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安息戰役,羅馬八萬大軍盡數覆滅。


    一萬人死於大漢帝國的火炮之下,兩萬人死於自相踐踏,兩萬人被大漢騎兵踩踏砍殺,萬餘人落水而死。


    剩下的兩萬人成了大漢帝國的俘虜——算起來,他們才是羅馬軍中的幸運兒。


    整場戰役,或者說整場屠殺,整整持續了兩天一夜。


    一切結束之後,底格裏斯河的這處河穀填滿了羅馬人層層疊疊的屍體,河道都被死屍堵住了大半。


    那奔流而下的底格裏斯河的河水,更是殷紅一片,腥臭衝天。


    大漢兵卒死傷者不到兩千,但是所有將士的刀劍都砍卷了刃。


    龐培的屍體最後在一處小水窪裏被找到了,不可一世的執政官是被潰逃的羅馬士兵活活踩死的。


    渾身青黑,眼睛爆出來,掛在眼眶上,五髒六腑從嘴巴和腚眼冒了出來。


    這個鎮壓斯巴達克起義的劊子手,可能從未想過自己會落得這樣一個難看的下場。


    此役之前,大漢帝國給歐羅巴人的印象都是和善、富有、但是可欺的。


    這是被傳頌的美名,也是被欺壓的借口。


    在漫長的絲綢路上,不知道有多少大漢的商旅因此而命喪他人之手。


    以前,大漢的軍隊出不了西域,自然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如今飲馬“幼河”,那就應該讓他們知道大漢“不可欺”。


    韓增雖然出身將門,但是學識也很淵博,他決定要用一句話來告誡世人“犯大漢者,雖遠必誅”。


    這句話出自於《左傳》:“君盍築武軍,而收晉屍以為京觀”。


    於是,韓增就在泰西封的城邊,建了十座京觀。


    六萬羅馬人的屍體被搜集起來,按照下寬上窄的結構,堆在了泰西封以北三十裏的大道兩旁。


    所有從羅馬共和國來安息的歐羅巴人,都可以看到這高達幾十米的京觀,感受到來自東方的壓迫和恐懼。


    而大漢軍隊使用的大炮,也在拉丁語中獲得了一個頗具浪漫恐怖氣息的名字“龍吼”。


    一個月之後,龐培戰敗身死的消息傳迴了羅馬。


    年僅三十四歲的凱撒接任了龐培執政官一職。


    在獲得權力的同時,他也被輿論所綁架裹挾。


    雖然凱撒並不想對東方發起戰爭,但是元老院卻並不同意。


    在沸反盈天的唿聲之下,凱撒又征調了羅馬帝國十萬大軍,發起了第二次安息戰役。


    然而,這次聲勢浩大的遠征,最後卻以一種極其荒唐可笑的方式落幕了。


    凱撒在將領衛隊的護衛之下穿過星月之地時,突然遭到一支逡巡警戒的大漢昌邑郎的襲擊。


    漢民族雖然是農耕民族,但是與匈奴人交戰數百年,作戰素養極高。


    在匈奴西遷之後,大漢騎兵又在蔥嶺到泰西封之間數萬裏的高原平原上馳騁,戰力遠超農耕文明騎兵的水平。


    優質的鐵器、農耕民族特有的紀律性和軍功爵位的刺激,三者結合,創造出了可以橫掃遊牧民族的騎兵。


    羅馬帝國固然強大,但是騎兵的數量少,戰力低。


    甚至有人傳說羅馬人的騎兵就是用來逃跑的。


    凱撒的將領衛隊中的騎兵雖然是羅馬軍中的佼佼者了,但是在身經百戰的昌邑郎麵前,仍然不堪一擊。


    幾輪衝鋒之後,將領衛隊被徹底擊潰了。


    剛剛繼任執政官沒多久的凱撒被一發不知何處而來的流矢射中,落馬殞命。


    完成這次大捷的軍侯,名叫驚眉,出身寒微到了極點。


    驚眉割下了凱撒的頭顱,連同俘虜一起送到了韓增的帳中,經過防腐處理之後,又被送往長安城。


    羅馬共和國內部本就派係林立,統領軍隊的軍頭得知凱撒殞命,紛紛率部迴撤,爭奪執政官之位。


    這個龐大的國家,頓時陷入了混亂之中。


    此時,從安息北部遠遁到歐羅巴的匈奴殘部,發起了西征,逼迫羅馬西部邊境的蠻族提前西遷衝擊其邊境。


    損失大量羅馬老兵同時又陷入內戰的羅馬共和國,根本無力抵擋蠻族和匈奴的入侵。


    最後隻得招降部分蠻族,用他們來抵抗其他蠻族。


    就此,羅馬的衰落,比原來的時間線上更早到來了。


    到了這個地步,羅馬帝國東擴的腳步徹底停滯了下來,再也無暇顧及安息帝國了。


    劉賀當即就下詔在泰西封建起了安息都護,在藍氏城建起中亞都護。


    改土歸流、駐軍屯田、遷徙胡民、填充漢民、推行新儒學……所有的流程熟門熟路。


    至此,大漢控製的域外領土又擴大了一倍,更是控製住了亞歐大陸重要的交通要道。


    要將這一大塊的土地徹底消化完,需要的時間恐怕要以百年為計算單位。


    但是對於華夏民族而言,一旦開始就絕不會停下。


    這片廣袤的大地上,那些看似強大善戰的民族,在大漢的麵前實在是太原始了。


    沒有完整的國家行政體係,沒有統一的思想體係,沒有凝聚的精神內核,沒有足夠高的生產力……


    在這種情況下,不可能抵達大漢的擴張腳步。


    如果劉賀晚一點來到這個世界,那時,宗教就會出現在中亞、西亞和歐羅巴,大漢也許還會遭到一些阻礙。


    但是此時,宗教還處於萌芽階段,還不足以凝聚一盤散沙的各個民族。


    這是大漢擴張的最佳機會了。


    鼎新十二年,安息都護和中亞都護的管轄日益穩定,歐亞大陸又進入到了新的一頁。


    當大漢在大陸上取得令人矚目的進展時,海上也傳來了好消息。


    鼎新十二年三月初三,上巳節這一天,風和日麗。


    在溫暖和緩的東南季風的吹拂下,三艘殘破不堪的蓬萊橫帆船,靜悄悄駛入了泉州港。


    港口的船工一眼就認出了船上的漢旗和戳記。


    這是一年半以前,出發尋找阿美利卡洲的帆船,隸屬於東扶桑公司。


    整支船隊出發的時候共有七艘船,而今卻隻迴來了三艘,而且殘破到了極點,連風帆都已經補丁摞補丁了。


    但是聚集到碼頭的人格外興奮,他們似乎已經聽到了一個好消息。


    這三艘帆船,是出洋時間最長的三艘帆船。在汪洋大海上航行了那麽久,一定會有好消息。


    果然,衣著襤褸、發禿身瘦的水手衝下船之後,大漢等了十幾年的那個消息爆炸似地傳開了。


    阿美利卡洲被發現了。


    求訂閱!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朕非漢廢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淩波門小書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淩波門小書童並收藏朕非漢廢帝最新章節