
那位瞟了一眼反迴:“你麵生,似乎是路過?”
“沒錯,路過。”
“將去哪裏?”
“在名個城池間轉一轉。”
“沒有目的?”
曹明敬咧嘴一笑說:“還沒有到沒有目的的份上。”
“……”
那位笑了笑問:“你來自哪裏?”
“丹城。”
“哦,沒聽說有這個城池?”
“四天前,剛改的名。”
“以前叫什麽?”
“聖城。”
那位愣了一下問:“改為丹城是否跟上品靈丹有關?”
“正是。”
那位沒有接話。
曹明敬問:“你不好奇?”
“我為啥要好奇?”
“你對上品不感興趣?”
“感興趣。但對聖城不感興趣。”
“嗬嗬,那裏有你的仇人還是其他?”
“沒有理由。”
此話一出,曹明敬不再說話。而是在心裏猜測,此人奇怪……從他說的話判斷明顯是居住在這裏。可他卻說,對聖城不感興趣。
其中肯定有不可告人的原因。
念頭一轉,曹明敬猜,難道麵前的這位姓崔?來之前,他曾聽說,崔信仁和崔信遠離開聖城。崔信仁毎年迴一次,為的是繳納靈石。崔信遠自從離開……就沒有踏足聖城。
曹明敬不語。
那位忍不住問了一句:“改名,應該不是無緣無故?”
曹明敬笑說:“以前你腳下的這塊土地叫蓬越王朝。一同改名的還有你腳下的這片土地。”
“你的意思是崔家沒啦?”
曹明敬沒有正麵迴答,而是說:“聽說二十年前聖城曾發生一樁慘案。這件事你有沒有聽說?”
“知道一些。”
“那你應該知道,當年參與其中的人共有四位,朱家的朱鴻軒……他就是那位禍起蕭牆的人。那件事的起因是因為一柄叫幽冥的劍。消息由葉昌明帶進城,告訴一位姓秦的人,由他嘴裏說出便傳進朱鴻軒的耳朵。
這件事過去一年,朱鴻軒在崔仲行麵前提起。
崔仲行為了一顆元陽丹便打那柄寶劍的主意。
我聽說,那柄叫幽冥的劍,排在排行榜的九位。”
說到這兒,曹明敬停了下來。
“那後來啦?”
勾起那位的興趣。
曹明敬才說:“後來可想而知,那家姓高的人家家破人亡,兩百多條生命無幸的死亡。
寶劍落入崔仲行的手裏。
兩年後,他成就掌控之位。
或許是天道昭彰,或許是因果報應。
在災難發生前,高家有十幾個小輩逃離聖城。
在那些小輩當中,有一位養育了一個非凡的小子。
你應該聽說,今年的歡樂盛會出了一位天驕。”
“知道。”
“誰也不會相信……就是他替他的親人報仇。”
“其中的過程一定艱險。”
“我說出來可能要令你失望。”
“哦,你說?”
“聖祖、崔仲行、葉昌明、及另外兩家的家主,朱鴻軒,據說,這幾位死在歡樂城裏。”
“憑他……”
“憑他布置的攻擊陣及十位掌控。”
“……”
此話一出,那位的心裏是翻江倒海……
接著曹明敬說:“三天後圍城,崔信豪死在那個小子的手裏。秦家一個沒留。朱家同樣……聽說在此之前,崔家送出去三四百個小輩。死了四五百個……剩餘的送出聖城。”
“聽說崔信豪是五兄弟。”
“沒錯。崔信凱和崔信明死了。崔信武和崔信德下落不明。估計在災難發生前逃離聖城。”
“哈哈哈。”那位輕笑一聲。
笑聲有些低沉,夾雜著一絲淒涼,一絲高興。
片刻。
那位才說:“我沒猜錯,你來花都城不是無聊……也不是偶然經過……你有什麽目的?”
“已經告訴你了。”
“哼,我一個無關的人……告訴我頂多當做一個消息來聽。”
“沒錯,我也是當做一個消息來說。”
那位點點頭緩緩的站起,二話不說向門口走去。
曹明敬沒有猜錯,那位就是崔信遠。
此時此刻,崔信遠心裏的情緒一股腦的湧上心頭。當年父親是怎麽死……他們又是因為什麽離開……沒想到過了幾十年災難還是發生……這時候,他的心裏更多的是難過……是惋惜!死亡的大多是無辜的生命。
今天他之所以來酒樓是因為心神不寧。
崔信遠走迴家,關起門來獨自思考。
……
再說曹明敬,目送他出門,並沒有因此離開。
太陽西下,逐漸的有人進入酒樓。
曹明敬才對夥計說:“我之前說的那些話你聽見了,想不想再聽一次,想不想賺點靈石?”
夥計一聽自然樂意,於是問:“前輩,有啥吩咐?”
“將人集中到這個廳裏。”
“沒問題。”
夥計答應一聲出門。
其他人有意無意的看過來。
曹明敬若無其事的品茶。
……
過了一會兒。
其他樓層的人聽說端著茶杯進來。
見沒有多少空位,曹明敬咳嗽一聲麵帶微笑說:“我剛從聖城過來,知道一些事跟各位分享。向前推五天,你們熟知的蓬越王朝已經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乾元王朝。
聖城改名叫丹城。
崔家人死的死,逃的逃。一同滅亡的還有兩家,一家姓朱,一家姓秦。報仇的那位是……”
曹明敬沒有立即說出……吊了一下他們的口味才說:“或許你們最關心的,並不是報仇的那位是誰。因為你們知道了僅僅是知道……並不會帶來好處。我沒有猜錯的話,你們掛在嘴邊的是上品靈丹。是那位煉出上品的煉丹師……你們想不想知道是誰?”
“想。”有人迴了一聲。
所有人都盯著曹明敬。
曹明敬微微一笑問:“今年,你們當中有誰參與盛會?”
“我……”
“還有我。”
“知道那位天驕是誰嗎?”
“知道。”
“他就是那位神秘的煉丹師。”
“……”
“報仇的那位也是他。”
此話一出,留給那些人遐想的空間。
於是大廳裏響起嗡嗡的聲音。
片刻曹明敬說:“一人交出一塊靈石即可離開。至於離開之後,可將這一塊靈石賺迴。”
於是一些人留下,一些人起身離開。
……
再說夏伯昆。
過了午時,他才進入漢江城。
這次他沒有去酒樓,而是去城主城。原因是因為,出門前他父親告訴他,崔信仁曾見過他一次,至於說了什麽?他父親沒有告訴他。隻對他說,有些話當麵才說得清楚。
當他落入城主府的庭院,一個人從城主府裏出來。
“哪位上門,也不通報一聲?”
聲音裏帶著些許的怒氣。
對方靠近。
夏仲昆才說:“我來找你是給你帶了幾句話。”
“你是?”
崔信仁不認識夏伯昆。
“姓夏。”
“請,進屋說。”
“不必。”
夏伯昆迴了一句問:“我好奇,你見我父親說了什麽?”
“那次找前輩是想聽真話……我記得是在二十年前……”
“我知道了。”
“那你帶的話……”
“或許,跟你說的那件事有關。假如是的話……”
夏伯昆迴了一句說:“你所擔心的事還是應驗了。十天前,你那位叔叔和崔仲行死在歡樂城。前五天,家破人亡。不過死在家裏的小輩隻有四五百,剩下四五百禮送出城。
崔信豪,及兩位兄弟死亡。另外兩位不知所蹤。
告訴你是因為,那位明確的說,崔家人有選擇的自由,可以選擇報仇,也可選擇生活。
之所以當麵對你說,是因為建丹城需要靈石。
或許再過幾天,尚存的那些人將會來你這裏。”
崔信仁愣了一下問:“太突然……我能否再問一句?”
“你說。”
“那位是誰?”
“告訴你,報仇的是高家。依靠的是那位天驕。不僅夏家參與,另外幾家也參與其中。
既然你離開崔家,離開聖城,就已經做出選擇……
過不了幾年,天下大變……我隻能說到這裏。”
“多謝!”
崔信仁兩手抱拳,微微躬了一下身。
夏伯昆二話不說騰空離去。
看著遠去的身影,崔信仁紋絲不動站在庭院裏……
這兩個城池非常特殊,花都城的城主叫崔信遠。興漢城的城主叫崔信仁。這樣一說就知道為什麽特殊了,因為這兩位是聖祖的侄子。他們的父親就是百年前頭懸梁的那位。
按說他們的父親為了崔家死亡,理應得到很好的照顧。可是沒有,反遭家裏人的嫌棄。
因為他們的父親死了沒有依靠。
過了二十多年,兩兄弟好不容易才突破凝宮。有了一定的實力,他們的心裏就萌生出想法,準備有朝一日,離開崔家,離開聖城,去一個偏遠的城池。哪怕過的是艱苦的日子也不願意留在宮裏。另一方麵是避仇。他們的父親為什麽死,他們心裏清楚。
又過了十年,兩兄弟突破凝宮中期才向聖祖提出,準備帶著家人去花都和興漢自食其力。
聖祖念及兄弟情份,一再挽留……奈何兩兄弟去意已決。於是聖祖趕走那兩個城池的城主,將城池交給兩兄弟。收取少量的靈石。從那以後,兩兄弟就在花都和興漢城紮根。從那以後,崔信遠沒有進過一次聖城。
原因在於,跟其他城池比,花都每年少繳納一百萬塊靈石。那一百萬是他父親的命換來的。
因此,從那以後崔信遠再沒有進過一次聖城,再沒有見過聖祖。每一年上繳的靈石都交給崔信仁,由他代為繳納。每當聖祖問起,崔信仁便找借口,為自己的兄弟開脫。
……
跟前幾次一樣,曹明敬進入花都便向街上的行人打聽,找一家有名的酒樓悠閑的喝茶。此時日當午,茶樓裏除了他還有一位跟他年齡相仿的長者。除了兩人之外沒有他人。
曹明敬進入,那位看了他一眼便掉頭看向窗外。
兩人隔了三張桌的距離。
過了許久。
曹明敬問了一句:“請問你是路過還是城裏人?”
那位瞟了一眼反迴:“你麵生,似乎是路過?”
“沒錯,路過。”
“將去哪裏?”
“在名個城池間轉一轉。”
“沒有目的?”
曹明敬咧嘴一笑說:“還沒有到沒有目的的份上。”
“……”
那位笑了笑問:“你來自哪裏?”
“丹城。”
“哦,沒聽說有這個城池?”
“四天前,剛改的名。”
“以前叫什麽?”
“聖城。”
那位愣了一下問:“改為丹城是否跟上品靈丹有關?”
“正是。”
那位沒有接話。
曹明敬問:“你不好奇?”
“我為啥要好奇?”
“你對上品不感興趣?”
“感興趣。但對聖城不感興趣。”
“嗬嗬,那裏有你的仇人還是其他?”
“沒有理由。”
此話一出,曹明敬不再說話。而是在心裏猜測,此人奇怪……從他說的話判斷明顯是居住在這裏。可他卻說,對聖城不感興趣。
其中肯定有不可告人的原因。
念頭一轉,曹明敬猜,難道麵前的這位姓崔?來之前,他曾聽說,崔信仁和崔信遠離開聖城。崔信仁毎年迴一次,為的是繳納靈石。崔信遠自從離開……就沒有踏足聖城。
曹明敬不語。
那位忍不住問了一句:“改名,應該不是無緣無故?”
曹明敬笑說:“以前你腳下的這塊土地叫蓬越王朝。一同改名的還有你腳下的這片土地。”
“你的意思是崔家沒啦?”
曹明敬沒有正麵迴答,而是說:“聽說二十年前聖城曾發生一樁慘案。這件事你有沒有聽說?”
“知道一些。”
“那你應該知道,當年參與其中的人共有四位,朱家的朱鴻軒……他就是那位禍起蕭牆的人。那件事的起因是因為一柄叫幽冥的劍。消息由葉昌明帶進城,告訴一位姓秦的人,由他嘴裏說出便傳進朱鴻軒的耳朵。
這件事過去一年,朱鴻軒在崔仲行麵前提起。
崔仲行為了一顆元陽丹便打那柄寶劍的主意。
我聽說,那柄叫幽冥的劍,排在排行榜的九位。”
說到這兒,曹明敬停了下來。
“那後來啦?”
勾起那位的興趣。
曹明敬才說:“後來可想而知,那家姓高的人家家破人亡,兩百多條生命無幸的死亡。
寶劍落入崔仲行的手裏。
兩年後,他成就掌控之位。
或許是天道昭彰,或許是因果報應。
在災難發生前,高家有十幾個小輩逃離聖城。
在那些小輩當中,有一位養育了一個非凡的小子。
你應該聽說,今年的歡樂盛會出了一位天驕。”
“知道。”
“誰也不會相信……就是他替他的親人報仇。”
“其中的過程一定艱險。”
“我說出來可能要令你失望。”
“哦,你說?”
“聖祖、崔仲行、葉昌明、及另外兩家的家主,朱鴻軒,據說,這幾位死在歡樂城裏。”
“憑他……”
“憑他布置的攻擊陣及十位掌控。”
“……”
此話一出,那位的心裏是翻江倒海……
接著曹明敬說:“三天後圍城,崔信豪死在那個小子的手裏。秦家一個沒留。朱家同樣……聽說在此之前,崔家送出去三四百個小輩。死了四五百個……剩餘的送出聖城。”
“聽說崔信豪是五兄弟。”
“沒錯。崔信凱和崔信明死了。崔信武和崔信德下落不明。估計在災難發生前逃離聖城。”
“哈哈哈。”那位輕笑一聲。
笑聲有些低沉,夾雜著一絲淒涼,一絲高興。
片刻。
那位才說:“我沒猜錯,你來花都城不是無聊……也不是偶然經過……你有什麽目的?”
“已經告訴你了。”
“哼,我一個無關的人……告訴我頂多當做一個消息來聽。”
“沒錯,我也是當做一個消息來說。”
那位點點頭緩緩的站起,二話不說向門口走去。
曹明敬沒有猜錯,那位就是崔信遠。
此時此刻,崔信遠心裏的情緒一股腦的湧上心頭。當年父親是怎麽死……他們又是因為什麽離開……沒想到過了幾十年災難還是發生……這時候,他的心裏更多的是難過……是惋惜!死亡的大多是無辜的生命。
今天他之所以來酒樓是因為心神不寧。
崔信遠走迴家,關起門來獨自思考。
……
再說曹明敬,目送他出門,並沒有因此離開。
太陽西下,逐漸的有人進入酒樓。
曹明敬才對夥計說:“我之前說的那些話你聽見了,想不想再聽一次,想不想賺點靈石?”
夥計一聽自然樂意,於是問:“前輩,有啥吩咐?”
“將人集中到這個廳裏。”
“沒問題。”
夥計答應一聲出門。
其他人有意無意的看過來。
曹明敬若無其事的品茶。
……
過了一會兒。
其他樓層的人聽說端著茶杯進來。
見沒有多少空位,曹明敬咳嗽一聲麵帶微笑說:“我剛從聖城過來,知道一些事跟各位分享。向前推五天,你們熟知的蓬越王朝已經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乾元王朝。
聖城改名叫丹城。
崔家人死的死,逃的逃。一同滅亡的還有兩家,一家姓朱,一家姓秦。報仇的那位是……”
曹明敬沒有立即說出……吊了一下他們的口味才說:“或許你們最關心的,並不是報仇的那位是誰。因為你們知道了僅僅是知道……並不會帶來好處。我沒有猜錯的話,你們掛在嘴邊的是上品靈丹。是那位煉出上品的煉丹師……你們想不想知道是誰?”
“想。”有人迴了一聲。
所有人都盯著曹明敬。
曹明敬微微一笑問:“今年,你們當中有誰參與盛會?”
“我……”
“還有我。”
“知道那位天驕是誰嗎?”
“知道。”
“他就是那位神秘的煉丹師。”
“……”
“報仇的那位也是他。”
此話一出,留給那些人遐想的空間。
於是大廳裏響起嗡嗡的聲音。
片刻曹明敬說:“一人交出一塊靈石即可離開。至於離開之後,可將這一塊靈石賺迴。”
於是一些人留下,一些人起身離開。
……
再說夏伯昆。
過了午時,他才進入漢江城。
這次他沒有去酒樓,而是去城主城。原因是因為,出門前他父親告訴他,崔信仁曾見過他一次,至於說了什麽?他父親沒有告訴他。隻對他說,有些話當麵才說得清楚。
當他落入城主府的庭院,一個人從城主府裏出來。
“哪位上門,也不通報一聲?”
聲音裏帶著些許的怒氣。
對方靠近。
夏仲昆才說:“我來找你是給你帶了幾句話。”
“你是?”
崔信仁不認識夏伯昆。
“姓夏。”
“請,進屋說。”
“不必。”
夏伯昆迴了一句問:“我好奇,你見我父親說了什麽?”
“那次找前輩是想聽真話……我記得是在二十年前……”
“我知道了。”
“那你帶的話……”
“或許,跟你說的那件事有關。假如是的話……”
夏伯昆迴了一句說:“你所擔心的事還是應驗了。十天前,你那位叔叔和崔仲行死在歡樂城。前五天,家破人亡。不過死在家裏的小輩隻有四五百,剩下四五百禮送出城。
崔信豪,及兩位兄弟死亡。另外兩位不知所蹤。
告訴你是因為,那位明確的說,崔家人有選擇的自由,可以選擇報仇,也可選擇生活。
之所以當麵對你說,是因為建丹城需要靈石。
或許再過幾天,尚存的那些人將會來你這裏。”
崔信仁愣了一下問:“太突然……我能否再問一句?”
“你說。”
“那位是誰?”
“告訴你,報仇的是高家。依靠的是那位天驕。不僅夏家參與,另外幾家也參與其中。
既然你離開崔家,離開聖城,就已經做出選擇……
過不了幾年,天下大變……我隻能說到這裏。”
“多謝!”
崔信仁兩手抱拳,微微躬了一下身。
夏伯昆二話不說騰空離去。
看著遠去的身影,崔信仁紋絲不動站在庭院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